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长发和短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长发和短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长发和短发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学会比较物品的长短。
2、知道长和短的概念。
活动准备 彩色胶带,彩色皮套,彩色绒线皮套,强力胶 活动过程-[展开]
1、用启蒙积木向孩子们讲解长度的概念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两个积木有什么不同点?
-哪个更长?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长短?-你想比较什么物品的长短?
2、比较不同长短的物品。① 准备好不同长度的物品。
② 用彩色胶带量一量物品的长度。③ 按照比较出来最长的物品排序。
④ 找一找什么能测出自己的身长。(用拃量, 步子, 脚印等等)⑤ 用自己的身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体来量一量教室里大的物品。
⑥ 说一说在测量大的物品时用什么测量更好。⑦ 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品有什么差异。
(用尺子量准确。在测量长度长的物品时用脚量比用手一拃一拃的量方便。)
3、用活动纸中准备的材料表现出头发的样子。① 用两面胶粘出头发的样子。
(一侧粘出短头发的样子,另一侧粘出长头发的样子。)② 用绒线皮套表现出长头发的样子。③ 用彩色皮套表现出短头发的样子。[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第二篇:把长发剪成短发的说说
把长发剪成短发的说说
把长发剪成短发的说说1
1、不管怎么做心理准备,剪短了头发还是很不舒服,还是喜欢自己头发长些的样子
2、我怕是要秃了掉发掉的我害怕剪了短发还是疯狂掉,不过比长发时候好了那么一丢丢。
3、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剪了短发之后是什么画风。
4、去剪了短发烫了头,昨天晚上洗了头发,今儿早上起来,真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5、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又剪了短发。
6、今天她发了新的自拍照,她剪了头发,剪短了,也修了刘海,脸蛋肉肉的,超可爱,超好看
7、突然剪了短发,像是回到了初中时候,还不错。
8、把头发剪短了留头发的`计划失败长发对我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的梦
9、剪了短发以后头发就长得特别快,三天两头就戳脖子,想剪更短,然后就越来越短。
10、剪了短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调间里脖子一凉。
11、以前长头发的时候,三天才洗一次头发,现在剪了短发和空气刘海以后,一天不洗头,刘海就变成条形码。
12、终于剪了我一直爱的短发。
13、她剪了短发好像温柔了许多好像过的很好,好像也没有那么好其实我也不知道。
14、本以为剪了短发可以缓解我的脱发现在好像掉得更凶了。
15、剪短发又一次把头发剪短了,希望我的烦恼能一起剪掉
16、今天我还去理发了,把头发剪短了,看着好傻,但挺精神的……
17、好多年没有如此舒适的洗头了,剪了短发让人舒适。
18、剪了一个夏天的短发,却越来越长了。
19、剪了个短发,但感觉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20、剪了短发的我,也染了个头发,下一步就是变得更短。
21、本来以为剪了短发就不能穿裙子了,没想到配条小黑裙加高跟鞋竟然还很酷。
22、剪了短发还不太适应,洗发水挤多了,所以就想到一首歌,听我唱全都是泡沫。
23、今天别人都在忙着恋爱,我就不一样了,跑去剪了短发导致明天不知道怎么出门。
24、最近有个小烦恼,自从剪了短发,我觉得之前的衣服都不太契合我的气质了。
25、去剪了短发,这个决定对于我来说确实有点疯狂但我给它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成长。
26、剪了个短发,老公直接吐槽我丑,怪发型师怎么可以把老婆剪成这样。
27、去年的今天剪了短发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了。
28、剪了短发的又活过来啦!神清气爽!果然一直短发一直爽!
29、一冲动剪了个短发本来准备剪到肩膀,无奈又往上缩了点。
30、了短发之后发现自己还是长发好看。
31、自己剪了公主切,短发必须要买夹板了。
32、剪了短发,决定重新开始真的是背水一战了。
33、剪了短发又想留长发,真是令人窒息。
34、昨晚跑去剪了短发来迎接自己的22岁,谁曾想一觉醒来头发彻底炸毛了。
35、剪了短发背带裤选中率就好高,因为,装嫩!
36、之前有人说长发太长容易掉发!我剪了短发,现在短发还给我脱发!莫非想让我剃光头。
37、自从剪了短发,每天早上都有了新的难题:如何编辫子!
38、剪了短发以后半个月就想再剪一次,循环往复,越剪越短。
39、剪了短发,就羡慕扎马尾真的好想扎马尾啊。
40、剪了短发最便利之处在于——睡乱了的发型在临出门前用水龙头冲一下再吹两分钟,就可以人模狗样地出门了。
把长发剪成短发的说说2
1、思想了许久,终于把我的长发及腰给果断剪掉,拍张照片留念下。
2、我一定是脑残才剪掉了留了6年的长发及腰。
3、从长发到短发又留长又剪掉,反复几次,做一个吧,顺便我调节好心态啦!
4、告别了我的长发,剪掉三千烦恼丝,重新开始。
5、千辛万苦续的长发,仅仅因为一瞬间的厌烦而剪掉,万物变化,不得始终。
6、很多人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却从没想过是脸出了问题。
7、刚剪完觉得自己帅的飞起,过会再看怎么这么丑!
8、每个人都有过一次失败的发型!今天我尝试到了!
9、女生一定要多换发型,要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
10、在理发店的时候很喜欢那发型。回来的时候低落了。
11、剪头发之前想的是换发型,剪完头发之后想的是换脸。
12、换发型跟整容一样,真的跟之前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头好轻。
13、剪了短发的又活过来啦!神清气爽!果然一直短发一直爽!
14、每天早上不用起来扎头发,不用怎么打理。多好。
15、自从剪了短发,每天早上都有了新的难题:如何编辫子!
16、我已剪短了我的头发剪断了牵挂,一刀两断你的情话你的谎话。
17、人生建议,女生一定要减一次短发,因为太好看啦。
18、留长头发需要的是耐心,剪短头发需要的.是勇气,恰恰我不缺勇气,缺的是耐心。
19、剪短发了,基本不用梳子,洗头、吹头一会就搞定。
20、从长发到短发,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个新的故事。
21、从长发到短发,从失败到成功,加油,做最好的自己,不会再在意别人的眼光。
22、从长发到短发,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洗头发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儿。
23、从长发到短发只需一瞬间,而从短发到长发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和坚持。
24、我剪短头发,我不是改变时尚,我就是时尚。
25、好多年没有如此舒适的洗头了,剪了短发让人舒适。
26、剪完之后心情好很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有精神更加帅气!
把长发剪成短发的说说3
1、本以为剪了短发可以缓解我的脱发现在好像掉得更凶了。
2、剪了短发的我,也染了个头发,下一步就是变得更短。
3、去年的今天剪了短发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了。
4、剪了短发的又活过来啦!神清气爽!果然一直短发一直爽!
5、剪了短发又想留长发,真是令人窒息。
6、最近有个小烦恼,自从剪了短发,我觉得之前的衣服都不太契合我的气质了。
7、自从剪了短发,每天早上都有了新的难题:如何编辫子!
8、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剪了短发之后是什么画风。
9、好多年没有如此舒适的洗头了,剪了短发让人舒适。
10、本来以为剪了短发就不能穿裙子了,没想到配条小黑裙加高跟鞋竟然还很酷。
11、把头发剪短了留头发的计划失败长发对我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的`梦
12、剪了个短发,老公直接吐槽我丑,怪发型师怎么可以把老婆剪成这样。
13、今天她发了新的自拍照,她剪了头发,剪短了,也修了刘海,脸蛋肉肉的,超可爱,超好看
14、昨晚跑去剪了短发来迎接自己的22岁,谁曾想一觉醒来头发彻底炸毛了。
15、剪了短发还不太适应,洗发水挤多了,所以就想到一首歌,听我唱全都是泡沫。
16、剪了短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调间里脖子一凉。
17、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又剪了短发。
18、剪了个短发,但感觉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19、去剪了短发烫了头,昨天晚上洗了头发,今儿早上起来,真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20、今天别人都在忙着恋爱,我就不一样了,跑去剪了短发导致明天不知道怎么出门。
21、剪了短发,决定重新开始真的是背水一战了。
22、自己剪了公主切,短发必须要买夹板了。
23、冲动剪了个短发本来准备剪到肩膀,无奈又往上缩了点。
24、终于剪了我一直爱的短发。
25、剪了一个夏天的短发,却越来越长了。
26、了短发之后发现自己还是长发好看。
27、突然剪了短发,像是回到了初中时候,还不错。
28、今天我还去理发了,把头发剪短了,看着好傻,但挺精神的
29、去剪了短发,这个决定对于我来说确实有点疯狂但我给它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成长。
30、我怕是要秃了掉发掉的我害怕剪了短发还是疯狂掉,不过比长发时候好了那么一丢丢。
31、剪了短发以后头发就长得特别快,三天两头就戳脖子,想剪更短,然后就越来越短。
32、剪短发又一次把头发剪短了,希望我的烦恼能一起剪掉
33、之前有人说长发太长容易掉发!我剪了短发,现在短发还给我脱发!莫非想让我剃光头。
34、剪了短发,就羡慕扎马尾真的好想扎马尾啊。
35、剪了短发背带裤选中率就好高,因为,装嫩!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
兰碧英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和按规律排序。
2、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排序。
活动难点:
数量相同时为什么排列长短不一样,长短一样时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活动特点:
操作性强、存在于实际生活并广泛运用与实际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红豆、黄豆、绿豆若干)
2、纸板人手两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方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进教室)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豆子王国,小朋友们高兴吗?下面我们出发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
(2)豆子王国里都有那些豆子呀?(红豆,黄豆,绿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3)小老鼠太调皮了,把种子弄乱了,请小朋友将这些种子进行分类,看都有几颗,并提问幼儿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找出规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2)“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红)大圆()
(黄)中圆()
(绿)小圆()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绿豆)
教师示范排,告诉幼儿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绿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绿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红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红)小圆()
(黄)中圆()
(绿)大圆()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少,绿豆最多)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少,绿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接下来老师要带领你们去文具店,小朋友要开着小汽车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四、结束教学。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报恩二校中心校幼儿班数学:邓晓晓
《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活动过程:
一、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1.目测数学书第一页: 2.看看,下面有那些动物?
3.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并把数字天灾小方框里面。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大、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大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大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二、学具操作 听口令操作学具,能根据相应的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学具块。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复习也是基于之前学过的课程基础之上,多了一个操作环节。因此在添上或者去掉1的环节中,还是有不少孩子不善于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们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的给予孩子肯定。
《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10以内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让幼儿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图片:猫捉老鼠(设计一幢楼,猫、老鼠分别活动的图片)
2、10以内的序数相关课件
3、幼儿操作图卡每人一套。活动重点:
学习从不同的方向(从上、或下,从左、或右)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活动难点:
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儿歌《乒乓球
上高楼》: 乒乓球,上高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一个变成三,三变五,啪啪啪,左手右手变小花。
2、教师与幼儿一起说儿歌,通过游戏复习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二、开始部分
今天天气很好,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它们的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想)
看,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横队迎接我们呢。
提问 :
1、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2、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3、从左向右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
4、从右向左排第8个小动物是谁?
三、基本部分
1、出示“动物之家“,引导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动物的家在哪里?
师:你能很快的找出小动物的家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间吗?你用的是什么好办法能向大家介
绍一下吗?
请幼儿说出:XX动物的家在第几层、从左数(或从右数)第几间。(要求幼儿完整表述)
2、出示“猫捉老鼠”,组织幼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师:小动物的房间里住着老鼠呢?我们请小猫来帮忙,抓住它,好不好?不过,我们要告诉小
猫,老鼠住在哪里,这样小猫才能很快的捉住老鼠。
引导幼儿找一找老鼠在哪里,猫到哪里捉老鼠,要求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游戏可反复进
行几次。
3、幼儿操作活动
游戏:《找房子》:幼儿每人一张底图,图形卡片数张。
幼儿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操作:如,三角形在第三行,从左边数第四个房间里。
4、完成书中第二页的游戏,帮猪小羊走到对岸去吃草。
活动延伸:(小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10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10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跳格子:10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教学反思: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二、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三、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一)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二)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三、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一)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二)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1、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2、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3、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4、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三)集体游戏
1、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2、完成书中第三页活动,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五角星是多少,并写在下面的格子。然后将五角星两颗两颗涂上相同色彩,不能配成两颗的不涂色。
3、比一比,上下两排五角星排列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10以内相邻数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相邻数
2.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材料:
1.纸制小猪卡片5个、小猫卡片6个、小猴卡片7个,1-10的长条点卡
2.数字卡1-10,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6的相邻数教师:教师将三种动物卡片散贴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三种动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能把一样动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们排队教师: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在每种动物下面用数字卡表示它们得数目。
教师:动物卡片是怎么样排队的?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教师:为什么5个小猪卡片排在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6个小猫卡片排在7个小猴卡片后面?
教师: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6比5怎样?6比7怎样?
2、感知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师出示1-10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卡教师:教师指着8的长条点卡,提问:图上几个圆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教师: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3、游戏:找朋友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个数的两个朋友举起来。
教师: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有效提问:
(1)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3)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
(4)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有效词汇:相邻数,报数,关系活动延伸:
活动建议:提供“填空卡”,让小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区角活动:在区角中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毛巾、茶杯的号数,找找它们的相邻数朋友。
家园共育:请孩子观察自己及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散步时观察一条街中的每一个门牌号码,帮助孩子积累与相邻数相关的经验,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事顺数和倒数。
2、能力目标:感知顺数逐个多
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难点:感受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松鼠采松果》、动物图片、蘑菇房子图片若干、1—10 的数字卡,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1-10的点卡和数卡每人一套。活动过程
组织教学:游戏“拍拍手”(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巩固旧知)
(1)拍手次数与说的数相同。如:我说X,幼儿:我拍x。(拍手X下)(2)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手6下)
(3)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少1。如:我说5,幼儿:我拍4,4比5少1。(拍手4下)
二、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出示教学挂图观察)
提问:图上是谁?(小松鼠)它要去干什么啊?(手提篮子上山采松果)
数一数:从小松鼠的家到山顶那棵松树那里有多少级台阶啊?(10级)
三、活动:我来采松果(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
(1)小松鼠这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上山去采松果哦,就怕迷路了,所以啊,他想了个好办法,就是给台阶都标上号码,踩着这些数字上山,回来的时候又踩着数字下山,那现在请小朋友帮帮他把数字记号标出来,好吗? 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把数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台阶上。(1-2-3-4-5-6-7-8-9-10,上山刚好要走10个台阶。)
(2)走到了山上,按原路返回要怎么走下来呢?(10-9-8-7-6-5-4-3-2-1)
(3)提问:小朋友们发现回来的数字和去时有什么不同的啊?(启发幼儿感知原来走上山顶的时候我们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大1,下山的时候是从大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小1)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教师小结: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
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数叫顺数。(幼儿唱数)
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数叫倒数。(幼儿唱数)
四、动手操作:送小动物回家
1.出示尝试题:给小动物建新房。
小松鼠有很多的朋友,有小羊,小白兔,小鹿,小猪,小松鼠也邀请了他们到家里玩。他们可喜欢小松鼠的家了,都想有一间这样的房子,住在山上,以后就能经常一起玩,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盖房子,好吗?盖的房子可是有要求的哦,每个小动物的家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刚好有10个台阶,这样大家还可以上上下下锻炼身体呢。(1)教师示范用倒数的方法先给小羊找地点盖间房子,离小松鼠家正好有10 个台阶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子(请幼儿上来把贴有小羊照片的房子贴到挂图上)(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帮助其他小动物建新房,如小羊家到小白兔家有10个台阶,小白兔家到小鹿家又有10个台阶,小鹿家到小猪家也有10 个台阶。(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倒数的方法。)
2.第二次尝试:真假“房子” 山上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下可乐坏了灰太狼,它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抓小动物,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他们房子上的照片都撕掉,再盖很多间一模一样的房子,把里面都弄成陷阱。灰太狼一心想着,让小动物们找不到家,掉进他的陷阱。小动物们会上当吗?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教小动物学会数数,按顺数和倒数的方法排列,找到“真”房子。)尝试自己给小动物重新找到家。
3.动手操作:将10以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顺数和倒数。
电梯、红绿灯、火箭发射、倒计时......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拓展:
游戏“爬楼梯”。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巩固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教学反思:
《2的组成》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分解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认识分合符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2、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重点分析:
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
难点分析:
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果盘两个、雪花片、小木棒、小积木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讲解演示,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
1和1和起来是几?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合成号、1 1 —部分数。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分合式: 1 ∧ ∨
1 2 读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请幼儿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片、小木棒,等进行组成分解组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4、用“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拍手对教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活动反思:
先让幼儿自己体验分雪花片,2可以分成1和1,1和1和起来是2。前面的掌握较好,幼儿对加法、减法都以有初步的了解,所以学的比较快。但到书写的部分,因为幼儿刚开始接触拿笔书写,书写能力稍弱,以后需多加练习。
《学习2的加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副图的意思。
3、专心的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螃蟹
2、数字卡1、1、2,符号+、=。
3、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2、启发幼儿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4、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2、看分合式写数字。
仔细观察分合式,在空格处天上正确的数字。
3、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的加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
教学反思:
《学习2的加减》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2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性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2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2张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1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1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1个减去一个,又是多少?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减法的含义以及2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二、复习2的组成
①让幼儿回忆2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三、出示直观教具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
来了1头狮子(出示2个狮子图片)
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1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1+1=2?写出算式1+1=2
③、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1只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
为什么1-1+2?写算式1-1=2?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减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2的加减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减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2的加减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2的加减法)
2.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课后分析:
这节课中,我注重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引入阶段,通过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展开阶段,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幼儿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巩固阶段,让幼儿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验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加深了理解。总结阶段,让幼儿回顾这堂课用了哪些方法,学到了什么知识,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真正成为幼儿要学、爱学的数学,幼儿能够学会、学好的数学。
《3的组成》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掌握3的分成,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重难点分析: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 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3∧ ∧ 1 2 2 1
4、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
活动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3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活动准备
1.2-64 分开和聚集
2.2-65分开和聚集
3.课件:图片-螃蟹
活动过程
一、学习3的加减法
1、出示图片:螃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看完后讲给大家听。什么地方有谁?”
(石头说有两只螃蟹)再看看旁边(又来了一只螃蟹)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
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
(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又来了1只螃蟹,一共有3只螃蟹 2 + 1 =
32、出示数学卡
(1)2-64 分开和聚集 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有3个面包,拿走1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31 = 4(大家一起读读这道算式。)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导幼儿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一摆算式。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海里有5条鲸鱼,游走了2条鲸鱼,还剩下几条鲸鱼?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请几位小朋友讲述图意,其他小朋友摆一摆算式。
——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教师:你的算式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 — 2 = 3 3.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5以内的减法。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大家喜欢吃的开心果,每人5颗开心果,请小朋友吃掉3颗开心果,还剩下几颗?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板书,集体验证。)
4.活动延伸,小动物吃东西。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把幼儿用书翻到第19页,看看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图意,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写算式。(小猴家有几根香蕉?小猴吃了几根香蕉?还剩下几根香蕉?)
个别幼儿回答,集体验证。
教师:谁的算式不一样?表示什么意思?(不同算式的交流与验证。)——同样方法引导幼儿验证其他几个算式。教学反思:
《6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学习有规律地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不同结果的两份。
2.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活动准备:
6的分合卡片,分类图一张。记录单、记号笔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1)游戏:碰球
游戏前,由教师确定碰几球,如碰5球。教师问:“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嗨,我的1球碰4球?”速度可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手指游戏
例如4的手指游戏。教师出3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伸出1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1。” 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集体活动:看图分类复习6的组成
(1)出示分类图,请幼儿边观察边分类。引导幼儿将6朵花分成2份,并用数字做相应的记录。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多少? 这6朵花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把这6朵花分一分,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写在你的记录单上。
(2)出示放大的幼儿记录单,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强调记录的先后顺序。)
(3)请幼儿按顺序排列分合式。请你把按顺序排列的分合式写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尝试交换位置排列分合式。
小朋友找一找,这分合式里还有什么小秘密?幼儿讨论。幼儿讲述讨论结果,教师出示相应分合式。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合式不仅能按顺 序排列,还能交换位置排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游戏:开火车。巩固分合式的交换位置排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开火车》,第一个小朋友说6的分合式,第二个小朋友用交换的方法把他说出来。
4、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去试一下,用交换位置的方法排列4和5的分合式,看看你学会了没有,好吗? 教学反思:
《分类》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
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 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
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教学反思:
《认识球体、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吹泡泡工具:操作材料:各种圆形物体、球体、圆柱体,如硬币、小球、固体胶棒;分别贴有球体与圆柱体标记的两个纸盒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特地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心爱的吹泡泡玩具,大家想玩吗?(带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师:你发现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二、自由探索,感知球体 1.出示硬币,引导幼儿观察圆形与球体的不同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硬币)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朋友都说是圆形,还说刚刚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可它们两个的形状好像是不一样的呀?(引起幼儿的思考)
2.幼儿自由操作圆形物体与球体,感知两者的不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筐子里找出和硬币形状一样的东西,再找出和泡泡形状一样的东西。找到之后,请小朋友拿起来摸一摸,转一转,再滚一滚,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3.集体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球体的主要特征。
师:(出示硬币)像这种圆片片,从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这样转转转(立起硬币旋转),从侧面看过来就是扁扁的了。像球这样的物体(出示皮球),转转转,转转转(旋转皮球),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5.请小朋友从筐中找出球体在桌上滚一滚。
6.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球体。
三、自由探索,感知圆柱体
1.将硬币进行垒叠,呈现圆柱体的形成过程。
师:今天,老师不只带来了一个硬币,你们听——(摇动装有硬币的杯子,然后一个一个拿出来,并进行垒叠,构成圆柱体。)师:这种形状还是球体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师:像这样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
3.请小朋友从筐中找出圆柱体在桌上滚一滚,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教师小结:圆柱体只能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滚动。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柱体。
四、拼搭垒叠,感受不同
1.幼儿自由操作。
师:请小朋友从筐中找到两个球体和两个圆柱体,把它们垒高,看行不行? 2.集体交流、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师:告诉大家,你可以把什么物体垒高?
3.教师:球体滚来滚去,不能够垒高,而圆柱体,可以将它竖起来进行垒高。
五、游戏活动,加深感知
1.游戏“赶小猪”:请幼儿手持纸棍,将身边筐里的各种球体与圆柱体分别赶进贴有这两种标记的纸盒屋里,即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
2.游戏“滚来滚去”:幼儿学习球体、圆柱体会滚动的本领,利用身体进行滚动。
活动延伸
在区域内投放咨种球体、圆柱体,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教学反思: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收集各种纸盒(正方体、长方体)。
2、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若干;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的图片若干。
3、胶水、剪刀。活动过程:
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宝宝带来好朋友引入课题。
引导语:今天长方形和正方形宝宝带它们的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玩。瞧,它们来了。长方形宝宝带来的好朋友叫长方体。正方形宝宝带来的好朋友叫正方体。
二:通过拆装盒子,区别比较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1、教师出示两个纸盒(正方体和长方体),引导幼儿从外观上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2、幼儿动手拆装盒子,探索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提问:每个盒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试什么形状?(区别方形和立体的不同)
4、小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平面的,而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立体的。它们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组成。
三、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学用书,看看正方体和长方体分别由几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3、幼儿制作长方体和立方体。
4、请幼儿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5、教师小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形有两个面与另外四个面试不一样的。
四、搭一搭,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搭建各种建筑,搭好后数一数,说一说用来几块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建。
五、游戏:对对碰。
幼儿每人手上拿一张长方形或长方体、正方形或正方体的图片,让幼儿进行图片对对碰。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延伸提示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