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20040405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会同县林城镇二完小
谭早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多媒体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图像、音响让多媒体相互配合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内容增加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难度,有着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利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以教学情境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动画片等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做成小动画片,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受到吸 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统计‛,可创设这样一个动画和故事相结合的情境,老师先问:‚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最喜欢看动画片了。‛老师接着问:‚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好吗?‛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了,老师出示‚猴王吃饼干‛的课件:孩子们都喜欢的猴王在边吃边说,神采飞扬,只见一个个三角形饼干、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不断地往猴王嘴里掉。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特别感兴趣。此时老师问‚谁知道猴王吃了几个三角形饼干、几个正方形饼干、几个圆形饼干呢?‛孩子们齐声说:‚太快了,看不清再放一遍。‛老师再放一遍后,问:‚数清了吗?‛孩子们便说:‚太乱了。‛老师用商量的口气问:‚你们想一下,有什么办法呢?‛有的学生马上说:‚用纸边看边记。‛这样,学生在高度兴奋、投入的状态中过渡到了‚统计‛知识的教学。
二、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数学法则。教材的编排也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素材的。确实只有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并运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数学世界。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可用CAI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个小朋友放午学回家,发现妈妈不在家,于是打电话给快餐店:‘喂,阿姨,给我送一盒盒饭。’‛看完后,老师问:‚阿姨能把盒饭送到小朋友家里吗?‛孩子们高声说:‚不会。‛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没有告诉阿姨他住在哪儿。‛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教学。让孩子们深深懂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当孩子们掌握了‚确定位置‛的知识后,可创设到电影院找座位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先出示:宽敞的电影院里,摆着整整齐齐的座位,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5排8座的电影票,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张10排13座的电影票。然后老师问:‚谁来帮两个小朋友找到座位?‛孩子们积极地举起手,接着指名上台用鼠标指出两个小朋友的座位。这样,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 中数学知识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利有CAI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三、利用CAI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效地使用投影、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究愿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统计‛中的‚小象过生日‛这幅插图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动态的画面:小象高兴地站在大树下,生日祝福歌慢慢奏起,周围走来了小象的许多朋友为它过生日,奇怪的是小象的朋友们都没有头。这时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注意力相当集中,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并且不由自主问起了:‚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呀?‛孩子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马上给小动物们添上头,然后问:‚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呈现数学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精心设置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不是老师强迫我学,而是孩子们自己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学自己想学的 知识,往往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四、利用CAI创设情境,拓展数学知识
新课程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CAI创设具体的情境,使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数字、说理变成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鲜明形象,化难为易,印象深刻,拓展了知识,优化了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认钟表‛,在孩子们已经会认‚整时‛和‚大约几时‛之后,要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这个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可将第77页第6题的插图用CAI设成一个动态的画面,孩子们学得轻松多了。先出示‚两个房间,第一房间有两个小朋友在读书,第二个房间有一个小朋友在睡觉。‛接着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脱口说出:‚两个小朋友在读书,一个小朋友在睡觉。‛然后第一个房间显示太阳和10时的钟面,第二个房间显示月亮和10时的钟面。老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轻松地说出:‚看到了太阳和月亮,还有两个钟面。‛当孩子们看到两个钟面时,老师及时引导认钟面是几时了,发现两个钟面都是10时,孩子们感到奇怪了。就在孩子们好奇之时,老师出示问题:‚一天中为什么有两 个10时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一个是上午10时,窗外有太阳;一个是晚上10时,窗外有月亮。‛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了,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利用CAI,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把数学融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数学知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释:文中的实例出自苏教版教材)
第二篇: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在方便程度、信息承载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形式单调、呆板,教学容量不足,已不能满足新形式发展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而电化教学,以其高效生动的优势,在教学中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地位。该模式善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电化教学的应用让我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趣。
一 电教让导入新课更精彩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的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无法观察到,再加上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对生活很多东西体会不到乐趣,以致学习被动。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学”,更重要的是“愿学、乐学”。运用电化教学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若老师在上课前能放一段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像,学生看后会激起学习欲望。例如在讲《动物人体发育》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一段《青蛙发育》的录像,然后让学
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本内容——蛙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蝌蚪的。老师一面讲解一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更浓,当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电教让教学手段更直观
电化进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我试着制成动画进行演示其过程。例如学习《细胞的增值》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很难理解,我就利用动画演示分裂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脑海中留下了“直观”印象,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在讲DNA的空间结构时,用模型教具固然好,更好的是把DNA的双螺旋结构用计算机制作成课件,利用课堂进行演示,使知识传递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三 实验课中引用电教,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生物课中要做大量的实验,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找出规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实验的可观的非常小,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利用电教手段演示能把实物放大呈现在屏幕上,使实验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中,当用盖玻片直接平放盖住清水在载玻片上时,易出现气泡,这时我就把它制成动画的形式,先把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用盖玻片往另一边
赶水,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效果,造成细胞和气泡混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实验的全过程及操作难点。
四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带学生进入书本,这是学生的感知认识阶段。“入”要求学生能神游于老师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达到忘我境界。幷切通过情感体验画面,使学生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乎其外”是指领学生走出书本,这是学生的理性认识阶段,“出”是学生对课本内容含义理解的升华,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时,首先设计一幅图画,幷播放古筝音乐,再配以富有感情的描述:“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浪花。近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盛开的桃花,一只只小鸟站在枝头,叽喳吟歌。你听“咚咚’’那是漂亮的“森林医生”啄木鸟在给树木看病,树下一位爷爷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群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漂亮的小鸟在为她们配乐吟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直观地图画,动听的旋律,一下子使学生进入“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树林中一样,他们的情绪很高涨,这些树这些鸟驳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真正地入乎其中。这是画面上出现了几个伐木工人把树木砍光,树木倒了,鸟巢里的雏鸟从树下摔下来,死了。它们的父母伤心地离开了,这里不再是它们的栖息之地,这里也永远失去了鸟儿飞逐嬉闹的身影和它们悦
耳动听的天籁之声。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这时,学生们情绪很低落,接着再讲据统计自1600年至1800年全世界有25种鸟类灭绝,现在有可能每年就有一种鸟类灭绝。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保护这些鸟类呢?学生们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的很深刻,同时还提出了更好的保护鸟类的措施。有的学生说:“我以后再也不掏鸟蛋、抓小鸟、掏鸟窝了,我要多种树,在树上挂上鸟盒子,让鸟有个舒服的家。”还有的说:“我要勤喂鸟和鸟交朋友。”我们要在树上贴上“爱护鸟类、人人有责”的警戒牌,劝告人们不要打鸟等等》学生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使他们真正出乎其外,受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思维教育,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 电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而敏锐精心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在生物界中有那些很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也难认清的微生物,如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曲线、平面、曲面等生成工具,制成生动、逼真、形象的形体,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设想方法制成画面,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这样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想象、探索的发散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习的探索、创新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化教学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他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而使知识更直观、更具体、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电化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就能发挥其功效,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幷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第三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信息时代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颠覆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电教手段 中学化学 优化改革 1前言
电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性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如:投影仪、幻灯、网络课程、微视频以及电视和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进行更直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传播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它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非常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观测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的选择电教手段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2电教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视觉距离优势
利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不仅可以有效代替传统板书教学,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与化学反应过程实现近距离接触,并开拓思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选择投影演示,可以使实验可见度成倍放大,体现视觉的距离优势。例如:在电解CuCl2 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实验过程选择为投影演示,那么实验过程中阴极的碳棒出现红色的铜,以及阳极的碳棒上出现气泡的实验现象,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相反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演示,班级后排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具体实验现象都很难看清。2.2视觉效果优势
在化学试验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大大增强演示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后,就“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投影演示进一步得出结论,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具体顺序为:F>Cl>Br>I,这一章节的内容其实相对枯燥过于抽象,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就拜托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2.3教学实验反复性优势
实验视频是现如今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由于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一般学生在课后很难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复盘”,复习仅凭记忆回顾,效果欠佳。利用电教手段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采集,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这不仅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演示”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对于看过实验过程还想再看的学生也提供了平台。
3电教手段在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摄像机可变焦距的实际运用
摄像机由于镜头具有可变焦功能,因此一些化学反应不明显、现象不清晰的实验过程需要运用摄像机进行微距录制。在摄像机微距的视角下,教师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都会相对清晰地呈现在屏幕前。例如:在 “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中,巧妙的运用摄像机微距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托盘天平的指针太小影响可见度的问题。3.2微视频的实际运用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变化的课程,由于缺少直观表象,因此内容相对枯燥。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身体又感知不到,所以仅凭假想来认知的过程,时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微视频的出现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介绍“分子”的概念时,首先通过一段微视频的演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演示为“画面出现一只蜜蜂,它奔向花丛去采花蜜„„”。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蜜蜂要奔向花丛呢?”伴随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增加,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3.3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具有三维图形处理能力,它可以把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或危险系数较高,不便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制作,最终以3D动态视频的形式在大屏幕或投影终端输出。其中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静态变为动态,微观过程宏观化等都是3D技术的极大体现。例如,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知识点中,如果运用传统教授法,则讲授过程抽象、枯燥、概念模糊,学生理解难度大,但是如果运用3D技术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会相对直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有清楚的表示,学习过程不再抽象、乏味。3.4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电教手段中,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网络课程对于需要借助实验演示以及动作模拟的课程非常有效。化学网络课程包括:课程演示、实验演示、习题以及拓展资源四部分。其中课程演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摘要演示;实验演示是实验课全貌的重现;习题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察,通过网络习题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最后拓展资源是与本章节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补充,是现有知识体系外的内容拓展。网络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展知识面上都有不错的表现。4.结束语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而恰当地选择电教资源,切忌一刀切。中学化学课程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资源,让教育技术更好的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敬元.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浅析叶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王克丰.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几点建议田.学周刊,2011,(19).[3]刘艳翠.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3):23.
第四篇: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侯晓静
摘要: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学建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不明确解题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我以为,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该目的。
一、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融景于图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景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重点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学方法的总结,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了课 1
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电教手段,便于创造教学情境,加强能力培养。
在立体几何的多面体,旋转体教学和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情境是探索,思考和构建更有效,老师的引导应与设置的数学情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适时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通过精心设置的情境,让学生在讲座中把问题逐步深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识结构,对此,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注重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规律,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适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的结合,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教学情境,如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变静态为动态,画出题中的图形及运动过程图,运用视频输入放大画面,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有序性和深刻性。
空间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立体几何数学能力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在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三.运用电教手段,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教学过程。
解决实际应用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解决应用题可以考察学生的潜能和应变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复核高校选才和中学进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应把应用题中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分析落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在平时应设计简单的实验,再进一步运用电教手段,设计模拟再现其实际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构建出数学模型,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愉快和谐心境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 2
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这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展示数学教学情境与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优化教学的完整统一,真正把现代课堂教学思想带入到教学全过程之中。
第五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作积极性。美术课是造型艺术,它具有可视形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并可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愉悦求知
兴趣指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色、形、声、光,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根据新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时,虽然小学生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学生无从下手。通过电脑动画,我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每张图片的季节不同,地点不同,色彩不同,并配以不同的优美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的美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赶紧拿起画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吧!”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有了创作的依据,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景,突破重难点 重点是指美术教学中一节课中着重讲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困难的内容,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当美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而不解”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的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风的特点,就得让学生在不同季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观察、感受、体验。由于季节原因,学生只能感受当时季节风的特点,即使教师讲得再津津有味,也很难唤起学生对其他季节风的感受经验,学生还会流露出无动于衷的表情,没有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千万条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大地回春,草长莺飞,小燕子斜着身子在斜风细雨中飞行,万物更新,到处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夏天树叶纹丝不动,人们手摇扇子在乘凉,小孩欢笑着嬉戏于水中,小狗伸着长长的舌头,阵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丝凉意,人们顿感舒适,开始忙碌起来;秋风习习,树叶变黄,随风飘落,漫天飞舞,果树上果实累累,田野一片丰收景象,公园里,菊花盛开,游人漫步其中;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再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手段,演绎情景,拓展新知 美术课具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鱼儿游游》一课时,我剪辑电脑动画给学生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鱼儿电脑动画:有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基本形的鱼儿,变换不同的姿态,添加绚丽的色彩,还给它们配上围巾、穿上漂亮的花裙,用儿童画的语言,再添加海草、美丽的珊瑚群,鱼儿在其中游来游去。学生看到这么可爱的、美丽的鱼儿,有的居然欢呼起来。学生了解创作意图,教师引导他们演绎情景角色感受了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启迪、诱导,使他们在所扮演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一气呵成。作品展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运用电化教学,升华情景,巩固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教师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感。最后小结本节的内容,一节好课有好的开头更该有好的结尾。在结尾运用电化教学教育创设情景,可以再一次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使学生的创作欲望更强烈。如在教学《动物王国》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可创设动物们联欢的情景:鸟儿在树上唱歌,动物们在跳舞,这时,兽中之王宣布:“请欢迎我们亲密的朋友一起来参加。”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客人是谁,可爱的小猪忍不住发话了:“尊敬的大王,客人是谁?”学生们纷纷答道:“是我,是我。”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想象、创作及审美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可起到促进作用。它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