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

时间:2019-05-15 07:0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

第一篇: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

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泾园幼儿园 刘雅琴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深入地学习了《指南》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该领域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今天我就语言领域如何创设语言环境,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一、臻选趣味适宜的图书

《指南》中建议: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我们要把握关键词:趣味 适龄 适时

1、趣味

我们在为幼儿选择图书时,立足于幼儿立场,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想,用心地选择捕捉贴近孩子经验的具有有趣形象的阅读内容。比如:《好忙的蜘蛛》里那只坚持不懈忙碌织网的蜘蛛;《好饿的毛毛虫》里那只不停地吃呀吃的毛毛虫;《100只狼和1只猪》里那群愚笨的狼和聪明的猪;《胖国王》里那个气喘吁吁终日喊着要减肥的国王。这些故事形象正好与孩子好奇、好探究的心理吻合,故事中的小动物也是孩子希望了解和特别喜爱的形象。

2、适龄

我们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趣味适宜的图书: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背景简单的单幅图书,同时装订牢固,便于幼儿反复翻阅。我们为小班的幼儿选择一些以图为主的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儿童画报、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的画册等。如小班的故事:《五只小猫呼呼呼》、《云朵面包 》、《好饿的小蛇》、《小黄和小蓝》等,以情感、认知教育为主,故事文字要句型短小,语意清楚,这类趣味故事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为中班的幼儿选择有一定情节,故事内容有启发性的,画面的要求是生动活泼,主客体分明,背景不要太复杂的图书,适合中班的有:《好朋友》、《一口袋的吻》、《爷爷一定有办法》、《两条彩虹》;大班的幼儿已具备探究心理,爱独立思考、寻求答案,他们喜欢较长的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推理判断性强的故事,也可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适合大班的又有:《搬过来搬过去》、《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勇气》、《美丽的梦想》等。这些儿童 文学作品有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

3、适时

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当前情景的阅读内容才能使幼儿产生共鸣。如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孩子,常常会因不适而出现焦虑、哭闹等现象,此时我们就选择了《我也想要抱一抱》、《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这样专门为了帮助孩子解决分离焦虑而写的趣味故事,引导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活动,逐渐帮助小班的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当发现有孩子特别喜欢观察操场上的蚯蚓时,老师适时跟孩子一起阅读《蚯蚓的日记》这个故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方式,写出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同时也在幽默地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适时提供阅读内容,使孩子在阅读故事中获得了最初的科学经验。我们还应追随主题开展,适时地不断地更新、丰富幼儿感兴趣的图书,为幼儿提供多种领域的内容,有科学的、社会的、健康的等方面,涉及的范围广泛。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获得多元发展。

二、创设支持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

《指南》中建议: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我们要把握关键词:安静 舒适 互动

我们为幼儿创设语言区游戏环境,营造快乐语言阅读氛围。选择远离热闹的游戏区域,利用活动室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的一个角落,设立特色语言区,放置图书架、软垫、铺一块地毯,投放多样化的可供幼儿选择取放的图书,让幼儿一坐下来,就有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能较好地让幼儿专注于书,不受其它事物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我们在语言区内为幼儿创设潜移默化地学习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创设趣味互动的语言操作材料,如故事盒、接龙、排图讲述、手偶、指偶、纸袋故事表演、猜谜、连连看、我演你来猜、趣味语言游戏等,并随着主题发展不断更新语言区内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游戏,充分感受语言的蕴意,真正享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创设宽松自主的语言心理环境

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语言心理环境很重要。

《指南》中建议: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我们要把握关键词:认真倾听 积极回应 交流互动

成人对幼儿阅读行为的关注和赞赏,是幼儿获得持续阅读行为的最佳动力。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述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教师都需要仔细倾听,表示赞赏的表 情与动作的鼓励。

我们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建构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我们每个班还创设了特色语言栏目,如:“大嘴说新闻”、“电台新闻播报”栏目中,每天请幼儿当小播音员,为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一件开心的事、一则新闻或朗读一首儿歌等等。又如大班将语言特色栏目“开心农场电视台”设立在自主性游戏中讲评环节中。《指南中》中建议: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激发书写的愿望。游戏过程中我们就让幼儿将游戏中的快乐事、遇到的困难、销售情况及推出新品的设想与构思用绘画、标志记录的方法进行记录,激发幼儿的书写愿望。以“开心农场电视台”节目播报的形式,将当天整个游戏情况进行了串联。引导幼儿结合记录讲述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事或是困难,从服务满意度的角度点评每个游戏区服务员的顾客满意情况,同时评出当天的销售小能手和明星产品;负责人介绍自己即将推出新品的设想与构思等。利用节目播报,使幼儿主动参与讲评中,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

让我们在《指南》的引领下,为幼儿选择趣味适宜的图书、创设支持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宽松自主的语言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自由宽松的多元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作者:王桂忠 | 人气:1919 | 时间:2013-01-14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作者简介:王桂忠、教龄:17年、职务:教师、职称:小教一级、单位:兴化市机关幼儿园

内容摘要:环境是幼儿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环境创设的标准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创设环境。教师要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切勿让幼儿成为被动的观望者、欣赏者。不但如此,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还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幼儿与环境发生充分的作用,切勿让环境陈设成为幼儿活动的绊脚石,要充分考虑环境创设中空间和时间因素对幼儿活动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创设 幼儿 主体 游戏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1〕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环境”这把钥匙更好地去开启幼儿教育这扇大门呢?笔者认为,摈弃其他一切不谈,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一、环境创设的标准以幼儿为主

许多幼儿园也重视环境的创设和教育作用,经常开展环境创设的考核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一双双灵巧的手制作出了美丽精细的环境陈设。开学之初某幼儿园的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环境,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孩子们在生活老师的看护下有的在看图书、有的坐在小椅子上东张西望、还有的跑到了老师身边看老师做东西。宁宁看着老师手中的美人鱼说:“我觉得美人鱼戴上金色的头发更好看。”老师头也不抬地说:“你懂什么?黑色的头发配上五颜六色的鱼鳞才好看。”听了这话宁宁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往美人鱼身上贴鱼鳞了,那是一些涂了五颜六色的贝壳,宁宁看了很喜欢,想去摸摸贝壳,伸出的小手还没碰到贝壳就被老师拦了回去:“哎,这可不能碰,颜色碰掉了就不好看了”。说完这话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其他孩子说:“这些美人鱼贴到墙上以后大家能不能用手去摸?”孩子们听懂了老师反问句里的否定意义,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听到回答,老师满意地笑了。宁宁失望地看了看老师,掉头走开了。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制作,美轮美奂的美人鱼诞生了,因为害怕孩子们触摸破坏美人鱼的美丽,老师们决定把美人鱼贴在墙的上方—孩子们碰不到的地方,这样美人鱼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美丽了。刚开始的几天孩子们还挺新鲜,经常抬起头看墙上方的美人鱼,可是没过几天,可能是因为仰着脖子看东西太累了,很少有孩子再去看美人鱼了,大家都忽视了美人鱼的存在。老师觉得很委屈:现在的孩子真难伺候,费这么大劲做出这么美丽的东西,居然没人欣赏。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出:老师们因为忙于布置环境,将幼儿的活动放于次要位置。环境创设的过程及标准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成人化倾向,环境布置的标准由教师制定。当幼儿就美人鱼的头发提出异议时,老师想都没想就给否决了,这无疑让孩子感到很沮丧。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幼儿的参与热情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采取了“一言堂”的形式,什么事教师说了算,儿童只是一个被动的观赏者、旁观者。幼儿不但不可以随意玩耍触摸环境陈设,而且还要远离美丽的环境陈设。那么试问,这些美丽的适合于成人眼光的环境对儿童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每天到园看上几眼,记住这些美丽的东西是××老师做的,××老师的手有多巧?显然这些不是我们创设环境的初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中要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幼儿园环境是属于孩子们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妨蹲下身子听听幼儿的喜好,不要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兴趣来决定幼儿的欣赏范围,从而于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创作激情和能力。只有让幼儿发挥环境创设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幼儿从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再美的环境陈设也只是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摆设,幼儿从中得不到任何的乐趣和学习经验。那么如何定位以儿童为主体的环境创设呢?从幼儿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来看,幼儿喜欢新奇的、变化的东西,因而环境创设要富于变化和新意;从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激情创设出符合幼儿兴趣的环境;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想法,切忌实行“格式化”“一言堂”,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意志、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付诸于实际作品中。另外还有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幼儿的身高局限了他们的视域,因而环境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视线。上面案例中教师把美人鱼贴到高处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高处不胜寒”,再美的环境陈设如果不被幼儿欣赏分享,那只能算是一堆废物。综上所述,教师在酝酿环境创设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把幼儿看成环境的主人,那么我们的环境创设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在许多环境创设中教师是独裁者,幼儿只是一旁的观望者和欣赏者。教师拒绝幼儿的参与热情,试想如果幼儿的参与和创作热情经常被扼杀,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死气沉沉、毫无主见、动手动脑能力的逐渐丧失……不是危言耸听,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呢?陈鹤琴先生指出“室内布置应以儿童成绩为主,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木工和其他手工,都应该陈列出来,这样可以鼓励儿童”。〔2〕“陈列出来作业,不一定是一班中最好的,应该将儿童成绩分别布置出来,使儿童可以得到自我比赛的机会。”〔3〕在陈鹤琴看来,用儿童的成绩来布置环境,不仅丰富了环境内容,还可以激励儿童相互学习和竞争。

今年上半年我班准备创设和春天有关的主题墙,主题的活动内容有故事《春雨的秘密》、《牵牛花和泥巴墙》、手工、绘画等。创设环境前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活动,讨论中幼儿得知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创作主题墙,现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主题墙上应该布置些什么东西?怎么布置?讨论中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的想法和建议。教师一一给予了肯定,尽管其中有些想法建议不太合理,但我们没有加以否定,因为那样做的话会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创作积极性,我们决定在实际操作中让幼儿自己认识问题,从而加深印象。首先根据大家的建议把故事《春雨的秘密》、《牵牛花和泥巴墙》的内容搬到主题墙上,孩子们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用彩笔画起了小雨点,有的用橡皮泥捏起了小雨点,还有的用剪刀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小雨点。手工折花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经过他们的创作和发挥,牵牛花有了各种颜色和形状,就连篱笆墙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在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了墙上,转眼间一面色彩斑斓的主题墙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孩子们满足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我又询问孩子们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贴到春天的主题墙上,孩子们有的用皱纹纸做了一朵桃花贴到墙上,有的用纸折了一只小鸟送到主题墙上的大树上,还有的在主题墙上画了几只小蝌蚪、几只蝴蝶、几只蜜蜂……就这样一面主题墙被大家布置得满满的。

一面主题墙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来实施,不但工作量大,时间消耗长,而且因为老师忙于布置主题墙,不会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孩子们能做的就是盲目等待与观望,从而形成了幼儿活动时间的隐形浪费。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显然聪明的老师都知道选择哪种做法。通过师幼合作、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而且是在进行实际的学习和操作,这样环境创设就不仅仅是一个目标,而是幼儿的学习机会和锻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幼儿得到某些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环境,推动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幼儿与环境发生充分的作用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样是不是就挖掘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呢?其实不然,我们要把静止不动的环境陈设变成幼儿的学习伙伴,形成环境和幼儿间的互动,这才完全挖掘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家园互动活动中,几个巧手妈妈编织了一些小毛衣、毛裤、帽子、鞋子……,老师把这些编织物挂在了活动室显眼的地方。按照预定的活动目标,老师猜想幼儿看到这些东西,肯定会猜测是不是自己的妈妈编织的,从而引出交流讨论:我的妈妈手真巧,我的妈妈真能干,激发对妈妈的崇拜、热爱之情。可是一整天下来,只有几个孩子跑过来看看,并没有更多的孩子对妈妈们的作品感兴趣,更别谈提问、交流了。这个案例中,教师在环境创设前没有和幼儿有任何的沟通交流,在环境创设后没有给予幼儿任何的指导和提醒,致使环境成为一种摆设,没有达到预设的环境教育目标。如果老师在活动前就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老师请他们的妈妈编织衣物,并且还要把这些衣物展示在活动室内。通过谈话,幼儿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期待感,这种期待感会一直延续到环境的完成,随之而来的新鲜和好奇会引导幼儿进行下一个由环境而引发的交流讨论活动。由此我们看出,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幼儿与环境发生充分的作用。

2.环境陈设要有利于引导幼儿活动

(1)不要让环境陈设成为幼儿活动的绊脚石 环境创设决不仅仅是幼儿和教师兴致所至的摆放和罗列,它需要教师有运筹帷幄的思考和统揽全局的能力。环境布置能不能让幼儿深入而又有序地进行活动,幼儿能不能在活动中放开手脚、不受环境陈设的限制,这些问题在环境创设前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尽量不要在幼儿和环境进行互动时才发现问题给予补救,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效果。例如老师在布置区角游戏“动物天地”环境时,在“动物天地”门口贴上了四双小脚印,这就意味着只能有四个小朋友进入到“动物天地”里面游戏。当四双小脚印上放满了四双小鞋子以后,轩轩也想进去玩,可是他知道自己的鞋子没地方放了,所以轩轩只好在“动物天地”门口观望、徘徊,始终没有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设计小脚印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加游戏环境的趣味性,她可能没有考虑到小脚印会成为限制幼儿活动的“罪魁祸首”。幼儿进行游戏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有的是老师通过的语言告知幼儿的,还有的则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布置中。这样就要求老师在环境创设前就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幼儿游戏时出现的各种和环境陈设有关的矛盾和冲突,环境陈设力求做到既美观又合理,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引发幼儿投入地进行游戏活动。只有这样,环境创设才能在幼儿活动中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还是那句话,环境创设要紧紧围绕幼儿的真实需求展开,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2)环境创设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园游戏环境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时间阶段陈设出来,比如在陈设区角游戏环境时,如果把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美食天地”和比较安静的益智游戏陈设在一起,势必会造成游戏间幼儿的相互影响。益智区的幼儿无法专注进行益智活动,在“美食”的诱惑下,他们很快就会放弃益智游戏,加入“美食天地”的游戏活动,这样又会打破“美食天地”的人数规则,从而影响“美食天地”的游戏效果,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老师在环境创设之初考虑到这点,将热闹的“美食天地”和同样热闹的“美美发廊”陈设在一起,那么游戏中不但不存在相互影响,而且还能促进这两个游戏间的互动,“美食天地”的孩子在品尝过美食以后,可以到“美美发廊”做个漂亮的发型。同样“美美发廊”的幼儿也可以在做完发型以后到“美食天地”品尝美食。不但如此,诸如此类的游戏环境都可以陈设在一起,这样就会促进游戏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游戏环境空间上的合理陈设可以提高游戏的教育作用。

有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幼儿对她们辛苦创设出来的游戏环境不感兴趣,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环境陈设不够美观,不能吸引幼儿的眼球;还有的是因为游戏项目本身就不能吸引幼儿;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游戏环境陈设在时间上的一成不变,教师没有随着时间阶段的变化而更换各种游戏环境。例如游戏“玩具超市”连续陈列了一周,孩子们连续玩了一周,等到第二周老师再将“玩具超市”陈列出来,你说孩子们还会对它感兴趣吗?就象每天都吃同样的菜,胃口都没了,当然就不愿意再吃了。如果我们把各种游戏罗列出来,统筹规划、制定出一个计划,每天都能布置出不同的游戏环境,将各种类型的游戏全面而又不雷同地穿插于每一周的每一天,不断更换花样,不断给孩子以新鲜感,那么孩子的活动兴趣又怎么会消失呢?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但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灵活机动地从空间和时间上加以考虑,力求环境创设更加有利于引导幼儿的活动,更加有利于促进幼儿和环境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我们预想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目标。

如果说幼儿教育是一扇大门,那么环境创设就是一把重要的钥匙,我们只有把幼儿当成幼儿教育的真正主人,才能用环境创设这把钥匙去开启幼儿教育的新天地,收获意想不到的奇葩!

第三篇: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我国现代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

一、环境创设的标准以幼儿为主

许多幼儿园也重视环境的创设和教育作用,经常开展环境创设的考核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一双双灵巧的手制作出了美丽精细的环境陈设。开学之初某幼儿园的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环境,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孩子们在生活老师的看护下有的在看图书、有的坐在小椅子上东张西望、还有的跑到了老师身边看老师做东西。宁宁看着老师手中的美人鱼说:“我觉得美人鱼戴上金色的头发更好看。”老师头也不抬地说:“你懂什么?黑色的头发配上五颜六色的鱼鳞才好看。”听了这话宁宁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往美人鱼身上贴鱼鳞了,那是一些涂了五颜六色的贝壳,宁宁看了很喜欢,想去摸摸贝壳,伸出的小手还没碰到贝壳就被老师拦了回去:“哎,这可不能碰,颜色碰掉了就不好看了”。说完这话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其他孩子说:“这些美人鱼贴到墙上以后大家能不能用手去摸?”孩子们听懂了老师反问句里的否定意义,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听到回答,老师满意地笑了。宁宁失望地看了看老师,掉头走开了。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制作,美轮美奂的美人鱼诞生了,因为害怕孩子们触摸破坏美人鱼的美丽,老师们决定把美人鱼贴在墙的上方—孩子们碰不到的地方,这样美人鱼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美丽了。刚开始的几天孩子们还挺新鲜,经常抬起头看墙上方的美人鱼,可是没过几天,可能是因为仰着脖子看东西太累了,很少有孩子再去看美人鱼了,大家都忽视了美人鱼的存在。老师觉得很委屈:现在的孩子真难伺候,费这么大劲做出这么美丽的东西,居然没人欣赏。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出:老师们因为忙于布置环境,将幼儿的活动放于次要位置。环境创设的过程及标准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成人化倾向,环境布置的标准由教师制定。当幼儿就美人鱼的头发提出异议时,老师想都没想就给否决了,这无疑让孩子感到很沮丧。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幼儿的参与热情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采取了“一言堂”的形式,什么事教师说了算,儿童只是一个被动的观赏者、旁观者。幼儿不但不可以随意玩耍触摸环境陈设,而且还要远离美丽的环境陈设。那么试问,这些美丽的适合于成人眼光的环境对儿童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每天到园看上几眼,记住这些美丽的东西是××老师做的,××老师的手有多巧?显然这些不是我们创设环境的初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中要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幼儿园环境是属于孩子们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妨蹲下身子听听幼儿的喜好,不要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兴趣来决定幼儿的欣赏范围,从而于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创作激情和能力。只有让幼儿发挥环境创设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幼儿从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再美的环境陈设也只是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摆设,幼儿从中得不到任何的乐趣和学习经验。那么如何定位以儿童为主体的环境创设呢?从幼儿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来看,幼儿喜欢新奇的、变化的东西,因而环境创设要富于变化和新意;从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激情创设出符合幼儿兴趣的环境;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想法,切忌实行“格式化”“一言堂”,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意志、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付诸于实际作品中。另外还有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幼儿的身高局限了他们的视域,因而环境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视线。上面案例中教师把美人鱼贴到高处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高处不胜寒”,再美的环境陈设如果不被幼儿欣赏分享,那只能算是一堆废物。综上所述,教师在酝酿环境创设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把幼儿看成环境的主人,那么我们的环境创设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今年上半年我班准备创设和春天有关的主题墙,主题的活动内容有故事《春雨的秘密》、《牵牛花和泥巴墙》、手工、绘画等。创设环境前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活动,讨论中幼儿得知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创作主题墙,现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主题墙上应该布置些什么东西?怎么布置?讨论中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的想法和建议。教师一一给予了肯定,尽管其中有些想法建议不太合理,但我们没有加以否定,因为那样做的话会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创作积极性,我们决定在实际操作中让幼儿自己认识问题,从而加深印象。首先根据大家的建议把故事《春雨的秘密》、《牵牛花和泥巴墙》的内容搬到主题墙上,孩子们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用彩笔画起了小雨点,有的用橡皮泥捏起了小雨点,还有的用剪刀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小雨点。手工折花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经过他们的创作和发挥,牵牛花有了各种颜色和形状,就连篱笆墙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在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了墙上,转眼间一面色彩斑斓的主题墙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孩子们满足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我又询问孩子们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贴到春天的主题墙上,孩子们有的用皱纹纸做了一朵桃花贴到墙上,有的用纸折了一只小鸟送到主题墙上的大树上,还有的在主题墙上画了几只小蝌蚪、几只蝴蝶、几只蜜蜂„„就这样一面主题墙被大家布置得满满的。

一面主题墙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来实施,不但工作量大,时间消耗长,而且因为老师忙于布置主题墙,不会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孩子们能做的就是盲目等待与观望,从而形成了幼儿活动时间的隐形浪费。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显然聪明的老师都知道选择哪种做法。通过师幼合作、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而且是在进行实际的学习和操作,这样环境创设就不仅仅是一个目标,而是幼儿的学习机会和锻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幼儿得到某些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环境,推动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幼儿与环境发生充分的作用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样是不是就挖掘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呢?其实不然,我们要把静止不动的环境陈设变成幼儿的学习伙伴,形成环境和幼儿间的互动,这才完全挖掘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家园互动活动中,几个巧手妈妈编织了一些小毛衣、毛裤、帽子、鞋子„„,老师把这些编织物挂在了活动室显眼的地方。按照预定的活动目标,老师猜想幼儿看到这些东西,肯定会猜测是不是自己的妈妈编织的,从而引出交流讨论:我的妈妈手真巧,我的妈妈真能干,激发对妈妈的崇拜、热爱之情。可是一整天下来,只有几个孩子跑过来看看,并没有更多的孩子对妈妈们的作品感兴趣,更别谈提问、交流了。这个案例中,教师在环境创设前没有和幼儿有任何的沟通交流,在环境创设后没有给予幼儿任何的指导和提醒,致使环境成为一种摆设,没有达到预设的环境教育目标。如果老师在活动前就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老师请他们的妈妈编织衣物,并且还要把这些衣物展示在活动室内。通过谈话,幼儿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期待感,这种期待感会一直延续到环境的完成,随之而来的新鲜和好奇会引导幼儿进行下一个由环境而引发的交流讨论活动。由此我们看出,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幼儿与环境发生充分的作用。

2.环境陈设要有利于引导幼儿活动

(1)不要让环境陈设成为幼儿活动的绊脚石

环境创设决不仅仅是幼儿和教师兴致所至的摆放和罗列,它需要教师有运筹帷幄的思考和统揽全局的能力。环境布置能不能让幼儿深入而又有序地进行活动,幼儿能不能在活动中放开手脚、不受环境陈设的限制,这些问题在环境创设前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尽量不要在幼儿和环境进行互动时才发现问题给予补救,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效果。例如老师在布置区角游戏“动物天地”环境时,在“动物天地”门口贴上了四双小脚印,这就意味着只能有四个小朋友进入到“动物天地”里面游戏。当四双小脚印上放满了四双小鞋子以后,轩轩也想进去玩,可是他知道自己的鞋子没地方放了,所以轩轩只好在“动物天地”门口观望、徘徊,始终没有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设计小脚印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加游戏环境的趣味性,她可能没有考虑到小脚印会成为限制幼儿活动的“罪魁祸首”。幼儿进行游戏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有的是老师通过的语言告知幼儿的,还有的则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布置中。这样就要求老师在环境创设前就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幼儿游戏时出现的各种和环境陈设有关的矛盾和冲突,环境陈设力求做到既美观又合理,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引发幼儿投入地进行游戏活动。只有这样,环境创设才能在幼儿活动中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还是那句话,环境创设要紧紧围绕幼儿的真实需求展开,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2)环境创设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园游戏环境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时间阶段陈设出来,比如在陈设区角游戏环境时,如果把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美食天地”和比较安静的益智游戏陈设在一起,势必会造成游戏间幼儿的相互影响。益智区的幼儿无法专注进行益智活动,在“美食”的诱惑下,他们很快就会放弃益智游戏,加入“美食天地”的游戏活动,这样又会打破“美食天地”的人数规则,从而影响“美食天地”的游戏效果,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老师在环境创设之初考虑到这点,将热闹的“美食天地”和同样热闹的“美美发廊”陈设在一起,那么游戏中不但不存在相互影响,而且还能促进这两个游戏间的互动,“美食天地”的孩子在品尝过美食以后,可以到“美美发廊”做个漂亮的发型。同样“美美发廊”的幼儿也可以在做完发型以后到“美食天地”品尝美食。不但如此,诸如此类的游戏环境都可以陈设在一起,这样就会促进游戏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游戏环境空间上的合理陈设可以提高游戏的教育作用。

有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幼儿对她们辛苦创设出来的游戏环境不感兴趣,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环境陈设不够美观,不能吸引幼儿的眼球;还有的是因为游戏项目本身就不能吸引幼儿; 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游戏环境陈设在时间上的一成不变,教师没有随着时间阶段的变化而更换各种游戏环境。例如游戏“玩具超市”连续陈列了一周,孩子们连续玩了一周,等到第二周老师再将“玩具超市”陈列出来,你说孩子们还会对它感兴趣吗?就象每天都吃同样的菜,胃口都没了,当然就不愿意再吃了。如果我们把各种游戏罗列出来,统筹规划、制定出一个计划,每天都能布置出不同的游戏环境,将各种类型的游戏全面而又不雷同地穿插于每一周的每一天,不断更换花样,不断给孩子以新鲜感,那么孩子的活动兴趣又怎么会消失呢?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但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灵活机动地从空间和时间上加以考虑,力求环境创设更加有利于引导幼儿的活动,更加有利于促进幼儿和环境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我们预想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目标。

如果说幼儿教育是一扇大门,那么环境创设就是一把重要的钥匙,我们只有把幼儿当成幼儿教育的真正主人,才能用环境创设这把钥匙去开启幼儿教育的新天地,收获意想不到的奇葩!

第四篇:“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说”的有效环境

课题结题有型成果

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说”的有效环境

河南省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内容摘要:

3-6岁的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从语言机制上说,随着大脑的迅速发展,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也相应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但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在语言活动中能有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适宜语言教材的选择,引导幼儿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两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说”的有效环境:

1、创设语言活动的显性环境,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2、注重隐性的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大胆说的支持环境。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语言教学环境 肢体语言 正文:

3-6岁的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从语言机制上说,随着大脑的迅速发展,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也相应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但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在语言活动中能有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适宜语言教材的选择,引导幼儿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活动的显性环境,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幼儿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语言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这是专门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伙伴及教师积极地相互作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的、小组的和个别的。如,大班的看图讲述《粉红色的雨靴》,导入活动后,让幼儿每两人一组看一份小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运用语言进行讲述的机会。在集中讨论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暂不做回答,而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讨论,鼓励幼儿自己找出答案。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每一个幼儿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观点或看法。这样,真正体现出了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

1、针对几种不同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述活动和文学欣赏活动的内容取材是非常方便的。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谁的脑子里没有很多的故事、儿歌、童话,再说这种东西随处可见,翻开任何一本学前教育类书籍和杂志,就能够找到好多很好的文学作品。

(1)、运用多角度观察的方法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讲述活动往往从幼儿对图片的观察或对讲述对象的操作开始,再引导幼儿理解对象,最后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

对于讲述活动和早期阅读,我们主要运用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案例:早期阅读《大卫 不可以》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绘本,讲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主人公的形象很接近孩子,看到大卫做的事情孩子们都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中间的内容都是平行,没有时间顺序,通过一课多研,最后,我们采用了一次性投放多幅图片,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进行观察理解并讲述“图中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看到并肯定的?”,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不仅提高了,讲述的过程中对同伴也是个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又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引导幼儿用图中景物向妈妈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时,我说:“孩子,老师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景色,试着说一说你对妈妈与众不同的爱。”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观察,连最不起眼的小草、小蘑菇、远处的小路、小溪„„都说出了自己对妈妈那份特殊的爱。

(2)、运用图解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文学作品的内容,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文学欣赏活动往往开始于教师出示的作品,重在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欣赏文学作品之美,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往往就能讲出来。从这种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过程容易组织,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不会发生太大的意外,控制不了的情况比较少。

对于文学活动,主要采用图解的方法进行。在语言活动中,图解的方法其实就像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图谱一样。例如教学案例:文学活动《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师借助两只蝈蝈的图片,把儿歌的结构展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记忆,这样降低了活动的难度,激发了孩子“说”的兴趣。

2、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丰富语言教育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肢体语言,也叫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表情和眼神等来表情达意。教师的肢体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熟练、得体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早期阅读《好饿的小蛇》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理解图书画面内容是,做了几个吞咽的夸张动作,有了老师第一次的引导,当孩子再看到老师做这个动作时就会大声说“啊呜,咕咚!吃到了肚子里”。同样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全过程围绕一个问题“兔妈妈与小兔的爱,谁的更多一些?”于是,我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还不时借助肢体语言引导孩子模仿、比对、猜测、理解;相同的还有在早期阅读《獾的美餐》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扑、抓”动作,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阅读内容,还激发孩子边表演边说,这是一种体现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的活动,是老师轻松孩子快乐的有效教学策略。

3、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帮助幼儿的学习理解

语言教学其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而运用多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词汇“模糊”和“清晰”这一对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转变过程,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掌握语汇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情境,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儿在学习诗歌中感受其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单靠简单呆板的挂图,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难以让他们展开“浮想联翩”,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录像、录音、电脑动画、投影等多媒体手段,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理解、接受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如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汉字》,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出淡色素雅的中国水墨画,然后隐约显出古色古韵的象形字,并配以古筝伴奏。先给幼儿带来了韵味十足的视觉、听觉冲击,进而通过让孩子找字、认字,一步步揭示出中国文字的由来和从绘画到符号的演化进程。整个活动始终体现“美”的情感基调,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中国文字的美融入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能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充分地去感受祖国文化的韵味,发现其中的奥秘,也激发他们对文字的兴趣。

又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强烈地吸引住了幼儿的眼球,并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入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4、教师利用语言游戏,有目的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兴趣、能力发展

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如某教师在开展的“说广告”游戏中,孩子们用积木搭成电视机,然后身临其境地边编边演,解说产品的性能,有时他们还学着电视广告中大人的样子,两人或三人合作编说广告词?与借鉴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有节奏的开展听说游戏,如《谁偷了桌子上的曲奇饼》、《王婆婆烧茶》“„„”语言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语言表演的才能。

又如:在上过小班语言《会动的鸟窝》后的自由活动中,让进行故事表演。首先让幼儿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故事,教师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段?让大家说说这个故事中精彩的地方,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用其他学过的好听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来进行故事表演。起初他们为范例所拘束,表演中常常照搬原句。教师便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小朋友听。如对小麻雀、小小鹿的某些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改动。孩子们豁然开朗,兴趣大增,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去改编故事中动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给这个故事赋予了新的语言、新的内容,新的表演。在这些有趣的表演活动,幼儿积极性非常高,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力。

5、开展亲子日记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发展孩子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亲子日记”是我园中、大都开展的一个幼儿、家庭、老师齐参与的全园性活动。我们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各年龄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班主要是让幼儿把在园学的儿歌、故事复述给家长,家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大班主要是让幼儿把看到的感兴趣的事描述下来,家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记录的结果老师把它们张贴在“我的日记”主题墙上,并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巧嘴说说说” 提供了再次“说”的机会,向大家展示。正是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亲子日记”活动,不断强化幼儿“说”的技能。

二、注重隐性的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大胆说的支持环境。

1、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或准确,对待孩子用词不当的现象老师应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幼儿在谈论“为什么同样的鸽子会分肉鸽与信鸽”时,他们认为“聪明的就是信鸽,笨的就是肉鸽。”看到菊花谢了,树叶落了,他们会说“菊花死了,大树死了”尽管如此,老师应该明白,孩子正尝试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言更为重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的。

2、耐心等待,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等待,意味着老师不能代替、包揽孩子应做的一切,同时也是意味着对语言发应较慢的孩子,老师要耐心等。例如:有时孩子在说话时没有整理好,这时老师应设法引导幼儿“不着急,慢慢说”。要是遇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增加引导时间,老师可蹲下来,送给孩子一丝微笑,摸摸孩子的头,给他充分的信心,等待孩子开口说话。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耐心等待意味着教师应感悟幼儿的思维水平思维方法的差异,勿以三四个孩子的想法、说法左右全体幼儿的思路。如在语言《活动最好吃的蛋糕》中,我问幼儿:“兔奶奶为什么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袁满小朋友说:“因为那块蛋糕是兔哥哥和兔弟弟亲手做出来的。”我没有及时肯定袁满小朋友的回答,如果我当时肯定并表扬他的话,会令其他小朋友造成袁满的回答是唯一答案的印象,考虑到其他小朋友言语发展水平,我换了种说法“是这样吗?”教师这种评价会让孩子的谈话可以继续下去,满足其他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机会思考表达。直到活动结束,我才肯定了袁满小朋友的回答,“兔奶奶为什么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呢?对,就向袁满小朋友说的那样,那块蛋糕是兔哥哥和兔弟弟亲手做出来的,兔奶奶当然开心,当然喜欢了,所以兔奶奶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

所以,面对孩子在语言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份宽容,是我们教育者应给孩子的尊重,教师的耐心、巧妙地评价,会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同时又给自己留有教育的余地。

3、淡化竞争,减轻孩子言语发展的压力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不知不觉中这股浪潮也袭进幼儿生活中。教师原想竞争来刺激孩子的发展,但有时却让我们的孩子连“不知道”三个字都不敢说,过早地有一种“怕输”“输不起”的心态。

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总让一些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回答,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往者”。如果这些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正确的、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自然他们也就得到了语言表述、运用的机会。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做老师的也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速率是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重视差异。

幼儿的语言活动,应淡化竞争,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应改变一些活动形式,减轻孩子们说的压力。例如,可视孩子言语水平采取集体、分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集体中可采取“接龙”的游戏;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说话,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指导个体发展中,应更提倡的是“自我竞争”,而不是“赶超别人”,例如,我用小鸟等不同图章分别代表着“说完整”“会说了”“说得好”等不同含义,让孩子自己收集图章作出评价,一个阶段后统计,孩子会看到自己语言方面的长处及其不足。几次反复后,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经常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等等,实际效果是,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一经打断后,往往就说不下去了。这是因为,幼儿的表述的愿望就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伤,觉得老师认为他说的不好。有研究表明儿童没有表述的愿望倾向就没有表述行为的产生,也就谈不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允许孩子暂时说得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语言的表述、运用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互动的,也是允许孩子出错的。

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不是负责,而是要看幼儿的在活动中是否有收获,是否积极参与,获得有益的发展。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的结题报告

《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的结题报告

温雪莲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藉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包括场地、园舍设备、空间结构、环境布置、玩具、科学活动室等。精神环境包括良好的园所文化、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和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的氛围。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设环境,让幼儿在愉悦、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有想说的欲望,逐步提高3—4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意义:

1、本课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实际出发,在幼儿一日生活只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促进幼儿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加上教师的合理性引导,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并能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适宜,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简单地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表演台、主题墙、娃娃家等幼儿喜欢的环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表达的愿望。

2、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3、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家园共育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进行愉快的交流与交往。

4、在班级中多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尽情表演、讲述,展示自己的才艺,树立自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的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小二班(23人)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准备。

2、观察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并进行课题总结和调整方案。

3、交谈法: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多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会怎样表述,让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4、表演法:要通过幼儿演讲、分角色表达、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培养语言表达的兴趣,提升语言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1)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积累相关内容的教材与活动材料及相关的理论知识。(2)调查、分析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3)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目标,开展系列活动。(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3)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4)收集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进行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2)结题,撰写课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访问的形式了解3—4岁幼儿发音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与他人交往水平的情况。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可以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2、通过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有想主动表达的愿望,并力求说好,表达完整。

3、教师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幼儿,让他们喜欢老师,喜欢向老师敞开心扉,树立幼儿的自信,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升自我。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课题,认为自身的能力与理论知识都十分欠缺我首先订阅了《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这两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并每天抽半小时认真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读到有见解、有感悟之处,我会针对自己目前的课题现状做个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期内,我认真撰写了读《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读《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有感、《感悟语言游戏》、《让幼儿在诗歌意境中快乐成长》这四篇读书笔记。另外,我会抽空上网浏览与课题有关的网页,希望自己能在网络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

(二)、了解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发展水平,制定计划并调整好阶段性目标。

课题初期,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不甚了解,利用一切时间与幼儿交谈,发现他们的说话主动性不高、声音不响亮、发音不清晰、语言简单,只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述,我有时不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思。另外,我还从家长那儿侧面了解孩子的性格、与家人的谈说水平。通过全面的调查,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及培养措施与方法。

(三)、探索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有有“想说”的愿望

我知道:“生活及教育”的道理,于是合理利用班级空间,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爱好、需要,在班级中设立“娃娃家”、“理发店”、“烧烤城”、“公共汽车”、“超级市场”、“图书馆”等情景,孩子们十分喜欢,他们在“模拟生活”的场景中,觉得离生活距离很近,十分亲切。我在区域活动时间逐一带着幼儿在里面尽情玩耍,遇到孩子不懂得我会耐心告诉他们怎么玩、怎么说,怎么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在娃娃家里,孩子们也亲身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呵护、关爱他们的心。也懂得了如何去孝顺和报答父母,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在超级市场里,幼儿知道每种物品的名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什么物品、如何到收银台结账、怎么与收银员阿姨交谈等等。在图书馆里,孩子们知道怎么翻阅图书、怎么爱惜图书、怎样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总之,在“模拟生活”的情境中,孩子们由原先的不会说转变成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2、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尽情地说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幼儿的口语表达不好,我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音乐大剧场”、“你我说故事”、“小小电视台”、“每日新闻”、“广告天地”、“谜语大世界”等,都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在“音乐大剧场”里,有唱歌天分的幼儿尽情地展现,在“你我说故事”里,孩子们把提前准备好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遇到讲的好的我们会送上掌声,作为奖励。有个别孩子讲的很好,语言连贯,前后故事衔接的很自然,表情也很到位,可是有个别幼儿,胆子小,声音不响亮,讲起来不流畅。我遇到这种情况会鼓励他讲下去。我深知孩子小,教师的言语鼓励对孩子十分重要。为了表扬和极力幼儿,我给幼儿贴上“笑脸”、“小星星”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鼓励幼儿畅所欲言。

我在室内根据班级的主题、幼儿的需求、季节特点设置“春天真美丽”、“风筝大比武”、“水果舞会”、“六个好宝贝”、“快乐一家人”、“比比谁最棒”等环境。这些全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幼儿用自己的巧手绘制的春天美景,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可爱的太阳,美丽的蝴蝶,在孩子的眼中全是美丽的世界。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孩子们欣赏、评比、说出春天的美景在哪儿?也可以在墙壁的一角设置成“六个好宝贝”的主题,通俗易懂的谜语配上生动形象的“宝贝”图片,叫孩子们猜一猜,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并一起讨论他们的用处及如何保护它们。在舒适、美观的环境及老师设计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十分轻松愉悦,喜欢幼儿园、喜欢交谈与讲述。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幼儿交谈意愿更加强烈,他们乐于在教师、同伴面前呈现自己最佳的表现,语言表述明显得到了进步。

4、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舞台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我抓住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午睡、盥洗、上课、早操等,只要是一有机会,我便会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午睡时,我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便于幼儿入睡。孩子们听故事时语言的词汇量会增加,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提高。在盥洗时我会教幼儿洗手的儿歌。在上课时我会很好地利用课堂上一切,包括图片、食物等等吸引孩子,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课题汇报课《好吃的水果》时,我先出示了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欣赏,他们一看到图片十分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趁势询问图片上都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我带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图片上有苹果、西瓜、桃子、橘子、芒果、菠萝、猕猴桃、梨子、火龙果等,大部分幼儿声音响亮、语言连贯,说得很好,个别孩子有不连贯、不完整的现象,我反复纠正指导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他们慢慢纠正过来了。对于水果的味道孩子们说的不甚准确,对此我设计了“水果品尝会”,让孩子们品尝早已切好的水果,孩子们边品尝边交流结果,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十分高兴。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认识了水果的名称、颜色、味道、形状。在欣赏、触摸、品尝的环节中,孩子们情绪达到了最高点,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朋友都大胆举起了手,看到幼儿的进步,真为他们高兴。

5、家园共建,巩固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耐心培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进步的更快,巩固的更扎实。我在这一年来经常与家长谈心,谈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现状,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给家长提在家庭中应怎么训练幼儿的语言发展。并建议家长要先摆正心态,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孩子,告诉家长要尝试一切机会多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敞开心扉向家长倾诉,说出自己的感受,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自身能力的提升

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的课题水平,真上懂得了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更新另外教育观念,理解了做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体现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2、在研究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我搜集了很多教育素材和感悟,撰写的文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撰写的论文《小班角色游戏之我见》、《语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翱翔”》获得了徐州市“创新杯”论文比赛一等奖、教案《感恩父母》荣获徐州市教案评比二等奖、泉山区教案比赛一等奖,并刊登在《徐州幼教》杂志上。(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时间研究证明,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成为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

刚入园时,大部分幼儿惧怕来幼儿园,更害怕与老师交流。有的小朋友远远地躲着老师。课堂提问时,个别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头总是低低地,生怕老师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即使勉强站起来了,也是不敢回答。还有一部分幼儿回答声音特小,语句不连贯等现象。

经过我这一年来的反复培养与指导,幼儿的语言水平明显进步,他们有想说的愿望了,并转变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思维比较清晰语言说的连贯,而且。每天入园大老远就看见孩子们微笑着主动向我问好,在课堂上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手想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区域表演时,橡皮泥、阅读图书、才艺展示、娃娃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兴奋点达到最高,都想急于表现自我,边表演边说、边操作边说、边阅读图书边自言自语,真的让我刮目相看。看到幼儿的语言水平有这么大的进步,我真为他们高兴。今后我要在教学中多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玩、大胆地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成为一个健谈、爱与他人交往的幼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经过自身的努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的更大!

下载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_802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