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准备高中中国近代史导言课
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准备高中中国近代史导言课
导言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以往的历史教学法理论曾给予高度重视。按照传统理论陈述其理由有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什么;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期待其有兴趣的学习内容。总之,导言课在陈述教科书内容(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特意义。我想,如此的理由在今天依然成立。但是,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主旨出发,这两个理由就显得单薄了。比如,准备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线性的单边方式,只考虑让学生接受怎样的教科书知识;理解方式是纯粹的“以点带面”和“以线带面”,缺乏整体性的视野等。因此,即使我们把导言课上得生动,也没有什么内容是真正能够触及学生的历史思维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到让学生雾里看花,而不能带着他们走进历史,距离所谓的“神入中的思考”的历史教学境界就更远了。
新高中历史课程应该有所进步,导言课也应具有这样的功能: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时代形象;给学生多个自主思考的角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建立在他有愿望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方法除了必要的学科学习技能指导外,还应该受探究欲的支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深化专业素养并从中获得教学的素材和视角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准备之一,是素材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如果单凭教科书给出的知识内容和线索,我们只能是照本宣科——不论是以怎样的形式照本宣科。新的教学观念,特别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收获且呈现出自己的学习个性;教师需具有预设各种教学策略,以及由此刺激学生求知欲的能力。我想,高中历史教学的导言课,更应该突出“研究”的味道,而这首先要求教师对其所传授的内容具有一种专业的领悟力。抑或说我们需要对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有所了解。具体到高中一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导言课,应对以下学术问题有所了解,进而确定教学方向、把握教学内容、谋划教学策略。
1.关于基本线索问题
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研究而言,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大致有五种观点比较流行:第一,胡绳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代表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也是历史教学中普遍运用的观点,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三个“峰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五次侵略战争”和“三次革命高潮”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线索,并在一定意义上涵盖了中学历史的中国近代史所有主要内容。第二,李时岳的“四个阶梯”说(代表作:《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即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逐层提高的“四个阶梯”。该说有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评价,在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也非同小可。第三,章开沅的“民族运动”说(代表作:《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第四,戚其章的“双线”说和“三个阶梯”说(代表作:《确定基本线索的依据应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文史哲》1983年第3期;《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点意见》,《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作为“三个阶梯”。第五,苏双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说(代表作:《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1期)。了解上述内容,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教学内容,提高自身辨析史学问题的能力。虽然在课堂上我们不会(也没有必要)引入具体的学术辩论,但我们会因此获得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找准指引开辟教学新路径的方向,提高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
2.关于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评价问题(注:本文省略了历史人物评价部分的陈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历史教学内容的载体,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认识都由此产出,所以如何处理这一类问题,就成了教学深入与否的试金石。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这类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我们特别加以重视。
黎澍在《一九七九年的中国历史学》(《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年)一文中说:“文革”期间,对洋务运动是彻底否定的,对戊戌变法也是否定的,对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是提出了“立足于批”的基调。而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却作为两次革命高潮而给予完全的肯定,这实际上是把农民运动当成了近代史的主流。事实上,在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起义已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尾声。洋务运动是统治集团的部分人企图采用西方技术挽救垂死的封建制度所作的努力,但是它在客观上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这段话,既涉及历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历史评价问题,又牵扯我们用什么标准处理教学内容的问题。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感到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类似的敏感问题还有很多,这也为我们中学教师整合教材、发掘问题、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
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人认为,对其人物、集团、事件的评价应有严格的政治标准,评价的原点是看它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对人民大众的态度、对封建主义的态度。按照传统的阶级斗争观点,当然持否定的态度。有人认为,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应当从生产力的标准看洋务运动,承认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代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理应给予肯定。还有人认为,应该结合上述两个标准评价洋务运动。
如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全是咒骂和否定;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正义性予以肯定。伴随着政治运动中极“左”思潮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被无限拔高。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研究步入正轨,主流看法是: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和历史功绩不能抹杀,但必须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如组织性差,散漫无纪律,没有明确的纲领和策略,笼统排外,愚昧落后和迷信宗教,反对新事物等。关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重大史实的评价也存在许多争议。实践当中,除一些不易引入中学历史教学、超出中学生理解水平的复杂问题(如对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评价)我们可以不予深究外,仅就现行教科书呈现的史实而言,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几乎包揽了中国近代史学术界辩论的所有重大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如果说过去的历史教学仅依据教科书就可以合格,一般的中学历史教师无须去碰史学问题,而新高中历史课程就不是这样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若没有知识上和智识上的充分准备,显然是不合格的(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11、14、20、24页)。总之,了解相关的史学研究成果和动态,既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导言课的教学目标和课型,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做扎实的铺垫。
二、中国近代史导言课的设计框架
有了对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和动态的了解后,还需要为自己的导言课立意,并设计总体的教学方案。教学实践中,我首先采纳了李双璧《大文化系统:观察中国近代体系的新视角》一文中的视角来规划教科书学习内容的基本线索,即中国近代史是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影响下,中国步入近代化——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是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使中国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裂变——一个奇谲诡异的过程。然后再以彭明的“一部屈辱史,一部抗争史,一部探索史”作为教学骨架,将历史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任务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既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思考空间,也使历史教学避免了因导入历史研究成果而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现象。
1.设问
中国古代史是如何划分发展时期的?基本线索如何?(与本课学习直接相关;认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有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特征的意识与能力)你认为中国古代对整个世界有哪些重要贡献?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贡献?(铺垫好进一步学习的伏笔;明确社会性质;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体会;让学生注意中国社会的巨变;同学们之间存在的知识、观念等方面的反差(注:笔者所在的北京第二中学是一所北京市重点中学、示范高中,学生的总体水平较高,适宜此类学习拓展))
2.近代世界与近代中国(注:以下仅注明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点)第一,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元素,但言及古代、近代、现代,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其中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近代”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空前巨大的:自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人们眼中的世界“变大了”,为什么(学生的问题:世界上还有美洲大陆的存在!世界怎样“变大了”?“商业革命”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地域性,各大洲、各国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了真正含义的“世界历史”。随之而来的便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不断发展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构成了近代世界的典型特征)?认识的落脚点:近代资本主义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将被(或已经开始了)新的文明所颠覆,所谓的封建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磨合,便构成了近代世界的主要内容。
第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被侵略
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长期主宰东方文明的中国如何呢?曾经拥有漫长而完备的封建文明,在古代社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内部积聚有巨大的能量,加上封闭、自大的自我中心观念,使其对近代世界的发展反应迟钝,不仅不能主动引进近代文明,反而与之格格不入。在洋人“坚船利炮”下,丧失了强健自己的资本,中国落伍了。认识的落脚点:中国旧有的封建文明虽然落后,但根基深厚;西方资本主义历史虽然短暂,但生机勃勃;二者的冲突剧烈,这不仅是中国与英、法、美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也是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较量。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总是说列强的侵略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也应该了解为什么“挨打”的原因。
3.近代中国与今日中国
第一,近代中国因“落后”付出的巨大代价
近代中国的“落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在中国近代的110年中,平均每年负担10个不平等条约;国土丧失了3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半广东省的面积;赔款不少于1000亿两白银;精神、文化损失(如圆明园)无法估计!作为无价之宝的人的生命牺牲,其损害更是无法估算(学生的问题:仅日本侵华便杀害了1200余万中国民众,可计算的财产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如果按战后日本政府的最多偿还额,要还到1995年!日本何以是今日的日本?许多问题值得深思)!有学者依据有历史记录的财产损失,按1990年8月的外汇牌价折算,列强在近代中国共搜刮了约97,731亿多美元财产,按当时11亿人口计算,每人可分回8800多美元。由此可见,列强的掠夺无疑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弱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
第二,近代中国的探索抗争孕育了今日中国
近代中国人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抗争,没有停止过对救国之路的探索:农民运动以自己的方式反封建压迫、反外国侵略,但农民阶级的思想不可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甚至是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反动,自然不可能有革命的成功;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到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实践,以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为出发点的抗争,谈不上是从根本上救中国;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因强大的顽固势力的反对而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还没有能够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从这个角度看,是近代中国的探索抗争孕育了今日中国。
4.今日中国与今日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1840年列强入侵也是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的一次机会,更是无情的鞭策,但清王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清醒;同样情况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获得了成功。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走了不少让人难以理解的弯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使我们在刚刚改革开放时因为彼此的巨大差距而惊诧。面临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该干什么?我们如何才能赶上潮流不再落伍?如何才能繁荣富强?我想这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功用之一。
三、几点认识
在历史学习中,进行思考得出认识远比单纯记忆历史知识重要得多。
第一,客观看待中华民族的性格。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她的伟大之处,中华民族如此,法兰西、美利坚、俄罗斯民族等等也如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都具备勤奋进取的共性。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不足”,我们如果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劣。近代历史对于中国人似乎是个沉重的包袱,因为近代以前,中华民族可以骄傲,东亚、中亚乃至西亚几乎都受到她的影响。但是这种骄傲的心理演变成了自大、故步自封后,很容易又演变为绝望与自卑(1840年以后的情景就是这样)。处于顺境便自尊自大飘飘欲仙,置身逆境又认为事事不如人,甚至不自觉地流露出十足的奴性,这种多变扭曲的心态在近代中国人中并非少数,甚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还有遗毒,这当然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应当反省和根除的。虽然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有多面性,但每一个民族的性格中也都有积极的主流意识,这种积极的主流意识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也应当充分体现。
第二,客观看待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人,虽然很难接受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也不能天真地认为它们不应该有。要去认识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冷静地反思、反省这段历史,真正使它成为“前车之鉴”。同时一定要认识到,不平等条约为代表的屈辱史并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全部内容,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它,它是中国新旧更替、除旧布新的重要转折。在近代中国,有人民反抗侵略与压迫的抗争,有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之路的探索,有新生力量(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发展,等等。如果我们只强调屈辱、失败,不仅是对祖先的不公、对事实的歪曲,而且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否定。
第三,客观看待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你是怎么评价李鸿章呢(事实证明,学生的观点不仅可以做到客观,甚至有些学生的评价远比我们成年人聪明)?评价历史人物要依据哪些原则呢(这是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的)?既要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同时要全面分析,看他的主流。比较而言,我们似乎更习惯于原谅古代的古人,而苛求于近代的古人。对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我们能够突出他统一中国的伟绩;即使是隋炀帝,也要肯定他开运河的客观积极作用。而对曾国藩、李鸿章,对办洋务使中国有了近代企业、筹划海防使中国有了近代海军这等大事,我们的评价依然显得吝啬。作为腐朽的清政府的重要官员、作为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的“恶名”实难免除,但他真正的失败在于他是腐朽政府中的腐败一员,还是作为维护腐朽制度的操持大印者?他的悲剧是仅仅属于他自己,还是整个近代中国不可逃脱之命运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源,难道不是落后的封建制度输给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单纯地归罪一个人或一个集团,在思想意识上,我们则让更多的人认可了落后有理的谬论。
第四,正确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这个落后不单是指经济、军事力量,还包括政治体制的腐败衰落以及整个民族时代观念的陈旧。这一认识在今天仍然重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是落后民族在军事上打败先进民族,最后的结果又无一例外地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的先进生产力所同化。中国近代同样是“落后挨打”,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所以,“落后就要挨打”并不具有古今中外通识的普遍意义。但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长期强调这一点,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观念简单化,把落后的账算在了几个典型的坏人物身上,把落后的账算在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上。如此深刻的历史教训,对我们应该有警醒的作用。
第五,强调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首先,尊重教科书内容,按时间阶段划分出重要的学习课题。然后,按专题整合相关内容:是列强与中国的反动势力勾结,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与压迫的抗争史;是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之路的探索史;是近代中国新生力量(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发展史。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一范文 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第三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开题报告
一. 课题名称:山水与文化
二. 课题组组长:王君杰
成员:王泽琛,王文周,杨帆,白松,闵超
三.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 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 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 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山水文化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 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风景名胜区遍及全国各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被称为我国的“朝 阳工业”,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无烟工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国风 景名胜固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真正地认识和欣赏她们的美,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 览我国风景名胜,热爱我国风景
名胜,理解我国风景名胜。这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第 一层面的价值。中国山水文化保留着历史的足迹,又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国自古就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把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保留着丰富的实物资料,生动地体现 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 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
五. 预期成果:
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与本质,特点与形态,立足于当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人与山水的关系。
六. 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
七.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王君杰,王泽琛负责制定问卷与发放。
第二组:王文周,杨帆整理和搜集资料。
第三组:白松,闵超打印文件及最终整理。2.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
料。
(2)全体组员发放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篇二: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1 2 3 4 5篇三: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第四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走进我区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已三年,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
第一,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倡导这种方式,我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初期,较多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第二,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因此不同年级、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其主题研究学习在内容、形式和深度上应当有差异、分层次。
第三,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融合许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学生根据其自身经验背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地从事 做 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 接受 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方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有不同智力强项和优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课题,就意味着他们要探究的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能并注重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整合,能帮助学生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遥远的生活做准备,通过适当的培养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学习潜能的。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取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所以,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全员参与性。通过以上思考,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
第五篇:高中课改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课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19)民俗文化研究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
(12)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
(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
(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12)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13)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4)英语中的动物习语(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16)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7)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8)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五、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
(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
(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
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
(1)各超市物品的价格调研(2)本市假货现象调查
(3)本地某企业经营状况调查(4)(某地)工业废水污染情况调查(5)调查(某地)某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7)对(某地)就业状况的调查
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
(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八、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
(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
(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
(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
九、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
(1)从CBA到NBA,姚明的价值在哪里?
(2)(某地)市民健身锻炼方式调查(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4)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综合技术中的实践运用(5)利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方法与策略研究(6)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
十、艺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
(1)创作心中理想的(某地、某主题)歌曲歌词(2)探讨中西方(或传统与流行)音乐的差异
十一、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5、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绿岛的保护
7、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8、(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9、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10、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1、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2、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3、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4、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5、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4、降解塑料的发展
25、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6、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7、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8、创造绿色电能
29、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0、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1、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2、绿色消费
33、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4、氟利昂问题
35、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37、太湖零点行动
38、长江上游生态保护
39、黄河断流
40、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41、绿色文明
42、淮河治污零点行动
43、苏州河综合整治
44、电磁辐射污染
45、环境与健康
46、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7、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8、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9、农药污染的影响 50、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51、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52、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53、居室污染
54、食品污染
55、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
56、常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研究和对策
57、洗涤剂、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58、磷对水质的污染
59、小区环境对住宅和人的影响 60、北方沙尘暴又起的原因分析 61、沿海生态环境调查 62、手帕和餐巾纸的利弊研究
十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农用生物肥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生命之源——营养 家庭包装 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油烟革命 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金属防锈的研究 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化学与农村经济 纯净水是否“纯净” 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维生素王国探秘 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 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生活中的化学 厨房里的化学 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科技与生活——关于纳米技术 奶制品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于健康饮水方法的研究
十三、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创造绿色电能 未来能源技术
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食品对大脑的营养供应研究 常见荤菜对大脑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 浅谈可再生能源 利用太阳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 潮汐资源的调查研究
十四、1城市规划41体育台的物理应用
2自然灾害42学生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调查 3水土流失43方便面与人体健康 4环境污染44自制报警器等
5校园绿化与管理45声控感光延时开关、摇控器 6我的校园我作主46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的研究47信息技术 8月相变化观察与分析48说英语、话家乡 9太阳能等的天发与利用49长阳民风民俗 10家庭装饰与室内污染50文学作品品读鉴赏 11食品中的添加剂51学生阅读调查与研究 12洗涤剂的成份研究与开发52电视剧评析 13民用燃料---液化气53毛泽东诗词鉴赏
14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方向54民间歇后语收集整理 15废电池的危害与利用、回收处理55广告语言艺术浅析 16厨房化学、化学趣味小实验56薛宝钗性格研究 17农药的性质研究57浅谈旗袍发展史 18含磷洗衣粉的研究58消费维权 19常用消毒剂研究59农村税费改革
20空气污染状况调查与对策6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关研究 21化肥的研究61学生条工体验 22兵器知识62学生消费、生活习惯
23关于台湾问题由来、现状等研究63农村产业结构 24巴勒斯坦问题来龙去脉64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状况调查 25父母辛酸知多少65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6家乡的文化名人66网络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7水资源利用与污染67中学生上网利与弊 28白色污染68关于农村文化设施调查研究
29微量元素对人身体健康的探究69农民消费观的变化 30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对策70现代学生追星观
31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及其对策71中学生学习障碍心理探究 32‘三线’建设等有关的研究72我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 33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与研究73浅析青少年嫉妒心理问题
34生活中的数学74个性心理与人际关系 35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75留守孩子调查与研究
36关于分期付款问题的研究76未成年人违纪调查与研究 37储蓄、保险的收益分析比较77超市与传统店面的经营效益调查 38学生身体情况78家庭教育中的暴力行为调查研究 39音乐对人情绪波动的影响79假日经济现象及研究 40足球史等80长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2.新能源的前景如何?新能源的应用普及还有多远? 63.什么是蓝色能源、绿色能源和地热能? 64.提出一项生活节能方案节约家庭支出。65.焚烧垃圾的利与弊。66.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铺设需考虑那些化学问题/ 67.怎样防止海底光缆的腐蚀? 68.轮船外壳上的锌板有何作用? 69.设计一个简单的伏特电池。70.海上渔船如何利用海水所蕴藏的能源? 71.说说燃料电池的前景。72.玻璃对环境的污染? 73.世界煤炭储藏量有多少?其主要用途?你认为“人造煤炭”会出现吗? 74.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化学材料是什么?太阳能电池是真正的环保型能源吗? 75.使用气体燃料是否利大于弊? 76.对不同地区,用电烧饭和用燃料烧饭哪种更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 77.怎样理解铜是电气化的支柱? 78.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并叙述它们晶体结构的不同之处。79.谁揭开了燃烧之谜? 80.你认为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的环状结构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 81.如何防止或克服潜水员的职业病? 82.食盐加碘的作用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怎样;加碘食盐的日常保存。83.说说过氧化氢的商业价值及生活用途。84.比较二氧化硫与次氯酸的漂白机理。85.硅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科技及工业中的王牌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86.了解我国硅蕴藏量及开发应用状况。87.了解普通陶瓷及新型陶瓷种类及其用途。88.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并设计一张未来的新元素周期表。89.利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熟悉的分子模型,如Cl2 H2 HCl、H2O、CH4等。90.说说温室效应。调查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物质。91.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危害,能否用此知识理解溃疡病的化学过程。92.你对能源危机有何认识。你及周围的同学是否有这样的意识。93.侯德榜对我国民族制碱工业发展的贡献。94.戴维对化学研究的贡献。95.常见含银废物中银的回收情况,调查本地区照相馆的废物处理情况。96.了解大气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97.酒精可燃与不可燃临界浓度的研究 98.叙述一些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熔点与这些化合物的极性强弱的关系。99.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粘合剂的研制的意义。100.调查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01.试讨论“逆反心理”与“平衡移动原理”在了解上是否有共同点。102.调查医院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如,PH试纸,糖尿病的粗检查等)103.调查衣料所用纤维制品的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识别它们。104.调查常用粘结剂的品种,主要化学组成,性能及价格。105.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的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