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教案 有趣的皮影戏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皮影戏
活动目标:
1、欣赏皮影戏录像,感知皮影戏特殊的艺术风格。
2、观察《幼儿用书》和实际操作活动,发现光和影之间的变化,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3、细心观察,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皮影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收集一段皮影戏表演影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制作或收集表演皮影戏的剪影,例如《孙悟空空打妖怪》儿歌中的角色剪影。
4、白色的布,强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皮影戏录像,初步感知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2、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感知皮影戏的表现手法。——教师:你喜欢看表演吗?这种表演手法叫什么?(皮影戏)
——讨论:你觉得这种表演眼我们过去看过的表演比较,它什么地方比较特别?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感知皮影戏后面的秘密。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教师:为什么要有光?光源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皮影戏的?
——教师:你发现表演皮影戏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材料吗?
4、引导幼儿戏表演的道具和后台表演现场,初步了解皮影戏表演的光学原理。
5、演示操作皮影戏的方法,感受特殊的艺术效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先请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把白布拉起来,再请2—5位小朋友手拿剪影,边念儿歌边在白布的后面摆弄,教师在剪影的后面打开强光,让幼儿面观察感知皮影戏的基本特征。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分批让幼儿上来试进行操作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第二篇: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教学内容:
《皮影戏》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剪纸》学习剪刻方法的基础上,将平面的剪纸制成会活动的影偶,主要是做皮影、演皮影。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课通过欣赏皮影表演现场图、皮影人偶图片、传统皮影制作步骤图等等,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作业:搜集皮影戏的知识,下节课给同学们分享。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皮影戏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皮影戏,感知皮影戏的特殊艺术风格。
2、通过操作皮影戏,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3、细心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皮影的喜爱,萌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皮影戏的录像
2、皮影戏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感知皮影的特殊艺术风格。
师: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叫什么?
师:皮影和你看过的木偶表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操作皮影,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皮影?表演皮影时要用什么材料呢?
为什么要用白布和蜡烛呢?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小结:原来皮影是因为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影子。
观看皮影戏的操作过程。
第四篇:大班教案——有趣的纸盒
[大班教案——有趣的纸盒]
有趣的纸盒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大班教案——有趣的纸盒。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教案《大班教案——有趣的纸盒》。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重复还原几次。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第五篇:大班教案 有趣的蜡烛
大班活动设计——有趣的蜡烛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个、蜡烛幻灯片、自制蜡烛模具若干、蜡芯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兴趣。
1.
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
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幻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物蜡烛,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
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幻灯片,欣赏美丽的蜡烛。
2.
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3.
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自制蜡烛。
1.
教师介绍材料:溶化的蜡、蜡芯、模具。
2.
教师介绍制作过程。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
(2)幼儿取一根灯芯放入模具内。(要求:蜡油不能高于蜡芯)
(3)将溶化的蜡用勺子舀入模具内,凝固即可。
四、游戏:《蜡烛的熄灭》。
1.
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
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5.
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五、欣赏自制的蜡烛。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