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交通运输》说课稿
第四章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二)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三)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四)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教学建议
交通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2)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还可列表进行比较。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列出运价、运速、运量,让学生比较分析后填表格。(3)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根据课本和地图册中的图像,指导学生读图,绘简易示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从读图中获取知识。(4)边讲边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活动题。新课导人:
方案①: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J门,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方案②: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材料:在我国西部山区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两个县: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差不多。过去,两县交通条件、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县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不仅本县各山寨之间四通八达,而且与省城和外县的联系也十分方便。而B县的交通状况基本维持原样。几年后,A县彻底告别了贫困,由温饱进人了小康社会。可B县却贫困依旧„„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两县后来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B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该怎么办?(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引人新课。)讲述“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简单介绍什么是交通运输业。课文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和抽象,教师要联系实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需指出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2.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应从实例人手。
3.学生讨论:“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便利的交通运输能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方案①: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当地交通状况的变化。进而分析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可布置学生搜集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对比不同时期的交通状况,进而更直观地了解当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以点带面,可以说明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方案②:让学生从本身所经历的事情人手。如学生在不同时期上学路线的改变。(如原来上学走远路,费时多,现在走新修的近路,大大节省时间。)进而分析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变及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线在不同时期长度的对比;不同时期各种运输工具数量的对比,说明它们增长相当迅速。(2)从地区分布上看,交通于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延伸。(3)目前还 存在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运输业,尽管50多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仍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讲述“铁路运输”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铁路运输具有什么特点?(2)在什么情形下适合于采用铁路运输?
2.指导学生读“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增长” 图,对比1952年和2000年的铁路营运里程。
3.讲全国铁路干线分布时,也主要指导学生读图和画图,从“中国铁路线分布”图上,找出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的起止点,以及重要铁路枢纽。在指导学生查找铁路线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①先找出北京的位置,然后查找从北京向北和向南各有哪几条铁路干线。由北京经天津向北到哈尔滨为京哈线。由北京向南有三条干线,西边的一条是由北京向南直达广州的京广线;东边的一条是由北京经天津直达上海的京沪线;介于京广线、京沪线之间的一条是京九线,从北京经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直至九龙。②焦柳线由河南焦作向南直达柳州。这条线向北可经太原到大同,基本上与京 广线平行。③宝成一成昆线,由宝鸡向南到成都为宝成线;成都再向南到昆明为成昆线。(2)查找东西铁路干线。①我国北方一条东西铁路于线,由北京向西,经大同、包头,转向南到兰州,为京包一包兰线。②我国中部的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连云港向西经徐州、郑州、宝鸡到兰州,再向西达新疆乌鲁木齐,为陇海一兰新线,是我国东西铁路最长的于线。③我国南部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沪杭(上海一杭州)、浙赣(杭州一株洲)。湘黔(株洲一贵阳)。贵昆(贵阳一昆明)四条铁路组成。(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查找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4.讲铁路线的分布时,每讲一条,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学生在纸上跟着画,从而熟悉铁路线的名称、分布。起止点及主要铁路线的交汇点(枢纽)。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8.活动题1、2。学法指导:
画铁路,多采用“城市中心放射法”。现以我国西南地区铁路交通为例: 1.定点 以西南大城市重庆、成都、贵阳、昆明为铁路交通枢纽,将它们大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图纸上。
2.连线 每两个城市连一条铁路线,即成渝线、成昆线、贵昆线、川黔线。
3.放射 以每一个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即形成了宝成线。襄渝线、黔桂线、湘黔线。至此,西南地区8条环状铁路线已经画好了。
4.接轨 向外区延伸出去的铁路线,还应当与全国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铁路网。例如,宝成线——陇海线,襄渝线——汉丹线,川黔线——黔桂线,贵昆线——湘黔线,成昆线——南昆线。继续延伸,最后形成全国铁路网。
课后活动:
搜集整理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况。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 教案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地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五、教学准备
1.教师任务: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广告图片: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的眼泪。板书课题:第三节
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明确:水资源概念。
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图,了解河流流量分布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红线,即水资源南北方界线。说明该界线大致以长江流域界线为界,由图可知,我国南方河流数量多,径流宽度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南丰北缺。重点提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强调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的不匹配性。
3、多媒体展示中国四个城市江水的季节差异,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每个城市降水最多和最少的月份.从而得出我国水资源分配的季节差异:夏秋多冬春少。
4、多媒体展示“云南年降水量的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查出云南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分析降水量与河流流量的关系,结合我国气候资料,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特点。
5.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活动式课文的三则资料,学生讨论、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分析原因。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旱涝灾害等。(教师可以总结我国水资源时空不均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板书: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如何缓解我国的缺水状况?(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明确: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修建水库,学生读“水库调节径流示意图”,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水库的作用。
兴修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黄入晋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总体上我国缺水情况日益加剧。然而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浪费的状况也很严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状况?(学生课前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回答)引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话题。
教师展示社会生活方面比较浪费水的行业。(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A.我国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规;有偿使用;制定“中国水周”;制定“节水标志 ”。
B.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C.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D.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E.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八、课外拓展:
1学生任务:调查家庭用水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了解本地的水资源状况。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湘教)
2013年下学期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黑田铺中学唐良才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八年级C167-C172共6个班的教学任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有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课就是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方法没有兴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
第一课计算机中的图像
第二课图像编辑
(一)第三课图像编辑
(二)第四课录制声音
第五课视频剪辑
第二单元动画制作
第六课 Flash简介
第七课 简单动画的制作
第八课 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
第九课 制作文字的特殊效果
第十课 生成动画
第三单元网站建设
第十一课 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第十二课 初步创建站点
第十三课 进一步完善网站
第十四课 网上安家
三、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见动画制作软件及动画文件类型;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初步学会使用动画表达思想,呈现信息的方法;
4、学会使用Flash制作动画;
5、了解动画的设计流程,初步掌握根据主题规范设计简单脚本;
6、了解动画的评价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创意与设计对动画创作进行评价;
7、理解网站屯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根据主题合理规划网站结构和内容;
8、能使用所见即所得的工具制作网页;
9、会利用表格对网页内容进行简单布局;
10、理解导航的作用,正确设置超链接。
五、教学过程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5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2.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
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小品《三鞭子》 图片。老师讲述小品里台词,在讲述台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赵本山的表情。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第一课时
【出示板书】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指导】课件展示使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学生自读,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和图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运输方式 运量 运费 运速 铁路 较大 较低 较快 公路 较小 较高 较快 水路 最大 最低 最慢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举例分析】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第五篇:2013年湘教地理选修Ⅲ:第三章第三节学业水平达标
1.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动植物资源的利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C.保护旅游资源 D.制定旅游法
解析:选C。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之上。
2.社会因素是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下列因素属于社会因素的是()①宾馆、饭店、汽车旅馆、野营地等 ②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 ③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④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社会因素作为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相关的立法和法规、旅游组织机构、招商引资措施、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旅游业认识的计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3.有关旅游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属于支持系统内容 B.产业要素包括建设资金、产品策划等内容 C.各主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景区结构属于旅游区划
解析:选B。建设资金属于支持系统,产品策划属于市场策划。
4.近年,在联合国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中,深圳市一举夺得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第一名的桂冠。深圳人着眼于长远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科学制订城市规划,建设服务规划,规划服务环保,现已有众多大型跨国公司落户深圳。这表明()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的
B.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后保护环境
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 D.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问题 答案:C 5.下图所示为旅游规划的内容纲要。阅读下列选项,把相应数字填入方框中。
①环境保护 ②政策法规 ③产业要素 ④基础设施 ⑤信息系统 ⑥旅游娱乐 ⑦
11景观设计 ○12旅游区划 ○13区划等旅游交通 ⑧路线设计 ⑨节事活动 ⑩主题定位 ○14景区结构 级 ○12,B—○13○14,C—⑩○11,D—⑧⑨,E—③,F—⑥⑦,G—④⑤,H—①② 答案:A—○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A为________(山),其旅游资源的价值有哪些?(2)从交通条件对景区开发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关规划开发方案。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位于江西省,应为井冈山。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第(2)题,井冈山位于江西省的丘陵山区一带,交通不发达,位于我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京九线之间。
答案:(1)井冈山 井冈山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山地自然环境形成的科学价值,红军革命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2)井冈山交通位置的通达性差,进出不畅,重点应发展交通,修建连接京
九、京广线的铁路。
一、选择题
(2011年浙江绍兴高二检测)山东省把各地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包装,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吸引游客。同时,对各景区软硬件设施和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如指派保洁人员,对旅游景观进行修缮,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调整各景区的餐饮、住宿接待规模等。据此回答1~2题。
1.增加保洁员、修缮旅游景观的原因是()A.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文物古迹产生一定破坏,旅游部门应更加重视景区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B.旅游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文明的破坏行为 C.近年来旅游者素质有所下降
D.由近年来游客对环境的要求决定的
解析:选A。由“保洁员”和“修缮”以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判断。2.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等规模的原因是()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 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 C.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析:选C。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主要是为了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3.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目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B.确保旅游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D.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解析:选B。确保旅游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因而不是旅游规划的目标。
4.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A.旅游资源 B.食宿设施 C.交通条件
D.供水、供电、污水与垃圾处理、排水系统以及通信网络
解析:选A。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B、C、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5.旅游景区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的工作主要包括()①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 ②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可行性方案 ③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 ④加强旅游业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④是旅游规划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容。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旅游产业要素的是().A.旅行社
B.旅游购物 C.旅游交通
D.旅游教育 解析:选D。旅游教育属于旅游保障体系。7.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
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 D.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
解析:选B。旅游度假村是旅游、度假、疗养的地方,应该选择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不是靠近大城市或海滨地区。
8.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下列景区规划步骤合理的是()A.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安排→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 B.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安排→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价 C.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价→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安排 D.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估分析→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具体安排 解析:选D。旅游景区规划应先评估分析,然后总体定位,最后才具体安排。9.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B.旅游规划是由旅游者本人规划的
C.旅游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 D.旅游规划的内容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
解析:选C。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由专门机构具体操作的。旅游规划的内容包括该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游的客源市场吸引物和旅游活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内容。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的经济活动,旅游规划需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
10.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泰山的旅游规划包括开发条件分析和开发总体规划 B.旅游规划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C.旅游六要素是旅游规划的导向
D.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可以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解析:选A。泰山的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基础分析和具体规划。
二、综合题
11.(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二检测)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其将促进“长三角”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江苏旅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世博会期间,国外观光游客大批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假如你是某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游客的需要,推荐几个相关旅游城市供选择。
“水乡古镇风情游”有________;“佛教名胜游”有__________;“历史文化名城游”有________;“现代化都市游”有________;“滨海观潮游”有________。
(2)若与会者想游览以上各具特色的景点,请帮其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3)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1分析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江苏省旅游资源国际化运作为背景,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切入,考查旅游活动设计、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等内容,综合性较强。第(1)题,结合材料图中旅游景点回答即可。第(2)题,路线要尽可能短,不走重复路线。第(3)题,旅游规划包括旅游景区的规划、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食宿等服务设施规划以及客源市场的规划。第(4)题,由江苏旅游景点分布图分析,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各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好;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答案:(1)周庄 普陀山 南京 上海 杭州(2)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普陀山。
(3)旅游景区的规划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食宿等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 客源市场的规划
(4)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本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本地区交通便利,各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好;本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12.读广东省旅游交通图和广东省某城市景观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广东省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条件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A.广东地貌复杂、奇特优美,同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B.广东海岸线绵长,气候温暖,四季适合旅游,可大力发展滨海旅游项目 C.广东人文景观丰富,尤其是近现代历史遗迹众多,红色旅游成为新亮点 D.广东地理区位优越,可进入性强,经济距离短,客源市场广,接待能力强
(2)在图甲中,A表示________山、B表示________山,在对A、B两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A应着重突出____________特色;B应着重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特色。
(3)请你就A或B景区的形象设计,拟定一句宣传口号。
(4)图乙所示景观,为图甲城市C、D、E中的________(填代号)城市的标志,该城市为吸引旅游者举办的活动有__________等。(答出一种即可)(5)请你以C为出发点,设计一条3天左右的红色旅游线路,并写出主要景点:如:上海—嘉兴线。主要红色旅游景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宋庆龄陵园;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等。
解析:广东省地貌类型多样,丹霞地貌、海蚀地貌等奇特优美,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开平碉堡为世界文化遗产。掌握对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知识,熟悉乡土地理,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是解答本题的能力要求。
答案:(1)ABCD(2)丹霞 鼎湖 地质(世界地质公园)生态(北回归线上的绿洲)(3)丹霞山:“粤北悠闲何处是,放逐丹霞山水间”或“访丹霞胜景,览红石奇观”等;鼎湖山:“观绿色宝石,浴天然氧吧”或“寻千年宝鼎,探原始森林”等。(只要符合景区自然或人文特色均可)(4)D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5)广州-虎门-珠海-深圳线。主要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岗、虎门炮台、中山故居、驻港部队基地、中英街等。或广州-吉安-井冈山线。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吉安市苏区政府旧址;井冈山市茨坪革命旧址群、黄洋界、井冈山烈士陵园等。(其他合理线路亦可)13.读我国某村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可能是我国________地区。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据图可知,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至少举3个)(3)据图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发展当地旅游业,该村镇计划修建一条公路,图中A和B两条线路各有利弊,试加以分析。
(5)若该村镇计划发展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觉得可发展哪些项目?(6)该村镇在制订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此题采用事例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第(1)题,从图中石林、雪山、傣家竹楼等地理事物可判定为我国西南地区。第(2)题,由图知,这里的湖泊、雪山、石林、傣族风情等均可开发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第(3)题,该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均较丰富,集群组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但距发达地区远,交通不便,接待能力弱等也成为其发展的限制因素。在旅游开发中,要注意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同时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第(4)题,村镇公路的选线要求:线路短,成本低;多经过居民点(景点);少占用质量好的耕地。第(5)题,该村镇有湖泊,可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又由于是傣族故乡,故可发展风俗民情游,还可以发展农业生态游等。第(6)题,该区自然生态脆弱,开发不合理易造成生态破坏,同时规划旅游规模时要注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答案:(1)B(2)雪山、湖泊、石林、傣族风情等。
(3)该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备,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旅游资源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 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差,环境容量小
(4)A线线路短,建设成本低,但占用耕地多。B线线路长,会增加成本,但节约耕地,且景点连接较好。
(5)发展风俗民情游,农业生态游,开发水上游览项目等。
(6)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该地有石林、高地,环境脆弱,开发不合理易造成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