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时间:2019-05-15 07: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第一篇: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不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论后进生的培养

品读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一书,无不被他的教育观、教育方法和教育理想所折服。无论是书中提到的教育观、班主任的修养还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论述都对我影响颇多。其中关于后进生的转化的论述更是让我回味无穷。

初为人师,就遇到一群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调皮捣蛋、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是一问三不知。我知道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难题,许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甚至放弃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许是因为我有一个后进生妹妹,所以深知作为后进生所要承受的冷嘲热讽;又或许是作为一名仍满怀理想的新教师,急切的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十分的关注并迫切的想要帮助每一位后进生。初为人师的我一直很困惑,不知该怎样的帮助他们。读完李镇西李镇西先生的书,然后又查找了一些关于后进生的文章,顿时茅塞顿开。

李镇西先生在书中提到‘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源泉,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用爱心灌溉,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面对后进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有一颗真诚的心。苏霍林姆斯基曾经说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每一个后进生都一定希望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一个好人。面对后进生的种种问题,需要的是教师的理解和宽容,真诚的对待帮助他们。教师不仅要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偏爱他们,经常找后进生谈心,调查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用爱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一言一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感到亲切,感到可以与老师接近,在相互了解和交流中架起真诚爱护的桥梁,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导其行”的心理效应。

说到这不得不想起我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她出身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在她一出生便永远离开了她。爸爸忙着赚钱养家也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以至于她从小各科学习就不好,时常低着头不说话。第一次课后小测试,我发现她几乎都不会做,我很生气。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题,我总认为他是故意不做的。私下里找到她,我让她看自己的卷子,没等我说一句话她眼泪就留下来。或许是出于不忍,我语气也缓和许多,问她你会吗?她摇摇头。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样子,我没再说什么就让她回去了。以后的课上里我十分关注她,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总走到她身边帮她练习,确定她掌握后我请她起来示范。示范结束后我在全班表扬她,竖起大拇指对她说:“娇娇你真棒!知道她基础很弱,我时常请别的小朋友帮助她,然后我亲自检查他掌握得怎么样,每每通过检查我都会说“娇娇真棒”。通过她的努力英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班主任时常开玩笑说,娇娇语文数学加起来还考不过英语呢!我想只要我们坚持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走进他们的心灵,相信他们会进步的。

后进生的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自身的遗传因素、社会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其中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后进生内心深处都有美好道德的萌芽,但因为自制力不强,或由于失败而引起的自卑感,这些萌芽被掩盖了。教育者的机智在于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帮助他们发掘闪光点。

教师应善于创设机遇,精心设计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召开鼓舞人心的班会,开展精彩动人的演讲比赛,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我为班级增光彩活动……,给他们提供发挥优势展现自我的机会,并适时予以激发、加以引导、给予肯定,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有趣的活动、成功的喜悦、自豪的集体实现由课外到课内的兴趣迁移。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点燃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花,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上进心。因此对于后进生前进的每一步,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多给一次机会,多给一点鼓励;多一些欣赏,多一点信任。因势利导,增强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既要允许他们的反复,又要坚持不懈的鼓励,引导他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后进生的教育要有个性,不以成败论英雄。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分数仅仅是评价学生某一方面的一个手段,并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依据。由于智力、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后进生很难在分数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做到因材施教。后进生往往隐含许多特长,他们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艺表演,也有的喜爱写作、绘画等等,教师只要善于给他们展现特长的机会,突出他们某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优势,以此在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并以此作为各方面进步的扩散点。如平时学习成绩差,但又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让他在乒乓球训练中显露水平,同时教育他没有文化将来当不了优秀运动员,以此驱使他认真学习,全面进步。

总之,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真挚的爱心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用教师的机智鼓励、引导、教育后进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成就自己。

第二篇: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三、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了大自然的教育无意识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学生需要六大解放:

一、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加工,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反而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孩子用身心去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李镇西老师由衷地感叹到: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和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解放个性。我想,家长会上,我会将这几句话与家长共勉。

四、胸襟再开阔一些。

李镇西老师谈到自己年轻时的挫折,谈到朱永新老师年轻时受到的打击,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现在令自己咬牙切齿,令自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人和事,再过五十年,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看,真的是微不足道,如烟如风而已。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之间的距离,其中胸襟更是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在事业上也无法李镇西和朱永新教授相提并论,在事业上也不会风起云涌,但即使自己在事业上走不远,也应该学习他们大海一样的胸襟。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回想起在教学生涯中的宽容大度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与想尽千方百计争名逐利之人相比,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一种人生的释怀?我拥有的一切,是幸运,我没有的一切,也是应该,我与身边绝大多数老师一样,没有特别之处,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奋斗,为什么应该只有你获得?苏东坡的《定**》一词,李镇西老师喜欢,我也推崇。词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豪迈和恬淡,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态。我将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劝慰自己凡事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默默耕耘,兢兢业业,问心无愧而已。

“心底无私天地宽”,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幸福。

第三篇: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

《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十几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三、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了大自然的教育无意识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学生需要六大解放:

一、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加工,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反而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孩子用身心去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李镇西老师由衷地感叹到: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和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解放个性。我想,家长会上,我会将这几句话与家长共勉。

四、胸襟再开阔一些。

李镇西老师谈到自己年轻时的挫折,谈到朱永新老师年轻时受到的打击,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现在令自己咬牙切齿,令自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人和事,再过五十年,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看,真的是微不足道,如烟如风而已。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之间的距离,其中胸襟更是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在事业上也无法李镇西和朱永新教授相提并论,在事业上也不会风起云涌,但即使自己在事业上走不远,也应该学习他们大海一样的胸襟。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回想起在教学生涯中的宽容大度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与想尽千方百计争名逐利之人相比,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一种人生的释怀?我拥有的一切,是幸运,我没有的一切,也是应该,我与身边绝大多数老师一样,没有特别之处,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奋斗,为什么应该只有你获得?苏东坡的《定**》一词,李镇西老师喜欢,我也推崇。词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豪迈和恬淡,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态。我将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劝慰自己凡事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默默耕耘,兢兢业业,问心无愧而已。

“心底无私天地宽”,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幸福。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

赵 鑫 2017年6月

第四篇:读李镇西教育有感范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王丽华

一气呵成的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看着一个个感人的事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感动?是惭愧?是激情?抑或是那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震撼?或许都有吧。李老师在让我体会崇高这个词的含义时更多的是让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重新审视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以及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为师。在这里我想拿最令我深思的后进学生万同的教育(在这里我把它称为“万同事件”)来谈谈我的感受。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万同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李老师跟万同的较量经历了十六个回合,整整十六个回合里,李老师始终充满耐心地的爱去感化着万同,以无比强大的责任心和恒心塑造着万同,以日积月累的睿智拯救着万同,使一个在我们老师心目中简直是“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最后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读完这个故事,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是我,跟万同的较量会进行到第几回合?也许在第四个回合结束时,我已经会为自己帮万同找到帮助人感到心满意足;也许在第九个回合中,我为万同重蹈覆辙而伤心不已,从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我也常在心中想象,如果没有李镇西老师的帮助,万同最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而,一切不再需要我们去想象,李老师用他博大的爱心,释去了我们大家心头的阴霾,带给万同,也带给我们大家一片灿烂的阳光。让我们思考教育的路上,前行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的菩萨心肠。李镇西老师与万同的故事折射的是一个为师者的“慈”与“悲”,有了这等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学生是幸运而幸福的,我们自己是心安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每一个学生指明一条“人间正道”,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难。春天又来了,让我们用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的智慧与真诚,让春天永驻学生心间。

二、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用爱心维系的耐心。万同不是一个好学生,偷东西,打架的事都离不开他。学习成绩差,又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任何一个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都会头疼的。李老师用了很多办法慢慢感化他,帮助他,让他一步步蜕变。很多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引导万通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帮助人是万同自己选的,所以,帮助人的话他更能听进去。这不失高明之处。还有帮助人每天记录万同的言行,好的,坏的,都写在《家校联系本》上,这种做法给了万同很好的激励,也在无形中约束了他的言行。这种方法虽然繁琐,但是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得。的确如此,学困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完成学习任务要战胜更大的困难。如同生病的农民和健康的农民一起干农活,虽然干得不好、不快,但他需要付出更多、更多。所以,我们应理解、信任他们,更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的成长。

三、具备像李老师一样投入教育的恒心。李镇西老师具有非凡的爱心。他多次讲过,“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该博爱。”对于像万同这样的差生,我想大多数教师是不会对他有持之以恒的爱心的,普通的教育者,面对差生,一开始可能还有一些爱心,但是这种感情不能持久,时间一长,犯了急躁的毛病,把差生放在了一边,置之不理,甚至还想尽办法让这个多事者离开学校,以绝后患,而李老师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漫长的过程,最终帮助万同实现了蜕变。只有具备对教育的恒心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四、最重要的是学习李老师渊博知识包围下的处事智慧。李老师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万同进行教育,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他感到集体对他的爱,对他的支持。无形之中,万同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其次,对待随身听事件,李镇西老师通过学生的反映,一下子就判断出是万同拿了随身听。他就让该学生将万同找来,依他的判断,这时学生刚来不久,师生感情不深,只有“恐吓”一招。于是万同一来,就说公安局的人来过了,并说查这样的事是小事一桩,24小时内定破案,这是万同始料不及的。万同一听,顿时惊慌,说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结果不言而喻。李老师这种准确的判断力和智慧的处理方式不仅维护了万同的人格尊严,而且找到了随身听,真可为两全齐美。这是何等的睿智啊。

如果我们在后进生身上多花一些功夫,掌握适当的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之以爱”,假以时日,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都有可能进步,都能成长。李镇西老师用爱心、细心、耐心,用智慧挽救了一名后进生。老师的工作很苦很累,也很琐碎,也有快乐的时候,用一首歌名来说叫做“痛并快乐着”。这份痛和快乐的感受来自学生进步所带给我们的感动,来自学生快乐成长所带给我们的喜悦。为了每一个孩子,我们会一直努力。他教育学生,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自己首先是个能让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让万同幸福了,让万同的妈妈幸福了,让他所有的学生幸福了,同时,让万同幸福的过程也让其他任课老师幸福了,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人格境界,也是我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要做一个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的人,让我的每一个学生因我的承在而幸福,让每一位家长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第五篇:读李镇西有感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久闻大名。近期,读他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断断续续,感受颇丰。

一言以蔽之,李老师教育的法宝是爱,赤诚、执着的爱。他对后进生的教育也没有什么仙招,他也相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但他执着于尽力而为、竭尽全力。于是他成功了,成功的唤醒了许多迷失的心灵,为许多孩子许多家庭为社会唤醒了希望和力量。如果每位老师都能这样去爱,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那么孩子们会获得更多快乐,会成长的更茁壮。可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呢?

从李老师身上还学到了理智和诚实。他说教育的确不是万能的。他说我就没有打算要“教育”她、“引导”她、“感化”她的企图,不只是因为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企图和做法注定是徒劳的,而是因为这违背我的一个信念: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人为去“塑造”别人的“灵魂”。重要的是沟通,“沟通”本身就是目的。彼此做一个倾诉者,同时又是倾听者。师生双方都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不觉地受着对方的影响。教育的成功,也许正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从教十几年,自认爱心长存。但反思至今在教育领域无所建树,庸碌半生,有几多伤感。究其原因,有自身缺少持之以恒精神的弊病,也有爱而不得其法的伤害,更有缺乏严谨的研究精神的必然。只凭半腔热情,任意为之,成功高兴,失败伤心,高兴伤心之余也就罢了。浅尝辄止,以尽心尽力了来安慰尚存的良知。殊不知,这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从李老师身上看到的坚持和思考的力量才是成功的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老师一身香气,香飘万里,嗅一下,心旷神怡。这香气照出了我的愧疚、照出了我的反思。也许曾用过类似的方法,也许曾找到过合适的方法,但缺少积累反思,经验教训都随风而去,自己仍是一副空皮囊。

今天李老师的信念点醒了我,不再去强力改变什么,我要试着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我在想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该何去何从;我还要锻炼自己等待的耐性,等合适的机会,等孩子自己参悟,我不会再声嘶力竭,也不会再气急败坏,更不会强力改变谁了。我需要做的事,是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懂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全部努力都是给他提供帮助。

教育者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信息和积极的情感,让孩子明白老师一直在帮他只要能帮的上,这就够了。他们需要挫折和经历的呼唤,否则没人能帮上什么忙。即使当时他们不买账,摔跤后痛悔不已时的“何必当初”的自责也是老师们种下的理智,而此时这理智就是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的契机,而老师那份无私的爱则给他们改错的情感支撑。

种下爱,是老师的职责,更是老师的收获。它不定期开放,装点你的情感花园!

曾经写过一篇《真知、真心、真情》的文章,提到老师的真心真情,和李老师的观点异曲同工,只不过那是真的放不开自己。为了学生得不理解,不改变真生气,气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肝火旺盛,棍棒交加,甚至气急败坏。虽然事后也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总觉得哪儿不对,现在明白了,是心态。心态不平和,就人急失智,适得其反。恰恰是李老师的点醒了我,以柔克刚,无往而不胜。

下载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叶金财 从1995年毕业便开始当班主任,一直以来,总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19年的班主任生活,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喜欢我,挨过打的......

    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感 马尚一中 房文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

    读李镇西有感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邵春燕 最早读李镇西是98年出版的《爱心与教育》,那本书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心故事。比如:孩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充塞在我心中的最大感受是感动和崇敬,我为李老师的爱心、童心、真心、耐心、信......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秦敬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由得为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所感动,他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做一个善于创新......

    读李镇西《爱的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杨文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李......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位博学睿智的朋友谈话,的确如此。近期我细心品读了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

    读李镇西著作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突泉三中 张志辉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作为教师的我们读书就是学习,充实自己,在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