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摩理论教案(五) 【六腑——小肠、大肠、胃】
[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
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
六腑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盛)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由于六腑是主消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这就为人的精气神的来源提供了物资基础和起到了保障作用,所以它们在人体里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完成饮食物的接收、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小肠的生理功能
1.主受盛chéng化物:
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变化、消化、化生之谓。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在病理上,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主泌别清浊
泌,即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种物质)。别,即分别、区别。清,即精微物质。浊,即代谢产物。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教案《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所以泄泻初期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消化吸收过程,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食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清(即精微含津液)和浊(即糟粕,含废液)两部分,前者赖脾之转输而被吸收,后者下降入大肠。所以
“人纳水谷,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小肠化糟粕传于大肠而下降” 如果升降紊乱,清浊不分,就会出现呕吐、腹胀、泄泻之症。【大肠】 大肠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褶皱状。
居于腹中,上接小肠,下连肛门。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便并排出的脏器。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1、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剩余水分之后,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2.吸收津液
大肠接受由小肠剩余水分之后,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称之为“大肠主津”。所以大肠的病变多与津液有关。如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大肠实热,吸收过量水分,肠液干枯,肠道失润,又会出现大便秘结不通之症。【 胃 】
位于膈下,腹腔上部,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腔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贲门上接食道,幽门下接小肠,为饮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 胃的生理功能
1.胃主受纳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人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 “水谷之海”。
胃主受纳功能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消化功能的基础。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
2、胃主腐熟水谷:
胃接受由口摄人的饮食物并使其在胃中短暂停留,进行初步消化,依靠胃的腐熟作用,将水谷变成食糜。饮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营养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如果胃的腐熟功能低下,就出现胃脘疼痛、嗳ǎi 腐fǔ(嗳,从胃里出来的气体,也称打嗝)食臭等食滞胃中之症。
3、胃主通降
指胃气宜保持畅通、下降的运动趋势。胃气的通降作用,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后形成粪便。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状。
第二篇:按摩理论教案(一)
[按摩理论教案
(一)]
按摩理论第一教案课时教案1 教学重点:按摩理论
(一)难点:按摩医术对人类医学的深远影响
一、导言
从今天起由我来主讲本期培训班的按摩课程,按摩理论教案
(一)。首先让我对前来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道一声:“大家早晨好,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知道大家参加培训班的目的,绝大多数的学员是为了证书而来,但我更希望全体学员在努力得到证书的同时,能学到一些按摩保健知识,能掌握一些防病治病的强身方法。在我们的大课堂上既能得到证书,又能收获知识,收获健康。
同时我觉得我们借助培训班这个平台,大家能互相认识也应该说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能互相惜缘,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共同遵守培训班的纪律,自尊、自爱、自律,我力争做个好老师,大家力争做个好学员,上好每节课。,让我们在学习班结束的时候,更能收获一份友谊。
我讲课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效性的原则,可能一改以往老师的教学风格,我将从按摩理论和养生知识两大板块入手,来培养大家防病、治病的绿色理念,教会大家一些强身健体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大家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远离疾病,延年益寿,永葆生命的活力。二、授课内容
(一)按摩的概念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医者运用推拿手法或器械,通过刺激人体表面的特殊部位或穴位,达到舒筋活血,消除疲劳,防治疾病,提高和改善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按摩医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那么,按摩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按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发生,出现疼痛,他们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按摩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这样我国祖先在几千年前就为按摩医术奠定了基础。原始社会可以看作是按摩医术的雏形时期。
秦汉时期,由战争纷争走向了统一,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qí伯按摩经》,皇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歧伯是传说中远古时代最原始的医生。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中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等到魏晋隋唐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发达昌盛,人们思想解放,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特别是隋唐时期,成为了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坛,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书法和绘画成就辉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教案《按摩理论教案
(一)》。这些艺术珍品,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同时按摩非常盛行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学科。我国的按摩医术随着隋唐时期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兴起,对外交流的发展,先后传入了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唐朝时期康复编写的《按摩手册》还被译成法文,在欧洲流传。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按摩专门培训基地。目前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不但治骨科病、各种内科病,也用于保健强身,在饭店。浴池等场所纷纷设立保健按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按摩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将会在我国得到发扬光大。
按摩,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技术和文化、推动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按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和认可,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波兰、挪威、芬兰、丹麦、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阿联酋、冰岛等60多个国家相继邀请我国按摩专家出国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更多国家派专人来我国学习按摩技术。中国按摩已遍及五大洲。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快的生活节奏,亚健康人群的队伍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是病三分毒,这样用按摩、刮痧等绿色自然的保健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按摩、刮痧、足疗等养生馆遍布大街小巷,按摩、刮痧培训班也应运而生。人们追求绿色养生,追求追求延年益寿,当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我希望在坐的的各位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增强绿色养生理念,运用学到的按摩养生方法,给自己、给家人、给你的亲朋好友送去健康,送去关爱,让我们人活百岁的追求梦想成真!
三、按摩的作用:
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病治病的养生目的。
四、按摩的特点
1、按摩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手法治病(保健),简便易学。
2、无损伤、无毒、无副作用。
3、因地制宜,对场地和器具没有特殊的要求,经济有效。
五、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按摩疗法的适应症较为广泛,适应于伤科、外科、内科、儿科等各种不同疾病。如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
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2、禁忌症。
(1)患者年老体弱,病程已久,经不起按摩者。(2)有传染或溃疡性皮炎者。
(3)各种感染疾病,如丹毒、蜂窝组织炎、脓肿、化脓性关节炎。(4)恶性肿瘤。
(5)急性类风湿性脊柱炎和关节炎。
(6)妇女妊rèn娠shēn期(怀孕)或产后未恢复健康者。(7)严重肺病、心脏病
六、按摩时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
七、养生知识
(一)五色养生及食疗知识
红入心
(西红柿炒鸡蛋 红枣、小豆薏米粥)
绿入肝
(肉炒青椒、绿豆大米粥)
黄入脾
(香拌黄豆 玉米、小米粥)
白入肺
(蜜汁百合梨 糖醋白萝卜)黑入肾
(木耳炒白菜黑米黑豆粥)
(二)手指养生知识
拇指健大脑,食指胃肠好,中指强心脏,无名指肝平安,小指壮双肾
食指对立强心脏,双手对插cha头脑清,食指掌骨相击健全身
两手外侧相击健肘关节和膝关节 食指掌骨相击健全身
旋转关节通经络
食指掌骨是全身的穴位从头到脚,中间是是胃脾。然后是前面4个点。颈、上肢、肺心、肝胆后面五个点十二指肠、肾、腰、下腹、下肢。
(三)拍手养生操(各36下)
(1)拍食指及掌骨(2)拍小指和掌骨(3)两手外面相击
(4)磕手指尖(5)交叉搓手指(6)旋转手关节(7)拍巴掌(各36下)板书设计
按摩医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 雏形时期 自然抚摸止痛
2、形成——秦汉形成时期 独立体系
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qí伯按摩经》
3、发展:
(1)隋唐 盛行时期
形成我国的按摩学科
传入了朝鲜、日本、印度
唐朝时期康复编写的《按摩手册》还被译成法文,在欧洲流传(2)新中国成立以来 普及时期
国内形成一门新兴行业
国外60多个国家相继邀请我国按摩专家出国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