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柳叶宝宝
小班美术:柳叶宝宝
焦溪幼儿园
顾文娟
设计意图: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拿着蜡笔画这画那,这是孩子喜欢画画的一种表现,但孩子的小肌肉还尚未发育成熟,握笔的力量很弱,不可能完整的画出一幅画,只能通过其它的活动形式来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如:手掌印画、图形粘贴、线条画、撕纸粘贴等,每次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管画得好不好都能主动的去动手操作,为了能让孩子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尝试更多的绘画形式,使自己绘画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点柳叶的技法。
2、尝试手指蘸颜料点柳叶,体验手指点画的乐趣。
3、懂得爱惜自己的作品。活动准备:柳条、示范画、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柳条)
春天来了,柳树妈妈的枝条上又长出了许多新的柳叶宝宝。(1)出示范例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手指点画的美术效果。你们看,这颗“柳树妈妈”笑得多开心呀!2)出示范例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可是有些“柳树妈妈”可伤心了,因为她的宝宝还没回来,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柳树妈妈”吧。
二、示范点画,讲解要求。
1、柳叶宝宝是什么颜色?
绿色的柳叶宝宝是老师用神奇的手指点出来的,我一点它就出来。
2、示范点画柳叶。
(操作:先蘸颜料,然后点到枝条上)这边点一个、那边点一个,小队排的好,一点都不挤。
过渡句:小朋友的手指是不是也能点出柳叶呢?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试一试。
3、幼1操作:
对比:他的手指也点出了柳叶,可是这个柳叶宝宝没有点在妈妈的枝条上。我们再点一次,“手指先蘸一下颜料,然后点在枝条上。
4、幼2操作: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他的小手是不是很神奇。点评:非常棒!他的小手也很神奇,柳叶宝宝长在了妈妈枝条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强调:手指蘸颜料点到树妈妈枝条上,每个枝条上都要有柳叶宝宝,柳叶宝宝长满后,要用抹布把手指擦擦干净,把画给老师,我们看看谁的小手最神奇,柳叶宝宝的小队排的最好看!
2、幼儿学习点画柳叶。
3、展示幼儿作品。
看看说说哪一棵柳树妈妈最漂亮,为什么。
四、结束活动。
《柳叶宝宝》教学反思
焦溪幼儿园
顾文娟
《柳叶宝宝》是一个引导孩子学习手指点画的美术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柳条让孩子认识,有的孩子还不熟悉,当我出示一幅脸上不开心的“柳树妈妈”的半成品画时,小朋友都表现出了极大地同情心,有的说“赶快给柳树妈妈画上树叶吧”;有的说“快去打电话叫她的宝宝回来呀”;有的说“我去帮柳树妈妈借一点宝宝吧”;还有的天真的问“老师,她的宝宝在哪里?我去叫他们回来”。我不时地替柳树妈妈对孩子们说“谢谢你,你的方法真好”、“你愿意帮助我,我真高兴”等等。在示范手指点画时,我不时讲解:在柳树妈妈的辫子上“左按一下右按一下、左按一下右按一下”,并利用儿歌“这边点一个、那边点一个,小队排的好,一点都不挤。”让幼儿渗透对称的概念。虽然幼儿已有手指点画的经验,但他们边说边画,头脑中全没了“对称”概念,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对称点画,我几次想重新示范,但又担心会破坏那充满生活活力的活动氛围,因此,索性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点画起来,我想,真实情感的表达比对称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
第二篇:小班教案找宝宝
活动目标:模仿小动物发出“叽叽叽”、“嘎嘎嘎”、“汪汪汪”的声音 活动准备:鸡鸭狗妈妈的头饰、几个小盘;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戴鸡妈妈头饰学鸡妈妈叫声,并说我的宝宝在哪里?
2、幼儿找出图片学小鸡叫并说你的宝宝在这里。然后把卡片送
给妈妈。
3、同样方法学小鸭小狗扮演角色游戏。
4、分组进行或集体进行。
5、教师小结。
第三篇:小班字宝宝教案
小班字宝宝教案
小班字宝宝教案1
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在成人的提示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对自己身体的外形结构和五官的基本功能产生好奇。同时时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尝试用正确的词语,完整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开始对探索图书中常见的标志、文字符号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根据图片的内容对标注在下的文字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猜测。在“有趣的字宝宝”的活动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既可引导孩子密切关注生活中的事和物,让他们用心来认识这个世界;又可满足孩子对主体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及渴望。
活动目标:
⒈了解头、手、脚的特征及用途,对探索身体奥秘感兴趣。
2.乐意与人交流,并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
3.认识“头、手、脚”,激发幼儿对认识常见文字符号的兴趣,体验识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字卡若干、小盘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幼儿准备:知道身体各部位名称,并对自身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⒈听音乐舞蹈,引起幼儿对身体各部分的关注。
小班幼儿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通过听音乐随教师一起舞蹈可让孩子对自身产生关注和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⒉字宝宝的魔术,引导幼儿认识“头、手、脚。”
①请幼儿闭上眼,教师将“头”字宝宝贴于头部,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其的功用。
②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字宝宝“手”,请幼儿说说手可以干什么,并尝试用手模仿动作请同伴猜。
③猜猜、找找,请幼儿试着找到藏在老师身上的第三个字宝宝“脚”,并讨论“脚”有什么用处。
孩子年龄小,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这里我将通过“字宝宝变魔术”的环节将字符一一出示在身上相应的部位,,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加深了幼儿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再通过谈话法,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己的头、手、脚能做哪些事。孩子说说、学学、模仿动作中调动多方面感官经验,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自身结构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主体探索的欲望。
⒊游戏--“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脚”,巩固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①找找看,请幼儿从小盘中找出与身体部位相应的汉字并贴于自身相应部位。
②游戏--“听听我叫谁”教师说出汉字名称,请幼儿出示相应部位和汉字。
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在此环节我是以游戏的形式,竞争的方式调动孩子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倾听与合作。
⒋结束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幼儿随教师一起游戏,听老师口令做出相应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中间边边念儿歌边游戏:“走走走、走走走、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小朋友手拉手。跑跑跑、跑跑跑、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小朋友头碰头;跳跳跳、跳跳跳,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小朋友脚碰脚。”可根据幼儿兴趣调整节奏的快慢进行游戏。
最后的结束环节通过孩子间的游戏和交流“头碰头,拉拉手、碰碰脚”,丰富了幼儿对身体各部分的感性经验,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正确与人交往。孩子在游戏中不仅体验到寓教于乐的满足和快乐,也体验到文字游戏的乐趣、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活动反思:
教育源自于生活,孩子们对于自身息息相关的世界充满求知的欲望,本节课的选材就是来源于孩子本身。头、手、足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提炼,孩子在讨论头、手、口各自的功能时能侃侃而谈;他们对探索自身的浓浓兴趣也促使他们发现除了用语言来表达有关身体各部位名称外也可以用另一种新方式--“汉字”来表达。因此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没有过多的语言铺垫,通过三个小游戏就将“头、手、足”三个汉字深深的烙在孩子心中。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大大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体现在:
1、选材生活化,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参与性广。
2、活动设计新颖,各环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渡自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游戏性。
不足及改进方法:所准备的教具比较单一,除了字卡外可考虑制作一张人体形状身体名称分解对照图(正面汉字,背面图),让幼儿在完成拼图的同时自我习得汉字,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也加深幼儿对识字游戏的兴趣。
小班字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三、结束部分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第四篇:小班:宝宝爱上幼儿园
活动内容:宝宝爱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在找照片的过程中,感知“1”和“许多”,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活动准备:
1.由幼儿的大头贴照片组成的集体照。
2.幼儿每人一张备用大头贴。
活动流程及主要问题设计:
↓
↓
意图:认识班级标志,理解“1”和“许多”。1.出示由全班幼儿大头贴组成的集体照,看看这里有多少位小朋友(许多小朋友)。小结:数也数不过来就叫“许多”。2.找一找你在哪里?(全班幼儿分别取回自己的大头贴)。3.看看你的手里有多少照片?(一张照片)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4.那么怎样变成许多照片呢?(幼儿将自己的照片贴回原处)小结:一张一张照片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照片了。意图:知道幼儿园晨检牌的意义,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1.看看这是什么牌子。教师:这是幼儿园的晨检牌子,当我们身体很好、手帕带来、指甲也不长时,卫生老师会发给我们红牌子;如果生病吃药,就拿黄牌子;如果手帕不带,指甲不剪,就拿蓝牌子。2.你们早上拿到什么牌子?(这说明你们都是身体健康、又讲卫生的好宝宝。)3.你们每人拿到了几个牌子?(一个)4.出示教室门口的晨检牌。看看这里有多少牌子?(许多牌子)小结:一个一个合在一起就是许多。5.怎会有许多牌子呢?(我们一个一个插进去,就变成了许多牌子。)6.老师引导幼儿每人将自己的大头贴照片贴在晨检牌的底盘上。小结:这里又有许多照片,以后每天早上宝宝拿到红牌子就插在自己的照片上,老师和小朋友就知道你来幼儿园了,你是个健康宝宝。
意图:在教室中寻找“1”和“许多”,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1.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1”和“许多”。
2.幼儿寻找教室里的“1”和“许多”。(一位老师,许多小
朋友;1个大椅子,许多小椅子;一个大茶桶,许多小茶杯。)
第五篇:小班《乌龟宝宝爬爬爬》
小班体育活动:乌龟宝宝爬爬爬
活动目标:
1、巩固手膝着地爬的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布置爬的场地的垫子、平衡凳、拱门、小房子
2、小沙袋、铃鼓、乌龟角色标志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教师扮演乌龟妈妈,幼儿扮演乌龟宝宝,跟着音乐做热身操。
二、在中间场地上练习各种方式的爬。
教师:宝宝今天和妈妈一起练习爬,学着妈妈的样子,双手撑地,膝盖跪在地上,眼睛看前方,一步一步向前爬。
1、自由爬(音乐)
教师:宝宝们看,美丽的草地上有好多小花和小蝴蝶啊!我们爬过去和小花、小蝴蝶说:“小花,你好!小蝴蝶,你好!”
2、绕圈爬(音乐)
我们跟小花、小蝴蝶跳个圆圈舞,;爬到小花、小蝴蝶面前,围着它们爬一圈。
3、定向爬(铃鼓)
我们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闭上眼睛,听铃鼓的声音,哪里有铃鼓声就往哪里爬。
三、乌龟宝宝运粮食
1、熟悉三种不同的路线,分散练习钻山洞、爬山坡、爬小桥。
2、小乌龟运粮食
四、在音乐中做放松运动,结束活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