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族舞蹈 手的动作+动律组合 的复习巩固
维族舞蹈 手的动作+动律组合 的复习巩固
一 教学理念
课堂的设计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小组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旨在打下舞蹈基础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她们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精神。维吾尔族舞蹈开朗、奔放、具有典型化的舞蹈造型,体现在摇身、晃头、托帽式、移颈、抚胸礼;它的舞蹈姿态挺拔,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如脚、膝、腿、腰、胸、背、颈等都有一定的规格,是一种民族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民族歌舞艺术。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手上动作及动律的学习训练,塑造学生挺拔身姿,为后面学习新疆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风采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生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经过过去一年的训练,她们已经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三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1)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色,掌握她们的节奏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基训,提高学生的软开能力。
(2)通过腰的组合《新疆的姑娘》,维族舞蹈手上动作《掀起你的盖 头来》的复习巩固,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点的基础上,熟悉音乐,培养她们表现舞蹈的能力。
(3)通过维族舞蹈动律组合的学习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膝部有弹 性的颤动和上身有切分节奏摇身的动律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塑造学生挺拔身姿,体验新疆姑娘开朗,奔放的性格特点,提高她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她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点
维族舞蹈手的动作及动律组合 五 教学难点
动律组合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六 解决方案
1、分解动作,手上动作,脚上动作,双肩的摇动等分开练习,掌握各部位要点后再配合起来。
2、分组练习。
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考勤,整理队伍。
(二)复习旧课
1、软开度基训:
压腿
2、《彩云追月》腰的组合(1)引导学生说出要点
a 身体向上立,抬头,挺胸,绷脚迈步,前进后退均要控制好身体 的重心,姿态优雅。
b 立腰,立颈,手臂拉长,肢体伸展,旁腰与后腰的转换要匀速、自然、连贯。C 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眼随手动。
(2)学生合音乐练习,教师提示音乐,动作要点。(3)教师作点评,指出不足之处,作示范。(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3、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手的动作
节奏 2/4
(1)引导学生说出要点:
a 摊手 :双手交叉,手心向下,从身体的胯边翻手向两边摊开。b 软手 :双手提至胸前,手腕方松,不断提,推。C 绕腕立掌:在摊手的基础上绕腕,手掌立起。d 绕腕手:手提至下颌处,绕头回原处。e 弹指手:手放在身体两侧,弹动手指。
(2)学生合音乐练习,教师提示音乐,动作要点。(3)教师作点评,指出不足之处,作示范。(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5)随机点几个同学到前面展示,教师给予积极点评。
4、维族舞蹈 新学动律组合(1)教师作示范,引导学生说出要点:
a 肩跟节奏前后摆动
b 脚的点地分前点,旁点,后点。(主力腿微颤,动力腿稍弯抬起,再落地)C 手的动作有软手,六位手,头顶托手。
(2)分组,由组长带领自由练习,教师下去指导。(3)集体喊节奏练习。(4)各组派代表展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基本动作: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绕腕、移颈。
2、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动作协调性。
3、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动作的示范,让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快速进入情感。
2、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纠正—练习学习新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疆人民的热情与奔放,初步了解新疆民族的舞蹈特点,使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更加的热爱我们伟大祖国和民族的团结。教学准备:新疆舞图片、音乐、舞蹈厅、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欣赏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师展示)
1.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音乐是那个民族的舞蹈?
师:有谁知道新疆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比如:移颈、翻腕。”
老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非常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动静结合,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三、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新疆,走进她们的舞蹈
一、新疆舞步伐:
1、垫步:主力腿脚掌在后,动力腿向前或旁、后点出
2、踏点步:
3、进退步:
4、一步一点:主力腿踏步蹲时,动力腿脚掌向前或旁、后点出
二、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
三、基本手位:托帽手:左(右)手斜旁上方,左(右)手屈肘耳部之上拖住
点肩式:双手屈肘点左(右)肩,手腕拎
绕腕:手腕主动,小臂附随
四、新疆舞组合1分解动作
三步一停——托按手位——摊手绕腕——进退步——静横移——三按手位——托按手位——上位翻掌——静横移——平反,摊手绕腕——退三步一停
2结合音乐 老师先跟音乐示范一遍 带着学生一起跟音乐一到两遍 让学生自己跟音乐一到两遍
四、创编新疆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
师:今天,陈老师请同学们创编,要把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结合起来编进舞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听音乐进行创编。教师分组巡回指导。
五、引导各组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让在坐老师当评委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
六、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不光学会了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手位,还能和同学们合作创编出好看的舞蹈!这节课我们初步接触新疆舞,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还要深入学习。
舞蹈课教案1 教学内容:扶把组合练习
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扶把练习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弹撩腿
学习新课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课堂反思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新疆舞里动脖子的动作是怎么练成的?有什么诀窍吗?
身体直立,双臂上举,用自己的双耳去左右找自己的胳膊,你可以立杆见影,马上就可以会像新疆舞里的那样左右动脖子了!还不立即试一试?
你也可以对着镜子试着动,过程中保持你的脑袋是上下垂直的不要偏,即头顶跟下巴在同一条垂直向下的直线上,开始可能动的幅度小,慢慢就会了
我是靠在墙角,固定住肩膀,然后就可以左右动脖子了,我就是这么学会的,放点音乐更好,可以跟着节奏动!
我是这样练习的,也是小时候的民族舞老师教的。两只手在身后握紧,肩膀尽量向后背,走到墙角处,让墙角把自己的肩膀卡住,这个时候你的肩膀应该就动不了了,然后开始练习动脖子,多练几天就会有进步的,感觉找到了,就不用辅助墙角了,希望成功,吼吼
将两只手掌放在脸的两侧,头保持不变,用左边的脸去碰左边的手,右边的脸去碰右边的手,注意不能歪头,是脖子在动,多练几次就会了!
说一下我是怎么自学的:先把头和脖子尽量侧向一边,这时把头慢慢正直,这样就是那个动作的瞬间状态了;再向相反的方向做一次。
感受两种状态的肌肉感觉:其实就是脖子向左倾,同时头向右倾斜;脖子向右摆的时候,同时头向左倾斜。
方法二,1,站资站好。
2,脖子向左尽量偏移,脸始终朝前,肩膀和腰不要动。然后按照自己的极限去摆,用耳朵去贴肩膀。不要太过火,慢慢来。3,同2向右。4,重复2.3。
5,双手小臂交叉,交叉点贴于胸前,手掌打开,手背对着自己的脸颊。打开的角度自己考虑。
6,尽量用脸去贴手背,左右反复进行。原理:拉开脖子两侧的筋。
注意:其中1-4是拉筋方法。56是检验方法。大概持续练习一个星期就可以左右平行摆脖子了。
如果你不懂如何左右伸脖子,那你就拿手掌放在离耳朵几厘米处,然后身体保持僵硬的用耳朵去碰你的手掌,而且要用力紧绷全身,因为你的身体如果很随意的话,它会随着脖子动,这样效果就没了
新疆舞动作
定格,左手举高在头顶 右手平衡在旁边,顶脚尖前进动作,左边两次右边两次,双手在脸部前面律动两圈,左手高右手低,往左边转一圈,左手在上兰花指右手平横放
右脚伸出,摇头。右手半圈在脸部前面律动,接着两圈手打开往左边转一圈(转到中间位子手势变化)左手上右手平横,摇头。右手在脸部律动半圈,接着左手也半圈。来回两次。
手臂伸开一上一下向内外翻2次转圈立正后同时顶臀2次,向右转一圈,保持手势往右边走2步,换方向往左2步,这个步骤连续做2次。跳一步往右走两步在跳一步往后退,反方向同样的动作。接着往右跳一下跪,两手平开。右手在胸前平方左手高在耳边,然后保持手势站起来左摇一下右摇一下,向左顶跨转一圈,连续动作在一次。手势保持右边一下左边一下在一次。两手举过头交叉下跪。后面3个先站起来右手举高左手放平摇头,接着前面2个站起 动作和后面的一样。右手在脸部律动一圈左手也一圈,接着前进的动作,右边先在左边在右边定格一下,反方向同样。右一下定格 在左一下定格,在一次一下定
格的动作。右手插腰左手甩手胯顶右边,反方向,左手插腰右手甩手胯顶左边,各顶跨三次,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平放,在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平放,左边踮脚一圈手势保持,同样的动作在做一次,接着右手放在胸前横放出去,左手也一样。一边一次各做2次,右脚抬在左脚抬抖手,两次,向左边转继续动作一次在向后在正面各一次,原地跑步 动作,(右手先前,左手后两次)接着双手交叉举过头小幅度摇晃,从原地跑步动作开始在一次。右手举高左手在下颚处,往右边走三步,弯身向右边转一圈,接着换手往左边走三步,弯身向右边转一圈。右手低左手高原地跳6下,向右开始转6下后回到原点,在原地跳4下。接着甩手动作 右手插腰左手甩往右顶跨然后换边,交叉右手在上左手下,然后换边往右点转一圈,然后继续动作一次,接着两手打开翻转动作,向右转一圈原地踏步2下,在往左边走两步 换手在右边2步。这个动作在一次。左手在前右手举高,往左边3步走,保持手势往右边转一圈然后反方向在一次转圈方向向左一圈,在向后走第四步向左边两圈,在四步向前,向右旋转一圈。在原地换手,右手插腰左手举高顶跨8下,左手兰花指旋转,在向右转一圈,原地左手举高右手平放,头低向左边。最后站直谢幕。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赛乃姆”舞是广泛流传于维吾尔族中,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最后总是在热烈地快板中结束。各地赛乃姆均以其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异,但一般舞蹈动作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萨玛”舞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为男子,动作简单始终贯穿一种不太快的原地低头旋转。刀郎舞这是流行于刀郎地区的维吾尔族舞蹈。是一种男女成对的群舞,其舞蹈动作的优美、舒展、矫健、刚劲有力可居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首,此外,舞伴互相换位、交错、配合的默契又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动作难度较大。随着音乐伴奏速度的逐渐加快,舞蹈进入高潮,人们跳起一种原地快速旋转的动作,至此,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竞技性,不支者逐渐退场。有些人会晕倒在地,坚持至最后者为胜,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喝彩。纳孜尔孔姆流行于哈密、吐鲁番、部善、托克逊等地。是一种由男子表演的单人歌舞,以其诙谐、滑稽的内容、动作和独特的蹲步舞蹈区别于任何一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除以上所述之外,新疆回族、乌孜别克、俄罗斯等兄弟民族,无不有其丰富优美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宝库,为新疆这个“歌舞之乡”呈献了一朵朵盛开的奇葩。为了发展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艺术,自1949年以来,国家为各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本行业的专家,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责任。
第二篇:教学案例维族《体态动律组合》
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组合》教学案例
教师:
一、主题与背景: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民间舞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作品、理解作品、再现作品、创编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师资。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各地。新疆属古西域地区,美丽的“丝绸之路”横贯疆土,使之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尓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原文化及西域文化的精华,被誉为歌舞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有着热情潇洒、活泼奔放和欢快幽默的独特风格,“昂首、挺胸、拔背、立腰”的舞姿造型,“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以及独特的“附点节奏”。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以聆听音乐----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爱好音乐与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案例描述:
课例: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组合》 流程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通过维族舞蹈的欣赏,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流程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舞蹈。
流程3---实践纵情、主动体验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感受)。教师示范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课堂就象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讲解单一动作,启发引导、言传身授。设计问题:(使学生试分析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动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总结:(使学生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形成初步概念)。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维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这个体态要贯穿舞蹈始终并形成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还有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象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
3、技巧性学习的导入(教师在介绍时穿插动作示范,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单一的体态控制训练(“闻花香”的感觉)教师示范:体态强调 “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体态控制训练(选用几个代表性手位辅助训练)教师示范:强调体态的同时要求手臂经“摊手、绕腕”到舞姿的过程。
3、舞姿造型上的摇身动律(鼻尖划横线)
教师示范:做摇身动律时舞姿 造型不能受到影响。
4、舞姿造型上的摇身点颤动律(在脚位上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动作脚点地时有“粘粘感”,支撑腿膝盖微颤而不窜。
5、动作连接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风格性短句” 进行训练)教师示范:用“情景式”启发 注意强调体态的保持
6、步伐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走步进行流动训练)教师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时强调上身舞姿的保持
学生学习动作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的动作示范要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姿的形态,体会动作的风格,让学生对维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3、动作短句的学习,教师教授,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练习,教师指正错误动作。
4、将学生分为4组组,每组设组长1人。
5、布置学习任务
在体态动律组合的学习中,掌握维族舞蹈动作特点与风格。学生活动:
学生分为4组,每组根据自己所学提维族民间舞动作创编简单的队形,要求:队形不少于3个。
流程4 ——交流感悟、分享体验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
3、全体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这三项流程,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体现完成: 活动1——学生表演。(学生参与体验表演活动)
活动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参与体验小组探究、学习、讨论过程、学习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巡视、点拨、提升。)
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
活动3——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和老
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体验全班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活动)
展示分享:这个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环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舞蹈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创作潜能”。
流程5——评价反思、升华体验
1、在感受舞蹈音乐风格和体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维族舞蹈的特点。
2、通过维族舞蹈欣赏、问题讨论、创意表演等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蹈之美。
课外作业:
(1)课下练习巩固维族体态动律动作与组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组合。(2)通过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维族音乐加入动作创编。
三、案例反思、评析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在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领略了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把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为今后舞蹈表现、教学、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篇:舞蹈动律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聂跃军
内容摘要:舞蹈有形而无声,音乐有声而无形。在声乐教学中将舞蹈律动与歌曲特性进行有机融合,声乐教学课堂就不会抽象,表现形式会因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而丰富,身体律动与声音相结合会因表现更为直观而具体,教学效果会因声音表现的具象化而提高。本文以舞蹈动作为切入点来诠释身体律动对声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关 键 词:舞蹈动律 声乐教学 作用与意义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有形而无声;声乐属于听觉艺术,有声而无形,但同样凭借自身肢体和器官的作为表现手段和表现工具,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在声乐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借用舞蹈肢体语汇来表现或诠释抽象的声音感觉,必将对声乐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将舞蹈律动与歌曲特性进行有机融合,声乐教学课堂就不会抽象,表现形式会因视觉和听觉的相互相成而更为丰富,教学效果会因声音表现的具象化而提高。故此,在声乐教学中恰当借助舞蹈律动的直观表现形式,将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将舞蹈律动融入声乐教学对推进教学改革必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可起到辅助作用
舞蹈是视觉艺术,舞蹈是以肢体作为表现工具,在动静流动之间形成无穷尽的造型变化,以此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动律是肢体语言的基础,它根据思想情态和音乐节奏而发生潜意识的、反复的肢体运动,从而形成有规律的动作模式。
声乐是听觉艺术,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也称为艺术歌唱。声乐是运用艺术化的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一)将舞蹈动律纳入声乐教学便于学生更能准确把握演唱作品风格特点。要准确表现一个艺术作品,首先就需要了解这个作品的创作环境、民族类型、风
格特色等作品背景。由于舞蹈的动作造型直观表现的特性,不同风格的作品必定有不同的动作体现。教师在讲解作品背景时除了语言表达之外,适当再加上肢体动作。就如:对于表现蒙古族的歌曲作品,就要清楚这是一个草原上的马背民族,在让学生想象那种身处辽阔大草原上纵马奔腾的感觉时,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又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特点的身体律动,让那种辽阔心境和纵马驰骋的情景,在身体律动和歌曲演唱中
(二)将舞蹈动律纳入声乐教学可将抽象的听觉感觉转换为直观的动作感觉。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语言讲解、示范模仿之外,在纳入舞蹈肢体动作和风格特点韵律的内容,适当将舞蹈动律与歌曲韵律相结合,从直观视觉方面进行展示和表现,促使学生便于进一步把握表现作品内涵。
舞蹈和声乐同样运用身体作为表现工具,来塑造视听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专注于单一听觉方面的要求,而忽略肢体律动对声音表现的所能产生辅助作用,致使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的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二、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具有强化感情表达的作用
歌唱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表现,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对象,引起感情共鸣。在古代唱论中就非常注重对情感的要求。清《乐府传声》中写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文中指出,唱曲一定要唱情,否则即使声音再美妙也不会让听者感动。所以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有好的声音条件和高超的发声技巧,也会使人感到这只是在卖弄声音和技巧而已。要想把“歌”唱好的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真歌亦美,音美情更真”。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声乐演唱,是由“声”与“情”的高度融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作为统一的表现整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的源泉和基础,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歌和舞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感情表现的产物。在声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舞蹈动律融入歌唱表演中,会促使学生尽快身体力行地投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准确表现作品。
由于舞蹈肢体运动造型的特性,在动作运动变化的同时,使人很自然地就会融入某种感情状态中。艺术家在表演时,舞蹈律动一旦与音乐动律相结合,进而逐渐统一和谐,这时情感状态自然会融入其中,在自我投入的体验和表现的同时,也感染了听众,这样的演唱就是最成功的。
然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学生们,毕竟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太少,要真正理解歌曲意境内涵是有很多障碍,要去表现一些深度的作品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相信通过舞蹈风格特点律动的融入,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演唱必定能更好的表现作品情感和风格特色。所以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必定会起到情感表达的作用。
三、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可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一些呆板教学方式却往往会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或者是潜意识里就存在的逆反心理,这是当今大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声乐专业的课堂教学,艺术科目的性质本身本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内容,让本来身体嗓音条件一般,对专业知识积累浅薄的这类学生对专业丧失信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作品的成熟演唱,在学习阶段必定会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的重复是枯燥的,枯燥的学习过程在与单一的教学方法邂逅时,会给本来对艺术缺乏执着追求的当代大学生产生浮躁心理,让声乐教学的严谨要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有人说“天才是无数次重复而产生的可能结果”。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并真正投入到这种“无数次重复”的学习过程中,更何况需面对所有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解决唯有一法:即改变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堂。
舞蹈和声乐虽然同样利用身体条件作为表现工具,但又有视觉和听觉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二者有机结合,不但能拓展声乐教学内容,又能丰富声乐课堂。改变和创新是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唯一途径,也是学校教育改革 3 的主导思想。
声乐教学一旦融入了舞蹈的律动元素,以歌伴舞、以舞伴歌、边歌边舞,歌和舞相互作用,声音与肢体的整体或局部的造型及律动,所形成的由里到外的、立体的、完整的一种表现形态。将造型艺术、试听感觉、节奏律动等等相关的知识贯穿在作品表现这一目标上,教学课堂将不再单一和呆板。身体律动与动作造型在一定程度能够弥补学生声音把握的欠缺,让其找到演唱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们在融洽且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四、舞蹈律动对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舞蹈律动是根据音乐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又包括艺术心理的感情运动规律和艺术心理的审美规律。从理论定义的角度出发,虽然声乐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但从表现和使用的功能角度来看,我们在表现作品时不可能只单一给对象声音感受,就从字面解释“演唱”二字,演是首位,唱居次之,合二为一,故为演唱。表演和歌唱是统一体,表演涵括了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由里至外、由外至里,声音和动作、节奏和律动均是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声乐教学并非是独立存在个体,他需要更多知识的支撑,舞蹈律动也是其中最直接的构成部分。
随着艺术专业分科愈趋细化,声乐专业也存在盲目强调“专业” 教学的状况,然而,面对日益普及的大众化艺术教育的社会需求,我们是否应该再次重新审视我们的声乐教学,我们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总之,从舞蹈律动的角度出发来推动声乐教学改革,只是艺术教学改革的很微小的一方面。但从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上我们还有许多命题需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还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不容否认的是,舞蹈律动与声乐教学相互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事实,其现实意义也就明显其中了。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的意义作为一个命题单独提出的目的,只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要真正推进声乐教学改革和科学发展,还需要声乐教学的所有参与者不懈的探索和总结,让舞蹈与音乐以及其他学科真正相融相依、相辅相成,各种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吕艺生 《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9(2)江心《舞蹈知识100问》华乐出版社 2001.7(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