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重阳,快乐班会
快乐重阳,快乐班会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又称“重九”。重阳节,是个敬老之节,是个崇高的节日。在这一天,老师也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重阳节的班会课。
上课了,同学们精神抖擞,个个坐得端正,等待老师走进教室。老师满面春风地跨进教室,师生问好之后,老师带领我们,在重阳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老师先为我们讲解了重阳节的来源:东汉时期,有一个无恶不作的瘟魔,生活于汝河村村旁。汝河村尽受瘟魔蹂躏,一一接连命丧黄泉。青年恒景父母也因瘟疫而亡,恒景也差点小命不保。他病愈后四处寻师问道,终于找到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恒景便拜师学艺,经过天长地久地修炼,终成大器。仙人赠他一把降妖剑,并告诉他,在九月初九,瘟魔将会再次作灾,把乡亲领到山上,再每人发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恒景照办了。中午时分,瘟魔刚上岸,突然传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它不禁呆住了。这时,恒景持剑窜出,几个回合,瘟魔便死于剑下。从此,便留下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品菊花酒一类的习俗。
接着,老师又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关于重阳节的其他知识。重阳节风俗众多,如:登高望远、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真是千变万化,五彩缤纷呐!
重阳节风俗少不了,吟诗当然也少不了咯!关于重阳节的诗数不胜数,就如杜甫的《登高》,虽透出无尽凄凉,却蕴含一种不怕困难的勇气;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重阳佳节,作者竟无法回乡,给重阳挂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触景生情,字里行间透出人生哲理。这些诗词,不正把重阳节丰富的情感、文化展露无遗了吗?
课堂最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你和爷爷奶奶之间有什么故事吗?”同学们踊跃发言,个个兴高采烈。我的爷爷奶奶虽然不在了,但从同学们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老人的关爱。我的心中不禁生出朵朵敬佩之花。
重阳节的这堂班会课让我收获良多,让我心中感到肩负重任,要把中国的文化传统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