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第七课 谨防“引狼入室”——生物入侵
第七课 谨防“引狼入室”——生物入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
2.了解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及危害。3.了解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秘境追踪——外来生物入侵》大致了解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
2.通过学生对生物入侵防治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入侵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入侵的危害 2生物入侵的防治
三、教学难点: 1生物入侵的防治
2.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吃过小龙虾没有?那大家知道小龙虾如果从养殖场进入野外会发生什么情况吗?在南方小龙虾已成为令农民头疼的一种生物,可以说它已成为一种可怕的入侵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什么又是生物入侵者呢?下面我们来看视频《秘境追踪精选——外来生物入侵》
(一)播放央视网视频,学生观看,在看的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课件展示)1 什么是生物入侵 2 生物为什么能成功入侵 3生物入侵的危害 4 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二)播放4分钟时暂停,提问:什么是生物入侵 学生根据视频回答,教师总结: 因外源生物被引入本土,种群迅速码蔓延失控,造成土著 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他危害的现象称作生物入侵。(课件展示)思考:是否所有的外来生物都能称为生物入侵?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可回答出来。
(三)继续播放视频,在19分钟处暂停,并提问:外来生物为什么能成功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有那些危害?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1外来物种入侵的方式有两种,有意引进和无意带入。入侵的原因是在新环境中不受竞争和天敌伤害等因素制约,所以能无节制繁衍,不断扩大领地,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课件展示)2 生物入侵的危害有:
(1)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破坏生物多样性。如飞机草、福寿螺
(2)会对农牧渔业造成严重损害,危害经济发展。如小龙虾(3)会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如猫、鼠、福寿螺。
(课件展示)
(四)播放视频中关于福寿螺的部分,进一步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师:刚才我们从视频中看了几种入侵生物,那大家还能说出哪些生物属于入侵生物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如水葫芦,美国白蛾,食人鲳,水花生等。课件展示部分外来入侵生物图片及危害。
(五)生物入侵的防治
师: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为什么能入侵以及生物入侵的危害,那我们怎样才能防治生物入侵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1)加强立法,通过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制约外来物种的人为传播
(2)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全面检疫和检查阻止新的入侵种入侵,严格把好预防第一关,如果确实想引入某种生物,要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预测它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3)对已入侵的外来物种采取适当措施,如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来控制其数量及灾害影响。
①化学防治的优点是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缺点是反复使用易是入侵物种产生抗药性,化学残留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环境污染。②机械防治也包括人工防治,它适用于尚未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可在短期内迅速清除入侵生物,对环境安全。缺点是对于沉入水中或土壤的种子和大多有害动物无能为力,而这易发生再次蔓延,需年年防治,成本较高。
③生物防治实施的关键是如何从入侵生物源产地选择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以便将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危害和经济危害的水平之下。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
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在生物入侵防治中各有优势,现通常通过协同结合,即进行综合防治,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物种的目的。(课件展示)小结:
同学们,中国现在正面临严重的生物入侵威胁,它们会严重破坏我国生态系统,危害经济发展,并威胁人类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防治生物入侵!
第二篇:7第七课《健健康康过秋天》教学设计
二上道法第七课教案
第七课:《健健康康过秋天》教学设计
主备人:贾艳华
主题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秋天可进行哪些有益的运动,初步养成健身的意识。
2、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运动器材,养成互相合作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运动后要讲卫生、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学生初步养成基本的保健意识,掌握一些保健常识。
4、教师引导学生遵守运动会的规则,初步养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一起来锻炼
1、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教师带领学生做几节健身操。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气氛,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2、交流:热身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运动让人精力充沛,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
4、学生分组交流讨论:(1)秋天我参加了哪一些运动?(2)哪一些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3)学生上台讲一讲交流的结果。
5、我的锻炼计划: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运动,秋天可以进行哪些运动?
二、读儿歌《跳绳歌》,边读边做动作,教师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跳绳的动作,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到操场上进行各种方式的跳绳运动。
第二课时:一起来运动
一、引入:你平常是怎么坚持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的?
二、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1、提问你们喜欢哪些游戏?在这些游戏中,都借助了哪些运动器材?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要点:今天,我们就试着亲手做个沙包吧。
3、探究:沙包里装的是什么?做沙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沙粒、大米、绿豆等颗粒状的物体都装进沙包里。
4、教师示范做沙包的步骤。
(1)将小花布对折,以对折的边为底,另两边用针线进行缝合。(2)将缝合的花布从内向外翻个面,装入适当沙泥。(3)将剩下的边向里折一点,然后缝合。可平行缝合,沙包呈正方形,也可以与底边垂直缝合,沙包呈粽子形。
三、坚持锻炼身体好
1、小调查:我们班上,哪些同学做到了每天坚持锻炼?不能坚持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半途而废的?
2、讨论交流: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我们坚持锻炼,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3、夸一夸:我们身边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
4、锻炼小秘诀:请班上坚持做得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锻炼的。
四、“运动之星”评比活动。
每天能做到坚持锻炼,据给自己画一颗星。到学期末,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评选出班上的“运动之星”。
作业:课前搜集,了解的秋天保健常识,知道运动的好处。
第三课时:开运动会啦
1、引入:
回家查找的有关运动会的资料讲给师生听。
2、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把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3、小记者访问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不是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
假如你不是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当拉拉队员,积极写稿件,为运动员做后勤服务„„)
4、运动会上最令你激动的事或场景是什么?把它记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5、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境进行表演。
6、辨析:大红花应奖给哪个运动员? 三位选手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精神:(1)号勇敢、不放弃的参与精神,(2)号帮助同学的友爱精神,(3)号的竞争精神。
7、组织辩论赛。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图片内容,选择不同的立场。(2)小组讨论后,把握各自观点,形成两道三个阵营,说说自己的理由。
(3)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辩论。教师小结板书:
活动中的竞争精神、对同学的友爱精神和不言放弃的参与精神都很可贵,因此竞争重要,参与精神重要,参与精神与友爱精神也很重要。
作业:回家画一幅我运动我快乐的画张贴在自家的学习栏。
第三篇:7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七课
襄阳樊城职教中心体育课教案
乒乓球第七课
胡基伟
课的内容: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课的任务:通过本次乒乓球打球技巧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打乒乓球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并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和应用。为学好乒乓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绐部分 3分钟
内容: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㈡师生问好!
㈢宣布教学任务、检查服装、报数。
㈣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报数。㈤教学组织:成二列横队。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9分钟
内容:慢跑500米
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振背运动 3、体侧运动 4、肩绕环运动 5、踢腿运动
6、腹背运动 7、膝关节运动 8、踝腕关运动
9、压腿运动 10、跳跃运动 11、原地上挑加转体
组织:四列横队(如下图)
三、基本部分 25分钟
内容:
1、直拍握拍法
2、横拍握拍法 导学:
1、讲解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2、师范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3、讲解、师范队形。
4、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的要领。
要领:
1、直拍握拍法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
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
2、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自学:
1、学生可模仿教师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动作。
2、可在球台边模仿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动作。
群学:双人或多人自由组合,让同组同学看自己的动作,并提出问题,及时纠正。
展示:
1、通过和队友和同学之间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发球及打乒乓球的技术。
2、也可通过和老师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动作技术。
四、结束部分 3分钟
内容
1、集合、整队。
放松体操1)手臂放松
2)腿部放松
3)跳跃放松。
2、小结本课: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
3、收还体育器材。
4、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下课。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五、心率曲线图(略)
第四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7第七课沈从文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选修课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略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学提示
《从文自传》篇幅较长,课文只选收了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传记主要是由传主的回忆片断组成,虽有些跳脱,阅读也不会有多少困难。况且这篇传记非常好读,能激活对作家传奇人生以及乡土风物特异性的好奇心。布置学生阅读时应当提醒注意两个重点:
第一,同学们可能首先被沈从文的阅历“故事”所吸引: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人物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让学生了解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书”,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这是一种收获。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沈从文的传记看作是一本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这部传记可能给予同学们最重要的启迪是: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求生活的意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学习生活现实,讨论一下“青春成长”“挫折教育”和“读社会这本大书”等话题。
第二,《从文自传》展示了一幅幅神秘有趣的风俗画,有的还很原始残酷,与我们当今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距离,同学们读来有很强的“陌生感”。可以抓住这个感觉,提示学生注意其背后可能蕴藏着的悲剧,阅读时不停留于猎奇,最好能发掘“奇”中的人文思索,“奇”中的批判意识。比如,沈从文对于城市文明过于物质化显然持批评与焦虑态度,他力图从民间质朴原始的“生命方式”中提取人类文明的“活力”。这种看法也浸透了他的自传。但是这个问题也比较难一些,不妨点到即止,做引发式的提示。后面提供的关于沈从文创作及其对人类文化命运的思索(《从文自传》附记和温儒敏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有关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的评论节选),可以作为理解这篇传记情调和含义的一种参考。
另外,这篇传记由于传主生活经历的太多苦难,加上作者在回忆中不时融入淳厚的情感,引发对人生的慨叹,读来有某种沉重与辛酸。应当指出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这份沉重,启发学生:对于强者来说,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
这里还选收了毕树棠写于三十年代的对《从文自传》的评论,可以看到当时一般论者对这部作品的反映。其中谈到作家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这部自传的叙事艺术特色,可供参考。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传记的文学性问题。仔细欣赏这篇自传的散文笔法,考察其叙述与描写并重、渲染故事性、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等特点。当然,如果能让学生读完《从文自传》后,找一些沈从文描写湘西的散文或者小说来对照阅读(如《边城》《湘西》《湘行散记》等),并思考作家的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思考与探究
第一题要求理解“那一本大书”的含义,并联系沈从文的创作生涯及有关作品(如《边城》《湘行散记》等),说说这本“大书”对沈从文人生的意义。
“那一本大书”自然指的是社会。沈从文在上学期间就喜欢到各处游历、玩耍,他觉得世界如此宽广,充满了许多新鲜的未知的东西,为了了解这些,他“各处去看,各处去听”。小学毕业之后,他随着当地的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广泛的接触了社会。这段时期的经历不仅教给他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而且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后来走上文学道路,他一直从自己的故乡开掘题材资源,对当地土著部队士兵的生活、湘西边地少数民族和沅水流域船夫、水手的命运,都作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描绘。应该说这些作品的成功都来自于他读“那一本大书”的结果。
第二题要求品味传记中一些蕴涵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思索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传记“点睛”之笔,建议引导学生结合传记的相关描写,加上前面所说的一些参考材料,来体会并讨
论沈从文这些哲理性的思考。其中第一句注重“人生视野”,第二句是“健康生活”的含义,第三句是“把握命运以及对生活的信心”,第四句是“生命的价值”。这里只是提示,当然还可以展开思考更多的含义。
第三题要求分析这篇传记的特色。注意叙述中如何做到既有线索展开,又有某些生活细部的回忆,两者结合,也就是“点”与“线”的结合。概括的叙述犹如人的骨架,把握着叙事的方向,可以避免繁琐的叙述,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对于童年生活经历的介绍,大多属于概括叙述。生活细部的描写则像人的血肉,可以使骨架丰满起来,显得真实生动。比如147页第三段举了两个事例,都是人与人之间闹别扭甚至厮打起来的小故事,作者说“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勇敢直爽,即使打架,也显得那么可爱。
参考资料
一、沈从文生平与创作概况(董易)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曾用过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笔名。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02年12月28日生。1918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即随当地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曾在湖南地方军队任职。1918年,在芷江县任屠宰收税员时,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和林纾以文言文译述的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他最初接受过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家的思想影响,后受五四运动启发,对新文学发生兴趣。1923年到北京。因生活困难未能升学,遂靠自学从事文学写作。1926年沈从文在香山图书馆工作。那年起,他陆续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创作;并曾与胡也频一起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在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并继续写作。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在《新月》上发表作品,当时已有“多产作家”之称。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主编北平《大公报》副刊《文艺》,次年主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益世报·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小说习作课程,抗战胜利后又在北京大学任教。曾先后与主编过商务印书馆《文学杂志》的朱光潜合作,以《大公报》副刊《文艺》和《文学杂志》等期刊为阵地,集合当时北平的一些文人从事文学活动,他们有比较接近的艺术倾向,因而有“京派作家”之称。
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与后期创作虽风格迥异,但在思想、艺术的发展上一直保持着他个人一贯的特色。他的早期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驳杂,起初主要受鲁迅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启发,创作以乡土文学为主;后来受废名(冯文炳)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影响,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体小说(或称诗体小说)这一形式。他从自己的故乡不断开掘题材源泉,对当地土著部队兵士的生活,湘西边地少数民族和沅水流域船夫、水手的命运,作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描写,提供了当时别的作家还没有写过的湘西地方风土人情的风俗画。但作品往往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和原始生活的神秘情趣,如《龙朱》、《神巫之爱》和《凤子》等小说。后来则渐渐改变,多以赞美少数民族和边地人民中原始的蛮性力量和粗犷放纵的强悍气质为主题。在描绘湘西民性的强悍的同时,歌颂了边地民俗的淳厚,并以此与大都市的所谓“近代文明”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城里“绅士阶层”和乡下“抹布阶级”不同的感情。
沈从文的作品总的思想倾向是向往一种健康的世态、富有人情美和心灵美的人与人的关系,恢复被“近代文明”所污染、所泯灭了的人性;表现这种思想倾向的代表作有《柏子》《虎雏》和《边城》等小说。同时,他以另一种写实的笔调揭露大都市中“绅士阶层”虚伪的面目和空虚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日趋堕落的情状,如《绅士的太太》《王谢子弟》等;对于某些知识阶层中“被阉割了的寺宦观念”,他也给予了抨击,如《有学问的人》《八骏图》等。他还比较深刻地描写了一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农民形象,如《丈夫》《牛》和《贵生》等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些作品都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但也有许多作品缺乏应有的时代感。
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艺术上确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不但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同时还结合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所以使他的小说和散文浸透了乡土抒情诗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意境。他对富有地方色彩的世态人情的描绘,使后来一些作家如汪曾祺、叶蔚林、古华等在艺术风格上深受影响。
1957年后,沈从文放弃了文学生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工作,研究出土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等,1978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专题。在中国历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与王家树合编,1957)、《唐宋铜镜》(1958)、《龙凤艺术》(1960)等文集以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专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二、《从文自传》序(沈从文)
这个《自传》,写在1931年秋间,算来时间快有半个世纪了。当时我正在青岛大学教散文习作。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为了补救业务上的弱点,我得格外努力。因此不断变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用不同方法处理文字组织故事,进行不同的试探。当时年龄刚及30,学习情绪格外旺盛。加之海边气候对我又特别相宜;每天都有机会到附近山上或距离不及一里的大海边去,看看远近云影波光的变化,接受一种对我生命具有重要启发性的教育。因此工作效率之高,也为一生所仅有。前一段十年,基本上在学习用笔。后来留下些短短篇章,若还看得过去,大多数是在青岛这两年内完成的,并且还影响此后十年的学习和工作。我的作品,下笔看来容易,要自己点头认可却比较困难。因为前后20年,总是把所写作品当成一个学习过程看待,不大在成败得失上注意。这个《自传》的产生却不同一些。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为“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写成后重看一次,就破例寄过上海交了卷。过不久印成单行本后,却得到些意外好评。部分读者可能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可是由我说来,不过是还不过关的一本“顽童自传”而已。书中前一部分学生生活占分量过多。虽着重在反对教“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教育方法,一般读者可能只会得到些“有趣”印象,不可能感到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到他们读我作品时,时代已不同了,“子曰”早已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军阀大小割据打来杀去国势陷于十分危急时期。后一部分写离开家庭进入大社会后的见闻和生活遭遇,体力和精神两方面所受灾难性挫折和创伤,个人还是不免受到些有形无形限制束缚,不能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当时还以为到再版时,将有机会加以调整补充。事实上1933年夏回到北平后,新的工作一接手,环境一变,我的打算全部落了空,不能不放弃了。
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我所经历的一切和我的创作都成了过时陈迹。现在《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忽然建议重发我的《自传》,我是颇有些犹豫的。时代前进了,我这本《自传》还能给青年读者起些什么教育作用,实令人怀疑。但是这本《自传》确实也说明了一点事实。由此可以明白,一个材质平凡的乡下青年,在社会剧烈大动荡下,如何在一个小小天地中度过了20年噩梦般恐怖黑暗生活。由于“五四”运动余波的影响才有个转机,争取到自己处理自己命运的主动权,完成了向社会学习前一阶段的经历后,并开始进入一个更广大复杂的社会大学,为进行另一阶段的学习作了准备。如今说来,四五十岁生长在大城里的知识分子,已很少有明白我是干什么的人;即部分专业同行,也很难有机会读到我过去的作品。即或偶
然见到些劫余残本,对于内中反映的旧社会部分现实,也只会当成“新天方夜谭”或“新聊斋志异”看待。只有少数中的少数,真正打量采用个历史唯物主义严肃认真态度,不带任何成见来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工作者,对他们或许还有点滴用处。因为借此作为线索,才可望深一层明白我1936年“良友”印的《习作选·代序》《边城·题记》,1947年印的《长河·题记》及1957年《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中对于写作的意图和理想,以及尊重实践、言简意深的含义。再用来和我作品互相对照,得到的理解,必将比前人认识明确、深刻而具体。因此我同意把它重新发表,并作了些补充、修改和校订。
(选自《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三、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温儒敏等)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这与他特殊的身世经历,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体验相关,也与他自己的“角色认知”上的困扰相关。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县,地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所。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使他既富于多彩的幻想,又有着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的沉痛隐忧。沈从文出生于行伍世家,14岁高小毕业后从军,随军队辗转流徙于三省边境与长达千里的沅水流域,谙熟这一带人民的爱恶哀乐的鲜明生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也形成了对民间世俗生活特殊敏感的生活情趣。以后接触了“五四”新文学,1923年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同年秋报考燕京大学,未被录取。他是以“城市边缘人”的身份,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出色的才华,打进文坛,“挤”进城市的上层文明社会的。所以他可能很自负,又始终有一种自卑。这对于他的创作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视点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沈从文的自卑和自负,都表现为他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他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这种“乡下人”的角色认知,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作者隐秘的潜意识角落里乡下人的自卑情结,但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叙述者、歌者,另一方面又使他在跻身都市生活时,自觉地以“乡下人”的目光和评判尺度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沈从文的创作处于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选取了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丑陋之处。在那个“湘西世界”中,力图通过湘西本真和原初的眼光来呈现,从而保留了那个世界的自在性和自足性,生动再现了楚地的民俗、民风,写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风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
与此同时,沈从文的作品也展现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作品常用讥讽的调侃,刻写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的绳索如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力欠缺的都市“阉寺病”。这些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对于沈从文并没有完全独立的意义,它总是作为整个“乡村叙述体”即“湘西世界”的一个陪衬物或一种批判性的观照而存在的。如《绅士的太太》,描写几个城市上层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尽意而穷相,以冷峻的笔调揭露了绅士淑女们的种种丑行。《八骏图》则以犀利的讽刺之笔画出了八位教授的精神病态。他对都市两性关系虚假性的揭示最不遗余力,这同他赞美湘西少女的纯美,乡村性爱形式的大胆、自然,民间传说中爱情悲剧的壮美,几乎是同时出现在笔端的。沈从文在他的两个文学世界中都大量描写了性爱题材。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的角度,他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约之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在他的描写中,面对性爱或隐或显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璞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捆绑住自己,拘束压制自己,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沈从文在这里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所肯定的是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反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种倒退,反对生命的被戕害。
沈从文“两个文学世界”对照的总体叙述结构,的确有文化审视与观照的功能,然而对一般读者而言,“湘西世界”更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更能让人了解另一种“人生形式”,从而获得“生命的明悟”。(选自《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从文自传》赏析(毕树棠)
近来文人自传的书已经出了好几部,我却只于最近读了《从文自传》,这委实是一部很可爱的书。
书里自述的是作者20岁以前的生活,从家庭进学校到入伍都在湘西一带,退伍离乡到了北平,生活一大转变,书即于此结住,这只是他的自传的第一部。书中关于年代的记载似乎没有正确的注意,他是湖南凤凰县人,生于庚子之役的第3年,总在光绪二十八九年上,6岁入私塾,中间经过辛亥革命,民四进新式小学,民六转高小兼入预备兵的技术班,时年13岁,14岁离家入伍,辗转于辰州怀化常德保靖,及川东的龙滩等地,20岁到北平,约在民国11年左右,这段时期大约是1902到1922年。他的家世是军人,好动冒险,不怕颠沛流离,是有遗传的习性。他的家乡是湖南,好奇进取,遇见新机就转,是有地方的特性。任情而善适应环境,所以不悲观,多感而不钟情,所以不颓废,行己而“无耻”,不学而有术,这都是个性的特异,硬炼就一副结实的人格。我们知道沈君是一个成名的小说作家,而在这书里却找不出他的文学修养的所在,其实这二十年的生活情景便是他后来文学创作的根基,高尔基的少年浪荡,康拉德的海上漂泊,都是后来文章成功的种子,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此之谓也。
自传是一个人就他过去的生活作回忆的自述,是实事真意和挚情的自由表露,是人格和环境相磨擦的活动写照,要紧处全在一个真字,不过写法则各有不同。一个军人历经战场,一个政客饱尝世变,一个创业家一往努力,一个探险家遍临奇境„„回头自述一番,都是动人的有趣文字。他们都是一出戏文里的主角,以坚强的意志实现个别的成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人世的主宰的创造的,事业的规模便是人格的表现,他们的自传是报告读者他这一出戏是怎样演的。文人的自传则有些不同,他是艺术家,他是所有戏文的观客,以灵慧的眼光和亲切的感情看进一切动相的真实,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是观察的体验的,是玩世的,灵魂的寄托便是人格的纯全,他的自传是报告读者那些戏他是怎样看的。一者是只认得自己的舞台,我只演我的戏,前人是怎样下场,后人又怎样登台,与我无涉。一者是世间处处都是戏,演不尽也看不尽,却是看一出便得一出。所以我们读文人的自传,不能存寻求模范和教训之心,只能采取些丰富的印象,只多能得些启示和发些深省,交接一个深彻的灵魂,认识一个新型的人格,如此而已。
所以一个文人的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学成就关系似乎是当然的,而不是必然的。他的生活所有的特点是他的自由性格的活动形成,而在文字上作成自然的表现,并非有人意的设计,将其预约的成功。记得前几年读一本Michael Pupin的自传From Immigrant to Inventor,说他本是欧洲一个农家的穷孩子,听说美国有个福兰克林和林肯,心向往之,便跳上船,到了美国,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后来历经艰苦与努力,居然成一个电器发明家,做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为科学界的闻人云云。这种“模范伟人”式的自传,由文人看来,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平凡,因为它所表现的是“超人”,而文人的自传则只是表现“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从文自传》颇得此旨。他在小学上课,却老放不下那“一本大书”,是为什么?他在军队里混来混去,追求的又是什么?都无所为,全都是性格的自由活动。直到后来,所谓“一个转机”那是环境变了,人还是那个人!在未转机之前,他做梦也想不到要成就一个著作家,既转机之后,仿佛一条野兽穿林越谷,登上一座山峰,回头一望,好一片世界也!可是走下山峰,又是一个世界,那尽头的所在隐约又是一个山峰„„嘻,哪里是归宿?向前走罢!所以
这部自传只是他走过第一座山峰,在平川大道之上,一面观山览水分花扶柳的向前进,一面把他第一段程途上的回忆对着新世界作出散淡的歌唱,情极声彻,惊动那一带的村舍男女都出而拍手相迎,而且茶饭相待,便是他今日在文艺界的收获了。
西人的自传常以Confessions一字书名的,意在自道其实,读之者可以又认识一个人,却不必存旁的心思。一般人久闻沈从文是个当兵的,而伟然成功为小说家,不禁赞叹:“这孩子真能啊!”及至看过他的自传,似乎又感觉不类,说声:“原来如此,倒也难为他!”如此,这本书算他一字未读。
这本书的文字近于随笔演述,写得细密而轻松,在字句上看不出什么精巧的锻炼,而组合起来,却朴素而丰韵,参差而有致,整个脱去传统散文的节奏,而另具一新格调。这是作者久写小说,文笔独造,习惯成自然,有Simplicity之美,非偶然所能至者。这本书的可爱处,风格也居重要之点。不过写自传是否可以这种风格为最好,以及这本书是否为作者文笔最好之一,则不敢说,因为自传之作在今日文坛尚是初起,而沈君的文章也尚在进步之中呢。
(原载1936年2月《宇宙风》第1卷第10期)
五、关于自传
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由传主本人而非通过其他人来叙述自己的生平。对人生的整体的回顾,或者是对人生主要经历的回顾,是自传不可缺少的要素。自传又分为正式自传和非正式自传两大类。非正式自传是作者不准备发表的私人文稿,包括书信、日记、日志以及回忆录。前面三种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而回忆录是用来追记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事件的一种文体。正式自传由于经过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遗漏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自传作家一方面把事实组成一个发展链,让读者看到自我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他又热中于把事实的动机和意义加以阐释和解说,使读者从意义中领悟到经验。(参见《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自传”条目以及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的“自传事实”)
自传最初在西欧的出现,多是从忏悔、告白出发的,因而具有自我省察的性质。中国古代的“自传性文学”,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等,则与此不同,不是强调“我”的不同,反而是有意模糊了自我的面目。近代之后,西欧式的自传才被引入中国;尤其经过胡适等人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文类。胡适本人的《四十自述》,也成为中国现代自传最早的作品之一。(参见川合康三《中国人的自传文学》)
第五篇: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课 Unit 7 教案 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课 Unit 7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step 1.free talk T: Hello, what is your name?
S :My name is …
T: Look, this is my sweater.S :Oh, it is nice.T :Thank you.T :Look, that is my blouse.S: It is nice.T: Thank you.T :(教师示意,交换)
T :It is nice.S : Look,.This is my new book.T :It is nice.S :Look,that is my shirt.Step 2: 教师指着一女生,让学生说
S: This is her blouse.指另一个女生
S :This is her T-shirt.教师指着另一个男生,边指边说: T: This is his shirt.(重读)T :This is his pencil-box.(多说几遍)Teach “his’train practise T :This is his …
That is his
让学生练习这两句 Step 3
1review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2 study the new word 拿出一件长裙what is this ? 教师呈现:dress, teach “dress” practise 同法学习“skirt,coat ,T-shirt” 3,play a game 教师画简笔画,学生猜猜看究竟是什么,step 4 T:Look,this is my blouse.Look at my blouse(twice)Teach “look at “ train practise
教师教授歌谣“Look,look,look,look at my „”
学生用这个句型来编写歌谣
在练习的过程中,呈现出look at his/her..如指一男生说:look,look,look,look at my pen 教师改成 look,.look,look,look at his pen.让学生举一反三,引出look at her„ step 5 在上一环节教师可渗透It is smart.then teach “It is smart”(动作呈现)师:look at his „
生: It is smart.Look at her …
It is smart 生生对话:check it listen to the tape 教师指着一女生
T :Look at her blouse.S :It is smart.T;Yes, we also can say “It is pretty”
Teach “It is pretty”
同法根据“it is smart” T:Look at my blouse.S :It is smart/pretty.T:Thank you.(拿一件新衣服()
Look at my new …
S:It is smart/pretty.重读:new 且提醒新旧东西
左边:新文具盒,右边:旧文具盒;(NEW?)NO,teach “new”
new book.my new book.New pencil.my new pencil, 学生照例子举例子 T:Look at my new skirt.S :It is pretty.(twice)Exchange and pair work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