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九课小骆驼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九课小骆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
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
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
(2)学生自由练习。
(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一听,说一说沙漠中的风沙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
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
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
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
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
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说一说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
(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
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
(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
(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
(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沙漠中的演出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音乐学案-第四课小骆驼|湘艺版
《小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演唱歌曲《小骆驼》,用声音表现出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
2、认识八分休止符,能准确地拍击出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唱出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演唱歌曲《小骆驼》,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的识读。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双响筒、串铃、小笑脸
教学过程:
一、节奏引入
1、出示音符节奏:x
这是几分音符?
打节奏练习:xx2、出示节奏:xo
跟xx
有什么不同?请观察老师怎么打不同的地方。(老师示范)
3、课件总结o八分休止符,节奏练习:xo
xo
▏
xx
xo
▏xx
xx
▏x-
▏
(利用接龙的方式击拍节奏,一人一拍)
二、感受学唱歌曲
同学们,今天呢宋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感受和学习一下关于这些节奏的音乐,这些节奏呢就在我们即将要学得这首歌曲里,请大家先来感受一下吧!
1、初次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哪里?(沙漠)你听到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内容?(小骆驼)
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厉害,想象力也很丰富,现在我们就来唱唱我们的好朋友小骆驼吧。(板书:小骆驼)
2、出示歌谱,再次聆听。
设问:请找一找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相同的乐句。
(板书:节奏xo
xo
▏xx
xo
▏
xx
xx
▏
x-
▏)
你们的小眼睛可真准啊,发现的这么快又正确。
3、随音乐用悄悄话声音轻轻哼唱
(要求:(1)、用手指点住歌词,见字就点,根据歌词的节奏快慢来点字
(2)
注意相同乐句的演唱)
你们的歌声真美,再自信点来唱一唱吧。
4、再次熟悉音乐跟范唱轻唱(要求同上)
5、只张嘴巴不出声音再次跟唱,找出自己不会唱的地方仔细听
6、弹琴指导唱好歌曲,唱好八分休止符的乐句。
(八分节奏唱得轻快、有弹性,表现出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乐观向上的精神;带附点节奏唱得饱满、稍强、保持时值,表现出小骆驼不怕困难,坚定的性格特征。)
同学们,老师由衷地赞美你们,唱得可真好,那老师觉得也该让我们的打击乐器出场亮相啦,有他们的伴奏,我们会更出彩哦!
7、分成2个小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一组用双响筒,另一组用手铃,其他同学敲击铅笔盒,老师舞蹈律动。(时间够的话可再演一遍)
三、拓展延伸,歌曲轮唱表演
1、轮唱
轮唱前部分相同乐句处,两声部先后结束演唱。
2、举起小笑脸全体完整演唱全曲。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大家和老师共同体验了大沙漠中的美妙音乐,更学到了小骆驼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请学生总结)
第三篇:三年级音乐下册《小骆驼》教案
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四课《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2、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
第四篇: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小骆驼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小骆驼》教学设计
文成小学 何小花
教材分析
歌曲《小骆驼》宜朴实、口语化的歌词,生动描绘了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而乐观的小骆驼形象。全曲为六声羽调式和带扩充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0 ×0 ︱×× ×0︱×× ××︱× -︱和×. ×︱× - ︱节奏和乐句完全重复的手法,表现了小骆驼沙漠跋涉的疲惫和艰难,刻画了小骆驼坚强而乐观的性格。
教学设想
以“沙漠之旅”为情景主题,依次按照走进沙漠的准备—沙漠中的脚印沙—漠中的风沙—沙漠中的绿洲—沙漠中的演出—沙漠中的收获这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我将歌曲中的难点八分休止符设计在沙漠的脚印中。通过模仿小骆驼艰难的行走,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带充分体验,在玩中解决难点。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和节奏模拟沙漠中的场面,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学目标
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
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脚印、骆驼头饰,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随小骆驼音乐律动进教室)3.拍一拍,念一念 师:按节奏师生做接龙游戏 2/4 x 0 x 0 | x x x 0 | x.x | x||(师)一 只 小花 猫 走 啊 走,(生)喵喵 喵 喵(师)一 只 小黄 鸭 走 啊 走,(生)呷呷 呷 呷(师)一 只 小骆 驼 走 啊 走,(生)叮叮 叮 咚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
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同学们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教师弹琴演唱,学生聆听。)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
走 啊 走,走 啊 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前 面 有青 草,前面 有水 喝。
前 面 有歌 声,前面 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
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勇敢向前,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第五篇:湖南湘版音乐三年级教案
湖南湘版音乐三年级教案
第二课:折纸船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友爱的真挚情感。
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母音lu的发声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找台湾
你们知道台湾在哪里吗?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吗?
2.说台湾
你了解台湾吗?能不能介绍一下台湾? 3.看台湾
教师综合,简要介绍有关台湾的知识。
4.唱一唱
那我们就让风儿姐姐将我们的美好祝愿带给台湾小朋友吧!
(出示发声练习曲谱。)
三、新歌教学
1.(教师边折纸船边唱歌)
我现在特别想折一只小纸船接台湾的小朋友来玩.你们瞧!2.感受歌词
师生相互合作朗读歌词。
3.体验旋律
(1)律动: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拿着小纸船律动。
(2)学唱: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学唱歌词。
(3)分组分句学唱:
一组:第一句
二组:第二句
三组:第三句
四组:第四句
4.巩固歌曲,升华情感
边唱边把自己对台湾小朋友的祝愿写在自己的小船上。
四、小结
每位同学都希望能用我们自己的小船接来台湾的小朋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学生拿着自己的小船,唱着歌儿出教室。)
第三课 山野童趣
教学目标
1. 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基本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 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3. 能大胆的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能大胆地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2. 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能吹出声音。教学难点
1. 掌握竖笛的正确吹法。
2. 能用歌声和表演等形式表现《采山》的乐与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进山野(情景引趣)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能说说咱们农村是什么样子吗?
2.创设情境
A.闭眼听《牧童短笛》第一段,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B.学生谈感受,说说第一段的情绪,并说说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和牧童吹笛子的心情。
C.为乐曲第一段选色。学生可由自己自由选择与旋律情绪相符合的颜色。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段和第三段.3.(有条件可让学生学习竖笛的演奏方法.)
二、山野寻乐
1.引入歌曲《采山》
山野的空气真新鲜,到山里玩可能更有趣,让我带你们去采山吧!
3. 即兴为歌曲伴奏
学生随《采山》音乐用身势动作伴奏,充分感受旋律欢快的情绪及典型的节奏型。
4. 朗读歌词
跟师读儿歌(边做动作边读词),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5. 听赏歌曲
听范唱,感受歌声的甜美与快乐。
6. 学唱旋律、歌词
跟琴用lu或la等母音视唱旋律,跟琴唱歌词。
三、课堂延伸 创编歌词:小朋友们,除了歌曲中描写的“踩雨、采蘑菇、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他在雨中采山的形式吗?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四、小结
今后,我们将随着音乐体验更多的不同生活。
老师最理解我
教学目标
1. 在听赏《老师您好》后,能说说歌曲的表现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 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伴奏。
教学难点
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您好》
1. 边听《老师您好》的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 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a.歌曲赞美了谁?
B.歌曲的的情绪和速度怎样?
C.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3. 听赏歌曲并参与歌曲的表现
4. 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 聆听歌曲
2. 练习伴奏
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学唱歌曲
a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b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c学生随琴声唱歌谱,找出难点。
d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 随琴完整地唱谱
5. 随琴演唱歌词(做到词曲结合)
三、歌曲表现
1.用歌曲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可以分齐唱和领唱。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四、尝试填词
1.各组分别将填写的歌词演唱出来,互相评一评哪组填得最好,唱得顺口。
2.将填写的歌词作为歌曲的第三段,全班激情演绎歌曲《老师最理解我》。(第三段唱各自填写的祝福语。)
五、小结
第二课:折纸船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友爱的真挚情感。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2.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母音lu的发声方法。教学重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教学难点 情感的体验。教学过程
五、组织教学
六、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找台湾
你们知道台湾在哪里吗?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吗? 2.说台湾
你了解台湾吗?能不能介绍一下台湾? 3.看台湾
教师综合,简要介绍有关台湾的知识。4.唱一唱
那我们就让风儿姐姐将我们的美好祝愿带给台湾小朋友吧!(出示发声练习曲谱。)
七、新歌教学
1.(教师边折纸船边唱歌)
我现在特别想折一只小纸船接台湾的小朋友来玩.你们瞧!2.感受歌词
师生相互合作朗读歌词。3.体验旋律(4)律动: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拿着小纸船律动。(5)学唱: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学唱歌词。(6)分组分句学唱: 一组:第一句 二组:第二句 三组:第三句 四组:第四句
4.巩固歌曲,升华情感
边唱边把自己对台湾小朋友的祝愿写在自己的小船上。
八、小结
每位同学都希望能用我们自己的小船接来台湾的小朋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拿着自己的小船,唱着歌儿出教室。)第一课 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教学准备:
各种乐器,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入学教育 师生相互介绍认识 音乐课堂常规训练,起立音乐: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乐:17 65 | 43 21 | 1 11 | 1-|| 节奏训练,碰铃和三角铁:× - - - × - ×- 响板:× ×× × × ×× × ×× × 手铃:× × × × × × × - 沙锤:× ×× ×× × × ×× × ×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三、尝试填词
四、小结
第二课 折纸船 教学目标: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手拿纸船,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船儿在起伏的海上进行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随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课堂小结
第三课 山野童趣 《采 山》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
第一课时 《卖报歌》教学目的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2.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教学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新课
(一)、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放录音:聂耳的耳朵)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二)、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4、出示歌曲名称。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A、5 3 5 3 2 | 1 3 2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三)、课堂小结,下课。
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述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体会乐曲的情绪。指导学生感受民族打击乐,简易乐器参与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对民族器乐的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简介。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情境,表现音乐场景,能运用打击乐器随乐演奏。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听《卖报歌》进教室,引出聂耳的生平介绍。(出示课件)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从小就学会了许多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等,他一生创作了四十一件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等。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就是其中一首。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简介作品。整体初听: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初听全曲。(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 优美抒情 B 欢快热烈 C 悲伤沉痛(2)聆听这首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
中速 快速 慢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
A 锣鼓喧天,人们竞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 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欣赏后,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分段赏析
第一乐段: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欣赏 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锣鼓敲打声音
请思考,你认为,这段锣鼓齐奏,在你头脑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它衬托在这段音乐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师归纳:乐曲一开始就传出时远时近的锣鼓声,然后欢快的音乐接踵而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人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赶来观看的情景。乐曲中出现的锣鼓声运用的是什么节奏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一乐段(欣赏后出示课件——节奏型)师用筷子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拿出筷子来敲节奏。(出示课件)要求学生随钢琴演唱第一乐段主旋律。
师弹奏第一乐段的音乐,要求学生加入节奏敲击,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视唱乐曲。
师归纳:欢快的旋律,喜庆的锣鼓声把我们带进了江南龙舟赛的热烈现场,拥挤的人群,欢腾的场景,一幅紧张,热闹的景象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出示课件)请大家默看下列思考题,边动脑边认真欣赏音乐,要求用分组讨论,再选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到乐曲的基本情绪是: A 热烈欢快 B 活泼跳跃 C 优美抒情
根据欣赏的感受以及个人的想象,你觉得第二乐段表现的基本情境是:A 祖国的大好河山 B 你追我赶的紧张场面
这一段音乐中运用了哪些打击乐器:
A 铃鼓 B 堂鼓 C 锣 D 碰铃 E 木鱼 F 舞板 学生评价:哪一组的答案正确? 第三乐段:
欣赏后思考:A 音乐的情境是什么? B 与第一乐段是否相似?
师归纳:A:随着赛场气氛越来越激烈,人民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于是锣鼓声更强了,乐曲声更欢快了。
B: 为什么和第二乐段相似呢?因为乐曲的结构是;A+B+A` 三段体结构。师问:为什么这首乐曲聂耳要取名为《金蛇狂舞》?
(四)复听全曲,参与表现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全班学生集体随乐表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欣赏就到这儿,其实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音乐表现性强,今天我们欣赏的《金蛇狂舞》就是典型的代表,今后我们还要欣赏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作品,下课!
第五课
在祖国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并创编歌表演,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积极参加音符之家的教学活动,认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形状,能分辨它们的时值及差别。教学重点
1、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歌曲,用热情、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2、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识。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娃娃卡片、音符之家小房子卡片、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活动《音符之家》(课件展示音符之家画面)
1)师:欢迎同学们乘着火车来到音符之家,音符之家欢迎你,今天老师先介绍音符之家的成员。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音符娃娃卡片:你们认识我吗?我是全音符(或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并将音符卡片贴在想应音符名称旁。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形状,并唱出其时值。
2、找一找
教师将许多音符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用钢琴分别弹出5、3-、2---请同学们分别到黑板上识别并取下音符卡片,唱出那个音符。
3、唱一唱(出示音符之家)
1)师:小音符很调皮,有的在家里,有的跑出来了,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些调皮的小音符跑出来了? 2)教师弹奏音符,同学们随琴跟唱,并请三名同学把它们送回家。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轻轻的拍手,一边由上到下或由下至上地唱一唱。
小结:同学们来到音符之家,不仅认识了音符,与它们交上了朋友,还帮助调皮的小音符找到了家,你们真棒!
二、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导入:师:音符娃娃回家了,它们都在家里听赏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也来和它们一起听一听好吗?
1、聆听歌曲(课件出示歌单)
2、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课件展示四个带有旋律的音乐娃娃)
师:同学们看,音乐娃娃笑得多么开心,唱得多么欢快,它们到底是怎样唱的呢?(课件按音乐的顺序展示出来)2)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同学们视唱旋律。3)各组交流视唱学习情况。4)全班试着随琴模唱整首旋律。
3、朗读歌词
(课件展示带有节奏的歌词)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玩一玩朗读歌词的接龙游戏,老师读前句,同学们读下一句。
4、学唱歌词(课件展示歌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熟悉了,现在看看哪位同学都最先学会唱歌词。1)学生随琴轻声唱歌词。
2)找出歌中难掌握的地方,再进行练唱。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这两句歌词,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5、(分女同学、男同学对唱及齐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三、创编歌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
师:对!我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苗族、壮族、阿佤族
1、创编歌词与表演动作。
2、交流与评价
3、设计伴奏形式
4、分组展示
5、综合评价
四、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在祖国怀抱里是那么的快乐,欢喜,在政府的翔下是多么高兴,甜蜜,让我们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幸福成长!(播放《娃哈哈》的歌曲,学生自由律动下离开教室。)
我为祖国守大桥
(《在祖国怀抱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手风琴独奏《我为祖国守大桥》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并积极参与全曲的表现活动。
2、能认识到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教学重点
感知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认识节奏、旋律、力度、音区、和声等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唱解放军的歌。
师:随着解放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我们来唱一唱老师要同学们找解放军的歌,如果碰到你会唱的,请跟他一块唱。师:今天我们要听赏由手风琴演奏的表现解放军的乐曲《我为祖国守大桥》
二、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题中的“我”是谁?(课件展示乐曲的音乐主题)
2、熟悉音乐主题 1)听音乐主题
老师演奏音乐主题并介绍手风琴。师:乐曲基本情绪是什么? 生(激昂自豪)2)唱音乐主题
老师用手风琴弹奏音乐主题。学生先哼唱曲谱,再用“啦”模唱。
3、再听全曲
指导学生听赏全曲,分析主题出现几次?
师:听一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时请举手,老师用*标示。同时,学生再听全曲并回答问题。师:将音乐主题进行变化演奏,叫变奏。
三、分段赏析
1、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1和声(单音、多音)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师:变奏1和主题的演奏有什么不同?你们看看老师的右手,是怎么演奏的。
2、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2音区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师:音乐这么浑厚低沉,你们听出解放军正在干什么? 我们来学一学。
3、感受主题与变奏3在速度上进行变化后所表现的音乐。(快、慢)
4、感受主题与变奏4在力度(强、弱)上的变化,并唱一唱用声音表现。师:音乐声渐渐减弱,解放军叔叔已经走远了。
四、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1、静听全曲(用卡片摆出结构图)
2、参与表现全曲
师生一同唱一唱,动一动、说一说,进行参与表现。
3、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富裕,不够强大,还需要我们努力学好知识去建设它保卫它,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吧。
第九课
摆手舞 教学目标
能学会唱《摆手舞》,并了解一些土家族音乐舞蹈及相关文化知识。能模仿摆手舞,掌握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及简单的队形。教学重点
模仿摆手舞基本动作,进行集体舞表演。
教学难点
摆手舞风格的模仿及队形的排练。课前活动
课前,学生用课余时间收集土家族及摆手舞的有关资料,并自备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道具。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家风情蜡染一幅、照相机一部。教学方法 引导模仿。
第一课时
教学过 程 教学形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走进土家寨 情境导入 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喹》。导入情境。
播放CAI土家族民族风光片。进入情境。
看风光片,听民俗介绍。通过小小的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创设身临其境、走进土家山寨的氛围。
体验土家乐 了解风格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素材并讨论、交流。①引导从舞蹈方面谈。②引导从音乐方面谈。③引导从服装、家居方面谈。④引导从民俗方面谈。⑤引导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
播放《咚咚喹》录像。简介咚咚喹。引导学生掌握“咚咚喹”、“舍巴日”等具有土家特色的节奏。播放录相,重点介绍“打溜子”。引导学生即兴模仿表现。展示素材。展开讨论交流。
与教师互动喊:“舍巴日”。
观看录相,思考“打溜子”的形式特点并模仿。
展开即兴打击乐表演。师生充分交流,但不深入。为后面从“舞、乐”方面进一步展做铺垫。进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土家乐器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打溜子”这一“民族之花”的魅力。
唱唱摆手歌 学唱新歌 展示《摆手舞》歌谱,引导学生感受土家歌曲的旋律风格。特别指出“伢儿”这一湖南方言的发音方法。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唱。指导学生在歌曲前奏处和着 2/4X X X的节奏喊“舍巴日”。聆听并感受《摆手舞》的歌曲。练唱“伢儿”的发音方法。
主动上台并用领唱齐唱等不同形式演唱。
合着节奏在前奏呼喊“舍巴日”。进入第二个教学重点:土家歌曲的风格化演唱。利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加入“舍巴日”的节奏喊唱以增强《摆手舞》演唱的表演性。
第二、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跳跳摆手舞 引导模仿 播放CAI《摆手舞》录相,指导学生模仿摆手舞。邀请学生主动展示摆手舞动作,并给予鼓励。观看录像中的分解动作,引导学生模仿。领跳。边看录像边模仿。个别学生主动上台展示。
在间奏时喊“舍巴日”,与老师一齐跳。进入第三个教学重点:学习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动作。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精神。
老师力求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参与表演 指导学生掌握握基本动作
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编排动作并分组排练。模仿基本动作。分小组合作表演。分组比赛。讨论与评价。
过过摆手节 情境表现 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喹》。挂蜡染布画,引导学生上台布置“摆手堂”。
表演击鼓,引导、鼓励并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和老师一起布置“摆手堂”。
主动参与表演。整个过程力求营造出旅游景点旅客参与民俗舞蹈活动的轻松氛围,让每个孩子有一种“我是主角”的快乐感受,并制造出热烈的土家过摆手节的节日气氛。
告别土家寨 总结全课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结束全课。师生再见。跳摆手舞出教室。教师的总结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课时 《乃哟乃》 教学目标
能熟练掌握《乃哟乃》的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能学会简单的竖笛吹奏方法,并能自信地参与歌曲《乃哟乃》的表现。能认真聆听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教学重点
学会吹奏“1”和“5”两个音。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体验和理解,大胆地参与演唱和演奏。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CAI课件、竖笛若干、音符卡。教学过程
课件:播放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片段,教师带学生
1、师:刚才听到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演奏这种乐器的动作吗?(几位学生回答)
2、师:说得真不错,是由笛子演奏的,你们喜欢听笛子吹奏的声音吗?
2、复习竖笛的吹奏技巧
师: 我们以前也认识过一种乐器,也是笛子的一种,还记得它么?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拿着它的?(学生上台。)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出演奏的姿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按住六个孔,大拇指托住笛身。师:你们也拿出竖笛,照这种姿势!
还记得老师教过应该用怎样的气息来吹?()(学生自由练习。)师:我们按住竖笛的六个孔来吹,每个人吹出来的音是不是相同的呀?
(学生回答。)
师:这个音是“5“,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全班齐奏。)3.找一找,吹一吹
师: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吹出其他的音来吗?
(学生分小组边讨论边尝试。)
(分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师:如果松开一些孔我们能吹出不同的音来,那么我们松开右手按住的三个孔来试着吹一吹,然后大家将这次吹出来的音和按住六个孔吹出来的音比一比,看看我们又吹出了一个什么音符?(学生回答“1”。)
师:真棒!这个音是“1”,我们一起再来吹一吹。
(全班齐奏,)练一练,吹一吹
教师出示写有“5”和“1”两个音符的卡片,学生根据出示的卡片练习吹奏相对应的音符。
说明:学生通过吹钢笔套而体会到吹奏竖笛的方法,使学习的难度降低,便于学生掌握;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找不同音的吹奏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小组的协作能力。
三、唱一唱土家的歌 听一听,找一找
师:你们的竖笛吹得真棒!我准备了一首湘西土家族的歌,想请你们当一当小乐手来为歌曲伴奏,首先我们来唱一唱。课件:出示《乃哟乃》歌单,播放歌曲。师:请你们找一找这首歌是哪几个音符组成的?
(学生回答“1”“3”“5”。)
(学生跟琴唱准“1”“3”“5”三个音。)玩一玩,唱一唱
学生跟琴唱1~5的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教师和学生接龙唱1~5的音阶。学生默唱1~5和音阶中的“2”和“4”。
教师出示写有“1”、“3”、“5”三个音符的卡片,按歌曲《乃哟乃》的曲谱排列顺序出示,学生依次唱出音符。3.试一试,唱一唱 学生跟着琴声齐唱歌谱。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教师介绍这首歌的歌词:具有土家族语言的特色。)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歌谱的组成规律,有利于学生唱谱,并结合卡片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唱的积极性。
四、编一编土家的旋律 找一找,吹一吹
师:这首歌曲中的哪两个音是我们用竖笛吹奏过的呢?(学生回答“5”“1”。)
师:那么我们就用这两个音为歌曲伴奏吧!课件:出示伴奏奏谱。(学生吹奏伴奏谱。)(教师演唱,学生伴奏。)编一编,吹一吹
师:你们可以移动伴奏谱中的音符,编出别的伴奏谱吗?
(学生上台进行创编。)
(吹奏学生自己创编的不同的伴奏谱。)
说明:通过创编伴奏谱这一活动,巩固加深了对“1”“5”的吹奏练习,又使得吹奏练习不单
一、不枯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能力。
五、画一画湘西的美景 看一看
教师简单介绍口笛的吹奏姿势与方法。课件:出示口笛实物。听一听
学生整体听赏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画一画
师:你觉得乐曲的结尾重复了哪幅图的情景?请画一画。(学生各自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所画的情景,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六、说一说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来听一听!
(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归纳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听着歌曲吹着竖笛走出教室吧!(学生合着《乃哟乃》的旋律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