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成设计第三章 教案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一、复习旧知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二、引入新课
人们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积累,把美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有秩序的美。这是大量的和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其构成方法来看,重复、群化等形式,以及带有较强韵律感的渐变、发射等构成方法,都包括在这里。
另一类,是打破常规的美。诸如对比、特异、夸张、变形等,都具有破规的性质。
三、讲解新知 重复构成形式
一、概念
重复是指运用完全相同的视觉元素或组织关系元素反复出现,以这种方式构成设计的方法叫重复。
重复的形象在视觉上的反映为整体一律、单纯统一,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它是构成形式法则中最简单的一种。
二、重复中的基本形
重复中的基本形是指用来构成重复的基本单元。一般以简单为主,避免过于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按骨格排列,其骨骼形式简单(如方格、纵向、横向等简单骨格形象),这时基本形可依据具体排列形式调整其简洁程度。
三、重复骨格
如果骨格每一单元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重复骨格。重复骨格是最简单的规律性骨格。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四、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
如果运用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排列,这样形成的图形有很强烈的统一感,但缺少变化。如果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可改变重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排列的方法:
1)重复基本形按同一方向,按骨格连续排列。
2)单个基本形按图地关系黑白互换,互换后产生的两个基本形交替排列。
3)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排列可改变方向,排列是可按不同方向间隔排列。
4)重复基本形组成一个重复单元,再将这个重复单元反复排列。
5)重复基本形和空白重复单元间隔反复排列,这样形成的画面通常图地关系明确,黑白关系对比感强。
6)重复基本形之间错位排列,这样可以增加构成画面的变化。
7)重复基本形通过平移、反射、旋转、扩大等手段产生交错、重叠的效果,使画面局部产生群化现象。
8)重复基本形按作用性骨格自由排列构成画面。即基本形可采用方向、位置上的自由排列,被骨格线切割后产生较丰富的效果。
五、重复在设计中的应用
重复在设计中的应用,一般结合其他视觉元素综合构成或运用重复骨格进行画面组织。
近似
一、概念
近似是指形象之间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在某些因素上有共同的特征,因此表现出统一而生动的效果。
近似的程度有很大的灵活性,相同的因素越多,效果就越统一,反之则产生的对比效果越强。近似与重复相比较,重复容易使画面产生统一感,而近似可以在统一求变化。近似与渐变相比较,有变化规律相对弱、规律性不强、基本形排列不严谨的特点
二、形状的近似
形状的近似是指形状属同类型。同类型有时指形状上相似的成分较多,但有时也可通过同一手法造型后,形成形状近似的效果。
三、基本形的近似
基本形的近似主要是指形状方面的近似。形状的近似是确定近似的标准,其他因素如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肌理、大小、色彩等方面是确定近似的次要因素。
四、近似骨格
近似骨骼是指骨格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都是近似的。严格的说它是一种半规律性骨格。一般构成近似骨格的骨格的骨格单元形状上较为不规则。
五、近似在设计中的应用
近似在设计中的应用较重复常见,由于其具有重复的统一感,局部又具有变化,容易产生协调又富于变化的视觉整体形象。
四、课堂练习
启发创意:利用重复与渐变形式,表现生活中自然形象的重复与渐变。
五、布置作业
运用重复、近似构成法做构成设计作品,注意基本形的形状和骨骼形状之间的协调性。
第二篇:色彩构成设计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第一章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2.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3.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第一章 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 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2)孟赛尔色立体
二、何为设计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色彩构成与包豪斯
第二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原色、间色、复色 2.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二、色彩的属性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第一章 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 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的作用,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的感受。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对于色彩的感知,必须具备光源、物体、人眼和脑等基础条件。
167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用三棱镜证明了色彩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的。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根据牛顿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汤麦斯经过研究又得出一个结论: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对于不透明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只反射波长520纳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则呈绿色。
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玻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
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而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属性就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般,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则所有的色可排成一个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做色相环。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伊登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 hues),二次色(secondary hues)和三次色(tertiary hue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2)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Albert H·MumseIU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赛尔颜色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以三维空问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孟赛尔色立体对色彩的分类和标定符和人的逻辑心理及色彩视觉特征易干理解。
3)奥斯特瓦尔德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
二、何为设计
设,设想,设定;计,计划,策划。所谓“设计”,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而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行为活动。
因此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不仅仅是设想,需要将设想具体化、物化,用实体实现,它有着严谨而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除了对该商品的质量、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它的外形或外包装也成为了人们参考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感觉的外观设计会赋予商品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和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而色彩在商品的外观设计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它是设计传播的首要印象,是产品外观美的一个重要元素。
2.更加快捷地传达产品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消费者更快更准确地捕捉产品的设计定位。3.能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传达不同商品的时代或文化背景。
四、色彩构成与包豪斯
1.色彩构成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2.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建筑、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革命);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为大众服务);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它的设计教育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至今,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已更加完善,并被全世界艺术院校所采纳,成为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第二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原色、间色、复色
原色(一次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
间色(二次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如黄色+蓝色=绿色,那么绿色就是间色。
复色(三次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
二次色橙、紫、绿色,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六色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的色相环让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调和后的结果。
2.补色
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
在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条件色,是特定条件下的色光关系,即什么色的物体在怎样的光照下与周边什么样的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都是由条件色体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关系的重要因素。
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颜色,光照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窗外漫射的白光没有显著的色感,但会微微偏冷;家里的台灯带暖色;晚上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等等。不同的色光照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的亮部收到光线色的影响。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本来的色彩。
固有色,即物体本身原有的颜色。固有色也是在阳光的投射下产生的,它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纯正,因此称它为概念上的固有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二、色彩的属性
首先,色彩大致分为两类:无彩色和有彩色。
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的有彩色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任何有彩色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1.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赛尔色相环和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相环等。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光谱中的色相构成了色彩体系。
2.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考虑,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比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相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在某种颜色中加白,亮度就会逐渐提高,相反,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
思考:
1.一个色彩加黑会怎样改变它的纯度?加白呢?
2.黑色和白色哪个的纯度更高?
在七种基本色中,除各自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红色纯度最高,而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居中。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
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
同纯度的系列。
(观察明度表和纯度表的区别)
思考:
1.是否存在只有色相而没有纯度和明度的色?
2.是否存在只有纯度而没有色相和明度的色?
作业:
一、临摹“伊登十二色环”一幅
要求: 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环为直径13cm的圆形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
二、选择一种颜色,分别临摹其明度表和纯度表上的变化
要求: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带每格为1.5×2cm,至少12格以上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日期
色彩构成教案 第二章 色彩的心理性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反之亦然。
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液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寻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关。
第二章 色彩的心理性
第一节 色彩心里与年龄 第二节 色彩的心里错觉 第三节 色彩表情
第二节 色彩心理与年龄
根据实验室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做过统计,不同年龄的人群喜爱的色彩也不同,婴儿:红色、黄色— 9岁儿童:红色
9岁儿童:绿色
— 15岁男生:绿、红、青、黄、白、黑— 15岁女生: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越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
第二节 色彩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映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做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与暖:
冷色与暖色便是依据心理错觉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颜色冷暖特性的例子吗?
此外,冷色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不同的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如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来说,由于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因此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
当然,既然是心理感受,那么色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会不同。所以即便是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冷色也没有绝对的暖色。
轻重、软硬 :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爽朗与阴忧感、华丽与朴素感、色彩的音感、色彩的味觉感、季节感
第三节 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无论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当其属性(明度、色相、纯度)发生变化时,颜色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因此,要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做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红色: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
“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
上,红色就像炽热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子上,红色变长了一个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不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都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了似的。”
——约翰·伊顿
橙色:
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长的特征:使人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黄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颜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它象征着光芒、希望、智慧、财富或权利等。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公主一样将骄傲的黄色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颜色只要稍微的掺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绿色:
说到绿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宁静、平和、新鲜、单纯、青涩、宽容……
蓝色:
说到蓝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限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紫色:
说到紫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华丽、高贵、梦幻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的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
———约翰·伊顿
黑色:
灰色:
白色:
视觉形象是靠协调的色彩来体现的,色彩的搭配不仅体现着美学的诉求,而且是一种可以强化的识别信号。色彩是记忆、象征、情感的集合。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艺术,它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引发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
第一节 色的混合 一、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三、减色混合
第二节 空间混合
一、定义
二、空间混合规律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第三节 色彩推移
一、明度推移
二、色相推移
三、纯度推移
四、冷暖推移
第一节 色的混合 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二、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试验中得出,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如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紫光﹦品红光
蓝紫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随着不同色光的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在逐渐加强,所以叫加色混合,当全色光混合时,则可趋于白光,它较任何色光都明亮。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彩色电视的色彩影像就是应用加色混合的原理设计的。
三、减色混合
有色物体(包括颜料)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色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所致。“反射”的部分色光被我们看到,“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减去”的部分色光。当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叠时,相当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剩余反射部分就是色料混合或者重叠的颜色,所以又称减色混合。混合的颜色越多,吸收光越多,反射光越少,最后呈现出的颜色趋近于黑色。
第二节 空间混合
一、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本身改变,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三属性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点彩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二、空间混合规律
1.补色关系: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补色关系:得到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得到红紫、青紫等。3.有彩色与无彩色:也产生二色中间色。如红与白。4.所得新色彩的明度,相当于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惯用这种手法。
作业:
自选一张彩色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空间混合作品。
要求:
1.作业绘于四开大小水分纸上。
2.以网格形式进行空间混合,网格大小均匀,网格不少于
30×30。3.突出“空间混合”的概念,准确把握图片色彩,抓住空间混合的色彩规律,避免出现生硬的形或线,应以色块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4.画面干净整洁,并附上所选原始图片,右下角注明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日期。
图片的选择:
1.选择画面前后层次相对较少的图片 2.选择细节较少的图片,如局部或特写 3.选择色彩层次丰富的图片 4.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第三节
色彩推移
色彩推移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在进行色彩推移构成的时候,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每一个色阶都含有上一个色阶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复,有节奏的变化,使画面充满联系,形成一种秩序美。
一、明度推移
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所造成的色彩构成。
明度推移一般不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那样容易使人感到有明显的纯度变化,所以明度推移通常选用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低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二、色相推移
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种色相。在进行纯度推移时,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
三、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的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四、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冷色极限为蓝色,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
作业:
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各一张。
要求:
1.绘于八开水粉纸或卡纸上,尺寸为22×22cm 2.画面避免出现具象的形象,主要以色彩的排列变化为主
3.三张推移作业,每张的色彩均限制在两种以内(不包含白色)4.画面干净、整洁,色彩交界处流畅、分明。
第三篇:构成设计教案
构 成 设 计
任 课 教 师:王
娟 所 教 班 级:14建筑可视化
学
院:软
件
学
院
构成设计
【教学目标】
建筑可视化专业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构成,什么是设计,以及对本专业的帮助和影响,今后努力的方向。了解构成设计的背景,什么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重点和难点】
构成设计产生的背景,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构成设计概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构成的概念 构成:
是一种造型概念,既把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单元或元素(包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
第二章 二维构成
作为基础造型的平面构成,我们虽处三次元的空间,但就造型表现来说,在二次元的空间中进行的情况反而较多。从绘画到平面甚至曲面乃至立体形态的广泛领域内,我们都会不断碰到下面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表面如何处理;如何将立体的东西表示于纸上才好?
平面构成可以说是具有各种造型领域共同必要的基础内容,它是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它以基础造型活动为其内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入门知识的基础,基础置于造型之后,造型基础,所谓基础造型乃是以各种造型领域(绘画、雕刻、各种设计等)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以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方法、或美的感觉、作为研究及教授的对象。
丰富的构想(IDEA)及敏锐的感性(SENSE)是区别艺术家与工匠的关键。工匠(材料、工具、技术、知性、经验五者俱备),而感性与构想是构成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平面构成是现代基础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索二次元空间的视觉文法,形象的建立、骨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及规律的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变化的装饰构图。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的成就,扩大了传统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段。对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造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平面构成的概念
是指将既有形态(包括具象形态、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次元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平面构成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不是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立体构成则是通过材料的组合,比如以线型材料或面型材料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以实际的厚度,宽度及高度来塑造形象,就平面构成要在平面内塑造虚幻的立体空间而言,其想象构思要比塑造真实的立体空间更为复杂。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人类用以说明对世界的认识,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心
灵交流的一切手段或途径都是一种语言。)
平面构成从视觉评议入手,分成几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一件艺术作品是通过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大小等刺激人们的视觉经验,达到视觉语言的传达。这些视觉语言在设计当中就成为设计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念元素:指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概念所能感觉到的东西。
2.视觉元素: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须通过形象的形状,方向,大小,色彩,位置,肌理等称为视觉元素。
3.关系元素:指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如何编排,关系元素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骨骼等。有些关系元素是可见的,如方向,位置等,有些关系元素则有赖于感觉去体现,如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实用元素主要指的是设计所表达的涵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造型要素分类:
形:点,线,面,立体,空间造型要素
色:色相,明度,纯度 质感:
定形:具有数理规则性的构造形 不定形:不具有数理规则性的构造 【作业布置】
临摹点、线、面的画法各一张
【教学目标】
形象识别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本章节的教学来逐步实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式美法则是本章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 二维构成法则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方向,色彩,位置,肌理等。形象是可见的,所有概念元素,如点,线,面,体在见之于画面时,也都具有各自的形象。一.定义:形象的定义可以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在平面构成中凡出现在平面上的任何抽象形态或是具象形态都称作形象。
2.一切可见的物体的外形,特征,或是设计中藉以表达含义的视觉元素通称为形象。
二.形象的正负——即图与底
在平面上出现的形象通常叫做“图”,而它的周围则称为“底”,若感觉“图”在前,底为背景,这种图就是正的形象。但如果看到的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白,这种形象就可以看作是“底”,也就是负的形象。图与底的关系并不是时常清楚的,尤其是在构成填色上,正可以负,负可以正,这就使构成形式多样而富于变化。在平面设计中,正与负(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了解各自特征: 图的特征包括:
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在画面较为突出。底的特征包括:
没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模糊的视觉印象,没有形体的外轮廓。形象的正负(图与底)在设计应用中有以下特点:(下指正形象,即有图感的)1.色彩明度较高 2.凹凸变化中凸出的形象
3.面积大小对比中,小的有图感,即为正的形象 4.在空间中被包围的形状的图感,即为正的形象 5.在静与动的两者中,动态的有图感,即为正的形象 6.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具象的有图感,即为正的形象
7.在几何图案中,对比关系越大越易体现形象的正与负,即图与底 三.形象的分类——抽象形,具象形 抽象形: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具象形:人为形,自然形
1.几何形:应用最多,抽象而单纯。一般用工具描绘,视觉上有理性明确的感觉,但缺少人情味。这种理念抽象的形态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及实用品的设计中,因为它不仅仅便于现代化机器生产,而具有时代的美感。
2.有机形:指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和生物细胞。特点是圆滑的,曲线的,有生命的韵律。
3.偶然形:指自然或人为无意识,偶然形成的形状。如白云,枯树,破碎的玻璃等。
4.人为形:人类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形态。如建筑,汽车,器具等。
5.自然形:指大自然中固有的可见的状态。如人,动物,植物,山川等。四.形象的组合
在构成中,由于基本形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 2.接触:形与形边缘正好相切
3.覆迭:形与形之间是覆盖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4.透迭:形与形之间是透明性的交迭,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形被覆盖的地方被减掉 7.差迭:形与形相互交迭,交迭部分产生的一个新形 8.重迭: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附注:概念化的线、(感受到但没有真正划线)不直接划线,而间接制造线的方法。创造线—连续感获得的线将使画面效果培增。切掉两组并行线的一端(各切一端)然后连接后产生。平行条纹的错开断层产生新的线的造型。破坏平行条纹创造的自由曲线。多组并行线间的间隔造成的感觉。五
点、线、面、体的形象
构成设计中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点、线、面通常被称为“构成三要素”。研究这些基本要素是研究其它视觉元素的起点。1 点的形象
数学上的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但造型上作为形象出现的点不仅有大小、(面积)还有形态和位置。除圆点外的其它形态的点还具有方向。点的形象越小感觉越强,反之则有面的感觉,人形态上说,圆点既使较大仍会给人点的感觉。1)虚点:画面留白形成的点。a)把线断开,所形成的虚点。
b)用面加以包围,留下点状的空白所形成的虚点。c)在画面上挖洞所形成的虚点。
虚点的存在感较弱,但可表现纤细的感觉。2.线的形象
平面相交形成直线,曲面相交形成曲线。几何学上线是没有粗细只有长度与方向,但在造型世界,线被赋予了粗细与宽度,线在现代抽象作品与东方绘画中广泛运用,有很强的表现力。分类: 直线 不相交的线 并行线 相交的线
网格线,折线,集中的线 交叉的线
直交的格子,斜交的格子 曲线 开放曲线
弧,漩涡线,抛物线,双曲线,垂线等。封闭曲线
圆,椭圆,心形等。a)线的粗细
粗线有力,细线锐利、纤细而神经质。另外,细线又具有速度感。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关系,粗线前进,细线后退。b)线的浓淡——线的明度 产生远近感,及凹凸感。
c)线与间隔——远近感的形成,密集的线后退。
d)线的方向性——并行线方向的改变,可表现三次元的效果。垂直线有庄重、上升的感觉,水平线有静止,安宁的感觉。斜线则表现为运动和速度,曲线给人以流动柔美之感。e)线的点(反之为点的线化)f)线的面化
密集的线的方向改变及疏密可造成立体的或曲面的感觉。3.面的形象
单纯的面的形象具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分为实面和虚面二类。实面即具有明确,突出的形状,虚面则由点、线、密集而成。4.体的形象(立体、空间、半立体)立体形态的二次元表现。(无灭点)1)透视图
2)正投影(垂直投影法)制图法。3)等视图、斜投影(斜二侧画法)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现实中虽然每个人(由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不一而同)的审美追求和理想标准皆不相同。但单从形式条件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1.调和与对比
调和亦称和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的方面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同时也有安静及舒适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调和。
单独的一色,一根线无所谓调和。只有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能调和。但是,要素之间的类似过分强调时,反而易单调。调和有形态,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把色彩,明暗,形态或材料的质与量相反的两个要素排列或组织,并强调其差异性,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与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态的动静等方面 因素来达到。
处理对比关系时,视觉要素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与烘托,处处对比则会失去对比效果。
变化与统一必须保持有机化,呈现充满生机的状况,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即美学上的“多样统一”。2.对称和平衡
对称又称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形量完全相等,那么该图形即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该线即为对称轴。又称镜照对称。老以某一点为中心,让图形产生旋转,能与另一个形完全重迭则称“旋转对称”
点对称有向心式的求心对称和离心式的发射对称以及自圆心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对称。对称的形式具有静态的美感。
在平衡的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稳定状态时,即是平衡。这是实际的重量关系也是杠杆原理的平衡。而平面构成上的平衡关系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彼此之间具有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并不是实际的重量均等关系。平衡打破了对称的稳定而产生变化,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异形同量的姿态。具有活泼,自由,轻松,生动的感觉。平衡不能用数量的方法去推算。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跑等都是平衡的形式。所以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的美感。平衡分类表平衡
对称式平衡:人体、蝴蝶图案等
非对称式平衡:没有对称轴或点:天平式、同量异形式、力臂相等; 对称与不对称指构成要素占据空间的位置而言。平衡与不平衡指构成要素各部分力量的分布状况而言。3.分割与比例
分割:平面造型能够表现的空间并非无限大,都是有限的形与面积,所以对空间的分割也是一项基本的造型行为。分割分为: 等分割 非等分割
等分割分为: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
1)等形分割:是一种严谨的造型行为,分割后的单位形完全相同。2)等量分割:分割后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完全相同。3)自由分割:
没有规则的任意自由分割,特征是排除了数理规则的生硬,单调,极力避免等距离,数级,对称等。4 节奏和韵律
节奏:原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各重复,这里借指在视觉上有规律的动感,有形式上的表现特征是反复和渐变。
平面构成中形体的周期性连续,交叉,重叠,由此而形成的大小,强弱,明暗,色彩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有规律的起伏和有秩序的动感,这就是节奏。
韵律:指图形形式上的优美情调,是情调在节奏中起的作用。韵律是节奏与节奏之间运动所表现的姿态,它是可见的,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结合就形成一种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种运动形式的特征。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感觉的造型方法之一。1)相同形的韵律构成(秩序井然的韵律)2)相似形的韵律构成(渐变或动感的韵律)
3)类似形的韵律(自由感,动力化,构筑性等复杂韵律的形成)4)韵律与配置(反复的本质再现)
【作业布置】对比、调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构成形式任选临摹或创作2张
第四篇:设计构成之我见
设机构成之我见
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改变了大自然也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设计是连接物质也是连接文明的桥梁,随着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也更多且更深入的了解了设计构成。对于我所学的专业环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将从环艺的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来阐述我对设计构成的见解。
在我们的一生里,有很长的时间生活活动于室内空间中,因此在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空间内,一定会直接影响到期间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的效率,也必然会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安全、健康、和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环境的心理需求等等。所以相对的环境设计系列将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
从较小范围的室内设计来讲,室内设计它是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与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与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底蕴、建筑风格和环境氛围等精神因素。其间,明确地将“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目的,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空间环境。当然,服务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不能只为人类着想,还要考虑其他的生物以及生态的平衡等等因素。室内设计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进行得第三次设计,它还是建筑设计在微观层次的深化与延伸。在和建筑整体环境设计的水乳交融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艺术生命力。室内装饰装潢是着重于从外表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并解决问题。如:室内空间各界面的装点美化、装饰材料的选用等。
室内设计的构成应考虑的功能、空间、界面、饰品甚至是经济和文化。
而住宅正是室内设计的一部分,我具体说一下对于室内住宅设计构成的见解。合理的功能布局是住宅内装饰和美化的前提。大致可分为厨房、餐厅、客厅、卧室、浴室和书房。客厅是家人团聚器具休息会客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居室,使用频率高有主导性,因此要有协调性、通透性、隐私性、连贯性和合理性。而餐厅应靠近厨房,色彩要能让人有良好的情绪进餐。卧室是私密度最高的房间,尽量要位于住宅的尽端,以不被贯通,应营造一个温馨恬静的空间。厨房更应满足功能需求,比如洗碗储存和烹饪功能,而色彩应主要用清洁干净的色彩。而卫生间则要考虑通风、洗漱功能地面防滑和排水等问题。而书房可以根据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基本套件都会有电脑桌、电脑椅、书柜、和休闲小沙发。
而室外设计构成有很多步骤,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是设计的准备阶段。然后是环艺的设计阶段,其次是施工图设计阶段,最后是设计实施阶段。从现代景观设计来说就空间形态而言,可分为点状景观设计、线状景观设计和面状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实体要素,包括建筑、地面、水体、植物、墙面、设施、标识、自然地形等构筑不同的空间形态。
它的空间构成有实体围合构成空间:也称容积空间,如传统的四合院、由四周构筑物围合成中心有喷泉的景观空间。特点:具有向心、内聚性,使用者有领域感,内聚排外。实体占领构成空间:由某一突出建筑实体作为空间轴心,以其对空间的凝聚力来界定一个空间领域。具有扩散、外射的特点。强烈显现对周围空间的辐射力。实体之间张力产生空间。
根据活动性质分为:休闲空间:公园、居住区广场、步行街、娱乐场所等,功能空间高速公路、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等。根据群组的关系及对空间的占有程度分:公共性空间——城市广场、商业步行街、综合的社区中心及开放公园与绿地等。半公共性空间—社区入口、居住区的中心绿地和道路及住宅组团间的活动场地。半私密性空间——围合感较强,公园长廊、小亭、门前花园及宅间道路等。私密性空间——住宅的前庭后院、公共电话亭等四类。
树木的配置方式主要有:孤植——如银杏、榕树等;对植——常位于大门旁或左右对称
第五篇:《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一)设计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设计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二)设计构成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色彩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色彩方面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值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色彩搭配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三)色彩构成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及要求 第一章 色彩构成基础
1、色彩的三属性
2、表色体系和色彩调和论
3、配色练习
第二章 配色基础练习
1、明度练习
2、彩度练习
3、色相练习
4、匹配关系练习第三章 主体性配色
1、季节的表现
2、味道的表现
3、音像的表现
4、轻重、速度的表现
5、气质、风格的表现
6、乐曲与地方特色的体现
四)立体构成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及要求 第一章 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构成
2、线的构成
3、面的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加工
1、纸的材料
2、金属的材料
3、木制材料
4、废旧材料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感觉
1、量感的表现
2、运动感的表现
3、空间感的表现
4、肌理感的表现
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做到:
(一)能顺利而准确地完成本课程的各项课程设计;
(二)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规律,具有交叉和综合应用的设计表现能力;
(三)具有分析、评价优秀设计作品的初步能力。
让学生借助每一个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电脑媒介,完成教学与练习。五)教学环节的必要说明
1.因学生条件,各校情况有差异。教学组织可在总的指导思想下,有相应的灵活性,最好能结合专业应用方向,教师适当的补充相应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训练课题。
2.教学方法与形式可多样化:接合幻灯讲座,理论讲授,课题分析,示范作业详解,电脑辅助教学与练习,录相,电视等各种形式,对于教与学有利的,都可广泛采用。
3.提高学生快速草图表现主题构想的能力。结合大量的手绘草图训练,教励学生电脑完稿。
4.作业讲评,学生作业互讲互评,提高概念解释能力和创意思想交流。
5.构成应用电脑技术答疑,研究构成史,开出学生参考阅读书目,指导学生理论的学习,加强审美与表达能力。
六)考试的基本方式成绩评定参考与必要说明
1.考试基本方式:作品考试。
2.成绩评定参考:平时40%,考试60%(其中平时成绩40%中平时作业80%,出勤20%)。
3.评分标准:构成形式40%,表现技巧与效果30%,创造性30%。六)参考考题
A卷:
1选择色彩明度渐变作为表现手段,完成一个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具象,抽象形具可)。
2.以线的构成为主要手段,表现立体空间。(1,2任选)
B卷:
1选择色彩纯度渐变作为表现手段,完成一个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具象,抽象具可)。
2.以面的构成为主要手段,表现立体空间。(1,2任选): 要求:
尺寸20x20cm。
C调性明确,对比适度,色组合要美。根据所学的色彩对比的方法,完成色彩对比作业一组。
要求:任选其中一组做(如色彩强对比与弱对比)并应注明所做内容。
1、色彩强对比(用对比色)色彩弱对比(用同类色)
2、补色强对比(1----2对补色)补色弱对比(1----2对补色)
3、纯度强对比(大面积使用纯色)纯度弱对比(大面积使用灰色)尺寸:15×15厘米×2张。
造型上抽象具象均可,2张作业使用同一构图。
色彩对比要符合要求,要适度,色彩关系要美。
评分标准:构成形式40%,表现技巧与效果30%,创造性30%。
A卷B卷C卷任选一题。
时间:1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