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初三的一个快班,他们聪明、思维活跃,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语言感知、感性体味能力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文虽然选自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是它虽有人物描写,却主要不是向读者昭示人物性格,虽有情节结构,却主要不是告诉我们有多么曲折的故事,虽有环境描写,却只是作为音乐的布景。它就象一篇描写音乐的散文一样,堪称一篇美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妙不可言,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描写得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为此,我大胆把其上成一堂音乐、文学欣赏课,集中力量听音乐、评语言、写音乐,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教学目标
我大胆设想,老残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使他所见这位说书奇女子的千古绝唱流传后世,让后人都知道几百年前曾有这么一位说书艺人有这么让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所以,他用大量修辞手法将此人的说书描绘得尽可能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基于这一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①了解古代说书艺术,以及用视觉、味觉表现听觉的手法
②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贴切、精彩、细腻的语言 ③品位白妞演唱之精妙,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描写是本文精彩之笔,本教案决定直奔主题,删除一切旁枝,不讲描写手法,不讲通感,避免概念化,直接讲白妞,具体句子赏析。
因此,我将教学重点定为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贴切、精彩、细腻的语言,教学难点定为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既然将我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品位、赏析、学习语言的妙处,那么朗 读就至关重要。学生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尤其是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咀嚼、品味,在文学美向音乐美的转化过程中去品味,加深理解和感受。
除了朗读之外,我还采用讨论法,同学之间讨论,调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贯穿教学的始终。
还有就是实践法,学习之后的活学活用,师生共同赏析,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文学、音乐的兴趣,也有助于成功完成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1、以音乐导入课文,介绍何谓“说书”
我播放一段山东大鼓的说书音频,以此介绍何谓“说书”,以破题导入
同学们,老残在明湖居听书听说书。说书,何谓说书呢?简而言之,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这个就叫做说书。今天,我们保留说书的手段有很多,古代没有。但是白妞很幸运,她遇到了老残这位知音,老残不仅懂,而且用他的生花妙笔将白妞的千古绝唱写出来了,使其流传后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明湖居听书
2、直奔主题,重点语段、句子、词语、字的品析 ①学生齐读
②教师:你们说,白妞的说书好听不好听啊?(学生散答:好听)你们怎么知道?(老残写的)好,也就是说,你们觉得老残写出了白妞音色的特点(是的)。那么,最让你们惊叹的是哪几个段落?(7,8段)
(再让学生读7、8段,教师带感情地范读,然后学生再读)
教师: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两段不多的文字细致描绘,能让你们见文字,如闻其声,惊叹白妞演唱技艺之高超?
下面,你们自读7、8段,划出最有感觉的句子,先独立思考一下,从以下2个方面来思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抓住白妞说书的什么特点?
③学生独立赏析后,四人分组交流思考结果,然后,每组推人回答,说出美在哪儿。学生说完一句教师明确一句,每赏析完一句,就让学生读一遍此句。(学情预设:学生答出比喻很容易,既然是快班,答出作者用视觉、味觉、感觉等来描绘,听觉这一点也不会很困难,难点可能会在为什么用这样的感官?它和听觉给人的感受有什么共通点?)
例如:
1、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
毛孔不畅快”—— 熨斗熨过的东西会很服帖,而吃人参果又是什么感觉呢?舒畅、痛 快,它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感觉描绘听觉,抓住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 服帖、畅快
2、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运用视觉表现听觉,钢丝的特点是尖和细,再加上是被人抛入天际的钢丝,从地面看来则更显得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3、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也是运用视觉来表现听觉。登泰山,每登临一山峰都以为会是最高,也觉得不可能再高了,已经够高的了,可是登上后才发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把白妞音色之高写到了极致,在某个极高的地方,能回环转折已经是奇迹,已经让人以为是最高音,却又在此音后更高一层,如此这般好几次,不断地带给听众惊,更不断地带给听众喜,如此动人的说书,怎能不让人亢奋?这一个描绘表现了白妞说书的高亢和婉转回旋
4、如一条飞蛇„„周匝数遍——这同样是在用视觉表现听觉。蛇是软体动物,本就是灵活弯曲,而着一“飞”字则更是了不得,它已不再是在地面灵活地扭动,而是在黄山36峰的山峰间不受任何拘束地自由驰骋,欢腾跳跃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就环绕数遍,这是多么惊人的速度,这哪里是蛇,分明就是一条龙嘛!这一部分表现了白妞说书的千回百折、急促多变
5、像放那东洋烟火„„纵横散乱——这一部分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但凡重大节日,都会放烟花,我们应该都见过,一个两点象流星一样冲上天际,瞬间化作无数五颜六色的烟花,有时还是各种形状的。这一部分写出了白妞说书的灿烂多姿,形色双全,变化无穷
6、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这段文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妞声音的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④教师总结: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能借用精妙的修辞手法将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描绘得如闻其声。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从刘鹗身上学习到了描绘声音的别样的方式,就是用视觉、味觉、感觉,也就是别的感官来描绘声音,利用他们给人的感觉上的共通点。其实,象这种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很多诗人用过,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用什么表现什么?(学情预设:如果学生一口答不上来,可以适当提示:闹是什么效果?(声音)红杏枝头是怎么知道的?(眼睛看到的)所以,这个就是用听觉表现视觉。再如,朱自清的《菏塘月色》中有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
用什么表现什么?(用听觉表现嗅觉))这种通感,可以尽可能的调动五官感受,化无形为有形。
3、解决完重点,让学生再齐读,在读中再次调动情绪,投入情感
4、同形训练,活学活用
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手法,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描写听觉。之后,师生共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视觉、味觉、等感官来描绘听觉的能力
5、教师总结
王小玉是幸运的,在那个科技手段不发达的年代里,她遇到了知音听众刘鹗,刘鹗将王小玉美妙的说书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写出来,流传后世。那赋声以形、赋声以色、赋声以味的风韵让今天的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咋舌、去叹为观止。但是,通过最后的实践,我发现,其实你们也有这样的一支笔,这只笔就在你们的心里。那么,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以心为笔,去继续书写你们的精彩生活。
6、布置作业
把课堂上写的小短文拓展,成为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文章
第二篇: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学习重点:
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及作品
刘鹗,字铁云,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湖边美女绝调。《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什么? 戏园盛况 琴师弹琴 黑妞说书 白妞说书 观众评说 白妞说书
四、再读课文 深入探究
(一)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1、白妞出场
先写外贸,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量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
人参果: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1)用感觉设喻:通感(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二)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
(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
3、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
4、学过哪些侧面描写的例子?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
五、课堂总结
《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六、当堂检测(10分)
1、填空(2分)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作者是清朝的,2、本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举例分析。(3分)
4、描写王小玉说书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举例分析。(3分)
1、《老残游记》 刘鹗
2、戏园盛况 琴师弹琴 黑妞说书 白妞说书 观众评说 白妞说书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4、通感
第三篇: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学教案
学习目标: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通感、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学习重难点:侧面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讨论学习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一、预习导航、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抓髻 千仞 周匝 花坞 偌大 遽发 屏气凝神 · · · · · ·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月不知肉味 于我心有戚戚焉 透辟 3、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4、简介《老残游记》
本文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铃铛,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闻见,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百姓被陷害、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它揭露了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特别揭露了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5、同学们,请你查资料把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及作者写在下面
6、知识储备:什么是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的修辞效果。
通感分“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7、熟读课文,读出感情,体会作者如何把梨花大鼓艺人精湛的演唱技艺形象的描写出来。
8、整体感知(课前热身)
(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写其他人物有什么作用?
(2)白妞出场前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交流研讨
(一)、导入:(2分钟)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本文中如何充分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6分钟)
1、检查预习导航1、2及学生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字词。(可采用小组互动形式)
2、检查预习导航3、4、5中有关作者及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可由课代表检查)
3、交流预习导学8。(可由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三)合作探究,研讨重点(30分钟)
读第一段思考:
1、戏园的人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十二点半才预备说书,可是十点钟戏园已坐满;②老残无处落脚,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③很多人不吃饭就赶来,而卖烧饼油条的还得顶着篮子)
2、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什么?
(人们为了听书不惜提前几小时赶到戏园,说明济南掀起了白妞热;听众有官员、读书人、生意人及普通百姓,说明白妞说书适合各类人群,雅俗共赏;写戏园的嘈杂场面也是为了反衬白妞出场后的肃静。总之,写戏园盛况就是通过场景描写来烘托白妞说书艺术的高超。)读第二段思考:
3、琴师弹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琴师弹得很好,从“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以及台下的叫好声可以看出。)
4、写琴师的弹奏是为什么?
(只是一个伴奏的琴师尚且如此技艺高超,白妞的说书艺术更是显而易见,从而烘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精湛。)读第三段思考:
5、写黑妞的装束打扮对下文白妞出场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埋下伏笔,后面用“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就可以省去不少笔墨,从而可以更集中的描写演技的高超。)
6、文章描写黑妞的表演给人的感受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黑妞歌喉的清脆婉转,魅力无限)
7、写黑妞的演唱已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黑妞的演唱虽然已经如此美妙,但她的技艺还远不如白妞,由此来衬托白妞精湛的说书艺术。)读第四段思考:
8、听众中两人的对话将黑妞和白妞进行了怎样的比较?(“黑妞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9、写听众的这番议论有何作用?
(借听众之口,表现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
(四)教师总结:(1分钟)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点染:通过听众来得早、人多、或官或民、嘈杂哄闹的场景描写,烘托出白妞演唱雅俗共赏,技艺高超;又写了琴师绝妙的轮指弹奏,黑妞魅力无限的精彩演唱,通过两个人物,烘托出白妞的技艺该更加精湛;还通过听众的评价,烘托出白妞说书技艺之高超。这种写法叫做侧面描写。
三、巩固练习(6分钟)
运用侧面描写,反映某个同学在运动会上的精彩表现。
第四篇:《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刘鹗,字铁云,江苏人。《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不是作者刘鹗的自传,但刘鹗的很多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当中,可以说,主人公老残就是作者刘鹗的艺术化身。刘鹗(1857~1909),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鹦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刘鹦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阅读重点:体会作者“哭泣与醒世”的创作意向。内容梗概 《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回,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后来又有二集九回和外编残稿约一回面世。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0种版本行销世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老残姓铁名英,号补残,以走江湖行医为生。他本是江南人,因为在山东千乘郡治好了一个大户的奇病,被留下来住。一天他与朋友相约到登州蓬莱阁游玩,遇到一条破烂快沉的船,老残等人好意要将罗盘借给他们,却被斥为“卖船的汉奸”打下海去。这时老残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过了几天,老残辞别主家,去济南大明湖观光。在那里,他欣赏了大明湖、趵突泉等地的美景,听到精彩的白妞说书,还为一个山东巡抚的幕僚高绍殷治好了病。经高推荐,求贤若渴的巡抚张宫保要向他求教,但老残无意做官,往曹州而去。在曹州一家旅店里,老残听说了几件关于地方官玉贤的故事。这位玉大人号称清官,办案十分厉害,到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笼”之刑站死了两千多人:于家4口,被强盗栽赃,王贤不问青红皂白就治了罪;一个布贩醉后说出一桩冤案的真相,也被抓来站死;杂货铺老板的儿子因为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又被当强盗处死„„曹州人个个惶恐不安,即使路上掉个包袱都不敢去捡,更不敢不说他“是个清官”。听了这些,老残心中非常愤慨。进了曹州府城,老残碰巧遇到以前认识,现在新署城武县的申东造。在申东造的请求下,老残向他推荐了自己的莫逆之交、武学大家刘仁甫治理盗案,并商定由申东造的弟弟申子平去送邀请信。申子平受命去桃花山寻访刘仁甫,因为雪路难行,又遇猛虎阻挡,只好到沿途一户人家投宿。谁知这家做主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名叫王与姑,不仅相貌端庄娴雅,而且能诗书、善音律,与申子平夜谈,大胆地批评儒、释、道三教和宋儒理学;不久又来了一位黄龙子,从山居生活一直谈到“北拳南革”(指义和团与革命党),使申子平佩服得五体投地。那边老残要回省城,走到齐河县,却因黄河结冰挡住去路,找旅店住了下来,又遇到一个故交、将要做知府的黄人瑞,并听黄人瑞谈起了一桩案子: 贾家十三口被人谋害,死因不明,因为验出亲家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有半个有毒,主审官刚粥便断定魏氏父女投毒害命;魏家家人为救主人送银两来疏通,更被刚粥一口咬定是犯了罪才会托人行贿,用严刑逼供,使贾魏氏承认因奸杀人。因为案子疑点多,老残不满于酷吏草管人命,写信请张宫保派人来重审此案,并亲自出马调查,查明是贾家女儿与人勾搭成奸,不满嫂嫂阻拦,用一种使人昏迷不醒的药水迷倒了家人,陷害贾魏氏。不但查明了案子,老残还在黄人瑞等人的协助下,救出了妓女翠环、翠花。翠环本是财主家的女儿,因为官家治黄河时不顾实际情况,照搬古法,使黄河发生水灾,百姓家破人亡,翠环也沦为娼妓。经黄人瑞、翠花等人撮合,翠环嫁给老残为妾,改名环翠
二、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 本文结构图: 时间: 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事件: 听书(唱书).听书前: 台上: 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点钟
台下: 拥挤热闹(侧写烘托)
台上: 仍空洞无人 先声夺人)十一点钟
台下: 更拥挤热闹
台上: 男人(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 台下: 叫好不绝 听书时 : 台上: 黑妞姑娘(十六七岁)─清脆婉转,百变不穷 弹罢数分钟(侧写正写)台下: 老残感觉: 以为观止。两人对话: 白妞更好.映衬对比)台上: 白妞姑娘(十八九岁)─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正热闹时 无比奇妙 精彩绝妙
台下: 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闹声稍定 台下: 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一)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1、戏院盛况
(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第245页)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二)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1、白妞出场
先写外贸,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人参果: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1)用感觉设喻:通感(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
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
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三个人物,无论琴师、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小结:“水涨船高”、“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四处无一处写白妞,实则处处写白妞,这就是铺垫,就是侧面描写,从而烘托的妞说书的精湛技艺。(再出示完整的鲜花图)。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凸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浑然一体,鲜明生动。二总结课文:
(一)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分别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3.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对比、烘托、先声夺人)4.白妞说书;
⑴白妞登台: 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就使观众为之倾倒。(动作、眼睛)⑵白妞说书: 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 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说唱 ,听觉: 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
(二)《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第五篇: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
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学前准备】
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鹗 气味 铮铮鏦鏦 羯鼓 遽 俱 煞 熨 伏贴 恍如 骋
余音绕梁 戚戚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用PPT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老残游记》共20回。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江湖替人治病。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丑恶社会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以“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几处表演?你能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吗?哪处是重点?
(琴师演奏、黑妞演唱和白妞表演,其中,白妞的表演是文章的重点。)
2、既然白妞的表演是重点,为什么还要写琴师和黑妞的表演呢?你能结合文章中具体描写他们的语句谈谈吗?
琴师:外貌丑陋 轮指弹奏抑扬顿挫,不同凡响 黑妞:外貌装束朴实 演唱叹为观止,精彩动人
作用: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侧面衬托白妞演唱的精彩绝伦。
3、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别人?怎样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观众:开场戏园挤满了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慕名来看白妞演唱
白妞出场——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静
演唱后的评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作用:从侧面渲染白妞演唱技艺的精湛。正因为如此才让这么多人为之沉迷。
4、总结: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写,为的就是在白妞出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渲染出白妞的风采。
三、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读到这里,大家肯定迫不及待想揭开那层神秘面纱,看看白妞究竟是何许人也?别着急,白妞出场了!
1、听老师范读白妞出场、演唱两段(第四、五段),圈划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谈谈感受。
2、重点体会
(要求:发言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语句,重点语句采用带读、分男女生轮流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反复体会比喻的妙处。)
重点语句:
⑴“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外貌描写),写出了白妞虽貌不惊人,却有着非同凡人的风度和神韵。
⑵“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神态描写)写出了白妞未曾出声,光是眼神就已摄人心魄。以比喻突出了她眼神的清澈纯净、明亮光泽、圆润灵动,闪烁着惊人的气质。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运用比喻,从感觉上写出了白妞演唱初段的酣畅淋漓。
⑷“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这些把白妞的高音部分声音的魅力渲染到了极点,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整体化,构成了一幅一层高过一层的山峰立体图;“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写出声音轻快、曲折、宛转、回环往复的特点;“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无色火光,纵横散乱。”写出演唱纷闹繁多,形色兼备的美妙特点。这四个比喻都从视觉的角度展现了白妞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跌宕起伏,突出了白妞的卓绝的技艺。
⑸“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从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设喻,写出歌声的和谐悦耳、活泼热闹,和其它乐器相配的效果。
3、总结:如此参差错落、美妙动人的演唱在刘鹗的笔下被显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接一个的比喻让我们应接不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可见比喻有化枯涩为灵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它将丰富的联想与人的各种感官结合,把人体的不同感觉从不同角度展现听觉之美。如果说王小玉演唱精彩绝伦,那么刘鹗的文采则将这种精彩推上了无可攀比的颠峰!
四、深层体验,学以致用。
1、通感介绍
2、列举其他通感的例子 3、通感练习
五、总结全文。
1、学生总结,谈课堂收获。
2、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不但又一次感受了中国古代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同时,也欣赏了和民间技艺同样富有魅力的中国古典名著的语言艺术。希望同学们能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多关注中国古典艺术瑰宝,让它们开启我们的智慧,美化我们的心灵!
六、作业
片段写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音乐、表演扣人心弦,请你发挥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你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展现它的迷人魅力。
要求:⑴运用比喻;
⑵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至少两种); ⑶字数:不少于1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