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启蒙读物人文格言谚语选粹导言
《传统启蒙读物人文格言谚语选粹》导言
格言,贵在有格;谚语,贵在成谚。格言如果无格,那就会把它和名言、妙语混为一谈,失去格言的品位;谚语如果不谚,那就会把它和古圣先贤的传言哲语掺杂一处,失去谚语的本色。故格言必求有“格”,谚语务期成 “谚”。
然则,何为“格”?何为“谚”?《说文解字段注》释:“木长者,格之本义。引申之,长必有所至,故释诂曰:格,至也。”标定了格言语格的规范性。旧版《辞海》释:“言之可以为人法则者,曰格言。”规定了格言语义的法式性。《辞源》释:“含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话。”标示了格言内涵的导向性。据此,所谓格言既要有语格上的规范性,表意上的法式性,还要有思想上的哲理性。《说文解字》又释:“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这是谚的音义。《说文解字段注》引古注,谚是“传世常言”,这是谚的文本义。《文心雕龙》释:“谚者,直语也”,为 “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又道明了谚语传言的民间性,表意的通俗性,语格的沿袭性。据此,谚语往往语前明示有“谚”、“俚语”、“鄙语”、“野语”、“俗话说”、“常言道”、“人常说”等,做到条条有根据,句句不臆断,从而廓清了谚语与一般传言雅语混杂不清 的界限。因此,古代格言和古代谚语是建筑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格言与谚语同步殊异,并列为中华母语的两极,共同建构成民族文化璀璨夺目的华表。
当今之际,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就必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浩瀚,浩淼无际,则又必须善于从恢宏的民族文化中筛选和整理出具有根本意义的优秀遗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披沙拣金,古为今用。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活的历史,那么中国古代格言和古代谚语,则应是中国精英文化与民间大众文化的折射,构成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档案。分别观之,古代格言 凝聚着我们历代古圣先贤立身处世、伦理道德、治学创业、报国守成、运筹韬略、济世安邦的精辟思想;包容着成败兴替的明断,生命深邃的参悟,忧国忧民的铭 记,春秋褒贬的警策。一部古代格言,可谓是先师思想的化石,构成了古代群贤思想谱系的坐标,予今人以启迪、规范、激励、陶冶和引导。总之,古代格言犹似镶嵌着绝妙思想的琥珀,包容着民族文化之根,其思辨的原则性,题旨的永恒性,内涵的深广性,思维的睿智性,显示出民族宝典的神韵,辐射着恒久的生命力,孕育着延伸优秀文化的基因。把这些文化基因和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响彻时代精神的文化,增强人民的精神素质,提高民族的文化水平。
古代谚语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深含着百姓大众对各自生活时代刻骨铭心的体察,对社会观 感的是非善恶、褒贬抑扬、希冀企求,求生之道尽在其中,自然深烙着历史的印迹,标志着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同时由于谚语直接源于民间日常生活,交织着百 姓的共识和认同,带有广泛的流传性,质朴通俗的口语性,反映了民风、民声、民情、民心,也就自然表现出古谚的人民性。因此,古谚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庞大财富,是民族良知的精华。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古谚,古谚里有中国心。要了解民族文化,就要了解古谚,古谚里有人民文化的厚重积淀。
古格言和古谚语,无疑是一对矛盾:古格言是阳春白 雪,古谚语则是下里巴人。一个是大雅,一个则大俗。古格言的大雅,在于它的思辨性,出自贤哲的哲理思考,是智慧的升华。古谚语的大俗,在于它的实践性,植根直接的生活现实,是生态的总结。妙语生 春、字字珠玑的大哲先贤,恰似名山之仙,水中之龙,毕竟是少数,是精粹的。家常俚言、喜闻乐道的万民百姓,却是城乡俚野土生土长的芸芸众生,自然为数众 多,是博大的。如果说古格言是思辨的高峰,那么,古谚语则是生活的大地。思辨的高峰放射着哲理的真知灼见,生活的大地负载着生息的万民之心。人们在古格言 中登凌智慧的绝顶,领略思辨高峰的无限风光,可以开阔思路,放大视野,从而思接千载,启发人们深思。人们在古谚语中立足生活的大地,倾听大地生民的生命呼 声,可以面对历史,洞察古今,从而视通万里,引导人们警世。因此,古格言的精英文化与古谚语的大众文化,两者结合,互补阙如,俗以显雅,化雅为俗,互映生辉,相得益彰。
概而言之,古格言以其睿智的内涵和凝练的 形式,具有不朽的永恒性。古谚语以其丰满的感情和活泼的语态,具有浓郁的生活性。雅俗交接,涵天覆地,气象万千。古人有云:“赠人以轩,不如赠人以言。”古格言谚语,雅俗共赏,相互对照,会意无穷。领略古代雅俗语言的精髓,恰如某位哲人所言“怀着期望打开,带着收益合上”。
中国明清以还的启蒙读物、劝善教材,大都以格言、谚语之貌问世,故尔流传广泛,影响极大。本章所选雅俗共赏六篇读本,即是如此。
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是一部流传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格言小品集,甚为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觉、言近旨远、益人神智。
明人洪应明《莱根谭》是一部论述人生、修养、出世、入世的语录体格言文集。它广泛融汇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最高境界,在明清二代常被列为蒙学类读物,影响很大。
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也是以格言体出现的修身文集,产生后便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合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其蕴藏的文化魅力为古今读者所资识。
清代张潮《幽梦影》是一部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以清新、浅近的文字,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表达对人生的领悟和对自然的静赏。其笔触优美,如幽人,如梦境,处处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高尚情趣和美好感受,警醒世人之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增广贤文》则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它以韵文的形式,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其语句虽近于世俗谚语,但在内容上却广泛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智慧、经验和原则,反映了中国古代百姓的精神面貌。
清李毓秀《弟子规 》实是一篇以三言为形式的格言韵语体的学童守则,它以孔孟之道,对儿童的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待人处世之道,并且语言浅显易懂,押韵上口,极有影响。清代后期便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以及官定“劝善”教材。
由于时代所限,以上六篇读物,必然夾杂糟粕,我们虽己有所选择扬弃,但仍不免有污垢附丽,故望大家择善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