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

时间:2019-05-15 08:3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

湖南省岳阳市农村民居

-规划及建筑设计

设 计 任 务 书

一、设计指导思想

开展社会主义农村民居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从岳阳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以村镇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注意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地方风貌,既要新颖、美观、适用,又要兼顾岳阳农村特色,体现时代气息。

二、设计基本原则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标准不高水平高、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节约资源、抗御自然灾害的规定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要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经济发展状况和风俗习惯,使之成为当地农村居民建设的样板。

三、设计要点

要节约用地。每户宅基地标准:利用非耕地或村内空闲地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210平方米;占用耕地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30平方米;其他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0至180平方米。户型可采用单栋或2-4户连体住宅,楼层2-3层。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50-3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建筑面积75%。

四、设计类型

1、经济适用型:指经济相对落后,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住宅。要求采用垂直分户、多户并联式住宅。

2、农家山庄型:指山区村民依山就势建新房,主要从事林业经营为主的家庭住宅。要求采用单户或多户并联式住宅。

3、农村别墅型:指经济比较发达,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家庭住宅。要求采用水平分户或独立式住宅。

4、乡土风俗型: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家庭住宅。要求垂直分户、单户或多户并联式住宅。

五.设计方案要求 5.1、共需方案40套

其中:一层民居: 10套;

二层民居:20套; 三层民居:10套;

5.2、总平面1:300-1:500(全面表达建筑在原有地段位置及道路关系)5.3、首层平面(包括建筑周围绿地,庭院布置等外部环境设计)1:100 5.4、二、三层平面,屋顶平面各一个,1:100(一层民居不考虑)5.5、立面2-4个 1:100 5.6、剖面1-2个 1:100 5.7、透视图:外观透视一个,外观透视图大小不可小于25*35CM。5.8、外观模型照片(自定)。5.9、各层平面布置家具、设备。

5.10、设计说明(A3尺寸):包括方案创意及理念说明;内部功能分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11、图纸规格统一为A3(420*297MM)绘图纸,裱图并加以渲染。)5.12、全套图纸表现方法不限(cad、天正等)。

5.13、包装方式:一律不设图签,图纸正面不得作任何标记,在每张图背面右下角注明方案名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所有设计的民居方案及配套的建筑初步设计图编印成册,分配到全市各地,供农民建房时选用。

(图纸深度要求按初步设计深度进行设计)附录:

5.2.1、总平面的用地红线每组可以自己找典型的岳阳地区地形进行设计(如山区、平地、湖区等),用地范围大小以村庄组为单位地段进行设计(其中要有农田和池塘等环境因素)。5.2.2、总图布局要涉及有独栋布置和联排布置两种形式的建筑。

5.3.1、庭院布局等外部环境表达要考虑沼气池,猪圈,鸡圈等具有农村生活特设的基础设施。5.11.1、出图比列在1:100的情况下优先考虑A3图纸,如情况布局需要可考虑A2。

六、计划进度

第1周,总平面规划构思,建筑空间布局构思,修改,深化 第1周,建筑平面设计,户型与套型对比推敲,修改,深化 第1周,居住建筑造型设计、修改,深化。第2周,继续深化设计,文本制作,正式出图。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显力.村镇可持续发展理性思考.科技导报,2005,23(10)

【2】方明,董艳芳.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19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修订版)

【8】康来云,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保护乡村的“人文生态”,学习时报,2006.6.26第004版 【9】刘晓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

【10】叶进,孟晓莉,常丽霞,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长白学刊,2009.2 【11】胡渝,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12】王保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学习与实践,2006.12 【13】姜芃,美国城市史学中的人文生态学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01(2)【14】刘强,黄正泉,熊春林,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战略刍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5】谷康,李淑娟,王志楠,曹静恰,基于生态学、社会学和美学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规划师,2010.6 【16】仰和芝,试论农村文化生态系统,江西社会科学,2009.09 【17】孙禹,袁青,生态涵养型新农村规划对策研究,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第二篇:新校区建设一期设计任务书

新校区建设一期任务书〉

一、综合说明

1、概况:

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面积1540亩,设计在校生规模21000名,远期控制规

模为在校生25000名。总建筑面积44万㎡,远期50万㎡,为了实现2006年9月份新生入住12000名学生的目标,2005年7、8月份计划开工项 目建筑面积约23万㎡。

2、一期建设项目名称:(1)学生宿舍(2)教学组团(3)综合实验楼(4)学生食堂(5)学生澡堂(6)校医院(7)图书馆

(8)后勤管理及服务用房

3、建设地点:

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

4、总体规划设计单位: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项目批准单位: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6、项目批准文号:

7、一期工程投资批准文号:

8、工程性质:新建

9、建筑面积:23万㎡

10、抗震烈度:七度

11、承包方式:

总承包(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室外配套工程设计)

二、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物外形及色调应符合总体规划设计风格,符合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方案设计应高标准、高起点、具有超前意识,力求自然采光、通风符合节能的原则。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2、河南省发改委《关于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意见》

3、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详细规划设计

4、一期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

5、一期单体建筑设计任务书

6、郑东新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四、水文地质资料:

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地貌类型属黄河冲积平原,位于中国寒冷地区(II区)的北部,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年平均气温:14.4摄氏度

2、主导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东南风

3、最冷月平均气温:-2摄氏度

4、最热月平均气温:27.3摄氏度

5、极端最高气温:43摄氏度

6、极端最低气温:-17.9摄氏度

7、年平均降水量:629.7㎜

8、基本风压:0.4KN/㎡

9、年平均风速:3m/s

10、最大风速:20m/s

11、基本雪压:0.25KN/㎡

12、最大冻土深度:180㎜五、一期各单体建筑设计要点:

(一)学生宿舍

1、总体要求满足12000名学生入住条件,按4人间设计(部分房间可暂住6人),生均面积控制在10㎡之内,遵循实用、经济、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原则,建筑风格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设计风格。

2、开间尺寸按3.6m,走廊轴线尺寸按2.7m考虑。

3、每室均有阳台。

4、每层设立公用的卫生间(设淋浴头)、盥洗间。

5、建议每层设置热水供应站(用热水插卡消费)。

6、每生配备电源插座1—2个。

7、每间设计电扇、暖气。

8、电路单室单控,配备具有负载识别功能的配电设施,以识别违章用电,一层应有配电间,设智能柜(首层)。

9、应急灯电源单独回路、暗装。

10、公共部分的照明灯具采用声、光控。

11、网络(生均一个插头)、通讯一并设计。

12、每个学生宿舍组团均应考虑学生、洗衣、管理、交往等活动的要求。

13、设计深度按照设计深度规范要求。

14、层高3.3m,设计6层。

(二)学生食堂(1个)

1、一期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一并考虑,并在局部考虑民族食堂。

2、建筑面积:约15000㎡

3、建议地下局部一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要考虑各种主副食品仓库、粗加工、冷库、更衣等,设货梯,地上一层、二层以大伙为主,三层风味小吃、小灶、教工餐厅、接待餐厅、伙食科办公用房等。

4、食堂设计应充分考虑防鼠、防盗、防投毒。

5、应考虑更衣、盥洗、采光、通风、照明、防腐、防尘、防蝇、洗涤、排污、垃圾堆放等的特殊要求。

6、应有暖气、电风扇和通风设施,预留空调线路。

7、各餐厅应有音响视频设备、公用IC卡电话。

8、操作间墙面贴瓷砖到顶,餐厅墙裙1.5m高磁砖墙裙,操作间地面防滑地板砖,餐厅为800X800地板砖。

9、水、电、气、暖分层计量。

10、餐厅场所设洗手、洗餐具设施。

11、装修、装饰格调典雅。

12、水、电、气计量设施齐全。

13、微机售饭,使用一卡通系统。

14、垂直交通可设计扶梯一台至二层。

15、室外配套设计一并考虑。

16、设计深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含室外工程)。

17、层高5m。

(三)学生澡堂

1、满足一期12000名学生洗浴、理发要求。

2、建议设计面积4000㎡。

3、建筑风格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4、建议设计三层:一层男浴室,二层女浴室,三层设标准间,美容、美发服务等设施。

5、淋浴喷头用感应式和刷卡式管理。

6、应考虑维修间、管理员休息室、理发室、洗衣房等设施。

7、楼地面为防滑地板砖。

8、淋浴间、更衣室、卫生间内墙瓷砖到顶。

9、建议屋顶设计利用太阳能。

10、室外配套设施一并考虑。

11、设计深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施工图含室外配套工程部分。

(四)校医院(框架结构)

1、满足21000名学生及教职工就诊要求。

2、建筑设计风格符合总规要求。

3、建筑面积3200㎡,建议框架结构4层:一层大堂(考虑每年新生、毕业生体检需要)、急诊、值班、挂号、收费、药房、仓库、X光室;二

层各专业门诊、化验、检查等;三层病房、高档病房5间、换药、输液、应有40张以上病床;四层办公室、会议室、文体室等。

4、各专业功能用房应考虑每间一洗手池。

5、走廊轴线尺寸建议为3.6m,房间开间尺寸为3.6m。

6、楼地面大堂为石材,其余以地板砖为主,专业房间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和行业标准执行。

(五)教学组团

1、教学组团建筑风格应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2、一期考虑2个教学组团,每个教学组团建筑面积约18000㎡。

3、层高设计应科学、合理、经济,共5层。

4、每个组团教学用房满负荷下应满足6000名学生同时上课要求,2个组团教室规格及数量见下表(教室总数容纳12000人同时上课)规格

数量(间)600座

1(二个组团)300座

2(二个组团)200座

3(二个组团)120座

14(二个组团)60座

53(二个组团)

教学监控室

100㎡(每组团1个)教学设备保障室

30㎡(每组团1个)

5、每个教学组团教学用房每层应设教师休息室。

6、每层应考虑学生下课后的共享交往空间。

7、教学组团仅提供主要功能用房,其他辅助功能用房未计,设计院应根据调研情况适当调整。

8、所有教室均考虑采暖、电扇、网络、视频等教学设施的设计。

9、均考虑预留空调插座和线路敷设。

10、装饰、装修由设计人员根据调研情况确定。

11、设计深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施工图包含室外配套工程。

12、一期教学组团全部考虑地下人防工程。

(六)图书馆

1、建筑面积3.7万㎡。

2、图书馆地处学校核心位置,也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人员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体现现代化大学 对图书馆功能的特殊要求。

3、建筑设计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开放协调。

4、主要功能如下:(供参考)书库(藏阅合一)、期刊室(借阅合一)、电子阅览室、视听、缩微、咨询、情报、书目检索、外借、学报编辑、学术报告厅、放映厅、研讨厅、办公、会议、展览、陈列、音乐茶座、小剧场、监控室等。

5、书库阅览1200个座位,期刊阅览座位400—500个,电子阅览座位400个,大报告厅(250—300座)一个,小报告厅(100座)1个,100 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60个座位。

6、考虑中央空调系统,考虑客梯及货梯设计。

7、建议图书馆设计把30m限高用足,体现标志性建筑。

8、正负零比自然地面高1.8m。

9、设计地下室,功能为:书库、配电设备间、中央空调机房等。

10、设计深度符合规范要求。

(七)综合实验楼

1、建设风格应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建筑面积2万㎡。

2、考虑采暖及预留空调机主机位置。

3、设计综合布线。

4、设计电梯。

5、三层为集中办公区域,每层设二间机房维修及管理室。

6、各功能房间如下表(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新校区综合实验楼功能房间一览表 序号 名称 面积(㎡)数量(间)1 管理模拟实验室 200 2 2 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 200 2 3 统计实验室 200 2 4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 340 3 5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440 3 6 工程管理实验室 180 2 7 语言实验室 420 5 8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 180 2 9 经济运行模拟实验室 120 1 10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200 2 11 广告图文实验室 120 1 12 微机实验室 1140 14 13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实验室 400 1 14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 120 1 15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300 4 16 数字电路实验室 300 4 17 管理决策实验室 120 1 18 应用心理学实验室 120 1 19 社会工作实验室 120 1 20 导游模拟实验室 120 1 21 犯罪侦查实验室 120 1 22 电工电子实验室 600 3 23 电脑软件制作实验室1 120 1 24 电脑软件制作实验室2 120 1 25 电脑软件制作实验室3 120 1 26 电脑图文制作实验室 120 1 27 大学语音自主学习机房 340 4 28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180 2 29 多媒体设备维修室 30 1 30 教学设备仓库 60 1 31 电教计算中心 5810 74 电教计算中心

计算机实验室 大机房 180 2 标准机房 90 20 机房管理室 30 1 机房办公室 60 1 机房维修室 60 1 33 听力实验室 标准听力实验室 90 20 小听力实验室 60 3 听力办公室 30 1 听力设备维修室 60 1 34 网络中心 核心交换机房 90 1 网管办公室 60 1 网络技术开发室 60 1 网络设备维修室 60 1 UPS电源室 30 1 网络值班室 30 1 35 电视台 电视台演播室 190 1 化妆室 30 1 电视节目制作室 60 1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室 60 1 电视台办公室 30 1 电视设备维修室 60 1 有线电视、调频发射室 60 1 36 行政办公室 教研室 30 2 监控室 30 1 教师休息室 30 3 中心行政办公室 60 1 会议室 60 1 夜间值班室 30 1 主任办公室 30 1 书记办公室 30 1 副主任办公室 30 1 资料室 60 1 旧设备仓库 60 1

(八)后勤服务设施

2、后勤管理办公用房1500㎡

3、临时工住房5000㎡X800元=400万元。住房考虑500人入住,每间按2人间设计,每间带阳台,设计卫生间(将来可考虑租给临时工使用)

4、考虑综合布线

5、设计电扇、空调插座

7、水、电考虑分户计量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 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安全工程1001班

任课教师

边水燕

姓 名

赵路遥

学 号 20100978

2012年 8 月 20 日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安全1001班赵路遥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6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可见,发现与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很重要。

本文的典型案例河南省焦作市西滑封村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担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方面成绩显著,现在已经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明星小康村”等荣誉。西滑封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始终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现已成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对于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原农村乃至全国来说,西滑封村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增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针对性,深刻领会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所蕴含的道理,以亲身调查感受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对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参观学习,总结西滑封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发掘西滑封村成功发展的原因;

3、对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深入研究的人不多,将此实践所得结果整理总结之后希望可以对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4、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到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现行的惠民政策切实为广大群众着想,为人民造福,并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与科技,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1、2012年8月3日,参观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容,进行村民访问。具体路线为“中国农民第一高楼”、西滑封人民医院、西滑封中学、西滑封图书馆、西滑封水上乐园。2、2012年8月4日,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景付的带领下参观西滑封村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包括五个制面分公司、一个日化分公司、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调料分公司)3、2012年8月5日,参观造纸厂,热电厂等工厂的作业流程。主要路线是河南西滑封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西滑封造纸厂、西滑封热电厂。4、2012年8月6日,参观村祠堂,阅读村史,在村上的同学王乐天家中住一天感受西滑封村民的日常生活。2.2社会实践的内容 2.工业支援农业

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 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西滑封村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下面将阐述西滑封村几十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的历程: 西滑封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部,占地面积 0.7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 330 户,1180 人,村里没有一家私人企业,全部都是集体企业,村办综合企业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组建于 1991 年,是河南省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村办综合企业集团,现辖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造纸厂、电力电缆厂、热电厂、塑胶弹簧厂等 13 家企业。2006 年 7 月,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总资产接近8亿元。

公司宏观管理的特色是:“总公司给分公司定任务,奖罚分明;分公司给员工下指标,量体裁衣“。另外,西滑封村的运行机制是“村企合一”,并且整个“村企合一”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局部服从大局,个体服从整体。西滑封村的管理机制是:“三个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党委、村委会与村办企业的主要领导至少要“双肩挑”西滑封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滑封村党组织领导下艰难而光荣的创业史”。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西滑封村硬是把过去“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滑封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始创业。该村党支部做出“必须发展工副业”的统一决定后,支部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地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多方努力,相继办起了一些小鸡孵化坊、酱菜坊、油坊、弹花坊、砖瓦窑场等工副业。西滑封村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以工养农,兴工富民”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70 年代,西滑封党支部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马上办起了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六七万元。有了初步积累后,西滑封村进一步干起了大事业,相继办成了酒厂、电缆厂等,同时,西滑封村的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8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状况淘汰了过去的小作坊,建起印刷厂、食品加工厂、板材厂等一个个颇具规模的集体企业。9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更是把握“抓党建,促经济”的党建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由西滑封村党总支会议,村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必须用集体收入的 80%反哺企业,对造纸厂、电缆厂等老企业进 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又先后建起面粉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料管材管件厂等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好的企业。

西滑封村经过工业经济原始积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初步实现了“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融农、工、商于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实行村企合一的运行模式,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该村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的转变,成立了由 12 人组成的农业公司,推广和普及了配方施肥等科学种田技术,耕、种灌、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该村还把农业公司作为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专门生产面粉厂和方便面厂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互补。

3.1.2科学发展

西滑封村企业多、用气多,造纸厂和方便面厂是两个用气大户,为了满足企业用气之需,过去全村32台小锅炉日夜烧个不停,耗费能源,污染环境,天天浓烟滚滚。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村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以供气、供热为主的热电厂,日产气达2000立方米,日发电15万度,不仅满足了生产、生活和办公用气、用电之需,一年还可以节约燃煤3万吨,节省100万元。西滑封造纸厂曾是一个污染大户,为了达到国家COD含量排放标准,该村投资1.4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彻底实现了达标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3.1.3辐射带动效应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西滑封村的工厂中工作的不光是本村居民,还有大量的邻村村民。目前,周边村在西滑封村集体企业上班的人已达 6000 多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工的就近转化,直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西滑封村的集体企业年支付工资达 5000 多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斯美特方便面厂年转化小麦 30万吨,为周围农村的小麦提供了销路。另外,调料厂也带动了地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农作物趋向多品种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西滑封造纸厂把农民手中的麦草变废为宝,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西滑封村促进了周边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运输业、餐饮业开始迅速发展。

3.2生活宽裕

3.2.1住房改革

为了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西滑封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在拆旧建新的基础上,建起了村民住宅楼,实现了公寓化,水、电、气、暖设施齐全。同时该村村民做饭还用上了液化气,日常生活变得便捷、卫生。2004 年,该村被誉为“中国农民住宅第一楼”的2栋16 层住宅楼建成,192 户农民入住,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这样的楼即使在武陟县城里也实属罕见。在采访中,路边一位卖汽水的大妈和我们讲起了她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楼后,老年人不再为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所困扰,高楼里安装的电梯使老年人也能住高层,遇到村里组织旅游团去旅游,手里颇有积蓄的老年人也会踊跃报名。

3.2.2福利保障

西滑封村的各项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就医方面,村里投资 280 万元修建了村级卫生院,并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要手术的能在村里做,二院上门服务。群众的医疗费用,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凭内部医疗票,每年报销30%医疗费;二是集体为群众免费办理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是设立有重大疾病救助金。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重特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

在养老敬老方面,村集体拿钱为全村适龄参保对象办理了社会劳动养老保险,男60岁、女50岁以上每年发放3600元生活补助金。村里每年集体举办一次老年祝寿节,定期组织外出旅游,春节按人头发放500元过节费。60 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零花钱,每年的4月15日是西滑封村的“老人节”;独生子女有保险;;干部实行退休制,职工退休有养老保险金“ 3.3乡风文明

3.3.1教育

(一)西滑封村开办了自己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方便村里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近年来,西滑封村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

(二)西滑封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村民教育,努力提升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围绕培养新型农民,他们开办各种岗位培训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电脑知识培训。该村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村战略,选派企业管理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同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近年先后引进大中专生500多人,并高薪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为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3.3.2文娱活动

西滑封村投资 280 多万元完善了小康文化娱乐中心,建起了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卡拉OK厅、电影放映厅、水上乐园等,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们闲暇时大多利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或是到图书馆阅读书籍,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等。

3.3.3精神文明

西滑封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村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村里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明礼诚信进校园”、“八荣八耻进厂区”等以农村新风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里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不断充实内容,把爱党爱国、发展经济、遵纪守法、重视科技、讲究卫生、文明礼仪、邻里和睦等作为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把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荣辱意识、环保意识等作为文明农户评选的重要依据;把“三理”、“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与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3.4村容整洁

西滑封村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生存环境好。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西滑封人先后投资 1000 多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排污治理;投资 40 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并硬化了4 条通往邻村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西滑封村的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以主干道为主线,分立两边,互不干扰,又和谐地共同构成了西滑封村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整体环境。

3.5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和维护。“与经济财富相比,西滑封的另一大财富是民主”,这是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的王有利的话。在西滑封村,大事、要事和重大决策都要召开企业管理层、党员代 表、村民代表、企业职工代表会进行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交由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表决,凡得不到70%以上代表赞成的事决不办。

西滑封村定期召开“党员三会一课”,在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上,邓小平理论、中央文件、法律法规是必学的内容。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特别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章、党史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

此外,西滑封村还经常组织党员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对外交往等现代知识,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年来,西滑封村坚持把党员教育和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成大事来抓。村党委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在“四对比”中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增动力。为了强化党的领导,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委员包厂、党员联户、创十星级文明户等长效机制,使党的教育入户入脑入心。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国策教育从没间断过,每年都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老一代创业者上党课、讲党史、讲西滑封村的苦难史和创业史。村里经常利用有线电视播放普法片,请人讲法制课,每年放映科教片和宣传国策的故事片20多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地位观,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政意识。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西滑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实践的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落实和贯彻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

本次社会实践以豫北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作为案例,该村的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成功原因、典型经验等等,都有独到之处;它能够“因地制宜,持续向前,健康发展“。同时,西滑封村的发展非常契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地印证了 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能够“顾全大局,立足长远,服务整体”。在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农村的广大土地也是有志青年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身为河南省的学生,我们有义务并且有信心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以上结论均由赵路遥(东北大学)、王艳艳(河南大学)、冯瑞红(河南财经大学)、房人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乐天(河南农业大学)五名同学经暑期社会实践所得,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5.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2;[2]时代先锋王在富编委会编.时代先锋王在富.武陟:中共武陟县委宣传部,2005,183-191;[3]记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人民日报;[4]李亚斯.河南新农村印象.农民日报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217;

[6] 河南西滑封村“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 中新社焦作四月二十三日电;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的

分析与处理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减少或控制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在我镇范围内主要因征地拆迁、拖欠工资、医患纠纷、信念错位等事件中引发而生的。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信访工作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的分析与处理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减少或控制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在我市范围内主要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医患纠纷、信念错位等事件中引发而生的。党的十六大指出“完成改革与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信访工作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就业矛盾突出,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社会保障不全,环境污染加剧,干部作风不实,腐败屡禁不止,外地人口比例过高,文化观念冲突,弱势群体的无助等,这些压抑性社会矛盾的并存,使相当部分群体感到压抑、无望、不满、憋气,时时处处催发着群体采用群体事件的方法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困境,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诱发的种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引发群发性事件的矛盾,就我市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因征地拆迁,导致社会矛盾增多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慈溪市企业经营者原始积累完成,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和民宅的拆迁,使一些以种地为生的失地农民在无劳动技能或已失去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困境。而城镇居民,民宅拆迁与补偿价格相差甚远,特别是店面房、平房被拆后,补偿所得距离更大。2006年土地信访高位运转,分别占集体访总量12.2%,上访人数占总上访人数7.6%,今年来新浦、观海卫二镇均因土地征用问题有100多人到省上访。

二、因企业改制、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矛盾增多

我市外来务工者特别多,不少企业由于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工人为之罢工闹事,如去年周巷事件,今年胜山事件。随着城市化推进,基建工程工地如雨后春笋林立,开发商雇用大量农民工从事苦、脏、累活,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超时,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且经常出现工资延发、缓发,更不用说其他安全保障之类,导致到政府部门上访。去年外来人口发生集体上访14起350人次,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0.7%和9.9%。

三、是特殊对象社会保障问题滞后导致矛盾增多

农村退伍军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部分水库周边村移民补助问题;支边宁夏人员要求享受精简下放待遇问题;乡镇企业老职工的定补问题等社会保障问题的事件上访其总量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6%和20.2%。这些社会群体,在我市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退伍复员军人,生活水平都不高,青春都奉献给了部队,经济大潮又不是十分适应;没有经商办企业本领,心里十分不平衡,这些特殊群体,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的不对称造成对政府的意见,导致集体上访。

四、因理想信念错位,导致一些群众涉足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

在我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前几年宗教活动场地控紧的情况下,非法宗教活动较为普遍,要求解决宗教活动场地的上访事件比较突出。面对社会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少群众缺乏精神支柱,意志消沉,精神空虚,使封建迷信趁虚而入,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信教群众在宁波所占比例特别高,部分大款对此出于大方,导致非法宗教场地大量产生,而政府部门对此又管得较紧,导致矛盾冲突,上访增多。

五、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矛盾化解调处不利

矛盾化解调处机制不完善和少数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使许多问题在发生之初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个体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矛盾逐步升级。同时,司法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任危机,信访群众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对公、检、法、司公开地持不信任态度,绝大多数都认为走法律不如走领导;有的不愿意付诉讼费,宁肯上访。

六、因医患纠纷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现在许多单位为了招揽生意,扩大影响,经常作出夸张事实的广告,尤以某些医院为甚,为了提高声誉大肆宣传,一旦患者来院救治,往往达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因而引发大量的医患纠纷。如我市的不少民营医院就是如此,以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病患或家属因医治效果达不到要求,或死亡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导致信访群体事件的发生。

七、因群众维权意识提升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引发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群众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等有了较大增强,但又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与自身具备的法律素质,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单位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上访的对策、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移,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减少信访上访群体发生,确保我市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市委、市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办事处、综治各成员单位也都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纳入信访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上。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全市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督查追究、分级包干等制度。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半月或每月一次的对村、居委、社区、大型企业的集中排查,召开例会、报告情况、及时沟通、采取措施,同时,使全市的信访苗头、重大纠纷情况能及时汇总分流、调处。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信访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市委、市政府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单位包干制,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管辖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主管及分管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协调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应由市委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的主管、分管领导进行协调。三是要完善调解制度。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矛盾的化解工作

市委、市政府要督促相关部门把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疑难纠纷列出清单,建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调处。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旧城的改造、村中村改造、土地征用、违法用地、劳资纠纷等重点问题,市委应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信访、政法、综治、城建、土管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订相应措施、对策,以措施缓解矛盾,以对策、政策化解矛盾,以保证我市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

四、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事不公,为政不廉,作风霸道,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歪风邪气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定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教育干部,以认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各种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工作例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年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绩效,与奖金挂钩。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大力宣扬人民满意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不断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表彰和宣传,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五、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

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正确解决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一是要通过召开各种类型会议,运用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干部学法用法的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干部违法行政、违法管理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三是要对那些促使事态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态势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理上访,越级上访,带头围攻党政机关,阻塞道路交通及发生打砸抢事件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避免事态扩大,减少危害,缩小影响。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社会保障不全,环境污染加剧,干部作风不实,腐败屡禁不止,文化观念冲突,弱势群体的无助等,这些压抑性社会矛盾的并存,使相当部分群体感到压抑、无望、不满、憋气,时时处处催发着群体采用群体事件的方法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困境,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诱发的种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引发群发性事件的矛盾,就我镇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因征地拆迁,导致社会矛盾增多

随着我镇公路的村村通工程,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使一些以种地为生的失地农民在无劳动技能或已失去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困境。比例

二、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矛盾增多

我镇基本都是以务农为主,不少家庭由于缴纳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群体上访,比例

三、是特殊对象社会保障问题滞后导致矛盾增多

农村退伍军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部分水库周边村移民补助问题;乡镇企业老职工的定补问题等社会保障问题的事件上访其总量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6%和20.2%。这些社会群体,在我镇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退伍复员军人,生活水平都不高,青春都奉献给了部队,经济大潮又不是十分适应;没有经商办企业本领,心里十分不平衡,这些特殊群体,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的不对称造成对政府的意见,导致集体上访。

四、因理想信念错位,导致一些群众涉足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

在我镇,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前几年宗教活动场地控紧的情况下,非法宗教活动较为普遍,要求解决宗教活动场地的上访事件比较突出。面对社会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少群众缺乏精神支柱,意志消沉,精神空虚,使封建迷信趁虚而入,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信教群众在宁波所占比例特别高,部分大款对此出于大方,导致非法宗教场地大量产生,而政府部门对此又管得较紧,导致矛盾冲突,上访增多。

五、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矛盾化解调处不利

矛盾化解调处机制不完善和少数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使许多问题在发生之初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个体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矛盾逐步升级。同时,司法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任危机,信访群众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对公、检、法、司公开地持不信任态度,绝大多数都认为走法律不如走领导;有的不愿意付诉讼费,宁肯上访。

六、因医患纠纷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现在许多单位为了招揽生意,扩大影响,经常作出夸张事实的广告,尤以某些医院为甚,为了提高声誉大肆宣传,一旦患者来院救治,往往达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因而引发大量的医患纠纷。如我市的不少民营医院就是如此,以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病患或家属因医治效果达不到要求,或死亡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导致信访群体事件的发生。

七、因群众维权意识提升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引发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群众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等有了较大增强,但又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与自身具备的法律素质,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单位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上访的对策、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移,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减少信访上访群体发生,确保我市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镇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都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纳入信访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上。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全镇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督查追究、分级包干等制度。镇综治办要坚持半月或每月一次的对村、居委、社区、大型企业的集中排查,召开例会、报告情况、及时沟通、采取措施,同时,使全市的信访苗头、重大纠纷情况能及时汇总分流、调处。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信访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镇政府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单位包干制,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管辖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主管及分管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协调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应由镇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的主管、分管领导进行协调。三是要完善调解制度。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矛盾的化解工作

镇政府要督促相关部门把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疑难纠纷列出清单,建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调处。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旧城的改造、村中村改造、土地征用、违法用地、劳资纠纷等重点问题,镇政府应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信访、政法、综治、城建、土管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订相应措施、对策,以措施缓解矛盾,以对策、政策化解矛盾,以保证我市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

四、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事不公,为政不廉,作风霸道,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歪风邪气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定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教育干部,以认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各种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工作例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年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绩效,与奖金挂钩。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大力宣扬人民满意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不断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表彰和宣传,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五、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

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正确解决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一是要通过召开各种类型会议,运用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干部学法用法的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干部违法行政、违法管理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三是要对那些促使事态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态势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理上访,越级上访,带头围攻党政机关,阻塞道路交通及发生打砸抢事件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避免事态扩大,减少危害,缩小影响。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沿着这条道路推进中国革命的毛泽东在他的《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同样相信,在今天的建设中,发展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当市场经济的建设达到一个高度时,国家适时作出了“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决策,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田野注入新的希望,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农民是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又是整个现代化转移所指向的客体。在国家高速发展中已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农村,对这样的政策与反哺,满怀美好憧憬,充满发展的激情。这些朴素的愿望,如同改革开放初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憧憬一样,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劳动达到进一步的富裕,他们希望有稳定的渠道来达到长期增收,他们希望城市能够更好更快地接纳他们,他们希望在农村也能像在城市一样,享受教育、医疗、社会基本保障等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希望农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像城市一样发展起来,他们希望在农村也能有更多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享有。

他们渴望,他们更急切地将渴望变为力量,投入到建设与发展中去——我们的父老乡亲,他们的感受与想法,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不仅是焦点,而且是落脚点。

农村是中国广阔与深厚的土壤,农民是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血脉情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凝聚中国人发展的情感。多少年来,农村滋养了工业、滋养了城市,而今天,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我们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我们必须促进城乡一体与经济互动,我们必须加快城乡的融合与共同提升,使中国的整体经济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一个更好的资源配置下良性前进。

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割裂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必须是均衡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中国社会只有实现了均衡发展,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内生出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我们扎根这片热土,深入血脉,以情感、以智慧,从关心到关怀,从来路到反哺,从给予到建设,一步一步地行进,一步一步地夯实,一步一步地在实效中证明。

以我们所用的时间而言,我们走过的农村,也许脚印还是浅的,它需要全社会,需要每一个人持续而深入地走下去。(本报评论员晓宇)

下载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设计任务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圣毅园规划占地3.73万亩,由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这里既有异国风情园、无公害生态农业、休闲农......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

    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程序实践教学关于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作者:丫丫系别:建工系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号:0801010023指导教师:俞辉二零一......

    建设新农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09法学2班 240996218 黄艺凤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

    人,即人民。民,则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

    新农村建设

    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平顶山市叶县党委书记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历史名镇,有8.4万亩耕地,6.2万口人,因历史典故王乔飞凫而得名。改革......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开局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发(2006)1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