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8: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概论》。

第一篇:对外汉语概论

解释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的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的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2.“正式语言”(formal speech)

指在某些交际场合所使用的一种仔细的、非个人的公共说话模式。采用这种说话模式可能对说话者的发音、选词和句子结构产生影响。

3.“挫折期”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文化接受过程中经历的第二个阶段,出现时间大致在接触目的语国家文化4-5个月之后,主要表现是(也是原因)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以及功课压力大。

补充:

第一个阶段:观光期(指刚接触第二语言的新鲜感、有意思感)

第二个阶段:挫折期(老师作用大,其应缓减学生的紧张和不适,教学内容尽量在生活上帮助学生)

第三个阶段:逐渐适应期 第四个阶段:完全适应期

(PS:老师在前两个阶段作用较大)

4.“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内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指出,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适合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语言习得机制离开人类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其最终目的是使语言规则(即普通语法)内化。

补充:

离开其他功能独立存在:eg语言习得机制与智商没有必然关系,其独立存在

5.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包括基础汉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SK【基础】),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SK【初、中等】)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SK【高等】)

补充:

关键词:测试母语非汉语者;汉语水平;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传统HSK考试,高等的才有口语考试

新版HSK6个级别,全部都有相应口语考试

识记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应用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总体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影响较大的八种教学法);语言测试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2.迁移:迁移一般指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负迁移也叫干扰。(迁移与对比分析有何关系?)

3.归纳和演绎是概括过程中的两个极端。前者是由很多特殊事例得出规律、规则或结论;后者是由概括到特殊事例的运用,被包容的事实从一般原则中推论而来。

(两者正好相反;学习过程中自觉得、不自觉的运用这两个方法学习新内容)

4.第二语言教学的支撑理论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5.语言测试的类型:

一般包括 学能测试、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三种

(学能测试:测试学习语言的潜能,故可以是对此语言完全没学过的人参加,此方法在中国很少,在欧美较多

成绩测试:eg期末考试,测试对知识掌握程度 水平测试:eg大学英语四六级)

6.通常认为语言的现代对比分析始于Robert Lado 在1957年发表的《跨越文化的语言学》一书。

(对比分析对听说法产生巨大影响,而听说法对功能法等后来的教学法产生巨大影响。)(重点:人、时间、书名)

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即教学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8.语法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学内容。

9.课堂教学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制度、方法,具备实现教学手段的设备、条件,使教师掌握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0.跟其他学科一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也需要有一些专门从事或偏重于理论研究的人才。如教材编写理论研究、测试理论研究、语言习得研究等,以保证学科的高水平发展。

(研究方向)

(目的)

补充:

测试理论研究:口语测试

语言习得研究:从学习者得角度,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问题eg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语言习得的顺序等等。11.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的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交际法(听课法)}

1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其本质特征就是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

13.上世纪80年代初,由李培元等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在语法点的编排和解释方面合理、精当,被认为集中了以往教材编写的各种优点。(重点:时期,作者,哪个方面做的好)

1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也就是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引号以内死记)

15.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是语言教学最基本的实践。

16.著名语言学家Z.S.Harris在上世纪50年代为外语学习总结了一个公式:RTL=RSL+(RTL-RSL)。其中R代表规则,TL代表目的语,SL代表母语。

(书P20-21)

17.语言三要素指语音、词汇和语法

对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一.对比分析的确立

1.pull of mother language 2.Fries

3.Lado(1957)lingualistcs Across Culture 二.

三.理论前提 主要理论迁移理论

四.迁移理论

1.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2.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又称“干扰”)

①语际干扰

②语内干扰intralingual interference(经典分析理论不考虑其在内)Eg:

“她今天打扮得非常漂漂亮亮” “我带我的家人回来中国” “我一个天都很开心” 3.干扰和差异的关系辨:

A.干扰源于差异(Ture on Faise)

语际干扰(T)语内干扰(F)语内干扰源于泛化{eg:一个月、一个星期 便泛化 一个天} B.二者成正比关系(Ture on Faise)

五.强假设(strong version)和 弱假设(weak version)强假设(即经典对比分析)的步骤:

Description selection contrast itself prediction

Clifford prater 的困难层次模式:(也可以告诉大家两者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往往是是而非的最易造成干扰)

Transfer(正)迁移:没有难度

Coalescence合并(汉语中亲属称谓合并到英语)

Under differentiation 差异不足(俄语中的“弹舌音”)

Reinterpretation 再阐释(英语中的可数名词“复数概念”的表达在双语中不止一种对应形式)

Over differentiation超差异:在母语中没有,目的语中有(汉语数量众多的“量词”、“把”

字句等)

Split分裂(一次多译)六.对比分析的理论危机

1.从教学实际的层面看,来自“心灵学派”的质疑。(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绝非来自动物试验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否则动物就应该学会人类的语言)2.传统的结构对比分析在语用层面的空白(即使是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言语也未必就能成功交际——“得体性”问题)

补充:

语言使用中3个层面 A语法层面

B语意层面,包括声调、结构、重音的变化

C语用层面,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上下文中意思完全不同

3.忽视语内干扰的因素

继对比分析出现的偏误分析,指出语际干扰(interlingual transfer)以外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错误来源——语内干扰(overgeneralization)引起的。

Example:

1.我的中文很马马虎虎 2.sheeps

简述

1.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他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请简述之(注意阐释和举例)要点:

(1)教学重点不同:重视虚词;特别是语序+eg我去重庆坐飞机、我坐飞机去重庆(意思不一样);我带来一本书、我带来了一本书、我带了一本书来(意思一样);动态助词“这”“了”“过”;“来”和“去”的问题;语音教学角度,声调很重要(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不同

(3)处理各种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不同:“听说读写”基本的语言技能,在有些语言中编排都可以,有些偏向于“听说”领先;汉语一般要求听说读写一起做,汉语汉字在生活中很重要

书P111

会话含义与教学设计有什么联系(指导意义or作用)?

A.上下文、语调 eg 不同的上下文一个句子,意思可能完全相反;某些词是是而非,但某些B.情况下,意思用法不同,这些会引起交际误解

C.阅读中也很重要有些意思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分析 D.中国交际文化相对比较委婉,思维方式,E.中国式的幽默有时也与留白有关系

2.会话含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的演讲中指出,为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所谓的“合作原则”。请简述“合作原则”的四个主要方面。要点:

(1)量的准则:说话者所说的话应该包含、达到交谈目的所必须的信息量;说话者所说的话不应该超出所需的信息量

(2)质的准则:不要提供自知虚假的信息,不要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信息(3)关系准则:提供的信息与交际目的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嗦、井井有条

重点是这些准则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1)量的准则:quality maximum说话者所说的话应该包含、达到交谈目的所必须的信息量;Eg:-“昨天怎么过的?” –“玩”/-“昨天早上在„„然后„„昨天又„„”

牛生病了,喂药的故事

警察审犯人,“挤牙膏”式

考试中,纸条上“你会吗”-“我会” 说话者所说的话不应该超出所需的信息量

That is浪费时间,容易引起新的误会

(2)质的准则:不要提供自知虚假的信息lie to me,不要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信息 流言就是这么产生的;要别人信服就应提供让人信服的有关信息:“据有关XXX研究分析”

(3)关系准则:提供的信息与交际目的要有关联

鸡同鸭讲;适当加入些连接词、逻辑概括和提示;语音听力考试中、听力训练中的方法“关于xxx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训练捕捉语言和话题中的逻辑关系的能力 eg:一些提示词

(4)方式准则:四个避免 避免晦涩-“你喜不喜欢我”-“你猜”、避免歧义

你好坏啊、避免啰嗦 大话西游、避免混乱(井井有条)

3.简述20.c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1)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

(2)结构、功能和文化结合的教学法(3)“教”“学”结合的教学法(4)科学结合的教学法

分析:

(1)90年代后,功能教学越来越被强调

处理单词

呈现课文内容

结构讲解(语法点)

回到语境、句型操练(2)(3)“教”“学结合”

60年代后,老师“教”得好不好,转向学生如何“学”好,学习规律是什么?最好的学习风格:有限的容忍错误

(4)科学综合的教学方法:60年代前

method(方法);60年代后 approach(思路、理念)

4.简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般性策略和方法(1)突出语法教学的重难点(2)循序渐进(3)精讲多练

(4)语法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教学相结合(5)重视在语篇和语境中体会句子的语法意义(6)句型操练与语法规则的归纳相结合(7)重视纠正系统性语法错误

补充:

(1)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有时语用)的重难点 eg:“把”字句、虚词使用、语序(2)开门  请开门  请打开门 请把门打开  请把门打开一下 功能法圆周式的教学(几次反复)

长期教学不需要考虑,教材按这个方法编排的;短期培训和个性化教学中要注意(3)语法的三个操练阶段: A.机械的操练:(办法)重复、模仿、替换

B.理解的操练:连线、重组句子、选择、完形、填空、造句 C.交际情景的操练:具体情景中

针对教学设计;练得方法很多,eg语法对比分析、句型操练;语言课不是知识传播课,而是技能训练课(4)(与前一题有点联系)“你去哪?”语义上,有时可以是“你好”;语用上考虑时间、地点、场合 意义不同;功能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由易到难(5)语言输入应该是成段成篇的,有语境、上下文(6)MMC(M mechanical trail M meaningful trail C communication trail)听说法框架下进行句型操练,熟悉句型,但忽视语法规则的归纳。故要重视句型与语法规则的归纳的相结合,举一反三。

Eg:顺序重组、替换等来进行句型操练

(7)听说法和功能法的一个主要区别:听说法是逢错必究,其认为语言是习惯,发现错误必定纠正,并且反复强化;功能法持中介语理论,认为肯定会犯错、需要犯错(不犯错的办法就是大量使用熟悉的、简单的表达方法、句型,这样就不能有所提高。只有学生大量犯错,老师才知道在这个班系统性的错误是在哪,是在语法上,在语用上,还是在功能上?)Eg:时间状语:时间点和时间段 “我三个小时到教室”

5.为什么说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教学?请简述之。P10页

要点:

(1)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培养最基本得言语能力开始

(2)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

(什么是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举例;不重视其的后果;如何应对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 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学生的背景文化)

6.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普遍认识到:为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包括所谓的“礼貌原则”。请简述“礼貌原则”的六个主要范畴: 要点:

(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逊准则

(5)一致准则(理性上,不应老是反对别人观点)(6)同情准则(感情上,“最喜欢李宇春”-“最不喜欢她”/“这人很有个性”)

(拯救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补充了“合作原则”,解释一些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

教案设计

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达到个什么教学功能)2.教学时间安排得当

3.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并不只是语法结构)

4.教学用具丰富实用(学生学习风格不同,丰富的教学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需要)5.教学过程完整

复习/导入  展示  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讲解  分步骤  操练 实际应用 6.教学思路清晰 7.教学设计得当

8.课后作业设计得当(作业量、作业是否与当天课堂重难点有关)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名词解释: 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挫折期和文化震荡症。只不过文化震荡症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完全相同。对文化差异了解越多,挫折感越小。中介语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HSK HSK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HSK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包括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失误和偏误

偏误分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语言习得关键期

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交际文化

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吕必松提出“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问答

1.学习和习得的区分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区分:

①习得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②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

③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语言的形式;

④习得习得的方法主要是靠语言交际活动进行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⑤习得需要大量时间,效果较好,学习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效果不确定。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与学生语言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适度

2、要有针对性—— 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

3、要有代表性—— 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有一定教养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方法

1、通过注释法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3.词汇教学法,举例说明(五种):

词汇教学法有:直接法,翻译法,情景法,语素义法,搭配法,话语联结法,比较法,类聚法,联想法。(1)直接法。如用已学过的“互相”、“帮助”来解释“互助”

(2)翻译法。在用目的语难以解释的情况下,若母语与目的语的词对应明显,可以用母语翻译,一点就通。如“苹果”翻译“apple“

(3)情景法。如区别“家”的两个含义,可以用问答来解释清楚:“你家有几口人?”(指家庭),“你今天回家吗?”(指家庭住处)。

(4)语素义法。如用“黑”“板”解释“黑板”

(5)搭配法。区分“的”与“得”,“快乐的一天”,“跑得快”(6)话语联结法。如“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学习(7)比较法。如比较“叙述”和“讲述”,“喜欢”和“讨厌”(8)类聚法。如将“叔叔”,“舅舅”等同类词放在一起讲解

(9)联想法。如“下雨”可联想到“刮风”、“水灾”、“凉快”等多方面的词语 4.语音教学法,举例说明(五种):

语音教学法有:教具展示,夸张发音,手势摹拟,对比听辨,以旧带新,声调组合(1)教具展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以吹动纸片来演示送气音等。

(2)夸张发音。有时为了突破难点,适当加以夸张。如轻声前的音故意拖长、加重,然后发出低而短促的后一个轻声音节。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发音部位,有时唇形、口形也可以适当夸张

(3)手势摹拟。用手势摹拟舌位的变化:手心向上、四指并拢翘起表示翘舌;手心向下、手背隆起表示舌根隆起。四个声调可用手指在空中画调号等。

(4)对比听辨。学生母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对比,汉语本身如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比,学生的错误发音与教师的正确发音对比。

(5)以旧带新。如z、c、s可以带出zh、ch、sh(6)声调组合。如练习四声加二声可以用“复习”、“姓名”等常用词 5.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6.偏误的来源(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3)文化因素负迁移,如,姓名称教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偏误。(母语负迁移)

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恰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目的语负迁移)

简化: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目的语的冗余信息,将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5)学习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也会使学习者产生偏误,如教师不够严格的解释和指导、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

7.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这条原则是针对教与学的关系而提出的,是一条根本的原则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只能通过学才能起到作用,“教”必须为“学”服务。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真实而实用的,“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2)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课堂教学多用启发式,发展学生的智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性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4)让学生参加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5)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方法。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b.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c.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d.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e.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f.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b.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c.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d.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e.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f.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g.师资

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博士学位点。(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特点:

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特点:

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b.提倡“精讲多练”。c.采用“相对直接法”。

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特点:

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具体措施:

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④改革阶段(80’s至今)特点:

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特点:

a.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 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D.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c.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E.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 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

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二、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8年填空)(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C.语义学

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2.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98年选择)(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B.知觉

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

C.记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02年解释术语)

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

c.短时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03年填空)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96年解释术语)a.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b.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c.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B.情感因素

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 解释术语)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①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②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③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96年填空;99年填空)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01年选择;02年选择)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④上层结构:指教学原则。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00年填空;96年填空)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②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④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论述)1.第一语言习得(1)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2)儿童习得母语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A.生理特点:儿童1—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B.心理特点:是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的过程。

C.社会环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与其不断地进行交际。

D.活动方式: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论述)(3)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98年选择);斯金纳(后期)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②先天论

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 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01年解释术语:LAD假说)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③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01年填空)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④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01年填空)2.第二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第二语言教学有何异同?(02年大问答题)(1)第二语言学习的定义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2)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②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③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④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3)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对比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1957年提出

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四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01年填空)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影响。(00年论述)②中介语理论和篇误分析

篇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填空)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格 70’s初提出 中介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文、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99年解释术语)中介语的特点:

A.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B.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C.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D.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失误与偏误(00年术语解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

(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A.母语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98年解释术语)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D.交际策略的影响。E.学习环境的影响。③输入假说

代表人物:美国 克拉申 70’s提出 理论:

A.习得语学习假说

认为成人有两种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潜意识的习得;有意识的学习。其中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性的,而且交际用的语言都是习得来的,学习来的语言不能用于交际。B.自然顺序假说

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规则有一个共同的顺序,教学时按顺序教学习容易,顺序打乱对学习造成困扰。C.输入假说

人们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吸收可理解的输入语言知识,“i+1”。D.情感过滤假说

输入的信息没有全部被吸收,因为有情感的因素被过滤掉了。3.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比较 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大问答题)(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正迁移(99年解释术语)迁移与泛化(98年解释术语)负迁移(03年解释术语)迁移(02年解释术语)(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1)总体设计的定义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00年填空),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2)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99年选择)

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教学环节的衔接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4)教学人员的分工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2.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②目的语水平的等级:指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一个等级。(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总体设计既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又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如:词的数量;听、说、读、写四项分技能要等等。

(4)确定教学原则

①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做法:

A.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

B.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叫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的改进 C.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功能法

D.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结构—功能法 ②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99年术语解释)方式:

A.综合训练:在一门综合课中贯彻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背景知识的综合教学以及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B.分技能训练: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

C.综合训练和分技能训练相结合:开设综合课的同时开设专项技能课。③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解释术语)方式:

A.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B.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

C.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D.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E.纯功能方式。

④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

总体设计要处理讲不讲语言知识和如何讲的问题。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汉字教学的基本立场是: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在汉字教学中要考虑语素教学。⑥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要处理是否用媒介语解释、对比、对译以及何时用的问题。

⑦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关系 ⑧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上述八方面内容的选择依据:

①学生的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②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5)规定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的途径。内容:

①教学阶段:划分依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要达到的目的语等级,可划分为初、中、高三大阶段,再分②课程设计:

A.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B.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C.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参考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③周课时和总课时

(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其他教学任务间的关系,协调好相关教学工作。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00年选择;03年选择;02年选择)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论述)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1)性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2)地位: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2.课堂教学的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必须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②教师必须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③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模仿以正确的引导。

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记忆的条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记忆。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交际的气氛,创造交际的条件。(2)对学生的要求

①理解:理解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首要任务。②模仿:学生要尽量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充分地进行模仿操练,同时要把握模仿的正确性。③记忆:学生要尽可能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来帮助记忆。

④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堂操练和课堂活动,以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标。3.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1)教学过程(2)教学单位

(3)教学环节:开头、展开、总结

(4)教学步骤:一个教学环节可分为若干个教学步骤。4.课堂教学的技巧(02年解释术语:教学技巧)(1)教学单位程序的编排 ①开头

方式:A.复习旧课;B.检查预习;C.复习旧课和检查预习相结合。②展开:学习新课(朗读课文→句型练习→回到课文)三步骤: A.展示:用体势语演示,让学生感知(一边做动作,一边把句子讲出来;一边说句子,一边用图片展示动作;实物B.讲解 C.练习

a.模仿或机械性替换

b.半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促成记忆 c.运用

(也可以先练习、后讲解)

③总结:A.画龙点睛;B.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总结;C.引导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修正。④布置作业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符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论述)(2)交际性练习的组织 要点:

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③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

错误纠正基本点:A.纠正常犯的错误;B.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语境练习(03年术语解释)

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00年论述)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论述)(3)课堂秩序的稳定

教师主观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吸引学生,同时融洽师生关系,身体力行,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①教师应自始至终掌握全场。

②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③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要经常提一些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④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5.教案的编写

(1)教学内容、结构、功能。

(2)教学目的、要求。如:列语言点。(3)教学重点。

(4)教学时间的分配:应大量用于练习。(5)教学步骤。

其余历届考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99年)3.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02年)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03年)5.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01年)

6.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答: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实用汉语课本》。(99年选择)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70年代末。(98年选择)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世界汉语教学》,该刊物为季刊。(96年选择)4.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96年选择)

5.《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01年选择)

6.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汉语教科书》。(01年选择)

(三)相关理论基础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98年)2.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98年)3.应用语言学。(98年)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9年)

5.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00年)

(四)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1.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96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①场独立性:…… ②场依存性:……

2.(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五)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评估等四大环节。(96年)

2.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99年)3.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00年选择)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01年选择)5.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02年选择)6.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03年选择)

(六)“以学生为中心”

1.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02年)2.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

答:①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困难,确定教学重点。

②最重要的是“精讲多练”,以学生活动为主。

③启发式的教学、发现式的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96年)

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尊重的态度。(96年)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学。(00年)

(七)第一语言习得

1.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是方法是习得。(01年)

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01年)

3.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语言功能假说。(01年)4.“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01年)

(八)第二语言学习

1.第二语言。(00年;03年)2.中介语。(99年)3.失误与偏误。(00年)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选择)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01年选择)

6.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01年)

7.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02年)8.第二语言学习策略。(02年)

9.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02年)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00年)11.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

答:①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客观存在的,成人有这两种学习方法。

②要研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利用语言习得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九)第一、二语言教学比较 1.迁移和泛化。(98年)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3.正迁移。(99年)

4.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5.迁移。(02年)6.负迁移。(03年)

7.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

(十)总体设计

1.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言语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受语言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99年选择)3.言语技能。(99年)

4.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00年)

(十一)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

例如:拿过来、走上去、坐下来、走进来。用体势语、图片(画楼梯表示上来、下去、上去、下来)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学习?(00年)(吕书P113)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例如: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辩论式。③在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方法:对话、会话、看图说话、分角色表演。3.教学技巧。(02年)

4.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语音教学的方法:1.教具演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2.夸张发音。3.手势模拟4.对比听辨5.以旧带新6.声调组合 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地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1.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2.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3.对偏误来源地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1.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2.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①语法(言学)能力。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和听说读写的技巧。语法性--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人接受。得体性--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否得体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的。②社会语言学能力。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功能、场合等)③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④交际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包括解释、迂回、改正、请求证实、重复、犹豫、回避、猜测、语体转换、语码转换)

儿童第一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1.刺激—反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2.先天论—对刺激反应论的批判代表人物: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3认知论。代表人物: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4.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对比分析假说

二、中介语假说

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四、输入假说

五、普遍语法假说

六、文化适应假说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

一、共同点:①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②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③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④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不同点;①习得的动力不同。②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③习得的过程不同。④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⑤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步骤(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对比分析的意义:

1、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3、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

4、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5、对比分析强调的语言形式的分析,是每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可以作为语言教学的资源和背景,在语言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局限:第一,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大,虽然掌握起来要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掌握的准确度要大。第二,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第三,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第四,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抛开学习者,只是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现和学习者的特点。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对比分析只是一种语言的研究,不应包括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范围之内。

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偏误:科德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mistake)和偏误两种。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人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科德是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他认为偏误分析有如下作用(1)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其所达到的阶段;如语音偏误、“是”的偏误;“被”的偏误等出现在不同的阶段(2)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检验对所学的语言规则做的假设。学习者了解后可指导自己的学习。偏误分析的步骤和偏误的分类(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或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2)鉴别偏误:首先要区分是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二者的鉴别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同时要区分是结构形式偏误还是语用偏误。(3)对偏误进行分类。(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偏误的来源1.母语负迁移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3.文化因素负迁移。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语音测试的种类:1.按用途分:学能测试、成绩测试、水平测试、诊断测试2.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客观性测试、主观性测试3.按命题方法分:分立式测试、综合性测试、交际性测试4.按分数解释的方法分: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定制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结合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4.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7.直观性原则8.巩固性原则9.量力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差异: 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原则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技巧不同五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在初级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与母语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以纠正错误,与文化因素相结合:应包含用目的语成功交际的文化内容(乌龟、帽子)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2)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第一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还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人接受。如:人骑车、骑车人、车骑人、车,人骑、骑人(家的)车“人家喜欢嘛!”

老子、庄子等。得体性--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否得体。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的。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是用语言做事或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1、无论是儿童或成人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

2、学习与习得不仅相互交叉,而且还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0944612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学分:2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预修课程: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简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视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演进、教学理论、特点、教学规律、总体设计、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以及一般的语言教学规律和各种教学理论、方法,并把文化因素、语用规则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范畴之内,从而使从事这一事业的有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掌握其教学规律和方法,最大可能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

教材及参考书: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刘珣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李杨主编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下载对外汉语概论(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概论(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对外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P100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解释: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的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的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徐采霞 2007年9月第一稿 2008年9月第二稿 2011年2月第三稿 2011年9月第四稿 2013年2月第五稿参考书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论文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已从起步阶段发展渐趋成熟,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 论 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记住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事件: 1978年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5篇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   这是由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 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课程编码:(10303120) 课程英文名: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学分:2 总学时:32H 讲课:32H 实验:0H 上机:0H 开课对象: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课程代码:01225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