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档不火的节目仿佛在说:谈演技,你也配?
这档不火的节目仿佛在说:谈演技,你也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综艺节目越来越喜欢谈「演技」。可掺杂了太多收视率的因素,很多就算初衷是好的探讨,慢慢地也变了味。
比如,那档从没下过热搜的《演员的诞生》。虽然节目中有一众实力新生代的碾压式出彩,更不乏老戏骨们认真的示范和指导。但这是节目组努力的方向吗?显然不是,从热搜上成天挂着的——谁不满节目组微博怒斥、谁向谁脸上扔了鞋、谁又和谁不满结果撕了逼——就能看出,没诞生出炸裂式的演技,却忘本逐末地生出一群大型戏精现场。满满的都是作秀、噱头和炒作,「演员」二字在这里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终于,看到对钟爱事业的如此亵渎,真正的演员们坐不住了。他们开始试图跳出收视的条框,自己做节目告诉大家,表演是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那就是——
《今日影评·表演者宣言》这是一档90%观众都没有听说过的节目,播出了十期,豆瓣却只有686人做出了评价。如此结果其实并不意外。
平台上,它播出CCTV-6电影频道,央视画风老套又古板,制作水平明显不如娱乐化的地方卫视,背景堪比初中水平PPT; 形式上,它是由周迅号召起的访谈节目,不上热搜、没有花哨的布景,只有几个老戏骨坐在灰突突的演播室里回忆演艺生涯。
一眼望过去,有市场竞争力就怪了。
但就是这个质朴到有些简陋的节目,却几乎零差评。评分到了9.1,生生比隔壁不及格的《戏精的诞生》高了将近4分。差距在哪儿?
首先,节目名为《表演者宣言》。顾名思义,他们请来了一众真正的表演者——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段奕宏、蒋雯丽、吴君如、赵立新、王千源、王庆祥。每期一个嘉宾去和发起人周迅对话,谈谈关于演戏的点点滴滴,堪称表演届的重量级学霸大型学习经验交流会现场。其实,按照其他综艺节目的路子,带上噱头、搞点游戏环节、再撕撕逼,俩小时就过去了。
而出乎意料的是,《表演者宣言》每一集只有15分钟。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没有戏精抢头条,只想穿着最简单的衣服,好好谈谈演技。这也让短短一刻钟,内容都是干货。比如演员的基本功,台词。
赵立新老师曾在话剧《大先生》中,一人讲完了全剧三万七千字台词。听到这里周迅都有些惊讶:全程一个提词器都没有吗? 赵立新则是一脸理所当然:不然呢?背台词是一个对演员最低的要求了,用提词器传出去我在江湖上就没法混了。扎实的功底让赵立新成功塑造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沈一石,《芈月传》里的张仪等一系列经典角色。
对比之下,当今年轻演员的台词功底如何,就不用小编多提了。
连全程温和轻柔的奚美娟老师都忍不住感慨,希望现在的年轻演员能好好练习台词发音——
现在的戏都打字幕,如果把字幕抽走的话,有的时候都听不清有些演员在说什么。你起码要把话传递给观众。
更别提像秦海璐这样,为了更好融入角色,不仅自己的剧本看,别人的剧本也看,每个在什么时间、说什么话,都把剧本吃到最透。在秦海璐看来,表演是理性在前,感性在后,演戏之前一定要把事件逻辑和情感走向都把握好。结果就是,往往一场戏,秦海璐看两遍台词就能脱口而出,因为出口就是角色,进去了。
怪不得,当她谈起所谓的「数字小姐」之时,会那么生气。比如,演员如何融入角色。
演戏前要去体验生活,这是在观众眼里最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当今的新生代演员里,其实是很难出现的事情了。一方面,很多明星不管去哪儿都有一大群人跟着,真想像前辈一样融入最底层的生活,几乎没有可能;另一方面,敢于吃苦的韧性也越来越少见。
节目里,蒋雯丽说自己为《立春》增肥30斤时,心里想的是:这是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毕竟肥肉真的胖在身上是比塞任何棉花都管用。演渔家女的时候,剧组里没人知道该怎么演。
于是蒋雯丽就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去码头观察真正卖鱼的人是什么样的。最终把耳后夹笔、手腕记账、和顾客打情骂俏等没有身处其中过,根本不会发现的小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殊不知,反而就是这些最真实的细节,才最引人入胜。周迅在《画皮》里,演狐妖小唯。为了区别于人类的体态,站的时候她故意一直弯着腿,才有了狐妖走路时的袅袅娜娜;
她看向陈坤的第一眼和最后一眼,像兽类看人,微微偏过头,一个眼神就把初识的挚诚,和别时的哀痛给了出来。而这,其实都是周迅天天在家模仿小狗眼神的功劳。她们对自己不熟知的角色,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塑造欲望,敢于把自己的全身心都交出去,就像秦海璐口中的周迅—— 她演戏是纯发自内心的,很耗神,很耗心力,演一部戏下来真的是拼了半条命似的。
相比之下,很多「演员」一辈子只会演一种角色、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任何细节不是天赋的原因,只是因为心思根本就不在演戏上。再比如,很多鲜肉小花粉丝为偶像挽尊时,最喜欢提的一个词:努力。
在粉丝眼里,自己的偶像演戏前背背台词就是累,演唐僧剃掉光头就是最大付出,可比起前辈的付出,就能看出谁的努力是真走心、谁又只是假走肾。
《表演者言》里,聊到电影《斗牛》,黄渤表示这是他拍的最苦的戏。为了假装和牛感情深厚,黄渤花了几十天的时间住在牛棚。
平常没事儿就在身上藏六七片地瓜,吸引牛往自己身边靠,甚至会把地瓜弄成果汁抹到头发上,让牛舔自己,还得小心受伤——
但牛是把草直接薅下来吃,你要是觉得它咬住你了,就得赶快把住牛的头,跟它一块起来,要不然这块(头皮)就(被咬)没了。
更难办的是,一个与奶牛同框的戏就拍了几十遍—— 因为牛是不受控制的,黄渤一边要对牛感情澎湃地演,又要帮导演计算演到哪里牛出没出画,不然又浪费一条。经历刻骨铭心到,黄渤至今都记得第36遍是自己表演的最好的一次。
黄渤和周迅都是演艺圈公认的天赋型选手,都没有放弃过突破自我;而天赋相对平庸的演员,就更得拼了命地追上别人。刚刚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帝的段奕宏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的他去中戏,考了整整三年才考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以自己第一年初试的水平,我觉得我不被刷下来,那表演的门槛也太低了。是啊,表演是有门槛的。他不会因为你的名气而降低,只会逼迫你费劲全力把腿抬高。
于是段奕宏一抬就是三年,他把自己的性格形容成老家新疆话里的「勺子」,意味又轴又偏执,有了目标就刹不住车。即使是已经进入了中戏,段奕宏都过的十分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居于人后——
我现在仍在经历着坚持梦想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一意孤行或者是坚定不移,但是我更喜欢这种疯狂劲儿。
人们都说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在黄渤眼里,即使你是表演天才,真正的工作内容也是由很多非艺术的琐碎构成,都得一直进步;
更别提,可是现在有些「演员」,连努力的下限都没有做到,反而却一直当做买点去吹嘘。虽然每集很短,《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的里的技巧和干货依然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腾讯视频或B站搜索)。
用黄渤的话说——都演到摄影机后面去了。回到头看,其实他们说的都是常识,怎么进入角色、怎么不断努力、又怎么打破舒适区。但即便这些浅显的大白话,很多年轻演员都难以望其项背。
这就不仅是方法,而是对演戏态度的问题了。老戏骨们把年轻演员水平的普遍下滑,称为——杂念太多。比如镜头前不会管角色被呈现的如何,只会在意自己的脸完不完美 ↓↓↓再比如周迅对「演员就是青春饭」这个观点的反驳 ↓↓↓一位位实力派演员在节目里说到表演的角色时,就像和别人介绍自己的亲人一样。
自信啊、努力啊、责任心啊……这些词我们也常常提到,但放在老戏骨嘴里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们两眼放着光,带着自豪又有些自嘲的口气,一说就停不下来,每一段分享的背后有几十部戏的表演经验。那种呼之欲出的万钧之力,让他们口中说出的经历,有了不一样的回响,云淡风轻却振聋发聩。
清汤寡水的阳春面,却是别家学不来的踏实饭,一个演员的历练与品格全都从谈吐中得以体现。更让人感动的是,《表演者言》没有把自己当成炫技类节目,而是叫自己是一档文化传承类节目。
戏骨们又从没有恃才傲物,而是想真正通过这档节目去传承演技的魅力。从技法到理念,从思维到态度,全部无私分享。比如20年前,奚美娟曾在电视剧《红处方》中饰演过吸毒少女周迅的母亲,为了让周迅入戏,巴掌都是真的打。周迅不但没有嫉恨前辈的「狠手」,反而对此十分感谢。于是在20年后拍《如懿传》的时候,就算演周迅也经常建议年轻女演员完全放开,该对自己动手的时候就真动手,因为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历练。年轻演员经超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周迅经常在剧组给年轻演员「上课」,感谢过她对自己的提携。没有怀揣一份对这个行业的责任感和热爱,是不会私下还跟新人演员聊做演员和表演这些事的。
因此在节目筹备期,周迅就曾直言:不为收视也要继续做下去。
一个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同样谈「信念感」——
《演员的诞生》里章子怡面对小花的笑场怒不可遏,周围的听者却依然在茫然和打哈,根本没有当回事儿,让三金影后的坚持显得过气又好笑,真想谈谈演技都成了不合时宜的尴尬。而当眼神坚定的秦海璐谈及自己的信念感时,旁边的周迅却是一脸钦佩和感同身受,认真地点了点头。一个是想突出矛盾吸引收视,美其名曰是谈表演,实际上都是戏精; 另一个则是好演员的认真讲述,只谈表演,却没有表演; 高下立判。
很明显,做这个《表演者言》节目注定是没有什么流量的事情,嘉宾自己也没有多少酬劳。
毕竟在如今的年头,真的关于表演和技艺,关于这个行业真正的评判体系,实在是没多少人感兴趣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是八卦,是人设,是明星,和他们换来的流量。但好在,这些老戏骨对表演一直是有责任感在的,不仅自己要做好,还有责任把如何做好传承下去。他们坚持着演技这个东西,需要坐下来细致地聊,走心地反省;讲述他们从演戏这件事中得到的力量,以及他们又用怎样的力量去演戏,期待着后辈能认真倾听。
虽然没有噱头、没有爆点,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温度与岁月沉淀,就足够令人感动。
说到这里,我们也只能为还有一群这样有责任心的演员而庆幸,也为只剩这样一群有责任的演员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