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选课之红楼梦人物鉴赏
08美12 袁埜 学号:08061042
公选课之红楼梦人物鉴赏
——香菱
“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读红楼梦断断续续也有三遍了,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不想说木石前盟,也不想说金玉良缘,唯独对那泛着点点菱花香的苦命香菱“疼爱有加”。
早在香菱未被拐时已有一僧一道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已点出香菱“平生遇际实堪伤”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见金钏儿和香菱在晒日阳儿,也向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即秦可卿,刘心武认为拿香菱和秦可卿相比是暗指两人现在的出身并不是真出身,而且要比现在出身高。虽然我不知香菱是否也如秦可卿般身世迷离,单我却独独爱上了她的纯与真。
癞头跣脚的僧人给甄士隐暗示香菱命运的判词: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香菱的正式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好一个便是烟消火灭时,好一个香魂返故乡。都暗示了一个菱花般的女子的悲惨命运。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跟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
08美12 袁埜 学号:08061042 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便是她学诗的情节了。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文章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然而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了。
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土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
香菱咏月
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
08美12 袁埜 学号:08061042 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三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土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戏,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当天甄家又遭大火,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土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当人们再悉英莲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着亲爹。当英莲,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续娶,议定三日后过门。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磨折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嫌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予“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薛家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薛蟠生拖硬拽拉把小小的英莲拉回家作了小妾,进行肆意蹂躏与践踏。后来她被人们、薛蟠的妹妹薛宝钗渐斩唤着香菱。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贵若衬饰净瓶水的柳枝,或如如来亲炙的座席,一旦脱离莲座,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
但是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红楼梦》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是像黛玉、妙玉、龄官等人的冷僻高傲;另一类是像宝钗、袭人、湘云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矫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遭恶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可是好景不长,她舛苦的命运又到来。薛蟠外出做生意又遇夏金桂,不几天就粘上了,不久娶为正室。金桂的出现,使香菱步上死阴的幽谷。金桂未来之前,她虽不幸,但终究还很自足的狭小女性侍妄世界,快活单纯过日子。金桂到来为争宠,开始找碴,先命香菱陪她睡,香菱不肯,金桂说她嫌脏,怕夜里伏侍;不久又装起病来,说是香菱气的;金桂自扎纸人,挑唆薛蟠,薛蟠不问清浑皂白,抓起门闩打香菱。香菱倍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磨折。金桂还像历史上肆行文字狱的暴君,连薛蟠的妹妹薛宝钗给取的名字,也要找碴儿,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依着金桂从此改名“秋菱”。
香菱最终忍不往百般虐待折磨,把前面路径竞一心断绝,跟随宝钗去了。
但是老天会替人呜不平,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已设计的阴谋中毒毙了,香菱解除禁忌,扶为正室,这是香菱命运的又一次重要转机,这正像她第一次可能嫁给多情专一的冯渊一样,是黑暗生命中的一线曙光,后来又为薛家怀上了一个胎儿,眼看一切恶运即将过
08美12 袁埜 学号:08061042 去,曙光即在前面,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到来,然而它来得太迟了,太迟了,因为一生的劫难、坎坷、舛苦、不幸,特别从薛蟠房中移出,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气怒伤肝,内外拆挫不堪,已酿成干血之症。最后香菱生下的同样是一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宁馨儿,而自已难产,在血汗床房挣扎而离开人世。这一生一死闪差野,让人感到香菱的命运何等苍凉、乖蹇与不幸,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红楼梦》中的人物皆极生动,包括不那么重要显眼的人物如李嬷嬷、王善保家的、贾芸、倪
二、刘姥姥乃至板儿,都栩栩如生,掩卷难忘。惟独香菱,我读“红”少说着也有十几遍了,始终没找到对于香菱的感觉。
而香菱这个人物并非不重要。她的父亲是甄士隐,是“红”里也是“红”外的人物,他早早地受到了命运的无情打击,从而早早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看破红尘,四大皆空,成为其他人物的观察者超度者,成为攘攘扰扰的其他人物的参照系统。
当然书中还有一僧一道,但是那两“人”(?)如神如妖如影如幻,与其他人与事隔着一大层,与其说是人物不如说是概念理念信念的符号。而甄士隐有个女儿却是香菱,香菱是书里故事里的人物,是薛蟠强抢来的通房丫头,是黛玉的诗徒,是夏金桂的眼中钉。尤其在后四十回中,与薛、夏、宝蟾等有一番乌烟瘴气的纠葛。
香菱之悲惨遭遇使我屡屡怀疑甄士隐的选择的正确性,一任自己的女儿涂炭蹂躏,这样的高士、正果、超拔令人不忍,不认,难以苟同,思之毛骨悚然。这是不是反映了作者的自相矛盾呢?色即是空,色何尝空?谁能无情?谁能无咎?谁无尘缘?谁能无痛!
而且在太虚幻境中香菱占有重要位置,她的排名在晴雯与袭人之前,前二人又居于副册,而她居于副册之首。判曰: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评价很高,哪儿都香,接近完美或已经完美。明言其堪伤,亦是正面评价的表示。两地生孤木好办,二土一木的桂也,被夏金桂所害。魂返故乡则只能是死的别称了。
是不是作者太同情和喜欢这个人物了,反看不出人物轮廓了呢?如此悲惨而无悲情,如此孤单而不感孤单,如此学诗有成心有灵犀,乃至可以与黛玉对话至少能与黛玉做伴。如此能为宝玉情解石榴裙(按情解石榴裙的含义是绝无含糊的,就是把身体给了宝玉之义),而又天真无瑕。被称为美香菱而不涉风月,这可能吗?其高度甚至超过了宝钗了。宝钗还是教育出来的,她对黛玉讲过她读闲书而受责罚的事迹,而香菱从小被人贩子拍去,哪有受教育的可能?幸而她的命太不好了,命运对她太苛刻了,作者又一再强调其呆傻,否则,她会不会也被怀疑是城府权谋韬光养晦呢?
袭人的“正确”令人起疑,宝钗的正确令人半信半疑,香菱的正确令人不疑。
让我们反过来思索一下,有没有可能就是有人接受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由真性出发而感悟到了主流价值带来的本分、快乐、和平、安宁、秩序、希望,就基本真实地正确起来了呢?要知道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那种主流价值视为吃人的洪水猛兽哇。一种价值观念能主宰一个大国那么长时间,难道只是靠虚伪和荒谬吗?
第二篇:公选课论文《红楼梦鉴赏》
《红楼梦》诗赋赏析
《红楼梦》这部文学瑰宝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诸如文学价值、岁时习俗、哲理宗教、园林建筑、戏曲游艺……无不赢得古今人之美誉。我看到的是芹溪居士这位文学巨匠留给我们的这些不朽的文字。所以在这里我就自选几篇我最喜爱的诗赋做一下赏析。
我感觉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被诗词曲赋所修饰着的小说巨著,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这些数不胜数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闪耀出独特的光芒。能够给读者留下意外的收获,令人赏心悦目。记得刚接触红楼梦时,便被经典的红楼曲赋所打动,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我独爱着红楼诗词曲赋,永不抛弃。
《红楼梦》除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其他如诗、词、曲、歌、偈语、辞赋、联额、灯谜、骈文......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等作而大胆创新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吸引我的当属《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和《枉凝眉》两首曲词。且看第一首词。
嘲宝玉的这首词又分为两首。我初读这两首词就已经被它深深吸引,并不是因为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感觉诗中所描述的这个人非同一般,是个封建社会的一个叛逆、纨绔子弟,我心中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羡慕。诗中说他是“草莽”、“愚顽”、“无能”、“不肖”等等,初读者定会认为其是贬低,其实不然。因为这些贬低之语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曹雪芹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反衬的淋漓尽致。在曹雪芹的时代,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这就自然显露了宝玉叛逆的性格。
前一首着重写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背叛,不读经书,摒弃仕途经济;后一首着重写这个叛逆性格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统治的严重破坏性。这里曹雪芹正话反说,巧妙地歌颂了贾宝玉反封建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辛辣地嘲讽了腐朽的封建礼教与庸俗的世道人情。
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在道学先生们看来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宝玉却真是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的一代才子。
下一首就是《枉凝眉》。一般说“红楼梦曲十二首”,但也有说十四首的,这算上了“引子”和“收尾”的两首。《枉凝眉》是十二首中的第二首,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痛苦、遗憾。曲名意谓徒然悲愁,曲子写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勾勒出林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枉自、空劳,单单从结果上看、从婚姻的效果上看,确是一场空。但是,如果把人生看做一个过程,把爱情看做一个过程,那么宝黛爱情就不是“枉自”与“空劳”,而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体验中接近唯一的最美好、最充实的东西。当宝玉通过紫鹃向黛玉表达自己的爱的坚定性,说:“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的
时候,何尝是“枉自”与“空劳”? 这不是“枉自”,不是“空劳”,而是无比的珍贵与难忘!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他写出的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就是今天也令人痛恨和同情。
当然这只是冰山的一角,还有那些经典之作限于篇幅有限就不再列举。除了“红楼梦曲十四首”之外,诸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大观园题咏”、“怀古绝句十首”、菊花诗……数不胜数,这里的黄金屋,这里的颜如玉真是让我们现代人都无法挖掘完的。
这些林林总总的诗词曲赋无不令人赞叹,我们也被曹雪芹那非凡的才情所深深折服,我想这些诗赋是他留给我们后世不可多得的瑰宝,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利用,读懂它,欣赏它,才会让这部巨著凸显其价值。
第三篇:舞蹈鉴赏公选课观后感
舞蹈鉴赏观后感
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舞蹈训练,在心里从某种程度上一直觉得舞蹈是一种需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才可以欣赏的艺术形式,但是自从上完你的课之后发现原来舞蹈它就是一切肢体的律动,它是那么的平常却也那么的震撼人心。
课上老师播放了许多视频内容在《跟着阳光跳舞》的电视剧里面,看到了舞蹈的艰辛,在金钱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东西在生活和生存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在追求理想和生活的博弈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命题,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方式,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在电视剧中有的为了跳舞而跳舞,有的为了生活而选择跳舞,不论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但是在他们为了进去舞蹈团而奋斗努力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清楚的激情与光和热无疑是让人所震撼和感动的,在躯体的旋转和跳转之间,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与魅力。舞蹈与歌唱同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舞蹈通过肢体与音乐的碰撞,使情感更为直接的以视觉形式直接冲击观赏者的内心,也更加强烈的释放出内心情感和舞蹈的内涵。在《舞动天地》的电影中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了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每个人都会跳舞,你每天都在跳舞”记得老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说到,这也许就是舞蹈的魅力所在,不论高雅还是下里巴人总有人从中获取快乐和意义。
在《舞林大会》中作为一个选秀类型的节目夸大与虚假或许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节目中的选手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奋力向上的能量,至今记得那个手臂在训练中脱臼仍继续在舞台上一再表示要继续跳舞的决心,或许是对于机会的渴望与执着,或者是其他,但是那些在困顿中坚持的决心是无疑的,场上的每个选手都是经过超过五年以上舞蹈训练,他们中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不是那么耀眼,甚至很卑微,但是舞台上是耀眼的。金星说“能吃的了跳舞苦的人,什么都能吃”,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它说明了一件事情,没有什么事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让我想起了韩国那些练习生,每个明星成名前基本上都是练习生,我们只看到每年不断产生的大量韩国团体,但是他们都是坚持下来的人,全封闭式训练,集体宿舍艰苦的生活条件,大量辛苦的训练,这一切还不一定会有结果,每年总有新人,表现不好永远不会被推出去成名,即使成名后一切包括整容都有经济公司决定,那里面的老师说“最不缺的是天才,到坚持下来的都是最能吃苦的人”,我想这也是舞林大会对我的启发。虽然我接下来的生命中仍然不会跳舞,但是舞蹈鉴赏课上让我对于舞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舞蹈不仅仅是光鲜,光鲜背后有的更多是汗水
和泪水。人生中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更要有处于阴影中努力的激情,生命所要做的就是向上,奋发出一切的力量向上,不记成败,不论一切,深思熟虑那是中年以后的事,年轻所做的一切就是不顾一切的为生命的光芒而发光,释放出最灼热的激情。
第四篇:红楼梦人物鉴赏
我看“红楼四凤”各自的悲剧
《红楼梦》,一部让人看了含笑的悲剧。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我很佩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把小说中的各个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从一开始就巧妙的暗示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这“红楼四凤”各自的悲剧结局。她们的悲剧性结局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性格有一定的联系,但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社会造成的。下面由我来谈谈对“红楼四凤”各自的悲剧的看法。
王熙凤
单从名字上看,我们很容易想到“红楼四凤”之一必有王熙凤。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是贾府中贾琏的妻子。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强人,我们很难想象她的悲剧结局。但从第五回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我们可以猜到凤姐的结局。当时的时代是男人的时代,封建社会事事以男人为中心。即使凤姐这样一个强悍的女强人,也逃不过封建社会的束缚,要服从丈夫,夫为妻纲。凤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巧姐”,没有儿子,所以其地位在贾琏心里慢慢减小。高鹗后续的四十回中,写了凤姐是病死的。但我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凤姐最后应该是被贾琏休了。第二十一回,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从此他们的关系不是很好。最后贾琏实在忍受不了凤姐,就把她休了。我想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凤姐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也是自作自受。
林黛玉
林黛玉的住处在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所以她也是“红楼四凤”之一。她从小体弱多病,任情任性,敏感而又自尊,多愁善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是封建阶级不折不扣的叛逆者。这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两次亲自葬花,根据上课时看的葬花视频,可以看出黛玉是多么的多愁善感,葬花的场景甚是凄凉。黛玉是一个天真爱幻想的人,她一直以为可以和宝玉在一起。事实是他们的爱情被毁灭了,被那个时代毁灭了。黛玉和宝钗相比,贾母其实更喜欢的是黛玉,和黛玉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了贾母让宝玉和宝钗结婚。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没道理,但我觉得宝玉娶宝钗是必然的。因为黛玉身子不好,考虑到传宗接代,贾母会选择宝钗。还因为贾府和薛府门当户对,联姻可以增加贾府的地位。高鹗写到黛玉终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气急攻心,指天愤恨,病情加重,气极而亡。我不同意高鹗这么写,这不像前八十回我们认识的那个孤芳自赏的黛玉,反而像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我觉得黛玉最后应该是泪尽而死,为自己和宝玉的爱情不能结果而哭,她思念宝玉,离不开宝玉。
贾元春 贾元春是贾政的女儿,从小就被送进宫,后来加封贤德妃,也就是皇妃,和“凤”有关。元春说过她居住的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地方,可见她在帝皇之家受极权的管辖,也没有人身自由。这是旁人难以看得出的辛酸。元春在小说中出场不多,写的最多的就是“元春省亲”一事。她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也正是因为元春在宫中的地位,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败。小说第九十五回写到元春是在宫中病死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元春是男人的替罪羊,是两派势力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因为第五回的判词写到: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从“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可以看出元春是死于政治斗争。一个本来可以风风光光当贵妃,却因一场政治斗争而死,实在是一种悲哀啊!
贾探春
贾探春,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有抱负,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称。探她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无济于事。最后的结局是远嫁他乡,像物品一样进贡到国外。从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明确无误地表明探春远离故国而从此一去不返。她当时远嫁时,是在贾府被抄家之前,我倒觉得与其说是远嫁,不如说是远逃。但高鹗续书,写了探春远嫁,但是嫁出去没多久,就回家探亲来了。我觉得这不符合小说悲剧性的构思。她是断线风筝,有去无回的啊。
《红楼梦》最值得读的是由曹雪芹写得前八十回,而高鹗写得后四十回没有精华之处,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只可惜曹雪芹在还没写完这本书就病故了。
最后谈谈我上了《红楼梦人物艺术赏析》公选课的感受。在上这课之前,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怎么看过《红楼梦》,只是略知一些。可能我对《红楼梦》还是有好奇感吧,在众多公选课中,我选择了《红楼梦人物艺术赏析》课。在上完第一节课,在老师的生动解析下,我发现《红楼梦》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我用心好好看完,去慢慢品味。在课上,老师讲得非常好,人物分析得很透彻。从上这课之后,我每天都会腾出一点时间看一会儿《红楼梦》。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看得我很揪心。虽然到现在,我一遍算是看完了,但我还是看得云里雾里,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空余时间再不断细细品味《红楼梦》这本书,加深理解。谢谢老师丰富的讲课!
第五篇:红楼梦之人物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选讲
题目:红楼梦之人物分析——晴雯
姓
名: 李震宇 学
号: 2011030370335 学 院: 商务学院 专 业: 经济学类 指 导 教 师: 张亚宁
2012年12月1日
摘要
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她长得风流灵巧,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聪明过顶,个性刚烈,反抗性极强,敢爱敢恨,有“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回,极言其心灵手巧,神情跃然纸上。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死去。她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她。
目录
摘要.............................................................................................................................................目录.............................................................................................................................................引言.............................................................................................................................................1身世简介..................................................................................................................................2性格特点.................................................................................................................................2.1聪明智慧......................................................................................................................2.2行为光明磊落、自尊自爱..........................................................................................2.3嫉恶如仇........................................................................................................................2.4心灵手巧、不服输好强................................................................................................2.5大胆叛逆具反抗性........................................................................................................结论.............................................................................................................................................引言
晴雯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她是宝玉的丫鬟,也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曹雪芹将她列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其判词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她与宝玉纯洁真挚的友谊使得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如此丰满,如此的耐人寻味。晴雯也是一个悲剧,悲剧局面的出现,除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1身世简介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只因她生得“十分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就被赖大母亲当作一件小玩艺孝敬了贾母。这种被奴才当做礼物送给主子的奴才身份是最底下的。晴雯唯一的亲人是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孔雀裘”。深得贾母的喜爱。可正是因为她模样长得稍好一些,经常和贾宝玉说说笑笑,就被王夫人误以为晴雯带坏宝玉,驱逐她出府。晴雯被逐出大观园不久,就病死了,死在其姑舅表哥家,有的人也说,晴雯就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死也就是黛玉的写照。
2性格特点
2.1聪明智慧
第73回贾政突然袭击要在第二天检查宝玉的功课,而宝玉大部分文章都是半生不熟的,只好熬夜补课,却是顾此失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半夜还没能入睡,三更时分芳官从外面进来说“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便急中生智,要宝玉“快趁这个机会装病只说唬着了”,以便逃避检查,当上夜的说“想是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她便马上反驳:“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怕得不是,还拿这话来支吾,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大家亲见的,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浑身发热?还要去拿安魂药去”,一个弥天大谎被她轻而易举地编得天衣无缝,有鼻子有眼的,没有聪敏的心机,随机应变的本领是万万做不到的。
“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王善保家的来了,又说了晴雯的坏话。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而且让那个丫环不许告诉她,找她的事由。晴雯来了,一看那阵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再看,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接着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结果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就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晴雯多聪明啊!你想,王夫人能去找老太太对证吗?说,老太太您说过这话吗?肯定不会的,所以晴雯把贾母搬出来,编出这些话来,真是高明。
2.2行为光明磊落、自尊自爱
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的这一番话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把宝玉、袭人二人反驳回去,让他们无言以对。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晴雯对敢做不敢当的憎恶和轻视,也充分说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于顶撞主子绝不虚伪的个性,也体现了作者对她深深的赞美之情。
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但却不会象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象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象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
2.3嫉恶如仇
当她听说坠儿偷窃虾须镯的丑事时,便“气得蛾眉倒竖,凤眼圆睁”。只见她从枕边拿起一丈青来,向坠儿手上乱戳,并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
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一个弱女子能有这种大胆的抗争精神,实在是令人可敬可赞。
晴雯之死的重点在一个“屈”字。作者写宝玉去看望晴雯,晴雯悲愤地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晴雯受冤屈而死,死不瞑目。晴雯是正义无辜的,为了死而无恨,她选取了一种特殊方式,给枉耽的虚名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宝玉,穿上了宝玉穿的小袄,而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对使她蒙冤的黑暗势力的抗议,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做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本色,这就是晴雯的风骨。
结论
晴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美丽、自尊自爱、大胆叛逆、胸怀坦荡、率直高贵有骨气的女子。从她进了贾府,直至被逐含冤而死,她都没在压迫下屈服,始终保持着铮铮傲骨,表现出了最难能可贵的反抗精神。她的行为和言词都让人们感觉到她的一身正气,令人对她肃然起敬。她鄙视那找机会往上爬的小红,她嘲笑那一天到晚想着做小老婆的袭人,她轻视那向封建统治者叩头谢恩的秋纹,她痛恨那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老婆。“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老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和勇猛的不避危险的斗争精神,在贾家一大群的女性形象中,真有鹤立鸡群之感!也正因此,她遭受到“敌人”的围剿,流言馋语,从各方面向她飞来。封建统治集团对于叛逆者深恶痛绝,使纯洁勇敢的晴雯,很快地在狂风暴雨中消灭了她的生命。“心比天高”终落得“抱屈夭风流”,“风流灵巧”怎奈何“寿夭”“诽谤生”。一首《芙蓉花女儿诔》将晴雯的一生命运娓娓道来,作者曹雪芹先生用手中的笔谱写出一曲薄命女儿的挽歌,以一个真实的悲剧控诉一个时代,用赞美的声音歌唱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