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时间:2019-05-15 08: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篇: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题教学”恰恰契合这一教育理论的最佳实践。“解题教学”并非就是单纯的解题过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经过认真、仔细、严谨的审题后,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走上讲台,分析题目条件,讲述解题思路,完成解题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全过程。教师则适当进行引导、点拨、变式与拓展,引导学生反思、总结与归纳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充分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平等、合作、探究、论证以及交流的探究性平台。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产生激烈的碰撞,大大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解题的思想方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解题教学;审题和“三思”;自主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数学解题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解法的前提,认真审题可以为探索解法指明方向。审题需要弄清题意,题目是由条件和结论构成的,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审清题目的已知事项,解题的目标,审清题目的结构特征和判明题型。例如,审清题目条件的具体要求是:罗列出已知条件中的明显条件,同时挖掘出相关的隐含条件,把条件图表化,弄清已知条件的等价说法,把条件进行解题需要的转换。又例如,审清题目结论的具体要求是:罗列解题目标,分析多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弄清解题目的等价说法,把解题目标图表化。

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首先应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其次要作出审题的示范,还要在学生的作业中捕捉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解题错误的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吸取教训。

二、教会学生探索解题方法

审题以后,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解题三想”。

(1)回想。根据题目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回想它的定义是怎样的?根据题目的条件、结论及其结构,回想与它们有关的公式、定理、法则是什么?回想一下在你的知识仓库里,有否储存过这些定义、公式、定理、法则?能否直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题?

(2)联想。如果直接套用现成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就必须进行恰当的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要求在你的知识仓库里,找出与题目很接近的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然后变通使用这些知识,看能否解决问题。联想是发现解题途径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联想的思维基础往往是类比推理,即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把解决某种特殊情况的原则和方法迁移过来,应用在接近的或相似的情况上,联想就是要灵活运用现成的数学知识。

(3)猜想。如果经过联想仍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不能马上找到,可以去选择一些接近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提出猜想。然后设法论证这个猜想是否真实。这里的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和任意拼凑,它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活动。它是以已有的表象(如数量关系的描述、图象的示意等等)为引发物,按逻辑推理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猜想的思维基础往往是归纳推理,即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也就是对特殊情况的结论进行一番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找出共性由此猜想一般性的结论该是什么?

例如有这样一道几何证明题,题目为: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这道题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平分线定理及全等三角形之后呈现的一道几何证明题,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利用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图形,其核心就是角平分线定理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其实质就是利用几何图形中图形变换,即平移、旋转等方式,将非全等图形转化为全等图形,从而达到证明线段相等的目的,整个这个过程为化难为易、化无为有的过程,重在体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因此,为教会学生思考,我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这样问题的情境:

问题一:在你已有的知识、解题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呢?(学生可以回答将两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或寻找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或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短点的距离相等;或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或特殊图形中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方式解决)结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所提供的信息,并借助你已有的经验,你想从哪个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会想到利用全等来解决)

问题二:结合这道题呈现的条件,DE,DN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可能全等吗?(不能,因为有锐角三角形,有钝角三角形)那么如何构造这两条边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汇报。部分学生在交流中会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构建辅助线的方式,设计。

问题三:结合图形中的条件,看到角平线的条件联想到什么?看到互补的角,结合图形,想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已知条件和基本图形联想相关的结论,很自然的作垂直得到全等的两个条件,再通过互补的角得到另一个全等的条件,从而利用角角边定理证明全等,最终得到DE=DF。

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以往学过的几何图形,进行变式:

变式一:结论互换,已知DE=DF,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变式二:改变图形进行变式。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是∠DAB的平分线,∠DAB=60,∠B与∠D互补,求证:AB+AD=AC。

在这道证明题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合理的回想、猜想与联想。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相联的,回想越充分,联想就越丰富,猜想也就越合理,解题的思路、方法也就越明确。

总之,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和开拓思维参与解题的全过程,学会解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和加速获取知识的需要。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自做和自检练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即是使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自主学习数学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和疑虑,使学生明白道理,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利用反馈信息,让学生“甜”中品出“甜”因,乐于“尝甜。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坚持正面诱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心理。通过提问、做练习、对答案等知识反馈,使学生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渐渐地尝到“甜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并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诱发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尽快学习好,非常渴望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及时传授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入手,分三个阶段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材的方法。

第一阶段是教师的领读阶段。教师边领读边讲解,重点讲解学生感到生疏的数学词语,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怎样找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找重点、难点,怎样阅读例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

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要求学生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找出了关键的一句话:“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从而判断出标准量是:“去年的量”,比较量是“今年的量”,“去年的量”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题报告

天镇四中:罗凤梅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中学教育必须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具备搜集及处理信息能力的全面人才。初中教育当务之急是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改革,更新观念,使学生能够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搞好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就需要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方法问题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究极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常因为“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不愿学,因而,同学们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是今天能否由“怕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终身学习的科学方法,最终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高科技、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一直很重视各种学习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自主学习的研究,并在这些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都很重视并推行了各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我国近几年来在学生学习方法研究上也有了较好的进展,改变了先前传统陈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也逐渐培养起来,且将成为一种良好的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行为习惯。

2.本课题与之联系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其研究过程能充分体现其对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养成的重视。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根据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学科个性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体验知识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并将其深入的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未来人才的素质及民族的兴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故确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依据:走进新课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树立以“教学为学习”的教学观,坚持教法服务于学法的原则,指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以如何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为课题,通过多维学习方法的构建,使之适应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的课题如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

(1)数学学习能力的开发;

(2)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3)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各种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

(4)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研究:采用调查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等开展理论研究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准备阶段进行初一至初四全面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为正确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采集有关依据;研究结题阶段同样进行全面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前后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验证研究成果。

分析综合法: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认识、收获及对课题研究的评价、意见等。

2.实践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类比较、经验总结、探索法、发现法等开展实践研究

经验总结法:

(1)根据自身上课实施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

(2)在听评课活动中采纳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者方式方

法;

(3)认真学习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和学习经验。

(4)分时段进行阶段性总结。

行动研究法:

(1)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计划行为,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2)采取行动,解决实际问题;

(3)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学习方法,促进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形成。

文献研究法: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为论证研究课题收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六、工作的步骤(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负责人)第一阶段:准备与启动阶段

(1)制定数学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数学教师培训,学习有关材料;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各年级按课题方案设立子课题,开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推广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评定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2月)

总结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组织专家评估验收。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保障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相应的课题组活动、学习、实验、资料积累等方面的制度。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程来抓,学校工作向教科研适度倾斜,促使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对课题主要成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2)人员保障

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本质特征。课题研究在确保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的情况下,扩大教科研骨干队伍,夯实教科研基础。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主要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3)经费保障

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学校为我们数学教师订阅了相关研究刊物,教学设施齐全,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成立教科研专项资金,学校会逐年增加投入,以保障教科研顺利推进。

增强成果意识。数学组全体成员一定会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将认真组织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八、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学习有关资料的专题笔记;(2)课题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及调查报告;

(3)研究过程中的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4)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总结;(5)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案例;(6)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优秀成果。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湖熟小学

张立云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其二,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的。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拆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数的 计算、统计活动的学习素材,可以选取玩具、文具、食品或动物的图片等;与此同时,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 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有趣的图形的教学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如:教师在教学后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下节课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我想,这样有创造性的提议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第五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桥九义校 饶佳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学习则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终身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知识时,精心创设情境,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也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创设本班学习委员到文具店,统一购买学具的系列情境。上课开始了播放购买文具用品实况:⑴购买圆珠笔8盒和铅笔10捆,每盒圆珠笔6支,每捆铅笔10支。⑵学习委员给同学们说:“圆珠笔的价格好贵一盒6支就要9元,一捆铅笔10支才2元。”让学生观察购买文具用品情境,从中收集、处理好信息,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⑴购买圆珠笔和铅笔一共有多少支[6×8+10×10=48+100=148(支)]⑵每支圆珠笔比每支铅笔贵多少元?[9÷6-2÷10=1.5-0.2=1.3(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出计算两个积(商)之和(差)的运算顺序应同时先算两个积(商)。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改变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手操作,增强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半径不同的圆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反复对折,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折痕相交于几点?(1点),而这一点刚好在圆正中心,最后得到圆心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同一圆中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半径,从而找出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为d=2r,r=d/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字形屋顶的房架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操作:

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

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使学生认为这个数学知识是我自己动手实践出来的,只要自己动手实践数学知识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空间让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是柏树2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这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已学的知识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生活实践自主探索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来自身边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习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学习素材。

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课临近结束之际,我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说:“我们教室的窗户上有一块面积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学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有的说长是6dm,宽是4dm;有的说长是8dm,宽是3dm;有的说长是12dm,宽是2dm„„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老师话锋一转:“玻璃不光面积要相等,而且要能装到教室的窗户上,即形状也要相等,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只要用尺测量出打破后的玻璃的长度,就能知道玻璃的长。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再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让学生去统计学校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在教学“测量”时,我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教学楼、操场等的有关数据。在教学“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一只茶杯能放多少水(圆柱形)。这类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自己当做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让学生每人从自己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到一个圆柱体,然后分组活动:“观察这些圆柱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热烈讨论起来。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的„„老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情境中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上的这两个圆是不是一样大呢?老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这种观点。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小组把圆柱一头的圆画在纸上,再把另一头掉过来比较;有的小组用纸条量圆柱两头的外围,看是否一样粗;有的小组量圆的直径是否一样长„„在这个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合作讨论,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作者:布鲁巴克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刘忠智 张晓霞主编 4.《小学数学教师》 2007年第5期 5.《心理学》作者:叶一舵

下载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能力 摘要:教学关键是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文章从培养学生“数形”整合、“方程”思维、“对应”......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题报告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李红珠 王晶 肖吉彦 王俊厶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的状态下解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教......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 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松江区仓桥学校诸春妹我们农村学校由于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周围的信息源较少,家庭知识层面较低,前瞻意识薄弱,家长对孩子的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

    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能力 匡万元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