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者小编----新闻播音标准语速,你的语速符合标准吗
王者小编----新闻播音标准语速,你的语速符合标准吗
在当今社会竞争白热化、信息爆炸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热切渴望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信息。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高速公路”一夜之间风靡全球,被视为二十一世纪国力竞争的焦点,并已成为当今国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有人预言本世纪各国国力的竞争将是信息的竞争。人们在接受信息时通常会选择那些传播速度快、荷载信息量大的媒体。同时由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压力、困难的愈加繁重,使得传媒机构不得不在原先的政策传播、舆论导向、教育民众等为主要的政治功能基础上增加以娱乐身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休闲时间等服务功能。作为有声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播音,必然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播音改革的呼声愈加的强烈。播音改革工作在这种背景之下也被各级传媒机构视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的重大工程。一时间,“说”新闻、播音“提速”、改变语言样式等多种形式的播音改革尝试风起云涌。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则可循,导致我国播音改革的成功率参差不齐,甚至个别播音员还跌入了邯郸学步的漩涡。本文欲从播音“提速”的现状、宏观、微观等方面分析,谈谈笔者对此项播音改革工作的个人体会。
一、新闻播音“提速”的现状分析 在建国初期,国家广电事业百废待兴。由于当时广电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人们除了通过报纸或口口相传等途径获得信息外,很少有机会通过广电传输的途径获得信息,所以但当广播出现时,人们对这种会说话的“盒子”还非常的陌生,但是当广播走入寻常百姓家后,它立刻就成为了百姓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远离城市的深山老林、海角边疆它更是使得从来没有听说过“新闻”的人们知道了什么是“新华社消息”。当时的“记录式新闻”成为了新闻记录员的唯一信息来源。但是播音员的播音速度也是尽量慢地让大家听清楚、记录清楚。随着人们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人们对播音速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播音表述方式的重大变化,可以用这样三句话仿佛能够概括:从高到低、由慢到快、从播到说。”这里所谓的“从慢到快”就是新闻播音速度问题。有学者统计发现,在六十年代播音的速度大概在每分钟160-180个字,到了八十年代后就加速到了200左右,九十年代到现在新闻播音速度仍然加速,甚至提高到了300字以上。同时播音速度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在九十年代以前,新闻播音给大家的印象是中规中矩的“播音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中规中矩”的播音速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求快、求速”的时代特征,新闻“提速”成为了播音工作改革的关键“突破口”。
二、新闻播音“提速”的条件分析 虽然现在的播音速度较之于以前已经“够快”了,但是仍然有受众觉得“不够快”。在有画面、图像补充信息的电视等媒体中,追求新闻播音要“加速”的要求就更加强烈了。每分钟300字以上的播音速度是否是人类的极限速度?人类的生理构造对每分钟发音300字左右的播音速度是否有“提速”的空间?受众到底听到播音员每分钟播多少字才能感觉到“快”呢?新闻播音的速度是否真的是速度越快越能感觉到“快速”吗?
(一)从生理看“提速”
“人体中,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称为喉,它是发声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官。肺呼出的气流由喉部通过时,使其中声带发生振动形成喉原音。”舌头是咬字的重要器官,它与口腔内牙齿、上腭等部位的配合形成语音。这样看来,声带的振动频率以及舌部的灵活程度是语速快慢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经科学训练使发音系统器官进一步灵活运用是语速提高的条件。从人类的生理构造看,播音速度可以有一定的“加速”的空间。但“北京师范大学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的研究表明,对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语言,在短时间内(几秒钟内),人耳的接受程度可达每秒七八个字,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300字。超过这个速度一定程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听力差、反应速度慢、记忆力减退,他们的听觉和识辨能力往往不及年轻人,文化水平低的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般也赶不上文化水平高的人。”听和说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说的目的是听,播音的提速以收听效果为依据。所以我们试想,一旦新闻播音盲目地追求“快速”,那么新闻播音将像机关枪扫射一样,便会极大地影响收听时的信息分辨率,无法听清内容的语言将变成噪音了。
(二)从心理看“提速”
据统计,中央电视台部分新闻播音员语速如下: 播音员每分钟播音字数 邢质斌329 张宏民350 李瑞英265 李修平343 罗京280 徐俐340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新闻播音速度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一速度相对于六十年代快了近一倍。但现在仍然能听见“加速”的呼声。那么是人们听觉系统较之六十年代进一步发达了,还是人们对“加速”产生了心理依赖呢?笔者认为是当今受众对“快速”有了新的感受标准和感受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做纵向分析:例如,五十年代,人们通过广播新闻播音获得信息,甚至通过“记录新闻”来手写记录下新华社通稿,所以听众希望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听清楚播音员播报的新闻,在当时情况下人们恨不得播音员播音速度越慢越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接受信息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渴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所以在当前情况下人们恨不得播音员播音速度越快越好,以此获得更多信息。
我们再通过李修平和徐俐两位播音员的播音速度及风格做横向分析:在听觉感觉中,我们能明显感觉《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的播音庄重、大方,语言表达稳当舒展,而《中国新闻》的播音员徐俐的播音态度刚硬,节奏明快、语速快捷。徐俐的“快”节奏真的是因为语速快、单位时间字数多吗?我们从播音速度每分钟的字数统计中可见,徐俐和李修平、邢质斌的语速差不多,每分钟播音字数在330左右。从目前央视播音员的播音速度宏观比较看,徐俐、李修平和邢质斌三人也都应算是“快嘴”。三人语速相差无几,为什么受众的感觉出入如此之大呢?我们不妨从三人的播音风格和特点中分析一二。李修平、邢质斌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新闻联播》节目是中央级媒体的一档以发布国家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其节目宗旨是——“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这就要求《新闻联播》播音员应该显示出权威、庄重、大方的播音风格,套用人们评价《纽约时报》的话,就是一种“有教养的灰色”。这是符合《新闻联播》的独特地位和它“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决定的,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所以播音员语言表达稳当舒展;而徐俐所在的《中国新闻》则为央视国际频道一档全面报道世界范围内最新重大新闻事件,邀请权威专家对热点事件深入访谈剖析的新闻节目。节目受众特征鲜明,除面对海外人士的频道定位外,受众中男性比例占60%左右,政府要员、决策层、管理层、高端人士人群集中。这就要求播音员播音简洁明快,节奏丰富鲜明,所以徐俐的“快”是因为节目允许她在播音时极大程度上运用了外部技巧,使停连、节奏、语气、重音的配合突出以张显播音的张力与语言的活力,所以徐俐的播音就“快”了起来。同时在受众接受的层面分析,由于播音员播音时突出了抑扬对比的节奏变化,使得受众接受信息时心理有了“波动频率”。由于播音时有了快慢的调和、疏密的配合,受众所听见的“快”是“慢”对比下的“快”,而非播音时频率上的真“快”。由此可见,庄重、大方,语言表达稳当舒展的《新闻联播》节目播音显然没有节奏丰富的《中国新闻》播音显得“快”。所以,播音时让受众能感觉到语言的节奏以及速度上“快感”才是播音“提速”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新闻播音的语速并不是一味地“提速”多念字才能达到“快”的效果,而要从受众听觉接受层面上改变“慢”的感觉。
(三)从传播效果看“提速”当新闻播音“提速”成为当今播音工作的一种追求和目标时,错误的“提速”方式也悄然出现。有的播音员一味地为了达到“快”,在吐字时出现“吃”字、“蹦”字等现象,在归音时没有完成动程就归音导致归音不到位、发音不准确。甚至更有为了“加速”者,不仅没有掌握好文章的层次关系,把文章播得像“一碗水”,没有任何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还由于语速过快、气息短促,使听众感觉播音员音色沙哑、语流顿涩。这样使受众得不到传播内容和信息的播音工作都是“无用功”。同时,受众在“快”促成的短暂时间和大量的信息面前很难达到与播音员之间的相互感应,以及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共鸣。这种在单位时间内追求信息“量”的情况下却影响了传播信息“质”的“提速”,只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播音工作既是一种新闻工作也是一种艺术工作,播音作品的新闻性和艺术性是播音员在播音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播音作为一种新闻工作,首先应该把传播信息的目的放在首位,这是本质的东西。如果没有“本质”内容,播音播的再快再花哨也是个空架子,没有掌握其“根”作在,没有达到传播信息本质的播音不能称之为“新闻工作”。同时,播音也是一项艺术创作性的工作。质量高的播音作品是在传播信息的基础上加上了“美”的因素,给人以美的感觉。如果播音员在播音时单纯地为了追求“快感”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美感”,没有加入任何播音技巧与感情而只是“见字出声”,虽然在“新闻性”的要求上可以过关,但在“艺术性”的标准上还相差很远,这样的播音我们只能称其为“声音作品”而不能称为“播音作品”。只有“内容美”没有“形式美”或者只有“形式美”而没有“内容美”的播音是没有传播效果的盲目“出声”。新闻是媒体宣传工作的主体,新闻播音工作是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播音就是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及信息传播给受众,新闻播音工作内容是关键。通过上述对新闻播音“提速”的三方面分析不难看出,在短时间内新闻播音再“提速”问题在生理层面上得到解决的难度较大,这是人类发音系统和听觉系统局限。而通过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这两方面入手新闻播音达到“快”的效果,以满足日益加快的人们生活节奏和信息传播速度才是“提速”的突破口。
三、实现正确播音“提速”的宏观因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有声语言传播形式稍纵即逝,我们在运用有声语言技巧以改善表达效果的同时更应该依据新闻内容做踏踏实实的“播音”,而非滥用语言技巧使得“播音”成为“花架子”、成为“虚话”。这样就对新闻播音的“提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提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传播机构总体风格的“提速”
在一些境外华语媒体,比如香港凤凰卫视和台湾东森电视台中,经常能够听到带有浓重港台口音的播音员把“播”新闻变成了“唱”新闻。在经历了“求异”期,冷静、客观地把他们的播音和内地新闻播报相比,我们能够明显感觉速度与感觉的差异,港台风格的播音虽然在速度中远远超过内地播音员,但在舒适程度上却远不及内地的新闻播音:重音混乱、停连随意、严重的拖腔和甩尾音让人感觉不舒服,长时间的收看容易使人听觉疲劳和反感。所以在新闻播音“提速”中我们应该重视党办媒体的庄重性和权威性,不能为了“提速”而使得播音脱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
(二)依据新闻内容的“提速”
新闻播音中的“新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包括消息、评论、通讯等体裁,其题材也极其广泛,包括国家政策、经济、民生、体育、文化等。在“提速”实践中应依据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新闻进行不同的“提速”。例如,在播报体育类新闻或介绍赛事情况时,播音速度可有明显提高,从而体现出赛事的紧张气氛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进入比赛氛围。在以宣读方式传达国家大政方针时,就应适当“减速”从而体现播音庄重感和此条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再如在宣读悼词时,如果一味“提速”去追求“速度”感,那简直就是缘木求鱼、事得其反。
(三)结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速”
播音工作的“二度创作”性使得播音员在进行“提速”时应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做支撑。单纯的学习和模范他人的“提速”是难以“修成正果”的。播音的“提速”有赖于新闻敏感,靠对稿件的深入理解、对新闻背景的深入发掘、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探究。这是播音员业务素质中更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深入只有字面上的“纯熟”,快则快矣,传递的往往是没有内容的声音,信息量不可能与语速同步。播音的“提速”还要求播音员能有较强的语言驾御能力和吐字发声功底,如果不顾自身业务水平和语言能力地一味求“快”反而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事得其反。我们在某些水平不高的地方台播音中时常能看见“吃螺丝”或“嘴跟不上眼”等“丑事”的上演。所以在新闻播音的“提速”实践中,应该在自身良好业务水平的支撑下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播音“提速”。
四、正确实现“提速”的微观因素
新闻播音以传达有效信息为第一目的。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单位时间播出的内容并不一定等同于其传播的信息量,而受众最终得到的有效信息才是播音工作传播的信息量,所以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是新闻播音“提速”的本质所在。同时,新闻播音工作作为与受众形成双向互动的二度创作活动,如何使得受众在得到信息的同时与播音员形成感应产生共鸣又是新闻播音“提速”的高层次要求。既要达到本质目的,又要完成高层次要求、锦上添花,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尝试。
(一)掌握语音特色,突出语音的节奏感
汉语语音系统非常复杂,由于声母与韵母的不同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汉语语音。在汉语语音中,音节结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分,并且有声调四声及韵母四呼的特点,其中元音为音节中最响亮的音素。同时,普通话又有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等特点。在新闻播音时,掌握并且运用好汉语语音本身具有的诸多特点,自然也就能形成节奏鲜明的语言链条了。例如,在处理声调时,在语流音变的基础上一定要将“阴阳上去”四声做足功夫,调值一定要准确、到位,否则就会像外国人说中文一样,不但只有同一个声调、不知所云,还说得死气沉沉、囫囵一片;另外,在处理普通话语音的字头、字腹和字尾时也应该把握其发音要“叼住、立起、弹出”的要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枣核型”,特别要使元音明亮突出。这样不但能使语音有变化、有对比,而且还能使字音张力十足、气势恢弘。“短韵少律”会使语音出现“迟钝、庸懒”的现象。抑扬顿挫、字字如珠、节奏感丰富的语言形特别要式就能远离这种“迟钝、庸懒”的播音禁地了,从而使播音有了“速度感”。
(二)提高播讲欲望,体现新闻的新鲜感
新闻是通过内容的新鲜、真实取胜,播音员在播音时也应该牢牢把握新闻的新鲜性。播音员播讲新闻时在生理上应该有一种兴奋度,有一种告诉他人信息的欲望,专业上称为“播讲欲望”。把自身的血液沸腾起来,播讲欲望调动起来后,语言的速度感与新闻新鲜感才能够自然而和谐地流露出来。例如,在九七年香港回归的现场报道中,中央台主持人张羽作为现场记者在通过罗湖口岸时虽然并不如有的“机关枪”式的现场报道语速快,而是向观众娓娓道来,但他的报道(播讲)欲望体现了当时这则新闻的新鲜程度,让观众进入了他营造的“新闻场”中,这时观众的神经同样会高度兴奋,同时也就感觉到了新闻的“快速度”。
(三)把握新闻背景,彰显语言的时代感
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播音工作本身具有新闻性。在播音工作中,通过彰显有声语言的时代感从而达到“提速”的效果水到渠成。
在播音前,播音员应该详细了解新闻内容,通过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发现”新闻中没有写出来的“隐语”(新闻背景),在播音时则运用“内在语”等内部技巧把新闻内容表达“完整”。让观众感觉这则新闻的新鲜性和重要性。在播音员把握内容、驾御稿件的前提下,播音有声语言的时代感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播音员只有深入理解稿件、熟悉新闻事实、了解新闻背景,再加上具有思想厚度和表现力度的播音语言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时代特色,才能表意意明、传情情切。
(四)体味受众心理,表现语言的艺术感
播音开始“提速”后,有很多播音员虽然速度上去了,每分钟能播300字甚至还多,但质量却降低了,忽略了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语气平淡、速度单
一、语调平如死水。
现代人要求的播音“提速”中的“速”不是单纯地提高播讲“速度”而是体现一种“速度感”。当体味、掌握了受众这个心理和要求,播音员在新闻播音中“提速”中就更应该重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不能盲目增“量”减“质”。
要体现语言艺术感,就应该了解新闻内容,通过备稿弄清稿件层次、主题、背景、目的、主次、基调等,在播音时着重表达主要内容,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弄通透,把次要和不重要的内容快速带过,不作过分修饰,这样不但能相对提高播讲速度,还能使整篇新闻有层次和对比。一张一弛、一快一慢、一动一静、一抑一扬,语言的美感就出来了,同时受众还能感觉播讲的“速度”。例如,2007年3月3日《新闻联播》中有这样一则新闻: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近日来到英国伦敦,并在唐人街、伦敦市政厅前进行了展示活动。福娃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当地华人、英国人,还有许多外国游客,他们纷纷与福娃合影。据介绍,这是福娃继成功访问美国和芬兰之后,第三次到国外进行“福娃全球送吉祥”活动。北京奥组委官员表示:福娃所代表的是和谐的观念,体现了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想,“福娃全球送吉祥”活动将向全球传递和谐、吉祥的祝福……新闻播音时把“英国伦敦”、“第三次”、“和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视为重音处理,而“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近日来到……”、“并在唐人街、伦敦市政厅前进行了展示活动”、“这是福娃继成功访问美国和芬兰之后……”等句子被快速处理、一带而过,在这种情况下,重音部分虽然被强调、速度慢。但是在以上快速处理的句子配合后就有了对比,快速处理的句子争取了时间,重音部分又突出了重点。既有“速度快”的播报又有重点的部分突出和强调,这样的播音方式就体现出了节奏感和语势的起伏,对比强烈、速度明快、富有节奏感。播音员在播音时还应该重视对受众的交流感,播音员与受众在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播音员应抱着为受众“服务”的态度,而不能以命令的口吻播讲新闻。在人际传播中,“疏远”是不易传播信息的,而“亲昵”又会造成某种逆反心理,惟独“亲切”才能使人际交往融洽无间。所以,在新闻播音时我们作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应该是融洽的、“知心的”,否则播音员就很难让受众接受我们的信息,这样哪怕“提速”了,受众也很不感兴趣、接受不了。播音员追求亲切,是为了追求同听众、观众之间的一种语言传输心态,并且是一种平等心态。所以播音员在播音“提速”中可以运用“亲切”特征为“提速”加油。
总之,只有了解受众的真正需求,结合有声传播和艺术语言传播的特点对播音进行“提速”才是“有的放矢”,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新闻播音是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和信息传播手段,而新闻播音的“提速”工作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承担更加严峻的。
第二篇:中英文语速标准
语速
BBC语速是都少?--百度 VOA正常语速为:130-160 BBC正常语速为:150-180 VOA慢速英语语速约为:95 中文、英文语速(Word Per Minute)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12:00中文新闻语速:
以中央台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为例,60年代,每分钟播出约185个字;80年代,200—220字;90年代240—260字;近几年,每分钟250—270字,最快时达到每分钟300多字。
CCTV《新闻联播》李瑞英说,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规定,是播音员要在1分钟之内念完180个字,而现在《新闻联播》随着信息量增大,一分钟的要求是300个字.英文新闻语速:
CCTV9:
VOA:
广播稿代表美国官方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因此它的新闻谈不上它所标榜的客观,公正。语速在140词/每分钟,较缓。内容主要为世界新闻,广播对象主是为要发展中国家的听众。难度相对较易,基础词汇量约在8000左右。
BBC:
BBC World Service(BWS)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的众多电台之一,面向全世界广播.BBC ST语速在170词每分钟,难度中等,基础词汇量在10,000左右。
NPR(Nation Public Radio)
NPR的收听对象为美国居民。NPR ST 语速170词每分钟,基础词汇量在15,000左右,难度中等偏上。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广泛使用的经典听力教材《英语高级听力》(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主要取材于NPR的节目。
CNN:
CNN Radio Hourly News, 主要的收听对象是美国居民。播音员风格轻松活跃,感染力强,使新闻具有很强的播音员个人风格。播音口语化,语速较快(180词以上)英语一般语速: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英语语速是每分钟125-150词。这不仅为雅思考试所承认,也为ETS的托福考试所
第三篇:你心理健康吗?——谈谈心理健康标准
你心理健康吗?——谈谈心理健康标准
你心理健康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心理健康的。
可是,你能回答自己:我心理是健康的么?
在我多次关于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中,每当提问这个问题时,总有大部分学员没有把握去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拿怎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是否心理健康,一般都是凭着感觉去判断。当然,也总是有人回答有些离谱。
现场的答案有各种各样:我快乐,所以我心理健康;我身体好,所以我心理健康;我不太发脾气,所以我心理健康...。
显而易见,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什么叫做心理健康,去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而每当我在培训中向大家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时,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谈自己的状况,但很少有人首先去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所以完全正确的答案很难得到。很多人容易把身体健康和快乐与心理健康搞混,往往还认为认为它们相等同。
人的健康,由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方面构成,并且生理健康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身体健康是由心理健康来主导的。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人的心理上不健康,或者很不健康,长此以往,他几乎不可能会有身体(生理)的健康。当然,除了心理因素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例如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这里主要从心理健康标准的角度来讨论心理健康因素对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
这里,我们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和讨论出发,在对照和检验之后,再去改善、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到现在的表述有很多,但以下两个标准是被普遍公认的:
A、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B、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1951年)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解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对这两个标准,从归纳、理解、判断的实用上来说,我个人的观点更倾向采纳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较适合去判断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维度或指标,但也有抽象性,而且显得复杂,难以从概念上区分和归类。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界定,比较清晰地概括了人的几个关键特征,能够更好理解和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当一个人做到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那就是他的身体机能、器官功能和智能情绪方面的功能是完整的,有效的。身体协调代表了他躯体的系统是良好有效的;智力协调表达了他的大脑系统功能健康,认知、思维和判断能力良好有效,这是人的三大重要心理过程之一;情绪情感也是人的三大重要心理过程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情绪协调代表着这一重要心理功能的正常。
这一条完整地描述一个人躯体、智力和情绪的精神机能是完整的有效的,也可以说从物理和精神的角度,对个体客观方面进行考量和描述,个体的生理器官功能和心理系统是完善的健康的,这一条重点是对个体内在系统功能完整性的维度进行考量和描述。
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当一个人个体的生理器官功能和心理系统是完善健康的之后,这个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凸显出重要性了。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他自己个体的范围内是完善健康的以后,他是否还能够顺利地很好地适应环境,他能否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彼此谦让,以此来实现与环境与他人与群体和谐相处。熟话说:“痴汉不会饶人,饶人不是痴汉”,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只有心智完整健康的人,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饶恕”他人,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彼此谦让。
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达了个体在与群体相处的过程中,具备了完善的健康的精神素质和心理功能。它重点考量和描述了个体与环境与群体相处的这一关系维度。
3、有幸福感
第一条描述了个体系统的完善和健康,第二条描述了个体与环境和群体之间的完善和健康,这一条则涉及到个体内在的价值感和心理健康的结果,那就是人有幸福感。我们可以说,这是心理健康标准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也是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它代表人的自我感受,也是个体所有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的综合考量结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有幸福感、快乐的人。这一条,具有综合性,简洁鲜明,很具有权威性。
4、以上三个指标的价值
当有这以上三个指标完全成立之后,一个心理健康的生物个体就成立了:个体本身的系统客观上完善健康;个体与环境与群体能够很好地适应与相处;个体内在感觉非常快乐、幸福。所以,这个生物个体本身精神上心理上是健康的。但是,我们去看看,一头猪也可以是这样啊:
1、这头猪身体发育正常,动作协调,能跑能蹦,按时吃睡,具备正常猪的智力,吃饱了高兴睡觉饿了吵闹,情绪也协调,所以个体内在系统是完善健康的;
2、个体适应环境,这头猪可以与一群猪很好相处,不会随便乱咬,大家常常相安无事;
3、这头猪对一切都满意,每天吃饱睡足,内心快乐,有幸福感。好啦,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头心理健康的快乐的猪,或者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生物个体,但是,作为一个人,具备这三条,那就够了吗?不,由于最重要的还不具备,所以不够。
人,是社会的主宰者,人是具备无限创造力的高级动物,这种高级动物还有其他所有动物不具备的一个最高的重大需求,那就是,人还需要自我成就感,需要为为他人社会服务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来体现自我成就,来找到自我成就感。以上三个维度都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但标准的第四条涉及到了。
5、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
在这一条中标准中,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1、工作和职业对人的重要性及价值;
2、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以及生活的有效性。
先看第一个角度,工作和职业对人的重要性及价值。所有的动物都只为照顾自己个体为全部目的(也有少数例外,如狼群的合作捕猎以及一只狼受伤后,另一只狼会去帮助它,等等)。而人不同,人需要有职业,在较长时期或一生的职业中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人需要有工作,为社会服务,也间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服务。一个只为个人需求,为自己个人而活着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不是心理建康的人。关于完整的人生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层需求论广为人知,最高一层需求是自我实现,其实就是实现个人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是为人的群体为社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个人的物质享受。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他必须有工作有职业,并且能够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马斯洛之前,马克思也有个著名的论断:工作是人的第一需求。这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第一需求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工作,这是他的价值所在,也是他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没有工作,一个人就不具备完整的健康的人的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追求自我实现价值,追求得到他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并以此作为自己愉快生活的精神支撑。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工作和职业描述的第4条标准,是对人的健康心理的本质的描述,这一条把人和其他生物区别开来,体现了地球上最高生灵的核心价值,也是评价一个人的属性是否健全,衡量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关键维度。再看第二个角度,即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以及生活的有效性,也就是这个人应该“过这有效的生活”。这其实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检验。这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很“有效”,是他“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的社会实践结果。也就是从一个人在社会里在生活中最后实践的结果事实(他实践的有效性),来评判这个生物人这个社会人整个生命系统的健康与否。
在培训的课堂中,常有学员问:“老师,什么叫做过着有效的生活?”。我一般回答说:那就是看他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但这样回答似乎不够清晰,有点笼统。这样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对于同样年龄的人,是不是地位越高,或财富越多,或成果越多就效率越高,就是过着更有效的生活呢?回答应该可以是也不完全是,因为“过这有效的生活”还应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形容猴子的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猴子喜欢包谷,它不停的在包谷地里掰,可它只能抱一个,以至于它掰一个新的扔一个旧的,到头来忙活了半天,最后怀里还是只有一个。这就是“无效生活”最好形容。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事,却件件不成,最后一事无成或只有很小的收获,就是没有“过着有效的生活”,也可以说,他做事没有效率,作为人的整体心智体系的客观效能不高,他不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在生活中目标明确,并且能够通过健全的心智活动,有效地而不是低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6、关于4条心理健康标准的整体观点 从以上我们看到:
第一条标准从一个人躯体、智力和情绪的精神机能方面界定,从个体内、外在客观方面进行考量和描述,说明他的心理系统是完善的健康的。第二条标准从个体与环境与群体的客观关系方面进行界定和描述,表达了个体在与群体相处中,要具备完善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功能。
第三条则是对个体主观内在标准的考量和描述,一个人不管他在客观上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不管别人怎么样去看待他评价他,他必须主观上有自己的幸福感,才是心理健康的。
第四条标准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界定,把人和动物彻底区别开了,并进一步从人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最终结果效能方面做出了界定,用客观事实和成果说话,也就把人心理健康的状态最终确定了。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精炼扼要,从人的生物外在和内在特性、个体特性与社会特性几个最关键的特质进行界定和描述,清晰、准确、完整地概括了人的几个关键特征,很好地定义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说,再多则显繁显赘,再少则缺而不全,故这多年来,心理健康标准描述很多,却很难有完全取而代之者。
同时,这个标准也为我们检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我们能够简单清晰地界定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八条十条很繁琐地去检验核对(那些界定维度较多的心理健康标准也有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简单对比和检验)。
再进一步,这个标准还为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提升提供帮助,我们可以依据这个标准对比检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去改善和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对我们有很好的检验和指导帮助作用。我建议做心理健康工作的同行们更多地使用和推广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
——阎柏宏培训感受摘要
有兴趣了解原文或更多,请登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31c2a401011cip.html
第四篇:你的简历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1、要仔细检查已成文的个人简历,绝对不能出现错别字、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的低级错误。最好让文笔好的朋友帮你审查一遍,因为别人比你自己更容易检查出错误。
2、个人简历最好用a4标准复印纸打印,字体最好采用常用的宋体或楷体,尽量不要用花里呼哨的艺术字体和彩色字,排版要简洁明快,切忌标新立异,排的象广告一样。当然,如果你应聘的是排版工作则是例外。
3、要记住你的个人简历必须突出重点,它不是你的个人自传,与你申请的工作无关的事情要尽量不写,而对你申请的工作有意义的经历和经验绝不能漏掉。
4、要保证你的简历会使招聘者在30秒之内,即可判断出你的价值,并且决定是否聘用你。
5、你的个人简历越短越好,因为招聘人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阅读一篇冗长空洞的个人简历。最好在一页纸之内完成,一般不要超过两页。
6、要切记不要仅仅寄你的个人简历给你应聘的公司,附上一封简短的应聘信,会使公司增加对你的好感。否则,你成功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7、要尽量提供个人简历中提到的业绩和能力的证明资料,并作为附件附在个人简历的后面。一定要记住是复印件,千万不要寄原件给招聘单位,以防丢失。
8、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切忌用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语言写你的个人简历。最好的方法是在你心情好的时候编写你的个人简历。
第五篇:你知道在职研究生的合格标准是什么吗?
在职研究生的合格标准是什么?
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学习的方式。在报名和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在职研究生参加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1、5、10月份。
在职研究生几种方式:
在职攻读研究生有三种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十月份联考、一月在职联考(单独考试、一月法律硕士、一月MBA、一月MPA)。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在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通过学校资格审核,免试入学学习,交纳2-4万元不等的学费。在2-3年内修完所有课程。申请硕士学位参加两门全国统考:外语(英、法、德、日、俄五选一),专业综合。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力。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五月统考研究生同等学力考生申请硕士学位考试,是参加有资格授予学位学校的研究生课程班后,参加的考试。五月统考是检验同等学力申硕学员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的全国统一考试,因为考试时间定在每年的五月,所以俗称“五月统考”。参加五月统考的前提是参加有学位授予资格的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并获得考试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为外国语和学科综合,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并在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十月联考获得学位:
1、参加并通过每年10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2、在学位授予单位修满学分,并完成相应学制,学员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毕业论文申请,进入论文阶段。
3、通过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专业硕士学位。
一月在职联考:
一月法硕和MBA全国联考
法硕和MBA1月份全国联考,报名及考试时间与全国统考时间一致。
“MBA联考”的初试科目(英语、综合能力)命题工作均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承办。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治理论改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
“法律硕士联考”的初试科目共4门:政治、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和中国法制史)。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
MBA和法硕都可以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学习期满,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考试通过,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部统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考完后可以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