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形字真奇妙》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象形字真奇妙》上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一些象形字。让学生通过学习儿歌,了解“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并激发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学习、识记象形字的兴趣,同时教会学生一种新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文中出现的象形字十分典型,并配有相应的插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达到对“象形字”的认识与理解。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图片与象形字以及汉字配对。在学习象形字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到象形字,并圈出相对应的汉字,接着看着画面,一句一句读一读,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对了。然后分别出示象形字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从而感受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在教“舟”时通过简笔画,让学生展开联想:“舟”字的一撇像是船在行驶时的水波,一撇、横折钩是船舱,一横是船桨,两点是船里放的东西。在教“车”时出示“车”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有的象形字经过许多年后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象形字不一样了。又如,在教学“勺”、“燕”等字时也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孩子们就猜出了相应的字,比教师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多了。拓展部分出示了“象”和“鸟”的象形字,让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了解“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学生显得兴趣盎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整节课教学十个象形字环节,我把识字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做小老师教其他孩子。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助互学。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可以与同桌,可以与全班孩子一起学习或巩固字词。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识字的速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象形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船、水波、鱼”等等事物相信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物与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在课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互相考一考。这可以鼓励学生做个细心的观察者,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其他的有趣事物以及象形字,发现这些象形字与特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让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识字量。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这一环节的交流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成果,然后再让学生上台展示。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我在识字教学象形字过程中感悟最深的地方。
第二篇:象形字真奇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象、形、状、造、苗、网、勺、波、川”9个生字。认识“同字框”,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网、苗、波、川”。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造字特点,能发挥想象,编个造字的小故事和伙伴交流。
2.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并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用正确的笔顺描写“网”。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这些字吗?(出示上学期《入学准备:汉字真奇妙》的象形字:日、月、山、石,让学生说出)
(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说)
2、你们的记忆力真好,再来看看这幅图,猜猜这是什么字?(象)
(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说)
3、板书课题,齐读。
(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读)
4、引出第一节。
师:要夸好象形字,我们必须先要认识这里面的几个生字。
(1)模仿:
(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说 读)a.音:拼读词语 b.义:师:我们来玩个copy不走样的游戏。
(2)学习词语:形状
(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说 读)a.音:拼读词语。(要求:读准后鼻音)b.师:你能认识哪些形状?(3)造:a.音:开小火车读。(兴趣习惯的观察项目——听 说 读)
b.谁来给“造”找找好朋友?(4)指导读句子
【讲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听清每个字宝宝的音。
2、跟录音读课文
学习生字:苗
波
3、听录音,用“□”画出象形字宝宝。
4、交流文中象形字。
学习生字:网
勺
川 【讲授】再读课文
(一)出示句子1:画棵小树就是木,禾像田里小苗苗。
指导读
(二)出示句子1:江上小船就是舟,车像轮子往前跑。
出示句子2:造个网字像鱼网,画把勺子就是勺。出示句子3:河中水波就是川,泉如清水向外冒。出示句子4:古人写鱼画条鱼,燕是空中一飞鸟。小组学习
全班交流 【活动】指导诵读
1、出示全文,师生配合读
2、看象形字画面,试着背诵。
3、滚雪球读。
【活动】拓展想象,复习巩固
1、游戏:你来画,我来猜(小组合作,一个画图,一个猜字)
2、选一个字编个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3、按照课文,自编儿歌。
4、小白鸽送信:读词语。
第三篇: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象形字真奇妙-小学一年级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象形字真奇妙-小学一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学习草字头,知道草字头的字一般与花草有关。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学习用事物的图像识记一些象形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不少于11个,句子不少于2句。
3、能发挥想象,编个造字的小故事和好朋友交流。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题
1、游戏:“看看猜猜”让学生看图,喊一喊字。
2、揭题(齐读课题)学习“形”
二、初读课文,分组识字
1、看课文,听范读,圈出生字
2、交流:学习生字:禾、舟、勺、川
(1)小老师领读
(2)看图巧记字形
(3)书写指导:舟
(4)师引读带有生字的语句
3、跟录音读课文,找找还有那些字不认识
4、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5、交流识字
(1)出示:模仿、形状、小苗苗、轮子、古人
(2)叫号读词(师正音)
(3)齐读词儿
(4)交流记字好方法,部首教学:“草字头”
(5)默记生字、读生字
三、读儿歌,看图背诵
1、自宝宝都认识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自己准备一下。
2、学生自由准备
3、交流
(1)指名分句读
(2)男女对读
4、指导背诵:谁能看着图片度?
5、同桌准备
6、交流:
(1)指名同桌对背(2)师引背(3)找好朋友合作背
四、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1、游戏:读句子
江上小船就是舟,车像轮子往前跑。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古人写鱼画条鱼,燕是空中一飞鸟。
古代人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汉字。
五:课后作业
我为汉字编故事: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象形字,知道了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大家都觉得古人很了不起,很有想象力。其实,你们也行!看看这些字,发挥你的想象力,猜猜古人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选一个,编个小故事告诉大家。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我对此体会颇深。例如图画与字的配对游戏,多媒体中有关事物与字之间演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学生显得兴趣盎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我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川”时,先将水波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川”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川”字有何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水波的形状就是川字。”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川”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勺等字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猜出了相应的字,比教师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
第四篇:教后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三阳乡大原小学牛海艳
《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讲的是春雷跟柳树说话了,小柳树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小柳枝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小柳梢绿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小柳絮飞了。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的生命力,春天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美好。
教学本课时我请学生想象一下,春雷怎么样和小柳树说话的,说些什么,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怎样叫醒自己的。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说:“小柳树啊,你要起床了,春天来了。”有的用上了识字一的课文,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开真美啊,小柳树快看看吧。我又请学生想象一下,小柳树会怎么样的醒来,最好能用动作来表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动作逼真极了,并且配上语言“我就起来了,春天真美啊!”课堂活了,学生的情感与智力便从沉睡中醒来,漾起四射的活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便有一对奋飞的翅膀。生活有多美,语文的画卷就有多美。他们真的把自己当做了小柳树,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他们读得特别用心,特别入情。
第五篇:教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是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难、只等闲”,因此,在具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画面,背景资料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达到与文本对话目的,对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赞叹。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版块,先扫除生字词,初步感知长征,再进一步走进长征,以读带讲,深入长征,体会长征路的“难”和红军的“只等闲”乐观精神,最后诵背全诗,升华情感。在教学时,我以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那从诗句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远征难”?学生通过通读全诗找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千里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远征难”,我找来“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红军与“高大耸立的陡峭的乌蒙山”相对比显得那么渺小;“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浪花用力的拍打着岸两边陡峭的悬崖”;“宽阔的大渡桥上横跨着13根冰凉的铁索,望着铁索下湍急的河水令人毛骨悚然”;“一望无际的千里雪山给人感觉刺骨的寒冷”。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险,困难重重,并且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感受“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悲壮。我还穿插了长征的背景资料,“当时红军是前有堵军,后有追兵,上有轰炸,除了这些困难,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险,勇敢面对困难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来进一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