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前进,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小孩送到国外读书,出国留学逐渐走向低龄化。所谓的低龄化是指出国留学逐渐从本科生研究生走向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趋势,我方判断利弊的标准是这种趋势是否有利于孩子以及国家的发展。我方坚持认为,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低龄化的趋势导致越来越多年龄很小的孩子被送出国,影响了孩子个人发展。就拿哈尔滨来说,2005年到国外读初高中的学生占比仅为4%,然而2014年达到百分之十五,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国外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我们承认国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参加更多实践活动,眼界更加开阔,思维也相对的活跃,但是国内的高中和初中真的没有国外好吗?国内的基础教育是全球第一,基础教育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对祖国的认知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过早的去国外读书,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的结局,另外,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与孩子过早的分离,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而且孩子年龄越小,父母的影响则越发重要,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老师,教会孩子礼貌,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所以过早的独自去国外留学,会影响其个人的健康发展。最后,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盲目跟风以及人才流失,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7.45万人。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也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一心想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随着大流就把孩子盲目的送出国,另外,据调查,留学生的回国率只有三成,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回国呢?我想不仅因为国外的月亮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从小去国外读书,没有很好的接受中国文化熏陶,导致对国家的认知感和归属感降低,我身边就有一个小妹妹,初中就在国外读书,现在回来有时候连中文都说不利索了,更何况写中文了。这种情况连中文都不会写,何谈认知?很多的高端人才因为没有归属感而留在国外,然而现在中国发展缺乏的就是高端技术人才,因此,出国留学低龄化不利于在一些方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
第二篇:英国低龄化出国留学趋势利弊
英国低龄化出国留学趋势利弊
留学趋势的低龄化越来月越普遍,这是好是坏?在讲究教学质量的同时,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儿女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接受本不应该接受的高等教育,这样会有很大的弊端吗?跟着中青小编来看看相关资讯吧。欢迎阅读。
低龄留学利弊观
“其实,留学很苦,很心酸。”就读于美国东部某高中的李华告诉记者,“语言不过关,外加不适应国外高中课程,我的留学生活特别累,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在国外,我们缺少亲情,缺少朋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孤立无援。”王俊洋还透露,“即便出了国,自己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很难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低龄留学,另一边又是小留学生的辛酸故事。那么,低龄留学,利弊如何看?
在留学从业者看来,低龄留学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低龄留学生在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加国际化,未来也会带给中国更多了解国际准则,掌握最新思想和技术的人才。”
还有一个问题是文化断层。当小留学生终于学业有成,毕业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要克服自身的另一大障碍——对自己身份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做选择
针对留学低龄化这一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表示:“教育部不鼓励、不赞成低龄孩子出国留学。孩子比较小,自理能力不足,希望广大家长和孩子能够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地做出选择。”
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出国,首先应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可以先尝试参加一些国际组织举办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国际性的艺术教育交流活动、模拟联合国等”。
提前做好规划是化解低龄留学弊病的方式之一,“有兴趣送孩子出去的家长不妨早点为他们打好语言基础,锻炼其独立性。同时,在留学过程中,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如果发现苗头不对,要及时劝导。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
低龄留学热潮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挂网调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低龄留学热潮在未来还会继续升温,“以韩国、台湾小留学生的留美经历为参照,低龄留学高峰期会保持20年左右。自美国2008年对中国开放中小学留学签证开始,按照惯例,这一高峰期还可持续10多年”。
“去年中考,我没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父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把我送出来了。”就读于美国德州休斯敦威利学校的韩帅说,“很多学生都跟我差不多,考不上国内好大学,逃避高考(精品课)等等,都是留学的原因。”
但在多伦多大学学生王俊洋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可以理性看待留学,并作出合理规划。“我从初中就开始谋划,所以才在高中选择了国际班并加强了英语(精品课)和当地文化的学习。”
除了学生的选择之外,中产阶级家长数量增多也是留学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有出国留学意向高中生的父母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的比例跃居首位,超过了父母职业为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比例。
第三篇:留学“低龄化”研究
留学“低龄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 中小学生已成为人数增长最快的留学人群, 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向。本文将通过阐述低龄留学现象,分析原因与利弊,从而得出对低龄化留学的建议意见。
关键字:留学、低龄、原因、利弊、建议
20世纪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的;90年代初, 开始有不少人去读本科;近年来, 中小学生已成为人数增长最快的留学人群, 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向。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 1995——1996发放了104份中国大陆的中学生留澳签证;1998——1999为620份;而2002——2003上升至5299份。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近年到加拿大读专科学院(大学前学历)的海外学生高达7 万人, 中国是提出签证最多的国家。每年中、高考期间, 是低龄留**最热火朝天的时候。这种趋势引起了社会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留学“低龄化”现象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等地区,中小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已占全部出国留人数的50 %左右;尤其在深圳,希望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竟占被调查者的86%,比在校大学生中的同一比例高出10 个百分点左右。庞大的留学生市场吸引了世界许多教育出口大国的视线,它们纷纷来华,各出奇招,大力推广其教育资源,力争在这个硕大的蛋糕里分得属于自己的更大的份额。据统计,2000-2001 年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即在我国各大城市举行了十多次“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展”及其相关的推介会,每次均能吸引上千人的关心者与咨询者;2000 年仅5、6 两个月,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就收到了8000 多份学生赴澳留学申请,同年获得签证的学生高达8720人;由于2001 年7 月1 日之前赴澳读高中的留学生不要求雅思考试成绩,因此,中学留学生获签的比例占了留学生总数的90%。不只是在澳大利亚,在正宗的英语国家英国的教育市场中,中国的“小小留学生”也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二、留学低龄化的原因
1.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高收入家庭增多, 为小留学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
了可能性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是自费出国留学的现实基础。一名国际学生在英国就读大学预科每年花费约20万元以上,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读高中课程每年分别须支付15万元和12万元左右。对于小留学生来说, 家庭的这种支付能力要求更高。因为小留学生不仅希望在国外完成中学教育, 而且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在国外完成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教育。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访了一些小留学生的家庭,其中有很多事私营企业主, 年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 并且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其余受访者家庭条件也无一例外的很优越。
2.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为小留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创造了机会。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增多和开放程度的提高, 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国内许多高校甚至中学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 学校间的合作办学、学校互访等为中国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而中国这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教育潜力极大而又尚未充分开发的潜在市场也同时吸引了国外学校的涉足;加上国内留学中介机构的参与和推动, 也为中小学生进入国外学校学习架起桥梁。
3.目前国内教育的某些弊端是留学低龄化的催化剂。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国内大学招生比例大幅增加, 但与中国民众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少家长为了逃避国内升学压力, 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此外, 一些家长认为应试教育桎梏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近年来, 我国虽然也积极倡导素质教育, 但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 素质教育并未真正在学校普及。
4.国内就业现实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是留学低龄化的外部动力。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 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 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硕士、博士、洋文凭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 从而导致很多家长认为: 送孩子出国留学既可以避开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搏杀, 又可以为孩子将来就业谋得一个更好的起点。
三、低龄留学的利与弊
低龄留学自由它的好处。年龄小的孩子的语言、生活、思想行为适应性强。据调查, 十来岁小孩子3个月就可以通过语言关, 6个月就可基本适应国外的生活, 12个月就可达到班里同学的中等水平、打入当地同学的圈子, 两年后在语言、行为上很难分得清谁是谁了;而这些对成年人来说, 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出国留学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 增加阅历。通过交流把多种文化融会贯通, 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重要收获。
然而,童年和少年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分的父爱和母爱, 将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及性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小留学生们除了要学会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外, 还必须克服语言障碍、文化背景障碍, 适应国外全新的教育模式, 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项调查显示, 六成以上的小留学生正面临心理危机, 感觉郁闷, 其中部分孩
子甚至沉溺于游戏、酗酒、暴力。据美国司法部的一项统计, 美国每年约有260万名。
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出国留学使学生们一下子缺乏了家长直接管教,加之学校教学方法不同,社会思维模式迥异,孩子们很难把握这种巨大的反差。读完大学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发展方向已有更明确的认识,对国外社会的认识、理解也与中学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此时选择出国应更为适当。另一方面国内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而国外好学校的教育精华多在研究生阶段,不能一味的否定了国内教育的优点。
四、建议意见
在很多准备或已经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及家长当中, 对留学认识存在着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把孩子引入岐途, 并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遗憾和伤痛。
误区一: 很多父母和孩子以留学作为 逃避考试压力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为在国外学习也有很大的压力, 在中国暂时逃避了, 那到国外碰到一点小问题也会退缩, 找后路。
误区二: 一出国就身价百倍。现如今, 海龟变海带, 某些海龟已不再身价不菲。在过热的潮流里出去熬过几年的小留学生们纷纷归来时, 真的还能获得高回报吗?
误区三: 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读得蛮好, 我也把孩子送出去。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适合留洋盲目跟风弄不好会断送孩子的前程;如果孩子本身就对留学带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父母自作主张反而弄巧成拙。
误区四: 出国留学自然便能成才!。相当一部分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以为留学就可以轻松拿回洋文凭, 成就大事业, 因此宁愿倾家荡产, 也要让孩子留学。
误区五: 只要出去就能学好外语!。有些人以为孩子只要身处国外, 外语就会轻松、自然而然地上去了, 想不过关都难。
在考虑是否让孩子过早留学上,小留学生自身是最根本的。这些孩子虽然年龄相仿, 但在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理能力等方面可能差距很大。如果孩子尚未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贸然跟风出国, 势必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悲剧。所以孩子出国前, 要明确出国目的, 分析并把握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了解国内外的差异。除了要强化语言能力之外, 一定要提前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训练, 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留学生家长是最有决定性的。家长在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前, 一定要理性地权衡一下留学国家的教育状况、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等,而不要盲目跟风。
参考文献
[1] 姜海山等.自费出国留学及低龄化发展趋势研究 [J] 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00(2)
[2] 王研.出国留学你的孩子合格吗?[N], 辽宁日报, 2009-07-01
[3] 曹稔.到国外读书轻松吗—一个小留学生的求学之路[J],今日湖北,2003(5)
[4] 于红杰.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弊分析Ⅱ].侨园,2005,(3).
[5] 胥传孝,林梅.我校大学生自费出国留学现状分析U.同济教育研究,2002,(1)
第四篇: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成因及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成因及利弊分析
【摘要】 根据中新社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我国小学生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数增长最快的出国留学人群,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出国留学已经形成一股热风,而且呈低龄化趋势。针对近两年中国留学生中出现的低龄化倾向,教育部就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但高中及高中以下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低龄留学为什么成为一股热风?本文将分析其成因及利弊分析。
【关键词】出国留学
低龄化
家长
应试教育
二十多年以前,我国实施了打开国门、扩大留学人员派出的战略决策。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肯定留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特别是在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以及推进科学教育和国名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留学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多这样一个事实: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这如潮般的自费留学大军中,低龄留学现象日渐突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到,日前,中国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在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已形成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签证的、十八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据澳大利亚一位考察中国教育市场的人士考察,在2006年时中国的小留学生以超过10万人。在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南方,留学生低龄化更普遍。一份调查显示:深圳市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广东一位农民企业家甚至将5岁的孩子送到新西兰上幼儿园。期望“洋学堂”能使孩子脱胎换骨。
纵观各种出国留学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出国留学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对此我们不禁思考出国留学为什么成为流行?它又有哪些利弊? 成因分析:
1、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新一轮留学高潮和低龄留学热,源于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位河北石家庄的刘女士将自己的女儿送去新加坡留学已经一年,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她这样说道:“国内高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应试化,孩子们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如此发展,怎么能保障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或者说是家长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不认同心理日趋严重。低龄化愈演愈烈所折射出来的是,国人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认同感,不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升高,反而在降低。近几年,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不能尽如人意,家长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信心不足。因而家长有足够能力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便会转向国外,因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实在有限。
留学呈现低龄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中生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骤增、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和高考弃考人数增加。北京、上海等城市中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递增,甚至很多人中学就直接到国外高校留学,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剧,会引发一种普遍的焦虑感,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下,会有更多的家庭不计成本地加入到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队伍,这势必将对中国的家庭,乃至社会和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
2、教育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教育作为一种市场,实际也正在全球化。换句话话,无论是美国的教育,还是英国或是加拿大的教育,也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所有的国家其实都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谁的教育水平更先进更有吸引力,就会获得更多的投资者,而有能力的家庭,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自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实现自己用脚投票的教育权利。也就是,国家不再具有对教育进行垄断的权力。令人失望或者意料之中的是,“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等事实表明,在这样一场无形的竞争中,中国的教育处于完败的不堪境地。家长对本国教育或多或少感到失望。
3、回国后容易找工作
中国的就业及教育现状是主要原因。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高,“海归”在职场上的优势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趋势已经由出国读研究生迅速提升为出国读本科。同样随着近几年外国本科留学的“白热化”竞争,到国外读高中亦成为大侠最流行的留学趋势。
西安留学工作站副站长万志刚说:“留学热除了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渴望,现在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国留学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利弊分析:
<1> 首先,看看低龄学生出国留学的有利方面。第一,毫无疑问是语言优势,我们都知道孩子越小语言秘方能力就越强。经过三两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文程度一般可以达到国内英文系毕业生水平,实际运用的能力还会更强。第二,国外的选课更加灵活,可以因材施教,而且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力。国内则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在国外高中她/他完全可以根据以后要以后要就读大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从而大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第三,国内由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只能采用一考定终生的方式选拔孩子进入大学,这将造成孩子过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属于平时成绩不错,考试时常常因为紧张发挥不佳的。那国外高中普遍采用的平时表现持续评估制度显然更有助于孩子得到公正的衡量。最后就是有利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2> 但是,低龄出国留学也有着明显的不利方面。出国时的年龄越低,中国文化的基础越差,比如说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的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根底还非常浅薄。他们出国留学后,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就会把中国文化忘却殆尽。他们的文化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很快就会跟当地外国人一样,也就是说,很快就变成了外国小孩。这样一来,他们与远在国内的父母将在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产生分歧,而且将愈演愈烈。如果在国内的父母亲不会外语或者外语口语相当差,那么父母亲与出国留学儿女们的沟通和交流就会越来越困难。这就是说,父母送自己儿女出国留学得到的结果是,可能丢掉了骨肉亲情的中国孩子,培养了愈来愈感陌生的完全外国化的孩子,显然这是不合算的、甚至将是痛苦的。特别是小学生就出国留学,势必造成此类“数典忘祖”的后果。这些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将来学成后,报国的意识可能淡薄,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出国时年幼,对祖籍国的感情和感性认识并不深刻,而对留学国的感情反而日益加深。所以,无论是父母或者是国家,权衡利弊,都不宜鼓励和提倡低龄学生出国留学。那么,在什么年龄阶段或者什么学历层次出国留学是比较好呢?是利大于弊的呢?笔者认为,还是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出国留学读研比较好。理由是,一则已经具备中国文化的坚实基础;二则有可能获得国外大学的资助。例如,如果申请赴美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就可能获得TA(教学助理)或者RA(研究助理)的经费资助。一旦获得TA或者RA资助,那么在美读研期间,生活和学习费用就完全有了保证。当然,高中毕业之后去美国读大学本科也有优势,不仅具备中国文化基础,而且因为年龄相对小,学习外国语言比较快,其外语将超过国内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但是,他们不可能获得美国大学本科的奖学金。这样一来,他们的家长就必须要支付他们在美国大学四年本科的学费和生活费,按照年均学费和生活费5万美元计算,总共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计140万元。显然,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必须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但从另外一方面说,无论本科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之后出国留学,他们的中华民族文化素养比低龄留学生高,他们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和感情比较深,因而留学报国意识比较强。
综上所述,无论公费留学或者自费留学,都是应该支持的,这不仅由于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更由于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扩大,留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并不可取,不可提倡和鼓励。最合适的留学时期是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或者至少在高中毕业之后。这样无论对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抑或对国家来说,都是最佳的选择。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9):1-2
2、黄新光,1994 当代中国留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探讨.教育研究[J]1994年第11期:42—46
3、徐光兴(2000)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版:136
4、王英杰、高益民,2000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J].2000年第2期,13-16,21
第五篇:高中生出国留学对自身发展弊大于利
高中生出国留学对自身发展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晚上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是我想指出几点„„
其实,对于今天这个辩题,我们首先要明确高中生和国外环境的特殊性,进而考虑这两者相互碰撞融合对高中生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自身发展无外乎两个方面:职业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我方认为高中生出国留学对自身发展弊大于利,下面我将从自身发展的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高中生出国留学对个人职业的发展弊大于利。诚然,国外有优秀的高校和先进的教育模式,但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其大学教学质量都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暂且不论留学生是否能进优秀高校,单是国外这种先培养能力、后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就真的适合高中生自身发展吗?中国12年的素质教育已经对高中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一旦出国,势必会造成教育体制的脱节,为此,高中生又需要多长时间去适应呢?也许,国外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高中生往往自制力差,缺少必要的约束恰恰会使他们荒废学业。此外,即使学有所成,高中生未来的就业压力也可能有增无减。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据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今年4月对850所大学的3.5万名毕业生做的一个抽样调查显示,申请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仅19.7%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这使得大量留学生纷纷回国就业。但由于社会意识、文化理念等的差异,许多“海归派”不了解中国的市场、政策和法律,这对他们的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二,高中生出国留学对自我人格的培养弊大于利。或许,我们认为外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且其崇尚理性、平等、独立、自由,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独立人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外国社会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是尖锐的,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能明辨是非。但是高中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年期,容易偏激冲动,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容易抵不住诱惑而误入歧途。此外,由于语言沟通障碍、意识形态差异、甚至种族歧视等的影响,高中生容易自卑、自闭、甚至造成人格上的扭曲。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年轻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度过自我成熟危机,而在此之前需要一个相对联系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出国留学所带来的环境的变化对高中生的人格培养无疑是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我们承认高中生出国留学能开阔视野,培养一定的思考、学习能力,但这些利都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其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加、自我人格偏差等却是根本的、持久的。因此,我方坚持认为高中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