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且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知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会认“苇、秆、绣”等生字,会写“苇、秆、颜”等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或其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
2.瞧,这就是翠鸟了。(出示挂图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是怎样的吗?
3.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从课题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
4.重点指导“颜、绣、脆、箭、溪”等较难写的字的书写。
5.小组交流: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有了哪些了解?说一说自己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6.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外形、活动。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语。
2.课文第1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如:
①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的衬衫。
②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和翠绿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①句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特点,从中透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4.出示彩色翠鸟图,让学生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5.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四、小结
可爱的翠鸟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动手画一画翠鸟的样子并涂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几个生词。
2.背诵第1自然段。
二、体会翠鸟捕鱼的敏捷
过渡: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样捕鱼的。(播放录像或看图讲述。)
1.同学们,通过看录像,你们知道了翠鸟是怎样捉鱼的吗?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翠鸟捕鱼的句子。
3.出示句子,自由读;谈谈从翠鸟捕鱼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翠鸟捕鱼的敏捷。如: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经过朗读、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从带点的词语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6.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
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过渡: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这个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请默读第4、第5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我们爱翠鸟,打消了捉它的念头。
2.指导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四、总结全文
师述: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美感和生趣,就让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息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鸟儿。)
说话练习:人们应该怎样保护鸟儿,怎样和动物做朋友呢?
五、巩固练习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选择“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练习造句。
六、迁移拓展
课外作业:把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出来。
要求:①写前要认真观察。
②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动物的特点。
③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品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品1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配星空图)
2、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
3、在这七颗晶亮的星星背后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它就是来自大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出示课题)齐读
二、质疑问难,走进课文。
1、每篇课文都是从课题开始的,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七颗钻石》,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那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要求预习。(课件出示)
①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后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②拿出笔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边画一边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汇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绊倒、唾沫、瞬间、涌出、清澈、新鲜、忍不住、焦渴而死、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①带拼音指名领读词语,齐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认读词语,男女生对读。
③去掉词语伙伴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④出示会认的8个生字带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认一认,说一说识记方法。
⑤多音字:咽和累的不同读音和组词。
⑥指导写字。罐、舔、累。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3、出示词语,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引导。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生字送会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好,那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多么神奇的故事啊!默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你认为变化神奇的句子。
3、交流语句,板书。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②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③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④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随机板书: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七颗钻石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品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七颗钻石会变成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水罐、劳累、竟然、匆忙、哀求、舔净、反正、递给、忍不住、凑上、咽下、唾沫、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文章脉络。认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想一想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品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⑴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⑵ 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⑶ “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 “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⑴ 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 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⑶ 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⑴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⑵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⑶ 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⑷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⑸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第三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吧,他们为我们写了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那你看过哪些呢?(《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待会你们认真,听后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出示课件)这故事正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七颗钻石》(板书课题)2.揭题,读题。
3.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七颗钻石》就出自《安娜·卡列尼娜》(荧幕显示)
(二)授新课
1.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二)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线画出来。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读生字)
(三)听读童话,复述童话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出示练习:在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 干燥 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干枯 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焦躁 焦渴)而死。
3、通过这一段环境描写,你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怎样呢?(说明当时的旱情非常严重,当时的水是多么的重要啊!人们正急求生命之水,生存之水。)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5.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给你一罐水,你会怎么样用呢?
(1)让学生自由讲: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2)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又会怎样用这罐水呢?(板书:空罐—有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时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出示学习提示二:
(1)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2)哪个地方让你最感动?先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2、现在分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回答。
3、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并说说原因,其他小组有不同也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很神奇呢?)
(要是遇上这样的情况,小姑娘当时的心情会怎样?谁能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突出“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从第1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你认为这罐水为什么不倒掉呢?)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也突出孝心感动天)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为什么木罐会变银的呢?板书:变银)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板书:爱心如银)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为什么银罐会变成金的呢?板书:变金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最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事发生呢?)板书: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4、齐读这几句话,把它的神奇之处读出来。
5、这篇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地方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6、在这时,你有什么话要向小姑娘说?
7、讲到这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课题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吗?
8、有感情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这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去读)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在小组内互读)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9、小结: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这一切都是爱给带来,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为怎样的世界?
10、总结: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11、体会:通过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作业:(选项题做)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展开想象讲讲这个故事。
四、板书设计: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19.七颗钻石
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第四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程淑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对童话这种文体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 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时能自主揣摩朗读语气,采用表情朗读法,读出童话的魅力;在内容的分析和主题探讨时,可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究问题;在想象能力的训练上,可采用补写或续写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善与美的启迪,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会沐浴在爱的春风中,得到爱的启示,受到爱的感化,使自己也拥有一颗善良的充满人间关爱的心。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启迪、引导,总结相结合
设计理念: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本文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用想象指导朗读,以朗读启迪想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在正北方向,有排成像勺子一样的七颗星星,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七颗星星》,板书课题。读课题。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旱灾”指的是什么灾害?大旱灾时地球上市一片怎样的景象?
【课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你看到这些景象,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一自然段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再次走进神话,用心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用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水”是多么的可贵!
2.句中的三个词“干涸”“干枯”“焦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结:同样是干,表达的意思就不同,假如你好似其中一只小动物或一棵植物,此时的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了水就有了什么?(生命)这是对水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梳理全文。
就在如此严重缺水的情形下,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小姑娘出现了,她位母亲找水,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出示课件:“变”字,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七颗星星---七颗钻石
【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次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读文的能力;二是通过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表达;三是顺学而导,由学生的好奇引发他们自主归纳罐子的变化为寻求原因做好心理铺垫。
请用“——”划出水罐变化的句子,划完后同座讨论,读。小结:看来,这是一只()的水罐。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质疑:作者为什么用“七颗钻石”为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有没有描写“干渴”水源缺乏的句子?请找出来打上~~~~~~ 出示句子(1)【课件】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罐子跑回家去。
这里的“哪儿”可能是哪些地方呢?
小结:此时的小姑娘四处寻找,累得精疲力尽,又累又渴,倒在地上睡着了。
出示句子(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当她醒来时,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谁来读?引导读出喜出望外之情。小结:小姑娘四处找水,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突然看到满罐清水,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此时,小姑娘会激动地说些什么呢?再读句子。
可是,当她准备把水罐抱回家时,又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出示句子(3),【课件】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的身上,水罐也掉在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指名读。
过渡语: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她为什么“匆匆忙忙”呢?
水罐掉在了地上,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着急)她会怎么想?引导读出着急之情。
小结:匆忙之中,水罐掉在了地上,水来之不易,小姑娘多么着急,于是赶紧去捡水罐。这是一个多么孝顺妈妈的姑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水的来之不易和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通过对小姑娘心情的感悟,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水罐变成银的、金的,跳出七颗钻石,又是怎么回事?还是写小姑娘如何孝顺妈妈吗?请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下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动。
引导填空:
从你们的感动中,我知道了:空水管变满水罐时,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银的,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金的,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是因为()。【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感受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感受水罐的变化与女孩美好心灵的关系作铺垫变化。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股强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广博的爱。爱心不断提升,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个环节总的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在品读重点段落时学生没有被老师牵着走,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学,自己来品味文章的真谛——爱,想象—填词—诵读,这一环节,彻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七、亲近作家。
谁知道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谁?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为什么不用“神气的水罐”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我想: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肯定也想过,可是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呢?因为,七颗钻石象征着美好的心灵,是美丽的、尊贵的、什么都可以战胜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永恒,普照人间。【设计意图】把作者简介安排在此处,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八、小练笔。
小姑娘的爱心换来了源源不断的一股水源,世界变成什么样?完成小练笔。这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滴出来,流到了(),这里();流到了(),这里();流到了(),„„ 【设计意图】借故事情境引发想象,表达自己丰富的感受。
九、升华。
同学们用自己的笔畅想出了小姑娘的爱,爱心创造了旱魔。如果人人都有爱心,每个人都为别人做一点什么,那世界该会变得多么美好,古人诗词中谈到的:
出示课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说的母爱。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说的友爱。还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震灾,很多人失去了家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爱。[出示地震图片课件。] 结束语:让我们心怀大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在地震中可歌可泣的事迹层出不穷。一幅幅生动的展示人间无私的爱的图片震撼着有效的心灵,让学生感悟人间爱的博大。
十、收集身边爱的故事。
【设计理念】立足文本,读写结合,适度拓展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而故事、歌曲的收集,更使文本的价值取向得以升华。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根据俄国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文中的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七颗星星,告诉我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的爱能带来奇迹,它像星星一样光芒闪烁,普照人间。
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爱”,是一篇“爱与分享”的课文。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三是母爱;四是对他人的爱。这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话趣的同时,把学生引到这种大爱之中呢?
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1、在课文导入环节,我就设计这样的话语“同学们,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学生明白童话善于想象的特点,为接下来在“小姑娘累倒后会发生什么”想象说话作铺垫。
2、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课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怎样让引导学生感悟旱灾的严重,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以及对母亲那份真挚的爱呢?上课 伊始,我利用旱灾图片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通过直接看图,谈谈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有了水,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再回到文本,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所有的河流、井水干涸、草木丛林干枯、动物和人焦渴而死”。通过结合上下文找出“干涸”“干枯”“焦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言环境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加深学生对灾难的理解,对人们痛苦不堪的生活有所感悟!
二、读进文本,深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三、自主感悟,探究学习
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时,我让学生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自由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感悟句子,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对小狗的爱,对母亲的爱,即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再默读课文,理出课文中水罐的五次神奇变化。
第五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理解地读词语,读出词语不同的味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罐的神奇变化,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
3、明白爱能产生奇迹,懂得用爱心对待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水罐每一次的不同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干旱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什么?板书课题,引出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对水的渴望。(画出重点词语)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了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二)课文中的水罐非常神奇,它发生了哪些变化?
1、空木水罐---装满水----水没洒---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水流→
2、默读课文,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利用电子白板排序)出示重点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引:从哪些描写看出小姑娘找到水后的激动心情? 出示重点句子:
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引:好不容易找到了水,自己不舍得喝,却给小狗喝,她的爱心让水罐产生了第二次奇迹的变化。
3、自学水罐的后三次变化。
出示重点句子: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第三次变化?
出示重点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思考:小女孩心里会怎么想? 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句子: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想象填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都()了,草木丛林都()了,许多人和动物都(欣喜若狂)了。(白板书写)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走出故事:课文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感受童话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列夫托尔斯泰想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四、比较阅读《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对比阅读提示:
1、《星星银元》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七颗钻石》和《星星银元》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拓展阅读《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爱是清晨的霞光,照亮睡眼朦胧的黑暗,牵过一米阳光。
爱是什么?爱是鸟儿在枝头高声吟唱童年的歌谣,一句句悠扬。
爱是什么?爱是哭泣后眼中闪烁的泪光。红润的脸庞还挂着丝丝的泪痕,嘴角翘起了的斜阳!
六、延伸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我们也有一对隐形的翅膀,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