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5篇

时间:2019-05-15 08:5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

第一篇:【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

考向三 表达技巧 一 修辞手法 例1 2011·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 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 意境深阔淡雅 或幽静清新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熟知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 1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1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其特征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 1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显耀自己的身份为荣 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3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长恨歌》 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 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3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2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7.对偶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沉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8.设问 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蟾宫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010·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测试点落在修辞手法上解答本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赏析的范围及内容第三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第二明确赏析的对象表现感情的手法第三依据前面两个条件锁定目标第三联中涉及的事物有云月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宿寻留云同宿逢月相寻沉浸山林的乐趣通过云月表现出来于此既可以判断出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又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二 表达方式 例2 2010·辽宁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 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手法 2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1 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 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3 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4 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5 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6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2009·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达方式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三 表现手法 例3 2011·安徽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琅玡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 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了解古诗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可以使被比较的对象区分得更加鲜明实质上对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既可以是一种修辞格又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手法 或写作手法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又如杜甫《月夜》今夜膵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3.虚实 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景象和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情境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中写梦中的胜利是虚写醒来后的白发是实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4.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重峦叠嶂自己所在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5.比兴 比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阕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阕直述念远怀恨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 月明 情状和地点 倚楼 6.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在纸上 7.抑扬 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意图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说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欲抑先扬深刻表现了少妇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较明显的区别 一 关于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二 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 辞格 共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 或表达技巧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题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表现手法 答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区别与联系 1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 区别 ①表现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②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③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因而在解题时若问及表现手法时也应当包括修辞手法范畴下的比喻对比衬托反复等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三 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1.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2.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了 2010·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现手法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四 艺术构思 例4 2009·湖南高考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 现实世界中 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掌握几种常见的行文结构 1.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2.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照应主要有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卒章显志 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本诗在构思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这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答案 这首诗在构思立意方面的特点是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在写景的顺序上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在诗歌中找到体现这种手法的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第三步指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现手法赏析表现手法不仅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还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第一步本题给出了虚实结合这种手法找出具体的诗句 第二步分清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第三步答出手法的作用 答题模板 解题思维 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鉴赏的方向和侧重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是如何体现的诗人选用这种构思技巧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构思技巧上命题者已经对起句的艺术特点作了鉴赏要求考生对结句进行鉴赏 第一步起句的鉴赏其实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命题者鉴赏起句的文字明确鉴赏的方向和侧重点 第二步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答题模板 解题思维 菜 单 梯级训练·紧练兵 考向突破·提知能 一轮复习·新课标 · 语文广东专用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第一步指出使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做到 第一步要明确常用的几种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二步仔细分析题目中所限定的两句诗将这两句诗细化到每一个词语和字 第三步在答题的步骤上应该注意不能只是简单地说出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还要结合这种手法和技巧分析所达到的效果 答题模板 解题思维

第一步判断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达方式 第一步前人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某种鉴赏 第二步如同意这种观点应答出若即若离体现的是侧面描写即通过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如不同意就从诗中找出相关内容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 答题模板 解题思维 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如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 把诗人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景抒情 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情感和态度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手法例析 抒情手法 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借古讽今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典抒情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的墨梅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手法例析 抒情手法 菜 单 梯级训练·紧练兵 考向突破·提知能 一轮复习·新课标 · 语文广东专用 见学生用书第87页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 手法 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鉴赏诗歌的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分析其艺术效果评析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的辨别及赏析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2.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 1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2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 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3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 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所持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近几年来高考诗歌鉴赏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对比衬托虚实象征借古讽今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查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艺术构思是指诗歌创作中行文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铺垫照应卒章显志等在近几年的考题中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很少但在复习中也不能忽视至少要了解这方面的考情

第二篇: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广东专用古代诗文阅读梯级训练:第二编.

(见学生用书第92页)【考点对应练】

对点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粉黛”是用女子化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此处代指宫女。修辞手法是借代。

对点二:表达方式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 ①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

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达方式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

对点三:表现手法

5.(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ng):悲伤。【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咏怀诗一般都是采用象征手法,用所写之物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志向。诗歌前半部分写到了凤凰志向的远大,后半部分却写了悲伤。两相对比体现了怀才不遇的悲伤。从中不难分析出诗人以“凤凰”自喻而流露出的痛苦情感。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或“比兴”)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 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 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对点四:艺术构思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侧重考查艺术构思。前两句一横一纵,形胜的北方中原半个中国,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泪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的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暗含其中。

【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举一反三练】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词为寒秋羁旅伤怀之作。上阕写寒秋黄昏景象。“秋阴”二句推出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从“秋阴”至“凄“伫听”二句点明词冷”,渲染了一种陷身阴霾、不见晴日的凄怆的悲凉情绪。

“云深”,阴霾深厚,不见鸿雁踪影,音书无望,更见词人伫立庭院仰望云空。

“人去”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酒已人的失落与孤独。下阕写深夜孤灯独映。都醒”,暗示出词人借酒消愁,然而,酒意一醒,羁旅悲愁又“如何消夜永”,词人羁宦如弃谪的无助与郁闷表达到了极致。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

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第二问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旨。这两句诗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答“对比”或“反衬”皆可。

【答案】(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滚动提升练】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第(1)题,一要明确诗歌是怎样描写春天景色的,二要明确春天画面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明确了这两点,就不难看出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对于第(2)小题,一要从表达技巧入手,前两句营造了一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也用美好的春色反衬作者内心的“东风不为吹愁去”在诗歌结构上叫“转”,忧愁;二要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切入,具有结构上的跌宕及思路上的转折的作用。

【答案】(1)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

(2)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的前两句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两句抒情,转写诗人的愁思。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是后两句的春恨之铺垫。全诗用美丽的景色反衬诗人内心的愁恨,情感表达婉转深刻。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贺新郎 寄李伯纪①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尽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②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 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公元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干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干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②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1)上阕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比喻”是本词主要的表达技巧,请各举一例阐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及表达技巧的题目。解答第(1)题,一是要明晰词作上阕的意象,由“危楼”“星斗”“沧波”“烟渚”“扁舟”“大雁”“寒芦”等意象,不难窥测出作者的心境与情感;二是要结合注释与标题等信息,对答案进行整合润色。对于第(2)小题,考生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1)上阕意境肃杀苍茫,主要描写了词人登高眺望之景:夜深星垂,月光流泻,江阔涛汹,无人渡江,雁落苇丛。词人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

自伤,表达了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孤寂之情。

(2)①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②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

第三篇: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广东专用写作梯级训练:第六编专题二

(见学生用书第205页)

一、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审题立意:珍珠是个宝物,光彩夺目,用来装饰和打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虚的,是一种附着物,可指生活中的荣誉、地位;麦粒是实的,是对人切实有益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从公鸡的行为中悟出:要抛弃虚荣,拒绝诱惑,不要在追寻的过程中迷失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角度立意。

(2)选择文体:议论文。

(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彰显议论文特征。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牲畜、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的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重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

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

请以“保留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为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审题立意:标题为动宾短语,动词“保留”为写作重点,可紧扣“为什么要保留”“如何保留”“保留有什么效果”来行文。

(2)选择文体:议论文。

(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设置分论点“梦想是动力”“梦想是目标”“梦想是归途”,分别论述并证明中心论点。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你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审题立意:十字路口存在双重含义,一是指两条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一是对重大问题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若从本义写,立意很难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利益和个人操守方面的思考。

(2)选择文体:记叙文。

(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写我到底要不要扶倒地的老人,写老人的情态、动作,写我个人的思想斗争,通过细节描写,体现文体特征。

4.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审题立意:这里的“路”并非自然的路,而是发展之路、前进之路、追求之路、寻梦之路、奋斗之路等,由此,则可从“我”希望走在什么样的人生之路上,“我”渴望走在怎样的人生之路上等角度立意。

(2)选择文体:记叙文。

(3)体现文体特征的方法:写我与司马迁、屈原、李白等人的对话,表达我对正直之路的渴望。用语言、心理描写彰显文体特征。

二、实战演练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认为,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最称心如意的是那个旷世的黄东邪,他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这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他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因此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那只有他那样智力的人才配居住的岛。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

要求:①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题目要求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中信息比较多,可以抓住其中一些关键语句进行立论。黄东邪“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等等。可以写成一般的议论文、时评、短论,或者其他能够表达自己看法的文体。

从下列角度立意可视为切合题意: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个性、爱好、兴趣„„);珍爱(坚守)自己的或“身边的”美丽;做至情至性的人;活出真我(个性)的风采;做人不要苛求完美;与其独有,不如分享。

【参考例文】

使自我常在

金庸大师笔下的黄东邪,顽皮,偶尔犯点小邪气,却为众人称赞、羡慕,为何?因为他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美丽小岛。其实,这只属于黄东邪的美丽的小岛,不只是指“岛”,更是指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要使自我常在?这值得深思。记得仓央嘉措在《问佛》中写下这样的对话:

我问佛:“如何能常?如何能静?” 佛曰:“寻找自我。”

呜呼,这简洁的对话里包含了多少众人淡忘的哲理!

流年换颜,时光催人,芸芸众生无不向往恬静、从容、洒脱的生活,只是真正懂得“自我”意义的人往往是少数。台湾圣严法师说得好,“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很多时候,生活质量如何,不是取决于外部因素,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这内心,指的便是“自我”,指的便是自己的心灵世界。只有心灵世界安定而富足,才有可能不为外利所诱,不为外名所动,不为外象所惑,才有可能心如止水,从容恬静,处变不惊。如果能够如此,则何所往而不潇洒?何所往不能寻觅到黄东邪所在的那种美丽的小岛?

那么,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 让我姑且辩说一回。

要使自我常在,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苍鹰慕空,凤凰栖梧,草木向阳,漫漫生灵尚且知道要给自我一个追求,更何况人乎?追求犹如青鸟翱翔的彼岸,是人生在世的不竭动力。这追求可大可小,大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至为双亲创造一个温馨的家,但只要心怀纯正,都是无可厚非的。这追求不必繁,不必杂,抱有一个,常吟之颂之,牢记于心,便可使“自我”有明确的方向,而至于恬静、淡泊。

要使自我常在,还应当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世间万物自有其来去亦自有其精彩。生而为人,我们在为自己的灵性欣喜的同时,也要欣赏万物个性的存在。试想,若万物如一人,没有不同,哪里来的精彩纷繁?须弥纳芥子,芥子也可纳须弥。心怀和而不同的仁爱,便可视诸物于一家,宽容待万事,在领略众生百态之后,愈发坚定“自我”的存在。所以要使自我常在,必少不得这一份极致的仁爱。

发现自我,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而且有追求,有和而不同的仁爱,又何须为世俗所困,为金钱所累,为名利所诱。困惑时,迷茫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宠辱偕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天边云卷云舒。

当此之际,何所及而不从容,何所往而不潇洒?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简洁明了地引用材料,摆明自己的切入角度,点明“岛”的象征义,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指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文章第二段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指出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心如止水,从容恬静,处变不惊,获得潇洒。

文章第七段提出“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并从“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两个角度出发,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

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逻辑严密,语

言优美,立意高远。

【参考例文】

心存莲花

我心中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一刚一柔如此交融,故,坚若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题记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出了宁静的深意,我们仿佛看到他闲庭信步,观庭外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弘一大师虽有家国之痛,但心中仍有如莲般的宁静岛屿,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累,一心向佛,苦心修炼,赢得万众敬仰。试想,如果没有这种内心深处的宁静,他又怎会悟出人生的真谛呢?

“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走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般的诗意为我们诠释了人生一种新的境界,他虽叛逆,但心中仍存一朵傲气红莲,那便是他内心的诗意如此,他问遍了佛理,他率性自然,诗意地栖居在人生的旅途。

如今,我们的宁静早已不知所踪,“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正如那“庸人”般,整日为名上下奔窜,为利左右窜奔,许多人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宁静,没有了那支只属于你的莲花,更何况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对李白、杜甫感兴趣的越来越少,对迪奥、奥迪感兴趣的越来越多,我们的诗意早已缺失,间或有“伪诗意”窜出,只能被人所耻笑,为之所痛心。远有“羊羔体”之辨,近有“文化故里”之争,内有“程式化”的新闻报道,外有“要正面宣传”的专断„„如此种种,怎能不令人因宁静与诗意的流失而痛心疾首!

究其根本,还是源于我们对宁静的体会不够,对诗意的漠视与淡忘。学一学黄药师吧,为自己留一个空间,种上心中美好的莲花,换回内心的本真是在这个社会之中不被丑化,不被欲化的根本方法。

日本法师吉田兼好有这么一句话:“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遵循万物的宁静天道,诗意地栖居,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桃花岛。而我,甘愿为一株辛夷坞芙蓉开在世间种种圆满的规则之外,心怀宁静与诗意,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栖息在这个社会的现代人都需要一座宁静与诗意的岛屿,都应该心存莲花,活出人生的高贵与高度!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提出自己的观点: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接着运用“弘一大师”“仓央嘉措”这两个素材分别阐述宁静、诗意对人的重要性,选材典型深刻,接着作者从反面切入,列举生活诸种现象,与前两段形成对比,使论证充分而有力度。最后,作者提出“学一学黄药师吧”,从怎么办的角度切入,与前面的几段形成层进式结构。文章结构严密,语言优美,论说有力,立意高远。

第四篇: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 第3编专题18 第1节 传 记 体验感悟

第一节 传 记(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 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块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会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短见浅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这一次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中“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有歧义,既可实指,又可虚指;D项“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说法错误。【答案】 BE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第二段将袁隆平“淡淡的悲哀”的原因交待得很清楚,仔细审读题干和第二段的内容可知需要注意的是,原因应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回应。【答案】 ①斯瓦米纳林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区间在原文末段,将袁隆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整合,分层表述即可。【答案】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都会随时回来。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请就你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文中筛选并概括出作者对这三个方面的看法,再谈自己的思考即可。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五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练习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 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因此,从梦中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修辞手法也很明确,把梅花写成白衣女子是拟人,“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是对偶。

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逸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贺新郎 寄李伯纪①丞相 张元幹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②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公元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幹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幹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②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用典”“比喻”是本词主要的表达技巧,请各举一例阐释其作用。

解析:回答该类题目,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①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②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题干有三问,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回答时先点明用了什么修辞,再分析其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要写明为什么是拟人。从“送”字可以看出是拟人的修辞。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归嵩山作① 王 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解析:找准颔联两句,抓住“流水”“暮禽”的动作行为可作出判断。

答案: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以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隐嵩山时悠然自得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解析:诗题为“梅花落”,前四句写梅花灿烂一夜败落,第三联言“少妇今如此”,“如此”即是“像这梅花一样”,显然诗作是想借写花的凋落喻写征妇的幽怨。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颈联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颔联两句描写的对象分别是芳草、好云,但诗人却将其人格化,言其“有情”“碍马”“遮楼”,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样写使诗句更生动形象。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下载【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考201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三 表达技巧(新课标·广东专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