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案
《学会感激》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父母之爱,体验到幸福生活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带给我们的。2.在感悟与体验中学会感激。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父母之爱。2.学会感激父母。活动准备
《拍手歌》 成长照片 祝福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生同唱《拍手歌》,让学生带着放松、愉悦的心情步入课堂。
二、活动导入
教师点拨:当父母很不容易,而我们的父母历经十多年才把我们养到这么大,那得吃多少苦、挨多少累呀。学生谈感受
三、在真情中学会感激
(一)感激父母 1.回忆中领悟真情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解说)我们从一个只会哇哇啼哭的婴儿,在父母的养育下,慢慢学会爬行、学会吃饭、学会走路、直到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学习,这期间浸润了父母多少的汗水和泪水呀。在你们记忆的长廊中一定留下了许多父母照顾、养育你们而令你们十分难忘的事吧。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学生举例,共同倾听。2.在真情中感激父母
父母为了能让你们更好地成长无私地付出了那么多,你打算怎么回报父母呢? 3.在生活中感激父母
你们与父母之间发生过摩擦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看看他(她)们会怎样说。经过同学们的帮助还是解决不了的,请举起你的小手。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请解决不了的同学说烦恼,同学们帮忙解决,教师参与、指导:感激、回报父母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健康地生活,做个合格的公民也是回报父母的一种方式。
(二)感激身边的人
生活中不只有父母关心、爱护我们,也有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付出着。你一定也得到过别人的关心、爱护或是帮助吧。你打算怎样回报他(她)们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对你感激的人说一句最感激的话。
小结:。如果每个人都能用真诚的心去感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温馨呀!让我们都来学会感激吧!
四、活动延伸
每个人都做一张祝福的卡片,将感激与祝福写在卡片上,让卡片载着我们的心飞到关心我们的人的身边。
活动小结:教师深情地说:“也许你的字迹不够漂亮,也许你的卡片不够精美,但只要那上面载满了你足够的真诚那就够了。”
五、总结深化
在我们的教室里涌动着一股爱的暖流,是你们的真情温暖了我的心,也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原爱永驻我们的教室,愿爱永驻人间!
与快乐同在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揭题,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目的在于让学生敢说,甚至连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敢于透露。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互动面要广,教师始终做到引而不发,接纳学生任何的观点与述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教师导语: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这一环节中,教师以情景创设、讨论沟通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既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而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感悟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师生关系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向导与游客似的,平等、真诚、亲密。]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四、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小组合作,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
[[本节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涵其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趣味的训练活动,逐步领悟到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和方法。在自我感知及他助、互助的活动中,完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培养自信心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课件一:自卑的心理现象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表现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师: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过于自卑等于自我毁灭。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教师: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产生“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产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被看得太神秘。
(二)培养自信的方法
端正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讨论: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生: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拒绝,心情很不好;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以后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别人,等等。
教师: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讨论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培养自信的初级方法是:
1、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2、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
教师: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在培养优点时确实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习惯。要克服缺点、消除自卑、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
课后活动:列出自己的每一条优点,天天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们,坚持一个月,争取养成积极暗示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感受到爱
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当重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3、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4、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健康成长,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学会宽容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增强宽容意识感。
2、理解宽容,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忍让为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宽容,在体验中感悟宽容,在感悟中升华宽容,懂得宽容是一种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
活动重点:通过心理操练,初步培养学生宽容的心理品质。活动难点:理解宽容的重要意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学会宽容。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宽容的概念。通过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认识和感受宽容的涵义。〕
二、实例剖析
(一)1、师讲解历史故事《将相和》
2、交流讨论:①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②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结果会怎样?
3.教师小结:宽容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是一种对于被宽容者的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深度与才能,是一种睿智和明达。
分组讨论:你以前有过对人无法宽容的事情吗?你能勇敢地说出来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分享吗?
你认为要学会宽容,应当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
(三)联系实际 1.在班级里,两个学生因挤占桌椅而发生矛盾,互不相让的事
2.学生自由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收集的有关宽容忍让的古今小故事、格言警句来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宽容心理的操练。〕
三、返璞归真
1.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对联的? 2.学生自由谈生活中类似的事。
3.分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把类似的事向小组同学倾诉,大家帮助寻找解决的办法。)4.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本环节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当中进一步认识宽容的作用。在学生互相调节当中,疏通心理障碍,增进友谊,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联系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互动交流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有关宽容的格言警句: 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案
第1课
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 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
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2.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把握自身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有意识的做到扬长避短,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分析比较现在的心理状况与小学时候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心理的变化,引导出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2)小组讨论:“周彦为什么成功?哪些心理特点帮助了他?”(3)总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符合自己特质的心理潜能,只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激发出我们自身的潜能,创造成功。(4)讲解人的九种潜能。
(5)布置作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第4课
心理调适ABC 教育目标:
1.让学生认识和分析心理困扰的原因;2.掌握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拥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自我认知改变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该方法来调节自己。
2.教学难点: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位思考。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借用教材中的情境分析“渔民救人的故事”,得出助人自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提出自我调适的重要性。(2)总结归纳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并举例讲解方法原理。
(3)提问:生活中不开心的时候,你怎么办?通常喜欢怎么样发泄?(4)讲解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说明现实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学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应对环境的不适。(5)布置作业:自画像
第5课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育目标:
1.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2.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自我认识的途径、方法,学会悦纳自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真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习惯;学会遇事善于观察和反思,善于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不断超越。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准备折叠的道具 3.教学过程:(1)活动引出主题,讲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出处(2)“认识自己”,讲述苏格拉底格言的意义(3)活动一:比较手指长短,讨论对比的感受
(4)团体心理咨询:戴高帽子。分小组做游戏,帽子戴在谁的头上就让小组成员夸赞戴帽子的人优点,大家轮流戴帽子。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他人评价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产生自信;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
(5)布置作业:设想自己未来的梦想
第6课
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育目标:
1.树立生活目标的重要意义;
2.学会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并掌握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树立生活目标的重要意义;学习制定适合长期目标的阶段性目标。
2.教学难点: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并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评估、不断的修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案例
3.教学过程:(1)提问与讨论:面对失败怎么样应对的?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出话题“目标确立的策略”与“目标成功与否”关系。(2)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来强调树立生活目标的重要性
(3)学会分解目标,把目标变成阶段性的合适目标,变成具体的行为和事件,确定实现目标的一套策略。
(4)提问与讨论: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目标呢?怎么样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呢?
(5)布置作业:填写教材中自我剖析的表格
第7课
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挫折的类型及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挫折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人成长的积极作用;能正确看待人生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并学会去积极面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类型,进而培养其应变、生存的能力;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挫折所带来的消极情绪的能力。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过程:(1)通过故事《桃花木心》引出主题:阳光总在风雨后(2)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3)讨论:生活中遇到挫折怎么办?
(4)挫折的类型:学习型挫折、交往性挫折、志趣型挫折、自尊型挫折。挫折产生的原因:客观性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主观内在原因(如思想水平、自我修养、道德观念、能力、情感、意志、生理等)
(5)学生行为挫折的表现:愤怒的攻击、不安、冷漠。
第8课 给真我一面旗帜
教育目标:
1.让学生理解自信、自尊、自强的含义,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立足社会的基础,更是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引导学生懂得接纳自己的不足,在挫折与逆境中,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自信心,改变不良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深入内心深处去真切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如何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去改变不良的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体验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 案例
3.教学过程:(1)通过心灵故事引出良好品质的内涵(2)讨论跳蚤实验
(3)根据问题,审视自己的性格特征,找出不良的和良好的特征,并说说不良性格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4)提出生活中很多不良的现象,究其原因进行讨论。
第9课
青春的秘密
教育目标:
1.了解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变现,清除青少年对性生理、性心理的种种错误认知及其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2.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变现;了解自己在性心理以及性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形成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观念。2.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态度;运用这些性观念和性态度,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反省法。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针对中职生的性心理问题,准备几道关于性观念和性态度的是非判断题。案例
3.教学过程:(1)利用案例来引出问题
(2)进行讨论之后,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3)结合教材“集思广益”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写出你在性方面(生理上、心理上、异性交往等)的烦恼和痛苦(不署名),然后进行交流和解答,进一步让学生消除性心理上的困扰,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第10课
敏感的性话题
教育目标:
1.让学生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自觉的调节和克制性冲动,认识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性行为的原因及危害;掌握调节性冲动的主要方法。
2.教学难点: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在异性交往中自觉克制性冲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过程:(1)提问与讨论:从课本上心灵故事,引导本课的话题,进行总结。
(2)对讨论进行总结:青少年的性冲动的外界原因分析;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原因;婚前性行为对女生的影响;婚前性行为对男生的影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主要社会原因;青少年调节和控制性冲动的主要方法。
(3)借用教材中的明辨是非,让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4)提问:为了调控性冲动,你打算怎么办?
第11课
做情绪的主人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特性和成因,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选择的,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3.掌握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认识负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教学难点:面对自己的负情绪状态;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分享交流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准备轻音乐放松
3.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得出主题:做情绪的主人。
(2)借助教材“集思广益”中科学家的实验得出,情绪对心理和生理健康影响重大。
(3)归纳情绪的性质及识别情绪的方法:典型的情绪有哪些?人类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情绪与心身健康的关系如何?(4)简要介绍情绪及其种类:心境、激情、应激(5)讨论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12课
想快乐出发
教育目标:
1.通过使中职生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职生。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合理的调适情绪的方法;学会换个角度问题看;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2.教学难点:学会化解和修复负情绪;避免用绝对化和过分概括化等非理性的思维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分享交流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过程:(1)讨论心灵故事;如何让王晓荷摆脱消极情绪?(2)归纳调节情绪的方法:理智调控、转移调控、适度宣泄、积极暗示、合理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3)讨论分享生活中,难过时,怎么让自己快乐?
(4)怎么样控制消极情绪?①把注力放在美好的方面;②会转换思维的方式;③情绪获得适当的宣泄;④自己进行良好的沟通;⑤新定义自己。
第13课
愿友谊天长地久
教育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们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障碍,能够主动与同学或同伴有好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的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人际交往的障碍原因;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倾听、赞美、信任等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倾听;如何让学生运用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朋友》; 案例 3.教学过程:(1)以歌曲导入,引出话题
(2)讲解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要交朋友。重点讲述爱与尊重的需要。说明人是社会人,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满足个体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
(3)结合教材“心灵故事”中小帆的案例,讨论:小帆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分析小帆问题的原因。
(4)讨论自己人际交往中都有哪些困惑,并且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处理方式。
(5)介绍沟通技巧如:倾听、赞美、沟通、互助(6)进行情景讨论和分析
第14课
花季莫种相思树
教育目标:
1.让学生区分爱情和友情,让他们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掌握适度的异性交往原则和方法,能够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正确地进行异性交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区分爱情和友情的界限;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解决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2.教学难点:能认识并控制自己对异性的情感,正确有分寸地进行异性交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那些花儿》;一首青春期朦胧诗《喜欢这样的感觉》
3.教学过程:(1)由诗来引入话题,说明青少年对异性表示好奇与兴趣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对异性的追求,是自然现象,不可压抑的,异性交往是必要的、正常的。但也要认识恋爱实质和分清爱情和友情的区别。(2)阅读教材中的心灵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建飞到底是好感还是爱情?为什么?自己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跟同学一起分享。
(3)板书:友情和爱情的区别,联系。
(4)讨论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交往建议:①在交往方式上保持公开性,不要偷偷摸摸、羞羞答答。因为事情越保密,别人越好奇,越容易引起误会。大大方方的正常交往,不使对方或旁人产生误解的机会。②在交往形式上要坚持群体性,多参加有男女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③在交往范围上保持一定的广泛性,避免与某一位异性“一对一”亲密交往。否则不仅容易引起他人误会,也容易引起当事人想入非。④在情感上要坚持适度。为防患于未然,需要避免热度过高、分秒不舍等情况出现。
(5)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拓展性训练”。
第15课
师爱,温暖一生
教育目标:
1.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2.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矛盾与冲动的原因,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发生矛盾与冲突,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老师的矛盾与冲突;掌握与老师交往的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互换角色的能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过程:(1)提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与老师发生冲突是谁的责任?你会怎么样缓和这样的冲突?
(2)总结:师生冲突的主要有哪几种?言语上、行为上、心理上。(3)做调查:课前师生交往情况和课后交往情况。
第16课
冲突,让青春失色
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勇敢面对校园的暴力事件,学会分析原因,避免成为暴力的实施者与受害者,懂得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与同学或同伴友好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感、信任感和面对暴力的勇气,提高健康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避免成为暴力实施者和受害者的方法: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避免成为暴力受害者;如何让学生运用人际冲突的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水手》; 案例
3.教学过程:(1)以学生网吧纠纷引起的打架事件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校园暴力。
(2)讨论,总结。校园暴力包括哪些?产生的原因?这些冲突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①学生过分强调自尊;②要显示、突出自己的能力;③缺乏自控,激情暴力
(4)如何“预防自己对他人的暴力行为”?如何“解决自己被人欺负和勒索的问题”?
(5)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法,建议:调整情绪,冷静分析;主动赔礼,退步忍让;沟通协调,达到双赢;寻求帮助,避免冲突。(6)插入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珍惜生命,远离暴力。(7)总结该课,分析暴力原因和现象,防止成为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的方法,要懂法、珍爱生命。
第17课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教育目标:
1.使学生识别和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 掌握预防艾滋病、黄毒、拒绝毒品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理智面对和战胜诱惑,提升生命质量,拥有人生最美的轨迹。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抵御不良诱惑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2.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教学方法:讨论法、心理自述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初雪》; 案例
3.教学过程:(1)根据心灵故事,让学生讨论诱惑对自身的危害以及面对不良诱惑时应采取的应对方法。
(2)应对不良诱惑的建议:①后果联想抵制诱惑;②请求他人帮助;③避开不良诱惑;④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能力。(3)进行艾滋病的知识竞赛。(4)青少年性犯罪的成因分析: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校园因素等。
第18课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
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案例
3.教学过程:(1)讨论:让同学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故事互相交流。
(2)讨论:记一件父母最令你感动的事,你最令父母欣慰的一件事,并谈谈原因。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想起与父母相处中的令人感动的瞬间,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爱意,深深体会父母的爱子(女)情深,激发他们走近父母,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尽那份反哺之情。
(3)播放音乐唤起对父母的感恩之情。(4)分组讨论“你与父母产生矛盾主要原因是什么?一般你是怎么处理的”
(5)布置作业:写一封给父母的信,写出你心里所想。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案
1.怎样花压岁钱
目的要求: 通过活动,帮助孩子正确理财外,还要通过言传声教使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以及感受亲情,懂得珍惜压岁钱。
课前准备: 了解小学生生日消费的一些情况。
辅导方法: 讨论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这是多少年不变的习俗。每到这个时候,每到这时候,大家是不是都很高兴 ?
同学们回答:“是”
教师:“那么,你们是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的呢?
2.课堂讨论: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学生自由发言)
3.课堂操作。
(1)讲故事一。幸福小学上五年级的乐乐,平时比较听话,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给他600多元的压岁钱,为照顾他的情绪,他妈妈就没要上来,让他自由支配。可前天我却突然发现,他的钱一下子少了很多,妈妈问他干什么用了,他开始不说,后来逼的急了说了实话,是请他们班的班干部吃肯德基用了200多元,买生日贺卡花用了100多元,和同学到网吧和其他营业性娱乐场玩花了250元。”就在短短的几天里,600元的压岁钱被儿子请客、买生日贺卡花、到网吧和娱乐场娱乐等所剩无几。妈妈知道后很生气,狠很地对他进行了批评。
(2)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乐乐的做法好吗?
②用压岁钱请别人吃饭、娱乐好吗?
③你以前的压岁钱是怎样花的?哪一次最有意义?(3)教师小结:乐乐是一个非常讲义气、出手大方的男生,自认为压岁钱是自己挣就可以由自己支配,于是请同学一起去吃顿饭、娱乐,即使全花光了也不是很心痛,但他没有想到家长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们上学,我们应从小懂得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理解父母辛劳,不可盲目攀比,大手大脚。平时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4)讲故事二。小明今年过年压岁钱挣了510元,他数完压岁钱后,盘算着压岁钱该怎么花?心想买一样玩具吧,转眼一想,玩具也已经够多的了,再买玩具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便去和爸爸商量,爸爸提议叫他把压岁钱用于交保险费、学费等。可他觉得爸爸少说了一点,就是把一部份压岁钱捐给贫困山区。因为那里很穷,有些小孩没得读书,所以他想把压岁钱捐给他们。爸爸听后惊讶地看着他,呆了一会儿,竖起大拇指,笑着对他说:“明明,你真有爱心!”
(5)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好吗?
②这和你们以前花压岁钱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你拥有这么多的压岁钱,你打算怎样支配?
(6)教师小结:春节同学们有了压岁钱,不能完全任由自己去花,可以购买文具、作业本、书皮等学习用品,也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帮自己使用压岁钱。故事中的小明的做法非常可取,用压岁钱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们上学,让压岁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总结和建议:春节每个同学都会挣一些压岁钱,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在“怎样花压岁钱”这个问题上作了认真的思考,相信大家一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压岁钱,能自觉地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让自己的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
2.心理健康辅导课:对盲从说“不”
辅导目的:
1、培养学生不追赶潮流,追星,盲目的去泡网吧,玩滑板车等,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树立正确地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分析:
由于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追明星,上网吧,使学懂得如何抵制来自不同环境的诱惑,不盲目的追赶潮流,保持独立的个性,敢对潮流说”不”.辅导过程:
一、小组讨论:在你的圈子里谁有主见,不盲从,不跟风?
二、不追赶潮流为自己赢得了什么?
三、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四、想对盲从说,跟风的同学说什么?
五、教师总结:
通过讨论,得出:只有思想和灵魂独立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提示: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不去照搬老师的语言,而是根据老师的示范,用类似的语言表达求助和助人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角色投入和亲身体验。
3.心理健康辅导课:做个诚信的人
辅导目的: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的信赖的人吗?。
2.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达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
3.试题测试.1-10之后,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得的分是高还是低,如果你得分高那么你是个诚信的人,如果你得分低,那么你在这方面可得注意.主题分析:
1.除了国家政治生活,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2.在法制社会里更讲究道德,没有诚信寸步难行.3.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辅导过程:
一、你知道历史上商殃变法的故事吗?读了《诚信立信》你就会知道诚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P16,《隔日作废》P19 ,二、分组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你身上存在着什么优点和缺点,读了P19文后对照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无不讲诚信的地方和事.1.用上述方法,让同学帮自己找优点和缺点。
2.谈自己的打算,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交流。
三、总结:
是的,只有把你身边的人或事当作一面镜子,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发现优点,继续发扬,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送你一句话: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身。
五、课外延伸:
在《唐太宗纳谏》中,唐太宗中说:“„„魏征死后,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联系自己的实际,以《镜子》为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太好了!”——良好心态的培养
活动设计
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便有什么样的人生。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这便是“心理力量”。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心理品质教育应放在首位,心理健康的人常说“太好了!”,心理有病的人爱说:“太糟了!”,面对失败和困境,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
辅导目的
1、了解不同心态对人生的影响。
2、学习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向人生中的失败和困境,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辅导方式
1、讲述与咨询
2、角色扮演
3、模拟练习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发放纸条,进行课前咨询(每人一份):
你遇到过什么让你认为不顺利、不顺心的事吗?小至丢失一支笔,大至受到老师批评、考试失败等,请你把它写出来。
事件:
当时“我”想(做)
结果那一天,“我”(心情)
2、准备不同的心态对人的影响的情境,进行角色表演。
3、准备好改写第一张纸条,建立良好心态模拟练习的第二张纸条(每人一份)。
辅导时间:1学时。
辅导场地:课室或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1、引入谈话,让学生讲述平常遇到失败和困境的心态,及引发的处理方式和后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如丢失钢笔、受到老师批评、考试没考好等。遇到这些事情,当时大家是怎么想的?这些想法对你当时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前我们曾发了表向大家咨询,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
2、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讲解不同心态对人生的影响。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们看到,遇到不顺利的事,有的人想到的是“太糟了!”因此这也不顺心,那也烦死了,脸上总是阴沉沉的,没有了快乐,而有的人,想的却是:“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这种人,心境永远那么开朗,那么快乐。
3、教师结合故事,讲解“太好了!”良好心态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有一次,在夏令营行军时,遇到一条一米多宽的河。许多学生都跳了过去。我在河边站了很久,心想:如果我掉到可里可够糟糕的,因为我的腰腿全是病。我仔细观察那些男同学怎么跳过去,看明白,我憋足劲一跳,嘿,成功了。没想到,我身后一直跟着一个胆小的女孩子,她也怕掉到水里,不敢跳,看我那么胖都跳过去了,放心了,一跳,只听“扑通”一声,掉到河里,水一下子没过了她的膝盖。我忍住笑,伸出一只手扶起她,看她跟我说什么。只见她拉着我的手,一边往上爬一边说:“太好了,我终于掉到河里了,太惊快了!”说完,我们俩哈哈大笑起来。上岸后我们去追赶队伍,每走一步,她的鞋里就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她神气地说:“听,多么美妙的音乐!”我说:“太好了,我们行军有乐队伴奏了!”一路上,她一点也不觉得沮丧,反而感到轻松愉快。这个女孩如果想:“为什么别人没掉进河里,偏偏我掉进去,真倒霉透了!”这样,肯定会觉得又苦又累,甚至会哭鼻子,一天都会不高兴。
从这个小女孩身上,我觉得今天的孩子很需要这种“太好了”的心态,从小学会乐观的、潇洒的面对人生,将来肯定大为有益。让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失败,大喊一声:“太好了!”
4、角色扮演:教师请事先准备好的角色扮演情境,请同学们思考,情境中的人物哪种心态与自己相似,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以增强学生面对困境和挫折应采取何种心态的认识。
情境一:在升旗仪式上,火热的太阳直射到我身上,我默默地说:“太好了!太阳多喜欢我。”
情境二:我的鞋底断了,鞋里全都是水,本来我觉得挺倒霉的,后来换了心态一想:“太好了,妈妈不在身边,我的鞋坏了,可以自己处理这件事情,不用妈妈唠叨了。”心里立刻高兴起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塑料袋把脚包严实,再穿进鞋里就没事了。我觉得自己很能干,没有哭鼻子。
情境三:今天我去买作业簿,弄丢了五角钱,我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回到家里,同学高兴地约我去玩,我正没好心情,对同学说:“去,去,去,烦着呢。”同学莫明其妙,结果我们吵了一架,今天过得真不顺心。
5、教师结合学生的表演进行讨论,激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太好了!”的良好心态,使自己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6、教师发给学生一份问卷,让学生再次填写,如果还遇到课前咨询中的困难和挫折,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想,并设想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事件:
当时“我”想(做)
结果那一天,“我”(心情)
(过得)
7、教师总结,强调良好心态对人生有积极作用,鼓励学生以“太好了”的良好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
5.教案:学会自律
一、活动课题:
战胜自己!
二、活动目标: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三、活动准备:
制作《我的作息时间表》。
完成第五课的练习题目。
四、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做课文《小调查》的题目。
一起来分析答案。
二、说一说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从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三、想一想
你的身边有能“自律”的榜样吗?
四、写一写
把你认为好的“自律”的榜样写出来,并且写出自己的看法。
五、议一议
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作息时间表》。看看谁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最恰当!
其次,修改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一个学期。
教学反思:
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本课的学习很有必要。可以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教案: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的:
注意是使知识进入“仓库”的大门。下决心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就好比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教学重点: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好处?
对感兴趣的事情你如何注意?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准备一个小闹钟。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做一些关于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更加真实的体会: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有什么特点。
⑴ 记数游戏。跳数数字、倒数数字等。
⑵ 说“物体”。先观察某一物品,一分钟后复述出物品的特征。
⑶ 听音游戏。坐在闹钟前,集中注意力听钟的“滴答”声,一般10—15分钟/次。
看课文《智慧人生》的名人故事,讨论:
⑴ 什么是集中注意力?
⑵ 注意力集中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好处?
⑶ 对感兴趣的事物你如何注意?
小组活动:
在自己的学习中会不会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你是怎样战胜这只拦路虎的呢?把你自己的绝招和同学说说。
总结:
注意是使知识进入“仓库”的大门。下决心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就好比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教学反思: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持续时间短。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因此,有必要锻炼他们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才会事半功倍!
7.教案:学习是苦还是乐(培养学习兴趣)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形式:
游戏,情景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言:
通过几周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本领?你的心情怎样?
1、先请几位组长上台讲述。如:
(1)我会写“爸爸”和“妈妈”了(在黑板上展示)。
(2)我能看书了(把看过的故事、儿歌讲出来)。
(3)我会做广播操了(做一做)。
(4)我会唱歌啦!
„„
2、分组活动(6至8人一组)。活动结束各组推选一名发言最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本领哪里来?
3、设置“你知多少”竞赛题,放出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回答出题目,充分体会学习成功的甘甜。
二、读一读:儿歌——学习最快乐
早晨太阳东边起,背起书包上学去。
今天老师教我1+1,明天老师教我a,b,c。
唱歌、跳舞、学画画,会写字来会做题。
从小想当科学家,从小我就爱学习。
学到知识和文化,明白许多怪问题。
爸爸妈妈来夸我,爷爷奶奶笑眯眯。
如果有人来问我,什么使你最快乐?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最快乐的是学习。
三、想一想:
1、学习的快乐在哪里?
2、既然学习是快乐的,你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四、送你几句话:
1、学习是辛苦,可也带来不少愉快。
2、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
学习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你越是学习认真、努力,学习越有趣。如果你不信,就试试看吧!
8.学会独立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上、生活上依赖性太强是不便于成长的。
2、当遇到困难时,要独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故事、说一说心海导航倾诉心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明理
指导学生走进“故事屋”,说说小明来深圳和父母一起生活时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笑话。
二.看图说故事
1、看图说故事
如果你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小组里对同学倾诉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然后请同学帮你出出主意,如何能独立克服这些无病。
三.教师寄语:
你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东西自己拿。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案
一、案例导入
2009年4月15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其在网络上留下遗书,称受到同学的排挤和戏弄。
2009年1月,河北大学工商学院06级学生朱某,将爆炸物塞进一只流浪猫嘴里,然后引燃,流浪猫头部被炸裂。
2008年10月28日18时43分,中国政法大学政管学院大四学生付成励在课堂上用菜刀将法学院教授程春明砍死,后自己报警,并自述是为了报复和杀一儆百。
今年来,诸如此类事件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但我们中国人往往谈心色变。
讳疾忌医: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天,便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断定这是假死,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扎了针,然后灌下药,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过来了。全城的人都十分惊讶,称他是神医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的名声从此传布列国,他的真名反被人们忘却。
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自己的国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
扁鹊见到布告,忙回国,晋见桓公。他款步入厅,来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若不及时医治,恐怕要严重起来。]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到:我身体很好,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冷笑道:做医生的,都想赚钱,只会给没病的人看病,这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见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着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若不抓紧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公心里十分不乐,扭转头,竟是不理。扁鹊只好退了出来。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心情沉重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肠胃,再不医治,将更加严重!桓公听后,勃然作色。扁鹊十分惋惜,喟然长叹,摇头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公,一见桓公,二话不说,急撤身而出。桓公见扁鹊这次来得蹊跷,派人去问,扁鹊痛心地说:[病在皮肤,可用药水热敷,病到血脉,可用针灸治疗,病入肠胃,可用汤药;现在病入骨髓,没有办法了。]说罢,扁鹊整理行装,星夜向秦国逃去。
过了五天,讳疾忌医的桓公浑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鹊,但是已经晚了,桓公就这样死去了。
中国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会忌讳谈跟自己身心有关的情况,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不健康的状况。我们是大学生,我们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只有正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才可以将此学科的学习进行下去。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使自己基本上能够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
4、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
6、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种获得幸福感
7、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新能力
8、人格完善和谐
9、智力正常(IQ>80)
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
三、大学生面临的新变化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1、地理位置的变化: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不同的同学来讲可能是不一样的,从偏远山区考到大城市来的一些同学,比来自大城市,或就在本市的同学适应起来要艰难得许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去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衣食起居、学习娱乐、理财规划、身体健康等方面都需要自己去处理。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学习和生活不受其他人的干扰,家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他们为中心。大学后,面对的集体生活寝室成为居住的单元。由于性格、喜好和作息时间等不同,室友间难免相互影响,使各自原有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因此,大学生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适应集体生活。
(二)学习方面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学阶段学习模式简单,学生只要针对老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学习即可
2、学习内容的变化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1、交往范围逐渐扩大
2、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四)自身角色的变化
(五)发展目标的变化
四、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可以分为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新生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
2、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3、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密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等。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焦虑障碍
(1)特定对象恐惧症:指对个体对某个或某些物体或场所强烈的、持续的恐惧,尽管知道它实际上并不具有威胁,如对蛇、猫等动物,或对高处、黑暗、空旷的场所、飞机和电梯等特定情景恐惧。
(2)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
(3)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往往包括两类症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比如有的病人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担心地址是否写错。患者明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强迫行为,其目的旨在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比如强迫性反复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礼仪动作等。
(4)广泛性焦虑,广泛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为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常伴有头晕、胸闷、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但其紧张不安与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
(5)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也即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它能够诱发恐惧、无助或对损伤、死亡威胁反映出的恐怖。典型表现是有与痛苦记忆或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噩梦,试图避免引发创伤的线索以及生理性唤醒的提高。
2、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还有一种性心理障碍叫性别认同障碍,指具有与一个人自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性别感。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
(1)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2)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3)回避型人格障碍,此类人的特征是长期和全面的脱离社会关系。他们回避社交,特别是涉及较多人际交往的职业活动,害怕被取笑、嘲弄和羞辱。自感无能,过分焦虑和担心,怕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
4、心境障碍
包括在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心境障碍主要指抑郁症,其中自杀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 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抑郁症患者心境不良,情绪消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精力减退,严重者感到绝望无助大部分患者有着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患者思维缓慢,自我评价降低,精神运动明显抑制,联想困难,言语减少,语音低沉,行动缓慢。
(2)自杀: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二十八点七万人自杀死亡、两百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第五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十五至三十四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百分之十九。自杀问题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
1、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或者易怒,或二者兼有)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并且康复是可能的。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可以保持成功的人际关系,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2、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出现问题,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患者的思想、情感、行为与现实脱节,不能分辨幻想与现实,因而丧失或减低自理及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它是属于重性精神病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社交、生活及自我照顾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一)个体原因
从人的发展阶段上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或者说是由儿童期走向成人期的转变期。青年期是脱离儿童期的稳定世界以后,进入成人期的固定的心理结构之前的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人生发展过程中“狂风骤雨”的时期,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在心理发展历程中,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艰巨的心理发展课题,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而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在完成自身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发展课题方面遇到了困难而产生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是发展性问题。
(二)学校教育原因 长期以来,中学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诸多身心发展方面应受到的教育和培养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许多发展课题延缓到了大学,心理素质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无形中又增大了学生在大学的成长负担,主要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差,人际沟通能力差,过于单纯和幼稚,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意志比较薄弱,挫折承受力低等等。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负担过重、专业选择不当、大学生活不适应、业余生活单调等因素,加上大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原因
许多心理问题是由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的导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西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大学生常常感到盲然、疑虑、混乱;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带来的消极的影响,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家庭原因
一些大学生的家庭过度保护或过度严厉者,导致依赖、被动、胆怯、任性等心理倾向或冷漠、盲从、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的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的各种典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中常常可以看到家庭影响的痕迹。
此外,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咨询的相关介绍 案例分析: 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这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的不适应,从而造成了心理问题。
1、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会引起失落感
许多大学新生在中学时代都是班级的尖子生、优秀学生、班级干部等,在各方面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和照顾。而当进入大学后,他们却发现身边都是跟自己一样优秀或是比自己成绩更优秀的同学。自己中学时考试名列前茅,现在只能排在中等位置;原来是鹤立鸡群,现在却是平凡无奇。这种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落差。优越感一扫而光,失落感却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进入大学后,衡量个体价值与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才华、兴趣、风度、交往能力等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与风格。于是部分大学新生对比那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而这种地位的悬殊变化也会导致学生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带来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2、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苦闷 进入大学以前,许多学生迫于学业负担太重而对大学生活及现实社会了解的很少,只是单纯的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渲染,对大学过于理想化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以考上心目中的高校作为终极的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埋头苦读。但是当他们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是心理产生了很强烈的失落感。另外,还有部分新生对于所上的大学及专业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反差较大,心理感到苦闷。
3、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导致压力不断增大。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大学是学习完全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代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掌握的不好,昔日的优势也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满足,加之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也容易产生失落感,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与无所适从的感觉。所以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与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之所在很多学生面对一次次的考试,感到压力非常大,也觉得特别累。平时学习挺用功,但越是面临重要的考试,心里却越紧张,一看到试卷,眼前就会一片漆黑,即便是做过的题也忘了。还有的进入考场会出现情绪紧张,心跳加快,头昏发晕,忧虑不安,手足发冷,视听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思维混乱等现象。可一但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又全都记起来了。
4、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导致孤独和压抑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最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他们带来许多烦恼。比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更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关心很少,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却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与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
也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地进行,甚至相互隔离。也有的同学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为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中。也有的则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产生情感上的冲突。还有些学生跟家长关系也较为紧张。他们从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而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于父母。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验,并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并且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为成人来看待,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作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罗罗唆唆地“叮咛”,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从而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或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更强烈。
5、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带来的不安全感
大多数大学新生在读中学时都是走读的,而大学住校过的是集体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集体生活观念十分淡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不太懂得社会公德,只希望别人来照顾却很少懂得去照顾别人,普遍缺乏相互谦让的理念。然而现在处于集体生活当中,由于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就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产生心理冲突、困惑与烦恼,由此也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6、经济负担的沉重压力带来的失衡感
经济负担是困扰一部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每年的学费在3600—6000元左右,民办高校甚至可能是上万元,加上平时必要的生活费用,每年开支在2—2.5万元左右,这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少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个别人花钱大手大脚。部分学生受攀比心态的恶性影响,在承受繁重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生活上的巨大压力,无法安心的学习。
7、就业的压力带来心理困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得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普遍存在。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当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也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则高于城市学生。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案
心理健康教案: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504 谢作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有长处和短处是一种正常现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或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初步懂得要善于用人之长。教学过程:
一、竞选“森林国王”
1、学生倾听几位竞选者的演讲。
2、同学们按自己的意见自由地坐到所支持的竞选者后面。
3、全班交流,谈谈自己为什么支持他?
二、找一找:长处和短处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请试着想一想,找一找,并写下来。
2、小组或小小组交流:自由选择2——5位好朋友交流,请好朋友作补充。
二、征集“优点广告”
1、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给某位同学设计优点广告,广告语要短,生动形象,一句中的。
2、评出对某位同学的最佳优点广告。
3。、教师引导:当你听到自己拥有那么精彩的优点广告时,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
四、故事点评:乌龟的是与非
1、《龟兔赛跑》
2、在这里,你想对乌龟说些什么话呢?
如果在这次比赛种,乌龟失败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乌龟和兔子的新故事,请听完录音故事《乌龟买药》,再来评评乌龟的是与非。
三、“自知之明”直通快车。
1、全班交流:对于你的短处刚好是别人的长处,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2、对于你的长处又恰恰是别人的短处,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办?
四、小结:人贵有自知之明,记住,你有的别人未必有,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有!第六课 我是否尊重别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在尊重他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2、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交往意识,尤其是善于体察和关心他人的需要。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并体验到尊重他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