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工程大学毛概小论文答案【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毛概小论文答案
第一章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么旗”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论品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结晶,他们之间并不是后一个取代前一个的关系,他们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思想内容上相互继承、不断深化,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
第二章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成果的精髓? 答案一:
(1)从哲学层面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
(2)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即是说,有了这个实事求是,才有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3)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即是说,实事求是是体现于、贯穿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 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答案二: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从来反对离开中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同样,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粹。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粹,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粹,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第三章
请比较说明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不能走欧洲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答:1.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深刻论述。
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大过。第二,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三条是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她的政策的正确,这是保证中国革命能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以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中国革命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那样,走合法的、不流血的议会斗争道路,即进行长时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以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第三,同1927年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4.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在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展开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样不仅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第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这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四章
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答案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千百年来有少数剥削者主宰国家、统治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旧中国的历史就是落后挨打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创造了前提。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时才具备了实现的可能。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不仅避免了通常难以避免的生产下降、商业萎缩、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等不良后果,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中国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赶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农村的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政治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所有这一切,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
3.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二: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确立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经济上确立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指导地位,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削弱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壮大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明了中国以自己独特的革命理论,经验和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看: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的孤立了帝国主义阵营。
综上所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答案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千百年来有少数剥削者主宰国家、统治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旧中国的历史就是落后挨打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创造了前提。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时才具备了实现的可能。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不仅避免了通常难以避免的生产下降、商业萎缩、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等不良后果,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中国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赶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农村的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政治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所有这一切,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
3.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一: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依然不应发生任何动摇。
“发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我们的外部世界还很不安宁,惟有以发展增强国力,不断缩小乃至消除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确保国家的和平安宁;二,要解决现阶段所有的社会矛盾,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三,视发展为执政党第一要务,必然为求得自身最大限度发展,解放思想,利用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在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竞争中谋求国家的最高利益;四,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国家发展,促进执政党自身的更新,发展,才能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答案二:
首先,这是对国际上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实践表明,执政的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得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量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行以后,一定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最后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其次,江泽民同志把发展与执政问题联系起来,突出了发展与执政党的执政性、执政地位、执政内容、执政任务和使命第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内在联系。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力。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
如何人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1、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没有给我们奠定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
2、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情况表明,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其水平和标准既不同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总之,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资本主义用了好几百年才实现现代化,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用一百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不算太漫长。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可能实现这个宏伟的设想。
第七章
1、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答:
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而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改革开放而纪念,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这一条伟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一个伟大理论正是思想解放的结晶,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不断探索、反复摸索的伟大事业。从建国之初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一边倒”,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反对修正主义防止修正主义”,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甚至是反复的过程,直到改革开放我们党才成功开辟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两手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探索的过程、实践的历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实现了思想解放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换言之: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换言之: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的前提在于思想解放,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目的在于激发创造活力。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中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从现实上来说,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永无止境地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2、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并分析其原因
答:(此答案仅供参考)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党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姓名:周姗学号:100402070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10日语2班问题: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答:
首先,我觉得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就要发展经济。经济发达了,人民才能过上富足的日子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使得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了,人们才有更多的时间、财力去发展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做到一个有文化,知礼仪的文明之邦;经济发达了,才有能力进行高科技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够购置足够的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保卫人民的安全。
其次,这是领导人结合国情作出的正确指导方针。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后来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时势,闭关自守,导致生产力发展迟缓。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沉痛教训。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力。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因此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篇: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廖志群
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1006班0519100621
进入21世纪,我国便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其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其实,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因而,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邓小平通知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因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并且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发展生产力是我们迫切的任务。同时,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其归根结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构成了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考自己的发展。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我国近30多年来经济以及其迅猛的速度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不断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它还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社会政治稳定。世界各国经济互利合作、相互依存的加深,必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显而易见,我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然而,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赋于发展特殊的意义。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认清国内外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从国内来看,现在我国有着约14亿人口这样的庞大基数,再多的总量平均下来,距离发达国家还是差的很远;并且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发达,中西部欠发达,城乡差距严重,这些都是我国眼下比较棘手的问题。从国际上来说,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我们想要战胜种种风险与考验,那么最终都是要靠发展。就如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短期内不会改变,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譬如,近日台湾对太平岛及南海各群岛宣誓主权和增强防守的设想,引发了美国不快。无论如何,扩大两岸实现直接双向“三通”,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外国势力的干涉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就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另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表明,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力。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
第1页,共2页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然而,着眼现实,面对当前我国周边的国家形势,似乎我们正陷于亲美国家的包围圈。最近南海问题很突出,中非黄岩岛船舰对峙,南海风云再起,面对着南海周边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该如何以对?诚然,南海问题考验着我国外交的智慧,对菲律宾实施的经济制裁,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施压,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同时黄岩岛模式也在某些程度上有损我们大国的形象,对我国的经济与贸易、生产生活等有些副作用。如今,黄岩岛事件背后之隐蔽的政治与外交博弈,天下兵锋,国家变得强大,维护南海的海疆主权,相信我国政府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而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展望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是要靠发展。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完善法制,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地前进。只有充分发展,政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降低失业率、提高国际地位、宗教以及部族冲突才会缓和,才能造福国民,不受大国摆布。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共创祖国明天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班;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
报》2008年4月13日。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