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正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 shuàì 缠络 竹筛shāi 觅食mì 渊博yuān bó 鼎沸 dǐngfâi 绣像 xiù 锡箔bó 签赏jiàn shǎng 脑髓nǎo suǐ 盔甲kuī jiǎ 蝉锐chán tuì.秕谷bǐ gǔ 锡箔xī bó 倜傥tì tǎng 拗ǎo 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拗过去(ǎo用力弯曲)敛在盒里(liǎn放)
.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块).总而言之(yán说)无处觅食(mì寻找)三分析(如何写景)
1从标题分析写作内容及顺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2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划分结构。
——“我不知道„„”承上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3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关键句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4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5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特点,引入冬季。二分析(如何叙事)1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该怎么理解? ——“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有雪则好玩,尤其是捕鸟,相对其它三季,乐趣少些,但还是有的。
2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3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4过渡段作用
——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加点词不可删,否则由猜测变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
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冬天百草园 二分析(如何写人)1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
——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3课外延伸: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
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鲁迅还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装,他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4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选2)
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三揣摩·运用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四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2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幅幅画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内在联系排列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合乎逻辑、顺乎情理的承前启后,同时作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应的过渡文字,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的作用。文章第一段,以回忆的口吻,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由“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第六段稍加议论,作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较”二字,跟谁比呢?显然,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告别百草园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几行动人的抒情,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
五作业
第二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鲁 迅
教学设计
[作者及作品简介]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6岁人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自1907年到1936年,鲁迅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译文、日记、书信等共八百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人民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鲁迅的历史功绩,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阅读指导]
—、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二、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①鸣蝉、叫天子、黄蜂。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
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①先写动物,后写植物。②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三、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读后记住故事情节。老师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不必背课文,力求有感染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
2.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3.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四、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冬天百草园的内容。
读后,请另一位同学到台前表演捕鸟的动作,看他是否体现出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动词是:扫一支一撒一系一牵一看一拉)
五、齐声朗读过渡段。读后,讨论下面问题。
1.家里人将少年鲁迅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那时却是怎么想的?(让他学更多的知识。他错误地认为是对他过错的惩罚。)
2.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对百草园的留恋、对三味书屋的惧怕之情。)
六、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一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①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②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语言训练]
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只剩了回忆的时候”(《朝花夕拾》小引)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的生活。文中的语言活泼、形象,很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二、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作文片段练习。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第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
/ 4 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分别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将自己的感受用“ 的景”“ 的事”“ 的人”“ 的情”分别说出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下面说法仅供参考: 百草园 三味书屋 美丽的景 古朴的景 有趣的事 难忘的事 善良的人 严而可亲的人 留恋神往的感情 亲切温馨的感情 3.综合讨论:你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不同也有联系,综合大家的说法,它们二者都应是作者生活的乐园,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作者学习生活的乐园。
4.主旨获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1.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这景啊,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们大声(先自读)齐诵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刚才一样,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用
“ 的颜色”“ 的声音”“ 的情状”“ 的味道”分别说出来。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
/ 4 可以参考的说法: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结合静物描写方法,以学生自己的答案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综观全文作者参与的事,简洁地可以概括为听故事、捕鸟、唱读、溜玩、偷画,请同学们细读写事的段落,也要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 的故事”“ 的捕鸟”“ 的唱读”“ 的溜玩”“ 的偷画”概括出来。
可以参考的说法: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痛快淋漓的唱读、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的偷画„„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写出了这些事情的特点? 重点品味如下几段:
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见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了,敛在盒子里。”用极富悬念的语言写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诱惑力。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
/ 4(3)仿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完成对人、情的感受和品味。三.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问题,有可能的话上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文章。
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美女蛇的故事之来由。③“寿镜吾”先生简介。
④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 4
第四篇: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红彦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执笔:郝宁 审核:语文组
七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2、难点: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作者是,原名,字。我国现代伟大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 ;散文诗集。
2、整体感知,疏通字词 ①常用字 菜畦()收敛()脑suǐ()人迹罕()...至 蝉蜕()人声dǐng()沸 拗()..②辨析读音 确凿()攒()成 长()妈妈 系....()一条长()绳 宿()儒 ..③非常用字 桑葚()油蛉()斑máo()珊()...瑚()窦()厥()倜()傥()叵()盔.......()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②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③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后,真是人声鼎沸 ....⑤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
4、初读课文,你认为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拓展点:试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二、课堂探究
1、课前热身验收导入
2、听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并指出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 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最后。过渡段是第 段。(2)、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先分析整体顺序,再分析局部顺序)
三、学练感悟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课后巩固
熟读课文。
【学后记】
红彦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执笔:郝宁 审核:语文组
七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能复述故事并学会怎样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二、课堂探究
1、品味写景状物(1)、品味特殊句式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造句,说说它的作用。(2)再读课文第2段,思考: ①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
②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看图背诵课文第2段
3、细读课文第4段,复述“美女蛇”故事并分析“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品味动词准确性(1)、研读捕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2)、品味动词准确性 细读课文第7段:填出描写捕鸟的动词,复述捕鸟的过程并思考动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三、学练感悟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课后巩固
1、回顾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后填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的景物可以(); 有()的食物可以(); 有()的动物可以(); 有()的故事可以(); 有()的捕鸟可以()。
2、背诵课文第2段和捕鸟的全过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学后记】 红彦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执笔:郝宁 审核:语文组
七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两处不同生活的比较深入理解课文。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三味书屋里的人物。
3、能通过研读,探究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学习重点:能比较两处不同的生活。
学习难点:通过研读比较探究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各自回忆了一些生活片段。那么这两处的生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二、课堂探究
1、比较生活的不同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和第一部分内容相比较,思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儿童生活,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写在一篇文章中?
2、评析人物(1)、评价寿老师
评析人物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对寿镜吾先生的描写语句并评析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3、探究主旨 想一想: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 探究主旨
主题
一、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热爱大自然,追求自己快乐的儿童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探究主旨
主题
二、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活泼的天性和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针对以上两种主旨,你更赞成哪一种呢?
探究主旨
请通过自己对本文的研读,探究本文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练感悟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课后巩固
1、写作特点:
(1)、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2)、叙事写景,井然有序。
(3)、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2、再读感悟
【学后记】
第五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现代作家,浙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文学家,代表作《城南旧事》。3 丑小鸭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姑娘》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文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未选择的路》
本文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代表作《少年的意志》《白桦树》。5 伤仲永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6 黄河颂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湖北,作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7 最后一课
作者都德,法国,作家,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磨坊文札》《柏林之围》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本文选自《李大钊选集》作者李大钊,河北,学者、诗人,马克思主义者,鲁迅赞誉他诗“革命史上的丰碑”。9 土地的誓言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散文》作者端木蕻良,辽宁,现代作家。10 木兰诗
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宋代,南北朝北朝民歌。11 邓稼先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安徽,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山东,诗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烙印》《从军行》。闻一多,湖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闻一多全集》。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作者何为,浙江,作家。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合唱交响曲》。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本文选自《济南文艺》作者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前夜》《父与子》 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酒店》《萌芽》 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星期一的故事》《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15 孙权劝学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诗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16 社戏 小说
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浙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17 安塞腰鼓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刘成章,陕西,作家,代表作《黄土情》、《羊想云彩》。18 竹影
本文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浙江,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文学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福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0 口技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21 伟大的悲剧
本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 22 在沙漠中心
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格尔顿船长》。23 登上地球之巅
本文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郭超人,湖北,高级记者,代表作《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24 真正的英雄
本文选自《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里根,美国,总统。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文学著作。26《猫》
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27 斑羚飞渡
本文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云南,作家,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圣火》《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28 华南虎
本文选自《诗刊》作者牛汉,山西,诗人,代表作《彩色生活》、《蚯蚓和羽毛》。29 马
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自然史》 30 狼
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