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

时间:2019-05-15 08: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

第一篇: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而是涉及到技术创新模式、消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低碳技术是必要手段、倡导低碳消费文化是关键环节、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根本保证。只有对诸方面统筹把握、系统思考,才有可能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低碳经济是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特征的运行模式。”[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降低生产和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目的是遏制气候进一步恶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模式、消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低碳技术是必要手段、倡导低碳消费文化是关键环节、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根本保证。创新低碳技术是必要手段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支撑。要使我国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简单地说,低碳技术就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是降低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提高碳生产力(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的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效利用能源的技术

我国利用能源的技术现状是,能源消耗多、利用率低。“2006 年,我国创造单位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 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 倍,是美国的4.3 倍„„目前我国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 个百分点。”[2]能源利用率低是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对现有的煤炭利用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煤炭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在煤炭利用中的比例;二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热、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三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新技术。如: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技术、高效天然气火力发电、大容量、低损耗电力输送技术、新一代高效照明技术等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被认为是“煤炭、天然气、核能和再生燃料之外的第五种发电‘燃料’,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可以减少2/3 的温室气体排放。”[3]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1.2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炭属于

高碳能源,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2007年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CO2 5413亿吨,居全球第二。”[4]如何在现有能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创新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是必然选择。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主要是:碳捕集、碳埋存、碳转化等。碳捕集技术,即化石燃料燃烧前后的脱碳技术;碳埋存技术,即“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5]

1.3 开发低碳或零碳清洁能源技术

现有的地球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碳排放量大。开发低碳或零碳清洁能源,既可缓解传统能源难以满足需求的巨大压力,也可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已成世界共识。奥巴马政府已把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光能、水能、电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太阳能是首屈一指的低碳能源。太阳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全球能耗的40倍。”[6]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资源蕴含量高、能源质量好、排碳接近零等优势,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但问题是开发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应用。现阶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风能发电价格也高于煤电水电。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给以政策性补贴外,如何从技术上降低成本,使清洁能源得以广泛推广应用,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能源科技的创新,对我国顺利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近期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有: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日本提出要用21项低碳技术实现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目标60%的计划。”

可见,低碳经济引发的是一场系统的技术革命,只有使“技术范式实现一次重大的飞跃性转变,才能支撑起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7] 倡导低碳消费文化是关键环节

创新低碳技术只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发展低碳经济还离不开低碳消费文化的价值引导和滋润。低碳消费文化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消费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的总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文化主导着人的消费行为、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选择,而不同的消费文化对经济发展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次性的、便利的、过度的、奢华的、攀比性的高碳消费文化刺激了高碳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以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重塑消费价值理念,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摒弃高碳消费,自觉地进行低碳消

费。

所谓低碳消费,也可以说是生态文明消费或绿色消费,是指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适度的、绿色的可持续消费。

首先,低碳消费是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不是过度消费,而是“满足人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是人的生存和 [8]发展所必需的消费”。而过度消费是超出实际生活需要的、不必要的消费。如:高温30度就开空调,一个半小时洗一次澡,点的菜吃不完剩一大半等等就是过度消费的表现。过度消费就是浪费,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适度消费是在自然资源、能源可承受基础上的消费。地球上的资源能源是支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最低限度的资源能源支撑,社会既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发展。而地球上的资源、能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只能满足人的消费,不能满足人的浪费;不是仅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而是属于子孙万代的。所以,消费必须考虑地球的可承受能力。

适度消费不是奢华消费,而是与国情国力相适应的消费。奢华消费是对商品所代表的社会符号的消费,追求的是时尚,满足的是心理上的需要——把奢侈品作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标签,满足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奢华消费实质上是身份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人们在物质消费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误将消费品与人的价值等同,把消费什么、怎样消费视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生存价值、尊严的重要标志,把物质享受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幸福的标准。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位,而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在世界100名之后。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仍然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但截至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9]照此下去,也许到2012年中国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这与排在100位之后的“中等偏下收入”的国情是极不相符的。这种消费文化和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而且造成了年轻的“月光族”、“年清族”茁壮成长。尽管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其消费奢侈品,但他们却愿意倾其所有、甚至不惜透支信用卡购买奢侈品。

其次,低碳消费是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自觉不使用或抵制环境影响因子大的“黑色”产品,而使用那些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既不污染环境、自身也不被污染,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的消费。

绿色消费是把产品的使用价值用干榨净、以减少对环境排放的消费。绿色消费消费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的是人的实际生活需要。一件消费品只有当其物质结构完全遭到破坏、丧失了作为该产品的使用功能时,才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不是仅仅因其不再时尚就要被扔掉,再去购买符合新时尚的消费品。

绿色消费是循环消费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一次性消费是用完就扔的消费。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水杯、一次性尿不湿等等。一次性消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仅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需要500万立方米木材,砍伐2500万棵树木”。[10]这还只是产品本身所耗用的资源,还不包括开发、采购、投产、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所消耗的能源和社会资源。可见,一次性消费是典型的高碳销费和不可持续消费。而循环消费是当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在这一个环节上用完后,还要使其在其他方面反复、循环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从而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排放。

倡导低碳消费需要澄清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低碳消费不是守财奴式地遏制消费,而是要摒弃消费主义文化所鼓吹的过度消费、奢华消费及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超出了实际生活需求;奢华消费是一种不理性的盲目追风消费、炫耀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一次性消费只考虑方便和快捷。这几种消费价值理念都是把地球资源能源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能够无限消解废气、废水、废物的垃圾桶,根本不考虑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而低碳消费是崇尚节约的合理消费。低碳消费文化倡导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资源能源、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低碳消费不是贫困消费。贫困消费是基于生产力水平落后、物质财富匮乏基础上的消费。贫困消费的消费结构单

一、水平落后,是谈不上消费理念和消费价值引导的被动的、没有选择余地的非理性消费。而低碳消费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物质财富丰富基础上的消费, 是在正确消费价值理念指导下、对异化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理性反思,对消费文明的积极重建。它把人类的消费行为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低碳消费体现了后现代人高境界的人生态度,高品位的精神诉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

第三,强调低碳消费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有人说,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刺激消费,没有消费如何能拉动经济? 低碳消费不是不让消费,而是反对浪费,主张科学、合理的健康消费。有什么样的消费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模式,“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会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出现。” [11]以公众的低碳消费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并进而刺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带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事实正是这样。短短几年间,低碳经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正在成为世界经

济发展的新支柱。有关机构研究统计,“低碳行业2008年收入大幅增长75%,其中上市企业营业总额达5340亿美元,超过航天与国防业5300亿美元的营业总额。预计到2020年,该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2万亿美元。”[12]

以低碳消费文化理念为指导,变高能耗的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奢华消费为简约消费、黑色消费为绿色消费、一次性的便利消费为循环消费,由此推动经济由高碳向低碳健康发展。

3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根本保证

低碳消费文化只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只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才能使低碳消费文化从理念变为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才能实际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生活方式是相对于高碳生活方式而言的。以往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的生活可以说都是高碳生活。比如,“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就排放了278 千克CO2;用100 度电,就排放了78.5 千克CO2;自驾车消耗100 公升汽油,就排放了270 千克CO2;拥有100平米的住房、一辆轿车的三口之家,一年就会排放近百吨CO2。”[13]可见,在我们享受着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背后,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如果继续享受高碳生活,不仅地球资源承受不起,而且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气候的日益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型,由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日本就把转变生活方式作为减排CO2的关键。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饮食起居中所耗用的资源能源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节能减碳的生活。

低碳生活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有人说,过低碳生活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与我们普通个人无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乘电梯、开空调、开私家车、吃快餐„„可以说,哪里有能源消耗,哪里就有CO2的排放。碳排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阻止全球变暖,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低碳生活不是遥不可及,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人认为,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其实,低碳生活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人人都能做得到的现实生活。比如,不用时随手拔掉电源插头,减少家用电器的“待机能耗”,“仅彩色电视机一项,一年就可节省电力几百亿千瓦时,相当于几个大型火电厂的发电量”[14];尽可能踩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少用或不用小轿车,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近53亿升天然

气,减少1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还锻炼了身体,是不花钱减肥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不仅可以遏制白色污染,还可以节约生产塑料袋的石油资源,从而减排二氧化碳。节能就意味低碳。低碳生活是每个普通公民都能做到、而且都应该做到的。

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放弃一些生活享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低碳生活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思想上重视节能减碳,并愿意身体力行,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形成一种习惯,你就是“低碳族”,过的就是优雅而时尚的“低碳生活”。比如:随手拧紧水龙头;随手关灯;尽可能少用纸张,多使用电子文件;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盛夏时,在身体可容忍条件下,把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尽可能不到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人工环境中进行健身,多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有氧锻炼;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随身携带水杯,少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纸巾,重拾手帕,不仅保护了森林,而且手帕绝对比纸巾更富有人文意蕴。这既是一种良好习惯,也是环保人士的标签„„如果你能够主动购买碳汇林或种树,那就是造福人类的、称得上高层次的低碳生活。“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研究表明:陆地森林植被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有机体中,“每年森林植被净碳吸收量约10 亿到15 亿吨。”[15]因此,植树造林并不是简单绿化生态环境,而是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可见,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多与自然亲近的生活;就是简约素朴、更自然、更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低碳生活不为面子、身份、地位所绑架、是实实在在的真生活。低碳生活不是降低了生活质量,而是提升了生活的品味。这是有知识、有修养的后现代人所追求的高品位、高层次、高境界、高水准的生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技术、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低碳技术、低碳消费文化、低碳生活方式统筹把握、系统思考,才能实际推动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附:低碳经济相关资料

“科技是生产力(或第一生产力)。”其实,在“低碳”诉求的今天,科技是生产力之说已经不是提高生产效率那样简单了,它涉及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和人均能源相对贫乏,家庭的教育投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较高的大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改革动力的意义更是不同凡响。

人们世俗观念中的“科技”其实仅仅是人类生产方式从狩猎、农耕过渡到大规模制造等一系列演变中的一个阶段的智力生产活动。人类通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突破了自身在体力上的极限,通过所谓电气化(包括今天的数控化),在一些领域突破了自身的运算极限,提高了机器的效率。所有这些可归结为人类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是向大自然索取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于是,人类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为自身的未来积累着隐患,即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的隐患,如资源和能源的枯竭、环境生态的破坏、动植物物种的濒危以及人类自身的过度繁衍。所有这些揭示了一个事实:大规模制造作为人类生产方式主流的阶段该结束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束了又如何?人类拿什么来代替大规模制造所提供的生活资源和感官享受?靠什么来再生已经被过度索取的地球?毫无疑问,人类不可能回到农耕和狩猎的时代。即使人类有此决断,地球上也没有多余的农田可耕、没有足够的猎物可狩了。人类只能向前走,采取以更加聪明、合理而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以精神和身体的更加健康赢得幸福的感觉。要实现这一点,人类只能靠更加人性的人文、更加理性的科技,以及为此提供保障的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结构。如果我们仍然相信历史唯物主义,在实现新型的人类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人文意识时,显然以科技为基础的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是最基本的动力。

上述认识自然地导致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开创了以大规模制造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代的科技将无可代替地成为终结这一时代的推手,其主要特征是通过科技使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以质的提高来代替量的提供。举例来说,我们今天的住房在夏天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抵消由充足的太阳能造成的炎热。这在能源的利用上是多么不合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将与太阳能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形式变为热能以外的能量,岂不既省却了空调,又多出了房屋供电?再说我们的世博 会,各国展馆中越来越多的科技和人文信息是通过光电媒介展示给世人的。既然如此,如果我们用更生动、形象、如同身临其境的全息影像表达方式,一届世博会是否可以在许多城市同时开办,实体馆和光电虚拟馆(在某一城市是实体馆)构成完整的世博园,从而省却大量人员的交通消耗?另外,同新能源产业并行,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基本上属于主要靠科技而不大量消耗资源的人类追求健康和幸福的方式。这些例子说明科技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不是孤立的,与人文观念和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互动。我们仍拿房屋和太阳的相互作用说事。作为太阳能变为电能的光电材料主要成分的硅元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而让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至少向阳的部分)统统覆盖太阳能电池板却成本不菲。这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附加价值及附加价格太高,人们消费不起。但是从逻辑上说,人类能够消费得起再用若干年便枯竭的化学能源,却消费不起可从太阳能得到再生的能源,一定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关系没有理顺。我们的经济关系尚未

适应技术的生产和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成为人类消费资源的主要提供渠道的时代。我们的人文观念更没有达到使上述经济关系呼之欲出的水平。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人们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此,谁率先抓住机遇,在低碳经济领域优先布局,率先集成科技力量,构筑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以低碳技术为主要方向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加速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谁就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正是基于此,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聚焦发展低碳经济,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布局新的科技增长点,以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

科学技术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当前要积极支持开发先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高能效水平。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 论文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个名词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宣扬着“低碳”的理念。从10年江苏高考卷“绿色生活”为名的作文中也可窥见一斑。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让大家更加立体直观的感受到低碳带来的不同。

一、低碳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世界低碳在行动

1.丹麦——低碳社区。

一般以社区为单位,以低碳化节能项目为主进行社区节能实践,致力于发挥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和主动意识。可用10项基本原则来指导低碳社区建设:低碳或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消耗、保护动植物、保护文化遗产、公平贸易及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丹麦Beder的Sun & Wind Community(太阳&风社区)就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最大特点在于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形式,强调公共住宅设计和新能源的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并保持社区优美的居住环境。Beder案例只是丹麦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丹麦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全球低碳发展领跑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丹麦政府就已着手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积极开发新能源。在过去的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维持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低碳式发展的巨大成功,也为其他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树立了信心。2.瑞典——可持续行动计划。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政府内政外交的核心目标,各级政府须积极宣传和制定政策,每项决策都要仔细权衡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997年,瑞典政府启动了一项1998-2000年间预算为12.5亿瑞典克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再利用,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瑞典很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积极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如马尔默,那里是世界闻名的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知识生态城市的典范 3.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也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2001年,英国政府通过设立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nergy Saving Trust, EST),通过金融手段共同推动英国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LCCP),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作为首批三个示范城市,在该项目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各自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在建筑和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2003年,英国政府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定义了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三、低碳生活——中国在行动

随着“低碳”话语的出现,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为更好地规范“低碳经济”扎实、有序推进,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得以实现,使“低碳经济”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2]。

第一,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第二,抓好试点,树立典型。

目前,深圳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住建部支持将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优先在深圳试验,引导相关项目优先落户深圳,并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负责承接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

第三,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

第四,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第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为了实现低碳,停止发展与低速发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处理好“一抓”“三防”关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经济建设;“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乱上项目、防浪费。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各级政府、行业、社会头脑清醒、思路明确、认识一致、步调统一。

第七,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四、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参考文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206

第三篇:低碳经济 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所谓“现代化”,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尤为严重。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现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理念走入寻常百姓视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何谓低碳经济?目前国内外对此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认识,基本都是从能源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模式等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其实,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和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水平,明确人类发展每个阶段的碳约束水平,进而保障人类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全人类的社会福利水平。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生态平衡。具体来讲,低碳经济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所以,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基于化石能源的,而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直接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引发碳的高排放,改变了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实现经济发展的碳脱钩。

第二,低碳经济的初级目标是实现低能耗。受目前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是无法摆脱化石能源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碳排放量),通过碳汇储存行为,控制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必须改变人类的高碳消费倾向,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降低人为碳通量,实现低碳生活模式。

第三,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福利水平最大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深入理解和分析自然资本的价值所在,避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行为,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 其一,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其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其三,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减少不必要出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其四,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2009年形势与政策——低碳经济

形势与政策

低碳经济

低碳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历史上的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国家领导人在低碳经济方面做出努力,这是有证据可说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态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形势与政策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形势与政策

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四大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因此,要在能源取舍,能源清洁,低碳探索及低碳产业等诸多方面进行低碳经济的努力!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这次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低碳生活,学会了低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这些高碳生活的陋习害人害己。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其次是低碳经济观念还没有普及,大众的接受和实施才是低碳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应从思想上去普及,树立良好和积极的观念,还有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调整经济结构,但是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所以低碳经济不可盲动,而是在调整中找到突破。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如果想抵消掉的碳排放,可以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9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9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呢? 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照明够了就行,而且房间亮度低点更浪漫更有情趣;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做绿豆汤不用高压锅,晚上把绿豆泡在热水瓶的开水里,早上就可以美美的喝了;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抽水马桶贮水桶中放一个装满水的大号可乐瓶,减少贮水量。最好能设计两个开关,一个用来冲大便,另一个冲小便;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管理学系09级人力一班

吴美琳

2010年12月18日

下载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思考(形势与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作业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和定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

    形势与政策论文-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合集]

    论文题目:《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论文提纲: (1)低碳经济的提出 (2)低碳经济的实质以及当今世界能源格局 (3)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

    形势与政策报告—低碳生活

    形式与政策 题目:姓名:学号:班级: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低碳生活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X 形式与政策论文 ——低碳生活 一.‚低碳生活‛出现的背景 1987年世界银行的《世......

    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营造绚丽的世界 2009年12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之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此召开。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不仅......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

    形势与政策考试论文-大学生如何看待低碳经济

    大学生如何看待”低碳经济” 班级: *** 姓名: *** 学号:**** 指导老师: *** 摘要:低碳经济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林录印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

    形势与政策论文—低碳环保 绿色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低碳环保 绿色生活 发布时间:2010-12-30 11:41:04 作者:360读者网 360读者网—>形势与政策论文版块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