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心童趣 让课堂神采飞扬 独一小 吴雪银
童心童趣,让课堂神采飞扬
读李吉林《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一小学
吴雪银 “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情境教育的诗篇》就是她从生命小溪中流淌出来的绚丽诗篇,是她真诚、热烈、执着、智慧地追寻人生涌浪的最好见证!
读完书最大的感受是李老师总是热烈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1978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另辟蹊径——从一年级教起,试图改革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使吃苦也心甘情愿。李老师说得好:改革绝对是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的;有志改革者,应该大胆地克弱攻弊,跨越它,“弄潮儿向潮头立”。当时的她,“真是内心燃着一团火,那颗心吐出来定然是滚烫滚烫的。”李老师心里一直揣着一团扑不灭的火,这团火缘于对教育和儿童最深沉而热烈的爱!
一、课堂上,那只“愤怒的小鸟”
“同学们,小鸟是怎么叫的?”“叽叽喳喳”、“咕咕”、“唧唧”、“啾啾”,一片婉转悦耳的童音鸟叫声开始响起,此起彼伏。一个童音响起来:“布谷布谷,木黄草枯”。大家一愣,然后鼓掌。这是李吉林的一堂普通情境教学示范课,以“小鸟”为题的阅读综合课。从小鸟叫声开始,到形体、姿态、色彩等,让孩子融进鸟的世界,诉诸无拘束的想象。然后,《春晓》、《绝句》、《村居》、《江南村》等一首首古典诗词,老师皆以与小鸟有关的方式打动敏感的童心。一堂课30分钟,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飞过。这堂课,是在70年代上的,在当时可谓特立独行,开风气先。
我想李老师从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用74岁的阅历、56年的教龄、34年的研究实现了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飞跃。她不仅是教育的实践者,更应是思想者,她不仅仅教书匠,而是成为了一名受人教育家。她沉浸在情境教育的王国里,特立独行的教学方式,恐怕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多少教师敢去尝试。记得刚踏上教学这个岗位时,总是学着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几年下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学校实行“双百过半”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到现在的“少教多学”、“词语积累”教学模式,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我有幸参加了这些课题,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适合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但是想想有点惭愧,在学校倡导自己做小课题的时候,我怕没有那种能力做下来,怕给自己的日常工作带来负担,所以对某一方面教学的研究仅仅是浅尝辄止,没有将它系统的、持之以恒的进行研究和改进,所以有时候在教学设计和内容上有些拿不准。我想自己身上正是缺少李老师那种对一种对教学的钻研和独特的想法。
二、“情境”让课堂神采飞扬
“孩子们很可爱,语文课应该一样可爱”,李吉林目光黯淡下来:“当时一年级的课堂很不好玩”。看到这我觉得深有同感,因为自己带的也是一年级的孩子。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主要是汉语拼音,主要是汉语拼音的拼读写,对于刚刚跨入小学门的孩子来说,既枯燥又乏味,学习很无趣,加上上课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一开始上课有点“上不动”的感觉。而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情境”教学方式,她动了很多心思。首先,她将拼音教学与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结合起来,增加情境感染,让孩子逐渐慢慢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世界。尤其是她在课堂“情境”上下功夫:即兴设置场景或故事,让一个孩子表演,一个孩子描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游戏中加深了孩子对字词的理解,效果奇佳。
我从李老师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在课堂上改变枯燥的只教授拼音的教学,让孩子学着观察周围的事物,联系自己的生活,创设生活的情境,教拼音带入组词中学习,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李吉林说,她的教学情境的要求是八个字,“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情境教育通过将学生引入情境,唤起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激起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求知,获得语言、想象和创造的自由。我想这8个字也会成为我今后教学中所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长大的儿童
不论在视频上、照片上总是见到李老师脸上充满着孩子般灿烂的笑容。记得在一次颁奖晚会上,李老师获得教育部长颁发的“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人物”时说的一句话:“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儿童。”多么质朴的一句话呀!激活童心,更放飞童心,让每个孩子内心充满阳光、快乐学习、热情生活,是李吉林最开心的一件事。“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样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来的。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李老师不怕吃苦,不怕麻烦。虽然岁月已经无情的将她推到了老人的行列。但是,我感觉到李老师的心仍然是年轻的,她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外出坐在车上常常从田边驶过,看着田野里开着黄花的向日葵,看着同样开着黄花的丝瓜花,南瓜花,西瓜花,黄瓜花,又想到麦子,稻子成熟了,都是金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多少回没有想出答案。有一次似乎顿悟了,啊,莫非他们都是太阳的孩子。”李老师的眼中有光芒闪动。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她智慧。我想当一名教师很容易,但当一名热爱儿童,能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童心的老师是学要好好修炼的。在课堂上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也会使孩子感受语言美、生活美。
这学期识字教学是重点,研究充满童趣的识字课堂就一直是我的追求。我经常向同组老师请教,希望能从中找到识字教学的有效而童趣的。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轻松学习,我尝试运用“识字小锦囊”的记字方法,(识字小锦囊里有“加一加小锦囊”——加上部件或部首;“减一减小锦囊”——合体字减去部件;“换一换小锦囊”——换部件;“儿歌谜语小锦囊”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了学生展示识字方法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孩子们用自己的童言稚言编出很多有趣的记字小儿歌和小谜语,课堂上看到孩子探索的眼神,识字的过程给孩子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很明显他们识字的过程孤立的,是为识字而识字,一节课下来,孩子连课文也读不上两遍,导致学习课文的时候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如何既保持孩子的识字热情,又能把阅读与识字糅合起来,让识字课堂充满童趣呢?后来教务主任顾老师帮助下,进行了随文识字的研究,创新地研究出“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有想着读着书,对“高山仰止”便有了一种更真切的感受;读着书,对“不满足向上的车轮”才有了时刻的警醒;读着书,对“未来的召唤”才有了更多的期待。这本书告诉我们激情可以点燃人生,在“情境教育”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成为新的导演!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读书、多探索、多反思,厚积薄发,使自己身上努力具有像李老师那样的特有的人格魅力,为自己、更为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二篇:课堂改革让人神采飞扬
课堂改革让人神采飞扬
---汝南模式盘点
清华园学校 李鑫
摘要:作为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方法、是技巧,而不只是知识;培养更多的是能力、是情感,而不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关键词:课改 汝南模式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导学案
清华园自建校伊始,就一直践行着课堂改革,从情景教学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再到现在全面推行的汝南模式。由于学校领导重视,老师积极,所以清华园的课改开展的是轰轰烈烈。本人身居教学第一线,所以有幸成为一名课改先行者。课改以来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现行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汝南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揭题示标、自研共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六大步:读书自学 自主探究;导学案引领 二次探究;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展示点评 拓展提升;总结反刍 当堂检测;自我完善 训练提升。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对汝南模式中各教学环节具体操作的见解和建议。
1、读书自学 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应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导学案的精心编写。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导学案上要有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问题设计、当堂检测、学后反思、拓展提升等几个环节,并且问题的设计、目标要求有层次性。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学时,班主任就把学习小组建立起来了,我就根据学科特点,对班长、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和跟进式培训,并制定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这无疑造就了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富有激情、高涨的学习动力。
2、导学案引领 二次探究
教学时,我让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用双色笔标记、整理、质疑,提交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长、学科代表及时批改,为课堂上小组讨论、展示等奠定基础。每次课前10分钟学科代表就把学习目标写到黑板的最右边,或用多媒体投出。更有温馨、激励的话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揭题示标时教师不仅读出目标,还要诠释、勾画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部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思想。课堂上我把此此环节称为“小组合作 你问我答”,时间约为5分钟。首先投影上投出重点讨论内容,然后分层设置达成目标,最后提出要求:你问我答,最高效、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我就及时表扬能积极表现的小组,让同学们再思考1分钟后抢答,并提示同学们要及时做好笔记!
4、展示点评 拓展提升
课堂展示、点评是高效课堂各环节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此环节为“我行我秀”,限时7分钟。(1)教师首先投出要求:4分钟记忆梳理---手脑口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3分钟讨论推优并展示,非展示的同学利用每一秒记牢知识点。(2)展示、点评。学生的展示、点评后还要问其他同学:大家都听清楚了吗?谁还有疑问?谁还有补充?同学们不论对错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5、总结反刍 当堂检测
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答题方法、技巧和规律之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跟踪练习,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此环节为“小试牛刀”。投影上投出练习题让同学们精心思考,并提示学生注意答题步骤:阅读题干注意审题,明确考点,做到文从字顺,调理清楚。
6、自我完善 训练提升
此环节设计为“回首反思话收获”。师生对照学习目标简单小结,最后评出3组优秀学习小组给予嘉奖。
二、汝南模式经验梳理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方法、是技巧,而不只是知识;培养更多的是能力、是情感,而不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2、汝南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导学案的精心编写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保证教学优质高效。2013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部分老师对初中3个年级的教材进行了集体备课,并编写导学案。然后在教学中对导学案进行反复研磨。教师每节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规定的预习案,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完成情况以掌握学情,并根据学情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高效的完成教学活动。
3、高效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及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学习动车组”,它使学习更加有效;“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建设造就了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富有激情、高涨的学习动力;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使课堂上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高效。
三、我们依然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老师理念陈旧,思想保守。他们不敢也不愿去进行课堂改革,即使有所改,也只是小打小闹、停留在层面上;改变了教学形式,却没有也不敢把课堂放权给学生。所谓的三维目标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课堂改革不仅是模式的变化,更是育人观的转变。
2、教师课前投入不足,课堂准备不够充分。我们的部分老师要么做一天和尚撞 一天钟,得过且过,要么对课标掌握欠扎实、研究不透彻,无法重新整合教材;集体备课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批改学案、了解学情,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质量。
3、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缺少计划性,不善于及时总结;小组讨论形式化,内容不够具体,不够深入,达成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细致,分工不具体,讨论方法单一,合作不积极,缺乏学习动力,更谈不上激情投入了。
4、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课堂上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是虎头蛇尾,想起来说几句,课下不能落实和坚持,更不用说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激情投入,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果。
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势造人,只有在课改中不断学习,善于反思,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生命故事!课堂改革让人神采飞扬
---汝南模式盘点
清华园学校 李鑫
摘要:作为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方法、是技巧,而不只是知识;培养更多的是能力、是情感,而不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关键词:课改 汝南模式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导学案
清华园自建校伊始,就一直践行着课堂改革,从情景教学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再到现在全面推行的汝南模式。由于学校领导重视,老师积极,所以清华园的课改开展的是轰轰烈烈。本人身居教学第一线,所以有幸成为一名课改先行者。课改以来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现行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汝南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揭题示标、自研共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六大步:读书自学 自主探究;导学案引领 二次探究;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展示点评 拓展提升;总结反刍 当堂检测;自我完善 训练提升。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对汝南模式中各教学环节具体操作的见解和建议。
1、读书自学 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应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导学案的精心编写。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导学案上要有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问题设计、当堂检测、学后反思、拓展提升等几个环节,并且问题的设计、目标要求有层次性。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学时,班主任就把学习小组建立起来了,我就根据学科特点,对班长、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和跟进式培训,并制定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这无疑造就了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富有激情、高涨的学习动力。
2、导学案引领 二次探究
教学时,我让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用双色笔标记、整理、质疑,提交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长、学科代表及时批改,为课堂上小组讨论、展示等奠定基础。每次课前10分钟学科代表就把学习目标写到黑板的最右边,或用多媒体投出。更有温馨、激励的话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揭题示标时教师不仅读出目标,还要诠释、勾画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部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思想。课堂上我把此此环节称为“小组合作 你问我答”,时间约为5分钟。首先投影上投出重点讨论内容,然后分层设置达成目标,最后提出要求:你问我答,最高效、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我就及时表扬能积极表现的小组,让同学们再思考1分钟后抢答,并提示同学们要及时做好笔记!
4、展示点评 拓展提升
课堂展示、点评是高效课堂各环节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此环节为“我行我秀”,限时7分钟。(1)教师首先投出要求:4分钟记忆梳理---手脑口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3分钟讨论推优并展示,非展示的同学利用每一秒记牢知识点。(2)展示、点评。学生的展示、点评后还要问其他同学:大家都听清楚了吗?谁还有疑问?谁还有补充?同学们不论对错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5、总结反刍 当堂检测
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答题方法、技巧和规律之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跟踪练习,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此环节为“小试牛刀”。投影上投出练习题让同学们精心思考,并提示学生注意答题步骤:阅读题干注意审题,明确考点,做到文从字顺,调理清楚。
6、自我完善 训练提升
此环节设计为“回首反思话收获”。师生对照学习目标简单小结,最后评出3组优秀学习小组给予嘉奖。
二、汝南模式经验梳理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方法、是技巧,而不只是知识;培养更多的是能力、是情感,而不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2、汝南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导学案的精心编写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保证教学优质高效。2013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部分老师对初中3个年级的教材进行了集体备课,并编写导学案。然后在教学中对导学案进行反复研磨。教师每节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规定的预习案,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完成情况以掌握学情,并根据学情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高效的完成教学活动。
3、高效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及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学习动车组”,它使学习更加有效;“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建设造就了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富有激情、高涨的学习动力;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使课堂上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高效。
三、我们依然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老师理念陈旧,思想保守。他们不敢也不愿去进行课堂改革,即使有所改,也只是小打小闹、停留在层面上;改变了教学形式,却没有也不敢把课堂放权给学生。所谓的三维目标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课堂改革不仅是模式的变化,更是育人观的转变。
2、教师课前投入不足,课堂准备不够充分。我们的部分老师要么做一天和尚撞 一天钟,得过且过,要么对课标掌握欠扎实、研究不透彻,无法重新整合教材;集体备课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批改学案、了解学情,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质量。
3、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缺少计划性,不善于及时总结;小组讨论形式化,内容不够具体,不够深入,达成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细致,分工不具体,讨论方法单一,合作不积极,缺乏学习动力,更谈不上激情投入了。
4、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课堂上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是虎头蛇尾,想起来说几句,课下不能落实和坚持,更不用说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激情投入,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果。
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势造人,只有在课改中不断学习,善于反思,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生命故事!
第三篇:让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如星辰
让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若星辰
──谈小学新课程作文教学 南风小学 赵浩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我认为:
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影响其写作兴趣的心理障碍。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小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打消作文恐惧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作文,学习作文。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法有很多。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的:一是故事激趣。即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刻苦写作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从小立大志,追求崇高理想的热情。二是鼓励激趣。即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对学生作文的批语也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达到爱写、乐写、善写的理想境界。三是
榜样激趣。即通过举办板报展出优秀习作,组织学生给杂志投稿,定期评选优秀小作家等形式,让学生破除优秀作文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确立好作文就在你我之间的亲近感。
四、创设情境。这也是激发儿童情感的“金钥匙”。如,指导学生看一幅校园的全景图,想象校园中的景物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把他们当作人,用拟人的方法写景物。这样学生饶有兴趣,扬童趣,写童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易于动笔
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源泉,学生在实践中有了体验,自然会写出让人惊喜万分的文章来。作文的欲望和激情来自于生活的实践,充实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我指导学生作文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想,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吸取丰富的写作源泉。
1、记日记,生活中积淀。我们所生活的家庭、社会、学校,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我采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人和事。比如,一次难忘的班委竞选、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参观超市、星期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爬山、为受伤的小鸟包扎伤口、教师节为敬爱的老师献一份礼物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我都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灵,讴歌人物的真善美。这样,一天记录一件事,一年就是许多件事。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有了丰厚的积淀,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全不费工夫。
2、多比赛,活动中积淀。小学生,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故事演讲、接力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一次课余生活,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瞎子摸像、踢毽子、打乒乓、跑步等,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积极参与活动,积淀了写作素材。
3、重协调,学科中积淀。我们还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写作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段刻骨铭心的舞蹈音乐欣赏,无不是写作的好题材。语文老师要善于与各学科老师协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写作训练。“大语文”告诉我们:处处是作文,时时是作文,事事是作文。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找春天》时,课前带孩子们到春天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去找一找春天,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再回到课堂中讲一讲“()是()的春天。”孩子们的发现可多了,他们说:小草是大地的春天。\油菜花是田野的春天。\蝌蚪是池塘的春天。\风筝是蓝天的春天。这一句句孩子们的真发现、真感受,竟成了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
4、多阅读,名篇中积淀。我们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感悟,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积累起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另一方面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逐步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将课外
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段等及时记录下来。我每周周五最后一节语文课,都给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如课外阅读、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学生经过长期积累,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涌向笔端了。
三、鼓励想象,激发思维,让学生敢于创造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想象是踏天磨刀割紫云”的翅膀,想象也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孩子的想象力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1、开放的命题观──让学生有话说,说自己的话:
好的作文命题就如电光火石,一眼看去就会碰出思维的火花,好的命题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帮助学生跳进另一个作文的境界。我们可以学一学新概念作文开放式的命题观,他们的命题向学生生活开放,社会生活开放,经济生活开放,各种传媒开放,向外部世界开放,向内部世界开放。这样,打开了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张扬个性和表现自己联系起来。我曾经把新概念作文的命题和文本引进我的课堂,学生作文的结果是令我很意外,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创造力是不可小看 的,仿佛火山下奔腾的熔岩,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就会喷薄而出。而命题,正是这个关键的突破口。
当然开放的命题并不是让学生任意作文,这样仍然会导致作文的盲目性。我所做的就是每次作文供给4~5个命题,每个命题都是不完整,包含了无穷的可能性,填进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平时的周记,我鼓励自由命题,写自己热爱的人,事物,感兴趣的现象,最痴迷的活动,结果,周记里显现出的世界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元。
2、加强文学教育──积累文学语言丰富感性经验,注重人文内涵:
当前语言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文学教育,这个问题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文学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欣赏文学作品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作品阅读广泛了,人的情感也随之丰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提升人的审美品位,让学生理解美,珍惜美,在自己的作品中发现美,创造美。高尔基说:“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文学作品无疑在课本之外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多维的窗,美学的窗。
另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不忘记表现文化关怀和人文精神,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学生文章里缺少的深刻内涵。作家们的观点,情怀将会影响读者。学生将会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让童心和童趣在作文中飞扬。
我们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儿童“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让儿童“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让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若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