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美术教案美丽的船帆
美丽的船帆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目的:
1. 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 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 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 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船帆的兴趣和愿望
1. 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 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二、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1. 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 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 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 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三、指导幼儿制作
1. 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 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 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四、组织幼儿共同欣赏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 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篇:托班艺术教案:美丽的船帆
托班艺术教案:美丽的船帆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活动目的:
1、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船帆的兴趣和愿望
1、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二、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三、指导幼儿制作
1、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四、组织幼儿共同欣赏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瓶
美丽的花瓶
目的:
1. 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 根据花瓶的造型的几个部分及其变化设计花瓶。
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瓶。
2. 绘画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勾线笔,用水果包装网扎成的“菊花”。
3. 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过程:
1. 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②这些花瓶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二、探索创作
1. 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①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2. 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①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②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③示范用水果网扎成“菊花”印画花瓶上的图案。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 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
2. 印花时要求幼儿注意优质画面的整洁。
四、讲评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文档仅供参考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布
美丽的花布
目的:
1.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对色彩的兴趣。
2. 学会蔬菜印章画的方法。
准备:
藕头、萝卜头、黄瓜头、芹菜头和土豆块若干;水粉颜料、调色盘、技校布若干;红、黄、绿色的花布各一块,会发声的布娃娃一个;范画、作业纸等。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块花布,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每块花布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
2. 传来娃娃的叫声。咦,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抱起娃娃)哦,原来是娃娃在说话。娃娃说,快过新年了,她很想有块漂亮的花布做衣服。这样吧,我们每人印一块美丽的花布,送给娃娃做衣服!
二、示范讲解
1. 教师出示萝卜头等“印章”,示范讲解蔬菜印章画的方法:挑一枚“印章”在调色盘时蘸一下,然后用力按在纸上,再轻轻地拿起画,这样,一朵色彩鲜艳的小花就印好了。如果花的颜色很淡,就说明颜料蘸得不够多,可以再蘸点颜料;如果花的颜色太浓,就说明颜料蘸得太多,可以在盘边轻轻地刮一下。
2. 引导幼儿跟教师进行书画练习。
3. 交代要求:老师准备了许多蔬菜印章和红、黄、绿三种颜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和“印章”只能蘸一种颜料。
4. 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将所有作品展示出来,教师抱着娃娃看画。现在娃娃看一看花布,她觉得小朋友印的花布颜色丰富,图案也很好看,她很喜欢,并打算把这些花布送给更多的朋友。
活动延伸:
可继续让幼儿印裤子、裙子等,还可将印好的花布作为折纸、撕纸、剪纸游戏的材料。文档仅供参考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案 《美丽的花》
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泥工《美丽的花儿》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橡皮泥及剪刀、牙签等辅助材料,学习用剪泥、连接的技法制作美丽的花儿。
2、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橡皮泥、剪刀、牙签、泡沫板(草地)、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1、谈话:春游时见过那些花?有什么颜色?
2、出示泡沫草地,请幼儿在草地上种出美丽的花。激发幼儿制作花儿的兴趣。
3、教师示范、讲解用橡皮泥、剪刀、牙签制作花儿的技能和方法。
4、幼儿进行泥工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剪泥、连接的技能。同时,引导幼儿用多种色彩的橡皮泥制作色彩不同的花儿。
5、幼儿作品展示,运用赏花、闻香、听音乐模拟花儿成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快乐。
6、教师小结活动情况,指导幼儿收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