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课堂教学比赛反思
关注高效课堂,在反思中成长
2016年6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县高中体艺教师高校课堂比赛和听评课活动。通过一天的比赛和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驱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断进取。
这次听评课活动共有来自全县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四位优秀教师参加,还聘请了三位资深教师担当评委。在课堂中老师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并且很贴近学生实际。职教中心教师安中山一开场的左右手游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深受学生欢迎。古浪二中教师吴峥,结合教学内容,事先准备了多幅小型国画作品,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的感受画面,也能更好的理解领会教学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迫切需要的。为了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此谈谈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会。
本次赛课的题目是《托物寄情》。在这堂课中,我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使教学流程更清晰;在学习方式上,把权力充分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互动中展现个性,培养能力,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1.导入阶段:我深知一个好的开头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因此一开始我就选了一个高中生比较敏感的话题“花语”,借玫瑰花的美好寓意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之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走进主题。2.新授课阶段:(1)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欣赏《墨梅图》时,我先问:生活中同学们见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又问:在这幅作品中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再问: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简到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也更愿意开动脑筋去主动的解决这些问题。(2)在解释作品时,针对不同的作品,我先向学生介绍作品作者的人生经历,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最后和全班学生一起回答。(3)在评述作品时,我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如:出示作品《到前线去》与《怒吼吧,中国》,介绍完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背景后,我抛出问题,分组让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学生们在一阵交头接耳之后,终于总结出来作者托何物寄何情的答案。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完全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4)课堂小结时,以一句“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了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3.课后拓展阶段:我选择了一个国人皆知的钓鱼岛问题,播放了几张关于国人抗日的照片,让学生在照片幽默诙谐但态度明朗的语言中欣然接受了课外作业。
本节课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课后我听取了各位评委及赛课老师的意见,反省自己,认真总结,希望能为我以后的教学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易于学生理解,我的语言有点通俗,专业术语用的太少;2.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小结有点仓促。
在赛课活动中,通过学习借鉴,我认为要上好一堂美术鉴赏课,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学习与作品欣赏并重。高中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杖”,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开锁的钥匙。因此,课堂中必须贯穿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以好或不好,美或不美去评述它。否则,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2、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有弊,但针对美术欣赏课,我觉得利大于弊。美术欣赏的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以往要上好它,教师要搜集大量教学挂图和幻灯片,上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上一节欣赏课,感觉好累。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要打开课件,课堂中需要的图像,文字,声音随时出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将自己的课堂变成能焕发生命活力的大舞台!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发布者: 赵广荣发布时间: 2011-12-24 18:17:5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就美术课课堂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三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
2、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神奇的天空》时,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
3、素质教育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节日贺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贺卡,在教学安排上,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圣诞节前后,好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具有指向性、强度性、清晰度、力距等特点。动机与需要不同,需要的动力作用是潜在的,动机的动力作用是直接的,现实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
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它说明了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然后,美素养的培养又需要以一系列的欣赏、创作(制作)、交流、评价等师与生、生生间的活动来承载和体现。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和肤浅的反思。
一、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美术活动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捕捉自己身边的一瞬即逝的美好风光。才能不断从生活中获得进行美术活动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从自己原有的思维形式: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向具象的相对理性的思维形式转变阶段的特有的思维形式,去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要指导中段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意有序的美术活动,首先就得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供给他们直观而美好的形象。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低年级学生更理性客观又不像高年级的学生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两者间的“转变”阶段,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是不确定性,缺乏高年级学生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又失去了低年级学生的感性与率真。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去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了。正因为这样,就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但是美术的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有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去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去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我们只有让他们从物体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虽然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但总不能连一点样子都没有吧。这样的知识,在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中很多。这些内容都比较重视对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不指导练习一些基本的形体结构,学生往往觉得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该怎样去画。因此只重视创新而忽视基本技法指导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如果知道学生从认识和描绘基本形体结构开始,通过对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让他们知道原来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物体,都是有长方、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体构成的,画好这些基本形体对以后的画画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他们就会比较顺利地去完成作业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严格的要求。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经常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有关基本形体的知识。让学生时刻注意对形体的描绘。并逐渐地有简单到复杂转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一定的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如在上《我们爱劳动》、《爷爷奶奶》、《我家的厨房》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人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圆形和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画人原来也不困难,也就乐意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了。
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是作品处于像与不像之间,完成后也不会再去做进一步的修改了。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最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看到能较好地表现作业要求的作品,及时表扬,同时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这位学生是怎样来画的,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习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不要怕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让学生看到每一次修改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学生不但不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欣喜若狂,信心倍增,更乐于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另外,不要固定学生的创作(作业)时间。有很多情况学生可能不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作业,可以给学生安排两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篇:中职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醇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嬗变革新而变得完备,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传统,促使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更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改变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基”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并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实际活动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种由实践得出理论知识的逆向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上启发他们运用实践探究的创作方式开拓了创作思路,为以后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门。学生也通过体验、总结和实践得来的知识技能,提高了教学效度和质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也有目的的进行了教学实验,在进行具体画法的演示中,我先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鼓励他们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习惯进行极具个人特色的变化。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靠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以前学过中国画的同学,其余的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很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在教师动手演示的引领下,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但要避免把学生教“死”,也就是只会临摹教师的画和教材上的既定图片而缺乏创造性,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主动的创作,进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但是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让学生们体会“书法用笔”,掌握墨法技巧。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重视书法用笔技巧在绘画中的运用和表现,同时以用笔实现墨色在纸面的浓淡变化和晕染效果,可学生的书法基础较差,无法较好地实现自己的绘画意图和创作思路。
2、学生们在运用绘画技巧时出现掌控能力的差异,练习的作品优劣悬殊,教师应注意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来保护水平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和掌握技能技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会让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为积极。
3、在进行配景添加的环节中,有部分学生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对以往学过的构图知识运用不够恰当,造成画面的不均衡、不美观、不符合中国画审美规律等现象,这种问题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醒,并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
4、在最后的创作练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明显的个体能力差异,有的学生作品因造型能力欠
缺导致添加的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距离太大造成审美障碍,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对这一部分学生就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树立他们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这堂课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这是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会继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会鼓励学生们和我一同创新,共同发展。
第五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1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进行了简笔画绘画,当大屏幕上出示学生需要画的图片时,学生展现了不屑的面部表情。面对学生的嗤之以鼻的绘画态度,我很淡定的说:“画非常简单,这是小学生水平画的画,不过今天我要来难为一下你们!”我的话音还没落,学生很傲慢的发出“切!”的轻声。这时我接着说:“但是我要看到大家的创新,如此一张蘑菇和小花的简笔画,谁能给我画出新的创意!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看谁的作品最优秀!准备好了吗?开始吧!我的一句“创新”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他们开始开动脑筋,尽量在画面体现创新。
在巡视中,我发现一个学习特别差的孩子,画的特别好,我当时一高兴大声说,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创意的绘画,现在老师先给你90分,等你的画画好了,老师在给你加分。所有的学生听到之后都惊讶了,他连作业都不写,怎么能还没画完就得了90分?为了证明我的分数不是白给的,我把这个学生的画像所有学生进行展示。同学们一看都惊讶了。这名同学把蘑菇和小花话到了一个竹排之上,竹排漂浮在溪水中,感觉蘑菇和小花在进行一次小小的旅行。同学们感受到了我的90分不是白给的。我说:“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你们都是最棒的孩子,这里没有学习好坏之分。今天你能得多少分呢?100分是小学生标准,200分是中学生标准,一会儿同学们画完都把作品贴到黑板上,老师现场打分。”
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绘画水平,一会儿时间黑板上已经贴满了绘画作品!我让男女同学互相给对方打了分数,我又在他们打分的基础上又给了一次分数,两次分数相加就是该同学的分数。一场分数的革命,即给了学生评价的权利,又让同学们找到了别人的有点和自己的不足,一种评价观念滋生于学生心中。这种分数的革命对于学生来说是喜悦的,更是全新的,最后同学们都得了190分左右的分数,甚至还有两名同学得了200分。学生通过课堂打分的新形式,让学生从新审视了美术绘画的评价尺度,从此了解一副绘画作品应该如何创作之后才是最好的。
无意识的一场分数变革,让我也重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应是灵活多变的,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我们不能让标准过于死板,更应该给学生一个更好的评价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民主,更快乐。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2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反思3
美术的情感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一、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
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例:上《现代建筑》课时,我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一些世界著名建筑,课上要求大家谈谈自己身边的建筑,大到城市规划,小到自家的装修,由于运用了谈话形式,再加上大家感觉话题很亲切,课堂发言非常积极。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从中感受到了那些著名建筑所表现的美,感觉到了建筑师的伟大。在整堂课中,教师不用费力的介绍为什么这建筑美与不美,学生就能体会到美之所在。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比如在泥塑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心灵的沟通——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1、观赏电影,领悟情感。
电影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现代主义绘画》,这课中涉及到的现代绘画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个体的感受,画家一种情绪或想法,感情很强烈,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毕加索的奇妙旅行》,这部片子用喜剧的手法向学生阐述了毕加索的一生。看过电影后,学生对毕加索这个人,他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2、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是姐妹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比如,在欣赏凡高的《麦田上的乌鸦》这张作品时,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衬托出了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悲凉、绝望的情绪,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画时“黑色的”心情。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