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5 08:3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

第一篇: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级》的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的章程并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并产生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总结);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四、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8、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五、邓小平理论 1、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并同马列毛一同写入党章,1999年载入宪法。

2、主要内容:社会主义【

1、本质理论;

2、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的理论;

4、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外交战略】,军队和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六、三个代表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并同马列毛邓一同写进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跟本利益。

七、科学发展观 1、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写入党章。

2、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确定: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定。

2、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也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3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二、如何认识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踢向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再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1、理论提出

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官封的革命。

2、革命对象: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官僚主义、封建主义。

3、革命动力

1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动力。○2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动力。○3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

3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核心问题。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的手中。

5、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封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提出: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2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联盟。3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仪式性对敌崇奉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一、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存在于新民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地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题的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过渡时期(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1、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主体和两翼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想辅相成。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个发展阶段)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的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 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道路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1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提出: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2、内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如何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指出)内容: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阐○明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中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又把和谐写入了基本路线。

2、认识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是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是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会初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四、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制定,十七大完善)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鱼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五、三步走战略(1987年10月十三大确定,邓小平)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0年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十五大把第三步更加具体化

1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这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 社会向前发展。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二、三个有利于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明确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社会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正确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五、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一实现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注意过安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的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初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恩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1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想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想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项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共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分割或对立起来.二、民主政治的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根本之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统一。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依法治国

1如何认识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依法治国是中共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大家做主的根本保证。○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树立发展的前提。○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及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立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文化道德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义为指导,为人民、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立足本国有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

1、内涵: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的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范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结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和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和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和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和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和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和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3、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共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4、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及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未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江泽民总书记对“一国两制”的发展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还想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型的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期限的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4、胡锦涛总书记对“一国两制”的发展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增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来往,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提出: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论断。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的基本点是:

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2、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创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额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只是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 2农民阶级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三、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1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2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党的民族政策

1、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平)、民族团结(民团)、各民族共同繁荣(民共荣)。2关系和地位

1民平是民团、民共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2民团是维护挂机统一、实现各民共发展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3民共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对,是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先锋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正确的认识党群关系的意义。

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当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共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补充:

一、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思考题 1、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什么决定? 答:《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决定》是如何分析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

答: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3、《决定》是如何阐发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

答: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4、《决定》所强调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1.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2.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3.创新文化管理体制4.完善政策保障机制5.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6.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第二篇:毛概 重点 期末 复习

1938年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论新阶段】最先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少奇 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 毛思为工作指针2党的早期领导人 李大钊提出过要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应用中国实践3 13届4中以来 党和人民的摸索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实践基础4贯彻三个代表 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16大写进党章 2004写进宪法5 1992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 十四大 得到确认7 2006 16届6中 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8党的建设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9 15大提出基本经济制度

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思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提升为理论3是把马思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思中化重要意义:引导不断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开拓马思在中国发展新境界。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原因: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毛思:形成:是马思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与 经验总结,是中国的集体结晶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公主和文化公主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思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形成的背景 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时代背景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5科学发展观 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的现实基础,当代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的重要借鉴

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它是马思毛思邓小平三代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马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1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依据:1 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 为了适应生产力3 符“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发展,公有制与 非公有制 发展统一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共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培育四有青年: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思毛思邓理三代重思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全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思的指导地位,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意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发展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2把改革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意义: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2发展了马思的国家学说3体系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

论述:1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及分化(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制度。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建设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第三篇: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本质或根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的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在私营经济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答: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空间概念);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时间概念)

1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意义: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具备制度属性;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利弊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⑴必然性: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性; ② 政策导向: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 具体原因: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的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产生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⑵合理性: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是“先富”的条件和落脚点;

⑶如何缩短收入差距:①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劳动报酬——提升劳动者素质,充分就业。②提高群众的财产性增长——保证财产不贬值。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三农”地位和作用:a经济角度:国民经济的基础; b政治角度:国家自立的保证; c社会角度:社会安定的需要;

②现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凸显(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公共投入)③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④总要求

⑤措施: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市场化)b城乡一体化

c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 人民民主专政; ④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基本方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①发挥市场在文化市场中资源配置的作用;

②充分利用政府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服务; ③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 ④加强国际营销渠道的建设。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2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e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篇:毛概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阶段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路线,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②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决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6.一化三改造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

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④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9.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毛泽东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得也有失的;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思想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矛盾、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2.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③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的深化。

13.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不断被私营企业并购,将来一定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此观点错误。首先必须克服过去在公有制认识方面存在的单纯强调公有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的倾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全国而言,要坚持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所以在让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转归私人企业经营,这是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况且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公有制经济仍占很大比例,这个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我们的政策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

1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都要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中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都是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的管理形式,如公司制、承包租赁、兼并、收购等。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用什么形

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15.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6.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小康水平有一个从高到低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②总体小康 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17.三大改造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Ⅰ.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用户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Ⅱ.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Ⅲ.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Ⅳ.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18.简述基层民主政治的性质、内容和实现形式

内容: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民族参与的特点。性质: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实践形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1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第五篇:毛概复习重点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毛概复习重点

概论考试题型: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概论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4、中国近代起止时间为1919——1949年,近代中国的开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为1949——1956年

9、从性质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及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18、改革开放的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富裕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0、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4、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3、对台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4、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5、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6、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7、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8、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本科期末老师画的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重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

    毛概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节,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重点复习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五篇)

    期末马原复习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

    2018年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

    毛概知识点复习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

    毛概重点复习第二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

    毛概复习重点 2

    毛概复习重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