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海轮.凯勒
执教人贵州省兴仁县大山中学黄国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
1、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2、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
开讲激趣——教师展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的有关图片,请学生介绍邰丽华的事迹,以及感动中国颁奖辞。
事迹: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过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一)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一系列的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字词探究
1、字音
感慨kài 搓cuō捻niǎn 疲惫不堪kān 怦怦pēng 赠zèng送 譬pì如 恍huǎng然大悟 花团锦簇cù
2、多音字
①弄:nòng拨弄、播弄、玩弄,侍弄;lòng弄堂 ②别:bié别针,分别,离别,告别;biè别扭。
3、词语辨析
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
这两个词都有“小心谨慎”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主要形容做事的态度;“谨小慎微”则强调对琐细的事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所表程度更重一些,除了形容做事的态度之外,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造句:①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上吊桥,一直碎步向前,不敢侧目。
②他为人十分谨小慎微,致使工作没有重大突破。
4、词语释义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东哥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变欣然忘食。” 例句:老师告诫我们阅读经典时切忌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例句:直到大家告诉她真相,她才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指某种思想感情)。例句:了解他的事迹后,同学们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例句:正直四月,植物园里花团锦簇,招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
美不胜收:美好得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例句:九寨沟果然名不虚传,各种景色美不胜收。
(二)课文机构探究、本文给你个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首次见面,温馨动人。
1、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即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莎莉文老师是为“我”再塑生命的人。
2、第二句中的“截然不同”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以“截然不同”写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我”生活的变化,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第一段:开门见山,写莎莉文老师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第二段:“我”猜想有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作铺垫。
3、第三段中“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而绽放的花朵”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充满了温暖的气息,预示着“我”的命运即将发生美好得转变。
4、“搓捻”一词刻画了“我”怎样的一种心理?
“搓捻”一词《表现出“我”再等待“不寻常”事情发生时紧张、急切的心里。
第三段:写“我”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的心情。
5、课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态度?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作者没有遇到莎莉文老师、没有受到教育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这样写从侧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为下文的描述作铺垫。
6、第四段中“朋友„„大雾中航行过?”有何表达效果? 通过提问引起读者的思考,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7、第四段中“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我从知道海港的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其妙处。
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自己爱黑暗中的焦躁、恐惧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第四段:写“我”在受教育之前的苦闷、彷徨心理。
第五段:写“写初次与莎莉文老师接触,老师给我的感受。
“我“——焦急等待 第一次见面
老师——拥“我”入怀
第二部分(6~8):教“我”写字,启迪智慧
8、结合第六段内容,说说莎莉文来世送给海伦洋娃娃的目的是什么?
送给小海伦洋娃娃,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爱心的表达,也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通过“手指游戏”让小海伦在轻松简单的模仿中接受启蒙教育。同时也表达了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和良苦用心。
9、第六段写“当我最后正确地拼写出第一个单词,立刻抱下楼去写给母亲看,这一“跑”字,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跑”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初学知识的喜悦和兴奋。
10、第七段为什么说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不求甚解”? 作者最初的学习动力是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她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只是把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当做游戏而已。
老师——送“我”洋娃娃 教“我”写字
“我”——自豪极了
第三部分(9~13):教我识物,激发求知欲。
11、第九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我”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摩擦?
这小小的矛盾冲突,真实地再现了“我”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寻找一种“我”乐意接受的更有效的方法,从而表现了老师出色的教学艺术。同时以“我”的无知衬托莎莉文老师的人格美。
12、第十一段写,莎莉文老师在与“我“发生争执后陪我散步,有何用意? 这次散步应该是莎莉文老师精心安排的。她是想把我带到一个轻松、美丽的环境,让我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并为自己寻求最佳的教育契机。
13、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14、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小结:
概括莎丽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提问:
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课堂小结:
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自然是生活的根基;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结束语——
人生如梦
兴仁县大山中学 黄国超
久历风雨现彩虹,岁月沧桑无影踪。垂髫几经折戟变,古稀莫叹人寿终。横流物欲三千里,渗进豪情百万盅。青春励志心惬意,人生如梦一场空。
第二篇: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教学案例
这篇文章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章写的是海伦凯勒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愉快的学习过程。通过文章的学习,意在让学生理解莎莉文老师默默奉献的无私的爱和作者自强不息、从容面对人生的灾难,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之情。
本文是自读课,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加以引导。因此,根据文章的内容,我确立了本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品味文章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学习如何采用平实的叙述刻画人物形象及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品味文章重点语句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学习重点:理清文章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对爱的感悟过程。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再塑生命”的含义,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感悟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的源泉及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课文实际,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⑴快速朗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感知。⑵重点语句品读:目的在于结合海伦凯勒对爱的感悟过程,以及莎莉文老师爱的教学艺术。
2、情景设置法。通过小游戏、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体现的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
1、多媒体播放海伦凯勒的生活照片(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2、确正常人体感官的比例及人与外界交流的手段。
3、情景设置(亲身体验盲人生活学习的不便)
(二)作者介绍
了解作者事迹以及马克吐温对她的评价,通过对比说明海伦凯勒成功的来之不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思考
问题一:海伦凯勒的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阅读后明确:莎莉文老师的教诲和海伦凯勒个人的奋斗。
问题二:是什么能让莎莉文老师忘我的投入到对海伦凯勒的教育中而不轻言放弃?
问题三:是什么让海伦凯勒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对生活执著的追求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讨论明确:是爱,他们奋斗的源泉来自于爱。
(四)重点品读
问题一:海伦凯勒对爱的感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渴望光明)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讨论后明确:海伦凯勒此时对爱是迷惘的,她的表现:无知、脾气古怪、暴躁、缺少爱心、没有同情心、感受不到爱。
再摘选文中相关语句: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
讨论后明确: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思想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她对爱的感觉已慢慢觉醒,她的表现: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伤害,学会了感动。
她问:“爱是什么?”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爱是不是太阳?”“爱 2
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的云彩”
讨论明确: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开始变得聪明好学、开始懂得对爱给予回报、急于想知道爱的含义。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课文主要的一些句段展示出来,让学生便于品读)
问题二: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对海伦凯勒进行爱的教育的?
具体事件:
1、教她认识具体事物。
2、让她走进大自然、理解大自然。
3、让她明白爱的含义。
讨论归纳: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循循善诱,富有爱心、耐心,因势利导的人。(通过快速阅读、品读,锻炼了学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对课文整体感知,也感受到了什么是爱,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
(五)难点突破
为什么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找到了我的身上”,是莎莉文老师使作者又回到了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六)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的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的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七)拓展迁移
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功的残疾人士的例子。《千手观音》舞蹈的领舞 邰丽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 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交响曲》作者 贝多芬 星光大道走出的盲人歌手 杨光
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执著的爱,谱写了一曲曲鼓舞人心的生命之歌,生命因为有了爱,才被演绎得如此精彩。
(八)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九)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
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海伦凯勒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心中充满喜悦,企盼新一天快来到,感到幸福(好学敏思、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 理解爱的含义
无比的敬爱、感激
第三篇:再塑生命
导语设计: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却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巨大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再塑生命》这篇文章,走进一个奇迹,见证一个奇迹!
(幻灯片出示课题及作者)
师:首先,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海伦-凯勒
(幻灯片展示)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后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在她的爱和智慧的引导下,海伦自强不息,学会了写字和手语并且克服巨大困难考上了哈佛大学。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海伦·凯勒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她的自传体著作《生活的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为了减少文字上的障碍,大家先看看这些字词你掌握了没有,我们将每个词读两遍。(出示幻灯片)(生齐读)
搓()捻()繁衍()
譬()如栖()息
小憩()遨()游
花团锦簇()迁徙()
冥()思遐()想觅()食
师:大家通过课前短暂的预习能够发现,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篇幅长,所以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要给大家一些阅读提示(幻灯片展示)
阅读提示:这篇课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认识具体事物,认识、了解大自然、探索“爱”的含义。
下面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提炼语言信息,呆会儿请告诉我们:_____ 塑造了_____的生命?(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间或帮助学生认识其他生字难词。约3至5分钟)
师:请大家举手回答刚才的问题,_____ 塑造了_____的生命?
生1: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师:你的回答用了非常肯定的语气。那么请告诉大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在刚才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时提到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帮助她考上大学,而且从通读全文中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海伦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全面很精彩,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请同学注意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千。”那么,请大家思考,之前海伦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是怎样描述的?请你到文中找一找!
生2:感觉比较痛苦,没什么目标。
生3: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
生4:她说自己像在迷雾中行驶没有方向的航船,特别害怕!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很好的语言概括能力。那么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文章的哪一处呢? 生齐答:第四自然段!
师:那让我们带着感情共同齐读第四然段!(生齐读)
我们通过读第四然段确实可以看出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犹如迷雾中的航船,十分形象的展示了当时的心路历程,“我”的生活确实是痛苦、黑暗的(板书痛苦、黑暗)
师: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说,作为老师的莎莉文,她教会了海伦什么?请你用一句话高度的概括。
生5:教她认识了一些例如洋娃娃、水、杯
师:很好,但是没有注意老师的附加条件,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你说的洋娃娃、水、杯它们都应该是怎样的事物呢?
生5: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具体的事物
师:很好,很概括
生6:教她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生7:教她明白了什么是爱
师:非常不错,果然是一语中的!那么,文中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我”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在你的书上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幻灯片展示)
生8:她给海伦一个洋娃娃,然后让她去玩洋娃娃,并在她的手心里拼上洋娃娃这个词。
师:那么这是充分利用海伦某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呢?
生8:她看不到,听不到,失去了视觉和听觉。老师就是充分利用她的触觉。
师: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海伦还学会了什么?
生8:还学会了其他的一些词,比如“针”“杯子”“坐”等等,甚至还利用这种方法学会感受大自然。
师:非常好,你帮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请坐!但是老师又在想难道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
生9:不是,也有不顺利的时候。
师:例如呢?
生9:她区分不了什么是杯,什么是水。
师:老师认为你的回答还不够准确,妥当,再整理一下。
生9:她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师:那么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解决这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的?
生9:她把海伦带到水房去,把她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她摸到水,然后再在她的手心里拼上水这个词。
师:那么,此时海伦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
生9: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师:还有呢?在学会了认识事物、认识文字时还有怎样的内心感受?
生10:当我能拼写这个词时,高兴的脸都涨红了„„
生11: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期盼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师:此时此刻,我们忽然发现,海伦的生命里有了光明、幸福这样的字眼。
那么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海伦理解“爱”这一抽象概念的呢?还是让她去用手触摸么?“爱”能摸得到吗?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做的?
生12:当我问老师“爱”是什么时,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师:这就等于是说,爱不是那种能够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的具体的事物,它是抽象的,是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的体验。
生13:海伦问莎莉文老师爱是不是花的香味和太阳,莎莉文老师都连连摇头。
师:莎莉文老师为什么摇头呢?花儿和阳光是世界上多么美好的事物啊„„
生13:因为爱是摸不到的,闻不到的,而太阳和花是海伦能去接触到的。
师:非常深刻的回答。请坐。很显然,太阳和花香并不适合对爱的诠释!那么莎莉文爱是是怎样来诠释“爱”的呢?
生14:“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多高兴啊!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这里莎莉文老师用云彩来比喻爱,云彩是海伦看不到摸不到的,但是海伦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甜蜜和快乐,就像爱一样,爱也是她看不到的,但是海伦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甜蜜。
师:回答的非常棒。这里莎莉文老师把爱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了。显然具体的事物是海伦更容易掌握的,所以这里莎莉文老师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下面,我们也来试一试,不如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试着写一写“幸福。”老师先试着来做一句:此时此刻,我的幸福是能来到新塘中学和二(2)班的同学共上一堂课。你的幸福呢?
生15:幸福是辛勤耕耘后的累累硕果。
生16:幸福是老师的表扬,妈妈的微笑。
生17:幸福是球场上拼搏的汗水。
„„„„„„
师:大家都是有感而发。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莎莉文老师仅教会了海伦也教会了我们。那么,此时此刻,海伦的生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老师来读一读,你来看一看。师跳读文中6、11、13、17、39语段中描写“我”内心感受的句子。
生18:海伦变得开心了,她认识了很多文字。
生19:海伦不再像迷雾中的航船,她因为有了莎莉文老师,开始有了方向,有了光明。生20:她体会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
师: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是痛苦的,黑暗的。而老师来了,教给我知识,给我爱,给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我们通过读海伦内心独白的句子,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她的生命确实有了质的变化,从之前的痛苦、黑暗变得幸福和光明。
(板书:痛苦、黑暗幸福、光明)
师:现在,你是否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了呢?
再塑生命
(板书:痛苦、黑暗幸福、光明)
生21:海伦在遇见她的老师之前她犹如没有方向的航船,随时都有触礁的可能,生活在黑暗痛苦中,是莎莉文老师带给她光明和希望。
生22:是莎莉文老师给了她幸福、美好、充满希望的生活,改变了她的生命。
师:是不是可以把“改变她的生命”这句话再描述的具体一点。
生22:把她从原来的黑暗中解放出来,给了她美好的生命。
师:非常不错,是莎莉文老师把“我”从黑暗痛苦的生活中解放出来,把我引入光明、美好的世界,所以莎莉文老师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重塑了我原本黯淡痛苦的生命。
师:我们说今天共同见证了一段人类历史中伟大的奇迹,那么在这个奇迹中,你认为谁更伟大?是海伦?还是莎莉文老师?
(幻灯片展示)谁更伟大?
海伦„„„„
莎莉文老师„„
生23:我认为是莎莉文老师,因为是她给海伦带来了光明,是她重塑了她的生命。
生24:应该是海伦,如果她自己不努力,给她再好的老师也没有用。
„„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显然这里老师给大家出了个难题。可以说,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最伟大的。当然,海伦的成功是和莎莉文老师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和她自身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海伦身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感恩的品质。我们中国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再塑生命
(板书:痛苦、黑暗幸福、光明)
自强不息、感恩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最朴实的一句话:同学们,好好读书吧,将来会有用的。身为残疾人的海伦-凯勒都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更何况是健康的你们!谢谢大家。
第四篇:再塑生命
一.《再塑生命》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一》 对教学目标的评析《再塑生命》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将本课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对期待学生达成的目标做了明确而清晰的阐述;
3.能准确使用行为动词表达教学方法。
二》《再塑生命》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商榷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单一。建议增加两条:①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尽管可以借助网络查阅此部分的资料,但应当在学生头脑留下一点印象。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学生会明白,这条线就是“爱”。②积累并理解文中词语。本课有许多重点词语,如“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等,这些词语的积累和使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③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学生理解题目含义,能更加透彻的理解在本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增加学生活动。虽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可是关于主题的探考,关于怎样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可以选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在《再塑生命》案例中,教师要上的是实验班的试验课,只对实验班可以借鉴。面对一切都是新的这种局面,只有对学习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案例中,对学生的起点水平和能力基础做了全面的分析,如“由于平时训练不是很到位,所以对网络资源不能熟练地运用和学习,操作技术稍有生疏的问题”。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如“健全的学生,面对幸福的生活,总是熟视无睹,很难体会盲人的感受”。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些分析也是必要和客观的。但是,他们毕竟是初二的学生,情感丰富,个体也比较成熟,阅读和感悟能力也许存在差异,如故引导得当,教学目标还是可以完成的。看到学生的不足是需要的,但不能忽略其他有利因素。建议可让学生模拟失明、失聪和失声的场景,切身感受作者的生命状态,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对教学目标实现提供助力。
第五篇:再塑生命
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一)值得借鉴的地方:
1、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很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突破传统授课的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不屈和乐观积极的精神,注重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人生启迪,同时通过“爱”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感悟生活中的爱。
4、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对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教学目标阐述清晰,有条理,行为动词运用准确,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
5、针对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特征差异,教师做了详细分析,包括对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熟练程度、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都做了详尽分析,这对在授课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做随机应变的处理。
(二)尚待改进的地方:
1、要注意突破难点:本文是从盲人的视角出发,去感受这种“爱”,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健全的学生,面对幸福的生活,总是熟视无睹,很难体会盲人的感受,一旦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就无法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概括能力不强,需要及时引导进行归纳、总结。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可以再丰富一些。如今提倡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文本。建议再加上“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艺术”,“学会关注弱势群体”等。
3、对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应该再具体一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调动学生已有的材料储存,熟练运用资料,调动自己的写作灵感。比如说预备能力分析中所要掌握的预备技能具体哪项掌握得不熟练,例如是编辑文字还是下载文档,还是下载视频有困难。找出具体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