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这堂课老师的语言过度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人感觉就像牵线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也感觉到学生的表达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如李子尚的故事摆弄爸爸的密码箱,陷入困境;马圣凯的学做土豆丝曲折的经历;刘晓迪暑假不幸遭遇车祸的痛苦和辛酸,张鑫的参观西安海洋馆的经历等,都是孩子们的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东西,说者语言流畅,听者聚精会神,评者认真周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相当好。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第二篇:习作课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这堂课老师的语言过度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人感觉就像牵线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也感觉到学生的表达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如李子尚的故事摆弄爸爸的密码箱,陷入困境;马圣凯的学做土豆丝曲折的经历;刘晓迪暑假不幸遭遇车祸的痛苦和辛酸,张鑫的参观西安海洋馆的经历等,都是孩子们的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东西,说者语言流畅,听者聚精会神,评者认真周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相当好。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篇二: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3篇三:重庆市习作赛课评课稿(评课后改稿)渔城山翁:听名师评课—小学习作怎么教?
转变教学行为 打造高效课堂 成就师生精彩
——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竞赛评课
巴蜀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重庆市名师 谢永龙
尊敬的乔老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上午好!在这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习作教学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jue)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借此机会,我代表重庆市小语会,代表本次赛课的评委,向对本次活动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的沙坪坝区教委、沙坪坝区进修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向为本次活动提供授课班级的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南开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员,一并表示衷心的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老师们,本次习作竞赛是继重庆市第五届小学青年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赛课活动。这次习作赛课活动旨在“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提高课堂实效。”
老师们,如果说前天,当我们沐浴着春天的甘露走进沙区体育馆习作赛课现场时,只是初步感受到一些习作文化的气息,那么,经过三天的习作教学熏陶,这厚重的习作文化气息就如同轻轻拂面的春风,给我们每一个人一种人性流淌的惬意。的确,每次走进沙区体育馆,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个幸福的习作课堂,带着期待,带着满足,也带着留恋。三天的习作课堂,让我们眼前亮堂了许多,胸臆舒展了许多,心灵清澈了许多??渐渐地,习作连同我们自己也变得简单而又深 刻,清晰而有丰富,独特而又生机勃勃,质朴而又楚楚动人了。充满着生命本真的情性、个性和人性的习作课堂,让我们沉静,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动容。
三天来,我们有幸见证了16位老师在讲台上的教学风采。虽然每一节课只是习作教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护,太多的心血,太多的关注,因此有许多风起云涌的景色可以回味,也有许多习作教学的文化时刻温暖着我们成长的历程。
下面,受评委会委托,根据本次赛课的主题,我对这次习作赛课活动从“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思考”三部分作如下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转变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可以说,这次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是对全市青年语文教师群体素质的大检阅,是教学的交流和研讨。每位参赛教师都充分依靠了区县团队的研究力量,充分借助了“市级赛课”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智慧、心理素质及舞台风采。我们总的感受是:人才辈出,群星荟萃,令人振奋。一份份详尽的教学设计,一堂堂精彩的教学展示,集中反映了我市习作教学的研究氛围和课堂教学活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我市习作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真可谓:群星璀璨,精彩纷呈。
我们可喜地看到,习作教学赛课活动已经成为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共同向往的一顿大餐,成为我市小学语文教学交流的一场空前盛宴,成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众所周知,“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和归宿,也是评价学生语文程度的主要标志。但是一直以来,“阅读中心化,写作边缘化”的语文格局使我国语文课程形成了严重的“重读轻写”现象。为了加强对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保证“表达”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重庆市小语会,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识
字教学单列开来开展竞赛,挑战传统语文价值观,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评委们一致认为,举行声势浩大的习作赛课活动,就是旗帜鲜明表明我市小语会对习作教学的重视力度,体现了市小语会教学思想和行为研究的重点。不但传递着新课程下我市习作教学研究前进的时代节拍,而且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人本觉醒、人文弘扬、人性自由,也起着根本性的助推作用;不但及时吹响了我市习作教学革命的“集结号”,而且其蔚为壮观的气势,已经成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可喜地看到,老师们在此次习作教学比武中反映出了良好的习作教学思想,小学习作教学的许多新理念已经实实在在地在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贯彻执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用我手写我心”,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要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用笔作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看到,16位老师都放下了对孩子的束缚,积极给孩子创设自由表达的环境,孩子们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自由写作,自由挥洒,得到了心灵释放的自由和幸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多数课堂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多数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践行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在这次赛课中,老师们在寻求习作教学的工具性和教育性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了解决习作教学的“写什么”问题,老师们不约而同地“从内容入手”。不约而同地重视了以开拓习作题材来达到既丰富习作思想内容,又避免习作的规定性带来的说教机械化倾向。潼南的贾悦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吹泡泡,营造情境氛围,把客观的“境”(生活、景物)与主管的“情”(思想、感情)自然地融为一体。彭水的张小红老师、秀山的申小艳把游戏引进习作课堂。大足的邱龙英老师、忠县的胡蓉老师居然在课堂开设赛场,让孩子们在课堂扳手劲、吹鸡毛,开县的桂春香老师、涪陵区的王琳老师分别把魔法盒和魔术带进课堂,围绕魔法盒和魔术让孩子们“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北碚的周辉老师现身说唱,加上屏幕上一幅幅的喜庆画面,给孩子们营造了浓浓的温馨的节日氛围,沙区的王兰老师、奉节的杨蓉老师分别把动物和柑桔带进课堂,老师们以直观、真切、生动的场景,启迪思维,引起联想,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可视可感的习作素材。让孩子观察使孩子们作文既解决了温饱,又学会了审美;既解决了“贫血”,又有感而发,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有了充足的写作内容后,写作技巧就不会沦为没有生命的木乃伊。孩子们在经受感染的基础上,迸发出了强烈的写作热情,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任务。
准确把握习作教学和训练的年段特点,是习作教学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本次赛课中,我们看到,许多中段老师在作文训练时,大胆颠覆传统和平时习作训练中“整篇练习多、单篇练习少”的做法,多在单项练习如“组词造句、说写片断、技巧的仿学仿练”等方面下工夫。这种坚守或转变,反映了今后习作教学的基本走向。我们小学作文只有先把句段写好了,把基础打好了,到了高段写成篇作文才会比较容易。因此,作文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拔苗助长。重视习作教学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实践,是本次赛课呈现的一大亮点。在课程层面,老师们不约而同地从不同方面关注了习作课程文化:本次赛课是自主选择教学版本,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允许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度开发。我们细读了16份教学设计,发现了五种文化课程:奉节杨蓉的“自然习作课程”;有沙区王兰的“动物习作课程”;有北碚周辉的“传统习俗文化习作课程”;有沙区陈慕阳、垫江陈维开县桂春香的“故事习作课程”;有彭水张小红老师、大足邱龙英等老师的“活动习作课程”。这五大课程文化互融互渗,以习作课程的形态展现文化,以课程的方式营建课程生态,充分体现了“作文与自然”“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文化”“作文与活动”的哲学命题。
我们可喜地看到,这次赛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市习作课堂教学在转变教学行为方面的一些新动向,一些长期左右我们的习作教学观点和理论得到了澄清。主要表现在:
第一,当前习作教学中正在大力倡导的“真实、朴实、踏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当前习作教学正在大力追求的“有效、实效、高效”的教学精神,当前习作教学倡扬的“简简单单教作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习作原则,在多数课堂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贯彻执行。从现场展示看,渝中区的李婷婷老师、开县的桂春香、沙区的陈慕阳老师、王兰老师、北碚的周辉老师、等老师都能立足习作教学的特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基本做到了一线贯通,一气呵成,体现了大习作观。每位老师都展示了良好的教师素质:亲切的笑容,阳光般的评价,使孩子们沐浴在阳光般的课堂里,体现了大教师观。
第二,一些长期存在于习作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开始有了一些质的改变,不少课在摈弃形式,讲求实效上步子较大,每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教学,而且效果不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方面普遍注意了习作内容的拓展,一方面注意了习作方法的渗透,注重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习作教法运用上,有大足邱龙英为代表的活动作文法,有潼南贾悦老师、涪陵区王琳老师的魔术表演为代表的情景教学法,有垫江陈维老师、渝北范腾老师为代表的想象作文法有的一法贯穿,有的多法施教,一法为主。令人可喜的是,16位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循于教法,但不囿于教法,竟至超越教法。另一方面多数老师都注重了年段特点,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还是想象作文;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年段特点都比较分明。同时,16位老师篇四: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3篇五:叶跃进习作课评课稿
叶跃进习作课评课稿
亚妹:今天听了叶老师这节精彩的想象作文课—《三个洞的秘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习作课的无穷魅力,整节课都让人沉醉于童话世界的遐想当中,并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更可喜的是,这节课让我听到了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发言,看到积极表现自我热闹的场面。我认为,这一节作文课,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充分地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目标明确、恰当,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碧环:上课开始,叶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用其自然、真切、随和的语言导入今天的课题。接着以柔美的音乐,充满诗意的画面,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孩子们带进迷人的童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起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从一封奇特的信,拉开学生想象的序幕:令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该课的“趣点”——信上的三个洞,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学生的思维就象脱缰的马,任意驰骋,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的同学说:同学们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是的,真正的作文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和思想的翅膀。正确的教学不是为孩子设定一个写作模式,而是教会他们最大程度的表达自我,放飞思想。冬梅:在本节课中,叶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先说后写,从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以及有层次的点评作文。这段教学过程正好切合了叶老师当初设计的用意:因为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有高低之分,然而,叶老师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优点,形成了互学、互助、互进这样的合作氛围,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更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这样的一个环节,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方向的信息交换。对学生的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 获也是丰富的。晓露:儿童作文是孩子个性的凸现,没有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生命的废语。在这节课中,叶老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个性的平台。叶老师在这节课做到: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整节课突出了“议、说、评”这几个方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说和写的实践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惠阳: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写;老师修改,学生看??然而在这节课中,叶老师却做到了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学生说得好的故事、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老师都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偏重写作形式,忽视写作内容的启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叶老师在本节课着重从指导学生构思入手:从收到信——突发奇想解密信——看到信上的内容后发生的事情;分层练说、分层想象,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教学过程有序有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并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常说“不怕学生胡说八道,就怕学生闭口不言。”在此课中,叶老师不搞一言堂,先让学生自由说,再指名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力求使学生所得到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其实这也是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环节。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叶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评议、想象的故事是否合理、有新意,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所获。另外,板书设计新颖、直观、有新意。粉红色的花瓣代表了一封信,花瓣上有三个小洞,而这三个小洞的秘密使学生对信上的内容充满了遐想。这样使学生更容易运用联想、展开想象。一个七彩的问号,代表着学生美好的想象。这也确实为此节课增添了一个耀眼的地方。
第三篇:习作评课稿
《---我想对你说》习作指导教学评课
执教者 胜利小学张艳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积极倡导“用我手写我心”,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在习作过程中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张老师的这节习作指导课《---我想对你说》,放下了对孩子的束缚,积极创设自由表达的环境,孩子们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自由写作、自由挥洒,得到心灵的释放的自由和幸福。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张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课伊始,张老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说一说那篇课文里的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习作内容——我想对你说。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张老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二、块状呈现、浑然天成
张老师围绕“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设计了几个环节:审题,明确要求;挑选,定准对象;提炼,确定中心;选材,范文引路;布局,编写提纲。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别具匠心。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老师从内容入手,让学生以读领悟,明确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思考,深刻领悟题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把学习自主选择权交还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细心选择材料时,张老师引导学生几个方面来选材,给学生开了个头,插了个路标,再让学生列举出来,打开了学生生活积累的仓库,消除了习作的畏惧感。学生的习作素材就会大大丰富,也给那些平日里不善积累、不乐于观察的孩子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激起了学生倾诉的欲望,有效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再作补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自主、体现互动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确定写作对象时设计了“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想对谁说”的问题。明确中心时,张老师让学生在心里默默的构思一下,你想对谁说什么,然后小组内互说先提炼出文章的中心的环节。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畅所欲言,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四、优化指导、范文引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张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这堂课老师的语言过度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人感觉就像牵线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也感觉到学生的表达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如,定准写作对象时教师指导这里既有课文中的人物,也有生活中的人物,还有书中提到大自然的视野、动植物的王国、未来的世界、过去的历史长河,请你选择一个书中提供的述说对象,然后出示一幅幅相应的图片。确定中心环节,张老师强调诉说对象的范围很广,不仅局限在人物上,大自然、动植物、未来历史、历史长河的事物都有选择。确说者语言流畅,听者聚精会神。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教师再引出范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特别让学生找出其中各种细致的描写,从中体味其作用。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进行指导,明确写作思路,安排作文的结构,帮助学生整理好的编写写作提纲的提示要求再次突出本节习作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有序记叙,详略得当的记叙方法。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
评课人 胜利小学周宗会
第四篇:习作《难忘的……》评课稿
习作《难忘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刚才听了谢带英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难忘的……》,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够给人启发的作文课。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闪光点值得我学习的: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事、一堂课,通过多元化学习,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赏文水平。把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事、课作为教学重点,各个环节在本课中紧紧围绕此重点,通过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使重点落到实处。符合了课标的要求。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打算写什么,再根据学生的意愿,帮他们分好组,想写人分到一组,写事的也分为一组,写课的也分为一组,这样,志同道合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畅所欲言,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利用了代币奖励法给表现好的小组加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讲评时,让学生自己进行点评等,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老师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组织严谨:在世界上导入时,老师通过谈话,播放生动的课件,展示一些深刻、让人难忘的相片。播出刘翔奥运会夺冠、申奥成功、同学们在上课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想象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灵感火花。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老师从内容入手,让学生以读领悟,明确要求。想想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什么要求?这样设计,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思考,深刻领悟题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把学习自主选择权交还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在具体指导学生叙说自己难忘的东西时,在叙说环节让学生自己准备相片。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对着自己的同伴一边看一边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然后让代表向全班介绍,集体评议,不但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激发其写作欲望。让学生参与评议,这样做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路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环节中,师生总结,教师点拔学生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写人:从事中表现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来描写。写事: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抓住人物活动的过程来写。写课堂:把课堂过程中最难忘的一点写清楚,把最能触动自己感情的情境写清楚。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学们跃跃一试,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活而不乱。教态自然和谐,语言简洁生动;板书设计简洁了然,清楚明白,让人一目了然。
四、多层次的互动评改。
在评改课中,教师安排了多个评改环节:总评、指导评改、例评、自评、互评、赏读。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大大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经过了评改,学生自主认识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拓宽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建议
本节课在展现成功一面的同时,还存在一点点的小缺憾,下面我谈几点自己不太成熟的建议。(相机)
第五篇:《说说心里话》习作课评课稿
《说说心里话》习作课评课稿
昨天,听了严桂花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作文指导课——《说说心里话》,觉得格外亲切。
上课伊始,情境创设,一则公益广告《家,有爱就有责任》导入新课。感觉是如此亲切,原因是去年我教这篇作文时用的也是这则公益广告导入,尤其是广告里的台词,很有感染力,我让学生熟读成诵,之后,学生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心弦被撩拨起来,真切地体会到父母是多么不容易,自己的确少不更事,或多或少都掏出了心里话,有话可写。严老师在导入时比我更胜一筹:
师:“看了这则广告,有话对自己的父母说吗?”
生1:“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生2:“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师:“这些话,你对他们说过吗?”
生1生2(摇头):“没说过。”
师:“是不好意思说,对吗?那好,今天咱们就来把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导入自然,直奔主题。倾诉对象再由父母推及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解决了第一个环节——“向谁说”。
环节二——“说什么”。严老师由大屏幕给出了几种表情作提示,有高兴、委屈、鄙视„„学生从这些表情联想到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相关事例。内宿班的孩子真实得可爱,列举了自己被人欺负或自己欺负别人的事,离开父母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感动于老师的关爱等等,听课的老师会心一笑,这些事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来,没有半点虚假。
环节三——“怎么说”,也就是写法指导,是本课的难点。严老师指导得非常细,细到题目怎么定,以什么形式写(书信),用第几人称(第二人称),文章的开头如何写,文章的结构如何布局,出示写作提纲,一目了然。难点中的重点来了,如何把事例写具体,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你们要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学生只会深陷生涩、迷糊的泥潭,云里雾里,不得要领。严老师的做法是,不如咱们就来分享一篇老师的“习作”吧,看看老师是怎么说真话、表真情的。
环节四——“例文赏析”。背景音乐响起,严老师娓娓道来,用她一贯春风化雨的舒缓语调为我们讲述了她和她母亲之间的两个小故事,情真意切,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我依稀感到自己有泪花闪过,故事终了,有为严老师鼓掌的冲动。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此刻得以彰显,再空洞的说教都比不上这篇范文有说服力。好在,这样的做法,我也常用。能够欣赏老师的文章,是学生满怀期待的,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列举再多的写作方法,都比不上老师的范文有分量。这一点在接下来的片段训练、展示环节得以显现。
环节五——“展示、点评”。十分钟的写作时间,无法完成习作是必然的,所以,严老师这里注明的是片段训练。之后展示了两名学生的习作。内宿班的孩子课外阅读积累相对较少,但从展示的内容看,平实、质朴的语言丝毫不影响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由师生共同点评的话语中可见一斑。
整节课,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我从始至终都在跟着严老师的教学节奏走,不给自己丝毫走神的机会。课毕,仍意犹未尽,教师课堂组织和评价语言之及时、丰富让我回味无穷:
“太好了”、“对极了”“非常棒”“继续加油”等,激励的语言富于变化。当学生陷于沉默不敢举手时,老师说:“这样可不好哦,大胆一些!”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时,老师征求式地问:“××,你可以吗?”对上台展示未完成习作的学生,她说:“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接下来会写„„一定非常的精彩!”对台下未写完的学生,她说:“有信心把这篇作文写完的,请举个手!”齐刷刷,小手如林。此情此景,我只在想:当严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感谢这样一节“接地气”的课,让我收获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