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老敬老教案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
三(4)班 吴春丽
(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介绍“老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增强学生尊老敬老意识,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创新时代敬老风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使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二)、活动内容
一、传承尊老文明
1.多媒体展示体现老年人风采的照片和图片,讨论谈感想;2.学生讲述历史上尊老敬老故事;3.说尊老敬老格言警句比赛;4.开展“老年人保护法”有奖知识问答;5.班级“夕阳无限好”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发布“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谈体会。
通过一看、二听、三说、四讨论,让学生认识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以及他们的现状,了解尊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法律制度,明确尊老是青年人的义务和职责。
二、创新敬老风尚
1.去问候老年人,并且倾吐老年人的心声;2.让家长讲述自己的敬老故事给自己听;3.学生结合“老年人保护法”和生活实际,谈新时代中学生如何创新敬老风尚,用实际行动尊老敬老;
三、树立榜样,表彰“班级尊老敬老标兵”,三代人同唱《常回家看看》,合影留念。(三)、活动准备:
1.活动形式:以学生讲故事、讨论、谈感想、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活动,邀请家长和老人代表参加,节目辅之。2.培训主持人:张思洁(女)胡秀航(男)(四)活动过程:
同学们依安排的座位就座,播放《夕阳红》的歌曲,两位主持人上场,邀请两位老人嘉宾和四位家长代表入场,全体同学起立鼓掌。主持人合:“传承尊老文明,创新敬老风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主持人女:同学们,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的节日。为什么要给老人们定下这样一个节日呢?因为老年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主持人男:有这样一个故事:93岁的蹬三轮老人白芳礼静静地走了。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主持人女: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80高龄的老婆婆,当她与亲孙女夜里回家时,遇上歹徒抢劫,要柱着拐杖才能行走的老人为了不让孙女受伤,冲了上去,与强壮的歹徒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老人被捅了十几刀,在生命垂危时,她还问医生:“我的孙女没受伤吧?” 主持人男: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可敬的老人!老年人曾经为社会做出过很大贡献,精心地哺育着下一代的成长。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女:让我们看一看同学搜集的体现老年人风采的照片和图片,谈谈感想。
主持人男:是啊,我们的老人值得尊敬和爱戴!主持人女:我国历来有着敬老爱老的传统,下面请同学为大家讲几个敬老故事。
主持人男:从古至今,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尊老敬老的格言、警句,下面我们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说的格言、警句越多,谁就是优胜者。
学生三人一组,分两组对决。
主持人女:古人和革命前辈尊老敬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我们中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
主持人男:尊老敬老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既是人们崇尚的传统美德,又曾是政府制定的法律制度。
主持人女:今天,我国又颁布了“老年人保护法”,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学们对此了解多少呢? 主持人男:下面让我们“老年人保护法”有奖知识问答。《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有奖知识问答,两人一组,分四组,以抢答形式进行,并现场颁奖。
支持人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青年必须履行孝敬老年人,爱护老年人,赡养老年人的义务。但现状又是如何呢?在乘车时,不是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老,弱,病,残,孕专座,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给老人让个座呢? 主持人男:去年,我们学校全面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我班的同学参加了“夕阳无限好”活动小组,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听听她们的感受吧。
主持人女:看来,老人们的生活不是尽如人意。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上海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的总数达到73万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独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继承和弘扬尊老敬老的美德是我们的责任。
主持人男:下面有请张爷爷代表老年人给我们说说他们的心愿。张爷爷诉说心声
主持人女:经济发展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他们。孤独感和寂寞感更深了。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其实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主持人男:下面有请邵雅倩同学为张爷爷献上一份欢笑――太极拳表演,相信张爷爷一定会喜欢。
主持人女:同学们,历史走入了二十一世纪,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但要继承尊老美德,而且要努力创新敬老风尚。
主持人男:请我们的父辈们讲讲他们的敬老故事吧!家长代表讲述自己的敬老故事: 主持人女:在座的同学一定会从我们的父辈身上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主持人男:是啊,老年是一个人人生的最后阶段,应该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再说我们也有老的时候„„
主持人女:请同学们谈谈想法,我们将怎样让老年人更幸福地度过晚年? 同学讨论交流:
主持人男:感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 背,梳一次头,做一顿饭,唱一首歌„„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老人们一定会欣慰的。张爷爷、王奶奶您说是吗?同学们,让我们为爷爷和奶奶献上你的礼物和祝福吧!伴随着蔡凡利同学的笛子独奏《枣园春色》,同学们献上亲手制作的礼物。
主持人女:多么悦耳的笛声,多么温馨的画面,朝阳灿烂,夕阳美丽。下面请“夕阳无限好”活动小组成员代表戴雨晴同学宣读我们的“敬老计划”,表达我们的决心。
主持人男:看,我们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来到了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了自编自演的节目„„请欣赏小品《“朝阳”和“夕阳”》。主持人女:中华历史悠久,民族后继有人,美德要代代相传。历史在改革,时代在进步,创新风尚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的同学已经在努力了,请爷爷、奶奶和家长们为我们的“尊老敬老标兵”颁奖。
主持人男:同学们,请大家起立,共唱《常回家看看》,让我们三代同堂合个影,留作永恒的纪念!共唱歌曲,合影留念。支持人女: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讲话:同学们,你们在成长,我们在老去,但请你们记住:你也有老的一天„„让我们传承尊老文明,创新敬老
风尚,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主持人合:“传承尊老文明,创新敬老风尚”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五)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传承尊老文明,创新敬老风尚”为主题,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力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过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讨论和“老年人保护”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尊老敬老意识,明确了传承和创新传统风尚的责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尊老敬老过重阳》教案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教学过程 一、一曲幽思入重阳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是写的什么吗?(播放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首诗写了重阳节的故事。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他写了自己在重阳节独自在他乡,没有亲人,感到很孤独,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中的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
孩子们,你们身边有哪些亲人不在你们身边呢?他们是否也牵挂惦记着你?你是否也想他们?
是呀,在这样的节日里,亲情显得格外重要。今天我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重阳节”的话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一首千古思乡名句,把我们带回到亲人分隔两地,人离心念的情境中。激发了孩子们对不在身边的亲人的想念。二、七嘴八舌话重阳
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都了解哪些? 是呀,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号召我们尊老敬老。中国有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谈谈重阳,谈谈“尊老敬老”的问题。(教师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让学生加深对重阳节意义的认识,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不要忘记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长辈以及那些孤苦的老年人,给他们送去关怀与祝福,培养学生从小尊老爱老的好品质。
三、诗情画意赞重阳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的太热烈了,讲得也很出色。据老师所知,历史好多诗人都留下过不少描写重阳节的优美诗文,就像上课时,老师所引用王维的诗。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收集任务,你们收集到了吗?
师: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个朗诵比赛,看谁表演的好。
【设计意图】:生诵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美文,佳句。在传统文化中,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的重亲情,讲孝道的民族精髓。
四、读懂老人在重阳
每个学生都是在长辈的关心中长大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更疼我们,可是,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生读采访稿,介绍自己爷爷、奶奶们年轻时的成就)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很了不起,那你见过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吗?你觉得他们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时光就像一幅水墨画,记载了老人们火热的青春,如花的容颜。爷爷、奶奶,还有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人。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家人贡献了全部的爱,别小看那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那是他们用心血化成的爱,我们应该这样对待老人呢?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中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五、尊老敬老过重阳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尊敬老人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2、结合教科书上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老人节这一天,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3、小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A. 请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身边老人的需求,课上讲讲老人的需求主要有哪些?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
B. 结合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4、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节日里如何尊老敬老。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学会将尊老敬老的活动由老人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情境表演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六、赞老助老结重阳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假如爷爷、奶奶现在来到了我们班级,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师:希望大家真正陪爷爷、奶奶过一个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孩子。我们经常把老年人比做夕阳,让我们祝爷爷、奶奶的晚年像夕阳一样灿烂!
第三篇:尊老敬老
嫂子促我孝婆婆(修改后)
——大新庄镇东滩沟村李秀芹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在这个属于我们姐妹的好日子里,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十几年来伺候婆婆的经历,我发言的题目是:“嫂子促我孝婆婆”。
我叫李秀芹,东滩沟村村民,今年50岁。在上个世纪嫁到孙家当媳妇,和嫂子佟振花成为妯娌。说是妯娌,其实比亲姐妹还要亲。嫂子性格内向,思维缜密,我性格开朗,爽快正直,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善良。这种互补的性格,善良的本质让公婆很是满意。婆婆一生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现在有了两房善良孝顺的儿媳,真是志得意满,别无所求,对我和嫂子关爱有加,视如己出。一家人小日子过的融洽和谐,幸福美满。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成了我们这个幸福家庭的灰色年份。年初,公公突患疾病,虽百般医治,但还是离世而去。婆婆因悲伤过度,突患中风,瘫痪在床,一躺就是14年。婆婆郑秀英今年88岁,前半生多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家境的贫寒,日子的艰难,辛勤的劳作,昼夜的纺织,养成了她老人家坚强而善良的性格,改革开放以后,老人才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好日子。日子越过越好了,婆婆却病了。面对多方诊治不愈、卧病在床的婆婆,我们焦急万分,不知所措。
慢慢冷静下来后,我们开始勇敢的面对现实。嫂子说:“他们当儿子的护理妈妈不方便,再说他们还要干活,养家过日子,护理老人就全归咱俩人了,咱们一定要尽心尽力,让他们哥俩在外放心,让婆婆舒心。”我当即举双手赞成,并补充说:“咱们村基本上户户养大棚菜,虽然效益好,但是单靠他们男人是养不好的,与其让咱们心里不踏实,不如放弃养棚,咱俩一门心思的照顾老人。”嫂子同意,从此把大棚拆掉,十几年来我们每家至少少收入20万元。
嫂子在婆婆瘫痪之前就是出了名的好媳妇,这次婆婆病倒后,我早已看透她的心思和架势,那就是“一定要胜我一筹”,并开玩笑的对我说,你如果护理老人不如我,我可找你算账啊!我笑着只答了三个字:走着瞧。
我在幼年就失去双亲,是姐姐把我拉扯成人,在我小时候,看到别人有父母,有父母之爱时,我是多么的羡慕,心里又是多么的难过。婚后,是婆婆像亲生母亲一样关心我,爱护我,使我尝到了母爱的温暖。我含着泪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个女儿真挚的情和爱去孝敬回报婆婆,同时我要把没能孝敬亲生父母的这份情,一起回报在婆婆身上。正是这种思想成为了十几年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婆婆、嫂子和我住的呈三角形,相互距离都较远,为了便于护理,经过商量,我们决定把老人接到各自家中轮流照顾,一个月轮换一次。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并约法八章:
1、每餐和原来一样,必须有鱼或肉;
2、老人爱吃的零食水果不能间断;
3、被褥、衣服要经常换洗,保持干净;
4、屋内不能有异味;
5、每天给老人擦身一次,并练习给老人按摩;
6、在天气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让老人坐轮椅在户外晒太阳,透空气,散心情;
7、夜晚睡觉一定要陪伴在老人身边;
8、每年输定时液两次,每家一次(其实每年我都增加一次)。
三伏天照顾老人最难熬,到了晚上,天气炎热,蚊虫又多,想给老人挂上蚊帐,老人说怕热。想开电扇吹吹风,老人又嫌凉。想喷点药水,老人又嫌气味怪。没办法,我只好一扇一扇的扇着,把老人慢慢送入梦乡,然后点上蚊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老人身边休息。十几年的夏季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好了,去年丈夫为老人安装了空调,我才得以解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太太拉稀、便秘、说胡话”,这是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为我们妯娌二人编的顺口溜,也是老人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老人尽管是病体,但食欲好,饭量大,爱吃肉,因没有运动量,闹肠胃炎成了常事。正常情况下,端端便盆也很正常,关键是这几年老人又多了一宗毛病,时常会精神失常,胡言乱语,是非不分。一次,我听到屋内有股怪味,就知道情况不妙,掀开老人的被子一看,被子、身上、手上全都弄脏了,我急忙找来手纸、破布等准备收拾。
还没等我动手,婆婆的手却冷不丁的拍在了我的脸上,顿时一股恶臭迅速侵入肺腑。顾不得理会这些,简单擦擦脸,赶紧把老人的身体和被褥清洁干净,这才松了一口气。事后,丈夫问我为什么不嫌脏,我说:“我不是不嫌脏,而是不应该嫌脏,妈从小把你拉扯大,她嫌脏了吗?如果儿女们都嫌父母脏,那还算人吗?”丈夫红着脸竖起了大拇指。
便秘也是老人的一大症状,隔三差五就闹几天,大夫让吃香蕉,喝香油或抹香油、开塞露等,再不管用就得用手抠。大夫说的挺准,别的方法都用过了不管用,实在没办法就开始用手抠,因为用铁器怕伤着老人,戴皮手套又太滑,也只有徒手作业了。从此我养成了和别人相反的习惯,伺候婆婆不戴手套,洗碗做饭戴上手套。隔壁的一小叔知道后为我编了几句顺口溜:李秀芹,真叫俏,徒手抠粪便,做饭戴手套,自己不嫌脏,夫儿都效仿,百里只挑一,人间称大孝。
每到冬季,尽管婆婆的屋里有暖气,有空调,有电暖扇,有时也难免患感冒犯气管炎,一次老人得了感冒,一口痰上涌,堵住了喉咙,咳不出咽不下,顿时,两眼发直,四肢抽搐,脸色发青,气息将无,我来不及多想,果断的用嘴对着老人的嘴,使劲吸气,霎时一口痰被我吸出,老人缓过来了。看着婆婆恢复正常,我的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事后,婆婆逢人便说:是二闺女给我捡回来一条老命,有这么好的闺女,现在就是死也值了!”
为了让婆婆有可以更换的被褥、衣服,我出钱买布料、棉花,让手巧的嫂子缝制。现在婆婆有新旧被褥6套,棉垫将近20个。老人14年夏季没出过痱子,14年没生过褥疮,几年没得过感冒,屋里的味道也敢和年轻人媲美,成为患者中的“健康者”,幸福者。
嫂子用巧妙的办法使我成为孝顺媳妇,我们互相比拼,不甘居后,始终不分伯仲,婆婆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我们最感欣慰的结果。岁月在变,容貌在变,我们孝亲的决心没有变,我们知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们还知道,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谢谢大家!
第四篇:尊老敬老演讲稿
《尊老敬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老敬老》。古语云:“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孝心故事一直广为流传。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老人们,用他们的青春年华为我们建设了美好家园,如今,他们年纪大了,我们就应该关心他们,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以往我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总把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我们,我们根本不知何为尊敬长辈。可是仔细想想老人养育了父辈,又照看了孙辈。他们为了后代的成长可谓呕心沥血。反思我们的行为,真是太不应该了。我决心要做一个敬老爱老的好孩子。今年“五一”长假,爷爷因白内障到医院做了手术,在家中休养。每天我给爷爷的房间打扫卫生,把桌子、椅子擦得干干净净,还帮他整理床铺,洗衣服。爷爷要滴眼药水时,我就不厌其烦地给他滴眼药水。闲暇时,我就当爷爷的“柺棍”,陪爷爷散步、聊天。爷爷每天都在笑声中度过。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端出一只鸡腿笑嘻嘻地对我说:“玉玉,趁热吃吧!”我一看到鸡腿,恨不得马上吞下去,我刚想吃,又想到:爷爷小时候过的日子太苦了,别说鸡腿了,那时,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现在爷爷刚做完手术正急需营养,我怎么可
以独吞呢?我说:“爷爷,您吃吧!”爷爷和蔼地说:“我年纪大了,牙又缺了几只,这个鸡腿我吃不动了,还是你吃吧!”我听后,连忙说:“平时我吃得多了,现在您病后需要补充营养,我怎能吃呢?孝敬长辈,是我应该做的。”这时,妈妈走过来,说:“是啊!玉玉孝敬您老人家,是应该的。这个鸡腿还是您吃了吧!”爷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玉玉长大了,变的孝顺了,懂得尊敬长辈了。”我听后,心理比吃了鸡腿还高兴。
其实,不论在哪里,我们都应该尊老敬老。因此,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像:上学、放学,主动向长辈打招呼,多聆听长辈的教诲,乘坐公交车主动给老人让座。
其实,老人们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一双温暖的手、一句亲切的话语、一颗火热的心。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第五篇:尊老敬老演讲稿
尊老敬老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的节日,就是——重阳节。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敬老、爱老的日子。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黄香温席”、“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孝心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古语云:“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没有天哪有地,没有父母长辈,哪有我们”呀。父母、爷爷奶奶、长辈们,用他们的青春年华为我们建设了美好家园,如今,他们年纪大了,我们就应该关心他们,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养成尊重老人的习惯,在外只要看见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要义不容辞。比如: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在超市购物时要主动谦让老人;进出门和乘电梯时一定要让老人先走,并帮助老人按楼层指示灯。
在家时,进出门主动与父母长辈打招呼;有时间一定帮助老人多做家务,拖地、擦桌子、洗碗、摘菜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不麻烦老人;老人生病时要保持安静,轻声慢步,嘘寒问暖,主动倒水,提醒老人吃药;每天有时间要多陪老人聊天,或者读报,讲新闻,把外面的事情讲给老人听,逗他们开心;坚决不能无礼顶撞老人;经常提醒爸爸妈妈有时间多探访老人。
当前,我们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将越来越多。其实,不论在哪里,我们都应该尊老敬老。像:上学、放学,主动向长辈打招呼,多聆听长辈的教诲,乘坐公交车主动给老人让座。老人们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一双温暖的手、一句亲切的话语、一颗火热的心。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所以让我们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尊敬老人,爱护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