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别之前的话专题
离别之前的话
如果在未来的莫一天里,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对我而言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我没有做的事还很多,像要做的事更多。
在我离世之前,最让我感到内疚的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必须让他们得到快乐的晚年生活。他们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关怀、疼爱使我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更让我们也成为人父人母,让我们感受了那份难得的喜悦与幸福。
生活中,我们会为小小的琐事而烦恼,是他们耐心的为我们开导,传授我们那历经数年数辈而积累的经验。
事业中,我们常常会失败,会摔倒,是他们用厚实的肩膀撑起遍体鳞伤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们,给予我们继续往前走的勇气。
情感中,我们时不时就像一只刚爬出暖巢的小鸟,动不动就遭受到感情的打击,我们垂头丧气的回到那唯一的避风港—家。父母那语重心长的言语在我们的耳边不断地徘徊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使我们变的坚强,让我们在后来的一次有一次的打击中顽强的坚持了下来。使得我们感受到家的幸福温暖。
其实有时候静静的想想,人生还是很幸运的。至少对于我的爱人而言,我很高兴能够和她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这对我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还有我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很小,可我觉得他们很懂事,比我们那是好像聪明的多一点吧。
人这一辈子,说是挺长的一段路,其实也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吧。朋友们,请珍惜你在世的每一天吧,我想它对你而言是很珍贵的,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天活的精彩,活的绚烂。
人活着有遗憾,其实不是什么遗憾,当你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间的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第二篇:诗之离别
诗之离别
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学 李祖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八月中秋的圆月夜,在芳草萋萋的杨柳岸,在晓风习习的溪桥旁,杂树生花的江南,角声四起的边塞,留下了多少离别的故事:与“高山流水”的知音,与相濡以沫的恋人,与生我养我的故乡„„
——题记
与君离别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何等的青春年少。一场秋闱挥笔,走进了威武高贵的长安城。长安城,历经了夏日的炽烈,此刻,显得格外深沉与豪壮,如同凯旋的将士。长安城,这令人魂萦梦系的地方。帝王眼里,有无上的权利;志士心中,有永远的希望。古往今来,多少人想走进这座城,又有多少人走进了却依然饮憾而去,而这两个翩翩少年,却轻而易举的来了,且满载着得意从这里走出,走向另一个地方,走向他们的梦。虽然,他们,一个留在长安,一个要往他地,但此时的离别,却充溢着自豪,这是天下所有男儿的自豪。
马蹄声骤止。岔道,在一块小石碑下,分出了两条茫远而清晰的路。一条,是绿开拓的:垂柳,或浓或淡的草色,随雕花青石小路,一直铺向远处。一条,是酡红的夕阳挥洒的:大气磅礴,如同秋日行兵的大道。
“再会!” “再会!”
从城内到城外,从酒肆到郊野,原只为说这一句,也只会这一句。记得,面对天下才子侃侃而谈,面对君王从容而答,也记得昨夜秉烛而语,而此时却再不能多说了,七尺男儿,怎能伤别?
大路扬起了灰尘,朋友的身影远了,远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突然,他脑海里冒出了这么一句,心陡的一沉。夕阳,悄悄的隐到了西山。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夜雨声滴到天明。
破晓的清光悄悄浸进小屋的时候,他终于站起来:“走吧。” 门“吱呀”一声,满屋的空寂留在了身后„„
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雨却还有些缠绵,偶尔的飘洒,滑在人脸上,有种“湿润润,淅沥沥,水漉漉”的细珠,让人在些许寒意中觉出亲切。他回头看她,细软的头发被风儿吹起,他有些心痛,脱下披风,轻轻的给她披上。她停住了,“别走了?”心里闪起一个光亮,但终未说出。她知道,男儿的心,是留不住的。
她只能这样跟着,她想这样走一辈子。但三月的风,还是轻吹来了河水的气息,这是三年前他们分离的地方,几株桃树,留着稀疏的花瓣,垂柳依然被风扬起,只是每次落下,头低得更深,这三月的东风无力,怎扬得起柳儿的长枝?
一个蓑笠翁载走了他,他竟然没有多说一句,真是男人的心。与三年前一样,她在那棵布满了刀痕的最老的柳树上划了一个同样大小的痕。
她记得,这是第一千零九十六道痕。
乡书何处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早。
残冬的影子还未消逝,北固山上已是青绿一片,山下,是生命膨胀的浩渺江水。青山,绿水,山衬着水,水映着山,这看惯了的风景,读厌的字眼,在江南却永远有新意,永远充满柔情与诱惑。
江南是牵引诗人情愫的地方。看到这水,嗅到水的气息,你会想起才子佳人,盈满一怀的感动;看到这山,触到山的微风,你会走出黄金榜的迷茫,纯净一身的尘埃。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他能不感动。
他想起了这大江的另一边,熟悉得竟有些陌生的地方。记得那年告别母亲的嘱托,走出父亲视野的时候,也是春天。但那里没有这江南的风情万种,那里的山太朴实、太沉默,那里的水,太腼腆,像没见过世面的村姑。于是他走了出来,但离得越远了,却越刻骨的想起那地方,忆起来,便愈觉有千千情结。
他忆起。
在小土山的旁边有一垅田,田里乡亲们正种下一粒拙嫩的种子;还有一棵青青的小树,夏日炎阳过火时,这里便憩息着几个红脸的汉子。
田旁边是一溢满亲情的小屋。夏日苦读时,母亲轻轻摇来一扇风,深冬咳喘时,父亲冒雪去寻药;听完先生的说教,回到家门,小妹早已飞出来,一声甜味“哥哥”。
春闱那天,乡亲送了很远,一声“好伢”,那朴质让我记到了心内最深处。他忆起,送行的前夜,母亲为他一针针裁缝棉袄时伤了手指,父亲悄悄流下了男子的泪,而他却谈笑自如;记得乡亲依依不舍送行时,他只知道自己是那个地方最有出息的一个,是第一个读书进“仕”的„„
心茧层层剥落,他感到心开始颤动。
他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狐狸老死的时候,头朝向着它出生的地方。他想,明日托了鸿雁,把江南的春色寄给母亲吧。这时,他看到一轮朝日从海平面升起,夜尽了。
第三篇:中秋节前话中秋
中秋节前话中秋
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1]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木砍倒。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中秋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离别之痛作文
离别之痛作文
离别是美丽的忧伤,正如花谢花开,潮起潮落,因为有了离别,所以才有了无尽的思念和追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离别之痛作文吧,欢迎参考!
篇1:离别之痛作文
现在是春天了吧?萧杀的寒冬还未有去意,仍是刺骨的寒。窗外的树上,枯萎的叶,零零散散的垂着,新叶还未收到春的信息,仍旧在树干里长眠……
这样的萧杀,心中竟然有了几分痛。是什么?是什么?
终于在反复的自问中找到了答案——是那次!是那次无奈的分别。
那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正值六月的月末,是一个分别的季节。
那是六年同学最后一次相聚在这教室中。
离家的时候,不知怎的,心情却是分外的好。属于分别的心情应该是悲伤的吧。可是,原本悲伤的世界,一丝丝的忧伤也无。天上万里无云,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下斑斑驳驳的随影,快乐代替了一切;甚至是那地上微不足道的小小蚂蚁!我的心情与原本应该有的心情完全相反。发试卷的时候,没有叹息的声,没有悲伤的脸,唯有划过教室的笑声。显而易见,这个时候,成绩已被抛开,被抛出的很远,很远……
我出奇的安静,静下来倾听。福建,珠海,青岛……都好远好远。大概有人会哭吧?我这样想着……整个上午,阳光明媚,而和着这灿烂的,也就只有那爽朗的笑声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上午,平静的让人难以忍受。不过,现在想想,多想留住那快乐的一上午啊!只是,眨眼之间,就已化作了过眼云烟了。……
是时候该走了……
出了教室,第一眼便是那昂首挺立的四个士兵——四棵不知道多少年的梧桐树。六年前,是他们把我迎进这里的,六年后的今天,又是他们把我送走。一年一年,不知道他们送走了多少,迎来了多少。楼下,教导主任在大门口站着。“走吧,都走吧。”她是自言自语?天知道是什么了。也许是送走的多了,迎来的也多了,心磨硬了吧。
他们一个个的都很开心,毕竟都是初中生了吧。他们没有理由不开心。只是,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都不约而同地一回头,再怎么高兴,毕竟也是忘不掉的吧。
我看见,那一回头,那留恋的瞬间,不舍比海还深,虽然没有泪,但是壁垒还要凶。
我沉默了。
碧绿的树叶,满地的金阳,铺了天,盖了地。花无声,叶无语。
我第一次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感到如此的萧杀……
篇2:离别之痛作文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眼前飘扬着若干柔软的蒲公英,心底不由地冒出一股股失落的寒意。此时此刻,我已走进了心灵的荒地,眼睛无神地望着地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2岁,是个喜欢幻想的年龄,总是想着在一个深沉的秋天前,会有一个童话般依依不舍的离别。曾经为了这个略带伤痛的离别,而三番五次地流泪;曾经用诗中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感慨。
然而在诗中融入的凄凉却在这个小学毕业典礼上失去了踪影,反到让我的心不禁苍凉了。没有同学的告别,没有老师的叮嘱,没有热情的拥抱,甚至连泪水在滴落之前也被这残酷的阳光蒸发了。天啊,六年,六年的同窗,六年的友谊,竟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眷恋。
哎,想为自己的落莫流几滴眼泪,但眼睛中没有一丝泪光。于是尽力找寻自己的记忆。因为,记忆越珍贵,越快乐,越会为大家对它的无视而伤心。
回忆使我的脑海里浮现着朋友们一片片真诚的心,同学们一声声灿烂的笑,老师们一份份无声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陪伴着我度过了六年,美妙的六年,记忆中永远的六年。这些宝藏般的回忆不是比“告别时的不舍”更重要吗?就算那梦境般的一幕真的如我所愿,成为了现实,离别也是在所难免的。与其献上一次虚无缥缈的感动,不如挽留六年间所有美丽的回忆。
突然间,所有的窗户都打开了,心灵的荒地渐渐消失在我身后。世界一下子变得如此渺小,而心中爱的世界却是一派宽广。眼前只有心灵与心灵的呼唤,目光与目光的交织,理想与理想的显现。昨天的失意将被我踩进回忆,今天的机遇将被我好好把握,明天的希望使我轻盈飞翔。这充满活力,充满梦想的世界飘满了神奇的蒲公英……
是的,这蒲公英是六年一班中每一分子的化身,带着美好的回忆,飞向远方……
篇3:离别之痛作文
那一天,在车站表姐提着沉重的行囊,眼圈红红地望着为她送别的亲人,我想她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终究没有说出来,带着深情,带着怀念,也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踏上学途的旅程,她默默地走了,融入了凯里民中学生者的队伍。
当表姐坐的那辆列车缓缓前进时,一瞬间,我是多么地想把表姐留住,是多么的希望时光倒流,又是多么希望能够有什么东西把时间冻住,把那列车留住。虽然我不能为表姐多说什么,但我只能注视着她,看着她坐的那辆列车缓缓前进的方向,希望能给她由衷的祝福!
自从表姐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也一落千丈,回想起我们以前的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就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甚至有时会快乐得让人嫉妒得要死!
回想起以前的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每当到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和表姐总会秉烛夜游,与之大抒已见。谈论一翻。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和她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春`夏`秋`冬。
自从表姐走后,我就会感觉到,在没有她的日子里,生活就好象少了一些生机。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的冷酷无情,情绪也会“随波逐流”,就好像快乐的日子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退化”。想着和表姐的距离之差——我在山这头,而她却在山那头。就好象中间隔着一堵隔音墙,看不见她的面孔也听不见她的声音,只能从想象中看清楚她的“庐山真面目”。虽说如此,但我深知:“离别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也是朋友之间友谊的见证”!
虽说离别会给人带来心理上不必要的伤痛,但这能让人懂得:“只要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就是珍惜你自己的宝贵时间,也让一些不懂得珍惜它的人一次严酷的打击,和响亮的警钟”!
篇4:离别之痛作文
我坐在汽车上,远远地望着那渐渐离我远去的身影,眼泪不知不觉地蹦了出来,流到我的嘴里,苦苦的,涩涩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次的离别就是为了下次的相会。
那年暑假,因为亲人的病危,我跟随妈妈来到了云南。那儿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的地方。可见到外婆生命垂危单位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我不知该如何是好。她有那细小微弱的声音喊着我们:“你们来啦”努力微笑着。我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外婆”直到眼泪如泉水般流下来,不能停息。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细心地照料着外婆,她的身子渐渐好了,看到她开心的笑着,我也很高兴,她的微笑多了,但每次看到她的疼痛样子,就好像刀割着我的心。她对我很好,很疼我。她的笑像阳光般照耀着我,直到快开学了。我们要回去了,舍不得和担心在心中徘徊,她的笑脸和慈祥在我脑海中出现。
车开动了,她身体不好却依然拖着沉重的身子来送我们,我远远地望着她的背影,远远地,我哭了,深深地哭泣着,我觉得时间过的好快,如果时间能流逝我好想呆在她的怀里静静地看着她慈祥的笑脸……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听到这首悲伤地《送别》,就不禁想起温柔的外婆,虽然她现在已去,但真心的希望她在天的远处能幸福。请珍爱身边的亲人,好好对她们,爱她们,她们是你最重要的人,也是最爱你的人。外婆,我爱您。
篇5:离别之痛作文
就在前不久,我终于回到了几年未见的老家。家里的建筑还是那样的挺拔,人还是那样的淳朴与善良;我的外婆与外公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我,弟弟还是一如既往地思念我,姐姐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让我。一切的一切,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的家的味道。
在那里的日子好似流水,是如此的欢乐而又如此的短暂,离别终究还是来了。
出发的那个早上,天格外的亮,却没有太阳;家中的院子人格外的少,却各各的脸上都写满了忧愁。一切的一切,都渲染了一份离别的伤感,就连平时格外爱叫的大黄狗也静静地卧在一角,低声的呜咽。
弟弟的眼中蓄满了泪,脸上的肌肉在不停的抽搐,一道泪痕在他的脸上清晰可见,我想去安慰他,可竟不知说些什么,只有一份无奈与忧愁在脑中徘徊。
我终于还是踏上了出发的征程,在我上车关上车门的一瞬间,我的耳畔传来了弟弟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但我却不敢回头看他一眼,因为我外表的坚强早已在上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脸的泪。
回来的似乎十分漫长,而我的泪也在流。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离别的痛,那种痛直奔心底……
篇6:离别之痛作文
今天,我非常的悲伤,因为下午我离开了表姐家……
今天一大早,我便醒来,顾不着吃早餐,直冲电话,抓起电话筒,打电话给爸爸,电话接通后,我迫不及待地问道:“爸爸,可不可以明天才回珠海呀?”爸爸听后,爽快地答应了我。我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一块沉石,今天又可以跟表姐玩了。
吃完早餐,我的婶婶告诉我,等一下爸爸妈妈要来表姐家,我听后便觉大事不妙,难道爸爸要反悔?不可能,还是跟表姐玩着先吧!
很快爸妈来了,我急忙从三楼跑下一楼,问他们是否可以明天才走,他们还是一口答应。我听后,喜悦之火烧得比先前旺了好几倍,我立刻跑上楼,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表姐听,表姐听后也是一阵欢喜,因为今晚又可以通宵达旦了!
谁知万事易改,世事难料。我和表姐正打着扑克时,爸爸走了上来,我本以为他是来跟我告别的,谁知他竟然说了句让我难以接受的一句话:“走吧,回奶奶家了,明天要回珠海。”,心碎呀!之前做的美梦被他一语打破,真所谓是“一语惊人”!
随后,他抛下一句让我准备准备的话便下楼了,在一旁的表姐无奈地说:“哎,暑假见了。”我悲沉地收拾好衣服便下楼了。
下楼后,我真想大哭一场,我太想和表姐多玩一会,上车时,很多人都给了我最喜爱的红包,但那时,我已经开心不起来了,只能勉强一笑。再见,暑假我还会回来的,等着我吧!我心头一酸……
第五篇: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放假三天,3日正式上课。在这三天里,老师最牵挂的就是你们的安全,请同学们一定要按照下面的叮嘱和平时我们掌握的安全常识去做,高高兴兴度假期,平平安安返校园。
一、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下车后不要在车尾处停留。
5.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6.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7.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8.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9.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10.夜晚过马路时要避免在来往车辆的交汇处通过,那是一个盲区,司机看不见人;要选择比较亮的斑马线处通过。
二、外来人口子女的安全教育
节假日期间,部分家长仍需上班,子女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十分容易发生意外。
同学们一个人在家时,如有外人来访,我们可以通过门镜看清是否认识来人,如果是直系亲属可以开门接待;如果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可以不出声音或告诉他等大人回来之后再来访,如果来访者还纠缠不走,你可以说:“你等着,我这就给爸妈打电话请他们回来。”总之,千万不能给陌生的客人开门。若邻居有事也请爸妈回来再处理,你在屋里不出声音装作没人就可以了。
三、防意外事故的教育
1.在家使用煤气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有煤气泄漏现象,没开煤气时就闻到
气味了,应停止使用,马上通知家长来处理;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关好开关,一方煤气泄漏。
2.使用家用电器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用完后要记得切断电源。用的过程中不要离开或同时做其它事情,更不能去看电视,以免忘记后引起用电火灾。
3.不模仿电视里的危险动作,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不该攀爬的建筑。
四、预防外来暴力的侵害
1.独立安全居家,主要就是机智地接待陌生人的来访。
2.不一个人私自外出,若必须出去,一定要告知家长,不要在无人僻静的地方停留,并及时返回。绝对不能一个人上山玩耍。
3.与父母外出时,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为了避免走散,外出前要有约定一旦走散,孩子要在原地等待或按原路往回走,不要去找父母,要等父母来寻找,这样就容易相聚。如果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父母,要向警察叔叔或交警求救,千万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更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给的食品、玩具等东西。必要时拨打110求救。
五、假期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好时机
平时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回报父母,平时父母为我们操劳的太多太多了,放假了,就让我们为父母“操劳”一回吧。
我们要理解父母,外出时不要见到什么就让父母给买什么;我们要关心父母,他们休息时尽量不要去打扰,要知道他们也会累;我们要顺从父母,不要顶嘴惹父母生气;我们要心疼父母,勤快地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不要懒惰。经常这样做下去,我们就是一个颇有孝心的孩子了。
六、专用室、办公室安全
所有微机室、农远教室等专用等老师,在离校前一定要切断专用室电源;特别是办公室的电脑、热水器电源都要切断,班主任一定要检查好教室的用电,关好门窗,切断电源之后再离校。
最后祝全体师生劳动节快乐!
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太东中学
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