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8: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

第一篇: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人人都欢笑?(打一中国传统节日)2.在西方国家也有一个这样的节日,和我们过春节一样重视,一样热闹。知道是哪个节日吗?(圣诞节)师: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你对圣诞节的了解?

教师补充介绍: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诞夜,一家人在圣诞树周围团坐,互赠礼品,共进圣诞晚餐。午夜,孩子们把鞋袜口朝上吊在壁炉旁,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品。25日圣诞节这天,机关、学校放假,各行停业,共庆节日。人们在室内摆放圣诞树,树上挂满彩色灯泡、光闪闪的金银纸片以及剪纸雪花,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给予树“是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出示相关句段: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二、通读全文

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指名5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圣诞节到来之前,妈妈给了孩子们二十美元买礼物。妈妈有些(担心),因为家里并不宽裕。孩子们买完礼物回来,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妈妈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有些(生气)。后来,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让一个小女孩(如愿以偿)才这样做的,她非常(激动),因为金吉娅有一颗(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心。

2.师:同学们说到妈妈听到这件事后很激动,那么妈妈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一种感情吗?在这件事情中,妈妈的感情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再读一读。

学生默读、标画,然后自己练习朗读。

3.师:谁来读一读表现妈妈情感变化的句子?

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提示: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下面我们按照文章的顺序先来看你们找到的这句话:

出示句子:“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师: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攒了100美元,要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可能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你们认为我理解得准确吗?

引导学生结合“只”、“却”想象到金吉娅家不宽裕,攒这些钱很不容易,但100美元真的是太少了,不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分”,只是把钱分了,“分享”就有分享快乐的意思。

师:是呀!妈妈由衷地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分享圣诞节的快乐,但是家里并不宽裕。你能够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吗?

生练习,教师指导。

5.师:妈妈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当她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但是,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出示句子: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生读。

师:这时,如果你是妈妈,你可能会想她用这20美元——

学生回答。

5.师:可是,作为妈妈,她多么希望金吉娅能够心里想着兄弟姐妹,即便是家庭并不宽裕,也能够把亲情放在自己的心中啊!回到家中,不等妈妈问金吉娅,金吉娅就主动向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于是妈妈激动的拥抱了她。请你再次读读课文,找一找让妈妈激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生读句子,教师出示金吉娅的话。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指名读。

师:这个时候金吉娅的心情怎样呢?

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此时的心情,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6.师:是啊,这20美元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可是当她发现还有一个陌生的女孩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做出了一个一般女孩不能够作出的决定。你能够从这段话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学生默读,汇报。

例: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秀外慧中。

7.师:你们听,商场里响起了圣诞快乐的音乐(播放音乐),这个善良美丽的、懂事可爱的、秀外慧中的小姑娘情不自禁地在给予树上摘下这张小卡片,她会在这张小卡片上写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金吉娅,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小卡片上。

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写卡片。

师: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愿意拿着你写的卡片和礼物送到援助中心去吗?

生:愿意。

师扮演工作人员,一生扮演金吉娅,开始交际。

例:师:你好,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金吉娅。

(师接过生手中的卡片和洋娃娃)

师:好漂亮的洋娃娃,这要花掉你很多钱吧?

生:是的。

师:我猜你家里一定很有钱,是吗?

生:是的。

师:那你给你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是不是也买了很精致的礼物?

生:是的。

师:但是,我从你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些不安。来,让我看看你的卡片上面都写了什么?

(师打开学生写的卡片,生读自己写的卡片上的内容)

生:小姑娘:你好,我是圣诞老人,我会满足你的愿望,祝你圣诞快乐!

师:为什么你在卡片上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生:因为这个小女孩希望圣诞老人送给她礼物,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我愿做圣诞老人,帮助小女孩实现她的愿望。

8.师:多善良的孩子呀,明明自己家里不富有,却装作很有钱;明明是她买的洋娃娃,却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妈妈听到金吉娅这样的讲述,该是多么感动啊!此时此刻,她怎能不感到激动呢?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提示: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四、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师:那个小女孩的愿望得以实现,可哥哥、姐姐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会对妹妹说些什么呢?

例:妹妹你别难过,虽然你并没有像样的礼物送给我们,但我们有你这样一个有同情心的妹妹,我们感到很高兴。

2.师:同学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例:愿望树 感情树 爱心树 友谊树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师:每个人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永远垂着绿荫,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

3.师:刚才金吉娅的哥哥姐姐都为有这样一个妹妹感到自豪,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与家人聊起这件事,你会怎么说呢?

例:今天,我们援助中心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自己并不富裕,但是还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买了洋娃娃,我很喜欢她。

4.师: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怎么说?

例:我的女儿偷偷地帮助了一位需要帮助的小女孩,她用我给她的20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的女孩,我为她感到自豪。

5.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例:我在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上挂了一张卡片,原以为没有人理我,但却有一位小姑娘帮我实现了愿望,我会永远记住她的名字。

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她的美好的品德,记住她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6.拓展阅读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朗诵:《妈妈的爱》,学生欣赏,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再三的叮咛 爱是爸爸期待的眼神 爱是一个热情的拥抱 爱是一句友善的问候 爱是给老奶奶让出的座位 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撑开的花伞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 爱是 爱是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寻找你身边“爱的故事”,写进日记本。

第二篇:解析给予树课堂教学实录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给予树》课堂教学实录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 徐慧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教学过程:(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咱们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来热热身,做个看图猜节日的游戏,好不好?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端午、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师: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生:……

师:喜欢过春节吗? 生:喜欢!师:为什么?

生:可以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很高兴。师: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视过春节的。(课件出示圣诞节图),这个节日谁能猜出来吗? 生:圣诞节。

师:对圣诞节你有哪些了解?

生:有礼物。

师: 你还知道什么? 生:……

师: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每一个人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

师:请同学们坐好,抬头先来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谁会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真不简单,多音字“给”、生字“予”,你都读对了。(板书这两个字的读音)师:再找个同学读读。生:读课题。

师:全班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读得都不错。生字能认识吗?请大家打开课本125页找到生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如果有读不准的,提个醒。(生生互读)

师:都读准了吗?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课件出示新词,指名认读)生:……

(课件出示新词:援助)

师:“援”这个字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援助。生:救援。生:支援。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课件出示“援助中心”)

师:你对这个词有哪些了解? 生:……

师:课文说到,每到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场里设置这样一棵与众不同的树(师简笔画树),而且这棵树上挂满许多人的心愿(在“树”上粘贴“树叶”)。

师:这棵圣诞树就叫作—— 生:给予树!

师:了解了“给予树”、了解了“援助中心”,再来看这个词(课件出示词:棒棒糖)师:一起读。生:棒棒糖。

师:喜欢吃糖吗?咱们就来把这个“糖”字写好。怎么能写好呢?谁来提醒大家? 生:横平竖直。

生:注意左右结构。

师:偏旁外左,就要左窄右宽。

(一边板演“糖”,一边提示书写的要点)

师:“米”字旁要窄些,最后的“捺”变成“点”;右边的部分“横”比较多,但也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记住了吗?拿起笔来你也试着写一写。师:同学们要注意写字的姿势,抬起头来。生:(仿写)

师:先写到这儿,看来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规律,生字掌握的不错,课文也一定能读的很好。谁愿意起来读书?(指名)

师:这5个同学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再找一找,课文中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5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

师:读正确了吗?谁听出来了?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生:落下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的同学再来读读。(再读)

师:课文中都写到谁了?

生:金吉娅、哥哥、姐姐…… 师:谁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金吉娅。

(在黑板上贴词卡:金吉娅)

师:她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生:她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家人买棒棒糖。

师:在圣诞节的时候,她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面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家人买值钱的礼物?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出示课文第三小节)生:读课文第三小节。

师: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了吗? 生:读有关语句。

师:是这句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好不好? 师、生:齐读语句。

师:金吉娅现在什么样啊? 生: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不用举手,自己表演表演。生:(不说话,静静等待)

师:对,什么话都不说。哦,老师这下明白了,文中的金吉娅“沉默不语”就是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想。生:(着急地)不对!错了!…… 师:不对呀?怎么不对呀?

生:应该是什么都不说,但心里却想了很多事。

师:那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不着急,孩子们,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由读1-3自然段)师:(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流)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

生:大家都买了很多很好的礼物,可我只买一些了棒棒糖,他们会不会骂我呀!师:心里想着家人,担心着家人的感受。还会想什么? 生:妈妈会怎么说我呀?

师:想着妈妈,担心妈妈生气。多体贴的孩子呀。

生:没有买到象样的礼物,很难过,给家人的是普通的糖,而给陌生的女孩是一份好礼物。

师:很会读书,能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想象金吉娅的难过心情。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相应句子)。

师:是啊,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心事重重,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 生:(读相应句子)。

师: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了。谁愿意读?自己先来试试吧。生:(练读)师:谁愿意读? 生:(读相应句子)。

师: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是什么样呀?表演表演。生:表演。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呢? 生:表演。

师: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来试试? 生:(生读相应句子)。

师:透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

师:这样体贴自己家人,为什么只给他们买了棒棒糖,却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呢?孩子们,看,你们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多值得思考、多有价值呀。我发现有些同学跃跃欲试了。这样吧,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来默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可以划出相关的句子。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默读时要动脑思考,不要出声。生:(默读)

师: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到了这句话。

(课件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对着大屏幕再来读。生:读屏幕上的语句。生:打错了,漏字了。(补充出示“什么都”)

师:老师觉得不加这三个字也挺通顺,挺好的呀,不加,行吗? 生:不行,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师:加上这三个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上课前,我们都说了,最想过圣诞节的就是孩子们了。

(课件出示:画面上出现不同的小礼物,替代语句中的文字“礼物”。)

师:你们看啊,这一刻,他们能得到许多很好的礼物。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人关心她。生:没有人爱。生:没有礼物。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里,她什么都没有。谁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可是……没有。”

师:是啊,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谁还想来读? 生:读“可是……没有。”

师:是啊,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圣诞节的前夕,她一无所有。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了这棵挂满着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着你。(背景音乐)(指名上台摘下卡片)师:来,打开它。小女孩写什么了? 生:读卡片上金吉娅的心愿。

师:哦,小女孩一直在盼望着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一直盼望着;晚上,面对着黑漆漆的屋子,她一直盼望着;甚至连做梦呀,小女孩都在想着洋娃娃。

师:“金吉娅”,看了小女孩的这个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师:多有同情心的孩子呀。(走到同学中间)师:那你呢?“金吉娅” 生: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呀,它是需要你和哥哥、姐姐一起来分享圣诞的快乐,你确定要帮一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小女孩吗? 生:确定。

师:你可要想清楚。生:想清楚了。

师:你呢?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一定要帮她买到梦寐以求的洋娃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老师听出了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 的决心。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这段话)。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还有谁来读? 生:(读这段话)。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想要帮助这个小女孩的决心。此时,她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孩子们,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送给她什么? 生: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生:关爱。

生:关怀、温暖。生:一颗真诚的心。

师:说的多好啊!送给了她一颗真诚的心,送给了她希望,那是生活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 仁爱)(出示课件)师:听,圣诞的乐章敲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只有八岁的叫作金吉娅的小女孩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伤心过,我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金吉娅,你很了不起!

师:如果你们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说这个句子?

(出示: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生: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生:我激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生:我兴奋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作为妈妈的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师:(出示课文“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师:作为哥哥的你会—— 生:(读语句。)

师:作为姐姐的你也会—— 生:(读语句。)

师:还有我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被感动的人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师、生:(齐读)

师:有些同学都能背下这段话了。让我们记住这段话,好吗?没记住的可以看着大屏幕读。生:(读、背这段话)

师:八岁的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可以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的幸福笑脸。那她又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生:谢谢你,金吉娅,谢谢你的洋娃娃。生:谢谢你,金吉娅,谢谢你送给我的爱。

生:谢谢你,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我心中的梦想。

生:谢谢你(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了)师:(机智)是的,小女孩有可能就像这位同学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都举手了,课后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写几句话,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话。下课!

板书:

给予树

金吉娅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三篇:给予树 教学实录(易志军)

《给予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易志军

评析:崔峦

一、复习导入,引出“棒棒糖”

师:今天这节课,将由易老师来陪伴大家继续走进第31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听说上节课你们已经读过这篇课文了,那易老师来检查一下。我的检查有三关。第一关,初级关。这些词语谁会读?(出示: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生读)

师:谁能够通过读,让人一听就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还记得吗?在这个故事当中,兴高采烈的是谁? 生: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师:沉默不语的呢? 生:沉默不语的是金吉娅。师:那么,如愿以偿的又是谁呢? 生:(齐)陌生女孩。

师: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我要听写词语,请大家拿出作业本。

(生听写词语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订正)

师:现在进入第三关,高级关。这些句子,谁会读?(出示)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第一句,谁来?(生读)师:这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担心

师:妈妈为什么担心呢?

生:妈妈给大家的钱不多,她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师:简而言之,就是为买礼物的事情而担心。第二句,谁来读?(生读)师:这时,妈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妈妈的心情是生气的,因为金吉娅给家人买的礼物居然是那种很便宜的棒棒糖。师:还是因为礼物的事情。第三句谁来读?(生读)

师:这句话中,没有直接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词语呢? 生:激动。

师:是啊,激动也是因为圣诞礼物。你们看,担心是因为礼物,生气—— 生:(齐)也是因为礼物。师:最后激动—— 生:(齐)还是因为礼物。

师: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圣诞礼物展开的,而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是—— 生:(齐)棒棒糖。

师:这到底是一些怎样的棒棒糖?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耐人寻味的棒棒糖开始今天的学习。(师板画棒棒糖简笔画)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带有“棒棒糖”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走进“棒棒糖”

1、让妈妈有些生气的“棒棒糖”

师:都画好了吧?咱们来交流一下,第一处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是——(生汇报,师出示)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师:咱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妈妈此时的心情,你觉得该怎样朗读呢?(生朗读)

师:老师感受到妈妈的生气了。这个句子其实挺有意思的,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老师把这个改一下,你们看,发现了什么?(出示少了“只”字的句子)

生:老师,少了一个“只”字。师:这个“只”字可以少吗?为什么?

生:不能少!因为少了这个“只”字,就看不出金吉娅到底买了什么。生:这个“只”字,说明金吉娅除了买了一些棒棒糖之外,没买任何其他礼物。师:是啊,金吉娅居然只买了棒棒糖,妈妈当然有些生气了。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个句子。(生朗读)

师:老师把这个句子再改一下,你们看,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去掉破折号及后面内容的句子)

生:老师,你把破折号和破折号后面的那句话去掉了。

师:是啊,这个变化很明显。那么,你们觉得这后面的内容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去掉!师:为什么呢?

生:后面的内容说明这些棒棒糖很便宜,是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对呀,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就是强调了这些棒棒糖的便宜。妈妈原本希望大家送出像样的礼物,而金吉娅居然买了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当然有些生气了。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朗读)

师:与金吉娅相比,哥哥姐姐送出的礼物一定会好很多。因为金吉娅是最小的,所以他们送给金吉娅的礼物可能就是——

生:(齐)最好的。

师:你们觉得,他们可能送给金吉娅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个漂亮的布娃娃。生:还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些巧克力。生: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个发卡。生: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条围巾。

师:这真是充满爱的家庭。那么,他们送给金吉娅的是一些怎样的布娃娃、巧克力、发卡、围巾呢?谁也能用破折号补充强调一下。(出示)

大哥送个金吉娅

——那种

。二哥送个金吉娅

——那种

。大姐送个金吉娅

——那种

。二姐送个金吉娅

——那种

。生:大哥送给金吉娅布娃娃——那种会唱歌的布娃娃。生:二哥送给金吉娅巧克力——那种很甜很甜的巧克力。生:大姐送给金吉娅发卡——那种带花边的发卡。生:二姐送给金吉娅围巾——那种又长又漂亮的围巾。

师:相比之下,金吉娅给大家买的礼物却是一些棒棒糖,还是—— 生:(齐)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这当然让妈妈有些生气了。一切的生气、一切的不解,都是因为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板书:——五十美分一大把)这是第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第二句,谁找到了?

2、让金吉娅有些难过的“棒棒糖”

生:我找到的是“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师:真好!其他同学也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好的,那咱们一起看看这个句子。书上说,金吉娅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比较小。你们觉得改怎样读好这个句子呢?

(生小声读)

师:有点感觉,谁再来。(生小声地、慢慢地读)

师:刚才咱们关注到句子中的破折号,在这个句子中,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标点符号。生:省略号。

师:(板书:“„„”)大家看看,如果去掉这个省略号,这个句子还通顺吗? 生:(齐)通顺。师:既然是通顺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标点符号呢?

生1:加上省略号之后,说明金吉娅说话时有些结结巴巴的,因为她有点难过。师:说得真好。给咱们开了一个好头,老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在省略号后面板书“难过”)其他同学继续说,从这个省略号,你读出了金吉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2:她有些内疚,因为哥哥姐姐都买了很好的礼物,而自己却没有买像样的礼物。师:这个词用得真好!(板书:内疚)

生3:金吉娅当时一定还有些担心,她担心妈妈会责骂她。

师:是啊,家里并不宽裕,而自己却把大部分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礼物,所以,她有些担心。(板书:担心)来,老师请刚才三位同学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金吉娅的难过、内疚、担心。(生齐读)

师:为什么金吉娅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妈妈不是给了而是美元吗?事情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

生:金吉娅原本是准备给家人买礼物的,课时它后来发现给予树上有一张心愿卡,她为了满足那个陌生女孩的心愿,就把大部分钱给那个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是啊,文章有一个部分写出了事情的经过,找到了吗?(生浏览课文)生:第4自然段。

师:(出示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同学们请看看这段话,这么长的一段话,其实里面藏着三个词,让它的条理变得非常清晰。你能发现是哪三个词吗?

生:本来,后来,于是。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真棒!咱们三年级的同学,读较长的段落时,只要理清了条理,就能整体把握内容了。现在,谁能不看课文,用这三个词语来说说事情的经过?

(生复述事情经过,全班鼓掌)

师:说得多有条理呀!他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了一遍,其他同学也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说一说吗?

(生根据“本来„„后来„„于是„„”练习复述事情的经过)

师:原来,金吉娅把大部分钱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买了洋娃娃。所以,望着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金吉娅只好难过地对妈妈说——

生:(小声齐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师:孩子们,老师有些不明白了,金吉娅明明知道妈妈可能会生气,为什么还要给一。个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生:因为金吉娅认为,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可以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师:是啊,这是金吉娅做这个决定的理由。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可以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生读)

师:是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啊!想一想,我们过圣诞节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什么礼物呢?

生:一件漂亮的衣服。生:一个崭新的魔方。生:一台最新款的手机。

师:而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有漂亮的衣服吗?(生齐:没有)有崭新的魔方吗?(生齐:没有)有最新款的手机吗?(生齐:没有)

师:她真的是—— 生:(齐)什么都没有。

师:她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啊!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同情?(生读句子)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她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她有一个愿望,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师:什么叫作“一直盼望”呀? 生:就是没有停止过,长时间地盼望。生:就是以前盼望,现在依然还在盼望着。师:是啊,白天盼望—— 生:晚上也在盼望。师:去年盼望—— 生:今年也盼望。师:你们看屏幕。(出示)

白天时,她盼望洋娃娃陪她一起玩。晚上时。难过时。寂寞时。高兴时。生:晚上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和她一起睡觉。生:难过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听她倾诉。生:寂寞时,她盼望洋娃娃能陪着她玩。生:高兴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和她一起分享。

师:白天盼望,晚上盼望,难过时盼望,高兴时也盼望,这就叫着—— 生:(齐)一直盼望!

师:为了让小女孩如愿以偿,金吉娅毅然将大部分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然而剩下的钱就只能够买一些棒棒糖了,那种——

生:(齐)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所以,望着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金吉娅只好难过地说—— 生:(小声齐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3、让妈妈无比高兴的“棒棒糖”

师:多么善良、多么体贴的孩子呀!同学们,此时此刻,当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你觉得,在妈妈的眼里,金吉娅给予我们的仅仅只是棒棒糖吗?(指板书)

生:不是!师:(擦去学生听写的板书“棒棒糖”)仅仅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 生:不是!师:(擦去板书“——五十美分一大把”)仅仅只是那让金吉娅难过、内疚、担心的棒棒糖吗?

生:不是!师:(擦去板书“„„难过、内疚、担心”,黑板上剩棒棒糖简笔画)在妈妈看来,金吉娅除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什么呢?

生: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师:看来,最后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该登场了。一起读!(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

师:(在棒棒糖简笔画下面画四条横线)知道这里需要些什么吗? 生:知道!(一生上台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师:你们觉得,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高兴的,激动的。

师:好的,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高兴、激动。(生1读句子)

师:老师已经感受到妈妈的高兴和激动了。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妈妈的心情呢?

生2:自豪。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而自豪。(生2读句子)生3:妈妈此时一定非常兴奋,她觉得金吉娅太善良、太懂事了。(生3读句子)

师:我发现还有好多同学想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妈妈的高兴、激动、自豪吧!(生齐读句子)师:(指扳手)是的,金吉娅不仅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板书画笑脸)现在,谁能结合板书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生跃跃欲试)

师:这么多同学会背吗?好的,咱们一起来吧。(生齐背)

三、小结课文,升华“棒棒糖”

师:同学们,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金吉娅给予家人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其实,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女孩,金吉娅给予他们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师:今后在圣诞节的时候,在生活中的每一天,你们将给予大家的又是什么呢?(生沉思)

师:下课。

【专家评析】

看似“陌生”,实则有益的阅读教学改革

为了改变充斥熟悉的教学内容、熟悉的教学视角、熟悉的教学套路、费时多而收效微的阅读教学,易志军老师苦苦求索,大胆实践,提出了“陌生化教学”这一阅读教学的新主张。

“陌生化教学”,就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就是教师从一望而知的文本内容中,发掘新的语言训练点、阅读生长点,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疑难困惑,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究兴趣;就是教师改变教学视角,使学生“在熟悉的地方看到陌生的风景”,学会多视角阅读;就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习得种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都有挑战性、都充满智慧,都学有所获。

听完易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我的总体感受是:让人感觉熟悉的是扎实、高效;让人觉得陌生的是易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到底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陌生,或者说让我们觉得有新意呢?

首先是词句教学的陌生化

上课之初,易老师让学生读词语,体味词意,听写词语,读句子,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心情。这样的词句复习是有价值、有新意的。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词句教学始终是一个重点。特别是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以及句子的理解、积累和句式的运用。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读词语,听写词语。从易老师的课上,我们或许可以受到一些启发。他稍微变换了一下教学方式,就把词句的复习巩固,把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把对人物内心的感悟有机地整合起来了。不是就词论词,就句论句。这种变换虽然简单,但会给学生带来新鲜与别致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学生投入的视野和期待的张力。

第二是教学线索的陌生化

本课教学中,易老师抓住了一个事物,也就是“棒棒糖”。这个词语在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它的每一次出现正好是这个故事矛盾与情节的焦点,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易老师独具慧眼,引领孩子们围绕这个“棒棒糖”来展开学习,由此带出对内容的理解,对文字背后情感的体会,对一段话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好地体现了深度的阅读。

第三是教学视角的陌生化

在这节课中,体现得比较突出的是标点符号。例如在学习第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时,易老师抓住了句子中的破折号品词析句,了解标点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让学生运用破折号说说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会给金吉娅买什么,这就是运用,而且没有离开文本。又如学习第二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时,易老师引领学生关注了省略号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领悟其表达效果,并再次引导学生运用,这就是深阅读。

第四是教学方法的陌生化

例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的时候,易老师并不是采用“读内容、说意思“的常规套路,而是推陈出新,引导学生理出这段话叙述的顺序,找出”本来“”后来“”于是“这三个最能体现文段条理的词语,并借助词语复述故事的经过。这对孩子们今后的有序表达是大有裨益的。又例如,在积累语言方面,这是我们低、中年级的阅读课常做的一件事。易老师非常巧妙地把最后一段文字与板书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借助板书背诵、积累,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效。

总之,整节课既扎实又充满新意,既高效又洋溢新鲜,是对易老师所倡导的“陌生化教学”很好的注脚,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陌生化教学”的真意。从本节课便可确证:“陌生化教学”这一阅读教学新思维、新视野、新样态、新方法,受到了生来就好奇、求变的小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和关注。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崔峦,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第四篇:《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1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三个重点句段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

精彩之处:

1、理解“给予”

其实“给予”即为有形的赠送礼物和无形的给予帮助两个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对这个词理解到位,所以也为后来所提出的 “课文中的给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做了很好铺垫,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寻找。

2、体会“给予”。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盼望”一词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

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注重情感的.升华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建议:

1、对于“给予”意义的延伸

其实“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文中提到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沉默不语”、“低着头”,她说话时那种羞愧、难受,说明了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点拨一下“给予”其实是在自己放弃、失去某种东西的基础上带给别人快乐的。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2、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多样话

本课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教师指导个别孩子朗读和整体朗读。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多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反馈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很及时,但是比较单调。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家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会更好。

《给予树》教学反思2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快乐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以“给予”为主线,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通过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去统领全文。主线明了了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了。

其次是在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导向上,把评价语言与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激励下,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也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

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

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三,对于孩子情感的激发,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

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

鼓励孩子们课前多多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因为在课堂中,那些阅读面比较宽广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师的指导,较快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最后,当老师问: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一些学生便能在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

《给予树》教学反思3

《给予树》是本学期最后一组一篇有关“爱心奉献”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母亲把仅攒的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其中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陌生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感受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也是本课的德育目标。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可上完课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好像忽略了很多细节,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有三个表达心情的四字词语“兴高采烈、、生气”,我可以先是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其次,可通过孩子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事情来体会,还可以通过换近义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一言不发”等来引导孩

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自身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更有滋有味。

二、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在金吉娅和母亲说没有给她们买礼物时:“妈妈我们已经有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确什么都没有”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其中有位孩子说到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能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对学生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与反馈

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如果能每次在孩子们回答后不忘记给予一些不同的评价与反馈,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今后教学中改进的措施:

一、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此刻,更多的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如果我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我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我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发现这里的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途径太少,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也要有自学的学习意识。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势必就会把自己圈在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

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思考意识,思考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如果学习中不思考,就不能很好地体会知识具有的精神;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就不能得到升华,隐藏的真理也就无法领悟。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给予树》教学反思4

〖实录片段一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同情那位陌生的小女孩呢?哪话让你也深深同情小女孩?

生:读了“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我很同情她。“一直”说明她盼望了很久了。

师:是啊,她也许是从……就开始盼望了?

生:也许她从懂事一直盼望到了现在。

生:也许她已经盼望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师: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普通的洋娃娃竟然让她盼得眼都快穿了,心都快凉了。现在善良的金吉祥娅终于让小女孩如愿以偿了。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会怎么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屏显填空:

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____,她说:“____”。

〖反思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文中“一直盼望”、“什么都没有”两个句子进行感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潜意识里和小女孩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内心的同情,更好地感悟到文章蕴涵的情感,达到“以说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效果。

〖实录片段二

师:现在这位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会怎么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____,她说:“____”。

学生想象回答后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话让我听了想流下眼泪,你们在告诉我:给予就是给人关爱,给予就是给人温暖,给予是无私的,给予更是快乐的,是吗?

师:所以,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生:爱心树。

生:幸福树。

生:愿望树。

师:多美的名字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意在心里种下一棵给予树吗?希望这棵给予树能在你们的心中生根茂盛,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反思

给予就是给人关爱,给予就是给人温暖,给予是无私的,给予更是快乐的',教师一番深情的话语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凝练了学生心中的情感,让他们心中的情感不只是停留在内化积淀上,而是通过语言进一步明确了,也是将文章“爱”的主题进行了提升。

《给予树》教学反思5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6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三个

重点句段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

精彩之处:

1、理解“给予”其实“给予”即为有形的赠送礼物和无形的给予帮助两个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对这个词理解到位,所以也为后来所提出的“课文中的给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做了很好铺垫,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寻找。

2、体会“给予”。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盼望”一词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注重情感的升华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建议:

1、对于“给予”意义的延伸其实“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文中提到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沉默不语”、“低着头”,她说话时那种羞愧、难受,说明了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点拨一下“给予”其实是在自己放弃、失去某种东西的基础上带给别人快乐的。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2、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多样话本课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教师指导个别孩子朗读和整体朗读。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多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反馈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很及时,但是比较单调。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家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会更好。

《给予树》教学反思7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如有同学说:“亲爱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

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8

这一课是描写圣诞前一个小女孩一家的情况,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单元都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去关心别人,这是一篇极好的教材,教育学生爱每一个人。要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了解了一下圣诞节的时间及西方国家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联系现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并说说自已的希望。由圣诞树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想给予树是什么样?有什么作用?结果有的学生猜想它可以让人的愿望实现,有的学生猜想它上面有无数的小礼物,有的猜想它每天会在树上结出无数的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的。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习部分,用了摘要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写,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然后抓了文章的两条感情线,从开心的节日气氛感受手足之情,从担心难过的感情线中又引出仁爱之心和母子之爱,把课文的重要句子带出来。并且把朗读,情感体验读,串读,领读结合在各种重要句型中,最后,引出爱的主题,让学生来畅谈——爱在何处,升华主题。

在本校的试教中明显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引领成分较多,学生情感体验不够,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升华主题花的.时间不够多分配时间上需要再加改进,在两部分的详略还欠突出。为了吸取改进问题,又为了迎合市区学生的基础,我特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了“甜蜜笑容、紧紧()拥抱”来区分“的,地”的使用,在流程中也更专注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和思维发散性。在塔山小学上课中,的确克服了在本校试教中遇到的些问题,把两部分的时间差距拉开了,能更沉着地指导学生朗读了,主题也升华了,并且真正实现了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和给予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涤。

然而,又有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一,真正把握好语文课和思想课的分寸,

最后拓展部分时间放的多了点,学生发言过多,反而有些拖散了结构,这个结尾却成了我整堂课的败笔。或者我们上语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其文本,以及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来。

二、注意提高某些要求必须肯定的表述。

这当然是说对学生的某些自学要求的肯定提出,准确、明了,最好直观。

《给予树》教学反思9

准备这节《给予树》前,我又重新研读了课标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力求使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科学简约,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学效果突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尽量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所有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字词,自主质疑,个性化地理解,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的教学中,我从金吉娅入手直奔重点段,抓住一个关键词“沉默不语”,一个重点句,深刻体会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这是我尝试对教材大胆取舍,从中选取了能体现金吉娅美好品质的三个关键点,引导学生上下联系,通过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在学生理解、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了语文素养。

课文一开始,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也是触摸人物心灵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思维有了方向,思维也就更加活跃,思考也会更加深入,理解也自然就更加深刻、富有个性了。随后抓重点词“沉默不语”——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促进发展,实现个性阅读。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又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透过神情想象了人物内心,体会了情感。从词入手,引导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读出词语背后的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课标要求。最后运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情朗读,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有很多不足,如抓重点句“可是……什么都没有。”的理解时,我意在挖掘学生的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学生只是停留在文字浅层次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抓住这一动情点,还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口、动脑、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想象内心,才能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的同时,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了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触摸到了她善良的心灵。

语文课应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当前小学语文研究的重点话题。我在以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结合,既不孤零零的训练语言,也不是脱离语言去凭空感悟,进行情感教育,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课堂上,我要有意识地营造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情趣盎然、充满自信。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了学习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语文素养。

《给予树》教学反思10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给予树》教学反思11

爱是什么,《掌声》告诉我们爱就是一种鼓励和信任,爱就是尊重,《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就是有困难时让别人先离开,把安全留给他人,而《给予树》则告诉我们爱就是一种同情与体贴,爱是善良,爱是一颗仁爱的心。初次接触《给予树》一文时,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感动于金吉娅,感动于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给予树》一文向我们讲述着又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文中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一个八岁小女孩,她善良,体贴,同情,富有爱心。当她看到一棵“给予树”上挂着一个陌生小女孩的心愿时,便毫不犹豫地拿出妈妈给予的20美元,用了其中的大部分钱,为小女孩买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留给自己的仅仅只有50美分,用了19.5美元给予了小女孩,实现了她的愿望,拥有了一个梦寐已久的洋娃娃。当这一切告知了自己的妈妈时,金吉娅显得很难过,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妈妈,妈妈好不容易才攒了一百美元,而自己竟然没有买一份像样的礼物给她。而事实上,妈妈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女儿,相反为女儿的善良与仁爱感到自豪,女儿在圣诞节送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棒棒糖,更多更重要的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我喜欢这样的课文,喜欢这样的故事,每字每句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这样伟大的爱该怎样让我们年幼的三年级孩子领悟和体会呢?我尝试着这样的思路开始教学:抓住“给予”一词,在初步感知意思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认真朗读全文,找出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文章的焦点最后都聚集在金吉娅的身上,围绕课文的重点段落:“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展开研究。仅仅抓住“援助”一词,让孩子们体会怎样的帮助是援助?怎样的人需要援助?通过学习援助,然后让他们想象,小女孩当时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写有小女孩的信,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信是这样写的:圣诞老人啊,您在哪里呀?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圣诞礼物。我多希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在课堂上,每一个孩子似乎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钱的可怜、贫穷、孤独的小女孩,在充分体会人物生活背景的基础上,再展开情感朗读,我发现效果极好,孩子们早已和小女孩融为一体了,仿佛他们就是那个可怜的陌生小女孩。

我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孩子们说说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你有什么感谢的话要对金吉娅说。最令我感动的是,班上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说道:“谢谢你在我贫穷的时候帮助了我,我会好好爱护洋娃娃,好人有好报。”这其实也是他内心的独白。

回顾自己今天的课堂,我感觉学习的氛围似乎有些沉重,这也许和文章的内容有关,在感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感动,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基调吧!的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完全走进人物内心深处,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感情朗读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这有些难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孩子们今天还是做到了有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课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思考的东西却很多,如果下次还要上这篇文章,我决定换个角度,换条线索,也许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

《给予树》教学反思1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该组课文主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爱别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将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情感,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应“指向表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此外,我所执教的这节课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刻,导致问题设置流于表层,缺乏课堂生成。两三次的试教,每一节课时间都有剩余。再反复翻看教案,我在上公开课前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度、厚度不够。自己只是把课文支离破碎地解析完了,而且还是停留在表浅层面的分析。由于教师自身对教材解读不够,因此设置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无效的(这点刘老师虽然没说,但我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譬如,孩子们通过阅读已经能够知道金吉娅把钱用在了哪里,可我还故作玄虚,提出疑问:“金吉娅的钱到底去了哪里?谁来告诉我们?……”记得上大学教育实习那会就已经听过天河区某位教研员评课: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不要再讲,要挖掘一些孩子们不明白、不注意的'表达细节。对文本解读不够、问题设置流于表面,最直观的课堂效果就是孩子们很快就能答出我所提出的问题(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一切都太顺了),师生之间缺乏思维的碰撞,课堂生成不够。对此,刘老师给予了我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提醒,我的确应该多多吸收、采纳。例如,对于妈妈担心的原因以及如何激起学生情感体验、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我只想到借助图片和音乐等教学资源达成目标,却忽视了文字本身的力量。文中的“攒”以及100美元5个人分、还要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这些细节挖深了、解读透了,金吉娅的形象自然呼之欲出,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情感也能更充沛、更真挚。

2.对学生的回答缺乏指导性的评价,评价语言贫瘠。这是我个人教学非常明显的缺点。我总是习惯于重复学生的答案,不知如何接话、评价。有时候过于着急,不懂得引导,还直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何锤炼提升课堂评价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是我短期内要着力提高的教学技能。

3.讲学过程,教师过于冷静、生硬,情感上无法带动、感染学生。这其实跟我临时修改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紧张的情绪支配下,我绷紧了神经,只是在讲教案、教教材,把课按部就班上完就好。当时脑袋瓜子总是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我该说些什么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设若教师都未尝进入角色、挨近人物灵魂,试想她又该如何去感染和带动自己的学生?!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不一而足,内心的失落感和挫败感难以详尽。总而言之,感谢刘敏老师以及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们对自身专业成长状况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把准了脉,接下来该是寻医问药的时候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13

《给予树》描写了在圣诞节前夜,一位叫金吉娅的小朋友,用妈妈给她的为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的钱为一位不知名的女孩买了个洋娃娃,完成了女孩在“给予树”上留下的心愿。而金吉娅的母亲由不知情到了解,到最后是激动万分。在文章的学习中,只要学生能抓住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所感悟,就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所在。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生:对不起,我的宝贝,妈妈误会你了。

生:你给妈妈送了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呀!

生:你真有爱心,妈妈为你骄傲。

……

师:说得多好呀!让我们轻轻地写下来,作为妈妈的圣诞赠言,送给金吉娅,好吗?

(学生依次读着自身写的话)

师:假如你是那个在圣诞节受到梦寐以求的洋娃娃的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生:感谢你的馈赠,让我度过了最快乐的一个圣诞节,你那么关心他人,也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关心……

生:多么漂亮的洋娃娃,真谢谢你,我一定向你学习,努力去协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快乐和幸福带给他人……

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记录下这些感谢的语言,等会读给大家听。

……

【反思】

在教授《给予树》的第二课时时,这两个小练笔花了大约二十几分钟,在这过程之中小朋友们一直在考虑、交流、书写,在两个小练笔完成之后,无须教师的'点拨,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中心,体会到“给予”是一种高尚品格和“给予”后的快乐与幸福,也懂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小朋友进行小练笔,但大多放在末尾,作为拓展,还有一些可以说是画蛇添足,是地道的点缀品。而这一课中的两个小练笔却实实在在的让我感受到了“感悟课堂”的魅力。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1.虚实有度。

充沛的“利用”文本,充沛“挖掘”文本,充沛考虑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他既有一定的“易度”——可以顺着主人公的话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可以顺着说,所以又务必要说顺,即让它符合“对话”的要求。

2.细化过程

“练笔” 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假如想让它达到预定的良好效果,首先让学生理解说话人的心态,掌握表达的正确方法。最好能在写之前与全班同学有一个互动交流,不让“练笔”走过场。

3.追求实效

很多小练笔在时间上略显匆促,结果练笔活动浅尝辄止,成了课堂上的小点缀。真正具有实效的小练笔,要有足够大的“容量”,具有“具体”的过程,要有一定的“铺张面”,和流动的“线”。真正着眼于小朋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心理的揣测和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并能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动情、入境。

4.不只仅是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不只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小朋友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发明、展示自我、体验胜利的平台。是学生健康生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是啊,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仅在于掌握它、运用它,更在于逾越它。

《给予树》教学反思14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一、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

如在理解“如愿以偿”时,唤起孩子的经验储备:你有没有如愿以偿的时候?从而体会如愿以偿的意思,与小女孩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以“如愿以偿为主线,展开教学:谁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谁帮的她?使教学环节流畅,一气呵成。

二、抓关键词语,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从“并不宽裕”和“陌生”体会金吉娅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

地给予陌生小女孩帮助,更能体会到金吉娅的美好品质。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三、诗歌接力,感悟“给予”的真谛。

以诗歌接力的形式,孩子们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出“给予”的真谛。孩子们的妙词佳句让人欣喜:给予是帮助、给予是别人摔倒时轻轻地扶起他、给予是一个微笑、给予是几句鼓励......

四、课文留白处,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

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15

张老师教学《给予树》第二课时是围绕着爱心的展开语文教学,没有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变换词句进行比较,进入角色进行体验,创设情境进行表达……教师独具匠心的引领,让学生在真正学习语文,同时又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在《给予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能紧紧抓住主线。抓重点词,如“仁爱、体贴、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抓重点句,如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句话,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感悟、理解文本,去感受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这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之中,成为学生的精神基础,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和学生思考“她明明做了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探究人物背后的内心。故意省去“什么都没有”,让学生体会可能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而反映出来的。最后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感激金吉娅的话。把读、说、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的不同。在第四自然段时,抓住金吉娅当时的内心感受,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让孩子们读出感情。

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学习语文,没有毫无意义的空谈。听别人朗读,听别人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去评价;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一堂课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浓厚。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学生无形中学会斟词酌句,有利于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安排了简单的写的练习,作业是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__________”给学生训练,老师的板书很有特色,在黑板上画了棵大树,通过写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表现了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在老师、同学的富有情味的语言中,度过了美好的一节课,学生是有很大收获的,内心是充满快乐的,我是听课者也感受到快乐的。

第五篇:《给予树》教学设计方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方案

陈雪霞

刘文琪

张晓芬

李洁珊

陈滨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给予、试探、心意、祝福、心意”等词语,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的意思;会写“予、宽、裕”等12个生字。

2、学习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准备:

圣诞歌、卡片、多媒体课件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圣诞歌,让学生感受圣诞快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示圣诞图片

设境:师:聪明的孩子,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这些图片又是什么节日的图片?

生:圣诞歌、圣诞节

师:那你都知道哪些圣诞的小知识啊? 生:有礼物收、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地庆祝

师: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挺丰富的,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它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去看看在

这一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一个叫金吉娅的女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给予树。齐读课题。注意“给”有两个读音,纠正“予”的写法,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些,横勾要写的长一些,竖勾要写得向我们人的脊梁一样挺拔,注意它与“矛”的区别。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孩子们,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老奶奶扫过地。

师:那是你对老奶奶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很幸福,很开心。

4、讲解给予树

在国外,圣诞节前有好多慈善机构比方说“援助中心”,它们会在商场里设一些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这些树上,等待好心人来帮助他们,这样的树叫做“给予树”.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桌互查(你指我认)

圣诞 分享 仁爱 宽裕 盼望 棒棒糖 如愿以偿

2、重点讲解:

如:A、“宽裕”怎么理解,大家看,他的左边是一个什么旁? 生:衣字旁 师:右边呢 生:谷

师:有衣服也有粮食,我们说它丰衣足食,经济宽裕 B、师:援助的“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

师:课文还有一个词?(出示“援助中心”)

师:你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生:帮助实现愿望的。

师:大家能不能找出跟它写法相近的词〔出示“缓”〕 C、师:这“棒棒糖”的“棒”怎么写? 生:左窄右宽。

师:还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短!记住了吗?自己动笔写一写。

3、抽查词语

A、圣诞 分享 仁爱 宽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愿以偿

重点认:援助,理解援助中心 B、对比读词语

热烈地讨论 诚挚地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

4、课堂练习,加强巩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二、复习检查

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③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四、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通读全文,思考

(1)回家途中,其他孩子的表现怎么样?金吉亚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2)金吉亚用二十美元做了什么?(3)妈妈觉得金吉亚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2、研读第3 段 体会金吉亚难过的心情 A、孩子们为什么“兴高采烈”? B、金吉亚为什么“沉默不语”? C、妈妈非常生气,心里会想什么?

3、研读第4段 体会金吉亚的善良与仁爱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六、结束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从金吉娅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假如你是那个需要帮助的女孩,这是你收到了金吉娅送来的礼物,你最想要跟她说什么话呢,大家把它写在本子上,下节课老师请你们大声念给老师跟同学听,好吗

下载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予树 周桂丽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小学熊庆 李锁梁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予、裕”。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语言,练......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的朗读磁带。第一时一、议论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题),你能想象出......

    给予树教学设计

    31 给予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读带生字的词语 2.学习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意思;会写“予、宽、裕”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任莉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

    给予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给 予 树》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