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感受母爱,感受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 学习作者的抒情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母爱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3.听朗读,整体感知
听完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
感受: 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 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
4.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主要写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坚强乐观的品质。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5.一词一句总关情
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做梦”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
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一个缩影,他们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6、分析诗歌抒情手法。
a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b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7、小结:以孟郊的《游子吟》结束本堂课。
8、作业:写一个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注意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大堰河形象
诗人感情
主要修辞手法 地位卑微
怀念哀悼
反复 身世悲苦
对比 勤劳善良
眷念感激
排比 乐观坚强
同情控诉
命运悲惨
讴歌赞美
呼告
第二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
课堂记录:
执教者: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满仓
课题:著名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准备:阎维文的《母亲》、中国古典管子曲《江河水》、配乐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配乐朗诵《疯娘》四个mp3,关于母亲的名人名言两条(毛笔书法),大毛苌的著名文论。
听讲者: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
资源准备、组织和课堂记录: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教师王三卫
授课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和准备:启发学生谈谈他们自己对于诗歌的认识。
王:同学们,这节课由我来上,这是一节探索课,大家不必紧张,要全身放松,明白么?不过要特别说明的是,这节课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大概需要80分钟,大家能耐得下来么?
诸生:(满脸洋溢着喜悦和期待,异口同声)能!
王:那么,我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从小学到初中,学了九年的语文,其中接触到了很多的古典诗词和现当代诗歌。我想大家是非常喜欢的,可是听老师讲的时候,却觉得很受罪,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诸生:(允诺地点点头)„„
王: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把大家真正引入一种审美的境界里,引入到诗歌的内核里去,去感受诗歌中的真感情、真境界。下面,我想提一个问题——诗歌是什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注意——我这里不想让同学们摆出自己看到的关于诗歌的概念式的回答,我主要想听听大家对诗歌的看法。(回身板书“什么是诗歌?”,在黑板中间第一行。)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地说说,对错无所谓,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说出一点感悟的。(稍稍停顿了一会儿)
生1:诗歌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凝炼的一种文体。
王: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概念型的,我们刚才说过了,不要这种回答。不过这位同学记住了诗歌的概念,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我更喜欢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生2 :诗歌是作者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通道!
王:好么?是不是该给这位同学鼓鼓掌呢?他的表述还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呀——是什么?
诸生:(满脸喜悦,齐声回答)比喻,哗哗哗„„
生3:我觉得,每首诗都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自己深沉的情感。
王:怎么样?他说得好不好?哪个词语的使用是你没有想到的?作为一个刚刚跨入高中的同学,能用这个词,实在是了不起,比我带的三年级和补习班的很多同学的语汇还要丰富呢!
诸生:(面露喜色)好„„“寄寓”这个词用得好!(回身在黑板右上角,用工笔正楷写下“寄寓”一词)
生4: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面镜子!
诸生:(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同学们热情地为这位同学齐声鼓掌)这个比喻太好了!(不待老师评价,他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了)
王:确实太好了,这个比喻连我也没有想到!真的,这是我的真心话!我来上课时,还为大家能不能主动配合捏了把汗呢,不承想同学们的创造力如此活跃,我也要真诚的为这位同学鼓掌呢(说着,王 老师和同学们又一次为这位同学鼓起了掌)!
生5: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把火,它不仅燃烧着诗人自己,也燃烧着读者!
诸生:好好好,哗哗哗„„(课堂又一次掀起高潮,学生激动地感情溢于言表)
王:好了,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给同学们陈述自己看法的机会了,希望大家以后在课堂上多发言,多说话,这才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下来我给大家读一段关于《诗经》的经典文论,是文言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大家能不能听懂?
诸生:能——
王:我想大家一定能够听懂它的大意的,哪怕只能听懂七八成也行呀!(接着,王 老师背诵了这段经典的文论,令在座的老师不得不佩服,尤其是学生,他们更是屏气凝神地聆听了起来)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毛苌(chánɡ)认为诗歌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归纳诗歌主题。
2、赏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3、体味语言,领会诗人对大堰河、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大堰河形象的理解。
2、诗歌的表现手法、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2课时)
导入新课:
1、请今天演讲的同学上台演讲。(作适当评价)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艾青的童年生活及其保姆一生的悲苦境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如此怀念自己的乳母?就让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大堰河的形象,从中寻求答案吧。
一、概括大堰河的形象(学生讨论几分钟)
师提示:分析人物可大致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社会地位、性格、命运等。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分析、归纳大堰河的形象。)
1、分析形象
师:大堰河的社会地位怎样?
生甲:很低,连名字都没有。
师:对,找得很准。大堰河作为当时最普通的一名贫困劳动妇女,她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她的性格怎样?
生乙:勤劳。
师:从本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乙:第四节一连串的劳动,她用厚大的手掌“煮饭、补衣„„还有第七节都是描写她的场景。
师:回答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诗句读一遍。
(学生齐读相关诗句)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现在请大家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七节作者反复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保姆劳动时的表情?
生丙:她含着笑„„
师:对,大堰河尽管终日有忙不完的事,但她始终是“含着笑”做每一件事,这说明她具有怎样的个性?
生丁:笑对人生,乐观。
师:对,乐观。那么她除了勤劳、乐观,还有怎样的品质呢?
生戊:善良。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戊:“我”是地主的儿子,她却对“我”非常的关爱,给“我”以母亲的温暖。师:对,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的女性。从诗的哪一节可以看出? 生戊:第8节,大堰河深爱着乳儿„„
师:很好。大家仔细听我把第8节朗读一遍,认真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大堰河的性格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生戌:受尽欺凌,尝尽艰辛,悲苦一生。
师:太好了!大家概括得非常准确。
2、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全诗的主题)
师:大堰河可以说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的吟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等诗句。诗人对自己的保姆极力赞美,甚至将这种感情扩大到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那么,为什么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的妇女生活如此悲苦,命运如此不公呢?她要是生活在现在早该发家致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甲:社会制度,当时的黑暗社会。
生丁:还有传统的陋习。
师:诗人也在诗中明确地表白了对当时社会的态度,是哪一句?
生庚:“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师:讲到这里,我们已不难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对保姆——
生丙:赞美与怀念。
师:对社会——
生乙:控诉与愤斥。
师:这也是本文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归纳。诗人以什么样的背景来表达主题? 生齐:以自己的幼年生活为背景。
师:描述了谁的一生?
生齐: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
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热烈:抒发了对保姆真挚的怀念与热情的赞美,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师:棒极了!大家自我鼓励一下。(掌声热烈,同学们热情高涨)
二、为大堰河建立个人档案
现在大家已经非常了解大堰河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女性,应该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为了让大家加深印象,我们要为大堰河建立一个个人档案。我们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吧:属相、身高、体重、血型、身体状况、人生信条、最得意的是什么事。请大家作好准备,可以讨论。(先出示档案内容,后请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课堂火暴,各组争先恐后发言,争论激烈。边归纳边板书。)
档案内容归纳如下:
姓名:大堰河
属相:牛(勤劳/任劳任怨);马(任劳任怨的代表);猪(任人宰割)(只要有理就行)。
血型:O型,比较普遍,奉献型;什么血型都可以。
身高:160CM以上,经常劳动锻炼了;150CM以上,生活的重压,营养不良。体重:47KG 生活不好,不会很胖。
身体状况:健康,能干那么多活;不健康,40岁就含泪去了。
生命中最得意的事:有乳儿——我。
人生信条:为了儿子,甘愿为牛为马;笑对人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师:只要有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整理大堰河的档案资料。
三、本文的修辞及其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抒情的诗,作者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那么在叙事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大家找出原句,并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归纳有难度,让学生齐读其中某一节,细细体会,适当提示)
生答:排比、反复。作用是: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师: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很多地方都使用了首尾反复,如第1、3、4、6、7、8、10节都用了首尾反复。其作用
就是对比。
师:说得好!本诗的确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请大家列举
一、两例。
生:第4节和第6节,两家条件的鲜明对比。
师插言:还有吗?
生:第10节,大堰河生前的凌侮和辛劳与死后的凄凉对比。
师:大家都找得很准确,文中的修辞还有很多,如“大堰河,你为什么哭?”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格?
生齐:设问。
师: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兴趣的仔细整理一下。
四:对 “呈给你紫色的灵魂”一句中 “紫色”一词的探讨。
师:大堰河给予诗人的是无可替代的母爱,由此诗人对大堰河也是无比的怀念和赞美。请大家看倒数第2节,诗人赞美自己已故的保姆时这样写道:“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在这里,作者为什么单用“紫色”来修饰 “灵魂”呢?我们如何理解“紫色”所包含的深意呢?请大家认真思考,可以讨论。生甲:紫色代表高贵,神圣。
师:说得好,紫色代表高贵,神圣,如我们古代最神圣的皇宫是什么? 生乙抢答:紫禁城。
师:再比如,形容好的东西时都用紫色的:红的发紫,紫气东来„„大堰河虽然身份卑微,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请结合大堰河一生的命运,谈谈你对“紫色”的理解。
生甲:紫色是伤痕的颜色,代表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堰河一生悲苦,结局凄惨,因而称为紫色的灵魂,既高贵却又伤痕累累。
四、课堂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归纳大堰河的形象,加深了对作者无比赞美、怀念大堰河的理解,体会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也领悟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首诗,能从情感价值观方面受到启发,有所收益,懂得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五、布置作业
这是一首抒情诗,要求大家反复朗读,并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段落,进行背诵。
第三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艾 青
教学目的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设想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看惯了眼下流行的朦胧诗,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教学要点
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略)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选几段)
3.抓住典型细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贴近作品,认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了解排比反复在诗中的作用,理解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诵读情况。①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②朗读的语气。(重点检查3、4、5、6、7、9、10节)
2.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参见课本178页注解①和“预习提示”,不必做太多补充)。强调这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提问: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看课本180页注②,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因而受到父母的歧视,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抚养。)
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第8节。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补充: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第四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在诗歌抒情中的作用
3、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教学过程】 导入:
冰心在散文《荷叶母亲》中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母亲是荷叶,子女是红莲,母亲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大伞,母爱何其伟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赞美母爱的诗歌,感受他对母亲深深地眷恋之情。
冰心《歌颂母亲》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听配乐朗诵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这首诗后你了解到大堰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首诗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二、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1、结构化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直抒胸臆,赞美大堰河。(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2、把握情感
体会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三、具体研习
1、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
①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②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2、课文第二部分
①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采用排比的手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②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有两种身份:保姆身份和佣工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保姆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身份?(第四节,第七节)这两节分别表现了大堰河怎样的品格?
第四节:勤劳,慈爱;第七节:勤劳,淳朴,善良,本分(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③第四节和第六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④第八节写道: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样写有何作用?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3、课文第三、第四部分
①第11节写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微博的葬礼,用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鲜明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②第12节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德的大堰河”诗的主题思想有何变化?
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诗人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小结
1、大堰河形象: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勤劳淳朴、善良本分,爱乳儿如亲儿,但一生命运悲惨。
2、表现手法:抒情诗,运用对比、反复、排比抒发强烈的情感。
3、表现主题: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的黑暗社会。
四、结束语
母亲颂
(郑国柱)尽管母亲依旧贫穷 儿女对母亲的爱绝不含糊 我们只喊一声“母亲万岁” 更深沉的爱在心中如火山喷涌
尽管母亲平凡无功 她在儿女心中是真正的英雄 王侯将相的功业谁能谁住多少? 儿女们却能把母亲的恩德牢记心中
尽管母亲人微言轻 她在儿女心中却比泰山还重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却用母浇灌了儿女的成功
第五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文本说明】
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二、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
三、分析诗歌
这首诗写了一些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四、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
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品读鉴赏】
1、反复手法
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2、排比手法
第3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第4节、7节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分析人物
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第7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的表达效果。
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4、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5、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