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水浒人物和结构
【金圣叹评点本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远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著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插一壶箭;「好柴大官人。○林冲来时如此来,林冲去时如此去,作章法。」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又不敢问他,只肚里踌躇。「本是一色人物,只因身在囚服,便于贵游之前,不复更敢伸眉吐气,写得英雄失路,极其可怜。」只见那马上年少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极力写柴大官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令闻广誉,诵之成响。」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极力写柴大官人。」林冲连忙答礼。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极力写柴大官人。」那庄客们看见,大开了庄门。柴进直请到厅前,两个叙礼罢。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十二字笔舌曲折,绝妙尺牍。○此处却深感高俅。」宿生万幸!”柴进再三谦让,林冲坐了客席。董超、薜霸,也一带坐下。跟柴进的伴当,各自牵了马去院后歇息,「细。」不在话下。
柴进便唤庄客叫将酒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写柴进待林冲,无可着笔,故又特地布此一景,极力摇曳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唗,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极力写柴大官人。」林冲起身谢道:“大官人,不必多赐,只此十分彀了。”柴进道:“休如此说,难得教头到此,岂可轻慢。”庄客便如飞先棒出果盒酒来。柴进起身,一面手执三杯。林冲谢了柴进,饮酒罢。两个公人一同饮了。柴进道:“教头请里面少坐。”自家随即解了弓袋箭壶,「写得好。又特留此句,独作一番笔墨者,深表柴进畋猎是常,以为后文林冲出动之地也。」就请两个公人一同饮酒。「好。」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好。」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沈,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子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
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天外奇峰,读这肉飞眉舞。」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只此二字,情见乎辞。」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写林冲。○已下一段写林冲,一段写教师,一段写柴进,夹夹杂杂,错错落落,真是八门五花之文。」「眉批: 一段看他叙三个人,如云中斗龙相似,忽伸一爪,忽缩一爪。」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著一顶头巾,挺著脯子,来到后堂。「写教师。」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写林冲。」那人全不睬著,也不还礼。「写教师。」林冲不敢抬头。「写林冲。」柴进指著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写柴进。」林冲听了,看著洪教头便拜。「写林冲。」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写教师。」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写柴进。」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写林冲。」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写教师。」柴进看了,又不喜欢。「写柴进。」林冲只得肩下坐了。「写林冲。」两个公人亦就坐了。「百忙中又夹得好。」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写教师。○配军二字是何言与?」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写柴进。○八十万禁军教头正对配军二字,一往一答如画。」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写教师。」林冲听了,并不做声。「写林冲。」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此语写得柴进恼极。」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教师休矣,定要弄出耶?」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大笑妙绝,恼极之后,翻成大笑。」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作一摇曳。」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要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笔力劲绝。」柴进道:“且把酒来吃著,待月上来也罢。”「说使棒,反吃酒,极力摇喙,使读者心痒无挠处。」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写得好。○待月是柴进一顿,月上仍是柴进一接,一顿一接,便令笔势踢跳之极。」“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写林冲。」“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写柴进。」“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写柴进。」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写林冲。」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骄极。」“来,来,来!「三字一笑。」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又此三字,可笑可恼。」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儒雅之极。」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
林冲拿著棒使出山东大擂「四字奇文。」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奇文,令读者出于意外。○此一回书,每每用忽然一闪法,闪落读者眼光,真是奇绝。」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奇文,令读者出于意外。」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绝妙之文。」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便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奇文。○前林冲叫歇,奇绝矣,却只为开枷之故;今开得枷了,方才举手,柴进又叫住,奇哉!真所谓极忙极热之文,偏要一断一写,令我读之叹绝。○看他又用一闪。」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还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一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二句。」又怕输了锐气,「三句。○心事正与公人人般,作者特特如此写。」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棒势亦骄愤之极。」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著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棒势亦敏慎之至。」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只管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著洪教头臁儿骨上,「写得棒是活棒,武师是活武师,妙绝之笔。」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来来来。」众庄客一头笑著扶了。洪教头「来来来。」羞惭满面,自投庄外去了。「与挺着脯子入来照耀。」柴进携住林冲的手,再入后堂饮酒,叫将利物来送还教师。「三句写柴进乐极。」林冲那里肯受,推托不过,只得收了。
第二篇:原创 精品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吴汉伟语文工作室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析文学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三、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炼字的高超技巧。教学设想
一、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教学目的。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中有关文学评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吴汉伟语文工作室教案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
由“分”到“总”。第5段是过渡段;第8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有关文学评论特点的部分,抓住要点。
什么是文学评论? 可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论?
文学评论常采取怎样的写法?
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布置作业: 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解释课本后“附录”有关本文的词语,特别是方言词语。
编写本文写作提纲。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一的有关问题。
吴汉伟语文工作室教案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结合文学评论的理论知识,具体研讨课文,理清课文局部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注音:撰 揣 栩 遒 绚 曳 指名口述或板书演示课文的写作提纲。
二、研讨课文: 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首段直入文题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课文第2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③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以后叙述,评价。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吴汉伟语文工作室教案
先提出观点,后进行叙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对叙述和分析进行说明,“《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课文第6段对《水浒》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何在?
这是本文在《水浒》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创见。既看到整体的松散,又看到局部的紧凑。“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课文第7段是就《水浒》结构哪一个特点重点加以评论的?其层次又怎样?
对“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结构,进行评论。先指出“共同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然后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并与杨志的故事比较,边叙边析,论证“共同特点”。
三、落实“思考和练习”题一,指导学生讨论。
四、研讨“思考和练习”题二。对比阅读课文中所举出的《水浒》中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原文和课文有关部分。
作者是怎么复述的?复述时突出了什么?是怎么评论的?评论的主要意见是什么?
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浒》,口头复述一段《水浒》故事,就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三。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北京的色彩》一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思考几个问题,分析语言特色,试写一篇文学评论。教学过程
吴汉伟语文工作室教案
一、思考几个问题。《水浒》有着多方面成就,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人物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评论呢?
提示:阅读课文第8段的内容,思考并作出简要回答。《水浒》一百单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为什么只选了林冲、杨志、鲁达为例贯连前后进行分析评论?
提示:①结合考虑“思考和练习”题一提出的五个问题:②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③观点和材料统一,深入浅出。作者分析《水浒》的结构时,既说不是有机的,又说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矛盾不矛盾?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个标准。是从两方面谈结构问题。第6段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二、分析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结合讨论“思考和练习”题三。
三、阅读欣赏《北京的色彩》一文,写一篇文学评论。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而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其中不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以及流动于字里行间的蕴藉纯正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选取自己体味最深的某一方面展开评论。
〔附〕板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内容:
层次:
第三篇:《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教学设想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教学过程
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具体分析“叙、析、评”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读揣摩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示: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其次,说明《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个个面目不同”。接着,说明《水浒》人物描写成功的秘诀:朝夕揣摩。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引起读者重视。、pnb0阅读第2至3段,填写下表:
讨论:
提示:第一,三个人在不同的遭遇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
第二,三个人的鲜明个性是与他们不同的阶级出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读者对三个人表现出的不同感受,实质是对三个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强调: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这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第一大特点;抓住人物的阶级意识去评价人物的立身行事,这也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关键。
三、分析比较。
提示: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①详写了三人的出场情况(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其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②概括说明“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即说明人物的个性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不是静止的描写。如果用文中的比喻说明,那是一种“由远渐近”的方法。
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这一特点,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全面说明,注意“;”号前后的两层意思。至于对这一评述的教学,不必花很多时间了。
不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认识《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比较林冲与杨志人物安排的不同点。指出本文观点对以后“文学评论”论坛上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
一、阅读概括。
在阅读第6自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提示: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二”中的:“变化错综”。
二、口述情节。
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别口述“林冲”与“杨志”的情节安排,具体体会《水浒》在人物故事中安排上的上述特点。
三、比较分析。
林冲与杨志在情节排上有何区别?
提示:
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
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
四、点拨。
五、练习训练。关于〔思考和练习〕中的“一”“二”题,可放在课文分析中结合进行。第“三”题,可在课后完成。阅读下段文字,其中,对这段文字理解及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 这段引述的文字简洁地介绍了林冲的遭遇,具体说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 这段文字主要是的揭露高衙内利用权势欺压人民的凶狠嘴脸。
c 这段引述的文字既讲明了林冲几次遭遇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d 这段文字主要在歌颂鲁达仗义救人,敢作敢为的勇敢精神。《读〈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只举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水浒》书中,这三个人物是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这三个人物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反映不同阶层人物的思想面貌;其次,文章前后都以这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就能比较全面地介绍每一个人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评论的目的。[1]
第四篇:小评水浒 水浒人物
晚餐 后太太整理书柜,咱也漫无目地的随手翻看,《水浒传》映入眼帘,拿在手中浏览,当年一段往事涌入心头!七五年已经在黑土地生活六年的我从当时的政治空气中似乎又嗅到些什么!广播、报纸开始对《水浒传》感兴趣了!伟大领袖引用鲁迅的话:“一部水浒说的很明白,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即便招安,替皇帝去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最高指示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哎!不知道那个大员又要倒霉了!”这是咱内心里的话。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国家重印全版《水浒传》是个好消息!小时候受历史学家林汉达老先生影响颇深,六七岁就看他编著的通俗读物《春秋战国故事》等一系列读物,十二三岁时已经不满足只读《三国》《红楼梦》《儒林外史》了,而《水浒传》只读过金圣叹腰斩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想看没机会!只要能看到全版,甭管批谁?那与咱无关!
那日王连长对咱说:“团政治部要从几个连队抽调若干名曾读过《水浒传》且小有文采的知青,成立写作班子,而且要在全团巡回评论演讲!你去合适!”。哈哈!天上掉下大馅饼!终于可以看到施耐庵老先生那全须全尾的著作了!在写作班子驻地--团招待所咱终于如愿以偿,批也好!评也罢!放放再说!别人都从第一本看,咱从第三本看,说实话!比毛选耐看!看完后也甭闲着了,着手写评论稿!挺幸运的,让咱写第一部:内容梗概,故事多评论少。胡侃是咱强项,只要不出圈儿,怎么写都不为过。洋洋洒洒三十篇稿纸!一审就过关了!紧跟着就是在全团范围内宣讲,每到一地,照本宣科,咱讲的那部分大家都听爱听,可到后面评论部分听众就坐不住了,谁爱听说教呢?讲归讲,各连招待挺好,吃的不错!其实评水浒是一场政治斗争序幕,当时咱不懂,也不想去懂,因为那会徒曾烦恼,谁让咱根儿不正苗不红呢?巡讲过后,那位写评论的老兄调到团报道组,咱依旧回连队该干嘛干嘛!对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读到了咱想读到的东西,这就够了!
三十年过后重读《水浒传》已经完全颠覆了当年的读后感,有时在想:鲁迅真是吃饱了撑的,您就没想到您的牢骚会引发那么大的政治运动?您老人家也就是死的其时,否则中国第一右派非您莫属!老人们说: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这话有失偏颇,如今的年轻人有谁还看水浒和三国呢?咱的孩子从小就看日本卡通漫画,人家看的如醉如痴,咱看的全让不知所云。文学四大名著在如今的年轻人面前会哭泣吗?
第五篇:语文 水浒人物
【水浒人物·林冲】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原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妻子被高俅义子高衙内看中,林冲因为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但高俅父子泯灭人性,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深打拳来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是何等 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很会咬人的走狗,他以前是林冲的朋友,因为惧怕高俅高太尉,把林冲骗走去吃喝,又叫人骗走林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林娘子才免遭奸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高俅这个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连夜赶上了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的不满情绪。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其父林提辖名满天下,“林家枪法”举世闻名。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听取了富安的奸计之后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途中,高俅买通了公人在野猪林杀林冲,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暗中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一直得不到白衣秀士王伦的重用。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后来到梁山,因王伦不容晁盖和自己,林冲一怒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屡建战功。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主要事迹: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上梁山后的业绩】
1、第二十二回 一打祝家庄——林冲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
2、二打祝家庄——林冲神速生擒扈三娘,救得宋江。
3、三打祝家庄——林冲为主力之一,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
4、高唐州救柴进——林冲为主力之一,消灭高廉的所谓“神兵”。
5、大战呼延灼连环马——林冲为第二阵主将,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败。
6、曾头市救晁盖——晁盖不听林冲劝阻,中计失败,林冲断后,拼死救回受伤的晁盖。
7、攻打大名府——林冲为主力之一,后军主将。
8、收关胜之战——林冲为主力之一,与秦明大战关胜,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
9、二攻大名府救卢俊义——林冲为主力之一,第二队主将。
10、东昌府收张清之战——林冲为主力,活捉张清副将龚旺,并率军将张清逼下水,由水军活捉。
【林冲的性格特点】
豹子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并不算低,而且还有一个和睦的小康之家。然而,林冲的“时运不济”,只因在一个偶然的时机里,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于是,这和睦的小康之家顿时笼罩上悲惨的阴云。先是拦路调戏被冲散,接着又是哄骗诱奸而未得逞,随后栽赃,发配,明杀暗害……一连串的阴谋倾泻到林冲的头上。在这一段复杂的经历里,安分守己的林冲,最初始终是忍气吞声,不想背叛封建朝廷,尽管统治者的迫害一步一步地紧逼上来,他还总是退让,想从妥协中找到临时的避难所,以便于“有挣扎着回来”的希望。然而,林冲又毕竟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其实,在林冲的性格里,本来就交织着矛盾:一方面,是家庭和地位决定的忍辱妥协的性格。林冲有一个温暖的家,在没有受害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份丰衣足食的“请受”,而他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从衣钵上承受了枪棒教头的职位,从精神上也承继着与这种职位相联系的处世态度——不敢得罪上司,唯唯诺诺,委曲求全。另一方面,勇而好义的林冲,又由于他的结交绿林豪侠,受到他们的急公好义的熏陶,而富于正义感。在受到压迫的时候,也时常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气”的牢骚,不甘久受凌辱。这就使得他的性格交织着复杂的矛盾,终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了反抗的怒火,走上了斗争的道路。林冲的性格是在现实斗争的考验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至此,他性格中的革命性已发展得十分成熟。从血泊恨海里挺身出来的林冲,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果敢,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他也是反对派中的一个。他不相信封建朝廷会真心招安他们,认为“朝廷诏书,必寓哄瞒言语”。像这样一个经历了风险走上革命道路的英雄,本来可以在起义军中起更大的作用,却成了统治者用来镇压其他义军的工具,最后是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终结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
在同为封建朝廷武官的水浒英雄中,也还有另外一些人物,他们出身于中上层阶级,满心指望着为封建朝廷出力,以期博得个“封妻荫子”。这本来是一种封建的正统愿望。可是,在腐朽的宋徽宗王朝的没落年代里,奸臣当道,即使是这样一部分文官武将的“忠心”的“正统”愿望,也都难以实现,于是只好投到起义军这方面来。青面兽杨志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