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一位高三家长的教子感悟
今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让孩子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不怕花钱,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我也是一名家长,更是一名教过中学和小学的教师,所以我的视角可能与广大的家长有所不同,去年终于把孩子送到了大学,相对来说有了一点可以去沉淀的时间,于是想把自己伴孩子一路成长的经验与教训罗列出来,如果于你有一点点的同感或借鉴,那将很是欣慰!
观点一:好孩子是陪出来的,管出来的。
社会在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表现在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方面也比二十年前的我们要多的多,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学好了也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家长一定要深刻的认清这一点。与现在孩子身边的电视、动漫、电脑、游戏等精彩的诱惑相比,学习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既需要你的直观形象思维、又需要你的抽象逻辑思维,记忆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背诵的过程!面孩子本身是未成年人,对抗诱惑的能力不强,因此,要想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刚入学,一定要陪养孩子养成认真听课和按时完成作业的基本习惯,尽早让他懂得怎样做学生。三年级语文开
始写作文了,如果之前孩子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只知道玩,那他就只能是个门外汉!三四年级开始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英语了,不同于拼音,又极易与拼音相混淆,家长应该给予一定 的帮助,否则有一部分同学就入不了门。六年级做为小学的高年级是一个各方面提升自己的时段,前面基础工作做的好的同学已经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他们开始变得会学习,会思考,学习开始走向主动,当然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现象。
初中阶段是大部分孩子学习的一个特殊时期,因为他存在一个青春叛逆期。是一个想独立还不会独立,感觉自己成熟而不真成熟的时段,如果这个时期某个家庭再来一个“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那就大麻烦了。初一孩子刚入门,一下了学习七门都 需要考试的课,有的课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小学相比复习的时间明显感觉不够用,处理不好,这段时间有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进入初二以后,课程的难度明显的增加,尤其是数学、英语,又增加了新的科目----物理,而这时那个影响或困惑孩子 发展的阶段 出现了-----青春叛逆期。为什么这一年级特殊明显呢?一方面是年龄阶段,更重要的是他进入了初中的第二年,各方面基本适应而中考还没有到来,所以大环境比较松,学生容易开小差,加之课程难度的增加,处理不好又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成绩下滑,有的同学开始偷偷学抽烟、喝酒、找异性朋友等,一般等到九年
级下半学期,有些同学开始有所觉醒,知道重视学习了,但是照晚了!学习是需要基础的,就象建楼一样,地基没打好,无论如何 是不会盖成高楼的,只能出现楼歪歪,楼脆脆的现象。处于这一时段的孩子 的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要以忙为理由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否则你会后悔的!
高中阶段的同学已经开始分化了,有的上重点,有的普通,更有甚者成绩太差了,学习文化课已经听不懂了,只能 走高职,当然那也 是一个办法,一个出路。对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同学来说,他们大部分的已经走出了青春叛逆期,但也不绝对,我身边的一个外甥就是个特例。高中生的学习开始变得更加主动,但是高中与初中相比,知识的难度有一个大的提升,进入高中的学生,成绩会有一个新的排名且变化比较大,在些需要 提醒有高中学生的家长要深入细致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大体有这么几种变化:智商不高而特别肯干的同学在初中会以一个比较高的成绩进入高中,但在继续努力的情况下,成绩稳步的下滑也是很有可能 的,当然有个区间,不会无限度的滑。家长要合理的疏导,以鼓励为主,不要提过多 的要求。第二种情况是智商不错,初中贪玩且成绩还在、能 在中上游在同学,到了高中如果努力学习的话,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也是很可能的,尤其是男生。第三种情况,广大懂事的孩子,头脑也行,干劲也足又有方法,应该有会有太大 的变化。第四种情况是由于学习的压力大,缺少勇气的同学也可能开始回避学习转而上网打游戏或谈恋爱的也有,家长可要留心观察,有问题早发现,早疏导,也别硬碰硬,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的。
以上啰里啰嗦的写的这三个学段是对着自己孩子成长过程来的,当然也只是极其粗略的描述一下其中大致的环节,可能有点经验之谈,但更多的是教训。下面说下自己孩子的这个三段遇到的问题。
我孩子上小学这件事就是个失败的教训:他是五周岁上的学。本来没计划让他上,那时在农村,秋季开学几周后,孩子到家突然说要上一年级,当时他信誓旦旦的样子到现在想起来都 感觉好笑。在幼儿园时他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玩,可能他感觉能学到东西,那年秋天比在、他大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他失落了,回家闹着非要上一年级!按说当时孩子是一冲动,但是我也是认真了,冲动了。我给他讲:“上学你就认真学,不准后悔!”就这样我就把他送学校去了。现在想来,这一个决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但最终也让我成长了许多。由于孩子去学校比较晚,一个月后又转到另一个学校,拼音基本上没学,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成绩会怎么样!期末考试后我去抄孩子 的成绩,结果是没成绩,我说不可能啊?确实考了,后来教委领导帮忙查的、原始表,终于找到了,原来按规定学校间评比教学成绩要去掉两个最低分,我孩子语文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数学成绩全班倒数第二,就这样成绩被去掉了,所以没有!打击啊!丢人啊!老师孩子 的成绩竞是这样!有些受不了,痛定思痛想:接着读吧,读完下学期再说吧!如果成绩还这样就复读吧!这一年算白跑。半年后的期末成绩是语文84分,数学85分。到现在这事已经过去快十三年,但那次的成绩于我来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就这样我没让他复读,上了二年级,成绩全班中游偏下,尚可。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不会写!我的办法就是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不准看电视了,写完作业也不能看!无事可干的他就一本一本的看小学生作文选,一年下来,再写作文时虽不算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文也不能算个困难了。因为没学拼音,到四年级学英语又遇到了困难,不会读单词,甚至不会读字母!尤其是“XW”这两个我印象最深,打手几次都不会读。后来我就自己给他补,说实在的我也是一个不轻易认输的人,我家的墙上,无论是餐桌旁还是洗手间镜子旁,更不用说是卧室的墙上,贴的都是英语。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孩子上了高中。五六年级时,做数学题时老”粗心“,我又开始想办法:一方面把他考的最烂 的一份卷子贴在餐桌边的墙上,只要吃饭就看一遍,另一方面每周选 两张不太难的试卷考查,限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给5圆钱,90分给2圆,90分以下 一分奖励没有。每次开始前我先把5圆钱 放桌子上,做的不好,我就当场拿回,有时弄的他伤心大哭,但
几次下来,他不敢粗心大意了,我的原则就是:试题可以不会做,会的必须认真完成。
初中阶段,他随我来到县城读书,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他是认真的,做的还不错,但是到了暑假,我也放松了管理,一个暑假的预习基本没当回事,到了开学就不好了!城里的孩子大部分胡预习的习惯,开学后老师上课的速度比较快,孩子开始吃力,尤其是英语,难度又增加了,成绩在稳定的下滑,老师也开始批评他,他心情郁闷,开始分心!看武侠小学,把吃晚饭的钱偷买小说看,有时还偷带回家在被窝里打手电看,直到初三上学期被我发现后一顿痛打才暂停看小说,那次打孩子也是我这些年来最重的一次,事后也有些心疼。那次之后孩子开始变得懂事了,知道主动学习了。当然回想这一段时间的下滑,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一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没认真让孩子预习,还说了些无用 的话,所以为了弥补我的过失,在之后孩子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放弃了几乎所有的爱好,利用所有的周末与寒暑假陪孩子,无论是做作业还是提前预习我都监督他高质量的甚至是超额的完成。期间虽然有几次他给我说他不想读书了,但我知道那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我必须陪他一块扛。期间我也很苦恼,面对 家人的指责(还当老师呢,怎么管的孩子!)甚至也失望、绝望过。那段经历让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量变是痛苦的,但量变是质变前必须经过 的一个阶段,挺过去,前面又是一片天。到了初三下学期,孩子的成绩开始回升了,基本上回到了初一时的水平。回想这一段,我们自应怎么看待学习?一个的学习即使很努力,但成绩也可能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如果你就此放弃了,即使你后来付出相当的努力,即使想回到原来的那个水平,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此奉劝孩子们:学习一定要有点恒心。
现在想来,高中阶段是我陪孩子走过的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经过初中阶段的波折,孩子到了高中仿佛更懂事了,我打内心里为他高兴,学习成绩也由全市的五百多名上升到二百多名,自信心也变的很强大。回想这期间我所做的主要总结以下几点:第一点是我选择让他通校。因为 在县城住,家校间几公里的路,来回骑自行车,加起来每天大约一 个多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对高中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来说,身体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方便随时观察孩子的动向,有了心理问题或认识上的偏差,做家长的可以及时的引导与纠正,真正保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孩子的英语由于刚才讲的种种原因一直不太好,尤其是听力,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和孩子利用吃中午饭的时间,每天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不准看!这样逼迫他养成认真听事的习惯,然后我提问要点让他回答,因为内容新且有趣,他也愿意这么做,三年下来,我感觉他的听力有了进展,能很快的进入凝神听的状态。另外,高中期间孩子在校的学习时间已经
很多了,所以我不建议孩子到家再去花时间熬夜,我的孩子三年高中期间晚点回家基本不学习,除和家长简单畅谈一下一天的学习外,吃点东西,简单洗漱后上床睡觉,基本能保证10点四十前上床睡觉。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根据我的了解,初中知识难度小,高中难度大的多,初中生一定程度上比的是努力,只要下功夫,大部分同学成绩基本能成正比。但是高中不同,不入门,理解不了,无论如何也学不好,这种情况下,拼体力效果很差,还不如正常休息,让身体每天都保持一个好的状态,事实证明,我感觉这样做是正确的。再一个注意的是每一个高中生认真学习都有一定压力,因此,高中要学会给孩子 减压,我的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提过高要求,定一个较适当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习的好,超过这一目标的表现给予额外的奖励,让他有获得感,家中的这个天文望远镜就是那个时期奖励给孩子的。最终孩子以基本没有太大压力的渡过了三年高中,以自己从没有过的好成绩考上了一所211工程大学,我也很是欣慰,十几年的陪伴与单监管部算是告一段落了。
以上这些直白的语言实在不成文,全算是一个家长十几年陪孩子成长的一些感悟,不美,但是很真。相信后来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我想,只要你用心不断的去发现题,解决问题那么你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
(后记)写完以上文字,回想自己的观点:好孩子是陪出来的。其实也应该包括很多的内容,之所以用陪这个字,是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他成长的道路会遇到很多问题,犯很多的错误,家长可以批评他,甚至惩罚他,但这里面一定要包含有满满的爱,有你的始终陪伴,总会有那么一天,他突然明白这一切的。当然,孩子的成长不仅靠陪伴,还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方法与经验,在今后我也会给大家陆续的交流!当然前提是大家有同感的话。
风行自在飘移 houzhigang369
第二篇: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我自己是个老师,也是个家长。但我个人觉得,当家长要比当老师难多了。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了。他们或许会说,如果想当一个老师,得考教师证、得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但当家长不用;如果你是老师,就得遵照“课标”,那是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约束,但当家长就没有“课标”,似乎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当老师还要面对包括考试、考评在内的各种社会评价,但家长是否称职,没有人管你。只要不犯法,无论你关起门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别人都不会管。但是,在我看来,恰恰因为如此,对一个家长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来得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
我以前当过班主任,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心尽力。但很有意思的是,这40多个孩子毕业之后,将来的人生道路有30、40种。再比如,在我们的上一代,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家庭有6个或者4个孩子,一旦老大读了博士,或者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后面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老大要是“进去了”,后面的弟妹们就悬了。这种现象表明什么?它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家庭。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至少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基本价值观
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对其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元素就是家庭。有位妈妈在下班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假如这个当妈的接连兴奋了好几天,一想到这件事就说,“真幸运!捡了3000元!”你信不信,这个孩子长大就麻烦了。你指望他拾金不昧?很难。相反,他很可能得一点便宜就忘乎所以。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价值观:占了便宜是最美好的。
二是行为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碰到一种情景时,会怎么处置。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家长。举个例子,楼上的邻居在敲打地板。爸爸对儿子说,“给我拿一个凳子来”,然后拿拖把对着上面敲。过了一会儿,楼上没声音了,但爸爸还在敲、使劲敲。儿子说,“他们都不响了,你怎么还敲?”爸爸说,“他们惹咱们就行?得让他尝尝这滋味。”如果父亲是这样处理,将来这孩子很可能就得理不饶人,而且报复心极强。
三是心理素质
孩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像老师,也不会像居委会主任,而是带有父母的印记。
当下有四种教养方式非常普遍
第一类叫“权威型父母”
特点是比较厉害、严格,总是打骂、指责,有的甚至会对孩子体罚。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子小,但同时心里会有怨恨。我接触过一个小孩,他的妈妈总打他。他小时候“最经典”的话就是:我妈打我,我爸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吭声。这小孩后来念了大学,在岗位上也做得不错。但有一次,他喝醉后把周围的人都打伤了。谁也没有想到,因为都觉得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可见,他内心有恨,只是一直都郁积在心里。
第二类叫“放任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任性,一方面又骄纵、胆小,依赖他人。现在经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说“我们现在对孩子这么尽心。我小时候我妈根本不管我,怎么长这么大?”但你仔细想想,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跟你现在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比一下,究竟谁比较多?现在有些比较富有的全职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今天打麻将,明天去赴宴,孩子就扔给保姆。先不说保姆的素质和心态,就说这孩子和保姆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保姆,但是他情感上又极度依赖,因为没有其他人关怀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类叫“溺爱型父母”
我经常对这样的家长说,你在家惯着孩子,但是外面是没有人惯的,到外面一定会到处碰壁,闹大了就会犯法。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能力,不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到社会上肯定会犯大错。你以为你爱他?其实是害苦了他。
第四类叫“民主型父母”
民主的结果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对等的交往、讨论。什么叫“对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听你说,孩子基本不说话。
具体来说,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每日每时用这个期望去影响孩子;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养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父母素养”,有的时候和物质条件、学历水平、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把美国的大实验室带到中国。有一次我到他的家乡,无论是学校,还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简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有三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首先,两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朴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说人要报效国家;第二,夫妇俩的关系特别好;第三,他们对孩子既关心又不控制,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这样的素养,很多时候和文化、地位、金钱无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表扬和奖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等等。我觉得,这首诗纪伯伦的《先知?论孩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要想得更远、更彻底。要放手,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要相信,你虽然为孩子好,但是你的那种过度关爱、过度设计、过度期望,对孩子只有害,而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命不可倒行。宝贝,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这一次M的妈妈也与他一起前来咨商,不过妈妈晚到了,于是先在外面等,等我跟M谈完后,我再邀请妈妈进来一起谈。
M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让他整个生活瘫掉,功课跟不上,每学期都挂掉很多科。他跟这个瘾奋战了很多年,时输时赢,活得很辛苦。
他今天同样提早抵达,在外面等候。一进咨商室,我就发觉他看起来跟以往不一样,M的表情平和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神经紧绷、两眼茫然。
我看着他,轻轻地问:“这礼拜过得如何?”
M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很多这两个礼拜所发生的新故事。
他说:以前他很喜欢打桌球,所以上周他去找学校的桌球队教练,请求他让他加入桌球队,他愿意从陪打员当起。于是现在的他跟着桌球校队练桌球,每天运动、流很多汗,回到宿舍时都很累了,不得不提早睡觉,上网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
不只如此,他发现自己的桌球实力真的差很多,而且体力也不行,这可能跟长期打电玩、缺乏运动有关。所以上星期开始,他开始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每次跑完后都好累,气喘如牛,但是,他很喜欢这个新改变。
“我终于看见早上的阳光了。”他笑着说。以前打电玩一整个晚上,所以早上他都爬不起来,通常睡到中午。在他的新故事与笑声里,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很开心。
M的新故事,很叫我感动,我迫不及待想让他妈妈知道。
妈妈一进来后,我让M把这礼拜的新故事再说一遍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感动到红眼眶。突然,妈妈对着M说:“对不起,是我害你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对你要求很多、很严格。”听到这样的话,我跟M都大吃一惊。
是的,M的妈妈本身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母亲。从小她对M的功课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考一百分、考第一名,就等于失败。”M曾经这么跟我说。
M在母亲这样的严厉教养与高期待下,几乎没有童年、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打电玩。
每当他功课写完或考一百分时,得到的唯一报偿也是打电玩。于是,最后当他终于完成妈妈的心愿:考上第一志愿以后,他就不再念书了。他受够了。于是躲进电玩的虚幻世界里,麻痹自己。
M的妈妈是一个严肃刚强的人,但她刚刚竟然开口跟M道歉,这让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拢。于是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今天想跟孩子说‘对不起’?”
妈妈说:“刚刚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刚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在讲亲子教育,作者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过去我就是太急了,才会害孩子变成今天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生命要顺其自然。”然后妈妈转头,含着眼泪对M说:“以后你就用你的速度、你的方式去读书,你要念什么都可以,你要什么时候毕业也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站起来,主动走过去,拥抱孩子。孩子吓了一跳,僵在那里。拥抱完毕,妈妈又对着M说:“就算你不开花,也没关系。”哇,此话一出,不得了,M立刻哭出来,泪水一直流、一直流。站在一旁的我,也频频擦眼泪。
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判若两人?奇迹,简直是奇迹。我只能这样说。我从没在咨商室遇到这种突然的大改变。
我曾看到修蓝博士在《零极限》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你就问自己:‘是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人困扰着我?”“往内看,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见,智慧就在其中,疗愈也在其中。”但什么是“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修博士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自己内在的负向经验和情绪。怎么做呢?很简单,只要你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四句话,就可以清理,就有疗愈。
这次晤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大变化,叫我十分吃惊、不解,但心里很开心。如果你问我,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必须诚实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也在怀疑,难道是“清理”发生了作用吗?难道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给出的疗愈吗?
或许吧,谁知道?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社会变化这样快,我们却还在用封闭社会的理念教孩子!
在我做这个讲题之初,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从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选来的。
这个片段选自动画片开始不久。穴居人瓜哥一家,请记住,他们是穴居人,他们住在洞里,他们的生活经验里,只有洞穴,才是安全的。
但现在穴居人瓜哥碰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有个天性好奇的女儿,名叫小伊,她总爱跑出洞穴去探秘,这让瓜哥很忧桑,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这一次,他把小伊抓回洞穴之后,好好的教育了一顿。瓜哥教育的核心是:因为好奇,人死了。
大家如果看过《麦兜》系列电影,一定会想起麦兜妈妈给麦兜讲故事,核心要素也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小孩,因为不乖,所以死了。
为什么瓜哥会有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且孜孜不倦要将这种观念灌输给他的孩子呢?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这一切——因为好奇而性命不保,都是由爸爸此前的生活经验,生存的教训,教给他的,他现在又传输给自己的子女,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一点,在封闭的社会里,是几乎唯一的正确观念。
然而,天崩地裂的一天到来了,穴居人所处的世界崩塌了,他们来到了一片崭新的大陆,这个时候,怎么办?还是用老经验吗?于是他们找了个山洞,请看图,确实找了个山洞——我们看过动画片都知道,这是大型食肉野兽的大嘴巴!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智人,叫盖。盖,终于带领他们,走出了黑暗与恐惧。
这个叫瓜哥的爸爸,跟我们极大多数爸爸,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在教我们的子女吗?我们用此前40年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他们按照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生存规则生活。
听话,乖,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周而复始。
然而,在一个封闭的传统宗法社会,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社会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所以老祖宗的话总是不错的——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所以我们在漫长的东方帝国时代,几乎没有历史,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地对上一代的复制。所以黑格尔说中国,那是没有历史的,有的只是一个暴君推翻另一个暴君的周而复始。这个观察真是太绝妙了。我20年前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很悲伤。
我们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用40年前的生活经验,来教给我们的孩子,然后让他们用这个我们40年前的生活经验,去指导我们的孩子们将要在30年之后才展开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观念与孩子们将要面对的世界,之间的落差,是70年。
但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保守的教育观念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宋代的教育哲学,在明代一样适用。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就像瓜哥说的那样,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是最为朴素最为实用的生活哲学。
所以《疯狂原始人》讲的前半部分的故事,这个就是一个传统中国的故事啊。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句话的中国表述是这样的:枪打出头鸟,或者,文绉绉一点,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08年,菜虫3岁,我买了一个讲童话故事的cd,放给菜虫听,里面有一个猫,犯了自由主义,没有统一在集体的权威之下,也死了。
你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凡是有所好奇的,凡是有所独异的,凡是想要从传统的土壤中有所创造的,最后都死了。
我听完这个cd之后,就偷偷把这个cd扔到了楼下的垃圾桶。菜虫再也不必听这个故事了。
这种教育观念的荒谬之处在于,它完全不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是固步自封,这种教育观念,是社会形态的反映。一成不变的农耕文明,没有更新的宗法制度,中国人活了几千年。——想想都很可悲。
然而,时至如今,我们很多家长仍然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不肯睁眼看这个瞬息万变,或者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瞬息万变,而仍抱残守缺,岂不殆哉!
但是,未来的挑战,时刻在我们面前,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用晚清时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的话描述: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呀!
1990年,我读高二。我在老家农村的一个普通高中,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一条无名的小河流过村口,汇入浦阳江,再汇入钱塘江,注入大海。每天傍晚,我在这条小河边上,茂密的芦苇下面,背地理教材。背着背着,我就开始开小差,对未来展开遐想。
我对未来有过无数的设想。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相处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候从杭州到南京,火车需要8个小时。2005年我第一次去扬州见徐冬梅老师,半夜12点,在镇江坐轮渡,横渡浩浩荡荡的长江,到瓜洲渡。那一瞬间我想起的是我的绍兴老乡陆游的诗歌,楼船夜雪瓜洲渡。
我当时再脑洞大开,也不可能想到,现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肌肉松弛的中年大叔,这个中年大叔,最爱喝的饮料是星巴克太妃榛果拿铁,其次是焦糖玛奇朵;最爱吃垃圾食品,对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一见倾心,1994年第一次吃过之后,垂21年痴心不改。
我是你即将到来的日子!我们必须在这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不断调整我们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我们必须时刻保有超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抛弃啊。
这些,跟我们的父辈从小教育我们的,是何其不同啊。我的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告诫,是“安稳些”。这个词用普通话来读,一点也不语重心长,请允许我用诸暨话来跟大家表演一下。“安慰所”。些这个字,我们这里念suo。诸位不知道这个词的分量。但是这个词,里面包含的都是我们父辈一生的生存智慧。还可以用另一种语气说,里面含有命令与祈使的口吻:“安稳点。”
过年时,我的老乡,吾越之光,我最佩服的大律师斯伟江回家省亲。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80岁老父,言之谆谆:安稳些。——我哑然失笑,跟我父亲教育我一模一样啊。
我们能体会到父辈的叮嘱中,那种耳提面命之中的满满的爱。然而,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安稳一点,你还能在这个世界立足吗?
这个世界与瓜哥在大灾变之前所处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在于,之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我们按照既有的教育观念,完全可以应对70年之后的未来。因为社会形态是不变的。
试问,一个人,生活在宋朝与生活在明朝,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我在宋代习得的技能,基本能保障我在明代保全肉体的生存。
而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最主要的特质在于,我们时刻面临着不可知的未来的全方位的挑战。我们不是未来学家,我们不可能去预测30年之后,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时代将会如何?苹果手机还在吗?看起来牢不可破的widows操作系统,都已经宣布停止更新了。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如何自处,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30年之后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而不至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非诚勿扰》里,葛优有一句俏皮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话大家都能说,但是,到底怎么样的才叫人才,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叫人才啊。至少他执行力很强,他能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爸爸不允许的,都是不对的;凡是长辈吩咐的,都必须完成;凡是上级权威指令的,都必须照办……这样,我们的孩子可真就不断重复我们的生活了,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教育观了。我很喜欢李英强的一句话,叫做教育自救,此其时也。再不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真的来不及了。
因为童年只有一次,不可复制,不能再生,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在最适合的年龄段,给与他们最适合的教育,不要等到错过了,我们没办法补救。甚至,更严重的是,我们就面临一个悲剧:我们亲手折断了孩子们的翅膀,却怪他们不会飞翔。以至于我们的孩子要在豆瓣吐槽,父母皆祸害。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比如这个世上有两个人,一个人的职业是孙子,一个人的职业是做儿子。没了孙子和儿子这个身份,他还是个啥呢?
但我们不是这样的爹,我们没钱。那么,拼爹,拼爹的核心在哪里?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先进者,孩子们必胜在未来。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我们重新去理解“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我们的自然爱我们的孩子,但由于处理不当,我们往往变成“最爱你的人,伤害你却最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有一个看法,请问大家,爱的反面是什么。不是恨。恨与爱是同一种情绪,其内在结构或许是相近的。我认为,爱的反面是控制。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教育才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就是说,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而一旦有控制,这便不是真爱。
最后,仍然让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的片段,这是《冰雪奇缘》。只有在不被控制的自由状态之下,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得以释放,从而创造出令人目眩的成就啊!
在他童年时期,只有两件事情,是真正带给子们益处的,一件是游戏,一件是阅读。游戏和阅读不但建构了孩子的意义世界,并且在这种建构之中,孩子们真正获得了能力。
我对读书有这么一个认识:就是说,一个人在当今世界,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否则要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那么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而自学的核心就是读书。
所以,一个自小爱读书的孩子,就功利性的层面来讲,就是拥有了终身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个人其实更喜欢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就是好玩。读书多好玩啊。人生很漫长,不读点书,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第二,我认为还有一种能力与阅读相关,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写作的能力。写作不是单纯的遣词造句,而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写作就是让自己时刻变动不居的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的过程,所以写作是一种规范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有比较好的写作逻辑的人,也会有比较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会迁移的。你安排自己瞬息万变的思想,你就能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疯狂原始人》里面的盖。盖是多么的令人着迷啊,他浑身上下充满了idea,阳光、自信、充满创造力!盖,就是我们希望塑造的一代新人啊。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自身做起吧。别再牢牢揪住那几个破分数了。
让孩子去游戏,让孩子去自由阅读。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其实大脑却在进行着最激烈的运动。
一个标准的公式是这样的,你越爱阅读,你就越使用大脑,你就越聪明,你就越爱阅读;反之,你越不爱阅读,你就越笨,你就越不爱阅读,你辍学的几率就越大,你辍学的几率越大,你入狱的机会就越大!
“女人节”的智慧礼物——一位德**亲的4个教育细节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玛丽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只见她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9岁多一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嘛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玛丽的语气很平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我们中国的那些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微照顾不周就大吵大闹,很多孩子读到高中了却仍然让父母为自己洗内裤洗袜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担心又汗颜。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想起在国内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经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义务打扫卫生,并且要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学生敷衍塞责、草草打扫应付了事,就连很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内心不以为然,说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再度迅速崛起,同时我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奔驰车呼啸而过,耳边似乎传来世界杯赛场上德国队横扫千军的呐喊!有这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国的繁荣和强大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分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打紧,只听她啊的一声尖叫,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正琢磨,见玛丽深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一分钟。”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八点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钟嘛!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一分钟而已。”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罢休。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怪不得以前听人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做什么事说好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就像瑞士的钟表一样准。由此看来,果真如此。我突然又想到,玛丽今天的行为绝不是为了教育孩子或故意做给我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习惯性行为,这将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育者如果只口头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自己却不给孩子树立榜样,怎么会让孩子服气呢!
第三篇: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思想者小传
陆士桢 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工作,在青少年研究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著有《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等。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上海的家长们一起讨论:当前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我自己是个老师,也是个家长。但我个人觉得,当家长要比当老师难多了。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了。他们或许会说,如果想当一个老师,得考教师证、得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但当家长不用; 如果你是老师,就得遵照“课标”,那是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约束,但当家长就没有“课标”,似乎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 当老师还要面对包括考试、考评在内的各种社会评价,但家长是否称职,没有人管你。只要不犯法,无论你关起门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别人都不会管。但是,在我看来,恰恰因为如此,对一个家长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来得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
我以前当过班主任,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心尽力。但很有意思的是,这40多个孩子毕业之后,将来的人生道路有30、40种。再比如,在我们的上一代,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家庭有6个或者4个孩子,一旦老大读了博士,或者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后面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老大要是“进去了”,后面的弟妹们就悬了。这种现象表明什么?它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家庭。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至少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基本价值观。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对其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元素就是家庭。有位妈妈在下班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假如这个当妈的接连兴奋了好几天,一想到这件事就说,“真幸运!捡了3000元!”你信不信,这个孩子长大就麻烦了。你指望他拾金不昧?很难。相反,他很可能得一点便宜就忘乎所以。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价值观:占了便宜是最美好的。
二是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碰到一种情景时,会怎么处置。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家长。举个例子,楼上的邻居在敲打地板。爸爸对儿子说,“给我拿一个凳子来”,然后拿拖把对着上面敲。过了一会儿,楼上没声音了,但爸爸还在敲、使劲敲。儿子说,“他们都不响了,你怎么还敲?”爸爸说,“他们惹咱们就行?得让他尝尝这滋味。”如果父亲是这样处理,将来这孩子很可能就得理不饶人,而且报复心极强。
三是心理素质。孩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像老师,也不会像居委会主任,而是带有父母的印记。
当下,有四种教养方式非常普遍。大家不妨对照一下,你是哪一种?
第一类叫“权威型父母”,特点是比较厉害、严格,总是打骂、指责,有的甚至会对孩子体罚。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子小,但同时心里会有怨恨。我接触过一个小孩,他的妈妈总打他。他小时候“最经典”的话就是:我妈打我,我爸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吭声。这小孩后来念了大学,在岗位上也做得不错。但有一次,他喝醉后把周围的人都打伤了。谁也没有想到,因为都觉得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可见,他内心有恨,只是一直都郁积在心里。
第二类叫“放任型父母”。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任性,一方面又骄纵、胆小,依赖他人。现在经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说“我们现在对孩子这么尽心。我小时候我妈根本不管我,怎么长这么大?”但你仔细想想,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跟你现在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比一下,究竟谁比较多?现在有些比较富有的全职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今天打麻将,明天去赴宴,孩子就扔给保姆。先不说保姆的素质和心态,就说这孩子和保姆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保姆,但是他情感上又极度依赖,因为没有其他人关怀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类叫“溺爱型父母”。我经常对这样的家长说,你在家惯着孩子,但是外面是没有人惯的,到外面一定会到处碰壁,闹大了就会犯法。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能力,不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到社会上肯定会犯大错。你以为你爱他?其实是害苦了他。
第四类叫“民主型父母”。民主的结果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对等的交往、讨论。什么叫“对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听你说,孩子基本不说话。
具体来说,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每日每时用这个期望去影响孩子;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养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父母素养”,有的时候和物质条件、学历水平、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把美国的大实验室带到中国。有一次我到他的家乡,无论是学校,还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简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有三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首先,两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朴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说人要报效国家;第二,夫妇俩的关系特别好;第三,他们对孩子既关心又不控制,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这样的素养,很多时候和文化、地位、金钱无关。
别用你的期望去改造孩子
成长是有规律的,过分揠苗助长,或者千方百计想把“土豆”都整成“苹果”,弄不好结果就会很惨。“土豆”也可以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舒服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涵盖了6大方面:生理、认知、道德、情感、精神、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只把眼光落在他们的学习、排名上。可现实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成长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具体来说,当前家庭教育有一些误区,特别需要警惕——
第一,过分期望。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如何影响孩子,怎么教育他,都集中体现在对孩子的期望上。你的期望,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想要迅速地获得成功。有些稍微长得漂亮一点的女孩子说,我得嫁给一个成功人士。那么,什么是成功?说句不太好听的,现在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锁定的发展目标,就是世俗的成功标准。说透了,就是当官发财。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你准备让你孩子的日子过给谁看呢?过给你的邻居看,过给七大姑八大姨看,还是真正过给自己看?如果是过给自己的,那你就要想明白了:其实,他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过分替代和保护。如果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就是,他什么都不会。我们楼上有一老太太,夸自己4岁的孙子特别聪明,说他认识200多个字,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做。后来他儿子说,“不该会的都会了,该会的都不会”。我问,他不会什么?他说,这孩子不会自己撒尿,从小爷爷奶奶把着撒尿,站在那儿尿不出来。这就是现在的孩子特别典型的特点:总是被过分替代。
第三,过分隔膜。现在有些孩子到了十多岁,你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等他再大一些,就更不愿意和你聊了。孩子小时候还行。在他五六岁时,你说上商场,他也去;你说去参加婚礼,他也去。结果到了他十四五岁,你说,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旅游吧?他不去了,说自己不爱旅游。但过两天,他和同学玩去了,他就是不愿意和你一起。
第四,过分放纵。中国的独生子女中间,有一种“耗子扛枪窝里横”的现象。孩子在家里被骄纵惯了,但一旦到了外面,还是“耗子”,走哪儿都胆小。因为外面有规则,他就没有办法了。
在刚才所说的不少家长身上存在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之外,有的家长身上还经常存在着另一种“过分”——总希望用自己所期许的某种固定的模子去改造孩子。我曾听一些美国人说起,很多美国老百姓生下孩子后,就希望他将来可以自食其力、自由发展。如果孩子挺有潜质、表现不错,就推动推动,结果他上哈佛了,后来成精英了。奥巴马就是这样被“推动”出来的。但我们不少中国人恰恰是倒过来的:一生下孩子就开始想,我要把孩子培养成在社会上出类拔萃;然后培养着培养着,到了中学一看,完了,这孩子是一般人啊;再上大学,结果发现,他连一般人都不是了。这里面犯了什么错误?
根据全世界范围的统计,超常儿童或者说有潜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儿童,只占全部儿童的1%—3%。精英永远是少数。如果你一开始就赋予孩子精英式期望、精英式压迫,总要求他非得怎么怎么样,你想想,结果会是怎样?成长是有规律的,过分揠苗助长,或者千方百计想把“土豆”都整成“苹果”,弄不好结果就会很惨。
对待孩子,有三个很重要的定语。第一叫“能动的”,意思就是,他是发展的主体,不该是被你塑造的。第二,“有潜能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发展。第三,“独特的”。别老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他就是这样的。如果他是“土豆”,你就让他是“土豆”。“土豆”也可以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舒服。
帮孩子确立起三大支撑
要帮孩子确立起物质、精神、社会这三大体系的支撑,家长自身先得适应这三大体系。你得认同自己所在的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你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很多家长肯定会问,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过分的期望,那用什么来支撑起孩子的未来呢?我认为,有三大支撑,是需要各位帮助孩子去确立起来的。
第一,物质支撑,你得让他长大有饭吃。物质支撑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习能力,也就是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是职业能力,他有对某一种能力的爱好和专长。有了这两条,他就能有饭吃。
第二,精神支撑,也包括两部分。一是要让他有点信仰,信什么,爱什么。二是要让他有比较好的心理能力。有三个能力非常重要:一是“敞开自我”,善于把内部世界和外部连接起来,不封闭自我。这种孩子将来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都懂得化解和疏导。二是有能力“战胜自我”。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被外界打倒的。真正打倒他的,一定是他自己。所以,要有抗拒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第三个能力叫“调整自我”,学会调整不良情绪。
第三,社会支撑。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三大体系的支撑:制度体系,包括就业制度、薪酬制度、退休制度等,这些制度让你活着;规则体系,比如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人际体系,好比你和老公吵架,抱着孩子回家,你妈和你的姐妹就是你的人际体系。
当然,要帮孩子确立起这样三大体系的支撑,家长自身先得适应这三大体系。你得认同自己所在的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你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除此之外,你还要懂规则、会沟通、会合作。
择其要而言之,家庭教育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喜欢并经常和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交流,能够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请你记录一下,在一周时间内,你和你爱人分别跟孩子相处了多少时间?每次待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还请特别记录一下,超过半小时以上的相处有几次?超过的时间有多长?要知道,和孩子亲近,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个重要原则。
依照孩子的程度,为他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要让他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表现的机会。我们不能一天到晚给孩子瞎制定一些目标。比如,下回考试你要考前10名,如果考不进,回家不给你饭吃。这没有用,且百害而无一益。
家里有明显、确定的规范。你们家有没有规矩?有几条规矩?大到家里人不向其他家庭成员隐瞒自己的重大事件,小到家里的第一碗饭永远盛给老人,这都是规矩。家规的背后是家风。
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岗位。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有责任感。问题是,你给过他责任吗?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让他承担过责任,他就没有责任感。比如,他3岁,那么诸如每天吃饭摆筷子这种活,完全可以交给他。到6岁了,客厅的桌面整洁可以让他负责。再大一点,十四五岁了,如遇上家里装修,家里的书房或者是家里放书的地方可以交给他设计。这样一个岗位不仅可以让他知道他在家里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最基本的责任意识。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要重视对家里的情绪和气氛的营造。
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这个特别重要。现在大家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用的是成人思维。你用你的标准,你永远对,你永远管着孩子。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未必见得就是你绝对正确。比如说,你不愿意让你的孩子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起玩。我就这个问题专门做过调查。孩子们的想法很有意思。有的小孩说,我们这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在其他各方面都表现得挺好,性格也特别好,凭什么不能和他玩?有的孩子说,老师们都倡导互相帮助,他学习不好,我和他一起玩还可以帮助他,怎么不对?还有孩子说,我妈让我和成绩特别好的在一起,但我在他们那里有压力。我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感到放松。这些想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很多家长却并不了解。
最后我给大家念一下纪伯伦的 《先知·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表扬和奖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等等。我觉得,这首诗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要想得更远、更彻底。要放手,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要相信,你虽然为孩子好,但是你的那种过度关爱、过度设计、过度期望,对孩子只有害,而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命不可倒行。
三清书屋图书馆欢迎您
第四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牢记《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一段话:“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晓岚报告会后的一点感受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在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班主任更不是件容易干好的工作。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呢?我从王教授的报告中感受到了许多,今天先略谈几点。
1、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在平时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要立足于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教会学生做人这个基本点出发,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论理道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训练为重点,努力达到“三多一要和四到位”。“三多”即多观察――掌握苗头、动向、脉搏、防患于未然;多分析――排除不利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心理障碍;多指点――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现问题应怎么处理等;“一要”――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四到位”指思想工作到位、日常活动到位、点滴小事到位,正面教育措施到位。德育工作中争做“五心”(爱心、诚心、耐心、信心、恒心),杜绝“五不”(不歧视、不讽刺、不训斥、不体罚、不放弃)。“五心”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五不”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成才。使班级学生的学风、班风呈现出“团结、创新、争上游”的良好趋向。
2、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依赖
低年级学生容易“骗”,而中高年级时有的学生开始认为老师虚伪,怀疑老师的真诚。要学生持续地支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须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些老师很要面子,犯了错误,总是想办法去遮羞,不敢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而我却总是告诉我的学生:“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老师能原谅你们的错误,那么你们也应该原谅老师的错误。”所以做错了题,我会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马上更正;批评错了学生,我当着同学的面向学生道歉。每次学生们都用甜甜的微笑或灵动的眼神赞许了我的勇气,回报了我的真诚。
3、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诗人但丁指出:“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刺的伤口要比语言刺的伤口容易治愈。
4、以人为本,以爱育人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记得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因为爱,所以爱》,我把它引用到了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感觉很贴切。大家都说,老师吃的是良心饭,我认为一点都不错。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看护好,教育好,这样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及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事情:孩子因饭菜不配胃口而不肯吃饭,老师主动与其交换小菜;孩子拉肚子了,老师及时跟家长联系并带他去医务室、帮他换洗;孩子感冒发烧,老师帮他倒开水,喂药;孩子学不会本领,老师手把手儿教;孩子做错事,老师又和风细雨地进行说理教育;看似保姆做的,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老师爱孩子的那颗炙热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
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并增进友谊。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班主任都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虽然将会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或许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徐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