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者无疆》书评
胡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行者无疆》书评
读完这本只有三十几万字的旅者随笔《行者无疆》,轻轻的合上书,心中一直有种似乎无法言语的东西在,余秋雨先生的作品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震撼,甚至是不同程度上的精神“折磨”,如果没有点勇气,常常会读而却步。
从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紧随余秋雨先生的脚步,和追溯千年的历史,我们亦步亦趋地走进古老的城市,百年的大学,名人的故居,优雅的乡村,陈列丰富的博物馆。在体会欧洲文明的发展期间产生的阵痛中,不停地与中华文化进行对比思考。这也许是余秋雨先生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
有人评论余先生代表的是一种典型的“新中国”式文风:华丽、空洞、苍白、煽情和虚伪。我却不以为然,《行者无疆》的文字是优雅而发人深省的,余先生的随笔辞藻修饰得刚好到位却又不失华丽,只有细细品味过后才能领会。
《行者无疆》中文化的冲击力在文字的引导下,深深打击着读者的心,优美的文字却难掩心灵的震撼。余先生在自序中写道:一种文化如果不能正是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尤其是历史上那种与蒙昧、野蛮搏斗时留下的狞厉。读完《行者无疆》,我认为余先生是想通过他在世界各地的脚步声,来唤醒国人对文化一词的深刻理解。
在《南方的毁灭》中,庞贝古城简直是“仙窟千载,黄粱一梦”。一座庞大的古城被火山灰淹没,并被长久地保存,被现代人发掘出来,呈现出古老的文明。
在《罗马假日》中,千年城门敞然洞开,门内门外寂寥无声,城门持剑的卫兵,已然化为一座雕像,鸽子依偎着不肯离去。一种实在的静谧感便是罗马城最真实的写照。
在《恬然隐者》中,在遥远,寒冷,孤僻的冰岛里徜徉,仿若隐忍的隐者,也没有军队,形不成集权。它一直处于世界发展之外,有人说,如果冰岛从来没有存在过,人类历史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还有一段,我的意见恰恰相反:不去冰岛则罢,要去一定要赶一个冰天雪地。严冬是它的盛世,寒冷是它的本相,夏
胡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天反倒是它混同一般的时候,不去也罢。
在《大师与小人》中,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拉斐尔、布拉曼特的恩恩怨怨,在面对伟大的作品,因为拥有的良知,让他们瞬间冰释前嫌,“一种被提炼成审美形式的高贵人格,迟早会互相确认。”大师永远是大师,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修养超越了个人的恩怨,人格的魅力闪亮人性的光辉。
德国孕育了许多的文化大师,如黑格尔、费希特、茨威格、布莱希特„„他们的墓地却名不见经传,渺小却安静,密密扎扎,却肃穆。一个读书的青年人,加上一个婴儿车,沉睡的婴儿,组成一个对比强烈,视觉震撼的画面。难怪作者会发出“紧靠着伟大的灵魂小憩半日,也会使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的感叹。
读完《行者无疆》,我感悟到了许多之前都没有过的体会,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了,地理上的差异将导致文化产生差异,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不会变的,历史是真实的,不需要粉饰,就像学生监狱和海盗博物馆的存在。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是惩罚学生的,存在了两年。奥斯陆的海盗博物馆建在比德半岛上,挪威人尊重事实,以平和的心态,诚实地展现海盗的生活。而海盗因为最初的真实,才得到了宗教和文明的救赎。一切文明的进步都有瑕疵,也因为这些微小的瑕疵,才成就了最后的伟大。
然而,余先生给予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盛宴,更告诉我们,友谊是宝贵的财富,就如遥远天际璀璨的星辰。不管别人怎么表示不屑,我们自知,这是一场历时不短的生命冒险,天天面对未知,处处遭遇难题,却不得不走下去,在那遥远的旷野,陌生的街道中支撑我们的,除了目标,还有友情。余先生告诉我们:活着也有沉睡的时候,只要醒来,积极行动,就没有时间关注周围的闲言碎语。在人们体验人生旅程的时候,是不会有结论的,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二篇:《行者无疆》经典语录
《行者无疆》经典语录
《行者无疆》经典语录1
1、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总的感觉是本分、老实、文雅,毫无奸诈之气。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只有发达的商市才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投机取巧、狡猾奸诈,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不懂商业。
2、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恺撒也只能以死亡来完成最彻底的收敛与服从。
3、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4、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5、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6、就人生而言,也应该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7、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辉煌,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8、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9、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10、万千动物中,牛从来不与人为敌,还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神,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成无限的驯服。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
11、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12、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13、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中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
14、日常生活中的单个死亡、渐次毁灭各有具体原因,而庞贝则干净利落地洗掉了一切具体原因。不管这个人是否心脏有病,那幢楼是否早有裂缝,也不管这家浴室主人与邻居有百年世仇,那两支竞技队的彼此积愤已千钧一发,全部一笔勾销,而且永远也不再留有痕迹,一起无病无缝无仇无愤地纳入死亡和毁灭的大网,不得逃遁。因此,走在庞贝废墟间,每一步都牵连着最纯粹的死亡和毁灭,不再羼杂,不再分解,不可躲避,不存侥幸。
15、无论是临水还是倚山都会有一些不方便,甚至还会引来一些大灾难,但相比之下,山间的麻烦更多。从外面看是好好一座山,住到了它的山窝里很快就会感到闭塞、局促、坎坷、芜杂,这种生态图像与水边正恰相反。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历来盛邑大户可以离山,却总不离水。
16、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凯撒,也不能例外。当他以死亡完成最彻底的收敛和服从之后,他的继承者、养子屋大维又来了一次大放纵、大挥洒,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当作了内湖。
17、思念中的一切都比现实美丽。
18、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19、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见时惊艳的兴奋,忘却粗线条的整体魅力,目光由仰视变为平视,很难说是把握得更牢了,还是松弛了把握。这就像我们交朋友,过于熟悉就变成寻常沟通,有时突然见到他翩然登台或宏著面世,才觉得要刮目相看。
20、一切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秩序。
21、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
22、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崎岖、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23、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也与这座城市的不可透析性有关
24、似病似死间,也可能豁然洞开,惊鸿一瞥,执掌起满天晚霞。
25、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26、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27、没有对象的咆哮可能更其响亮,没有年代的街道盛得下全部故事,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28、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使它的气势也沁水笼雾,千年不燥。
29、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30、冰岛的魅力和恐怖,都在严冬。
《行者无疆》经典语录2
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就人生而言,也应该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见时惊艳的兴奋,忘却粗线条的整体魅力,目光有仰视变为平视,很难说是把握得更牢了,还是松弛了把握。这就像我们交朋友,过于熟悉就变成寻常沟通,有时突然见到他翩然登台或宏著面世,才觉得要刮目相看。
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使它的气势也沁水笼雾,千年不燥。
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中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
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
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万千动物中,牛从来不与人为敌,还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神,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成无限的驯服。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
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总的感觉是本分、老实、文雅,毫无奸诈之气。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只有发达的商市才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投机取巧、狡猾奸诈,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不懂商业。
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凯撒,也不能例外。当他以死亡完成最彻底的收敛和服从之后,他的继承者、养子屋大维又来了一次大放纵、大挥洒,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当作了内湖。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崎岖、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据我自己的经验,几乎没有遇见过一个喜欢远行的现代流浪者是偏激、固执、阴郁、好斗的。反之,那些满口道义、鄙视世情的书斋文人如果不得已参加某种集体旅行,大多连谁推扛行李、谁先用餐、谁该付款等琐碎问题也无法过关
冰岛的魅力和恐怖,都在严冬。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辉煌,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思念中的一切都比现实美丽。
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日常生活中的单个死亡、渐次毁灭各有具体原因,而庞贝则干净利落地洗掉了一切具体原因。不管这个人是否心脏有病,那幢楼是否早有裂缝,也不管这家浴室主人与邻居有百年世仇,那两支竞技队的彼此积愤已千钧一发,全部一笔勾销,而且永远也不再留有痕迹,一起无病无缝无仇无愤地纳入死亡和毁灭的大网,不得逃遁。因此,走在庞贝废墟间,每一步都牵连着最纯粹的死亡和毁灭,不再羼杂,不再分解,不可躲避,不存侥幸。
不管别人怎么表示不屑,我们自知,这是一场历时不短的生命冒险,天天面对未知,处处遭遇难题,居然全部走下来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陌生的街道中支撑我们的,除了目标,就是友情。我想用名单说明,人生在世,看怎么组合。有的组合,虽然素昧平生却能让每一个生命都摆脱无聊,生发出霜笼月罩的山水气韵,敢于合力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到脚下,有的则相反。
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恺撒也只能以死亡来完成最彻底的收敛与服从。
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的比赛,不该苛求。 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希隆的囚徒》告诉人们:自由与自然紧紧相连,它们很可能同时躲藏在咫尺之外;当我们不能越过咫尺而向他们亲近,那就是囚徒的真正含义
我们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没有演出,是因为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们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结物时没有在这里见到可认定为观众的大批“人形模壳”。什么叫“人形模壳”呢?当时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们死亡前的挣扎形体,火山灰冷却凝固时也就成了这些形体的铸模硬壳。人体很快腐烂了,但铸模硬壳还在,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一旦发现这种人形模壳,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浆缓缓注入,结果剥去模壳,人们就看到刘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连最细微的皮肤皱纹、血管脉络都显得清清楚楚。
无论是临水还是倚山都会有一些不方便,甚至还会引来一些大灾难,但相比之下,山间的麻烦更多。从外面看是好好一座山,住到了它的山窝里很快就会感到闭塞、局促、坎坷、芜杂,这种生态图像与水边正恰相反。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历来盛邑大户可以离山,却总不离水。
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也与这座城市的不可透析性有关
没有对象的咆哮可能更其响亮,没有年代的街道盛得下全部故事,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中国文人在整体上倾向于历史体验,既迷醉于感同身受的历史幻想,又迷醉于匹夫有责的责任,只可惜历史太长,步子太慢,循环太多,经常同意反复,不能不满心徒叹无奈,满嘴陈词滥调。产生于罗马的兴亡感慨不会重蹈中国文人的吟咏老套,不会终结于白发渔樵、废殿碧苔、老月青山。
当历史不再走伤痛,记忆不再承受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住日月。
一切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秩序。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之中,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在我看来,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也就是开通者大街,快乐大街。
在信息远未畅通的年代,遥远的距离是一层厚厚的遮盖。现在遮盖揭开了,才发现远年的账本竟如此怪诞。怪诞中也包含着常理:给人带来麻烦的人,很可能正在承受着远比别人严重的灾难,但人们总习惯把麻烦的制造者看得过于强悍。
嘲笑受难的人,当某种灾难也降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当然绝对不会去救别人,因为别人有道德缺陷,正在接受惩罚,于是他们就趁火打劫、谋财害命,来帮助完成那种处罚。事后,他们万一幸存,又会滔滔不绝地成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学家。
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褪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
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一种延绵的诚实使过失上升为高贵。
囚禁在象牙塔里文艺精英除了自己之外别无可谈,谈完了自己就互为观众。全部无聊、麻烦、伤害,就产生于这种小空间里的“互为观众”。
文化最容易琐碎又最不应该琐碎,最习惯于讲究又最应该警惕讲究。
哥伦布没能发现印度,他其实失败了。但是他发现了美洲,他已自成标杆,无论对错。
似病似死间,也可能豁然洞开,惊鸿一瞥,执掌起满天晚霞。
说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冷,因为真冷无感于冷。
就城市而言,如果所遇所见都年轻亮丽,那一定是火候未到,弦琴未谐。这就像写作,当形容词如女郎盛妆、排比句如情人并肩,那就一定尚未进入文章之道。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精致散漫。
人家在制造枪炮,他们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烟终于散去,人们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设定的指针,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
哥伦布表明了流浪的本性:不问脚下,只问前方。
中立是战争的宠儿,也是交战双方的需要。
用污泥涂脸,求得寂寞与安宁。
第三篇:读《行者无疆》
读《行者无疆》有感
初一(11)眭铭刚
这个假期,老师让我们读了几本关于中外历史、游记等书。我在几天里就看完了《行者无疆》这本书。发现了中国与外国的差别,和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写了:余秋雨和他一行的伙伴去欧洲旅行、考察。在经过接近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边旅游边写观后感和自己的感受。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性的伟大;在西班牙的文化魅力中,体会到了流浪的含义及建筑气势的雄伟;在匈牙利的乡村小镇,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对酒的热爱及城堡、建筑群中蕴含的古典韵味;在法国的大街小巷中,体会到了当地人的专注、互相尊重,体验了美食由衰转盛的盛大及韵味„„在游览过程中,所到之处也认真思考每个国家的内涵,总结出了不同的韵味。作者余秋雨的这种善于思考,认真探索,考察中不怕辛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书中,作者还大胆的评价了中外的文化及政治等方面,向人们揭示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批评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评论家,在评论过后,作者还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自己思考的一些措施。同样作者的这种直言不讳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了作者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能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句话说得真是一点不假。
回想到自己,我虽然也游览过一些秀丽的山川湖海,但却走走玩
玩,几下也就忘了。
记得上一次去北京,由于没有一些笔记或照片等,所以对北京已早无记忆。那时,我们最早浏览的是北京的故宫,对故宫的记忆我还稍有一点,但也模糊不清。一开始我们先跟随导游机的介绍,一路参观。我们都一边讲话一边快步走去,我则蹦蹦跳跳地,丝毫不去在意中国历史的辉煌。后来还是一位老爷爷进行有奖问答。这时,我才蒙了,一路下来,先不说浪费时间了,而且基本上就没记住什么。而余秋雨这位作者不仅利用每天晚上的剩余时间来写游记,还认真思考了每个城市的内涵,真是不容易。
《行者无疆》真是一部有趣的游行记,我将来也要周游世界,发现世界的优点,力争让中国变得更美好!
第四篇:行者无疆 读后感
有多远,走多远,看多少,思多少
———读《行者无疆》有感
宜兴外国语学校 初一(31)班 王鹏州
“以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用镜头记录历史遗落的明艳。”这是《行者无疆》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历史,有多少是我们熟知的,又有多少被我们遗忘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景色,有多少是我们没见过的,又有多少是我们从未了解的。余秋雨在他的作品《行者无疆》中就为我们讲述了欧洲的各种美丽景色,还有那些景色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想要随着余秋雨的步伐,去周游列国,去看看瑞士人的独特的“富人范儿”;去瞻仰滑铁卢的古战场,思考拿破仑的成功与失败;去欣赏欧式风情的古建筑,了解欧洲人的以往生活;去“世界所遗忘”的冰岛,去揭开冰岛人的习俗。我感觉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了解的太少了,有些东西往往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一些故事并不是我们心里的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去发现,去了解,去审视,才能读懂故事背后的那一段历史。每当这时,我们也许才能像余秋雨那样发出发自内心的感慨了吧!
另外,我从这本书中还明白了很重要的一点,旅游的含义。旅行并不是单纯的欣赏风景,购买东西,游玩景色,这些都实在是太低级了,旅行的真正含义是了解异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观察城市(国家)历史,洞悉地区背景。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真正是真正学会了旅行,真正会享受旅行。
我很佩服余秋雨,因为他到过我从未去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并能用那么独特的观点,结合历史故事的考证来辨定所到之处的一个人,一些人,一个东西,一座城,或一件事,还能用如此吸引人的笔触记录下来,是人读完有一种冲动,想到他所到之处也去看一看,是不是和书中所述的一样,或是立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信息。总之,就是对书中的地区突然有一种向往。
书中介绍的大多数都是名胜古迹,作者都能一一详解,并能做上自己的分析,给读者一种很全面的体会,能让读者了解的更深,感悟更深,更加身临其境。
第五篇:《行者无疆》读后感
思者无疆——读《行者无疆》有感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第一次看到时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
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我没有感叹他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去闯北极,也没有感叹他竟可以独立走完如此漫漫长路,让我惊叹的是,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用“行者无疆”给书命名,却让读者做了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转眼到了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人生才称之为人生。
中欧的奥地利虽然也有深远的文化,却不像南欧的意大利那样颓墙残柱,而是处处都被收拾的齐整光鲜。有人评论说,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其实又何必让所有的建筑都沉浸在历史里呢。看看今天有着“天堂”美称的杭州,除了保留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外,到处都体现出新世纪,不一样的天堂美。我喜欢眼前的杭州,也喜欢书中的奥地利,喜欢两者共有的古今共存之美。
西欧的巴黎是我意识中最熟悉的城市,作者笔下的巴黎和我想象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作者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而巴黎人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巴黎的程度也让作者惊讶。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北京申奥成功时,北京人的狂欢或许也会让巴黎人惊讶。喜欢自己的城市,就像喜欢自己一样,没有错!
北欧的冰岛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国家,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孤傲,冷漠,与世隔绝。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冰山下是有火种的,那儿的火焰最耀眼。作者把冰岛形容成恬然隐者,而冰岛人对自己国家的描述似乎也透露出隐者的恬淡。其实,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冰岛也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比如萨迦(Saga)——冰岛中世纪的一种叙事散文——一直以一种不张扬的状态默默的存在着。现代的世界需要冰岛这一种独特的恬淡之美,像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份对平淡的渴望,也许在心中最隐秘的地方。
最后,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如果老鹰在争得一片天空后,就在同一个地方徒劳地盘旋,那么它只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他炫耀的资本,但继续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中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高级中学是我的下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城市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上了读书这条路,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
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