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

时间:2019-05-15 08: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游戏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游戏理论》。

第一篇:幼儿游戏理论

当代教育领域探讨主体问题是从1989年两位著名的教育专家王道俊先生、郭文安先生发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开始而正式拉开序幕的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来,学前教育领域对游戏越来越关注。那么,对于游戏,教育界已经关注到哪些领域,还有哪些领域关注尚少或者没有关注,本文就 1998 年以来发表的关于游戏文章或书籍进行一个文献综述。

目前对游戏的关注,主要从三个层次着眼:一是纯理论领域,如对游戏的本质、游戏的价值等的研究;二是中观领域,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对游戏的指导;三是实践领域,如一些具体的游戏设计活动。

一、纯理论领域的研究。

1.对游戏本质的研究。

游戏的本质是指游戏本身具有的决定游戏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游戏区别其它事物的关键。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自主控制。毛曙阳(1999)认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有操作材料的活动。他强调指出,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2.对游戏价值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对游戏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已经达成了共识。龚浩然(2003)认为游戏是幼儿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华爱华在《幼儿游戏理论》(1998)中详细论述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他认为游戏实现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的提高;游戏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幼儿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使幼儿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帮助幼儿控制情感的冲动性,产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实现幼儿情感的发展。舒仙桃(1999)指出游戏对发展幼儿的情绪智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宣泄情绪,学习自我控制情绪等。毛曙阳(1999)提出游戏对促进幼儿智力、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朱家雄(2000)指出了游戏在幼儿人格建构方面的积极意义。曹中平(1999)论述了游戏对促进幼儿生理发展、认知、社会化、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对游戏精神的研究。

黄进(2001)对游戏的精神进行了论述,陈益(2003)对游戏的情绪体验的描述,这都是从游戏的情绪情感状态对游戏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理论界对游戏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戏的本质、游戏的价值等方面。总体上看来,关于游戏基本理论的研究还很少。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论研究无用论。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大部分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单纯的游戏理论研究并不能为实践中的幼儿游戏提供有效指导。

二是前人大家的研究太多,目前的理论研究很难超越。皮亚杰、维果茨基、列昂节夫、艾里康宁、贝特森等大师极人物都对游戏理论的研究很多,后来者很难超越。

三是研究者本身的理论水平就不高,所以退而求其次,转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入手进行游戏研究。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观层次研究。

1.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研究。

普遍认为游戏应居于课程的中心,课程应该为游戏服务。王银玲(2000)在编译的美国《游戏中心课程》中,论述了游戏与课程的相互生成,从游戏中生成课程,从课程中生成游戏。游戏中心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游戏为课程的中心。

2.教育游戏化与游戏教育化。

游戏与教育紧密结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幼儿园的教学游戏化,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挖掘教育因素。华爱华(1998)指出了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游戏的放任现状而提出来的,突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为教育服务的功能。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教育日趋小学化而提出来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愉悦体验。王银玲(2000)提出把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反对游戏神圣化和自由化的两种片面强调游戏排斥教育的错误倾向;反对游戏工具化和游戏模式化的把教育因素人为扩张对游戏因素的强力压榨。

3.对游戏的指导。

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很多,这也是目前研究者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教师要把在游戏外的指导和教师作为游戏角色的指导相结合。丁海东(2001)提出游戏有内外两种指导方式。外指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份为幼儿游戏提供的外界帮助和支持。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外指导和内指导应该有机结合。秦元东(2001)认为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无为、适时、适度原则。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幼儿自身意愿,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为幼儿的游戏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适时适度地给予幼儿指导。邱学青(2000)强调教师对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应该密切结合。通过观察制订游戏计划,各年龄班有不同的观察重点,通过细微的观察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对游戏指导的研究很多,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是在游戏的指导中,提出的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对幼儿进行指导,这样确实能够改变教师以教育者身份对游戏指导过程中使游戏的中断。但是,问题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参与了游戏,是否发生了游戏体验。实际上是教师为了指导游戏而参与游戏,教师从一个游戏跳到另一个游戏,她是一个虚假的游戏参与者,根本没有深入游戏,没有发生游戏体验。教师还是站在成人的位置,高高在上的对游戏进行的一种形式上的指导。然而目前,关于教师怎样参与游戏,怎样进行游戏体验,以及在这种基础上对游戏的指导,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

二是关于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角色游戏应该复制现实生活。如在玩医院游戏中,幼儿没有进行挂号这个环节,教师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指导幼儿去医院看病要先挂号。但是实际上,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不是全盘复制。教师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幼儿在体验中加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逻辑,对现实生活进行取舍、再造和解释,选择合自己逻辑的进入自己的游戏,不合自己逻辑的就舍去。也许挂号这个环节正好没有进入幼儿的视野,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强迫幼儿一定要进行挂号这个环节。教师的这种游戏指导实际上还是一种不尊重幼儿的儿童观。

4.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幼儿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各种困挠,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国外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已经得到普遍的关注和实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王国芳(2000)对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进行了概述。邱学青(2001)采用人本主义的案主中心游戏疗法对一个孤独症幼儿进行了治疗且取得了显著效果。高峻岭(2002)把亲子游戏治疗运用于单亲家庭。

三、实践领域研究。

主要是对传统的游戏进行改造设计,加入新的内涵,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目的性很强,使游戏为教育服务。对传统的游戏的现代价值关注很少。对玩具的文化内涵研究不多。黄进(2002)对泥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关注,指出了泥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泥既孕育了人类的劳作又孕育了人类的游戏和艺术。具体的游戏设计较多,但是对游戏的具体环节的指导设计很少。

综上所述,目前对游戏的研究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明显的不足。如对农村幼儿的游戏活动,对游戏的心理层面的研究,对现代生活对游戏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涉及的都很少,还需要后来者对这些层面进行关注。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几点思考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例如,幼儿用竹竿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在这里马的特征便转移到竹竿上,竹竿成了马的替代物。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游戏是什么?在幼教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带给儿童快乐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而不是由教师规定的,或在其导演下的,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的活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在游戏的组织、指导时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儿看法和建议,希望和各位幼教同仁商榷,以促进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进程。

一、对游戏概念的认识不清

许多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搭积木,他把积木搭起后又推倒,如此反复,许多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马上介入指导其搭高、围拢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的兴趣,对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主动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可以说游戏无处不在,幼儿天生就有游戏的本能。我们教师要认清游戏的本质,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

保护,不能横加干涉,更多的指责。

二、游戏的组织过多趋向于功利性

目前游戏的组织,服务于目标的功利性太强。我们的各种游戏很有计划性,目标层层推进,认为这样幼儿在我们的推动下就会发展,其实幼儿“玩得很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会有这种体会:当一个人在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时,他不会觉得累;而当他只能按照别人的要求做时,他的心里会觉得不满意,会觉得比较压抑,也就失去了兴趣。我们总在想通过某个游戏让幼儿学会一点什么、得到一点什么,这些东西常常是教师预先设定的。事实上,这时幼儿所得到的并不是他们在游戏中本该得到的东西。在实践中我发现,在自发游戏中幼儿玩得很轻松,都愿意参加。我也觉得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发现并解决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时教师单纯的教育,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通过游戏,尤其是通过幼儿自发组织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帮助,反而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游戏应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三、游戏的指导过于趋向导演

有时我们参观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时,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地跟你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确切地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我认为,当幼儿游戏时,在发生困难或危险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以恰当的指导。如要发生危险时,要马上制止活动并讲清道理;当提供的用具不会使用、整理时,教师要适时的告诉他,会玩了,玩得也就有意思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教”的程度问题。这种“教”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这并不妨碍幼儿的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教”,要明白“教”和幼儿的“自发”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要理解什么时候要“教”,什么时候要让幼儿真正的独立自主。有时教师硬要把一些东西强加在幼儿身上,硬要教给幼儿,可能很累而且没有效果;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后,没有教过的东西却在游戏中逐渐被幼儿理解了。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游戏可一直向幼儿发展的多种目标:认知、情感、生活经验等,这对幼儿来说很有作用。所以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做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世界来还给你”这就是游戏的创造性。创造的体验是最高的愉悦,它包含了儿童心智的高度活跃和情感上高度的自我肯定。给幼儿自由吧,放飞幼儿的心灵,这样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07-12-25 16:15:26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363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 游戏的过程即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鉴此,鼓励幼儿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本应是无可非议的事实。然而没有料到的是,当游戏的地位一...关键字:幼儿园幼儿园教育 游戏的教育化 教育的游戏化 本体性游戏 幼儿游戏

游戏的过程即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鉴此,鼓励幼儿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本应是无可非议的事实。然而没有料到的是,当游戏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时,当教师认真地把游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时,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上的疑问和困惑便接踵而来。

首先是理论对实践的指问:“这是幼儿在游戏,还是教师在游戏幼儿?”“这不是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吗?”“分明是教学,何必非说成游戏?”“说是在游戏,幼儿的游戏体验在哪里?”“老师在为游戏而游戏,幼儿在为老师而游戏”等等。

然后是实践对理论的反问:“什么是游戏?”“游戏要不要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那样的话还是游戏吗?”“同一活动能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吗?”“游戏在教育过程中是内容还是形式?”“游戏是目的还是手段?”“怎样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戏为基础活动’?”

正因为有这样一些问与反问,正因为实践需要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所以仅仅以一种抽象思辨的方法来阐述“是怎样的”就不够了。因为某些抽象的理论并不直接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负责,所以我们还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事实上应当是怎样的”作出分析,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假设。

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一)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游戏与教育的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

其次,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在游戏的自发探索过程中所涉及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动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的同伴协作交往等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对应于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更多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与美育有关),更多体现大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与体育有关),更多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与德育有关),更多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与智育有关)。也许正是游戏内容与教育内容的这种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据游戏的特点设计的教案。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

游戏的特征和游戏的发展价值告诉我们,游戏这种活动形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前述能力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然而,必须提出的是,作为一种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以上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解释,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一旦将这一认识转化为实践时,偏差和误解便会产生。游戏的教育化,容易将教育的功利性、严肃性带入游戏;教育的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育。这样一来,游戏和教育仍然是对立的两极,两者的结合没有实现。事实上,偏差和误解发生在前者。所以,我们还是要将讨论限定一个范围,提出一个前提,即游戏的教育化是在幼儿园教育的大背景中认识的,教育对游戏的关注,指的是对游戏的客观条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比如:由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谋求教师对游戏的支持和指导,并不是在游戏过程中引进由教育规范带来的教育的严肃性,而应保持游戏的性质不变。

说明这一点,是为了避免把教师指导游戏变成教师导演游戏,把幼儿自主的活动变成教师控制的活动。而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认识的,教育的方法、过程、氛围以及儿童的活动体验应当具有游戏的特征。

总之,在了解了游戏和教育的诸多特性以后,我们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游戏能使儿童得到发展的无意收获,而教育的有意收获却来之不易,关键在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导致的活动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实际上,两种过程的心理氛围是不一样的。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

二、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类游戏

(一)游戏和游戏化

幼儿园实际上存在着两类活动(我们暂且不称为游戏),一类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现自我的自由活动,一类是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问题是如何用游戏的意义对两类活动进行界定,这关系到如何实现游戏与教育的结合。我们认为,以活动的本体特征来区分两类活动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这种活动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是一种非功利的活动,因此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组织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般的乐趣,这种本体并非游戏,但却体现了游戏特征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手段性游戏。它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活动的进程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只是幼儿年龄小,不能过早承受压力和紧张,所以必须淡化实现目标的功利意识,不要求过于注重结果,更不要求追求统一的结果,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对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的本体特征分别作出界定,我们便不难区分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哪些是本体性游戏,哪些是手段性游戏。因为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成为教学,关键是看活动符合哪一种本体特征。

手段性游戏从本质上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只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我们之所以要用游戏来涵盖两类活动,目的是强调游戏对年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意义,避免过于严肃的教学;我们之所以要明确区分两类活动的本体特征,是为了避免教师对本体游戏过多的限制和干预。可见,这两类活动严格地说一是游戏,一是教学游戏化。

(二)“教学游戏化”的境界

当我们在认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我们依据的是游戏和教育的内在联系;但当我们在执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往往又有很大的偏差,人们对探索、学习、游戏、教学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之故。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以转化为游戏?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了游戏化的境界?

探索有自发探索和诱导探索,学习有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游戏有作为本体性游戏和作为手段性游戏,教学有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这些概念的交叉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

图1探索、学习、游戏和教学之间交叉关系示意图

由图1可见,根据不同的内涵,游戏和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从教师来说,灌输式教学与游戏不通;从幼儿来说,接受式学习与游戏不通。我们的目的,是在教育的情景下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这一相通就是教学的游戏化,即教师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知识。这一过程的组织形式,对幼儿来说可以是游戏的,也可以是游戏般体验的。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一是游戏和教学的转化。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教学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经验越丰富,教学情景中的学习就越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游戏和教学的转化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幼儿在活动中游戏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程度;教师控制越多,幼儿的自由度越低,教学的游戏体验就越弱。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的自发自主游戏(本体性游戏),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手段性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但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为了避免压力给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这两类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在幼儿园的比例受制于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是年龄的问题。年龄越小,就越多地以自发自主游戏的方式体验直接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过渡到以实现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主的学习活动,以至从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期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龄期。

其次是活动内部结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纯粹的游戏逐步过渡到纯粹的学习。同样是教学游戏,幼儿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组织方式以及不同的组织结构中,对游戏的体验是不同的。由于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控制程度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被允许的自由程度和所获得的游戏体验的强弱不同,所以活动过程从开放的到封闭的、从低结构的到高结构的,可表现出多种形式(见图2)。由图2可知:越是偏向封闭、高结构的活动过程,教育目标越鲜明,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越直接;越是偏向开放、低结构的活动过程,教育目标越隐蔽,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越间接。

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活动。在这种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显性状态,教师是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调控者,控制着整个活动的走向和进程,引导幼儿向着教师既定的目标发展。这是一种偏向封闭的高结构的活动,幼儿较多地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内化教育影响的。

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活动。这种教育意图是被教师隐藏在教育环境中的。在这种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化为隐性状态,教师仅仅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活动的伙伴和环境的创设者,只是间接地调控活动过程,诱导着幼儿向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幼儿则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这是一种偏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幼儿更多地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内化教育影响的。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在幼儿园教育中完全采用直接控制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就是将活动的组织结构从上图的第一象限偏向第三象限,而且年龄越小,越偏向于第三象限的下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游戏的这种关系,那就不能使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游戏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因此,为了使幼儿能在教学中更多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活动的组织结构应是偏向开放的低结构,并应体现游戏的如下特征:目标对幼儿是隐蔽的(教师的心中是清楚的),教师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内容是幼儿感兴趣并是力所能及的),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应重在过程体验)。

第二篇:幼儿游戏

游戏规则

《我在做什么》:一人做动作,其他人猜他在做什么,谁猜对的多谁为获胜。(共三轮游戏,每轮三组人,每组两人,每轮游戏五题)

《表情秀》:表情十连拍,共三轮游戏,每轮五人。每轮游戏结束后,由现场评委来评定,谁赢谁输。

《我爱唱歌》:在规定时间内接唱出歌曲的下一句,谁接对的歌曲多,谁为获胜。(共三轮游戏,每轮三人,每轮游戏五首歌)

<我在做什么>:

1、吃西瓜、吃火锅、吃面条、嗑瓜子、吃冰淇淋

2、听歌、梳头、弹琴、看鬼片、发信息

3、擦窗户、喷农药、擦鞋、打气、吹气球

<我爱唱歌>;

1、《大风车》:大风车转啊转悠悠,快乐的伙伴手牵着手,牵着你的,牵着我的手,今天的小伙伴,接:(明天的好朋友 好朋友)

《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接:(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黑猫警长》:眼睛瞪的象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象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利的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哈啊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你致敬,接:(向你致敬。)

《捉泥鳅》: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 等着你捉泥鳅,接:(大哥哥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

《让我们荡起双桨》: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接:(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接:(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这,就是爱》:以为得到时间的青睐,以为旅途没有了意外,以为每天都会说晚安,但是 有你 就没有 不安,因为想念比谁都厉害,因为寂寞会趁虚而来,因为爱的晴天和阴天,接:(都在 心里 同时的 存在)

《世界末日》:天灰灰会不会,让我忘了你是谁,夜越黑 梦违背,难追难回味,我的世界将被摧毁,接:(也许事与愿违)

《爱笑的眼睛》: 泪湿的衣洗干净阳光里晒干回忆,折好了伤心明天起,只和快乐出去,这爱的城市虽然拥挤,如果真的遇见你,接:(你不必讶异我的笑她无法代替)

《何必要在一起》:何必要在一起,让我爱上你,至少自己过的不必太压抑,何必要在一起,接:(逃出生命里,才让这个夜显得那么空虚)

3、《爱的供养》:我用尽一生一世 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 流转的目光,请赐予我无限爱 与被爱的力量,接:(让我能安心在菩提下 静静的观想)

《当》: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化,当花草树木全不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接:(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情深深、雨蒙蒙》:情深深,雨蒙蒙 天也无尽地无穷,高楼望断,情有独钟 盼过春夏秋冬,接:(盼来盼去盼不尽 天涯何处是归鸿)

《落花》:我眼角眉梢的憔悴 没有人看得会,当初的誓言太完美 像落花满天飞,冷冷的夜里北风吹 找不到人安慰,接:(当初的誓言太完美 让相思化成灰)

第三篇:幼儿游戏

重庆市第一届“职工网球”邀请赛

一 活动引言

网球运动诞生于1873年,一百多年来,网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发展的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观众。如今,它已经风靡世界。世界上平均每个星期都有国际赛事,足迹遍布世界九十多个城市,其中为代表的四大网球公开赛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而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网球水平的最高体现。

网球作为一项兼具青春活力与时尚的运动,也越来越受到青老年的青睐。为重庆市各事企业单位网球爱好者提供一个增进友谊,切磋球技的平台,推动重庆市网球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预计将在5月上旬举办重庆市第一届职工网球邀请赛。

目的

为推动重庆市网球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各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

二 活动宗旨

本次公开赛与其他相关推广活动将本着公正、权威,专业的宗旨。,弘扬体育拼搏、竞争、团结精神。公开赛的赛事运作及推广活动将参照职业网球公开赛的模式举办。无论赛制、规则、裁判、司线都将与职业网球公开赛接轨,让同志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网球公开赛。三 比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重庆市市委市政府

承办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四 时间及地点安排

比赛时间:2012年5月12日

比赛地点: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网球场 五 参赛单位及参赛人数 重庆市各企业单位

六 比赛规则: 比赛基本采用国家体育局审定的《网球竞赛规则》。第一轮比赛采用分组循环积分制。通过抽签分为A、B两组,每组三支队伍,进行循环赛。各组按积分列出排名,每组前两名晋级第二轮。积分方法为:胜方积两分,负方积一分。如排名积分相同看盘数,盘数相同看第一单打局数。如第一单打局数仍相同则加赛一场单打。第二轮比赛由晋级的前四名支队伍进行交叉比赛。胜者争夺冠亚军,负者角逐季军。此外,第一轮没有晋级的两支队伍进行五六名比赛。除团体冠亚军决赛外,每盘比赛6局决胜负,局数相同抢七,冠亚军决赛8局决胜负。比赛采用信任制,第一轮由每组不参赛的队伍负责出裁判。第二轮由晋级且不参加比赛的两支队伍各出一名裁判。

七、奖项设立

1.录取名次:个人,团体冠亚季军、最佳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2.奖励办法:个人,团体冠军奖励人民币:1000元整,同时获奖杯一座,证书一本。

个人,团体亚军奖励人民币:500元整,同时获奖杯一座,证书一本。

个人,团体季军奖励人民币:200元整,同时获奖杯一座,证书一本。

比赛免费向进行比赛的各队提供饮用。八 比赛规模及人数:

共七支代表队,每支队伍8人,每名队员至少带一名啦啦队参赛。此外,还有辽宁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组织比赛,维持比赛秩序的工作人员30—40人。同时还有网球爱好者作为观众,共约200人。九 比赛组委会机构:

1、比赛监督委员会

职责:对整个比赛活动比赛、比赛情况、招商过程的整体监督、监管

组成人员:团委相关人员

2、赛事财务委员会:

职责:负责整个比赛活动报名方面财政收支组成人员

3、裁判委员会:

职责:负责对整个联赛比赛的执罚情况进行的监督、组织、安排组成人员:

4、后勤保障委员会:

职责:负责对整个联赛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监督、组织、安排、管理组成人员:

5、策划推广委员会:

负责对整个联赛的推广、宣传以及和媒体的合作、协调工作

组成人员:

一 活动背景:网球作为一项时尚运动越来越受到青老年的亲睐

二 活动宗旨

本次公开赛与其他相关推广活动将本着公正、权威,专业的宗旨。促进各高校校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弘扬体育拼搏、竞争、团结精神。公开赛的赛事运作及推广活动将参照职业网球公开赛的模式举办。无论赛制、规则、裁判、司线都将与职业网球公开赛接轨,让同学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网球公开赛。

二活动目的意义 三 活动目标 四 活动开展

五 经费预算

六 活动应注意的问题细节

一、主办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西南大学

三、协办单位:重庆市大学体育协会

四、比赛日期、地点:2008年10月16日至19日在西南大学网球中心进行

五、竞赛项目: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

六、参赛单位:重庆市各普通高等学校

七、竞赛组别: 甲组:普通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乙组: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含运动系)丙组:高职、高专院校

八、参赛办法

(一)运动员资格:运动员必须符合《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竞赛规程总则》第十条规定的参赛条件。

(二)每单位限报一队。每对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至2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每人可报两个单项,每项每单位限报2人(对)

(三)甲组学生可参加乙组比赛,乙组学生只能参加乙组比赛。若双打项目有1名乙组学生,则该对视为乙组

(四)各单位必须在10月10日以前登录重庆市教委体卫处网站完清参赛运动员网络注册手续。运动员凭《重庆市大学生运动员参赛卡》参赛,并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备查。

九、竞赛办法

(一)根据报名运动员数量决定赛制。

(二)各项比赛均采用一盘(6局)决胜制。

(三)比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网球竞赛规则。

(四)由承办单位确定比赛用球

十、名次录取与奖励

(一)甲组、丙组各单项录取前8名,不足8人(对)参加的项目,按报名人(对)数减一原则录取名次,对获得前8名的运动员颁发获奖证书。各单项前8名分别按9、7、6、5、4、3、2、1积分,录取团体总分前8名颁发奖牌。

(二)乙组单项分别录取前6名,不足6人(对)参加的项目,按报名人(对)数减一原则录取名次,队获得前6名的运动员颁发获奖证书。各单项前6名分别按9、7、6、5、4、3积分,录取团体总分前6名颁发奖牌。

十一、体育道德风尚奖 大会按运动员6:

1、裁判5:1的比例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个人奖,颁发获奖证书。

十二、报名和报道

(一):报名.各单位用电脑打印运动员报名册,注明运动员参赛组别,于2008年9月30日前发传真和电子邮件到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逾期报名视为弃权。报名表一经上报不得修改。2.各单位自行对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负责,必须组织运动员进行体检,报名表盖上公盖和医院公章方为有效。

3.各参赛队报道时必须向组委会缴纳报名费500元、“抵押保证金”1000元人民币 4.各参赛队必须为运动员、教练员及随队工作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往返赛区中及比赛期间),报到时向组委会效验保险单据,否则不能参赛比赛。

十三、仲裁、裁判

仲裁、总裁判由主办单位选派,其他裁判员由承办单位和市大学生体协协商选调。

十四、经费

各单位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每人每天食、标准90元人民币)。

十五、其他

(一)本规程解释权、修改权属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

(二)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 组委会名单

主任:。。。。。。。。执行主任:。。。。。副主任 委员 仲裁及资格审查委员会 主任: 委员: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委员会 主任: 委员:

大会办事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 办公室主任: 成员: 竞赛组组长: 成员: 宣传组组长: 后勤组组长: 安全保卫组组长: 成员:2人 医务组组长: 成员1人 奖品组: 场地器材组:

第四篇:幼儿理论

1、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艰巨性(2)细致性(3)自主性(4)创造性(5)示范性和感染性(6)整体性

2、幼儿教师的职责?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观察力(2)沟通的能力(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4)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6)自我发展的能力

4、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1)职业品格。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热爱儿童、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2)基本文化素质。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3)身体素质。体态端正、身体灵活、精力旺盛且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4)个体心理素质。理智、刚毅、进取、灵敏、乐观、热情、勤勉、自尊、自主,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具备广泛的兴趣,避免幼儿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5、幼儿教师应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3)指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5)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6、预防教师违法的必要措施?

(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3)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4)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7)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8)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7、常见的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

(1)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2)侵犯学生的入学权(3)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4)随意开除学生

7、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具体方式? 请进来的方式:(1)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2)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3)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 走出去的方式:(1)建立儿童活动机构(2)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3)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4)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8、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六项原则?(基本要求)

(1)经常性原则(2)地方性原则(3)简便性原则(4)互利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幼儿园、社区和家庭一体化原则

9、家园合作存在哪些问题?

(1)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的停留在表面(2)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

9、家长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3)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化

10、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1、有效衔接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幼小衔接工作(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12、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哪些特点?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13、现代儿童观?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14、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15、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16、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幼儿园对教育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教育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估,要侧重于改进与诊断课程与教学的作用,不应把评价只作为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的鉴定手段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因为教师是课程的

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所以在幼儿园课程评价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18、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

(1)家庭教育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3)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4)家庭教育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5)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20、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21、学前儿童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

(1)任性(2)依赖性强(3)自私(4)不合群(5)胆小

22、运用观察法观察幼儿心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明确观察目的(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随时记录(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的反复进行

23、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特点?

(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2)兴趣比较肤浅且容易变化(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24、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想象的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交换(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3)幼儿想想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4)幼儿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不能在词语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25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26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从想象的无意性能,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7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8、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29、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国家制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区别: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总的要求;而教育目的仅是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 30、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有什么区别?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4)稳定程度与调整范围不同(5)公布的范围不同

31、如何正确处理“规范”与“尊重”之间的关系?(1)认识到“规范”不等于“就范教育”,不能把幼儿当作被动的管教对象(2)充分利用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动机,发挥社会性情感与需要对于幼儿行为的调节作用(3)尊重和保护幼儿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心

31、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体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2、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3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遵循的依据?

(1)教育目的(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34、为什么说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独特作用?(1)学前教育有专职教师(2)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3)学前教育是一种最简洁、系统的影响儿童的方式。学前教育的效率远高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学前教育可以使儿童优良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显现,即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可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学前教育还可以对环境加以取舍,并可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

35、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6、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原则的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指:(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37、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幼儿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幼儿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幼儿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38、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2)个别化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个别化教育,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3)个别化发展应提倡扬长补短(4)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真正发展个别差异、关注个别差异

38、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3)因材施教的原则(4)正面教育的原则(5)长善救失的原则(6)知行和一的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一致教育与连续教育的原则

39、影响品德形成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3)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0、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

41、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完整性(2)性格的复杂性(3)性格的稳定性(4)性格的可塑性

42、儿童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的。表现在: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43、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连接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44、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幼儿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幼儿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但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45、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2)智力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变化(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4)智力发展迅速

46、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46、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

45、幼儿心理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守的。

(2)发展性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幼儿,不仅要注意已形成的特点,也要注意刚刚萌芽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教育性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也要贯彻教育性原则,因为研究过程本身往往就是教育过程

46、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

47、程序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

48、应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性)?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的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5)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49、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的发展关系更为明显。意志行动是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50、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

(1)幼儿智力差异(2)幼儿性格差异(3)幼儿性别差异(4)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51、在贯彻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时,应注意什么?

(1)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2)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增(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4)因材施教(5)多样化和纵向的教育评价

52、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53、简要区分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危机期、敏感期这几个概念?

(1)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出现

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3)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它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4、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1)消极强化是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2)惩罚是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3)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55、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从哪些方面形成的?

(1)教师自身的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劝说

56、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吮吸手指(2)咬指甲癖(3)习惯性阴部摩擦(4)口吃(5)夜惊(6)说谎

57、教育法律救济的意义?

(1)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2)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3)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4)有利于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58、《儿童权力公约》规定保护儿童的权力应遵循的原则?

(1)不歧视(2)在涉及儿童的事宜中以儿童的利益为出发点

(3)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4)尊重儿童的意见

第五篇:幼儿理论学习心得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 肖玉琴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幼儿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晓云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

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如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幼儿期,其自主性已开始发展,可塑性强,是学习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因此,要把握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一、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

幼儿园是孩子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关重要,正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有些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给他们订那么多制度,但孩子的某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后,就会产生对抗性,新习惯要想扎根下来就困难多了,所以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种细节小事上、各个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他们能接受的形式去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如规范幼儿不丢三落四的行动,就可以使幼儿养成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善于观察孩子们生活中的点滴,善于发现,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将教育融入孩子一日的生活中,使得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身体力行更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言语教育作用。为人师表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无形中养成良好习惯。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应做好榜样,早入园跟每个幼儿说早上好,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的说一声请,得到帮助之后,对幼儿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对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教育,教师应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方得体,使用礼貌语,尊重他人;还有教师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应融洽,使幼儿自觉养成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在生活方面,教师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在给幼儿分餐前,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洗手,同时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比言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活动、游戏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和感受,逐渐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绪态度和情感模式,从而形成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幼儿园制定了幼儿一日常规,常规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多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前洗手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收拾好活动用具等等。注意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以综合训练方式,对其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教师也可及时抓住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具体、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非常适合儿童。教师应善于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行为准则,逐渐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然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室外环境创设中,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讲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和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设计成各种好看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图片,张贴在楼道,走廊旁,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的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室内环境的创设,可在教室前墙面设计一个红花墙,每个幼儿每做一件值得表扬的事,便可奖励一朵小花,成为红花宝贝;教室图书角收藏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图书,有时间带领幼儿一起读读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试着学习那些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把真诚的爱跟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在个别儿童生病时,组织其他幼儿对其进行语言的慰问,使其体会到集体对他的关爱与温暖。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应给予认同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不应批评教育,而应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的改正过失,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这就要求了父母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孩子在实践中锻造,不要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愈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怠慢,骄横甚至无能。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谈何形成。

四、重视家园一致的教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苦苦无法。因此,教师不但应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教育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达到目标的情况,“对症下药”。

总之,习惯是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动作程序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特别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化心理”所致,常会因为方法不当而“好心办坏事”这就需要成人帮助建立必要的规则,教授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的技能。比如:培养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时,可提出“先宾后主”“先小后大”的制度,让别人先拿玩具,如果自己想玩可同正在玩的孩子商量,但决不能抢。成人还可用积极的口吻予以表扬、奖励或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得到训练。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抓住关键期,注重方法,加强家园联系,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载幼儿游戏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游戏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学游戏

    1、hide a card 玩法:请一名幼儿蒙上眼睛,将一张卡片藏在另一名幼儿身上,当蒙眼睛的幼儿睁开眼睛后,便去寻找卡片在何处,全班幼儿边拍手边说单词来给其以提示。当他离藏卡片的幼......

    幼儿建构游戏

    幼儿建构游戏 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

    幼儿结构游戏

    幼儿园结构游戏 (图片) 一、基本概念 1、结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又称“建筑”游戏。创造性游戏之一。幼儿使......

    幼儿游戏教案

    第8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题 游戏与幼儿心理 授课时间 第 7 周星期五( 4月20 日)第12、34节课时4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 实训课( )习题课( ) 讨论课( ) 现场教......

    幼儿英语课堂游戏

    幼儿园英语教学小游戏集锦 2016-09-28 申美林转自 一叶知秋7299修改 微信 分享: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1、 Happy voice(快乐传声)规则:把幼儿分两组,并给每......

    幼儿游戏教育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游戏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致勃勃的活动,没有任务,没有强制,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自由。也正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喜欢,无形中就提高了孩子参与度......

    幼儿英语教学游戏

    英语教学游戏穿插 1、开火车 玩法:教师充当火车头,开到一名幼儿面前,提问“What’s your name?”,幼儿回答“My name is~~”,之后该幼儿上火车,老师与幼儿一起开到其他幼儿面前,二......

    幼儿英语游戏

    幼儿英语游戏:传话 每一纵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先选出几张闪示卡放到前面或粘在黑板上,分别告诉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句闪示卡的内容,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