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陵十三钗》 秦淮河美人泪
《金陵十三钗》 秦淮河,美人泪
改编自严歌苓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四十九日 祭》今年年初开机,2014年将在湖南卫视播出,小编带着对该剧的期待重新看了《金陵十三钗》,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居然情绪情感起波澜了,好不容易把自己从长辈的年代思想中扯出来,甚至还一度因为人性二字因为宽容二字而暂时忽略了心中那愤慨,但是金陵一片又让小编积满了悲愤之情,对此民族的憎恶恐怕又开始延续。《金陵十三钗》热映的那会儿,看到众多名影评人各抒己见,有批判十三钗是情色爱国主义,也有拿着《南京!南京!》与之作比的,想起当年的陆川卯足了劲,学着辛德勒名单学着各种经典扬着人性之说的旗帜粉饰日本军官,影片在日本公映,大受好评,在场观看的人甚至都站起来鼓掌,然而这部国产片出来三年却被南京拒之门外,在抗日战争时期,遭遇日本军队惨绝人寰行径的南京人民至始至终都无法接受灭绝人性的嘴脸在电影人中君子的形象。客观点说,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的人,但我们也不能以部分代替整体,好人坏人我们要区分,我们要明辨是非。当金陵十三钗里出现日本军队在神圣的教堂里如饥似渴地追逐着那些十三四岁的女学生时,教堂里夹杂着女学生惊恐绝望的尖叫声和一群衣冠禽兽的淫笑,最终逼得一女坠楼身亡,当看到其中俩钗惨遭施暴,一人被赤裸曝于走道中,一女裸身被绑死在椅子上,椅子下大片大片殷红的血时,悲愤的血液凝聚在多少人的眼睛牙齿拳头心里,芦苇尾巴咬着牙齿握着拳头眼眶湿润,想破口大骂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说历史,不说电影,只说故事。不容否认,好的剧本是好的电影的基础,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诚然是部用心之作,严歌苓洒泪泣血写下这部血泪之作时必定是站在千百年来所有有高气节和广大普通女性的角度所写的,这个女性中的杰出者,这个为女性说话的杰出文字工作者,告诉我们“商女也知亡国恨”,中国女性在大难面前表现出的凛然大义和节操足以让世人俯首。某城市晚报的时评说得好,救国爱国是不分先后不分职业的,的确,都说妓女是没有感情的,只有肉体换金钱一说,但经过金陵一役,古来为妓女贴上的“淫荡罪名”的标签也该撕了吧。十三钗,准确的说是十二钗,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十四钗和“第十五伪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孩子,特别容易,和纯真接近。”当十二个女子华丽丽地换装,剪着学生头,穿着学生装,你会觉得在那一刻,她们是无比的清纯,无比的圣洁。犹记得她们初进教堂时的场景,因为这是教堂,因为她们是妓女,教堂拒绝她们进入,十几个风尘女子越墙而入,那风姿那韵味,一举一动,慑人心魄,算不上倾倒众生,但也风情万种,尤其是玉墨,在众张扬热情的风骚女子里,她含蓄式的勾引方式更令人魂牵梦萦;当她们一起唱着秦淮河畔温柔乡里的小曲时,当十四个女子身着艳服从如梦如幻的柔光里走过来时,难道不比仙女;当她们为救女学生而顶替她们赴死之时,赴宴的大卡车关上门,玉墨一顾倾城的笑,何其凄美,何其壮烈。故事中的孩子哭着将预备在圣诞唱歌时才穿的新学生服时递交给十二钗时,当孩子们看着十二钗脱下艳服用布条裹胸时,当她们看着这些艳丽的女子搔首弄姿唱着清曲时,她们一定在那刻觉得这群一开始被自己讨厌的青楼女子美丽无比,也一定觉得她们高大圣洁无双,谁也不怀疑那就是十二个女学生。故事在贝尔带着十二名女学生逃出南京之时戛然而止。庆幸着,女学生逃离了这座魔窟,可更令人惦记着是那衣服里或者藏着剪刀或者裹着摔裂的镜子残片去赴死的十三钗。导演和作者都没有告诉我们最后的结局,电影结尾没有,故事本身也没有,可是电影里故事中充斥的杀戮残暴血腥无一不告诉着我们她们可能的结局。作者是胆小的,因为她都不敢写下去,然而作者也是仁慈的,给了我们一个善意的结局。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刚播出那会儿,记得网上各种喜欢找茬的人,说什么“电影是不是有处女情结啊”“凭什么妓女的命就没处女的命值钱”,芦苇尾巴想说,生命的确是应该平等的,死的的确是妓女,但不是说她们应该该死,牺牲的之所以是她们还不是为了照顾广大观影人的感受,如果故事里牺牲的是女学生呢?好了,不说题外话,只是题外话。
第二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血洗山河,天地恸哭,尸体成流,家国破碎。
时隔这么多年,鲜红的画面早已凝固,在中国的五千年大地上铺陈刺目古老的血迹。而这部电影,如同有声的史书,静静讲述在那样一个年代的故事,丝竹共绝唱。女子的粉香亦能化为尖刀,狠狠刺穿侵略者的胸膛。妓女始终是种低贱的职业,然而《金陵十三钗》让我不得不正视她们,懂的任何一个职业,高低贵贱,是取决于其人灵魂的高度。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小角色,也许你也被她打动---妓女小江。美艳,轻浮,媚眼如丝,放荡,这样一个红尘里流转的女子,让人以为她只懂寻欢作乐,金银珠宝,夜夜笙歌背后还能残余多少精神的力量与洁净的灵魂?她的出场令我唏嘘,几乎错以为这个女子早已将国仇抛之脑后,在如此紧要关头,仍是轻蔑纨绔不愿剪去一头飘逸的秀发,甚至从那笑靥如花里硬生生瞅出那几分满不在乎。然而在所有人如此认为之时,她却以身告诉天下,她的灵魂,依旧是透亮透亮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错了,天下都错了。商女也晓亡国恨,破晓凤凰泣血奏。
当姜淑云传达人民生的希望与交换的条件---一百名慰安妇,她的手,在霎时安静的氛围中轻轻举起,片刻,风摇树措,飞沙走石不止。这本可以与她无关,可她挺身而出,温声软语一口答应。
于是最终和日本人走了,非人的虐待,痛苦的强暴,那样一张清秀面孔愿意承受,她甚至没有流泪,也许是觉得理所应当,理所应当撇清柔弱,一双纤纤玉手染上污秽的鲜血,承担一个中国人该有的重担。
依稀记得,被带走之时,小江淡然回眸一笑,没有过多言语,一双琥珀色瞳仁带着江南的水汽,秋雨剪水般柔情却决绝,只留给世人一个单薄然厚重的背影。有的时候,一个英雄或许不需要战死沙场,或许不需要配上一把绝世武器从天而降,或许拯救不了世界众生,但他一定有撑起世界的勇气,在纷乱的破碎之中,第一个站出来,哪怕前面是断裂的深渊,依然带着决绝的眼神,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所以,小江是个英雄,不比那些表里不一的高尚人士,行动,抵过一千一万句虚假的言语。她轻柔的动作,坚忍输给谁呢?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描写风尘女子大义救国的电影,然我最初得知这一概要,并未被吸引,却在小江的背影远去之时彻底明白对一部好电影,仅仅浏览概要给出的断定是多么白痴可笑。
《金陵十三钗》每一位女子,都是一种风骨,都是乱世中一抹无法让人移开视线的脱俗之美,巾帼本不让须眉,不需要铮铮铁骨,一池柔水也能扑灭火舌。
刀光乱世长歌远,闭锁难翼插翅飞。
长竹利爪柔肠毒,祸水红颜无人醉。
难言蜚语漫日短,奈何桑田怏民颓。
绝色倾城血瑟暖,苍生等闲美人碎。
第三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商女亦知亡国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文【墨轩】
因为是张艺谋执导的最新作品,又因为是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所以我一直在关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最新发布动向。在期待已久之后,今天下午六点终于开始公映了。
我和一伙朋友很早就决定要去观看《金陵十三钗》公映的首映场。可能因为是老谋子的电影,而且投资制作巨大,《金陵十三钗》是作为限价电影上映的,最低底价是40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了电影票。但因为一个朋友是从远处赶来,时间可能会有点紧,于是我们又临时决定把票换成了晚上8点40的,就这样错过了首映场。但我们还是很期待。
首先要说这部电影确实很长,我们大概看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看完之后心里感觉十分压抑。整部电影虽然不是像《南京!南京!》那样的冷色调和灰暗的气氛,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成分存在,但因为是和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有关,所以整体情节和节奏都很紧张,矛盾冲突也很激烈。在此我不想强调过多日本军人的残酷罪行,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教会女学生的回忆来贯穿的,影片开始就是一口南京口音的普通话的旁白。接着是日本军人的屠杀暴行以及国军残余部队和日本坦克的激烈巷战,场景十分惨烈。最后以主人公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为故事的开始,他们一起逃到了一个天主教堂里面避难。接着是国军幸存者和14个风尘女子的进入,整个故事就在教堂里展开了。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诗电影。张艺谋的这部电影首次启用了好莱坞的一线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进行担纲主演,还用了13位全新的中国女演员来饰演金陵十三钗,而且还邀请到好莱坞最好的特效和制作团队加盟,更有众多中国内地知名演员亲情参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还记得当初张艺谋以一部《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可谓是引起了影坛风起云涌,接着是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总导演的职务,最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张艺谋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导演界的鬼才,他的电影整体质量都很高,不仅博得了国内影迷的普遍追捧和喜爱,而且还得到了国际上一定程度的认同,他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都曾有斩获,单就奥斯卡电影来说,他曾经被三度提名“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
据说今天这部影片已经筹备了4年之久,总投资更是达到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影史以来投资最大、空前绝后的一次。相信这部电影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响应和回报。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特别凄惨。《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这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自杀。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同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比如在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发现女学生时,妓女们为了救女学生一直把地窖的小门敞开,而女学生们为了不把日军引到地窖,宁愿跑到楼上引开日军,自己受苦。这些都鉴证了人性的闪光点。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人性的转化。妓女和女学生虽然皆为女性,却是女性的两极代表。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运用这一矛盾之后又来了一次人性的转化:日本人闯入教堂要求让女学生去参加日军宴会的唱歌活动(实则当“慰安妇”)之后,代表女性美好一面的唱诗班女生在大难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而妓女们则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妆成12位女学生,加上陈乔治男扮女装,一共扮作13个女学生登上了对她们而言无异于地狱之门的军车。占据《金陵十三钗》九成的矛盾在电影剩下还不到一成时突然转化为生死友谊和无言的大爱,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也因此大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虽然这部影片时长145分钟,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而且个人感觉影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不俗,尤其是战争场景极为震撼。我觉得《金陵十三钗》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感人的国产电影之一,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电影,各项技术指标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说影片故事叙述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极具感染力,战争场面逼真,还有视觉画面的美感,堪称佳作。这部电影诠释了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再加上严歌苓的好剧情。这部影片的几乎每一个画面,每一定格都拍出了美感,几个主要的画面场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后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更加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特别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那12个女子齐唱《秦淮景》的时候,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她们,12个别样女子,12个所谓卑贱的“窑姐”,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挽歌,唱响天地间的最强音!不觉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三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真正的社会底层,走到街上被鄙视被唾弃的一群女人,她们出卖自己的身体,每日醉生梦死,在有些人眼里她们甚至是连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们出卖的只是身体,被唾骂被遗弃,人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到那样的一条路上去。他们自甘堕落、麻木自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愚弄。如果她们的“命好”,她们本来是可以同唱诗班的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见青天。正如玉墨,一个不一样的女子。她端庄、雅静、温柔,说话上得了台面,理性而通透。一个举手投足间就能让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个妓女,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只能沦落为下贱女人行列。想到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以这种方式存活在人世间,确实是种悲哀。以赵玉墨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实是悲哀的,同样身为女人,那些女学生都可以在那样安静的圣洁的圣堂里,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她们却一双玉臂千人枕,却还要被迫在战火之下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贱女子,却在生死关头上演了令人感动地一幕。她们选择了代替女大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她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种可能连死都不如的结局。她们,只是简单的中国女流之辈却用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其实,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个风尘女子是以出卖肉体为生,但是她们的人格和女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们和女学生相比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身份之别,所以他们在道德范畴内没有义务去代替女学生英勇赴义的。但是她们做到了!她们也是侠肝义胆的人,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
谁说商女无情。在这里,商女亦知亡国恨。
原文请见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50217225
第四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红色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2平时考核实践论文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在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落幕。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在校生,还没资格就人性与平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但我还是觉得我有必要说点什么。毕竟,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也就更有限了,所以,争取一个个机会,给他人一点点启发何尝不好!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想过多强调日本军人的残酷罪行,仅仅南京大屠杀一例足矣。《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诗电影。电影从头到尾以一个教会女学生的回忆来贯穿,影片开始是一口南京口音的普通话的旁白。接着是日本军人的屠杀暴行以及国军残余部队和日本坦克的激烈巷战,场景十分惨烈。最后以主人公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为故事的开始,他们一起逃到了一个天主教堂里面避难。接着是国军幸存者和14个风尘女子的进入,整个故事就在教堂里展开。
据说张艺谋的这部电影筹备了4年之久,总投资更是达到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影史以来投资最大、空前绝后的一次。但愿这部电影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响应和回报。太多的就专看影片名字而言,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是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用生命挽救一群女学生的生命赞歌!这十三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闪光点,熠熠生辉!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后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十二个女子齐唱《秦淮景》,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不觉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金陵十三钗》以小见大,把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再配上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逼真的声效,真真切切地将国族最悲情的那段历史摆了出来,让中国观众直面那些在74年前声嘶力竭的严冬地狱里痛苦死去的同胞们,勾起人内心无限的悲哀和感慨!相信经过这部影片的热潮,使得更多年轻的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情景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当然,仅有一部《金陵十三钗》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这类能够警醒民族的史诗,能够充分展现人性善恶,还原昔日金陵痛史。
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不要掉了伤疤忘了痛,要时常保持戒心,关心国际时事和他国对我们的态度,尤其是日本,一个不知自省的民族,更是不能失了戒心。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我们更是需要居安思危。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深感责任之重大。“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毋庸置疑,历史已替我们验证。我们的今天,是当年那些无畏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
记得在纪伯伦的《先知》里面看过这么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我想,她们,原来的金陵十三钗,现在也应当和女学生们,和上帝融为了一体。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啊。
让我来,唱一首秦淮景呀,细细呀。
道道来,唱给诸公听。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瞻园里,堂阔宇深。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
第五篇:金陵十三钗 影评
《金陵十三钗》:硝烟下的光辉,何为人性?
如果有人看了《金陵十三钗》后报以不喜欢或是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差的,其实那多半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这部影片的性质或是以一种不合适的方法来欣赏这部电影。但说实话,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多不在我们观影者,而在于影片的宣传。耗资六亿、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史诗战争等宣传口号不过是为了帮《金陵十三钗》多拉一些票房而已,但这就误导了我们观众,把这部电影理所当然地当作一个一年一度贺岁档中的巨型商业片。不过这恰好错了,《金陵十三钗》的本身说到底就是一个稍微商业化了的传统张艺谋风格影片,而刚才所说的那些不过是电影中表达电影中心内容的载体而已。所以请还没有去看这部电影的朋友去看时一定要调好自己的心态,最好的就是不要带太多的个人感情,彻彻底底地去聆听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如果熟悉张艺谋电影的朋友会知道,在张艺谋大部分电影中,特别是在较为成功的电影中剧情的发展往往是以一口平淡的语气来讲述一个最后能发人深省的故事,这就是张艺谋风格最简单的理解,之所以说《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风格的延续原因就是这部电影同样通过是一个讲故事的方法来呈现本片的剧情。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进了这里。伤兵被杀,女大学生则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个时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为什么说要以一个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心态来欣赏这部电影呢?就是因为这部《金陵十三钗》是一部难得的能够以故事情节本身和人物情感的体现来打动观众的制作。影片时长150分钟,这就给了讲述故事的人一个充足的时间来讲述本片中各类人物的情感性格变化。如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最初放荡不羁的美国痞子到后来正义觉醒,十三位风尘女子也在后来变得有情有义。基本上本片中所有的角色的情感都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改变。战火的无情,日军的烧杀抢掠及其暴行,唤醒的是神父约翰以及十三钗身上的人性的光辉,影片剧情发展到这里,最有助于我们理解本片的方法就是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是即将面对南京大屠杀中的其中一员,假如我们已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假如我们已对未知的一切惧怕恐慌,我们能否有如此的胆量,如此的热血,有十三钗那般的凛然正气,那是在死亡面前人性最美丽的体现。这部电影希望我们看到的,就是人性在黑暗的压迫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绽放。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演员出色的演技,其中最为突出的毫无疑惑是十三钗那无比惊艳的表演,几乎全是新人的她们在这部电影中展露的演技绝对是震撼性,尤其是本片的女一号玉墨无论是刚开始的风情万种,还是后来凛然赴死的淡然一笑,表演者绝对将玉墨这个角色诠释的几乎完美。相对之下克里斯蒂安安贝尔所扮演的约翰相对来说就较为沉稳,身为好莱坞一线影星的他演技自不用说,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但说句老实话,贝尔在这部影片中的演出到底还是少了一种张力,使得约翰这个形象虽然深入人心但始终缺少一种散发起人物个性的生动。影片在刻画几个比较能够打动观众的情节时,总体来说是采用了比较真实的方式,一次来打动观众,不过同样也是点到为止的真实,这样就使得这几个情节能过充分感染观众而又不至于太过血腥。《金陵十三钗》之所以能将任务的情感刻画的如此成功,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描写。总体来讲,这部电影是国产电影中难得的精品,能不能
对的起广大观众如此高的期望,我们暂先不置可否,毕竟这关系到的因素太多了,但毫不怀疑的是这部电影的面世对推动此类电影甚至是国产电影都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这也是《金陵十三钗》的成功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