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脚印。”每个孩子都是一首歌,一副画,他们有最动听的音符,最美的焦点,我的学生在我的“五步快乐教学”课堂上,露出了自己灿烂的笑容,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收获满满。
一、“五步快乐教学”催蕾生发。
在“复习检测”中,我帮助学生将重点旧知连成线,结成块,更扎实的记忆了旧知。在“新知探究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对话、互动、体验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达标夺星”中,我为他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夺星题,孩子们一鼓作气完成,即使夺不到全部星星,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直到弄懂题意,披荆斩棘,做对习题,再次夺到星星才肯罢休。成功是诱饵,会吸引孩子们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在“快乐展示”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将最棒的自己展示给同学,孩子们向展示者投去敬佩的目光,体验成功的孩子心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慰哦,成为喷涌智慧的源泉,孩子们更加的积极、自信。在“回顾小结”中,孩子们不是听众和观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成为一个个小小演讲家,孩子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真正的属于孩子们。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新气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作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是其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思想的指导下,我不断地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根据我班目前的生源状况来看,班级内部学生学习能力、现有文化基础、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层次不齐,简单化的分组教学会对教学组织带来较多不利因素,教学效果较差。但是 采用同质分组,目标层次太多,教师难以实施教学。采用异质分组,组内差异大,每组都有部分学生不学习或没有能力学习,影响全组学习效果。少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是教师也很难管理,放在小组内让学生管理,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采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B等级的学生采取异质分组,实现交流、互助学习,按正常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让孩子们通过团队合作、合理竞争、相互监督,促使孩子们能独立、高效完成课题任务,最后给孩子发放小红旗、小礼品作为奖励,激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精神。C组单独分组针对特别是哪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甚至根据其学习特点,“投其所好”,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保证其愿意学习,并“学有所得”。特别对C组同学,做为老师我经常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多花时间,让他们能够把不能理解、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多次学习、多次讲授、确保全班同学可以跟上学习进度、可以全面进步。另外,我对学生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C组同学进步,在下次改分组,其将被分如A组或者B组。同时,如果A、B学生出现成绩退步明显、学习不努力,将其及时分入C组,我在教学中给予改组同学及时、更多的关注,促使改组同学及时归纳进步、退步原因,突出教育重点学生,能够使孩子们理解进步或退步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问题,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三、让“小组长”成为冲破知识壁垒的尖兵。
在课改之路上,我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小组长可以是老师的好助手,在实行“兵带兵”“一帮一”的方法,每个小组长都是小老师,都能代替老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将老师有时不能亲力亲为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督促学生,还能将各个层次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互相学习,大大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
四、让快乐成为学习的主旋律。
“全员参与”是快乐课堂的灵魂,“解决问题”是快乐课堂的任务,“实现自我“是快乐课堂的目标。在我校的快乐管理、快乐课堂、快乐生活、快乐读书的大环境下,我校的每个老师都是笑容荡漾,我每个孩子脸上都有天真烂漫的笑容,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在初学飞翔的时候,就有阳光和欢乐。
有了阳光,花儿才会开得更艳,我会用自己的爱心去沐浴每一棵嫩苗,肯定他们再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敞开胸怀,用爱去浇灌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再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展翅高翔。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课后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
魏亚斌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好好利用情景图
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
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8的乘法口诀教学,利用鼓号队的队列,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再填数,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因此,在口诀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注意以下3点。
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摆一摆图形,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并列出乘法算式。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
2.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
在列出乘法算式后,可接着引导 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5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自己编写出来了。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应用、熟记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要求脱口而出。根据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两个一位数相乘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熟记口诀。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动,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总结出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教学的一点规律:利用情景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分两个单元(第3单元和第6单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打开课本, 我们不难发现, 除了2、3乘法口诀外, 其他每个乘法口诀的编排都有如下特点: 情景图———连加、列表或数轴方式呈现加数与和———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这样编排, 既富有数学生活情趣, 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 在乘法口诀教学时, 要注意抓住以下三点:
一、好好利用情景图
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其内涵丰富,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并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这些口诀的情境图有的是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如4、5的乘法口诀;有的要求学生观察、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 如6、7、8、9的乘法口诀。这些情境图都蕴含着两大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 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 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 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 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
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 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 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 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8的乘法口诀教学, 利用鼓号队的队列, 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 再填数, 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 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 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根据课标的精神, 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 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 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因此,在口诀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以下3点。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摆一摆图形, 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 用了多少根小棒, 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再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 可先出示金鱼图, 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一条金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两条呢? 怎样计算? 2.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 并列出乘法算式。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 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 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
3.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在列出乘法算式后, 可接着引导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 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 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 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5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 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 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 自己编写出来了。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应用、熟记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要求脱口而出。根据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 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两个一位数相乘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 灵活使用,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让学生熟记口诀。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 组织“ 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 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动, 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 又便于全员参与。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 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共 0 条留言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 2010-04-25 20:15:27 阅读984 评论5 字号:大中
小 订阅
通过这几天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我发现学生对于有情景图的练习题和一般的练习题比较起来,做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做口算题只是纯粹的计算,做的多了,有些会做的题目也会出现错误,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题做的多了,人变得有些麻木了。这时,如果还是一味的让学生做下去,只会起到反效果,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尤其是临近学期结束,期末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学生做的试题也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也要动一动脑筋,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做的开心,又有练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做有情景图的题目时,表现出的兴趣都相对较浓厚,因为情景图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且在学生看题时也能起到一个放松神经,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精炼,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做,适时的减轻学生以及我们老师的压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自初中以来最欣赏的座右铭。不管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想想它,仿佛就有了攻无不克的勇气和力量。在我参加工作的三年来,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许许多多次的想起了它,它同样也始终在我的教师成长道路上伴随我,许许多多次的给予我正确的指引,和前进的力量。
所以,很多时候将现在的自己和两年前的自己进行角色比较的时候,会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思想上的成长是不可思议的!这思想包括教育思想,也含有思想里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热情和种种与工作相关的保留在脑海中的印记。这些印记全都来自于三年来教学工作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全都来自于自己与前辈与同事与学生最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来自于每次或欣喜或失望或振奋或彷徨的难忘经历......我觉得我的成长感悟就是五颜六色的万花筒。非要做一个总结的话,那我就从万花筒中挑选最美丽的与大家分享。
对待学生篇:著名教师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你认为你的学生是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认为你的学生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我自己深有体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年,我很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不管成绩如何,每一个都喜欢。那个时候我工作起来总有无限的热情耐心和活力。当成为班主任之后,同样一个班的学生,我突然觉得他们身上有无数的不足,于是我总是想方设法的给他们约束和规劝,每时每刻的监督他们,或者常常责怪他们,这个时候我心里充满的常常是紧张和郁闷,语言和态度越来越尖锐甚至刻薄。现在我常常在想,同样是教育孩子,一种是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一种是孩子所压抑或排斥的方式,为何不根据学生的心情去合理的引导呢?于是今年我就尝试这样去做,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们很开心,我也很快乐。
对待工作篇:我觉得“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代表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人生。所以在我的工作中,每件事,无论大小,我尽力做的最好。尤其是和上课相关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我们教育学生接触与交流的最主要和重要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我也常常进行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没有深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就像咱们学校校门上的标语“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觉得反思可以让我们把明天的直播做得更好,少一些遗憾,多一份美丽。
回顾过去,总会觉得自己的经历让自己成长。同样的道理,现在的经历也将是给予我们教学经验的一课。因此,把握现在更是重要。我也将继续认真学习我们学校的自然分材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探讨更适合我的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来争取以后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幸福小学 袁双梅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一、准备
1、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情景教学,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教授乘法口诀时,通过自制动画卡片和引入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动已经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刚一出示该堂课题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背诵起来了。怎么办呢?我立刻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鼓励,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4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吗?”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本课的教学。
3、信任学生。二年级的小学生同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根据算式编口诀,并且还能根据口诀出算式。
4、组织教学取得了进步。刚开始上课时,由于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够,不能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纪律较差,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过培训,看了一些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虽然思想开放,也想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教学时担心失败带来的影响,不敢贸然去尝试。
2、有些课应该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故不是很充分。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还跟不上,有多媒体,但使用不方便。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科的美感和与实际生活中的练习。
4、小学二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