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梦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它植根于传统文化,成形于近代的峥嵘岁月,熔铸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是人民梦;中国梦是世界梦。
1;体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对此,作为专职团干,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中国梦就是人民幸福的小康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稳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使人民感到幸福。其次,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的强国梦。我们欣然可见,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这些都是日渐强大的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日渐强盛的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最后,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复兴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这三个字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2;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与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实现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工作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梦的实现就失去了的根基。作为团干我们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力戒奢靡之风;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3;积极投身“中国梦,我的梦”圆梦行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作为一名专职团干,我要做而且能做的就是,在思想上、工作和生活中永葆政治本色,永葆思想活力。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时刻审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作风是否纯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的污垢,坚决克服“四风”,在思想上实现自我净化。
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腐败,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完善。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份职责,始终做到勤奋好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成为思想上的标兵和工作中的精英,在学习中实现自我革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坚持深入工作,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高。第五,作为团干,我们应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充分激发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中走前列、争先锋、作贡献。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总书记的讲话将把党在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作为团干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民的期待、需要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为一件件好事实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与国人一道共同托起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第二篇: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身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身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勤学习,铸信仰,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目标,将中国梦作为我的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信仰的带领下,以更坚强勇敢的姿态迎接成长。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和梦想。“中国梦”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共同为这一目标共同奋斗。所以实现中国梦事关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切实利益,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
“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中国梦的实现主要有三项要求:一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道路”、“精神”和“力量”是执政党、各级政府和每位民众在为中国梦奋斗时都必须注意的环节。此外,三项要求都突出了“中国”二字,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保持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和属性,不能随波逐流。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政府是否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是否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关系重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需要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政府为人民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切实负起责任,规范自身职权;需要政府完善法治管理,保障公民权益;需要政府廉洁透明,值得人民信赖。这既需要政府管理自身的不断革新、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监督和支持。
进一步赋予“中国梦”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能够引领民族发展进步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任何美好的梦想都必然伴随时代的节拍、顺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同样如此。在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得以实现之后,我们又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我们的生活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这些美好愿景,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身为一名团干,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将中国梦的内涵牢记在心,并与实际相结合,以敏锐的反应来应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虽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但是要相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三篇: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明确阐释,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不是复古,不是要回到中华民族过去那么一种状况。我们的伟大复兴,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强盛,强盛也不是霸权。我们如何要做到既是复兴,又不是复古,既强盛又不会去威胁世界。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人类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开辟新路。“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
“中国梦”一提出来,迅速引发整个中国社会群体的强烈共鸣。为什么“中国梦”能引发大家如此的共同关注呢?
首先,“中国梦”描绘了我们奋斗的美好前景,给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很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大家感觉到有未来和憧憬。其次,“中国梦”把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了。再次,“中国梦”的提出,也是中国将继续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有力宣言。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侵,饱受苦难,中国不愿也不能将自己身历的痛苦加诸他人。和平与发展是长久之计,中国的发展自然要顺应天下大势。发展中的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各国的发展繁荣。中国养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让13亿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安家乐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梦”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共鸣,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中国梦”呢?若说要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富足发展,这是每个国家、每个国家的人民均企求的事情,谈不上“中国梦”。“中国梦”是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上的期许,是生活在中国体制这一背景下的民众才会理解的盼望。因此,不涉及体制问题、不涉及国情,就没法谈“中国梦”。尽管这一概念在医疗、教育、经济、就业、民生等各个方面均有体现,但归根到底,“中国梦”突出反映了民众对于深化改革的诉求。正如《出路》的导演所称:“如果身处贫穷,或者身处底层的人看了我的片子,他会突然感觉到: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我身处的游戏规则出了问题。继而他举手要求发言、要求改变,这就是解决贫穷的一条道路。”民众的诉求其实是对现状的不满,归根到底是要求改变,要求继续改革,这就是“中国梦”的真正含义。
“中国梦”,其实很简单、很清晰,也很明确,就是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正确的路径。这个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呢?就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准确把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要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对于“中国梦”来说,支撑我们理想信念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什么爱国主义对我们中国社会如此的重要,因为中华民族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历经磨难,百折不挠,我们从苦难中走向辉煌,靠着什么,就是靠着爱国主义把我们大家凝聚起来,让中华文明五千年绵绵不绝。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不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而且也会成为“中国梦”建设成果的收获者、享用者。“中国梦”若不绽放,个人的梦如何开花。“中国梦”就是全国人民梦的叠加。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当“中国梦”与个人梦同频共振,二者都会加速绽放。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实劲、干实事,赋予“中国梦”更多的正能量,“中国梦”就一定能昂首阔步迈向世界,绽放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独特光彩!
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谨遵梁启超先生的教诲,树立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努力让自己变得智慧,强大,敢于独立,敢于挑起重任,很好的把自己的小梦想与祖国的大梦想融合在一起,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我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我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我认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详尽阐明了中国梦,并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实现 “中国梦”。总书记多次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中国梦是承继历史重任,复兴中华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他不仅富有丰厚的历史印记,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聚沙成塔,中国梦是汇集你我,凝聚万家的富民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执政力量之源,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解放战场上一排排艰难行进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小岗村果决有力的手印,标注下人民改革的精神。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群众的无限热情,我党才能在发展中国的奋斗过程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由一个个具体、细微的小家梦汇聚而成。执政6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理念,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就是要实现人民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就是要让人民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出门能看碧水蓝天,生病住院有人承担,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要寓于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唯有这样,个人梦才能成真,中国梦也才能更加丰满、充盈。
二、兴邦务实,中国梦是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的强国梦。
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梦想的花开、结果,也必然离不开现实的滋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断夯实物质和文化基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靠经济和文化实力的提升来彰显。
上世纪,战乱频仍、经济萧条,人民生活食不果腹。新中国成立给人民带来了希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国家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相继成真。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生机勃勃,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民族的复兴梦有了坚实的现实土壤。
回顾历史,中国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审视现实,中国掌握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武器,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借鉴成熟,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并指导着中国奋发向上。
中国梦,是一个经济强国的宏愿,更是一个文化领跑的目标,我们唯有一心一意搞建设,全神贯注抓文化,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优秀文化。国家富强了,文化传承并弘扬了,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三、同源共流,中国梦是民族齐聚、同胞携手的统一梦。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梦想在飞翔,当一种梦想能够将全民族的期盼和渴求凝聚起来的时候,这个梦想便有了使整个民族都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附的强大号召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党多年来一直致力完成的伟大事业。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格局,结成了休戚与共、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奋斗史。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带领全国人民解放了新疆和西藏,实现了两地人民的政治平等,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和谐共进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着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先后收回香港和澳门,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角度,积极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包括各族人民及两岸同胞在内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软实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也好,科技实力也好,国防实力也好,如果没有民族凝聚力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也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梦,就是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
虽然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和平发展、共进共荣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统则强,分则乱”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唇亡齿寒”,两岸人民的命运系于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福祉离不开国家的强盛,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四、互利共赢,中国梦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和平梦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讲究“讲信修睦、善待他人”,七下西洋和丝绸之路便是最好例证。数千年的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和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近代的外敌入侵和内患不断,给予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悲痛记忆,饱尝侵略之苦和连年战乱的中国人民厌恶动荡。迈上复兴之路的目的就是要稳定,要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合作才能谋取共同的发展。“中国梦”不是“帝国梦”,不是“一国梦”,不是“排他梦”,更不是“霸权梦”。它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世界各族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从加入WTO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中国扎根,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以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符合全世界绝大多数爱好和平、崇尚和平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必将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增添强大动力。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它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它的实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福音和利益之所趋。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谨遵梁启超先生的教诲,树立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努力让自己变得智慧,强大,敢于独立,敢于挑起重任,很好的把自己的小梦想与祖国的大梦想融合在一起,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读完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一文,深有感触,趁此来谈几点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国梦是发展之梦,加快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最基础的就是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二、中国梦是文明之梦,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是文明的崛起,一个大国的复兴,必然是文明的复兴。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不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要让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价值观真正走向世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不断进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今天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其重点和核心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也就是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价值观”,这是“中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文化思想领域的系统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梦是创新之梦,推进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创新发展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我们激发了创新的活力。我们干成了不少别人几十年干不成的事。从神九飞天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如今在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之际,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注重创新,需要以创新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梦是制度完善之梦,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制度创新是中国改革的红利之源。实现中国梦,要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一个适宜的制度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实现中国梦,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有坚定的自信,要靠不断积聚、用好、用足我们的制度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上,还没有够完全释放出活力来。实现中国梦要靠大量制度创新来保障,来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包括社会保障体制的创新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对科学进步和文化进步的推动的创新,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改革等,真正让完善的制度帮助中国人实现中国梦。
五、中国梦是民生改善之梦,民生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民生,是中国梦的落脚点;改善民生,才能点亮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凸显出民生工作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民生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实现中国梦,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