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敖八十自传: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我还是要做强者
李敖八十自传: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我还是要做强者
有一个人——他是著名的作家,台湾有名的政治犯,人人皆怕的诉讼大王;他是胡适的追随者,钱穆的学生,还是胡茵梦的前夫,陈文茜的好友。他平生最喜欢十七岁的女生,找女友的标准是“瘦高白秀幼”;他喜欢吹牛,喜欢骂人,吹牛的时候狡黠可爱,骂人的时候酣畅淋漓。他就是李敖。只要你读过李敖的哪怕一篇文字,就终生不会忘记他。只要你曾知道李敖的一个身份,就有兴趣知道他所有的。敌人说他:狂妄、张扬、跋扈、难缠、有才无德。朋友说他:义气、豪气、侠肝义胆。十七岁的女友说他:柔情、才华横溢、风流而最让人迷恋。△ 年轻时的李敖前妻胡茵梦说他:封闭、洁癖、苛求,有绿帽恐惧。妻子王小屯说他:相当强悍,任何困难、打击和争执,他情绪都不受影响。儿子李戡说他:学问没人能比得上,理财却一塌糊涂。他一生有十几个女友,各个美艳;朋友不多,敌人不少,问他有没有骂错过,他说,“几乎没有。我又天才又大胆。”自去年年初,被查出罹患脑瘤以来,李敖的近况受到两岸读者的热切关注。去年年底,著名主持人陈文茜在微博披露李敖近况,“如今,他说不了话,写不出字”,还称“一切都在倒数。折一个日子,算一个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李敖受人关注是用一辈子的个性和才华换来的,文字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尤其是人到暮年的时候,他的文字更加毫无遮拦。在李敖八十岁时写的自传于大陆问世之际,艺绽君(ID:bjvariety)为大家带来抢鲜速读,一起来品读他狂傲而自信的人生。关于《李敖自传》李敖八十岁写的这本自传,台湾版书名为《李敖风流自传》,大陆版名为《李敖自传》,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该书。全书40多万字,五百多个小节,41幅照片插图。李敖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记取了自己一生中的点滴片段,从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岁月的主要经历,也能体会他在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桀骜不驯和爱憎分明之外,还有勤奋、仗义、深情和勇敢的一面。整部书稿近似笔记体,每个章节短小精悍,内容嬉笑怒骂,堪称一部尽得文采风流的浮生杂忆,也是一部耄耋老人对人生、世事、情感、修为等平生履历的通达彻悟。在这本自传中,读者可以看到他一生的全部经历。我们看他在北京上小学,1949年跟着爸爸去台湾;看他在台湾上中学,上大学,谈恋爱,追姑娘;看他写文章,坐牢;看他被梁实秋拒绝,被钱穆赏识,受胡适帮助;看他跟胡茵梦结婚,离婚;看他被国民党安保部们监控,看他被朋友落井下石,被敌人威胁恐吓;看他搅动台湾政坛,状告知名人物;看他无休止地追求十七岁的姑娘,看他被无数才女美女钟情。当然,更看他才华横溢地吹牛,亦正亦邪地玩世,看他一个人书写,一个人战斗,一个人站在天地之间。整部《李敖自传》就像一部流畅的电影,全是蒙太奇式的片段,剪接在一起,就是一个传奇李敖。别人说他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他却说自己是屈原。但他不愿意抱石沉江,他要做战士。他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做强者。如今,他老了,也病了,病得甚至都开始跟上帝对话了。但他说:“我不羡慕别人的年轻,我只羡慕去年的我或上半年的我。”传奇李敖,老而弥坚,老而弥幽默,老而弥多情。书摘
1、寿——一百岁前的八十感言因为我立志要活到一百岁,所以在八十岁时写这本书,好像太早了一点。但是八十总是一个关卡,要定性、定位,总不失为一定局。八十以后,所作所为无非就此定局,锦上添花而已;所以,一百岁以前的二十年,只是花团照眼,其为锦簇,八十以前早定之矣。△李敖小时候在北平曾经住过的旧宅于是,几经犹豫后,我还是决定写这本书,给我一生做一前瞻和总结。前瞻一百,总结八十,除非我一百以前讨逆、讨姨太太,活得不厌烦了;我一生的定性定位,趁八十生日就此打住。我要用我的八十定性、定位,显灵给人,使人感到,后世的子孙,很难想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这是我一百岁前的八十感言。在我文章和讲话中间,我有个习惯,你可以说是恶习,就是要随时插播吹嘘自己。插播以后,又回入正题,讲话与常人无异。全世界最习惯我这种习惯的人是赖岳忠,开玩笑说,赖岳忠是我的“御用摄影家”。他随我的便,发现我一插播,他就喝口咖啡,见怪不怪,面露笑容,静待歪风扫过。陈文茜说能够以欣赏态度看李敖自我吹嘘的人,是“有道之士”。她有时候是有道之士,有时候不是。
2、反对读死书长篇大论是自传,花团锦簇也是自传。我把《八十自传》写成花絮体,也别开生面啊。我一生写长篇大论太多了,老来厌倦繁剧,拾零之作,反倒称心。我喜欢用一个小故事微言大义,小故事有的是我身历的,有的是书上的,影响到我,我就大笔一挥了。我一生的生活经验很单调,但在书上却万马奔腾。我是真正能读活书、取实证的高手,所以在这本怪书里,我收了许多我读书得问的心得,包括读书得奸在内。我生平的实际经验很贫乏,但从书本里,受益良多。但受益要会读活书而非读死书。而我是读书最多又最会把书读活的高手,一般人学不到我这一本领,多读何益?我最有本领把死书读活,而我所写的,全是活书,像一篮活鱼,每条都在跳。让每条鱼自成单元、让每条鱼成为花絮,该多好!△李敖的手稿
3、自吹自擂,不可免也要不要写这本书,犹豫好一阵子。因为我正在写的大书挡在前面,写八十年来的,似非当务之急。最后一个理由说服了自己:写了一辈子书,八十岁了,不来本书自庆一下,好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决定在八十生日前花四十天,快速完成这本“自庆”之作。因是“自庆”,自吹自擂,不可免也。目无读者之讥,也全盘承认也。这是我的随兴之作,“寿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自己都服毒了,还在乎读者喊饶命吗?△李敖在北大演讲
4、老太趣闻
一、我母亲活了九十一岁。她在五十以后,就预设防线,以玄言妙语,闪烁年龄。每遇不识相者问她几岁,她的统一答案是:“你看像几岁就几岁。”原来老太太的高寿是“浮动汇率”式的,老而弥诈、高下随之。如今我也老不堪言,每思老太太的统一答案,深感学问渊深。我的客观系于你的主观,多妙啊!
二、我住豪宅,妈妈李老太住楼下。二十四小时看护、菲佣照顾,白天加派学生陈境圳。为了更安全,除浴厕外,又加装闭路电视,楼下如有意外,立刻得知。李老太是何等人物!她很快查出闭路电视有死角,她拉境圳到死角,说我坏话。第三天,我笑着说我都知道了。老太长叹一声:“唉!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三、老太回北京,她的妹妹(我们叫三姨)来接她。她嫌三姨,厉声声明不许拥抱、不许哭,高姿态一如西太后。老太离开北京不久,三姨就死了。三姨的儿子写信向我抗议:“我妈连批斗都斗不死她,却被你妈斗死了。”我深知老太不好相处,乃买电视机送三姨之子,消灾了事。
四、三姐夫石锦教授开玩笑:“我们家啊,有两个人最像共产党:李老太和李敖。”李老太就是我母亲。她生了二男六女,可是只愿跟我住。有一天,她愁眉不展,我劝她出去走走啊上个教堂啊打个小牌啊,她说:“为了你的名誉,我不能出门啊!”问为什么?她说:“我一出门,就要说你坏话!”
五、同栋大楼中,我住楼上,老太回国后,为她买了楼下。二000年,老太死的当天晚上,菲佣Rose要求上楼来睡,因为“怕老太太的魂回来”。小屯说:“中国人死了七天后,魂才回来,你今晚就怕吗?”Rose说:“菲律宾人死了三天,魂就回来了,所以怕得要早一点。”小屯笑起来,立刻同意了。
5、钱穆印象记钱穆身穿府绸小褂,个子很小,满口无锡土音,乍看起来,长相与声名不太相符,简直使我有点怀疑眼前这位,是不是就真是钱穆。他为人极为亲切,对我们两个高二学生全无架子,聊起天来。我向他请教治国学方法。他说并没有具体方法,要多读书、多求解,当以古书原文为底子、为主,不受他人成见的约束。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的书的习惯,然后普通书就不怕了。读书时要庄重,静心凝神;能静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看花,等于白读。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汰,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李敖的学籍簿我去看钱穆的时候,手中拿着我的《李敖劄记》第二卷,钱穆接过去,翻了一下,看到第一篇我写的《梁任公上南皮张尚书书》,他很惊讶,问我梁启超这封信的出处,我告诉了他。这件事,使我有两点感想:第一,他不耻下问,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风度,令我敬佩;第二,他竟不知道这封信的出处,他的学问的广度令我起疑。钱穆翻完了我的劄记,一边夸奖我,一边转过头来,温和地对徐武军说:“你不如他。”我奇怪钱穆竟这样当面教育徐武军,也许是他住过徐府,跟徐武军很熟的缘故。临告辞前,钱穆约我再去看他。那时我家住存德巷十三号台中一中宿舍,每天经过他门口,看他很方便,可是我没再去。后来他回到香港。我在第二年(一九五三年四月十四日)写了一封信给他,表示我对他的感谢,并质疑他著作中的错误。半个月后(四月二十九日),我收到钱穆的回信。
6、艰苦的恋爱跟“罗”恋爱的时代,环境颇为艰苦,连到旅馆开房间都要被警察查,可见国民党政府的专制扰民。袁方《记者生涯》书中记有蒋介石都关注到基隆男女教员开房间的事,可见此风之渐,原自上起。后来我和庄因等合租了一间小房,有时和“罗”两人在一起,并在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这天“情归不处”(我不再是处男,她也不再是处女了)。当时我二十一岁,正在历史系念二年级。在那个年代台北有公共浴池,内有房间,似乎未闻警察去查,我们提心吊胆地去过一次,好痛快。△年轻时的李敖
7、纵花袭人亦不若也不过,相恋得太满也就是晴阴圆缺的开始。我的信仰和穷困,构成了我们分手的主因。信仰方面,我不信宗教,并且态度坚定,而她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没有蒋介石等人的本领可以为女人改变我的信仰,这下子构成她父母兄妹激烈反对我的借口。当然,更基本的原因是我太穷,并且毫无将来会变得有钱的迹象。这对开小店的她的家人说来,诚属不快之事。她有一次告诉我:“三十八年刚来台湾时,家里一贫如洗,妈妈做了一双布鞋,叫我沿街去卖。我看到一位高大的先生,很胆怯地上前问他可要看看这双鞋,不料他大吼一声,表示不耐烦,吓得我哭着回来。”还有一次她的脚踏车丢了,她痛苦极了,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还给我吧,请你!》,发表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杂志上,文章哀婉、凄楚感人。家境的艰苦,似乎使她的父母加深了反对异端李敖的敌忾。我和她有一对石印,她父亲发现了,把有她名字的那颗印磨去名字退还给我;而她的母亲则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这使我对虔诚的基督徒的作风,有了极深的印象。“罗”的功课各科都好,考大学时,国文作文近九十分;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后来告诉我:那届国文作文,以那篇文章得分最高,他们原以为是李敖作的,不期竟出自“李敖的女朋友”之手。由此可见“罗”在国文上的功力。以那种功力,与我互写情书,内容精彩,可以想象。不过这些信都烧掉了。“罗”送我一个本子,原来整本抄的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她中学时没钱买书,那时代也没有影印机,所以她就手抄了整本书。她的字迹秀丽、思路敏捷、聪明过人,读英文诗,三四遍即能背诵。我生平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敏、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两人分手之夜,她把内裤送给我,纵《红楼梦》的花袭人亦不若也。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李敖的平生“名言”↓
1、如果我不是李敖,我愿是李敖第二。
2、我要是想佩服谁,就去照照镜子。
3、人生啊,N就很好了,为什么要追求N+1?
4、伤逝不是回忆,伤逝是一种错误的人生态度,它使快乐的回忆蒙上尘土。
5、在暗室里,我要自造光芒。
6、作为一个午夜神驰于人类忧患的人,作为一个思想才情独迈千古的人,我实在生不逢时又生不逢地。
7、我本该是五十年后才降生的人,因为我的境界,在这个岛上,至少超出五十年,我同许多敌友,不是“相见恨晚”,而是“相见恨早”。
8、我的职业和屠户有点儿像,就是每天要杀许多猪。只是他用刀,我用笔而已。
9、我是绝不怕孤单寂寞的,长夜漫漫,任重道远,我简直找不到和我同道的人,只是独行踽踽地走向前程。
10、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11、英国人说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对我李敖来说,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12、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13、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14、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15、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16、有人向我挑战,说“你放马过来”。我不回话,只是疾驰而去,然后马后炮打倒他。
17、新时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出现了,就是李敖,他创造了《虚拟的十七岁》。
18、我不羡慕别人的年轻,我只羡慕去年的我或上半年的我。
19、古人有大志者“推倒一世豪杰”,但我认为他们说大话,真正做到此气魄的,乃是千山独行的李敖自己、千古一人的李敖而已。20、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时间招朋引类,所以“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吃不消我自吹自擂的人应该惭愧,你们本该替我吹的,但你们闪躲,我就只好自己来了。我吹牛,因为你沉默。-End-你怎么看待这个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
第二篇:李敖: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李敖: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版权:来源 综合天下经观(chinawatchers)、作者 宗城 来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文字略有删节 李敖走了。
华人文化界又少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标杆性人物。
大陆的00后可能会对李敖感到陌生,(如果你是书店的常客,就不难发现,李敖著作的存在感没以前那么强了)不过,对70、80后,还有部分90后来说,李敖是一位无法定义,也无法忘记的作家,他的才气和狂妄,无人可以超越。李敖说,他常常半夜三点就醒了,躺在床上睡不着,“冥想‘第一等人’的境界,如佛兰克林见到伏尔泰、胡适见到罗素,这使我胸怀宏伟,多想想‘第一等人’自处与对人的态度,会使我心中长存着第一等念,而把第二等以下的思想、言论与行为全抹去了。”
人类第一等人的殿堂里灿若繁星,李敖可能还不属于气魄和格局最大的那一批,但要论光芒的刺眼和战斗力的爆发,他显然与众不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亲历了爱侣远行、朋友陷害、战友反目,见识了严酷刑求和死生考验,见证了台湾社会的大转型,大江大浪过后,李敖并不怎么在意外界的褒贬评说,他像个侠客,以笔为刀,我行我素。在知识界,能担得起“狂人”这两个字称号的人,不多,李敖,当之无愧。“在暗室里,我要自造光芒。”
斯人已逝,智慧之光不灭。那些经典语录,除了李敖,其他人是说不出来的——
1、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2、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3、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4、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5、谈恋爱是以自欺始,欺人终;搞政治是以欺人始,以自欺终。
6、一个年轻女孩儿出来炫富,就两种情况:
1、上她的人牛逼;
2、上她妈的人牛逼。
7、中国知识分子五病:拙于谋生,急于用世,昧于尽忠,淆于真知,疏于自省。
8、笨男人喜欢笨女人,因为不用考验自己的智商!
9、我从来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话……我会照镜子!
10、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11、表面平静并不就是平静——定时炸弹爆炸前,表面最平静。
12、知道看人背后的,是智者和唯美主义者;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奸雄。
13、其实女人被迫做娼妓并不可耻,她们只是出卖“肉体”。试问多少男人在自愿出卖他们的“灵魂”?“灵魂”都可以卖,“肉体”为什么不能卖?
14、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15、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行之。
16、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乐也。
17、所谓长大,就是你知道那是什么事;所谓成熟,就是你知道后故意说不知道。
18、我看着别人一个个远走高飞,我没有离开,这是我的选择。我觉得人生“不平则鸣”有骨气,“不平则怨”没出息。“怨”在我李敖看来是弱者的表现。我不怨也不走,我要留下来发出我的声音。
李敖这一生,无非是“说真话,明是非” 老夫聊发少年狂
八十多岁的李敖,又出了一本自传。他笑称写多了大书,厌倦繁剧,这一本《八十自传》,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对人生洋洋洒洒的综述,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微言大义”的小故事串起自己的一生。李敖的这种自传方式,体例近似明清文人的笔记体或魏晋时期的士人小说。书不在多,贵在言精,从《八十自传》中,我们再次看见那个嬉笑怒骂、恣意旷达的“狂人”李敖。李敖是个实在人。别人一出书,往往依着出版商的策略,一遍遍念叨自己著书的不易、出版的艰辛,他却说这本书是“自庆”之作,只花了四十天就写完,自吹自擂、目无读者。仅凭这段话就足够让一批自居端正的知识人恼怒——才写了四十天?不认真!自吹自擂?不要脸!但这就是李敖,心大。他的一生横贯抗战到世纪之交,苦难经历得多了,但他很少兜售苦难,即便出入监狱,他也是笑着进、笑着出。有人说他自恋到极致。的确,证明李敖自恋的例子不胜枚举。他在自传里把自己和鲁迅等而论之,又说别人不吹捧自己,他才自卖自夸。李敖最有名的一次豪言,我至今犹记: “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他还四处放言,称自己“将成为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结果有人向汉学家马悦然求证此事,马悦然说:“他(李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
于是有人来批评了。小说家陈村曾公开发文批他:“一个人被单独囚禁在牢里,必须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气。需要点大话和空话是应该的。李敖的‘大话癖’想必是那时落下的病根。”无独有偶,另一位作家余杰批评李敖从一个学者变成了娱乐人物,他认为:李敖“由于性格中过于自恋的弱点,使他一直渴望处于镁光灯的中心,于是便开始了作秀”。……
李敖活跃于台湾,在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他的大嘴巴却很不“政治正确”。他敢于揭穿冠冕堂皇的说辞,道出人物与事情的本来面貌。比如:国民党对于解放战争时期随军赴台的人士,美其名曰“爱国义士”,宣传赴台爱国者的故事,但李敖借父亲的例子戳破了“皇帝的新衣”,原来,他父亲随国民党去台湾,不是为了爱国大义,只是怕自己不去,国民党又说他是“汉奸”。在台湾,李敖是出了名的政治异见者。国民党一党独大时,他没少说国民党的贪污腐败。蒋经国改革后,专制的天下渐渐变色,民进党等其他党派开始挑战国民党的地位。但李敖不但骂国民党,对宣传所谓台湾自决的民进党也没好脸色。他内心认同的是“一个中国”,所以,他不只一次发文抨击台独的荒谬自大。旧时王谢堂前燕
李敖誉谤一生,但活得潇洒。古来圣贤皆死尽,唯他李敖喋喋不休。做人猖狂,难免付出代价。李敖蹲过两次牢房,原因扑朔迷离,有人说是他得罪了当权者,也有人说第一次是他资助台独,第二次是他侵占他人财产,但李敖反台独的立场其实十分鲜明,读过他作品的都知道,李敖这辈子贯彻三件事——反台独、骂国民党、谈恋爱。他的一生值得书写,跌宕起伏的经历与学贯古今的思想积淀出厚实的生命厚度。李敖写过很多书,字数加起来比梁启超还多,但他的人生比这些书还要精彩。
著述甚丰也给评议者留下难题,他的作品太多了,穷尽多少时间才能看完?如何从中选出重点,如何对这位大作家总而论之,这是个难题。其实,这也可以视作李敖对传统人物评议体例的反诘。你要提炼关键词?那我偏来个泥沙俱下,让你摸不着头脑。你要给我盖棺定论?我就把人生所有复杂性抛给你看,你能否接住其中的分量?李敖是反诠释和概括的。所以,不要试图用一两个词概括李敖,也不必神话他。这部《八十自传》里可以管窥李敖如今的心态。对于身前生后事,他看开了,但他的看开并非不计较,他反对对污浊之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怒斥集体的沉默。即便头发花白,他的文字仍充满力量,不是“和谁都不争”,而是“一个也不宽恕”。
《八十自传》也是读者回望现当代中国的一个良机。人物传记作为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对后人回顾历史发生的真实面貌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李敖丰富的一生恰恰是我们走入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一个楔子。
在李敖的自传里,那个被浪漫文人描述地自由热烈的三十年代,其实是“中国人最倒霉的年代”,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臭名昭著的军阀,却比国民党更加礼待知识分子,张作霖在孔子诞辰时还特地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而出卖了外蒙古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原来并不是单纯的美国授意,还出自蒋介石的决策错误。与宏大历史相对的是细枝末节,后者看似漫不经心,却更能钩沉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生活面貌。局内人在回忆重大时刻时,多少会受个人立场左右,反而是谈生活的细枝末节更真切。李敖对老北京、太原生活的回忆,对炉子与煤球、胡同小学、基隆码头、日本顾问、台中一中等人、事、地的描述,一点一点地拼贴出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初读饶有趣味,细细品味,却心生悲凉,这都是动荡历史里的一点苦中作乐,苦日子过多了,活着的人更懂得自嘲。所以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
其实,李敖这惶惶几百页的文字,最终不过是要提倡六个字——说真话,明是非。很多人都说要认真、求真,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别说追求真理,说真话都成了我们时代的稀缺本质,大部分人只是在说“体面的真话”、“不得罪人的真话”。但一个真正认真的人,他容不得半分矫揉造作,他首先对真理负责,对自己心中的是非公义负责,而不是朋友的脸面、自己的名誉。李敖这辈子说了很多真话,得罪了很多人,他说的对不对另说,但他的确在践行自己提倡的准则,从这一点而言,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知识分子。说李敖是知识分子,绝非随大流的品评。我对知识分子有严格的标准,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也不是简单的学者、作家、批评家、媒体人。我们身处于一个阿猫阿狗都能被称作知识分子的时代,却也是有识之士羞于自称知识分子的时代。有时候,你说一个人是知识分子,人家还觉得你在骂他,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了,所以有“臭公知”的说法。知识分子其实是很难当的,最基本的两点,要有思想的洞见和行动的力量,这两点,李敖都具备,他当得起知识分子的身份。
无论是眉眼还是言谈,知识分子李敖都透着股狂傲劲,像一位魏晋名士穿越到现当代中国。当社会体制固化,环境愈发温吞,李敖的狂傲就显得刺眼。别人说他特立独行,不是他选择特立独行,只是太多人自觉选择平庸。
李敖把自己对“真”的追求覆盖于交友与做事中。交友,他认为真正的朋友是“我疏远了他们、他们仍挺身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边的人”。所以他一生朋友不多,但个个交情深厚。这方面,他倒是有儒家的风范,《论语》里有一句话,叫“无友不如己者”,朱熹解释道“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君子求在于“我”,而不在于“他”,所以儒家交友很讲究,不仅仅是求一时的欢愉,还要看彼此是否有一个向善的追求,在李敖这里,是是否讲是非公道,有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没有,就算不得真正的朋友。做事,他不会轻易与陈规陋俗妥协,他看到什么,便说什么。在台湾的几十年,李敖可谓“知识界的恐怖分子”,动不动就搅和了官僚和文化人士的和谐清梦,他素以直言、巧言闻名,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能戳痛论敌的脊梁骨,颇有二三十年代鲁迅的风范。他也是一个行动家,不但在政论节目中回应敏感话题,还曾积极参与一些抗议当局不公的活动当中,力图启蒙台湾民众、刺激知识界参评的热情。外界很少知道的是,李敖还是中国最早一批录制个人电视网络社论节目的人,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设的《李敖笑傲江湖》、《李敖秘密书房》可谓先行者,比《罗辑思维》《晓说》《文茜大姐大》等同类型节目都要早。
今天,李敖已经是驰名中外的作家、思想家,著作等身、轶事流传,但他在现当代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分量仍被低估。李敖的文字不仅具有洞察力,而且徜徉着率性的幽默,在这一点上,他与钱钟书一脉相承。幽默是一种难得的境地,容不得半点油滑,说一个段子、编一个笑话算不上幽默,没有充分的涵养和气度,一个人只能装幽默。但在李敖的杂文和回忆录中,幽默如同清水里的金鱼,在读者眼中闪闪发光。将来,李敖的价值会水涨船高,因为现实总是缺什么便颂扬什么,说真话、明是非的人少了,李敖这样的人就会化身为经典的符号,被后世反复念叨。这也是康梁重提王安石、“新青年”惊叹《狂人日记》的原因,东西罕见,人就会珍惜。香港作家马家辉说:“拳王阿里年轻时打出一拳,有三百磅,老去之后,打出一拳,仍然有一百八十磅,比百分之九十的拳手都更有力量。(李敖)他正是”文化阿里”,于老病之际挥拳,仍然足以把你打死。”如今,这位“文化阿里”卧病在床,插着鼻胃管,一生狂傲的他,半个世纪风风风雨雨,也终于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刻。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李敖绝不完美,甚至自大自恋,但身处历史巨变的时期,他为中国知识分子做了一个表率,他的一生对得起知识分子的良心。
以下经典好文,你可能会喜欢,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文章:清华教授宁向东:即将到来的一场危机(深度好文)315打假,老公退货申请书,太有才了!央视曝光'皮肤鸦片','成瘾'只需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