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

时间:2019-05-15 09: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

第一篇: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

罗盛教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钟樟彩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是三天两头有伤亡。不要说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难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接防上阵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多数人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又每隔一两天去背过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他也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汶川地震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3干部喝尿熬过75小时

昨天下午5时13分,北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被成功解救出来,与张周凯同时获救的还有北川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北川县综治办主任崔代全,此时距地震发生已近75小时。地震发生后,5层高的北川县委办公大楼瞬间整体坍塌,张周凯和数十名同事被压在了废墟中。昨天下午1时40分,救援人员在县委办公楼废墟搜索的时候,听见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马上通过细小的缝隙将一些水和食物塞进去,并确认了现场有3名幸存者。经过4个小时的救援,17时13分,张周凯等3人被成功救出。现场的医护人员检查发现,3人均没有重伤,身体状况较好。被解救上来的3人裤子几乎全被撕裂,不过除了满身尘土和一些轻微外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重伤,思维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说话。“我们一直在积极自救!”李贵川说,12日下午1时30分时,他和崔代全到张周凯4楼的办公室商量事情,地震发生后,因为办公室是整体倾斜,他们3人被一块较大的预制板遮挡了一下。被掩埋后,3人随即开始自救。“我们一直在不断扒土,3个人就到了一起,扒着扒着摸到了饮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贵川说,在纯净水喝完之后,“我们就喝尿,还是继续扒,听见有人走过就呼喊救命”。

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一岁半的小雯欣不停地号哭:“救爸爸,救妈妈”。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人民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向倩老师

在5.12震灾中,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上百师生被埋于废墟下,教育局机关、学校师生、人民子弟兵、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全力投入抗灾抢险中。在清理废墟、抢救被埋师生过程中,见到向倩老师自己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用自己的身体将三位学生保护于身体下,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抵抗灾害,保护学生。在场所参与救助的人员均被向倩老师这种舍身就义,保护学生的英雄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发的向向倩老师鞠躬致敬。

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

汶川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时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舍命救出最后一个学生

12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洪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吴忠洪老师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三峡在线想说的是,同样,我们还需要记住下面三位人民教师,虽然他们没有用生命来谱写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灾难突然来临时候的选择,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他们分别是: 人民教师聂晓燕:舍弃亲身娃娃,一心想着别人的幼儿教师 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夺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聂晓燕老师,你用你那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人品为孩子打开了生命之门。

第二篇:抗美援朝感人故事

龚箬霖

抗美援朝感人故事(1)孙占元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美军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罗盛教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3)王海

王海,这位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站在挂有他和他的战友的巨幅照片的展板前向人们介绍说:“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330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连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都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当有人问:刚刚建立不久的志愿军空军,能打败号称世界头号空中强国的美国,主要靠什么?王海不加思索地回答:“靠人的精神!”

抗美援朝战史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资料表明:中朝军队共歼(毙、伤、俘)敌109.3839万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532万人),其中美军39.7543万人,韩国军队66.7293万人,其他仆从军2.9003万人。中朝军队伤亡44.4589万人,其中志愿军伤亡36.6146万人,牺牲11.4084万人。

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卒(1920.3.6—2008.8.24)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

第三篇:关于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关于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为著名的一仗。“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190万发。展厅里一截取自上甘岭的布满弹片的树干和一堆掺杂着弹片的碎石向人们讲述着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当年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15军参谋长张蕴钰回忆说:“在战场上,已经没法用数字来显示部队的战斗力。一个人坚守阵地,硬是能把成排成连的敌人打下去;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就可以消灭100多个敌人,这在上甘岭战役中算不得奇迹。”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美军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反击中,通信员黄继光所在连冲到半山腰,突遭敌火力点阻拦,危急时刻,黄继光奋勇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其实,何止在上甘岭,又何止是黄继光、孙占元,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样的激烈的战斗随时都在发生,这样英雄的壮举几乎在每一次战斗中都会涌现。

王海,这位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站在挂有他和他的战友的巨幅照片的展板前向人们介绍说:“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330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连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都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

当有人问:刚刚建立不久的志愿军空军,能打败号称世界头号空中强国的美国,主要靠什么?王海不加思索地回答:“靠人的精神!”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第四篇:教育战场上的奇葩

教育战场上的奇葩

—— 记教法教者蒙为民老师

时间是在五月十八日,正值山城雾雨漫天的初晨,我们一行慕名采访了我们的教法老师——蒙老师。与其说他是我们的老师,还不如说是我们的爷爷,将近一学期的接触,同学们都习惯亲切地称他为“蒙爷爷”,有言曰:返老还童,的确,在大家心里,他就是一个老顽童,正如刚开始商议采访对象的时候,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蒙爷爷”!

他教会了我们读《丑小鸭》,读《丰碑》,可是他也许不曾知道,在同学们心里,他已经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每每同学们说课的时候,朗读课文都是“丑小鸭式”抑或“丰碑式”的,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当我们问到关于朗读教学对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影响时,蒙爷爷有其最独到的见解,他端起了一杯茶,放到嘴边泯了一口,然后开始口若悬河的讲了起来:“朗读是语文老师的第一素养,是一门艺术,会朗读是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学素养,在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当中,也是第一位的基本功,或者说是语文老师的第一能力,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把朗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第一个理由:对语文老师来说,书是读好了的,这个读有默读和朗读,但是应该把朗读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应该是如此。要学会朗读,朗读这个东西对教学有重大影响,教学课标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强调朗读。现在我们国内的主流专家认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上面无论怎样强调朗读的地位和重要性都不过分。现在在我们重庆至少都提出了以读代讲,比如:巴蜀小学,人民小学,人和街小学,还有北碚的中山三路,二路小学,还有杨家坪小学,谢家湾小学等等都坚持这种观点。但是有些地区明显观念比较落后,比如沙坪坝区。第二个理由:这个朗读它对每个人的个体的发展和个体的生命过程都是一座桥梁,通过朗读可以获得好口才,可以通过朗读培养很好的语感,这种很好的语感对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又问到:“现在的老师教得朗读有些单一,我们是要怎样很好的教会小孩子朗读?”蒙爷爷摆了摆他的衣襟,做了一个摸口袋的姿势,我们很熟悉他的这个动作,我想大概是想抽烟了吧,我记得他说过,只要抽根烟,他的才思才会更敏捷!可是,他没有摸到烟卷,却是卷了卷衣袖,边卷边说:“这个朗读呢在现在存在一个普遍意义的水平低下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全国内能够找到很好的朗读老师,我痛心疾首的认为不超过十个,关键是现在朗读的概念有了大问题,教育的最高艺术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在朗读这个环节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应该讲究必要的方法,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有感觉的朗读来颠覆过去有感情的朗读,什么叫有感觉的朗读?就是要读得像,读什么像什么,要读得像就要看着读,就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谙其理,不仅要见其形,还要见其神。然后把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塑造出来,这个朗读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对象用口头言语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表现就是造型。所以说朗读的不好,根源就在于没有看清楚,没有看着读。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不是这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最后对于这个问题他总结到:朗读是一门有感觉的艺术,对于朗读技巧的培养,各有所见,这纯属我的愚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抓住了“本”的部分,才能有“末”的拔节。动作依然回归到了端杯喝茶的姿势,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意犹未尽的回味,突然感觉到,蒙爷爷就是一本书,一本很艺术、很诗意的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吧,听他说话的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又进入了下一个问题的求教中——怎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蒙爷爷说我教你们五个字:化腐朽为神奇!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把它利用起来。我们又继续追问:“如果在课堂上有一个娃娃晕倒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部都闹哄哄的。该怎样去处理?”蒙爷爷说:“第一:本来出现课堂上一个孩子突然晕倒这种事情是一个恶性事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同学应该表现他们的爱心,表现他们的同情心,表现他们的关爱之心。把这利用成课程资源,第二:这个突发事件还是对老师和同学们智慧的考验。怎么应对,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还有正确的方法,化腐朽为神奇。老师在突发事件面前把它变成有利的教育资源。” 的确,课堂中有时候会出现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会让人感到手足无措。但仔细想想,如果一堂课没有新奇点存在,也是很难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的。一说到突发事件,可能大家都会想到的是坏的方面,其实有很多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比如说某个同学突然发出一声怪叫,可能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但是这时候就要靠老师来化解这一份尴尬,正如蒙老师所说‘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候老师的幽默风趣的一句话既能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也能让学生从欢笑中更快地学到课文中的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有些突发事件确实要考验一个老师的应对能力,如果一个娃娃在课堂上晕倒了,面对班上那么多的孩子,老师要想把这也化腐朽为神奇确实应该跟蒙老师好好地学习一下。蒙老师所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一起去解决这件事。老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板块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父母的。心理学上有提到,在小学期间,孩子一般都会把老师的话当做是真理,老师永远是对的。因而孩子们的一些行为习惯直接受老师的影响,如果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老师不能有个好的处事态度,学生也会很茫然。像学生晕倒这一恶性事件就是对老师和学生智慧的考验,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换种说法,我们也可以把不利变为有利,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重点就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关爱他人、同情他人的善良真谛和遇事冷静处事态度。

蒙老师这一老顽童的形象,就和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一样,表面嘻嘻哈哈,其实却是无比的渊博。仿佛他脑中有着无尽的想法,我们都无法测量其深度。在课堂上,他时不时地出些新花样,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已过了幼稚时期的我们,再来像小孩子一样还真有些不适应。偶尔他也会给我们讲一些他在小孩子面前的事,不得不为他的孩子气所折服。要是我们都能做到蒙老师那样,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一位有着数也数不清的故事的老师,当然也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最美不过夕阳红!在对蒙爷爷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那股和蔼之气,与亲切之感!在问及如果老师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种情绪,会不会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时,他的回答令我们感到非常的惊讶,也觉得非常有价值。

他就那么安详的坐在那里,不慌不忙的讲述着他的宝贵经验。他说了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帮老师来想一个办法。他说:“我将会认为我在他们面前是一个朋友,这种朋友的关系,你的大朋友现在很纠结很苦闷,怎么办?请小朋友帮忙,要帮到哪种程度?肯定要两肋插刀。”回答得很幽默但也不乏哲理。确实,老师和同学们既是一种师生关系,更是一种朋友关系。如果老师情绪不好,说出来给同学们听,这样既抒发了自己的情绪,又拉近了与同学们的关系,而且天真的同学们还可以帮老师出出主意,这样多好啊!第二种处理方式就是“把这种情绪屏蔽在教学事件之外,马上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这种处理方式就得老师能够很好的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学生面前一直都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他个人认为如果是在低年级的话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你跟他们说什么烦心事,他们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更不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消解愁闷,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如果是高年级的同学们的话就可以采取第一种处理方式。因为高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他们会分担老师的忧愁,并想法来化解,如果不能化解,那么有一堆真诚的倾听者来分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就更加拉近了与同学间的距离。

不得不说,蒙爷爷分享方法真可谓是两全其美呢!

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们就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到了,蒙爷爷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父亲,他送儿子远去英国生活,能送儿子走出国界的父亲,怎么能不令人尊敬呢?所以我们急于问道:“您在教育子女与学生上有什么最大的不同?”但是蒙爷爷却是很谦虚的说:“教育学生与教育子女的最大不同,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这里面来讲的话,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学生子女化,子女学生化。反正要把握这个度,要民主,要尊重他的个体发展。”是啊,学生子女化,子女学生化,这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职业道德!

在这些关于教学话题讨论的掩映下,我们感受着不一样的“蒙老印象”——“ 面对您的最后一届学生,您对我们最真诚的忠告是什么?”答曰:“四个字:好自为之!”“ 我们都还没有开始为什么要好自为之呢?”,“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自作自受,你们慢慢去理解吧!”说这话时,蒙爷爷笑的无比灿烂,模样很可爱!

呵呵,这样的回答很是别具一格,“杀”的我们真是措手不及,不过,不管怎样来说,蒙爷爷就像是一匹老马,驰骋了千里,在离退休的前夕,依旧用汗水承载着我们的“精神食粮”,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在教育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依旧保持在冲锋的姿态,在我们联系要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不得不令我们敬仰!从他淡定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身上体现出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我想,在他离岗静休后,这片充满温情的校园里依旧还会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蒙爷爷这双肩膀,扛住了我们年轻人生命的重量,我们不枉这次专访,是因受益匪浅。是以做一通讯,以怀念蒙老。

第五篇: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下载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人故事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

    感人故事

    姐姐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他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一次姐姐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 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姐弟俩跪在墙边,......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的故事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到足球以后,突然觉得,跟绿茵......

    感人革命故事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 “座山雕”?“座山雕”不是小说《林海雪原》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吗?是的。小说和京剧里不是还有一个活捉“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吗?是的......

    感人故事演讲稿

    感人故事演讲稿 5月12日,虽离现在已经有2个多月了,但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那一天。那一天,老天爷一下子夺走了8万多人的生命;那一天,它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心;那一天,它引发了......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加依达尔中学七(1)班 学生:杨志鹏 一个民族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渗到沙土里面去,如果56滴水混合起来,就成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束阳光,一束能照到多大......

    乡村感人故事

    乡村感人故事 “为让住院学生早点看到卷子,老师翻垃圾箱为学生凑齐各科试卷和答案。” “班长带病上课只因放心不下班里纪律。” “校长主动放弃评优资格,让给工作在一线的老......

    传奇感人故事

    传奇感人故事 在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那段抗战时期,涌出许许多多中国近代传奇的感人故事,其中不乏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战役也不乏战场那些伟人用自己的生命撰写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