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诗歌名句赏析
英语诗歌名句赏析
1.The wild honey suckle(野金银花)if nothing once, you nothing lose, for when you die you are the same the space between, is but an hour.译:如果未曾拥有,也无所谓失去,因为生与死本来就没有分别,二者之间只是距离短暂的一瞬。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孤独的云)
ten thousand i saw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译:我一眼看到万朵水仙,愉快地舞动自己的花朵。
3.to a waterfowl
there is a power whose care
teaches thy way along pathless coast and desert and inlimitable air, lone wanderring,but not lost.译:有一个神明为你指明方向 穿过无尽的海岸和沙漠,还有广袤的苍穹。
尽管形影单只,但道路明确。
4.nature(thoreau)
for i'd rather be thy child, and pupil,in the forest wild, than be the king of men elsewhere, and most soverigh slave of care.译:我宁愿是你的孩子和学童,在狂野的森林中;
而不愿成为别处众人的国王,和烦躁十足的奴隶。
5.the lake of innisfree(yeats)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译:那里我将找到一份宁静,因为它将慢慢降临;
它将从清晨的纱幕降临到蟋蟀歌唱的地方。6.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ing evening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译:树林那么可爱,神秘和深沉,但是我有誓言要遵守,和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安息之前。7.spring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译:春天,甜美的春天,你是四季之王,百花绽放,少女旋转起舞。8.written in march like an enmeny defeated the snow hath retreated, and now does fare ill on the top of the bare hill.译:冬雪,像打败的敌人一样撤退 在荒芜的山顶,逐渐消融。
9.to summer we lack not songs, not waters clear as heaven, not laurel wreathes against the sultry heat.译:我们同样拥有歌声,天堂般明澈的清水,还有月桂花环来遮挡炎热的酷暑。
10.summer evening thus nature's human link and endless thrall proud man, still seems the enemy of all.译: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尽头的奴役,傲慢的人类似乎是一切的敌人。
11.to autumn season of mist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译:秋天,果实芬芳弥漫的季节,你是促使万物成熟的太阳的密友。
12.snow-flakes
this is the poem of the air,slowly in silent syllables recorded.译:这是天空书写的诗篇 用无声的音节轻轻描绘。13.let us walk in the snow silence will fall like dews on white silence below we shall walk in the snow.译:寂静像露水一样降落 在静静的洁白世界里 让我们在雪中漫步
14.death the leveler only the actions of the just smell sweet and blossom in their dust.译:只有正义之举
才能在泥土中散发芬芳,开出花朵。
15.an essay on man one truth is clear:whatever is, is RIGHT.译:真理很明确:只要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16.know thyself know then thyself, presume not God to sca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is man.译:那么认识你自己,不要依赖上帝的审视,只有人才能对人类作出正确的判断。17.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should no disease thorpid veins invade, nor melancholy's phantoms haunt thy shade.译:如果没有变态的思想侵入你的内心,忧郁的幽灵就不会萦绕在你的周围。
18.there mark waht ills the scholar's life assail, toil,envy,want,the patron,and the jail.译:那里记载着学者的生活所遭遇的灾难 辛劳,嫉妒,贫困,赞助人和牢狱。
19.a psalm of life let us be up and doing with a heart for any fate still achieving, still pursuing learn to labour and to wait.译:让我们振作起来行动吧 不管命运如何,我们将坦然面对 永远要不断进取,不断追求 学会努力,学会等待。
20.becaus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译:因为我不能停止死神的脚步
他友好地停下来接上我 马车里载得只有我们俩
还有永恒为伴。
21.middle-age enthusiasm passed the mortal door our thoughts will reach this nook no more.译:经过世俗的大门
我们的思想再也不会触及到那个角落。
22.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ake both.译:两条道路在黄色树林分叉 可惜我不能同时兼顾。
23.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我选择走那条足迹较少的道路,这便决定了我一生的不同。
24.if we must die like men we'll face the murderous,cowardly pack, pressed to the wall,dying,but fight back.译:我们要像男子汉,面对凶残而又怯懦的死神
即使被逼到墙角,也要与之斗争。
25.nature herself was proud of his designs, and joyed to wear the dressing of his lines.自然本身也为他的设计自豪,愉悦地穿着他的诗篇做成的衣裳。26.thou star of poets, and with rage and influence chide or cheer the dropping stage.译:你是诗人之星,用怒火斥责正在消沉的舞台,同时又用自己的影响振奋着它 27.to the shade of burns even beneath the daily pressure,rude, of laboring poverty,thy generous blood,fired with the love of freedom.译:即使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劳作的困顿中,你慷慨的血液里,燃烧着对自由的热爱。28.to Robert Browning no man hath walked along our roads with step
so active,so inquiring eve,or tongue
so varied in discourse.译:没有人以如此矫健的步伐,如此探索的眼光 如此丰富多彩的言谈,行进在我们的道路上。
29.ode on the poets
bards of passion and of mirth ye have left your souls on earth.译:歌唱激情与欢乐的诗人 你们把灵魂留于尘世。
30.ye have souls in heaven too, bouble-lived in region new!译:你们也有灵魂在天国,在新的世界里过着双重生活。31.here, you earth-born souls still speak
to mortals,of their little week;of their passions and their spites;of thier glory and their shame.译:在这里,你们尘世的灵魂仍然向世人诉说着
自己短暂的一生,他们的热情和怨恨,羞愧和荣耀。
32.thus ye teach us,every day, wisdom,though fled far away.译:你们每天教人明智 尽管已经远离尘世。33.to wordsworth poet of nature,thou hast wept to know that things depart which never may return.译:自然的诗人,你悲伤地懂得 失去的东西将不再回来。
34.childhood and youth,friendship and love's first glow, have fled like sweet dreams,leaving thee to mourn.译:童年,少年,友谊和爱情的初次闪耀 都如同甜美的梦一样逝去,留下你是悲悼缅怀。
35.in honored poverty thy voice did weave songs consecrate to truth and liberty;译:在高贵的困顿中,你曾真诚地歌唱真理和自由。36.deserting these,thou leavest me to grieve, thus having been,that thou shouldst cease to be!
译:你放弃了这些,把悲伤留给我,既然这样,你就应该消失。37.an essay on criticism as shades more sweetly recommend the light, so modest plainess sets off sprightly wit.译:就像阴暗更能衬托光明一样,朴素更能闪耀光芒的智慧。38.ode on Grecian urn bold lover,never,never canst thou kiss, though winning near the goal—yet, do not grieve, she cannot fade, though thou hast not thy bliss, forever wilt thou love, and she be fair.译:勇敢的恋人,你永远吻不上她,虽然那么接近—但不必悲伤遗憾
你的爱永远不变,而她也将永远纯洁无瑕。
39.tell all the truth
as lighting to the children eased
with the explaination kind the truth must dazzle gradually
or every man be blind.译:正如善意的解释 能消解闪电对孩子的惊吓
真理必须逐渐炫目 才能不致失明。40.a coat
for there's more enterprise
in walking naked 译:因为赤裸行走 需要更大的胆略。41.poetica
a poem should not mean
but be.译:一首诗不应是说教 而应是它本来的样子。
美国艺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南希·马修斯(Nancy Mathews)
在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之后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就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世界强国。简而言之,到191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务与服务的生产者。工业与农业的先进为美国带来了巨大财富,这使得美国外交决策者开始试图摒弃固有的孤立主义原则,而谋求与海外东西部国家建立更富主动性的互动关系。这一时期的美国艺术也是这种大的变化、美国新的国际主义的可见的佐证。
1890年,在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为汉密尔顿?迈考?汤布里(Hamilton McKown Twombly)所作的肖像画中,透露了美国的惊人财富以及关于美的新旧标准的清晰对比。画中人物的服装,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都显示了行家对于新的美学标准的把握;而在豪华服装及画中人物的姿态中,又都透露出中老式的海外文化风格的修饰。或许没有其他的例子能比1899年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更能说明对美国特权的批评了。在凡勃伦看来,着装得体的女子最能体现出美国的所谓成功:“优雅的服装之所以能取得典雅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它们的昂贵,还在于它们是悠闲、安逸的象征。这不仅表明了那些穿着者具有了相对可观的消费能力,同时也说明了穿着者可以不从事生产而只享受消费。”
然而,萨金特仅仅说出了1900年前后多彩美国艺术的一个侧面。由于出生并成长与欧洲,萨金特有着外部资源和内在倾向去在描绘作为美国新贵族的富有人士。但是覆盖在所谓镀金时代表面上的矫矜,面临着另外一些艺术家们的挑战。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的1886年的作品《做头发的女孩(Girl Arranging Her Hair)》,就强调了模特赤裸裸的丑陋,以及对日本出版物等非西方资源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巴黎先锋派绘画的反叛主义精神。1900年之后,“丑陋”成为美国艺术的一个主题,例如在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的1912年的作品《码头上的人(Men of the Docks)》中,就描绘了纽约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化以及火热的移民大潮。
这些矛盾性事物的存在,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新兴的国际主义精神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跨出了国门,也刺激了遍及全球的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这些都改变着国家自身的特征。美国人在伦敦、巴黎等国际文化中心的成功,促使他们越加需要界定自身的民族认同,并在自己的国家里培养和发掘受众。19世纪晚期杰出的美国艺术家们,如萨金特、卡萨特、伊金斯与霍默,不仅常常奔波于国际舞台与自己国家之间,而且着力谋求自身能在欧洲及美国艺术界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构成了19世纪末期一批见多识广、对欧洲及亚洲艺术都有所了解的新一代的艺术家,他们热心于创立表现独特的美国主题的美国式艺术,或者谋求以美国式的特有眼光诠释现代艺术。1880—1900 美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出现,受到当时现代技术发展热潮的很大影响。例如,轮船的出现使越洋航行成为现实,改变了美国人与美洲对岸的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蒸汽机极大地加快了海洋航行的速度,将从美洲至欧洲的航行时间从50天缩短到大约10天。可以这么说,在1870年之前,打算在美洲与其他大洲之间作海上航行的人,都是出于必要而不得不严肃为之的;而1870年之后,蒸汽机代替了桅杆,跨洋航行者有很多已经是纯粹的旅游者了。对艺术家和收藏家们而言,宏伟的欧洲博物馆以及异国情调的东方庙堂,都逐渐成为耳熟能详的事物。就像19世纪中期公路贯通美国全境一样,到1900年,蒸汽轮船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
蒸汽轮船不仅便利了游客的旅行,也促进了商品的国际交换。当美国的富有引起欧洲和亚洲艺术品商家们的兴趣时,作为奢侈物的艺术作品的国际流通在19世纪最后十年间显著增长。身居海外的富庶的美国人,利用航运这种便利的运输手段,从其他国家把大量艺术收藏品带回到美国,在他们的个人画廊展出,同时也供由他们协助建立的公共博物馆所用。很多城市博物馆,例如同时建造于1870年的纽约大都市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及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Isabella Stewart Gardner),亨利·沃尔特(Henry Walters)与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等私人收藏者,都为这些面向公众展出的世界艺术收藏品引荐了诸多美国的观众。
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美国自己的艺术还没有太多的海外市场,但由于一些较有声誉的国际博览会的举办(如1867年、1878年、1889年以及1990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及沙龙等),美国艺术在欧洲也经常定期地露上一面。在这种世界博览会上,参展国家都设置展台展示自己国家的流派和作品,一些最优秀的美国艺术家也不时被荣幸地选中参展。游走在官方组织者与商业画廊之间,美国人不仅能展出、买卖艺术品,而且能近距离地感受最新的艺术风格。如果说在19世纪前半期美国人还有些文化孤立主义心态的话,那么到了世纪末期取而代之的主流观念则是寻求与外部世界接轨,以及对跟上世界艺术的发展的紧迫性的认识。
深谙19世纪晚期国际艺术市场的,当属法国商人保罗·杜兰特-茹尔(Paul Durand-Ruel,1831–1922)。他不仅捕捉到了萌动于巴黎的巴比松画派和印象主义的变革,而且还很早便着眼为其现代艺术培养美国受众。19世纪60年代,他在巴黎出版的以美国人为主要受众的精英类型报纸《美国纪事(American Register)》上发布广告。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就是他在70年代扶植起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之一。卡萨特(1844–1926)是在法国先锋派领域最为成功的美国艺术家,她不仅为她自己的家庭购买画作,还建议她的美国朋友路易斯·哈佛梅耶(Louisine Havemeyer)等从杜兰特-茹尔处购买印象主义派的作品。1886年,他负责在纽约组织一次大型的印象主义的展览;1890年,他为他的巴黎画廊在纽约建立了分部。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忘记那些身在巴黎的美国观众,1891年,他发动巴黎的优秀美国艺术家举办了一次美国艺术展,其中包括托马斯·伊金斯(Thomas Eakins),威廉·梅里特·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恰尔德·哈萨姆(Childe Hassam)和西奥多?罗宾逊(Theodore Robinson)。
在纽约,杜兰特-茹尔对美国艺术市场的介入很快就有了反馈性效果。对于曾经处于世界艺术的边缘地位的美国艺术,很多外国商人很早就给予了积极关注。随着美国艺术的受众数量大幅度的增长,美国当地的商人们也开始挖掘本地艺术的市场价值。年轻的画廊主人们如威廉?麦克白(William Macbeth,1851–1917)等,从杜兰特-茹尔处取得鉴定艺术新潮流的概念,并在1892年开始促动美国艺术家与以杜兰特-茹尔为代表的法国现代主义者的竞争。这些商人为纽约艺术界带来的兴奋与刺激,鼓舞着美国艺术家们在国际舞台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工作,尽管他们并没有离开美国。1900之后,麦克白促成了一个独特的美国先锋派群体的建立,即后来所谓的“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1905年,他与摄影师兼商人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联手共事,后者也同样热心于扶持国际艺术背景下的美国艺术家的发展,但其重点放在现代主义上,而不在具象派艺术上。
19世纪晚期,在现代艺术中一个很小但却非常重要的领域中,美国人掌握着主导权,这就是照相技术的发展,最初表现为动物及人体形象摄影的发展。尽管当时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掌握了纪实摄影,但将这项技术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开来的,是在美国工作的英国人爱德华·穆布里治(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穆布里治对摄影的看重并不局限在技术或科学的层面,这些是任何地方的摄影师都懂得的,如法国的玛瑞(Etienne-Jules Marey)和乔治·德米尼(Georges Demeny)等;他所看重的,是摄影对绘画和雕塑带来的深刻影响。1881年,穆布里治在巴黎和伦敦发表演讲,1889年,他的观点在欧洲艺术节散播开来。当时的艺术家们正在寻求对世界的现实性的表达途径,而世界变化如此之迅速,只有相机才能捕捉到世界的变化。穆布里治的实验摄影,为观察真实的现实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运用投影设备将不同的摄影图片按照先后次序迅速移动从而获得连续性的动态影像,穆布里治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当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看到穆布里治的动态影像时,他便执意要将这种初始的技术发展成熟,其结果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电影。1893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商业化发明 ——活动电影放映机——问世,两年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了。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变化,存留动态的世界影像,是19世纪晚期艺术界的重要成果,也是导致后来新世纪来临时诸多新变化的刺激性因素。
参与了这场令人兴奋的发展过程的美国人是费城的艺术家托马斯·伊金斯(Thomas Eakins,1844–1916)。19世纪60年代,伊金斯在巴黎求学,当时由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鼓吹、并由伊金斯的老师吉恩?里昂?格罗姆(Jean-Léon Gér?me)予以提炼的现实主义正在流行。伊金斯重返费城时,也带回了这些强大有力的理念,对他的艺术创作以及在费城美术学院的教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努力下,穆布里治来到费城,开始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并于1887年发表了汇集其成果的《动物运动(Animal Locomotion)》,内中包含了两万多张人和动物运动的图片。这本著作价格不菲,被全世界的科学图书馆及艺术研究机构收藏,至今仍在被人们使用。
在穆布里治对现实主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伊金斯对人及其环境作了深入的研究。尽管他并未将重点放在对分解了的动作的研究上,但他对人类解剖构造的研究确是相当非凡的,这一点可以在肖像画《阿米莉娅?范?布仑小姐(Miss Amelia Van Buren)》(约1891)中看出来。他将纪实摄影应用于人体动作教学,这对其同道及学生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托马斯·波洛克·安舒茨(Thomas Anshutz)的作品《中午时分的铁场工人(Ironworkers’ Noontime)》,就是说明画家如何运用多张图片动态连续效果的很好的例证。继伊金斯之后,安舒茨在费城艺术学院执教,19世纪90年代,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约翰?斯隆(John Sloan)和乔治?卢克斯(George Luks)等新一代学生走出费城,对后来的美国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90年代,现代主义绘画在颇受大众欢迎的“逼真(trompe l’oeil)”绘画中出现了另外一种转向。威廉?哈涅特(William Harnett,1848–1892),约翰?弗雷德里克?皮托(John Frederick Peto,1854–1907)和理查德?古德温(Richard Goodwin,1840–1910)等艺术家,把雅致的日常生活中的静物布置在虚幻的墙壁或门的平滑表面上,他们将幻觉主义推向了极致。枪炮、烟管,报纸,以及其他装饰品,打通了美术与装饰之间的界限,它们常常被悬挂在俱乐部、酒馆以及其他不寻常的艺术场所里。
对肖像画家和静物画家而言,现实主义的观念无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但对于风景画艺术家们来说却未必多么有用。风景画是阐释美国早期价值观念的有力的艺术形式,但此时哈德逊河画派、西部扩展画派都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在新的时代采用了与以前很不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这一时期美国疆土的伟大的解读者,与萨金特和伊金斯一样,他也是1900年前后世界舞台上美国精神的体现者。霍默在早年间即凭借以美国内战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声名远播,他曾到法国、英国游历,并在当地举办了画展。19世纪70年代,他创作了一幅非常完美的反应农村风情的作品,80年代,他又回归传统以人和大海为表现主题。90年代,霍默以简约抽象的笔法绘制了一幅关于大海的作品,并且明显借鉴了日本版画的风格。霍默对现代艺术非常不以为然。与萨金特与伊金斯不同的是,霍默并没有教授或者强烈影响了什么风景画派,但是他的作品被同时代的所有风景画家们视为标准和典范。
当霍默于1881年至1882年身居英国时,有另外一位美国艺术家比霍默更为有名,他就是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这两位艺术家年龄相近,并且代表了不同趣味的奇妙的和谐共处,而这不同的趣味在以后数十年间走向了非常不同的路径。这两位画家都喜爱描绘海上景象,尤其是能表现雾气与雨中情景的题材。惠斯勒公开仿效中国、日本等亚洲艺术,寻求对欧洲风景画传统技法的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霍默对薄雾缥缈的景象开始厌倦,转而喜欢运用力度强烈的构图和色彩,而惠斯勒则成为了美国风景画“色调主义(Tonalism)”运动的典型人物,他对19世纪80年代威尼斯和伦敦景色的描绘(常被冠名以“夜曲”),通过他所创作的同类主题的版画,以及他与英国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在1878年的那段公案,而为人们广泛知晓。通过他的文章,以及他于1885年首次发表的“十点钟演讲(Ten O’Clock Lectures)”,惠斯勒关于抽象风景画的观点得以传扬。
有些身在美国的美国艺术家,如乔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1825–1894)和托马斯·威尔默·德温(Thomas Wilmer Dewing,1851–1938),都在追求风景画的非物质化方面与惠斯勒有着共同的取向。他们都惯于对画面中的农场或森林等覆以一层浅浅薄薄的色彩,以塑造亦真亦幻的效果。英尼斯常常追求在画面中表现教堂所蕴含的灵性的精神,而德温则以迷蒙的效果塑造现代美的抽象表达方式,这深深受到了英国唯美主义的影响。在19世纪90年代这些精巧的、重在表达精神的色调主义风景画之后,出现卓具特色的画家阿尔伯特·平可汉·莱德(Albert Pinkham Ryder,1847–1917)。莱德的作品脱离于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例如作品《苍白之马的死亡(Death on a Pale Horse,1896–1908)》,就具有欧洲象征主义绘画的痕迹。
惠斯勒对美国艺术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他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将他的家乡同胞们形容为“波希米亚的艺术家”。惠斯勒平时着装整洁、仪态优雅,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对西方艺术传统的反叛,都令他成为经典的印象主义艺术家,乃至对于20世纪的很多美国收藏家来说,收藏惠斯勒的作品还是他们走进现代艺术的通行证。很多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美国人,都与惠斯勒有着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交往。
尽管是一位激进的实验主义艺术家,但惠斯勒并不属于那些身居巴黎于1874年开始共同举办展览的以小群艺术家所代表的印象主义派。惠斯勒与德加、莫奈、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和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都是好朋友,但是却拒绝加入他们的派别团体,而只是专注于他在巴黎每年一度举办的沙龙展览。由于她在法国及其推崇先锋派艺术界, 越拉越多地来自美国的艺术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古典印象主义风格,而不是惠斯勒式的色调主义。其后不久,美国风景画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法国精神,至1900年,正如恰尔德·哈萨姆(Childe Hassam,1859–1935)等画家所言,印象主义艺术成为纽约最重要的现代艺术风格。
在海外学习的美国人不仅在巴黎寻找到了丰富的机遇,其中的少数人还有幸能与玛丽·卡萨特往来,并经卡萨特指点或引荐而找到老师。卡萨特从1865年就开始在巴黎生活,在所有身居海外的美国艺术家中,她是与法国知识界融合最深的一位。19世纪90年代,卡萨特受邀重返美国艺术舞台,为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绘制了不朽的巨型壁画。在1895年和1898年,艺术品商人杜兰德·茹尔在其位于纽约的画廊中,为卡萨特的作品两度举办了画展。其后直到1926 年去世,卡萨特在巴黎和纽约定期举办了多次画展。
卡萨特壁画的主角是现代女性,这也是19世纪晚期美国艺术中最显耀的主题。现代女性不仅是萨金特、惠斯勒、伊金斯以及年轻人塞西莉娅(Cecilia Beaux)和蔡斯等肖像画家所喜欢表现的对象,而且也是霍默和德温的风景画的重要特征。不难看出,现代女性构成了当时风俗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在经印象主义派画家们改造之后,用以表现现代生活中的英雄主义情怀。印象主义派认为,艺术家应该以熟悉的事物作为表现主题,因而他们自身交际领域中那些明艳照人、受过教育的时尚女性很快便被拿来入画。在为室内及优雅花园所作的壁画中,卡萨特将她的母亲和姐妹的形象都纳入到了画面中。在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中,女性被形容为美丽、强健而能干,在1900年前后,无论男性画家还是女性画家,都对英勇的现代女性进行了热情的赞扬。1900—1915 由于19世纪90年代的英雄式的现代女性是特权阶层的专有产物,就如同当时的很多美国艺术家们一样,那么当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之后,现代女性的境况也便容易随着美国社会价值变化而有所变化。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人们的收入水准比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收入水平还要高,这种令人乐观的景象也造就了对美国社会公正的信赖和认可。尽管美国处在繁荣中,但由于受到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也谋求对在繁荣中一直存在着的社会问题加以矫治,这些在文学和艺术中都有所体现。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运动可谓风起云涌,只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又趋于缓慢。
与美国的进步运动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是反映现代生活的印象主义绘画,即所谓的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这一派画家们学习德加以及他对现代城市的观点,复兴最初由库尔贝(Courbet)所倡导的现实主义艺术,并将其作为唤起社会觉醒和变革的工具。这一派中的许多艺术家,如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1929)、乔治?卢克斯(George Luks,1867–1933)、威廉?戈来肯斯(William Glackens,1870–1938)、艾弗雷特?锡恩(Everett Shinn,1876–1953)和约翰?斯隆(John Sloan,1871–1951)等,都是在费城开始他们的艺术生涯的,因而深受伊金斯的影响。但当他们后来奔赴巴黎而后又栖身纽约时,他们摒弃了伊金斯精描细绘的风格,转而喜欢以狂放的笔触反映纽约这个城市的动感魅力。尽管他们对前人也有所传承,但却发展出了一种独特适合于纽约的艺术风格,这大概应该算是美国第一批真正的现代艺术。
当时世界上的画家们都在以印象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这种风格可以与美国的印象主义相互调换。促使垃圾箱画派艺术家超越这种印象主义转而关注社会现实的动因,部分的是由于需要找到一种途径,以使他们与众不同,并可借此摆脱数十年来在大的国际背景下所受的欧洲艺术的影响;但垃圾箱画派同时也是对纽约城市中新出现的令人兴奋、刺激的视觉文化的真实反映。新的技术造就新的时代,同时也改变着社会景观被塑造和被观察的方式,这是美国历史中的典型规律。第一次新方法的出现是在19世纪90年代,例如凹版照相术等其他照相工艺流程,以及大批量图片和照片的印刷技术等等。对全世界而言,这些技术意味着艺术作品可以不断被复制应用在书刊中;对美国艺术家来说,这为他们快速、方便地跟上最新的欧洲艺术风格提供了便利,其重要性等同或者更甚于蒸汽轮船。对其他人来说,这意味着图片可以成为一种主要的大众交流方式,可以为报纸或期刊等文字配备插图。在价格低廉的大众媒体中使用彩色图片,这促使报纸的发行量在1900年之后急速攀升。图画突然具有了重要的新闻价值,每日讲述着城市生活的故事。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不能想见,这一时期大多数重要的艺术家最初都是以报纸插图画家的身份开始其艺术生涯的,在画家的生涯中,他们都曾为报刊作过插图。他们不仅认为美术应该为进步的理想服务,而且认为艺术的等级差别应该被打破,而且应该充分认识图画中蕴含的力量,不管媒介是何等的平民化。通过这种实践,他们学会了快速观察和捕捉一个城市在人口和生产等领域瞬息万变的发展。他们的绘画,与他们的简单图画一样,都记录了一代人的公共的生活景象,在纽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际,这个城市的人们强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历史记录的一部分。
垃圾箱画派画家用朴素的方式描绘着纽约所有公共空间中的所有社会阶层,但他们也对第23大街(当时纽约商业区域的心脏地带)以及再向南一些的格林威治村和下东区的高密度聚居人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些区域聚集了大约300万于1820 年至1914年间跨越大西洋而到美国的移民。仅1900年一年,就有两百万移民由德国、意大利和东欧来到美国。虽然大批移民为美国带来了诸多问题,但也正是靠了他们,美国工业增长才有了足够的劳动力,移民是美国诸多领域得以大发展的助动力。美国针对新移民建造了很多居住点,帮助他们学习英语,以使他们尽快融入美国社会。反映城市生活的垃圾箱画派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对这些地区拥挤的移民们表现了同情和钦佩。
如果说图片印刷技术深深影响了美术的发展,那么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另一种新型技术——电影——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则堪称是革命性的。1893年,爱迪生公司生产出了活动电影放映机,这只是早期电影演进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投影设备的出现,使小的电影画片从在一个小盒子里观看到可以通过光射投影到巨大的布面或墙面上,因为在电影屏幕周围总是环绕着一个金色的光晕,它与高级艺术的联系是明显的。
19世纪90年代末期,电影摄像机迅速出现在现代生活中,经常用来表现着装像模像样的人在宽敞的庭院或园子中来回走动的优雅场面。但在1900之后,无论电影技术还是绘画,都对低等生活阶层和现代化运输与工业发展等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约而同的趋势,或许是由于美国文化观念的进步性变革所造成的普遍影响,但也可能与艺术家和摄影家们都从事过新闻工作有关。电影摄像技术使得图片可以记录连续性的现实变化,并可以重新播放以供反复仔细观看,这在无数个方面都改变了以往图像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对后世影响巨大。
垃圾箱画派艺术家被看作是20世纪早期建立起来的艺术的反叛者。很多最负盛名的年度展览——如在国家设计学院举办的——都拒绝接纳垃圾箱画派,因此他们不得不自己寻找出路。垃圾箱画派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威廉?麦克白(William Macbeth),他是美国现代艺术品的经销商,1908年,他提供出自己的画廊,供垃圾箱画派艺术家们举办大型展览。这场所谓的“八人展”——其他人还包括亚瑟?达维斯(Arthur B.Davies,1862–1928)、毛里斯?普兰德加斯特(Maurice Prendergast,1859–1924)和欧内斯特?罗森(Ernest Lawson,1873–1939)——在纽约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很快便在其他地区举办了巡回展览。通过这次展览,垃圾箱画派建立了自己的名声,他们被称为是美国的先锋派。垃圾箱画派中的许多艺术家后来都成了颇有影响的老师,或者在后来日渐增多的展览团体中居于领导地位。在1908年反映城市生活的展览中,有些作品是由普兰德加斯特创作的,他强烈反对具有国家主义倾向的现代性观念,他的这些展出的作品具有色彩明亮的特征以及分色主义的风格,正如他在早前夏日里在巴黎之行中所看到的。令他的同伴们不开心的是,他在抽象的色彩和构图中掺入了外国风格,以此凸现他的国际主义意识。普兰德加斯特从未在报纸等媒体工作过,但具有对新风格的好奇以及创新意识。19世纪90年代,当他在巴黎学习时,他的实验主义的偏好引导他向后印象主义靠近,其后的数年间,他将注意力放在了塞尚身上。1907年,他开始熟悉和了解马蒂斯和野兽派的作品,并且很快洞悉了与视觉实在脱离了的抽象的色彩与线条的涵义,开始以一种被评论家称为“颜料工厂的爆炸”式风格的创作。“八人展”中普兰德加斯特的作品,令美国观众首次领略了跨越大洋的激进风格的绘画。不久之后,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着手在纽约第5大道的291号画廊展出法国新风格的艺术作品,也为在巴黎学习的美国艺术家的激进式作品提供了一处天地。收藏家如格特鲁德、列奥?斯坦与考恩姐妹等,也都对这类作品表示了支持,他们不仅是毕加索和马蒂斯的赞助人,而且专门开设了“左岸之家(Left Bank homes)”,以供美国艺术家们交流。垃圾箱画派在1908年所表现出的国家主义风格,也在遭受着攻击。1913年,包括普兰德加斯特达维斯在内的一群艺术家组织了一场包括欧洲和美国的现代主义作品的大型展览,即军械库展览,这次展览再次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了美国人的声音。但是争论并未就此沉寂。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文化领导地位,艺术家中间关于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1880年至 1915年这段时期的美国艺术,经历了类似的起伏动荡。由于历史学家对美国文化的孤立主义观念地强调,19世纪晚期的一些具有国际主义视野的艺术家如萨金特、惠斯勒和卡萨特等的地位也都起起伏伏。当历史学家们强调美国超越了欧洲而拥有文化主导权的时候,那些持有国家主义观念的艺术家如伊金斯、霍默和垃圾箱画派等便也遭遇了相似的命运。
不管采用哪种文化视角,都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为美国如何在世界艺术舞台占据一席之地第一次作出了内容丰富的探索。美国的富庶令很多个人艺术家和收藏家纷纷奔赴国外,开阔了国际视野。同时这种视野的开阔又是由美国技术的进步性与实用主义的国际化商业促成的。最后,这个国家本身已经不再是英国的前殖民地,而是一个拥有着全球移民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纽约这样的城市的国家了。艺术家们关于国家性和国际性的分辨与争论,最终导致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且充满矛盾的美国艺术时代的来临。
第二篇:名句赏析
一.名句赏析(中考复习资料)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 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 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二.诗词名篇
1、《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 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5、《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10、《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11、《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1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
1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1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15、《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化愁情苦调,为千古名句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17、《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1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有18个字,却接连 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9、《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20、《饮酒》:“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妙用了“蒸”“撼”两个动词:连云梦泽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腾的水气所笼罩,可见其丰厚的蓄积;连岳阳城这么大的都市也为其波涛所撼动,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可见其力量的巨大。这样,诗歌把洞庭湖磅礴壮观的气势推向极点,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22、《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3、《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24、《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
25、《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6、《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2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8.《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 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2 2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0.《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31.《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 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桃花源记》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醉翁亭记》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出师表》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的标准),不应该不同。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亿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树木的影子。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第三篇: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 李殿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湖阴先生名叫杨德逢,是王安石在金陵紫金山下的邻居。他鄙视功名,清贫淡泊。两句意为:门前田间的禾苗一片葱绿,一脉流水将其亲切地拥入怀中;远处青山叠翠,像殷勤的朋友,把如画的景致送上门来。
这两句诗中的“护”和“送”用得十分精当。
先说“护”字。“护”有保护、保卫之意。湖阴先生的隐居之所定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甚至牧童短笛、悠扬悦耳。一畦浓翠欲滴的田地,繁茂地生长;一条弯弯的小河绕田而过:这是写实。而着一“护”字却化实为虚,把这种客观的情景拟人化。“田”似乎是主人所种,但春种并不一定为了秋收,也许只为领略炎夏那清凉的碧绿。水呢,不再是天然固有的河流,它成了上天派来的卫士,它怕这一片浓绿被牛羊所践踏,而坚定地用臂膀将其围护起来。一个“护”字把一幅富有人情味儿的图景勾勒出来了。
再说“送”字。就是“送来”,再普通不过的词了。用在此处,化腐朽为神奇。先生的居所可谓幽静清雅了。可是主人还希望看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般的景致。好啊,上天领会了,派了两座山来安在“西窗”(门):湖阴先生,给你送青来了。
这两句诗的意象,也颇值得玩味。大凡世外桃源的隐居之所,似乎离不开山和水,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此,这两句诗又写出了隐者湖阴先生“智者”“仁者”的风范。幽静的大自然,知其为智者,故将水绕绿;知其为仁者,故排闼送山。再联系前两句,可进一步看出,一个喜爱自然、创造自然美的人,连大自然也不禁钟爱于他,会将天然的美景赏赐给他。这真是何等的造化!
“排闼”是推门而入,比“窗含”还进一层。似乎两座青山由门而入,置在主人面前。那门该有多大?屋子该有多大?有限的居室虚化成无限的天地,无限的天地具缩为有限的居室。天地有限,居室无穷,天地与居室和谐地融为了一体。
第四篇:名句赏析
七年级
目录:
一、《次北固山下》
二、《赤壁》
三、《十五夜望月》
四、《秋词》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七、《登岳阳楼》
八、《使至塞上》
九、《黄鹤楼》
一、《次北固山下》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发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交融。这两句还暗示时光流失,暗含自然哲理。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二、《赤壁》
1、思想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十五夜望月》
1、冷露无声湿桂花,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夜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达手法委婉动人。
3、“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光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一个落字还见乡思之浓之重。
四、《秋词》
1、前两句由历代诗人逢秋而“悲”的观念,转向激越向上的诗情,“春”字,恰与前句的 “寂寥”形成对照,传达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两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一新。“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1、“闻道龙标过五溪”中可以看出王昌龄被之地极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3、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诗人将月亮人格化,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3、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的原因是: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1、全诗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
2、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4、“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径”“竹径”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曲径”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现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的内心杂念消除净尽,这句诗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和谐景色,一个“悦”字写出了诗人的欢愉心情,“空”字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
七、《登岳阳楼》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赏析: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国无门。上下句之间流有空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赏析:这两句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八描绘得状丽而又生动。
八、《使至塞上》
1、全诗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
2、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颈联写景: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这两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了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九、《黄鹤楼》
1、此诗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又由登楼所见,引动思乡之情
1、这首诗吊古伤今,抒发了人生之失意和思乡之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两句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虚幻的传说转到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目录:
一、《春望》• 杜甫
二、《泊秦淮》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过零丁洋》 • 文天祥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七、《登飞来峰》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九、《渔家傲 范中俺》
十、《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二、《夜雨寄北》
十三、《论诗》赵翼
一、《春望》• 杜甫
1、内容解读:“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
八年级 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谈谈这首诗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草木到花鸟。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泊秦淮》
1、首句写景,“烟”“水”水色“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夜景。
2、“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疼,委婉深沉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不是讽刺歌女。而是运用曲笔,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一个“思”字表达了诗人坚定不一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2、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不自哀”引出第三句,“风吹雨”引出第四句。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铁马”,冰河代表在北方战场上作战的情景。“入梦来”,表面是进入梦中,但结合上句看,作者实未入睡,所以实际是指作者报国心切而不能如愿,以至结成梦想。这一方面表明作者渴望投身抗击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斗争中,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报国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四、《过零丁洋》 • 文天祥
1、本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第二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自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发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2、赏析全诗
赏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不要、无须,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有什么两样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种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2、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3、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登飞来峰》
1、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后两句议论写景,显得非常自然。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及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案一:表面意思:站得高就愈深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
深层意思: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谗佞小人或其它消极事物。
答案二:这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关注全局。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决心誓死报国的决心。
2.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诗人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这句诗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九、《渔家傲 范中俺》
1、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下片抒情。抒发了将士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悲愤。
2、这首词的上阕围绕一个“异”字着笔,勾勒出一一幅充满萧杀的塞秋景。一个“异”字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它如神来之笔,是本诗的诗眼,突出了塞外与中原不同的特点。
十、《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既写景又写人,前面一系列景物描写,都是为断肠人所做的铺垫。
2、这首小令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3、这首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设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独凄楚的心情。
4、“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十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颔联,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2、尾联,叙述了诗人与白居易共勉,对白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气概。
赏析:1.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3.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4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十二、《夜雨寄北》
十三、《论诗》赵翼
1、“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诗篇的杰出成就。
1.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两句肯定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当代诗坛,开一代新诗风,同时,指出诗歌是发展的,诗人应不断创新。所得启示:①我们要有勇气超越古人;②把握时机,铸就辉煌;③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妄自菲薄;④没有常胜将军,把握好现在就行。
九年级
一、《相见欢》李煜
二、《浣溪沙》晏殊
三、《饮酒》
四、《游山西村》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一、《相见欢》李煜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凄婉。
2、全诗从渲染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3、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
4、“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表达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二、《浣溪沙》晏殊
1、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即景兴感,抒发了惆怅悲哀之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于句相呼应? “无可奈何花落去”
4、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 写景怀人之情,词的下阙,借景写今日感伤。
5、无可奈何花落处,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两句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饮酒》
1、之首诗纪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本诗重点强调了“心远”二字。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是指:自然之趣,人生真谛。
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同意。这句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世俗,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从炼字角度)“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四、《游山西村》
1、全诗以“游”为线索。这首诗赞美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农家主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是动中见景,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的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给人豁然开朗之感觉,故成为千古名句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4、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5、赏析:
A、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对本文内容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揭示出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这首曲借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七、其它名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五篇:关于春天的诗歌名句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译文及注释: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代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译文及注释: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译文及注释: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辞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译文及注释: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译文及注释: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汉族。与李白合称“李杜”。译文及注释: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译文及注释: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苔,故意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只红色 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译文及注释: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唐代诗人,汉族。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译文及注释: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译文及注释: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译文及注释: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译文及注释:
江南是个好地方,它的风景我曾经就很熟悉。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我难道能不想念江南么?
想念江南,最想念的就是杭州。月下在山中寺里寻找桂子观赏,躺在杭州郡衙亭子里看潮。什么时候能再游玩一次呢?
想念江南,第二想念吴王宫殿。饮下一杯吴酒,看成对起舞的吴国美女,就像醉酒的芙蓉一般美艳。迟早我还会再次遇见。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dǐnɡ), 清代后期诗人。字象
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译文及注释: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断句 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宋代杭州属县巡检。译文及注释:
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是苏麟献给范仲淹的诗句。原来,在范仲淹于钱塘任职时,其邻近的部下得到提拔,远处的苏麟却被遗漏掉了。作者苏麟被称为“两句诗人”。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机会。“近水楼台”、“得月较先”的成语源出于此,比喻因近便而获得了优先机会,也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译文及注释: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译文及注释:
译文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风和日丽,水波不兴。春日载阳,天气渐暖。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字有道,号灵溪。译文及注释: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译文及注释: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